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文化史素养专题

中国文化史素养专题

2012-01-25 50页 ppt 347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322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文化史素养专题null中国文化史专题中国文化史专题北京教育学院历史学教授 朱筱新一、绪 论一、绪 论二、古代的纪时二、古代的纪时 古代主要使用“干支”记载和计算时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甲子(干支)表六十甲子(干支)表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搭配,组合成不重复的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表,或称“六十干支”表。 天干和地支的搭配特点,奇数与奇数位...
中国文化史素养专题
null中国文化史专题中国文化史专题北京教育学院历史学教授 朱筱新一、绪 论一、绪 论二、古代的纪时二、古代的纪时 古代主要使用“干支”记载和计算时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甲子(干支)表六十甲子(干支)表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搭配,组合成不重复的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表,或称“六十干支”表。 天干和地支的搭配特点,奇数与奇数位相配,偶数位与偶数位香配。 由于在“六十甲子”表中,天干与地支的搭配不重复,属于“花搭”,故称“六十花甲子”,简称“花甲”。1、古代的纪时1、古代的纪时 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等份,每一等份成为一个时辰,简称时。 古代的“时(时辰)”,相当于今天的2小时。 清朝后期,我国开始使用西方纪时方法。因西方的纪时,是将一昼夜分为二十四等份,“时”的长度较中国的“时辰”短,故称“小时”。古代的时辰古代的时辰 古代采用地支纪时。对应今天的小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1 1~3 3~5 5~7 7~9  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刻刻 “刻”源于古代纪时工具——滴漏(铜漏、漏壶等)标示时辰的刻度。 每一时辰下,分为四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刻。 2、纪 月2、纪 月古人也用十二个地支纪月,称为“月建”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十一  十二 正 二 三 四 五 六 申 酉 戌 亥 七 八 九 十null “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 《史记·律书》2、古代的纪年2、古代的纪年 最早采用王号纪年。自西汉始,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对应关系: 公元前: 庚 己 戊 丁 丙 乙 甲 癸 壬 辛 公元尾数: 1 2 3 4 5 6 7 8 9 0 公元后: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年号纪年年号纪年 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3、年龄的代称3、年龄的代称垂髫、垂髻 儿童,或代指老人。 束发 七八岁。 及笄 女子十五岁。 弱冠 男子二十岁。 而立 “三十而立”。 不惑 “四十而不惑”。 知命 “五十而知天命”。 艾、耆 “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花甲 “手捋六十花甲子”。 古稀 “人生七十古来稀”。 耋、耄 八九十岁。三、古人的姓氏名号三、古人的姓氏名号1、姓和氏1、姓和氏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宋•郑憔《通志•氏族略序》 “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 顾炎武《日知录•氏族》姓的产生姓的产生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爵,则公孙王侯;氏于官,则司徒司马;氏于居,则北门东里;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唐•柳芳《氏族考》姓产生的主要途径姓产生的主要途径以图腾为姓 以族号为姓 以国号为姓 以封地为姓 以居地为姓 以职业、技艺为姓2、名和字2、名和字 名,是子女出生后,由父母或长辈起的一个称号。 字,是子女长大成人,在举行冠礼或笄礼时,由父母或长辈起的另一个称号。 名和字的使用方法:在长辈面前,自称名,表示谦逊;称对方,称字,表示尊敬。3、别号3、别号4、帝 号4、帝 号 帝号,即皇帝的称号。 在中国历史上,帝号主要有谥号、庙号、尊号、年号几种形式。每一位皇帝在其死后,实际都有谥号、庙号。谥 号谥 号 “周公作谥法,缘行之美恶以立谥。”(《资治通鉴·秦纪·始皇帝二十六年》) 谥号按性质可分三类:表扬型、同情型、批评型。 隋朝以前(含隋朝),以谥号作帝号。庙 号庙 号庙,指家庙。百姓家庙又称祠堂,皇帝家庙则称太庙。 因避讳,太庙内的祖先排位,不能直书其名,需用一个代称,即为庙号。 庙号常用“祖”、“宗”为代称。第一位皇帝的庙号,常用太祖、高祖、世祖等;第二位(代)皇帝常用太宗、世宗、高宗等。 唐朝以后,常用庙号作帝号。尊 号尊 号尊号,是皇帝在位时,由臣僚给他上的一种尊称, 尊号始于武则天。年 号年 号 因明清两朝的皇帝,一般都是一位皇帝一个年号,且年号字数均为两个,故史家习惯以年号作为明清两朝皇帝的称号。四、中国传统节日四、中国传统节日 1、春 节1、春 节 春节,古时又称元旦、元日、元正、正旦、新正等。俗称过年。 “元,始也。从一从兀。” “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 汉•许慎《说文解字》 null“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年”的由来和传说“年”的由来和传说 “年”,原指谷物成熟。 “有年”、“大有年”。 爆 竹爆 竹爆竹 爆竿 爆仗 炮仗 鞭炮元旦吃饺子的寓意元旦吃饺子的寓意角子 交子 饺子 更岁交子古代的拜年礼节古代的拜年礼节 朝廷举行“元日”大朝,君臣同贺。 百姓走亲串友,登门贺年。 家族成员齐聚祠堂,团拜。 名帖 贺年名帖 贺年片2、元宵节2、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 源于古人祭祀“太乙神”。 源于道教信奉的“三官”尊神。 源于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事件。 源于西汉平定“诸吕之乱”。 元宵象征团圆,源于“嫦娥奔月”的传说。3、清明节3、清明节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淮南子•天文训》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 《后汉书•律历志》4、端午节4、端午节 端午,原作端五。后以五月的地支为“午”,改作端午。 端午节的由来: 纪念晋人介子推 纪念吴人伍子胥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祭祀道教“地腊”神 纪念楚人屈原5、七夕节5、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古代年轻妇女和姑娘的传统节日。 向织女一乞“女红”之巧,二乞“烹调”之巧。null 活动内容: 望星空,穿快针 捉喜子,盼结网 投巧芽,看巧影 巧用镜,照瓜果 陈巧果,请评巧 6、中秋节6、中秋节 由来: 源于古代中秋祭月的习俗 源于“嫦娥奔月”的传说供月习俗供月习俗 “方形香斗供庭前,三角旗儿色倍鲜。 檀木香排书吉语,合家罗拜庆团圆。” 苏轼《竹枝词•虞海风俗》牛郎、织女的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燕歌行》7、重阳节7、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曹丕《九日与钟鳐书》重阳节习俗重阳节习俗 “折茱萸以插头上,避除恶气而御初寒。” 《风土记》 登高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李白《九日龙山饮》 null 饮菊花酒、吃糕(花糕、重阳糕) 赏菊 “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 陶渊明《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8、冬 至8、冬 至 “冬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冬至。” 宋•李昉《太平御览》 亚岁 “冬至大过年”“数九”与“九九消寒诗图”“数九”与“九九消寒诗图” 古人 将数字分为阴阳。以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之极。 冬至后,阳气上升。数阳极之数,企盼阳气日盛。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 “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 。 9、腊 八9、腊 八 腊,原为西周时岁终祭祀祖先和百神的典礼名,亦称腊祭。故将十二月称为腊月。 传说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于十二月初八成佛,佛教遂将时日称为“成道日(节)”。腊八粥的传说腊八粥的传说 释迦牟尼成佛前的遭遇 百家饭祭岳飞 朱元璋的传说10、小年夜10、小年夜“灶神”的传说 “炎帝作火,死而为灶。” “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淮南子》、《吕氏春秋》 “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礼记•礼器》 “灶神姓苏,名吉利;或云姓张,名单,字子郭;其妇姓王。” 《通俗编》祭灶的习俗祭灶的习俗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尚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宋•范成大《祭灶神》null “交年” “照虚耗” “除陈(尘)迎新”11、除夕11、除夕 大年夜 年夜饭 “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荆楚岁时记》门 神门 神 “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 《荆楚岁时记》 秦叔宝、尉迟敬德 钟馗春 联春 联 春联,亦称对联。 源于驱邪逐鬼的桃符。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宋史•蜀世家》 “伪蜀每岁除日,诸宫门各给桃符,书‘元亨利贞’四字。时昶子善书札,取本宫策勋府桃符书云:‘天垂余庆,地接长春’。”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null “帝都金陵。除夕夜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见。” 明•徐云瞻《赞云楼杂话》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双全。”守 岁守 岁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董思恭《守岁》 “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 杜甫《杜位宅守岁》 “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 ” 白居易《客中守岁》守岁习俗守岁习俗 “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苏轼《岁晚三百首序》除夕夜励志除夕夜励志 “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 宋•辛文房《唐才子传•贾岛》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苏轼《守岁》null谢 谢 2007年6月
/
本文档为【中国文化史素养专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