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长篇叙事诗

长篇叙事诗

2012-02-08 12页 doc 85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6649

暂无简介

举报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宗法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家长专制和宗法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首次出现于《玉台新咏》。这首叙事诗共356句,356*5个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五四”以来,被改编成各种剧本,搬上舞台。现在这首诗已经刻在“孔雀东南飞遗址”——安徽怀宁县小市镇焦仲卿刘兰芝墓地的长廊石壁橱窗上。   序说: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后,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到十六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学会了裁剪衣裳会弹箜篌 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和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鸡鸣啼了,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貌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  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罗敷,姿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提亲。(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兰芝)。  焦仲卿直身而跪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大发脾气(骂道):“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对妻子说话,却哭得连话也说不成句:“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说的。”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白费口舌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匣里面。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像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像含着红色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的怒气仍未平息。(兰芝说:)“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承担婆婆的使唤。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回头再与小姑告别,眼泪像连串的珠子掉下来。(刘兰芝对小姑说:)“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焦仲卿说):“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像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违反我用来使我烦忧。”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没有脸面。刘母(看见兰芝回来)大为惊讶,拍着手掌说:“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    母亲听后非常悲伤。(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   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再访求别的女子),我不能就答应你。”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说太守家有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得到一个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像天上地下一样,(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像哥哥说的话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中间回到哥哥家里。怎样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立刻就答应这门亲事吧,就可以结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他回到郡府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马上)查看婚嫁历,又翻看婚嫁书,便告诉郡丞:“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好日子就在三十这一天,今天已经是二十七了,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太守府内大家互相传话说:“赶快筹办婚礼吧!”(赶办婚礼的人)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来往往连接不断。装婚礼(物品)的船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金色的车子白玉镶的车轮,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的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  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    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像水一样倾泻。移动坐着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阴沉沉地天快要黑了,兰芝满怀悉思,走出门去痛哭。  焦仲卿听说有此变故,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哀鸣。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悲伤失意地望着,知道(相爱的)人来了。她举起手抚摸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说:“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果然没有像以前想象的那么好,有很多的事情你又不了解. 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有什么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但愿)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间,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的寿命像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又舒顺!”    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京城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兰芝)结婚的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兰芝自言自语说):“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于是)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旁边。(在坟墓的)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在坟墓的)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孔雀东南飞》为乐府诗集,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相传是当时民间为纪念“焦刘”的爱情悲剧而创作的,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改。《孔雀东南飞》目前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2)编著的《玉台新咏》一书中,在其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史记乐书》载,汉乐府的设置不晚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但搜集民歌俗曲于汉武帝时,已知搜集于东汉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篇。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其收录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时底层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注:《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木兰辞》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木兰歌》。作者及产生时代不详,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已著录此诗,故其产生时代不会晚于陈代,可能经过隋唐文人的加工润色。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关于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1、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2、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关于木兰的姓名,主要有:1、 木兰,女子名,姓氏里居不详。2、一般认为姓花,名木兰。3、此外,还有姓魏、朱之说,也有说“木兰”即是姓,无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秦妇吟》 唐末 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凤侧鸾欹髩脚斜,红攒翠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堪说。    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君能为妾解征鞍,妾亦与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腊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拦慵不语。    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擂金鼓。居人走出半仓皇,朝士归来尚疑误。    是时四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皆言博野自相持,尽道贼军来未及。    须臾主父乘奔至,下马如门痴似醉。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白旗来匝地。    扶羸携幼竞相呼,上屋缘墙不知次。南邻走入北邻藏,东邻走向西邻避。    北邻诸妇咸相凑,户外崩腾如走兽。轰轰崐崐乾坤动,万马雷声从地涌。    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炯。日轮西下寒光白,上帝无言空脉脉。    阴云晕气若重围,宦者流星如血色。紫气渐随帝座移,妖光暗射台星拆。    家家流血如泉涌,处处冤声声动地。舞伎歌姬尽暗捐,婴儿稚女皆生弃。    东邻有女眉新画,倾国倾城不知价。长戈拥得上戎车,回首香闺泪盈把。    旋抽金线学缝旗,才上雕鞍教走马。有时马上见良人,不敢回眸空泪下。    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妆成只对镜中春,年幼不知门外事。    一夫跳跃上金阶,斜袒半肩欲相耻。牵衣不肯出朱门,红粉香脂刀下死。    南邻有女不记姓,昨日良媒纳新聘。玻璃阶上不闻声,翡翠帘前空见影。    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仰天掩面哭一声,女弟女兄同入井。    北邻少妇行相促,旋解云环拭眉绿。已闻击托坏高门,不觉攀援上重屋。    须臾四面火光来,欲下回梯梯又摧。烟中大叫犹求救,梁上悬尸已作灰。    妾身幸得全刀锯,不敢踟蹰久回顾。旋梳蝉髩逐军行,强展蛾眉出门去。    旧里从兹不得归,六亲自此无寻处。一从陷贼经三载,终日惊忧心胆碎。    夜卧千重剑戟围,朝餐一味人肝脍。鸳帏纵入岂成欢,宝货虽多非所爱。    蓬头面垢眉犹赤,几转横波看不得。衣裳颠倒语言异,面上夸功雕作字。    柏台多半是狐精,兰省诸郎皆鼠魅。还将短发戴华簪,不脱朝衣缠绣被。    翻持象笏作三公,倒佩金鱼为两史。朝闻奏对入朝堂,暮见喧呼来酒市。    一朝五鼓人惊起,叫啸喧呼如窃议。夜来探马入皇城,昨日官军收赤水。    赤水去城一百里,朝若来兮暮应至。凶徒马上暗吞声,女伴闺中潜色喜。    皆言冤愤此时销,必谓妖徒今日死。逡巡走马传声急,又道军前全阵入。    大彭小彭相顾忧,二郎四郎抱鞍泣。汛汛数日无消息,必谓军前已衔璧。    簸旗掉枪却来归,又道官军悉败绩。四面从兹多厄束,一斗黄金一斗粟。    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东南断绝无粮道,沟壑渐平人渐少。    六军门外倚僵尸,七架营中填饿殍。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    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华轩绣縠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来时晓出城东陌,城外风烟如塞色。    路旁时见游奕军,坡下寂无迎送客。霸陵东望人烟绝,树锁骊山金翠灭。    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墙匡月。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破落田园但有蒿,摧残竹树皆无主。路旁试问金天神,金天无语愁于人。    庙前古柏有残枿,殿上金罏生暗尘。一从狂寇陷中国,天地晦明风雨黑。    暗前神水呪不成,壁上阴兵驱不得。间日徒歆奠飨恩,危时不助神通力。    我今愧恧拙为神,且向山中深避匿。寰中箫管不曾闻,筵上牺牲无处觅。    旋教魔鬼傍乡村,诛剥生灵过朝夕。妾闻此语愁更愁,天遣时灾非自由。    神在山中犹避难,何须责望东诸侯。前年又出杨震关,举头云际见荆山。    如从地府到人间,顿觉时清天地闲。陕州主帅忠且贞,不动干戈唯守城。    蒲津主帅能戢兵,千里晏然无戈声。朝携宝货无人问,暮插金钗唯独行。    明朝又过新安东,路上乞浆逢一翁。苍苍面带苔藓色,隐隐身藏蓬荻中。    问翁本是何乡曲,底事寒天霜露宿。老翁暂起欲陈词,却坐支颐仰天哭。    乡园本贯东畿县,岁岁耕桑临近甸。岁种良田二百廛,年输户税三十万。    小姑惯织褐絁袍,中妇能炊红黍饭。千间仓兮万斯箱,黄巢过后犹残半。    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    入门下马苦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残年一身苦。    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万家。朝饥山草寻蓬子,夜宿霜中卧荻花。    妾闻此老伤心语,竟日阑干泪如雨。出门唯见乱枭鸣,更欲东奔何处所。    仍闻汴路舟车绝,又道彭门自相杀。野色徒销战士魂,河津半是冤人血。    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自从大寇犯中原,戎马不曾生四鄙。    诛锄窃盗若神功,惠爱生灵如赤子。城壕固护教金汤,赋税如云送军垒。    奈何四海尽滔滔,湛然一镜平如坻。避难徒为阙下人,怀安却羡江南鬼。    愿君举棹东复东,咏此长歌献相公。   《秦妇吟》无疑是我国诗史上一才华横溢的长篇叙事诗之一。长诗诞生的当时,民间就广有流传,并被制为幛子悬挂;作者则被呼为“秦妇吟秀才”,与白居易曾被称为“长恨歌主”并称佳话。其风靡一世,盛况空前。然而这首“不仅超出韦庄《浣花集》中所有的诗,在三唐歌行中亦为不二之作”(俞平伯)的(秦妇吟),却厄运难逃。由于政治缘故,韦庄本人晚年即讳言此诗,“他日撰家戒,内不许垂《秦妇吟》幛子,以此止谤”(《北梦琐言》)。后来此诗不载于《浣花集》,显然出于作者割爱。至使宋元明清历代徒知其名,不见其诗。至近代,《秦妇吟》写本复出于敦煌石窟,真乃天幸。   从公元88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冬到公元883年(中和三年)春,即黄巢起义军进驻长安的两年多时间里,唐末农民起义发展到高潮,同时达到了转折点。由于农民领袖战略失策和李唐王朝官军的疯狂镇压,斗争残酷,而百姓蒙受着巨大的苦难和悲惨的牺牲。韦庄本人即因应举羁留长安,兵中弟妹一度相失,又多日卧病,他便成为这场震撼神州大地的社会巨变的目击者。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在他离开长安的第二年,即中和三年,在东都洛阳创作了这篇堪称他平生之力作的史诗。在诗中,作者虚拟了一位身陷兵中复又逃离的长安妇女“秦妇”对邂逅的路人陈述其亲身经历,从而展现了那一大动荡的艰难时世之各个方面。总之,《秦妇吟》既是一篇诗体小说,当然具有纪实性质。全诗共分五大段。首段叙述诗人与一位从长安东奔洛阳的妇人(即秦妇)于途中相遇,为全诗引子;二段为秦妇追忆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前后的情事;三段写秦妇在围城义军中三载怵目惊心的各种见闻;四段写秦妇东奔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末段通过道听途说,对刚刚平定的江南寄予一线希望,为全诗结尾。    《秦妇吟》用了大量篇幅叙述了农民军初入长安引起的动乱。毫无疑问,在这里,作者完全站在李唐王朝的立场,是以十分敌视的态度看待农民革命的。由于戴了有色眼镜,即使是描述事实方面也就不无偏颇,攻其一点而不及其余。根据封建时代正史(两唐书)记载,黄巢进京时引起坊市聚观,可见大体上做到井然有序。义军头领尚让慰晓市人的话是:“黄王为生灵,不似李家不恤汝辈,但各安家。”而军众遇穷民于路,竟行施遗,唯憎官吏,黄巢称帝后又曾下令军中禁妄杀人。当然,既是革命,便难免流血;加之队伍庞大,禁令或不尽行,正如《新唐书·黄巢传》所记载“贼酋择甲第以处,争取人妻女乱之”的破坏纪律的行为总或不免。 韦庄(836—910)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唐朝乾宁进士,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有《浣花集》。 三吏三别也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旅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按户籍册点兵。请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府帖昨夜才下达,命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来的中男实在太小了,如可能守住王城呢?”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可就孤苦伶仃。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著哭声呢!“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天地都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终归是无情的。我们官军(指九节度使)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可是贼心难料(指史思明已归唐,又支援安庆绪),致使官军溃败。就去原先营垒就食(因离洛阳不远),练兵也依凭著洛阳。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指劳役不重),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长官(指郭子仪)本像你们的父兄。”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狠,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我听到老妇上前对官吏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把守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另外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已经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仍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裙在这里泛指衣物)。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归。 赶快应征河阳需要的劳役,兴许还赶得做明早的早炊。”入夜了,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渐渐消失了,但好像还听到低声哭泣抽咽的声音。天亮后,我还要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士卒劳役是多么的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也有万丈多。   我请问潼关吏:修道是为了防史思明军吗?(这是杜甫明知故问)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说:潼关高与云相连,城上堡垒把城墙区分成一格格战栅,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贼来犯只要守住,哪要担心西都长安。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艰难时刻就拿起长戟防守,因形势险要,利于防守,万古守关也只用一人。“悲哀啊!桃林塞(即潼关之古称)那一仗,哥舒翰潼关之败死伤极多,惨死黄河。请嘱咐防守潼关竹将领,谨慎啊!千万别学哥舒仓卒促应战的覆辙。”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兔丝依附着柔弱的蓬麻而生长,当然是长不长了。一个女人家嫁给了出征的丈夫,还不如丢弃在路旁等死。我和你结为夫妻,没想到,连床被都来不及睡暖。我们傍晚才结婚的,你一大清早就要离开了,未免也太匆忙了吧?你这一去,虽然只是戍守在不远的河阳,而我的身分还没有真正确定,叫我怎么去拜见公公婆婆呢?想当初我爹娘抚养我时,把我当宝一样藏起来,不许我抛头露面。然而,身为女人的我,本应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你现在就要去战场上送死了,我的心情沉痛得好像要断了肠一样!我真希望能跟着你一起去,但眼前的情势又是那么紧急。我只能忍着泪劝你,不要太过于思念这段新婚,要努力为国家效力才行。一个女人家如果真的跟到军中去,恐怕会影响了军威啊。我悲叹自己出身贫穷,好不容易才有机会穿上这件新婚礼服。我发誓,这件礼服不会再为第二个人穿了,我当着你的面,卸下了美丽的粉妆。哎!抬头看看天上的飞鸟,它们不论大鸟小鸟,都是成双成对地飞着。偏偏人世间的事情,是这么的违背人意,然而,尽管命运如此,我对你的爱情永远坚贞不渝!   这首诗写一对新婚夫妇,在结婚的次日清晨,新郎就要赴前线。全诗除开始两句"特用比兴发端"(《杜诗说》)外,全是新妇赠别劝勉的独白之词,这与"三吏"的对话体有别。通过大段悲怨而又沉痛的自诉,塑造了一个承受着苦难命运、又懂得以国事为重的善良坚毅的青年妇女形象,深刻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不幸。诗写得回肠荡气,《唐诗品汇》引刘云:"曲折详至,缕缕凡七转,微显条达"。《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吴山民曰:"含几许凄恻,又极温厚。"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 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 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 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 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 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 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 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 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   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尘土。因为邺城兵败,我回来寻找家乡的旧路。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巷,日色无光,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寡妇。宿鸟总是留恋着本枝,我也同样依恋故土,哪能辞乡而去,且在此地栖宿。正当春季,我扛起锄头下田,到了天晚还忙着浇田。县吏知道我回来了,又征召我去练习军中的骑鼓。虽然在本州岛服役,家里也没什么可带。近处去,我只有空身一人;远处去终究也会迷失。家乡既已一片空荡,远近对我来说都是一样。永远伤痛我长年生病的母亲,死了五年也没有好好埋葬。她生了我,却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终身忍受辛酸。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写邺城败后还乡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军人,通过他的遭遇反映出农村的凋敝荒芜,人民生活的悲惨。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 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 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 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 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 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 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 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 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 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 塌然摧肺肝。   四野硝烟真叫人一刻不安,在这风烛残年却栖身无处。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一路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庆幸的牙齿完好胃口不减,悲伤的骨瘦如柴枯槁不堪。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老伴闻说睡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那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在平定安史叛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邺城兵败之后,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垂老别》就是抒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苦情。 PAGE 11
/
本文档为【长篇叙事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