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山仰止课件

2012-01-29 50页 ppt 5MB 1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8775

暂无简介

举报
高山仰止课件nullnullnull“高山景行” “景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古之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 “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 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止”是语助词 。null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心中一直向往它。)高山仰止: 品德高尚,令人向往。null  为什么以“‘...
高山仰止课件
nullnullnull“高山景行” “景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古之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 “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 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止”是语助词 。null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心中一直向往它。)高山仰止: 品德高尚,令人向往。null  为什么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来赞美孔子?课文从哪些角度阐明? 孔子爱学生 学生敬孔子孔子和子路孔子和子路 (前542—前480)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的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仕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null子路,早年家里很穷,一家人曾经把野菜当作主食来糊口度日。为了奉养双亲,他还经常赶到百里之外,买了粮米来亲自背着走回来。后来,双亲相继去世,他南游到了楚国,做了大官,平时随从的车骑就有一百辆,还囤积了上万钟的粟米,居室内坐的地方垫着舒服的厚褥子,吃饭的时候可以摆出许多大鼎,里面装满煮好的精美的食物。尽管生活优裕了,子路却经常叹息道:“现在虽然想把野菜当作主食,想为双亲去背米,却再也办不到了。”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豭(jiā):公猪。 陵:通“凌”。君子死,冠不免 君子死,冠不免 子路死,孔子不食肉酱   卫庄公元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kuǎi)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此时子路和子羔均在卫国做官,子路本在外,听说后立即赶回,遇见子羔正在出城,子羔对他说:“出公去矣,而城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害。”而子路却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于是入城,在厮杀之中,敌人击断了子路系在脖子上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子路于是被乱兵剁为肉酱。孔子听说后非常悲伤,尽管他曾屡次训斥这个有股野性的弟子。子路死后,孔子把别人送给自己的肉酱倒掉了,说:“吾何忍食此!”不久,孔子也去世了。 11-13闵子侍侧,訚訚(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贡,侃侃(3)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訚訚(yín):和颜悦色而能中正直言的样子 行行(hàng):刚强的样子 侃侃(kǎn):形容说话理直气壮 不得其死:当时俗语,不得善终11-13闵子侍侧,訚訚(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贡,侃侃(3)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null 【评析】 话里是老师深深的忧虑和牵挂。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孔子一方面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师之爱生,人之常情。“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null 【读解】       古语说:“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太洁白了容易受到玷 污,太高峻了容易缺损,大刚强了,则容易夭折。孔子知人论事, 具有先见之明。后来的事实证明,子路的确不幸被孔子所言中,死 于卫国的内乱之中。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担任 卫国大夫孔俚的家臣,卫国发生内乱,子路本在城外,但他抱着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信念,身入危城,与暴徒血战而死。据说 孔子听到卫国内乱,曾伤心地说:“子路要丧命了!”不久,果然 传来了子路壮烈牺牲的消息。   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决定行动,刚强者往往不会委白求全,所 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孔子深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折,所以对他发生了叹惋。   孔子对他的学生真是了如指掌啊! null 子路一生,刚毅不挠,遇事义无反顾,最后死于卫国孔悝、蒯瞶之乱,临死仍不失君子本色,结缨而绝,虽死而其守死善道、能辨明伦之精神,至今千古传诵。当死讯传至鲁国时,孔子非常伤痛的说:「忆!天祝予!」祝,断也,孔子感叹说:是天要断了我的道啊!跟失去颜渊一样的哀伤。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 (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 (2)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4)与:在一起的意思。 (5)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 (6)冯河:徒步过河。 (7)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慎。 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null 【读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泰伯》) “邦有道则任,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卷而怀之:卷,收;怀,藏。卷而怀之即收藏避祸,亦即“舍之则藏”的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尽心上》)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就是成语所说的“用行舍藏”或 “用舍行藏”,它最为精炼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 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   这里面所蕴含的,一方面是进退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另一 方面也显示了儒学通权达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 null 【评析】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  本章孔子教育子路尚智不尚勇。“暴虎冯河”是无智愚勇,“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才是大智大勇。举大事者必慎其始终,谋在事先而昌,事在谋先则亡。鲁莽待事如暴虎冯河者,无谋愚勇,不足成事。 null 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路倒有自知之明,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一套修养,自己是不行,所以他说:“老师!假使你打仗,你带哪一个?你总不能带颜回吧!他营养不良,体力都不够,你总得带我吧!” 子路这样的勇,不是大勇,孔子的学问中,智、仁、勇三个字是相连的,真正的大勇,一定有智有仁。在学生扬扬得意时,要及时泼冷水让他清醒,而不是一味的赞赏,呵护,让他失去理智。11-15子曰:“由之瑟(1)奚为于丘之门(2)?”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3)也。” 11-15子曰:“由之瑟(1)奚为于丘之门(2)?”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3)也。” 【注释】 (1)瑟:音sè,一种古乐器,与古琴相似。 (2)奚为于丘之门:奚,为什么。为,弹。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 (3)升堂入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堂是正厅,室是内室,用以形容学习程度的深浅。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朱熹《论语集注》 程子曰:“言其声之不和,与己不同也。”家语云:“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盖其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发于声者如此。 null 【评点】    堂是正厅。室是内室。过去的四合院房屋建筑,中间是天井. 进屋首先得入门,入门后登(升)入厅堂,然后才能进入内室。   但这些在这里都是比喻的说法。入门,升堂,入室,表示的 是学习的几个阶段。入门指刚刚学会,升堂指已经有 所掌握,有所成就;入室则已经“到家”了,已得其奥妙。   集解马注:“子路鼓瑟,不合雅颂。”雅颂之音,令人心气和平。孔子认为音乐的曲调要合乎《雅》《颂》那样的中和之音,而子路鼓瑟却有“杀伐之声”(据《孔子家语》),因而孔子不满意,认为有悖于乐道,所以说了上面这番话。 null【读解】      孔子又考虑到自己的话恐怕会影响子路的威信,就向学生们进行解释:“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一个人的学问、技艺能够得到孔子的“升堂”的评价,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从发展的眼光看,如能继续努力,既会“升堂”,就有“入室”的希望,达到精湛的高度。从而可见孔子对学生的爱护和关切。    所以,子路实际上已到中等水平,如果按十级考核,起码也 该是五级了吧。就从严要求而言,孔子认为他还不配在自己的门下弹瑟,但也不至于差到让大家都看不起的程度,于是予以正名 给他评了个等级。    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讲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5-7子曰:“道不行①,乘桴浮于海②。从我者③,其由与④?”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⑤。”5-7子曰:“道不行①,乘桴浮于海②。从我者③,其由与④?”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⑤。”【注释】 道:学说。 桴(fú):小木伐。 浮于海:状语后置句,于海浮 从:跟随。 其:副词,表示推测,大概、可能、恐怕。 与:通“欤”,语助词。 无所取材:无所,没有可以用来……的东西;材通“哉”,语气词,呀null【论语禅解】   正为点醒子路而发,非是叹道不行。 朱熹《论语集注》 程子曰:“浮海之叹,伤天下之无贤君也。子路勇于义,故谓其能从己,皆假设之言耳。子路以为实然,而喜夫子之与己,故夫子美其勇,而讥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适于义也。” 【评析】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已。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1)。夫子矢(2)之曰:“予所否(3)者,无厌之!天厌之!”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1)。夫子矢(2)之曰:“予所否(3)者,无厌之!天厌之!”【注释】 (1)说:音yuè,同“悦”。 (2)矢:同“誓”,此处讲发誓。 (3)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qiū)然。 南子有著强烈的干政弄权欲,而且为人轻浮,富于权术。卫灵公在年老之时把政权拱手让给夫人。 有一天,卫灵公请南子同车出城浏览名胜,召孔子陪乘同行,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不久便又离卫去宋了。null子路的性格子路为人伉直好勇(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光明磊落,重友情、讲信义、守诺言,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 孔子还向季康子推荐子路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子路果断干练,不拖泥带水,从政不成问题。孔子还称赞子路:“可谓具臣矣”,言子路已经具备做臣僚的素质了。从政治实践看,子路曾数度做官:曾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孔俚的邑宰,可以说子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是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学以致用优良学风的践履者。null 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象颜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不讳“态度。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直率、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体现。null颜渊风采  颜渊即颜回,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出身贫贱,一生没当过官。他敏而好学,闻一知十。   他死时,孔子说:“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评点】 颜渊病逝,还只有32岁,英年殂谢,当年孔子已71岁了。孔子视颜渊为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把传道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颜渊对孔子所教诲的道理,不但一听就懂,而且能够身体力行,造次颠沛未尝离开。并且毫不骄傲自负,反而虚怀若谷,处处学习,外表沉默得像个愚人,实际是大智若愚啊! null在其三千弟子中,颜子最能了解孔子之道,他听孔子与言终日,不违如愚。他在孔子的心中,是道统的继承人,是圣教的辅佐者。颜子一死,孔子遽失辅佐,道统无人继承,天下苍生将如之何。因此,有天亡我的感受,所以发出如此悲痛的叹息。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1)。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2)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1)。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2)人之为恸而谁为?”【注释】 (1)恸:哀伤过度,过于悲痛。 (2)夫:音fú,指示代词,此处指颜渊。 null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本章记叙孔子吊颜渊之丧的哀恸之情。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中,可看出颜渊在孔子心中的地位。孔子把传道寄希望于颜渊,在好学和尊师方面,颜渊起到了旁人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正是孔子,才能识颜渊之才德,正是颜渊才能赢得孔子的哀痛热泪。可见其师生之情深。从历史发展情况来看,孔子的担心是不必要的,颜渊死后,曾子是个很好的传道者,接着有子思、孟子等连绵不绝。儒学就是这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逐步发展至今。null“天丧予!”颜渊何以得到夫子如斯之叹 1、“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好学) 2、“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德行) 3、“无伐善,无施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理想与心态)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史记》 回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孔子家云》6-10伯牛有疾①,子问之②,自牖执其手③,曰:“亡之④,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⑤”6-10伯牛有疾①,子问之②,自牖执其手③,曰:“亡之④,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⑤”【注释】 ①伯牛:即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弟子,他以德行著称。 ②问:探视。 ③牖:窗户。 ④亡:死,死亡。 ⑤斯人:这样的人,这个人。斯:这,这样。 孔子与伯牛【读解】钱穆《论语新解》 孔子深惜其贤。故重言深叹之。 【读解】钱穆《论语新解》 孔子深惜其贤。故重言深叹之。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冉伯牛是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孔子痛惜冉伯牛有德行而患恶疾。冉伯牛德行甚高,是孔门次于颜渊、闵子骞的高行者,患恶疾将死,孔子前去探望,与之痛诀,连声叹息:“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表达痛惜之情。 17-4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②。夫子莞尔而笑③,曰:“割鸡焉用牛刀④?”子游对曰⑤:“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⑥。”17-4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②。夫子莞尔而笑③,曰:“割鸡焉用牛刀④?”子游对曰⑤:“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⑥。”【注释】 ①之:动词。往,去。 ②弦歌:弹琴唱歌,指武城人在学习礼乐。 ③莞(wǎn)尔:微笑的样子。 ④焉:怎么、哪得。 ⑤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子的门弟子。 割鸡焉用牛刀:治理武城这样的小地方用不着礼乐大道。后喻不必小题大做或大材小用, 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null【评点】 孔子一贯主张以礼乐教化人民。子游在担任武城长官之后,并没有因为所治理的地方小而松懈,同样认认真真地实施孔子的教诲。孔子内心表示赞许,又惜子游之才,现在不能让他治国安邦,所以说出“杀鸡焉用牛刀”的比喻,以后这句话形成成语,形容大材小用。子游的对答,说明“当仁,不让于师”。在轻松的言辞里,显示礼乐教育的重要,即无论治理天下国家,以至像武城这样的小邑,都要实施礼乐教育,这才是为政之道。 5-22子在陈(1)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2)狂简(3),斐然(4)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 5-22子在陈(1)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2)狂简(3),斐然(4)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 【注释】 (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2)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党。吾党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 (4)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 (5)裁:裁剪,节制。 null孔子离开鲁国共十四载,返国后,已是六十九岁。鲁哀公见孔子回国,虽表热烈欢迎,可惜懦弱无能,不会重用孔子,孔子也不求仕途。这时周室衰微,礼乐废,诗书缺,孔子便天天在杏坛上为弟子讲学,并删定群经,为万世立教,从此不再离开鲁国。 null 【评析】 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 null子路   争强好胜有勇无谋 循循善诱 委婉告之7.11学而未精     惋惜感叹11.15得意忘形喜形于色 压其威风5.7懂礼知礼     尊重   6.28 刚强自信     担心忧虑牵挂11.13         null颜渊之死悲伤欲绝催人泪下11.9 11.10伯牛之疾痛苦无奈6.10尊重学生 引导学生  忧学生所忧 乐学生所乐亦师亦友子游礼治武城由衷赞美17.4null阅读小结  孔子对学生在一个“爱”字。乐是爱,忧亦是爱;器重是爱,批评亦是爱……   孔子知人善爱,学高爱更深。孔子,真是一位爱的艺术家!  学生对孔子在一个“敬”字。好学是敬,辩护是敬,批评亦是敬……   在学生的心目中,孔子是高山,是日月……孔子与颜回孔子与颜回11.9 噫:痛伤之声,咳 丧:使……丧痛惜、对颜渊期望高11.10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夫,指示代词,这个、那;宾语前置句爱惜、赏识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哀伤欲绝的感情,足可催人泪下null “天丧予! ”颜渊何以得到夫子如斯之叹?1、“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好学) 2、“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德行) 3、“无伐善,无施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理想与心态)孔子与伯牛孔子与伯牛6.10 亡之:亡,死亡;之,音节助词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表强调 爱惜,鼓励孔子与子游孔子与子游17.4 之:动词,到……去 割鸡焉用牛刀:焉,何必;比喻不必小题大做或大材小用,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知错能改null学生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老师? 1、颜渊眼中的孔子 喟然:感叹地。喟,叹声;然,……的样子 仰之弥高:之,他,指孔子;弥,愈,更加,越发 钻之弥坚:钻,钻研;坚,硬,牢固 瞻之在前,忽焉在:瞻,往上或往前看;之,它,指孔子的学说;焉,词尾, ……的样子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状语后置;使……博 学问高,道德修养高,循循善诱null2、子贡眼中的孔子 19.23 语大夫于朝曰:状语后置句;语,告诉,相告 子贡贤于仲尼:状语后置句, 以(之)告子贡:省略句, 赐之墙也及肩:至,到 夫子之墙数仞: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 百官之富:房舍 得其门 者或寡矣:找到;或许,也许 夫子之云: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亦宜乎:用于委婉的反问句,“不是……吗”(语气较轻)或“岂(难道)不是……吗”(语气稍重);宜,合适,相称null1、因为子贡的这段话,后代将“师门”又称为:门墙2、子贡擅长辞令,曾有“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之功,在维护老师的形象上,他是不遗余力的,请你结合本章内容谈谈子贡的说话艺术。明确:叔孙武叔借提高子贡而贬低孔子,子贡清楚地认识到他的用心,巧妙地以宫墙作比,指出他不得其门而入,对孔子根本不了解,结尾用反语,表面平和,实为坚决。null 19.24 毁:诽谤,讲别人的坏话 无以为也:以,用;动词,做 无得而逾焉:越过,超越 其何伤于日月乎:损害,妨碍;于,对于 多见其不知量也:只,只是;显出;衡量,估计 以上两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的问话,子贡很尊重孔子,不能容忍别人的诋毁,能得学生这样的爱戴,可见孔子的人格魅力。null 品德高、学问高、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善教、乐教) 孔子为什么能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呢?他是你心目中理想的老师吗?(谈心中理想的教师) null 在林语堂看来,孔子的可爱之处甚多,其中幽默和近情是最为突出的 。他說:“夫孔子一多情人也,有笑,有怒,有喜有憎,好樂,好歌,甚至好哭,皆是一位活靈活現之人的表記。”他概括孔子的傑出之處在於:一是道德感,這是現代人最缺乏的;二是人生態度,是一種對人生和生命的熱心腸,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格物致知式的悲劇精神;三是捷、達、雅的文體風格,一種智慧的思想風格。 null 于丹认为《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读《论语》时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使用和缓的,因循有道德,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子的教学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 ……这样的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的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null成语积累 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null作业: 结合孔子师生之间的关系和你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以“我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为题,写一篇演讲时间为2—3分钟的演讲稿。 建议:扣原文,引用、理解、阐释,讲演体。或者场景联想和描述,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模拟。 王船山(谓) 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圣贤,德业俱全者;豪杰,欠于品德,而有大功大名者。拿(破仑)翁,豪杰也,而非圣贤。 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 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 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 ——毛泽东《讲堂录》 天不生仲尼 万古长如夜
/
本文档为【高山仰止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