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2012-02-07 9页 doc 55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9121

暂无简介

举报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它所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它建立在围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以总量分 析为特征,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GDP):纸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它所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它建立在围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以总量分 析为特征,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GDP):纸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它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幅度。 支出法: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的支出的总和。 GDP=C+I+G+(X-M)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扣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消费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储蓄函数: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与收入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APS):任意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投资成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成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成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成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成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重置投资: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 自主投资:即使r为零时也有的投资量。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试用期内各项预期效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加速数: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加速原理: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 投资说抵免: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他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 产品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里倾向。对货币产生的需求分为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交易动机: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LM曲线: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呀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一般定义: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所做的的决策。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经济增长: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目标。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社会所产生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中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而进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总供给: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就业的基本资源所产生的产量。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其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长期:资本存量、人口、生产技术以及一切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的情况。 短期:除了可变生产要素之外,其他因素,包括资本存量、人口、生产技术等均保持不变。 失业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结构性实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油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他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时的失业率,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 奥肯定理: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反之亦然。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即失业率越高,则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月底,通货膨胀率越高。 收入政策:指对物价和工资的控制。政府为了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理论基础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经济增长:产量的增长。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和国民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结构的总方面的进步。 经济周期:国民总支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宏经简答重点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答:(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若以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以ΔC表示消费增量,以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C=ΔC/ΔY. (2)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若以MP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以ΔS表示消费增量,以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ΔS/ΔY. (3)由于整个社会的收入增量分为消费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MPC+MPS=1   2、什么是LM曲线的三大曲线的三大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LM曲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中间区域。     LM曲线水平状态的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也成为“萧条区域”,如果利率降低到这样低的水平,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无效,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在不提高的的前提下,提高收入水平,所以财政政策有效果。   3、简述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答: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1.也就是政府支出增加的量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0而小于1,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利率上升的多,则挤出效应大;相反,利率上升的小,则挤出效应小。一般而言,挤出效应取决于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所以营销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因素就是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4、为什么说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有四个:第一,利率效应。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第二,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第三,税收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第四净出口效益。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的条件下,是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因此净出口减少。 5、失业类型有哪些?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事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 产出下降造成的。 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 失业的社会影响: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稳定。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收到损害。高失业率常与吸毒、高离婚率、高犯罪率联系在一起。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失业者个人则会失去信心,在情感上受严重打击。 失业的经济影响: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则实际产出的GDP就会减少。 6、通货膨胀类型有哪些? 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分为1)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2)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3)超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二)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分为1)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照相同比例上升)。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三)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分为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升。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7、简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和成本推出的通货膨胀的发生机理 答:1)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产出和价格水平是一起变动的,通货膨胀常常伴随有扩大的实际产出,只有在较少的一些场合中,通货膨胀的发生伴随着实际产出的收缩。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有三种情况1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致失业。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导致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8、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9、简析通货膨胀成因: 1)作为货币现象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2)需求拉动又称超额需求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3)成本推动又称成本或供给通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4)结构性在没有需求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5)通胀持续不断持续的趋势(价格水平持续上升即工资,价格) 10、简述GDP的GNP的区别: a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B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C 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11、说明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并简析储蓄投资恒等式: a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总卖价。(经济社会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b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c生产法: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等式:在一国的一年的经济总量中储蓄量与投资量是处于恒等状态的,也就是一年储蓄量=一年投资量,只有维持这样的恒等状态才不会危及到一个国家经济形式的正常运转.   12简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a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b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c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简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水平。及其手段的应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及紧缩性财政政策。   简述货币创造原理: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做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投资,正是这种比较小的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并指出货币创造成数等于法定准备率的倒数的限制条件:A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即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全部放贷出去B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 简述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a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b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c法定准备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简述经济周期的特征:主要两个分为阶段 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衰退的特征1通常消费购买急剧下降2劳动的需求下降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扩张阶段和衰退相反 为什么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变动越敏感,投资的利率系数d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投资需求利率系数d越大,投资对于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越小即IS曲线越平缓,利率变动引起的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1. 什么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有哪些动机? 答: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将不能生息的、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保存在身边的心理倾向。 货币需求包括:(1)交易动机。又称交易需求是指企业和个人出于正常交易的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2)预防性动。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为应付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愿望。(3)投机动机。是指企业或个人出于购买有价证券的投机利益而手中持有货币的愿望。 2.简述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 答: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形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另一类是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主要由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因素引起,导致总需求增加。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过度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是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垄断企业利用垄断地位通过利润加成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因而造成产品价格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它是从经济结构的变动来分析通货膨胀原因的。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那些? 答: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的,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调控金融的三大货币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常使用也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性的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为了改变准备金水平和基础货币;另一类是被动性的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抵消影响基础货币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时,需要放松银根刺激经济,中央银行可以买进政府债券以增加货币供给量。反之,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需要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中央银行可出售政府债券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应付提款需要的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存款中所占的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集中存款准备金和调整存款准备率来影响商业银行信用规模的程度。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会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缩减,从而缩小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货币供给量,利率随之上升,投资、消费和国民收入随之下降。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当货币流通量不足时,中央银行就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从而扩张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并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来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消费和国民收入上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间接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当经济过热时,货币流通量过多,中央银行就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会减少,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信贷规模缩减,从而货币供应量会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随之提高,进而使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减少,有效地抑制了总需求。反之,当经济衰退时,降低再贴现率,可以刺激经济发展。 其他货币工具还有选择性信贷控制和道义劝告。 4.什么是失业?失业包括哪几类? 答:一般认为,失业是指处于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目前没有工作,但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或者说,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从而使一部分劳动力人口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根据失业的不同性质,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5.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目标。 6.总供给曲线被区分为哪三种类型,呈现何种形状作图说明。 答:宏观经济学中,根据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将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即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图见课本139-140页。 7.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1)收入水平。收入水平与货币需求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即收入水平越高,对货币的需求越大。 (2)物价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物价水平成正比,即物价水平越高,对货币的需求量越大。 (3)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与货币的需求量成反向变动关系。利率水平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高,因而人们不愿意大量持有货币。 (4)信用制度。一个信用制度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工具多样,人们可以比较容易得到贷款和现金,或者通过信用工具来支付,尤其是当前大力推行电子化货币的条件下,居民手持有现金的数量会减少。 (5)货币流通速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即货币的流通速度越快,对货币的需求量越少。 (6)品供给总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整个社会商品的供给总量成正比,即商品可供量越大,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多。 (7)偏好与预期。有些人偏好手持货币,因而增加了货币需求,而另一些人则偏好其他金融资产,因而减少了货币需求。当人们预期物价下降,则会增加货币需求。 此外,宏观经济政策、货币制度的变动以及居民的消费倾向等也会影响货币需求。 8.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 导致IS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 (1) 投资需求的变动,即投资函数变动。 (2) 储蓄函数变动。 (3) 政府支出及税收的变动。 (4) 净出口额变动。 八道宏观经济学的简答题,答出4个以上就给分。 1,LM曲线的移动主要取决于那些因素? 2,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3,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 4,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概念? 5,政府支出对私人支出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6,何为自动稳定器?简述它对缓和经济的作用。 7,试比较凯恩斯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8,简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问题如上,题目都不是很难,由于本人考试科目过多,希望各位帮个忙。答出4个我就把这100分给你,但是还是希望各位能好人帮到底,能答的尽量都答了,采纳答案我会再给你添加50分。谢谢了。   1. 1,LM曲线的移动主要取决于那些因素? LM的形式:y=hr/k+m/k;或者 r=ky/h-m/h 取决于3个因素: h为货币的投机需求;k为货币的交易需求;m为货币的供给量。 记住式子,考试时,简单分析一下就好了~。楼主,你若能挤一点时间,就可以把IS-LM模型的分析扫一下啊~ 2,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明显,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货币政策的主要作用表现于反对需求拉动的通胀,而对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很小。  (2)若要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来影响利率,就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影响就要打折扣。这时的LM曲线甚至有可能不移动~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效果。 (4)在开放的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的二受到影响。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四个: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简答题这么回答是没问题的,公式般的概念~~) 4,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概念? (这个题目我也不是很明白,以下三句摘自人大经济论坛)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投资应该是总投资,按照净投资算的应该是NDP.他们都是实际投资. 均衡概念里的投资是意愿投资,Y=C+I+G+NX中的投资是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投资. 在投资债券(讲到投机性需求)里的投资就是老百姓普通意义的投资,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应该算做储蓄的. 5,政府支出对私人支出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1)支出乘数的大小。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6,何为自动稳定器?简述它对缓和经济的作用。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中的自动稳定器 利息率效应(凯恩斯效应)。由于利率变动能刺激或抑制投资,所以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变动有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调控与稳定物价的作用。根据前面已讲过的内容可知,在货币供应量M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供给减少 → 使物价上升 →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L1上升 →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L2下降 → 利率r上升 →投资下降 → 有效需求减少 → 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反之则反是。  7,试比较凯恩斯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凯恩斯主义极端也叫凯恩斯极端,是指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0。因此政府挤出效应为0,财政政策效果极大。反之,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0 古典主义极端指古典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如果IS越平坦,或LM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如果出现一种LM曲线为垂直线而IS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即政府支出增加多少,私人投资支出就被挤出了多少,因此财政政策毫无效果。古典主义极端是指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的情况。 8,简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有三点: (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而这之和总等于收入。 (2) 若APC(平均消费)和MPC(边际消费)都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平均储蓄)和MPS(边际储蓄)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 (3) 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S与MPC之和也恒等于1。
/
本文档为【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