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校园打工族

校园打工族

2012-02-04 29页 doc 190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3263

暂无简介

举报
校园打工族5.1 校园打工族   股市幻灭的绝望   那天,听筒里飘来的是一个清脆、优雅、圆润的小姐的声音。多年的热线主持经验,已经使我能从对方声音中,敏感地猜测、揣摩出求询者的气质、性格特点及面貌。这有些像吉卜赛的算命女郎。听了她的声音,我的脑海里立即就有了一个面容清丽、身材高挑的小姐的形象。   谁想到,那优美的声音说的是:“活着好难,四面楚歌,无处可逃了。”   “但你的声音那么好听,话说得那么悠闲。”我说。   “我面临的是很大的难题呢。父亲刚去世,股票全输完了,又发现了男友与另一个姑娘的合影。你说,这该有多糟糕。” ...
校园打工族
5.1 校园打工族   股市幻灭的绝望   那天,听筒里飘来的是一个清脆、优雅、圆润的小姐的声音。多年的热线主持经验,已经使我能从对方声音中,敏感地猜测、揣摩出求询者的气质、性格特点及面貌。这有些像吉卜赛的算命女郎。听了她的声音,我的脑海里立即就有了一个面容清丽、身材高挑的小姐的形象。   谁想到,那优美的声音说的是:“活着好难,四面楚歌,无处可逃了。”   “但你的声音那么好听,话说得那么悠闲。”我说。   “我面临的是很大的难呢。父亲刚去世,股票全输完了,又发现了男友与另一个姑娘的合影。你说,这该有多糟糕。”   她能有多大?却已经如此饱经沧桑地说话。   她告诉我,虽然她只有21岁,却已经有了几年的恋爱史与炒股史。男友曾是高中的同学,现在又一起在大学就读。他曾经是多么狂热地喜欢着她,又是那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她。“但是,他的口袋里却藏着与另一小姐的合影。你说让人心酸不。我不是个离不开男人的女孩,也够现代的。他确实有重新选择女友的权力,可不该偷偷摸摸地欺骗我。这样的事够让人沮丧的了,偏偏爸爸又得了急病去世了。”   电话里传来的是她的啜泣声。   “爸爸一直是我最钦佩的人。他曾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但总是欢天喜地的,让你觉得生活中有许多的希望。无论我遇见多么麻烦的事,爸爸的一两句话,就能化解我的烦恼。而现在我只要一看见他的照片,一想起他已经化为灰烬,心里头的痛苦就会令我颤抖。爸爸仿佛带走了我全部的欢乐,从那以后,我就没有了笑的心情。   “如果说,这些事情虽是悲剧,但我还能忍受,那场股市的冲击却让我真正地丧失了全部的勇气。一进大学,我就跟着一位‘大’款炒股。人们说我好运气,因为我连连获利。却不料,就是这些小利让我吃了大亏。我向人借钱付高利去投入股市,起先还赢了一些。有人鼓励我去做‘期货’,他们说我运气好,做成一次便大赚。我利令智昏,一下子扑入期货市场,一下子全亏。8万,连本带利,全输了……。   我也说不出话来。她的问题本不是心理咨询能解决的。至多,我只能给她疏导一下。   “那前两个问题,你自己也知道,会过去的。首要的是,你得想法还了债。是那些债使你心神不定、痛苦不堪的。”   “可我没钱。”   “钱是可以挣的,你可以去搞实业,开公司,搞推销,去合资企业打工,什么都可以干,就是别再干投机事业。再亏了。怎么赔?”   “我现在如果从窗口跳出去,一了百了,什么债都不用还了。”她轻飘飘地说。   “可是,这样你太亏了借钱给你的人,也太对不起你的母亲。”   “我走了,我的感觉消失了,世界就是崩裂了,也与我不再相干。”   “但是,你忍心毁灭你那份感觉吗?你不想看看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不想知道,你将会造出个什么样的小人儿来。当他扯着你的衣角嚷‘妈妈,我饿’,你想体验这样的生活吗?你实在太年轻。”   “但是,我活着真痛苦,爸爸扔下了我,男友不忠诚,还欠债。了元生趣啊!活着难,死都不能吗?”   “生不由你,死是自由的,但又谈何容易。千丝万缕的牵挂系着你的心,生机勃勃的生活在你的灵魂中涂抹了磨不去的痕迹。未竟的学业、20岁的青春、挑战与机会……姑娘,你千万别往下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是。”小姐叹了口气,“让我去死的理由有一千,让我活下去的理由却有一万呢。谢谢你的好意。我还有一条路可走:嫁个有钱的老公还清了债务,再去赌命运。”   这当然是一个办法。但是我不会这么对她说。那么功利地嫁人我以为不齿。但为了救她的命,我保持沉默。   危机似乎过去了。想死的人过了那一刻,也许就打消了念头。我释然。依然虔诚地等待下一个电话。   为学费而沉沦   尹乔九岁时,母亲便离她而去成为故人。她跟着父亲住在奶奶爷爷家里,虽能温饱却无欢乐。父亲曾是一个弃儿,被爷爷奶奶收养。为了那份养育之恩,父亲的心头一直怀着歉疚之心。天长日久,便成了一个被尹乔认为是“懦弱”的人。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在家庭中,往往“强母手下生弱女”。反之,父亲弱,子女便强。尹乔就是一个犟女孩,她不堪家中的沉闷而向往独立。   尹乔初中时代成绩一直很优秀,她梦寐以求的便是能成为一名大学生,然后硕士、博士一直读上去,将来当个师。但是几乎被生活的负担压垮了的父亲则希望她读完初中就考职校或者中专,早点毕业早日工作可以减轻老爸的负担,并能瞻养老人。(爸爸面临着下岗的威胁)。但她还是报考了高中,继续求学。在一次与父亲的冲突之后,她离家而去,声称要勤工俭学养活自己,偿付学费,读完高中,再考大学。   灯红酒绿的上海到处都有打工的机会,可有哪一种活是适宜一个高中生干的呢?白天是紧张的学业,晚上是“题海战役”。只有在人们开始入睡的时候,她才有空到灯火长明的娱乐场所去陪谈、伴舞,以换取小费,作为明日的开销。但是就这样打工要维持生机也是艰难万分。因她没有住的地方。在一个她常去的地方,有一位常相遇的青年,对她很有好感。尹乔知他是一位25岁的生意人,品貌性格都还不错,便生了投靠之心。   “你爱他吗?”我问尹乔。   “不是爱他,也不是不爱他,至少我对他有好感。在这以前,我一直守身如玉。”尹乔这样地坦言。   这位先生与她同居之后才知道尹乔还只是一位高中生,为学业与生活费用把自己作为“人质”。他是一位有着绅士心肠的青年,对于这样的“交易”很是不安。但他自觉是爱着尹乔的,在这样的矛盾心情中还是与她同居了。   尹乔说:“这里面肯定是有交易的成份,但是我选择他而不是别人,这也说明了我对他是有感情的。但是,半年过去了,他给我的生活费用越来越少,他嫌我过于浪费。我想求询的问题是,如果他离我而去,我该怎么办。”   她还补充说明很可能会去重新寻找一个不讨厌又有钱的人来维持自己的生计与学业。   尹乔真是一个奇怪独特又傻得可爱、让人心疼又着急的女孩。为了继续学业不惜“牺牲”自己。我所能的,只是告诉她,这样的“交易”于她代价太大。她失去的是身体的圣洁、情感的真诚与人格的独立完整。其实,尹乔可以利用双休假日与晚间空闲时间去打工。推销员、营业员、公关小姐、文秘、家教,都是尹乔力所能及的。如果尹乔文字基础较好,还可以学着写作,作一名自由撰稿人,写出当代青年的心声,这也不失为一条途径。再则,尹乔可以报考不收学费,还有生活费补贴的师范学院与师范大学。这样可以缓解没有生活来源的困难。   生活中有冲突并不可怕,问题在于你是否有能力去面对矛盾,解决冲突。尹乔的逃避行为本身就说明了她性格与心理上的脆弱。过分要强恰是自信不足与自卑的表现。尹乔反省过吗?尹乔想回家吗?   尹乔说怕自己已不再能适应节俭艰苦的生活,曾经有过的生活方式诱惑着她让她重蹈覆辙,她心中好为难。真正独立完整成熟的人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会轻易去依赖他人。温饱是生存的前提,而自尊却是发展的基础,一个不自重的人,又怎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尹乔想要成为一位工程师或艺术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否则,读完博士后,又能怎么样。   5.2代沟——代际冲突的启示   当人类的分子生物学发达到进入了“克隆”时代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却出现了另一种悖反现象:家庭中的代际冲突日渐尖锐。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代沟不但是始终存在,而且是无法超越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忽视它,或者是因为代际冲突的激烈尖锐而感到痛苦难忍。   在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青春期之后,也即90年代以来,由于两代人在价值观、人生观、生活观及“成就感”诸方面的差异,使得两代人的沟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心理咨询工作者常从求询双方,分别感受到了这种代际隔阂与冲突带给他们的伤害与挫折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曾就“孩子为什么常常不听话”的话题,从家长与学生的角度分别组织了文章讨论,从他们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讨论选摘   “孩子开始不听话,是他们独立思考、迈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孩子完善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艰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倔强、逆反正是独立思考与周围环境因素互相磨合的表现。而家长以为孩子是自己养大的,想要强制他们的言行,左右他们的思想,就会形成冲突。”(杨涵)   “多少年来,许多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似乎总停滞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框架中。‘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实质总在围绕儿子们的学习成绩好坏优劣而运转。因此不少家长教育孩子只是表面敷衍,缺乏心灵沟通与思想感情上的和睦融洽。这可能会导致孩子走上极端,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即刻化为泡影。”(鲁强)   “其实孩子不听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当孩子的看法与父母产生分歧时,他们往往会固执已见,这时父母如果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只要合情合理,孩子会欣然接受的。但假如父母运用家长的威严迫使他们接受,就会在孩子的心中埋下‘逆反’的种子。”(张春琳)   “父辈是经历了磨难的一代人,他们的心灵因此变得老成,正是这份老成,是日后与子女沟通产生障碍的关键。他们要把自己年轻时的遗憾让子女去实现,而不顾孩子的主客观情况。对待‘学习’态度的不一致,影响到了生活的每一处,而我们却常常会‘你越要我这样,我就编那样!’其结果,是使两代人各在一个世界无法沟通。……父母们似乎永远在翻他们那本‘老黄历’,永远当我们是孩子,永远想左右我们的行为,但是我们却不想过机器人式的生活,我们很需要的,是自由的空间……”(顾赵欢·学生)   代际冲突在我们周围时有所闻,两代人的沟通问题也曾被媒体作为热点现象透视,如1996年11月份上海有线电视台的《寻常人家》专栏就以《沟通》为题拍摄了专题片。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专题节目也就两代人沟通问题展开讨论。究竟是什么本质性的原因,造成了我们这个倡导“孝梯”的国家,出现了子女如此“忤逆”的现象呢,其根源还是与现代中国家庭对独生子女的特殊家庭教育有关。   独生子女家庭教养方式调查显示   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1996)中,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家庭教养类型是民主型的,高达79%—88%。但是由于六种家庭有较大的交叉,所以民主型就不是单纯的民主,同时也兼有溺爱、威胁、过分保护等成分。统计表明,溺爱型家庭也占相当比例,为30%—74%,其次是否定型、过分保护型和干涉型,百分比相差不多,分别为23%—64%、26%—62%、27%—62%。这四种类型家庭均占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左右。放任型家庭相对较少,为18%—32%,占不到三分之一(附表)。   家庭教养方式对独生子女人格发展影响分析   家庭教养方式影响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它主要表现在影响独生子女六种人格需要:成就需要、亲和需要、扶助需要、谦卑需要、持久需要、攻击需要。   否定型家庭教养方式对独生子女的不利影响最多,它可以导致独生子女具有较高的谦卑需要和攻击型需要,和较低的持久需要。其次是过分保护型和放任型。过分保护型可能降低独生子女的亲和需要,并可能增长独生子女的谦卑需要;放任型则可能降低独生子女的持久需要,而增长他们的攻击性需要。除外,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不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成熟需要,干涉型则可能降低独生子女的亲和需要。   《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6)》关于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独生子女的攻击型需要比较强烈,主要表现在好主动出击,喜欢批评他人,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易为小事发怒等。攻击性需要由许多方面组成,大部分具有消极性。独生子女的攻击性人格特征,是造成代际冲突的主观原因之一。如上所述,攻击性人格特征却是与一定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关。   除了以上分析所显示的家庭教养方式与独生子女人格发展易于造成家庭中的代际冲突,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员花建指出,受转型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其一是价值观念的多元融合和理想追求的始终如一常产生矛盾。社会开始允许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国外评论改革开放给中国人一是带来富裕,二是带来自由。自由的含义是为人们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过去很明确,现在却很难有一个先验的框框。①在当前,家长应让孩子学会在一个多元价值观念的社会里,能学会独立思考,能吸纳多元观念中的合理因素。   ①《家庭教育报》,1997年12月15日。   其二,信息爆炸和孩子接受信息能力的矛盾。如何剔除众多信息中的假丑恶成分是对家庭教育的又一挑战。   其三,人的全面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功利趋向正在不断地发生冲突。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出现了人们追求功利的潮流。为了将来的成功,学生负担过重;书店里陈列着许多让你尽快获得成功的书籍,影视中也在教你各种获得成功的手段;为了追求高工薪,年轻的大学生频频跳槽。这一潮流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矛盾,人的幸福空间某种意义上正在缩小。   综上所述,正是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文化潮流,使得传统家庭中的家庭冲突激化。单就花建指出的三个特征,就容易导致两代人在人生观、消费观及发展观上的诸多冲突。青年人总是更易于接受现实并率先融入潮流,而父母们则更趋于保守的观念及固守以往的经验,因而代际间亲情的碰撞在所难免。我们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   在“亲情的磋撞”中两代人共同成长   虽然我们讨论了代际冲突的现象和分析了发生冲突的根源,但我们却很难做到像其他文章那样,符合逻辑地给出一个良方或者策略来缓和此种冲突。代际间的冲突与碰撞其实是不可改变的,它会永远存在,我们所能做的,即是希望这种冲突在内涵上更有意义,在形式上则是更温和的;它使父母子女双方从中感到对方的关怀与爱,而不是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伤害,妨碍了心情舒畅,阻止了心灵的成长。   和谐、健康、有利于家庭成员共同成长的家庭人际关系应该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然这却是一个家庭建设系统工程中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必须是建立在认知正确的基础之上,不仅是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而且还要有超越与批判“潮流”的见识与胆略,才能避免“随波逐流”带来的困惑。家庭成员基本上是具有健康人格者,在悦纳自我的前提下,互相尊重,并富于批判与反省能力。在气质与修养上他们是文明礼貌的,因此是具有亲和力的,有能力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在精神内涵上,他们是积极的,热情的,富有爱心的,关心他人的,有理想的,追求真理的。   即使在这样的家庭中,代际间的冲突与碰撞也会存在,但是,它带给家庭的,不是沮丧和伤害,而是全体家庭成员心灵共同的成长。   5.3追求独立——亲情的碰撞实话实说   为了让独生子女及家长真实地说出自己对某一件事的看法,我曾拟写了一批问题让家长、老师、孩子及心理工作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下是我从中挑选出的关于“代际冲突”的几个真实的问题和参与讨论者的真实的看法。    妈妈的行力可以原谅吗?   正逢考试阶段,爸爸住院了。我暂住在大姨家可安心考试。考试结束后回到家,却只有父亲的遗像和妈妈的眼泪。妈妈你好残酷啊,隐瞒了父亲病危的消息,使我错过与爸爸见最后一面的机会,留下终生遗憾,却仅仅为了考个好分数。    琦琦(女)   张烨(学生):我们的老师,我们自己都将考试的分数看得太重了,偶尔一次失利都不允许发生,这是何等苛刻的要求啊!今天当我闻及这则“母亲因为自己的女儿考试而不让其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消息之后,我真的很难过。尽管这件事的发生没有造成学生更大的不幸。但是,我认为这件事在该女生心中投下的阴影,对她产生的负作用很难估量、这位女生遭遇的事件再一次向社会表明了现在的学生在分数的重压下活得如此沉重,这份沉重来自于自身、家庭、社会种种因素。   张秀凤(家长):作为家长我对这位母亲不近人情的做法,不敢苟同。生离死别乃人生大事,我认为应该让她孩子来看望父亲,甚至必要时让她来医院为父亲送茶送水的,让父亲感到亲情的温暖,感到宽慰,让孩子懂得做子女应尽的责任。   对一个深爱父亲的孩子来说,一旦知道父亲病故的消息,她不可能无动于衷。即使人坐在书桌前,心也会飞到父亲身边。这能不影响她的学习吗?   王裕如(心理咨询师):只因为时代不同了,现代人更重视效果而不再一味强调动机,而人们都依然胶着于传统中陈旧的观念,一厢情愿地从自身立场出发,去追求他所需要的东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观察事物与研究事物,以期达到我们的目的。   董君武(老师):没有让她与父亲作最后的告别,从表面上看确实于情难容。但我相信,她的母亲作出这一决定的时候是极其痛苦的,更何况是在自己即将失去丈夫的时候。在我们接受“为不影响女儿学业”这一表面原因的同时,我们仍可以作出种种假设:也许这一决定包含了她父亲的愿望;也许是为了让女儿不见父亲临终前的苦痛,永远留住父亲美好的笑容;也许她所面临的考试实在太重要……所有这些假设,都蕴含了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意,以及母亲对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诠释:活着的人生活得更好,是对死者最大的抚慰。因此,我们可以说,她母亲的决定,透射出的是博大的母爱和超越生命的人生观。   为什么我成了“灰姑娘”?   高中三年,我几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妈妈要我把全部精力投入高考,可是落榜后,妈妈在教训弟弟时常说:“读书别像人家,架子搭足,考下来名落孙山……”每次听到这话,我便忍不住掉泪。无论我多么伤心,可是冷遇依然,我讨厌妈妈的“势利”。     莉莉(女)   徐怡(学生):我们的父辈也许并没有经历过太多读书中的紧张气氛和临场考试的压力。他们不懂为什么我们整天拿着书本,还不能拿第一。他们以为只要不让我们出去玩,不让我们看电视,看小说书,就能让我们一心一意地读书。我们并不需要家长们把我们伺候成“小公主”、“小皇帝”,我们只需要他们给我们适当的心理空间,让我们有遐想的自由。   许多家长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处处呵护着我们,什么也不让我们干,只要我们能读好书,哪怕他们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愿,所以他们认为我们读书一定会好,不可能不好。偶尔一次的失败,他们也会十分伤心,从而对我们冷嘲热讽。他们的苦心我们应该理解,但对于他们的方式,我不能认同。   王裕如(心理咨询师):整个人类社会几乎都对“成功”崇拜。在很多时候,也正是成功的辉煌与利益推动着人们去努力奋斗,成功是足以诱惑人的,它不仅带给你实际的物质利益,更带给你无与伦比的心理优势。   然而,总有人是被成功淘汰的,真正成功者总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这些道理几乎谁都明白。但是,总有许多人存有侥幸心理,期望成功的桂冠会圆满地落在自己的头上。期待得久了,在他的心理上“希望”似乎变成了承诺,而一旦失望,他就会觉得自己或者是他人违背了承诺,因此无法接受。   这就是心理误区带给我们的困惑,是我们美好的想象与不切实际的期待愚弄了我们的判断。   吴敏(家长):其实落榜并不可怕,因为当代社会是竞争社会,处处有挑战,时时有机遇,年轻人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高考这座独木桥并不是唯一通向成功的路。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树立了正确的心态之后,继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努力学习,同样也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慕容如(老师):孩子成绩不理想并非就是他不用功,孩子们都是想取得好成绩的,但是却被各种不良因素困扰,诸如不恰当的学习方式,不合适的学习环境,没有训练好的心理习惯,及理解、接受能力的欠缺等等。正是这些不利因素,造成了孩子的学习困难,要使他学习进步,便要研究他的学习与心理习惯,以便找出症结。所以,成绩落后一味责备他并不解决问题,却只有使他痛苦。   为人父母对子女的殷殷期待之心我很理解,可期待并不等于事实。孩子遇到挫折时更需要家长冷静理智地对待他们。   遇上“问题家长”怎么办?   下岗后的父亲令我非常失望,他又懒又暴躁,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还总是拿我与妈妈出气。我不能责骂他,便只有在心里讥笑他。但是他总是我的父亲。“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令我沮丧。     小刚(男)   徐帼芳(学生):若是一个人在坎坷曲折的道路上摔倒了,他会怎么办呢?对,他会用自己的臂膀支撑着爬起来,继续他的征途。   若是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摔倒了,他最需要的又是什么呢?对,除了自身顽强不屈的毅力外,他最需要的就是一条“臂膀”,一条能够支撑起已摔伤的身躯的臂膀。   作为子女,瞧不起父亲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下岗”是改革进程中的产物,我们不应一味地鄙视它,而应该正视它。父亲事业不顺,情绪低落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对待任何人都应有一颗宽容的心,何况我们的父母呢?   杨大伟(老师):在和我的学生接触中,经常有学生告诉我:父亲(或母亲)下岗了。这些同学,心里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对家长的埋怨情绪,有的甚至开始蔑视自己的父亲(或母亲),造成了家庭生活的隔阂与冲突。   这些家长中,有好多是“文革”时期的中学生,正是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牺牲了他们的宝贵时间,剥夺了他们求学求知的权利。当这场灾难结束后,他们又面临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许多人不得不再一次放弃了读书的机会。我们怎能将过早“下岗”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他们呢?我常以此来启发那些同学,希望他们能客观地、历史地看待父亲(或母亲)的下岗,万不能责怪他们,更不能讥笑他们,因为“铁不成钢”的原因并不全在于“铁”的本身啊!     我有择学的权利吗?   妈妈离婚后独自把我养大。填报大学志愿时,她要我考医学院,可我填了计算机系,为此她非常气愤并以死相胁。现在生米做成了熟饭,我却无法解开母亲心中的结,为此我非常苦恼。    江林(男)   徐燕(学生):当我们踏入社会的那一天,也许家长们就会明白自己错了,错得离谱,因为他们的爱、他们的包办使我们一事无成: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不懂得帮助他人……所以,我要对所有天下的父母说:“我们要自己的权利,不仅是择学、择业,还有择友、为人处事……我们已经逐渐长大了,让我们试试自己独立好吗?”真心希望父母在看完我的文章后,有所触动,给您深爱的儿女们一个放飞的机会吧!也许您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王征(老师):无论江林同学填报了计算机系,还是医学院,在我看来,都是很不错的选择,都可以很好地为人民服务,成就一番事业。   况且,他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填报大学,决定自己的命运,正是他长大成人、成熟完善的标志。这些本应是可喜可贺的事。然而,他真正的苦恼在于对母亲的孝敬与个人日趋独立的生活态度之间的矛盾。而怎样使之统一起来,却正是成长途中的考验,相信他会处理好的。   陈立贤(家长):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是决定一个人前途的关键。父母亲作为与子女关系最密切的人,自然要在此关键时刻为子女把握好方向。但是这绝不是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剥夺子女的选择权而仅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作决定。毕竟,以后的人生道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择业还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自身条件来确定,由孩子自己作出抉择。   5.4 沟通   这位求询的妇女,仿佛带来了一个隔世的故事。她很悲痛地说自己能承受所有的不幸,却难以忍受女儿对她的无情无义。当唯一的女儿渐渐长大,却对母亲越来越疏远的时候,作为母亲的失望与悲痛是无法言喻的。当初就是为了让女儿不再失去无法替代的母爱,她才留在家中,过着貌合神离的夫妇生活。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对于母亲的“牺牲”,女儿非但没有丝毫感激之心,而且还对她怀着深深的成见。这使她不胜惶恐。   长期的情感不和及间或爆发的“战争”,使得女儿幼小的心灵饱受担惊受怕的折磨。而父母却没有想到他们的行为已经带给孩子深深的心灵创伤。   直到有一天,父母们又为了不知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起来,在一边做功课的女儿突然一人独自笑起来。父母都惊奇地看着她,甚至忘了自己的争论。女儿对着莫名其妙的父母说:“想想真是好笑,小时候一见你们争吵,我心里就很害怕,禁不住要想:万一你们离婚了,我怎么办?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你们即使离婚了,也与我无关,看着你们吵架真有趣,好像在看电视连续剧似的。”   女儿的这番话,道出了自己所受的伤害,也表明了如今她对父母已经“不关痛痒”的无足轻重的态度。只可惜当妈妈的不但没有及时处理好与丈夫的关系,也没有及时协调好与女儿的情感联系。她没有对女儿的言外之意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认为女儿已经长大了,该让她独立去应付生活与学习,而她自己则一心扑在所谓的“事业”上,忙着做节目,写书稿,社交。夜归的次数越来越多。她以忙于“事业”为由逃避作为一个主妇的责任,同时也残忍地逃避做母亲的责任。她以为只有多挣钱,多给女儿花,才能稍微弥补自己做母亲的缺憾。女儿接受了她的钱,很习惯地每天问她:你给我带了什么回来。母亲恼怒地反问:你怎么把我当成了你的钱包?   女儿回答:你除了有钱还有什么?   这对母亲真是一个意外的打击。现在女儿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有礼貌,讲文明,而在家里对父母却不理不睬,有事直呼其名,一脸不屑一顾的漠然神情。这种明显的两面性人格,使当母亲的深为忧虑。   这位求询的母亲是一位教师。她对心理问题有所了解。但是却不懂得如何矫治与调节。   通过她所叙述的情况与其女儿的种种行为,我告诉她,她女儿是一个有个性、易偏激的情绪化少女。由于他们夫妻失和,从小便带给她忧虑甚至是恐惧的情感,因此她的人格成长或许是有些偏差的。因为她从小便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加之她的母亲也是一位性格倔强的妇女,只顾及自我意志的实现,却忽视了对女儿的必要的关怀与照顾,使女儿因此对母亲产生了怨意。   夫妻间的争吵是不可避免的,但因此而忽略了给予子女必要的关注,这便是家长的责任。孩子们或许有一天会理解父母的难处,但也许未必会原谅父母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忽视,而女儿的种种态度,正是要求母亲更多关怀的表现。如果母亲能够重视并接纳她的正当要求,给予她足够的温情与爱,那情况是会改观的。   那位母亲痛定思痛,克服了自己不敢亲近女儿的弱点,重新调整与女儿的关系。她原来害怕与女儿亲近是因为怕被女儿的冷漠伤害,与她保持距离也是为了相安无事,现在她按照在求询时讨论的策略行事。在人寝前,她坐在女儿的床前,用手抚摸她的头发,并用梳子帮她梳头,这是女儿幼时便很盼望母亲为她做的事情,现在,妈妈的手一接触到女儿的身体,自己的心中便生出一股说不出的暖流,使心情变得柔和、轻松、亲切。她继而又把手伸进了女儿的背部替她搔痒,才发现女儿居然在患皮疹,背部全是点点粒粒的小痘子。母亲着了急,女儿才说发现皮炎已有好久了。这令母亲很是惭愧。母女俩就这样说着话儿,直到她安然入睡。连着好多时日,女儿与妈妈的话越来越多:说同桌的男生如何傻气,说班上的女生如何与老师争吵。母亲的心像一块磁铁,母亲的手仿佛魔力无边。逝去已久的温馨又在她们的心中重现,带给她们融融的春天。   在三月八日那一天,妈妈意外地收到了女儿的一封信。这是她无论如何也梦想不到的。女儿娟秀的字迹如一股清新的风向她扑面而来:   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了,这是全体妇女的节日,首先,我要祝你节日愉快,妈妈!   但是,在这里我要给你提个意见:妈妈,希望你能够诚实些。我一直把“信”字奉为人生哲理,而你的词典里却没有这个字,你一再违背自己的话。   早在我记忆开始时,你就经常骗我。那时我还不能分辨是谎言还是承诺。可渐渐地我分清那是连善意的谎言也不如的胡编乱造,信口搪塞。你似乎说过就忘了,可是你知道吗?我却能记住。我对你很冷淡是因为我已经不相信你。你总是说我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可这实在是你自己造成的。   以前我一直没有告诉过你我的想法,那是希望有一天你忽然不说谎了。现在,我之所以在你的节日告诉你是希望你能把它当作一个女儿给妈妈的最真诚的建议。   读着这封情真意切义正辞严的信,妈妈的内心被深深的歉疚牵扯着。在无生存之忧的现代社会,生个孩子很容易,但是培养他们健康成长太难太难。这是因为作为家长的成人们本身都是有着各种缺陷,包括人格偏差等问题的。也许,正因为如此,家长才更要注意到这个问题。   同时,妈妈的内心又充满着对女儿的感激。她为这迟来的理解与关怀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她久久地捧着这封信,直到女儿进门,才收起来对女儿说:“谢谢你的信,我会改正缺点的。”   女儿莞然一笑,非常满意地吁了长长的一口气。那是母亲近年来看到的女儿最灿烂的笑容。多年的隔阂消除了,妈妈把女儿的信放在随身的包袋里,天天背着它,感觉女儿的一片心意。   这是一个并没有复杂情节,而只有微妙心态的求询。但是它却带给人们深深的思索。现代社会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了方便与可能。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生活,家长们都必须重视由此给子女带来的影响。   5.5爸爸妈妈的信——父母为何失去了威信   父母花了一笔钱把儿子千方百计地弄进了住宿学校去念书。儿子在寄宿学校如鱼得水,充分享受到了“独立自主”的权利。他玩游戏机,上影院,偶尔还下馆子,玩得星期天也乐不思蜀不想回家。妈妈着急得六神无主:任你如何对他言,他只是咬紧牙关不吭声。妈妈来到咨询中心,讲述儿子的事情,讲述自己的焦虑。询谈中我得知他们夫妇经常给儿子写信,可儿子却从不回信,于是我希望他们能向我提供曾经写过的信,以让我昭示其他的父母孩子:为何父母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如此无奈,而孩子却又为何会变得如此冷漠。   妈妈的信:   冬冬:   你好!   近些日子,妈妈总觉得你变了很多,在家中与大人的知心话越来越少,一个人坐着总是发呆,人在家里,心静不下来,总是魂不守舍,现在甚至连休息天也不想回家。不知道你的脑子里在想什么?逃避什么?到底有什么困难在阻碍你?想帮你,又不知怎么帮法,真是干着急。   冬冬,爸爸妈妈都是过来人,比你多活了几十年,对世上的很多事看得比较清楚。总是想把那些看到过、经历过的事情告诉你,目的是想让你少走弯路,健康成长,绝无半点其他意思,你应该明白父母的苦心,天底下有哪个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健康、优秀的人才。你明明懂得我们对你的心,可你却变着法子来气深爱你的父母,有时候我都感到心寒,到底是儿子真不懂还是装糊涂?为什么父母的爱心换不来儿子的孝心?父母的句句肺腑之言唤不醒儿子,抵不住同学的一言一行?为什么?为什么?你能否告诉答案。   对于你的种种要求,在可能的范围里,父母是能够满足你的,但不是绝对,这要根据你的实际表现和家庭经济状况来决定。如果样样顺着你,这决不是爱你,而是害你,你心里应该是很清楚的。我总认为,一个学生应该以学为主,品学兼优,互相间的攀比是学业、品德、身体,而不是其他,如其他方面多想了,多做了,那必然影响学习,影响健康成长,妈妈希望你能抛弃一切杂念,专心念好三年高中,争取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好学生。我想假如你下定决心想学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好,一定能超过其他同学,请你不要辜负所有爱你的人。   妈妈也知道,有时候你确实想好好学习,好好复习,如这次回家带来很多书,准备好好温课的,可遇到一些其他事情或碰到一些困难,你就打退堂鼓,一点也学不进去了,用情绪来支配自己的行动,这万万不行的,你一定要学爸爸的那种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精神,用坚强的毅力来克服、战胜任何困难,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才会成才,创大业。在学习中,你到底有什么困难?是否需要我们来帮你一起克服和解决,只要我们能帮得上忙,一定会尽心尽力助你一把、推你一把,帮你渡过难关,你说好不好。   冬冬,妈妈最担心你感情用事,你已经快成年了,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思前想后,衡量得与失,想清楚再去做,决不能凭一时的冲动、高兴,那些做错事、犯罪的人大多数是凭一念之差、感情冲动去做的,等头脑冷静下来后悔莫及,受到的将是纪律和法律的制裁,我记得你三年级时,班主任老师一再告诫你们,千万不要做后悔事,世界上什么东西都能买到,唯独后悔药买不到,其实这句话的含意很深刻,请你好好领会。   临近考试,希望你能专心复习,积极迎考,以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和父母,等你的好消息。   妈妈最后还是想说一句,家里永远是温暖无比的,如果你真正懂事的话,请你放学后按时回家,不要再让父母为你操心了,好吗?   祝你考个好成绩     爱你的妈妈     1997-1-7   爸爸的信:   冬冬:   你好!妈妈今天要来看你,爸爸再写上几句。   你虽在住宿读书,但爸爸妈妈时刻在牵记你,操心你的学习、饮食、品行各方面的情况变化。爸爸平时与你讲的话并不多,但都是爸爸的人生哲理,是爸爸的一番苦心,希你能细细回味其中的道理。现已临近期末考试,你一定要静心于读书,不能再去想如何玩之类的事,心要静下来思想就集中了,思想不集中是读不好书的。男子汉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现在要对自己前途负责,对爸爸妈妈苦心扶养负责,将来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男子汉的真正美在于拥有真才实学,要有真本事,否则,不会受到社会的承认,更不会得到姑娘们的青睐。姑娘们心目中的男子汉一定是才华横溢的偶像,决不是油头粉面的小生。男子汉要气量大,要有爱心。对有困难的同学等要善于帮助,这种帮助不是以金钱多少来衡量的。金钱上的来来往往是不好的风气,也决不是同学间的真正友谊。使用零花钱要适可而止,比吃,比穿,比玩,比花钱是很不好的习惯,决不要受影响。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好的活动,学生不允许去的场所,决不能涉足。对学校不允许做的事,决不能去做。对一些不好的书、不好的VCD片子等,决不能观看。否则,要受到纪律的制裁。关于这些意见你一定要牢记,一定要做到,不但是现在要做,将来也要做好。爸爸现在工作了,对纪律不允许的事也决不能去碰,要老老实实做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期末即将来临,希望你要抓紧一切时间做好各门功课的复习,没有完成的作业一定要抽时间补上,不懂的地方一定要搞懂,上课时间一定要集中思想。45分钟是非常关键的。爸爸妈妈希望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爸爸妈妈也相信你一旦真正领悟了此道理,一定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爸爸妈妈要以你感到骄傲自豪。   好了,爸爸最后再讲一句,珍惜时间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人永远也不要去做将来后悔的事。     爸爸    1996年12月25日   我读了好多遍他们的信,给我的感觉是父母几乎是以恳求的口吻在对儿子说话。我没有见过或听过他们儿子说话,但从其父母的信中,我能感觉到孩子对父母的腻味、厌烦与拒绝的心态。   父母为什么失去了威信?这里面既有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问题,更有父母本身的人格品行对孩子的影响问题。思想行为有问题的父母即使对孩子提出了正当合理的要求,子女也可能因为对父母行为的批判态度而导致了他的逆反心理:他不愿意听取即便是正确的劝告。   还有一种被人们忽视的倾向是在一个家庭中,相互之间心理位置的不适当,也会造成家庭功能失调,以致影响了每一个人的正常成长。   例如,在家庭中独生子女被搁到了一个不应有的高度,受到特别的重视与关照,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的产生,父母的委屈情绪的滋长都会相应的出现。因为这种特别呵护并非是特别的爱,而是特别的爱的异化——对子女学业上的特别的期待,而不是对他成长的每一个方面。这种高期待带来的心理压力与心理伤害是连续的、一贯的,使他们难得有喘息的机会。孩子常常便以一种彻底反抗的办法,使父母的期望不再存在,而使双方都成为轻松自由的人。   面对着孩子彻底的反抗,父母常常非常困惑、委屈、伤感、痛苦。更多的家长便会后退一步,甚至一退到底,成为一个乞求者,以“可怜父母心”的传统故事,企图打动孩子的心。   其实孩子们从来就是爱父母的,他们的冷漠与拒绝常常是一种手段和策略,他们以这种反抗与父母界定距离,他们不愿意消除这种“隔阂”,一旦距离拉近,父母又会重提旧事——好好学习,争取成功。   这些父母因为对孩子太过重视,却使自己变得很天真,很忧伤。其实,代沟的大多数症结都在“期望值”上,一旦父母降低要求,恢复平静,顺其自然,代际间的许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5.6沉默的羔羊,你想要什么——被孩子“拒绝”的父亲讲述的故事   这是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件,我仅是隐去了他们姓名,并把它转述而已。   紧急求援的父母   周四的下午,一对中年夫妇步入咨询中心。面容皎好的主妇双眼盈泪满脸通红,她的丈夫则面黄饥瘦一步三晃,像是大病初愈模样。   中年妇女现在下岗在家,丈夫却因胆囊炎刚开过大刀还未开始上班。令他们急急赶来求询的原因,是他们念初三的儿子继两年不与父母对话以来,最近发展到了看见母亲就怒气冲冲,烦躁不安,恨不得父母立刻从眼前消失了才好。说着,母亲的眼泪便哗地溢出了眼眶:“无论他为了什么原因痛恨我们,可他毕竟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全部辛苦都是为了他好,可是他却如此怪癖,真担心他是否会变成疯子……”   既然儿子怒目以对,母亲怕气坏了儿子,便想着不如先去娘家小住几日暂时回避,看他是否情绪平静一些。然而,当她偶尔回家一次,乘儿子半夜熟睡时,悄悄地潜入他的卧室,借着客厅的微光翻检儿子的作业时,儿子惊醒了。他既对母亲的这种“偷袭”深恶痛绝,又不愿意与母亲交谈以创造彼此沟通的机会,便只有让这种厌恶情绪充塞心头,然后借题发挥作出令人费解的事情来。   昨夜的星空是特别的明朗,可昨日他们家中却阴云笼罩。只因为放学时间已过好久,还不见儿子回家,妈妈忍不住跑到了学校。还未与老师交谈却已被儿子撞见。瞬时间被宠坏了的儿子扯白了脸,气红了眼,小马驹似的一溜烟跑回家,一头扑进卫生间,躺在地下用头顶住厕所的门,足足有3个小时不起身……   他不声不响不哭不闹,站起身若大一个汉子,躺下来满满的一地,存了心要和父母呕气,任你哭笑叫骂均都无动于衷。谁让你们瞎起劲,没事就往学校跑呢?令他最反感的事,莫过于频频与老师联系,白白地自取其辱。   “除了不与父母说话,他其他行为是否正常”?我这样地提示。   “他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但却与奶奶感情融洽,相安无事,就是打心眼里讨厌我们。”母亲也曾经多次反省,以求改善关系,无奈儿子任你怎么说也是不理不睬,最后妈妈只得把要说的话写在笔记本里,放在儿子的写字桌上,管他爱看不看,总算是尽了心思。妈妈含着泪说:“好好的一家人,弄得像哑巴似的,靠笔谈来进行不得已的交流,真不知上辈子作了什么孽。”母亲顺手取出了他们母子交流的“中介媒体”——一本黑色的笔记本让我过目……   心酸的“妈妈手记”   这是一本普通的硬面抄本,里面是用工整的圆珠笔记载的一颗母亲忧伤的心。   “我很希望我们的家庭早日能充满欢乐,笑声,幸福美满。我有许多话要同你讲,但是却无法对你讲。出于无奈,只能通过写信的形式与你交谈,相信同样会得到效果的……   一你不与我们讲话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但我要你做的事大多数还是照办的,因为我们毕竟是母子关系嘛。看来你对我最大的意见还是认为我包庇了大方。其实你是我的亲儿子,大方只不过是我的外甥,自从你出身到现在,我一直用我一颗真正的心来对待你,只不过你暂时还没有感觉和体味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你很快便会懂事和明白的……   “为了让你开心,我暂时住外婆家几天,你有什么事可随时打电话给我,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你也只有我这么一个母亲,希望相互能多一点理解,多一点热情,遇事多为对方想一想。从我内心来说,真的不想离开你,也许你现在年龄还小,不懂什么是父母的责任,什么叫母爱,从你的谈话中知道你是那么地恨我,所以平时总不理睬我,能讲出来就好了,我可以帮你解决。从此心态平衡了,一切都会像以前一样,我们既是母子关系,又是好朋友,你说对吗?   “今日我从外婆家回来,一看时间正好你放学了,出于我对你的关心,想了解一下你现在同学都认识了吗(因我问你几次你都未回答我),故来校看看你。我绝对没有监视你的意思,我对你是绝对信任与相信的,希望你多从我对你好的地方想想,以保持心态平衡……   “我感觉我俩的关系正在越来越好。不知怎么昨天你又对我不满了,我从你对我的眼神中看出的。是我多疑呢,还是我确实啥地方做得不对,我自己也总结了两天来的行动,但始终找不出原因,希望你能帮我指出来……”   “儿子:人与人之间莫过于大家相互信任。这学期我确实去你校3次,有时晚上睡不着就想看看你的作业(也只有3次)。如果你认为这样不好,那我从今以后就是睡不着也不来看,我用我的人格保证,我做错了事,真的对不起,相信你能原谅我的……”   这是我从笔记本上摘出的一小部分,仅就这些,已令人们感到了深深的压抑,因为这样的母子关系太不正常,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太为奇特,在如此的家庭氛围中,人们的情感与心理当然会被异化。   推测儿子的心事   我们听了这位母亲的叙述,却难以直接从儿子处得到证实。儿子会想些什么呢?他拒绝咨询,拒听电话,拒绝母亲为他安排的一切,却能按自己的意志按部就班地学习与生活。   我让他的母亲静心地反思:就她的了解,儿子对她的不满具体体现在哪里,她稍一思考,即屈指而数报出一串事件,想见她平日是经常在梳理。   “小时候因为他学习不认真我曾经罚他跪搓板5个小时,可他却始终未讨饶,我知他记恨于我……”   为让他有个学习榜样,她又把外甥大方接到家中端平一碗水,儿子因此有了醋心。   奶奶与儿子养了4只小鸡,他们奉为至宝,儿子每每放学夺门而进先找小鸡玩耍。小鸡变成了大母鸡,儿子的心情也渐渐开朗,可是为了不耽误他的功课,妈妈悄悄地杀了它们,却还骗儿子说鸡被贼子偷走了……儿子明知其中有诈,却又证据不足,大哭一顿之后,更是根紧了嘴巴不发一言。   为了让他巩固学习成绩,父母决定让儿子留级一年重新学习,而他的成绩本来完全可以跟上同班水平。   因为怕儿子在校园里玩疯了回家不能安心学习,妈妈指使爸爸躲在校园的冬青树丛中,悄悄地观看儿子的行径,以及时掌握他的动态。   最让他恼恨的,是她隔三差五不时地去找老师交流情况,然后回家小题大作喋喋不休。儿子终于与母亲断绝了“外交关系”,他成了一头沉默的羔羊,默默地吃饭,默默地做作业,对于妈妈的存在视而不见。然而妈妈却对儿子一无了解,继续以“笔记本”方式强攻猛轰,她以为自己对儿子“爱”得还不够,还需再努力……   从这位母亲的笔记本上,我翻到了她记录的关于儿子提出的一些问题:   “昨晚你谈了大概有8个问题,现将其中的一些问题作些解释。(删去解释只述问题——作者)①留级问题。②去外地穷地方也可以过日子。③混一天算一天。④回家先拖时间到时再做功课。⑤你曾经在我摔跤时(在楼梯上)说:“活该,小时候打我,我胸口也被你打伤过。”⑥人家父母也会对孩子说,不要理睬留级生,我就没人睬了。   她的儿子尤如一头被追迫得没有退路的小羊,背靠着墙角,抵着两只稚嫩的角,死命地维护着自己最后一点点的自尊,而追迫他的压力不是“大灰狼”,而是他亲生母亲的“爱”。   “南辕北辙”的教训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相处方式。然而这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却还是太奇特了。家庭应当是一个相对安全与稳定的暖巢,然而在他们那里却是充满了绝望忧伤的情绪与剑拔弩张的对抗。而这个非常态的现状,却很典型地暴露出了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误区与独生子女的弱点。其实这两点是一个问题而已,独生子女的人格特点,正是家庭教育的成果。   花季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初开慧眼,追求独立自主,向往尊严之时,他们期望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万事万物。正是在这种思索中,他们的人格人性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变得清晰。然而,倘若他们面临的父母被现代竞争磨去了棱角,消蚀了自信,整日皆是惴惴不安之心态,那么他们为转移焦虑心情,唯一宣泄的对象即是他们的孩子。然而他们却自以为在无微不至地爱孩子。   在不安全心理的驱使下,在“爱”的幌子遮盖下,这位母亲对儿子实质上是无孔不入的窥视、控制、逼迫,千方百计促使儿子去争夺功名利禄。不管效果如何,不顾实际情况,没有心理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他的言行,令孩子如芒刺在背,不得安宁,如骨鲠在喉,吞吐不能。无论是谁,都无法忍受被他人密切“监视”。   与此相反的是,在生活上父母对孩子却是无尽的溺爱,令他们甜得太腻,蜜得难受,在心理上几乎有“窒息”之感。   在这完全从父母立场出发的一冷一热、一松一紧的两个极端的挤压下,心理脆弱的孩子便会因心胸狭窄而使性弄气,因自律不够而行为不良,因逆反抵抗而心态失衡。这样的孩子因没有家庭欢乐的滋养而会变得忧郁孤僻。因被逼迫过甚失去了自信而抑制了自我意识的发展。   沉默的羔羊,你想要什么!你最希望的当然会是尊重、理解与爱。然而在不能完全得到的情况下,你是否也能贡献出你的尊敬、理解、关怀与爱给你的父母亲。作为新生代,作为一个男子汉,你该懂得爱护父母,该学会保护自己,而不是激怒父母让他们为你担惊受怕,不得安宁。   你的母亲已认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她愿意重新调整家庭人际关系,在尊重你的前提下,给你充分的自主权,而不再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把你伤害。她将从一件最具体的事情做起,就是在你的房门内为你装上插销,以后未经同意不得人内。   教育独生子女是人类面临的难题。独生子女的成长也是新生代的新课题,然而我们静下心来反省一下,以我们的诚心、爱心、慧心为本,定会取得新的成果。到了你们为人父母之时,独生子女的教育已是卓有成效的了,因你们已是过来之人,而不像你们的父母,与你们有着太多的差异。   5.7逃离溺爱——逃家去生留下的问号   他们——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18岁了。这意味着在法律上他们已具有成人的义务与权利。   然而,在约定俗成的文化伦理习惯中,尤其是在现代中国的大城市中。独生子女的家长在心理上还未能真正接受这个法定的事实,在他们眼中,18岁的子女还只是一个大孩子,还需要父母全方位的关心与谋划。而造成这种现状的,更多的原因并非是“孩子们”真的很幼稚,却是父母们自己的心态出现了问题;他们对于子女的过分依赖心理。这种依赖也与“独生子女”的现实有关:当唯一的孩子长大之际,为人父母的他们“父性”与“母性”却还未过完“瘾”。可是他们却无法再生第二个孩子,于是,全部的母爱与父爱便百分之百地倾泻在独生子女身上。倘若他们生有八个或者五个子女,还有可能如此“专注”地呵护他们吗?   即将到来的独生子女的婚恋问题是独生子女一代整个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按照我们民族对于爱情的忠贞文化的熏陶与坚韧品质的遗传,我们对于他们的婚恋观与婚恋行为是基本信任的。但是,事实上独生子女的恋爱心理发生偏差或行为出现问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请看下面案例。   豆豆失踪了。起先,家中人只在屋里闹腾,没有声张。一段时间过去了,她仍然杳无音讯。纸包不住火,事情终于亮相于左邻右舍,一串问号在人们心中迭起:好好的一位高中生,为什么就这样不辞而别,离家出走呢?   豆豆今年19岁,区重点中学的高中生。她曾经是左邻右舍叔伯阿姨们称赞的好姑娘,性情温和,衣着朴素,学习努力。一头乌黑的披肩长发,衬着白里透红的肤色,真是人见人爱。但自从去年得了一场肝病后,她整个人都变了,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读书。她说读书使她头痛。也许是疾病彻底松弛了绷紧的神经,她再也紧张不起来。看着她功课急剧下降,爹妈急得要疯了。好说歹说也不管用,给她加营养,带她外出散心,办法想了好多,她就是恹恹地不得劲。然后父母的耐心也到了顶,他们不给她好脸色看,冷言冷语地刺激她也不管用。豆豆的状态明摆着不用去考大学了。然而,休学了她又能干什么呢?阿姨给她出点子:嫁个大款吧,享清福省事。阿姨真的找来了个加拿大的商人。对方一心一意地想在中国找个“贤妻良母”,还真的看上了豆豆小姐的贤淑端庄,年轻漂亮。而豆豆小姐人虽随他走了几遭,对这事却始终没有表过态。   在这节骨眼上,她不翼而飞了。别人不知道这内中详情,可父母的心中却是清楚明白的,着急也没用,不知道女儿在哪个角落里呆着呢。   除夕的晚上,在噼里啪拉的鞭炮声中,表姐接到了豆豆的电话后猛地跳起身。她太激动了,表妹已经令亲戚们精疲力竭,而她终于来了电话。表妹的声音沉闷、凄凉,还带着抽泣声。豆豆告诉表姐,她已经与一位先生同居,是借了农家的房子在郊区小镇边。表姐一造声地唤她回来,可她说:“我没脸回家,已经有了身孕。”天!表姐几乎惊奇得要昏晕过去。“现在,他在哪里呢?”表姐问。   “他!他出去玩了,说除夕夜间得慌,受不了,而我又不好意思年轻轻地挺着个肚子在外逛。”   “这个该死的家伙,他怎么能扔下你一人在家中……”表姐恨恨地骂道。但是,她已经听见了表妹的饮泣声。   他是什么人哪?!   他是宁波乡下来的一个年轻的裁缝师傅。在豆豆养病期间与其相识,他的摊就
/
本文档为【校园打工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