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2012-02-09 48页 doc 206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19774

暂无简介

举报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作者:李跃儿 本书是“能够真正读懂孩子内心”的李跃儿所著,案例来源于李跃儿教育论坛。她从家长反映最多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吃手、安慰物依恋、安全感缺失、分离痛苦、害怕、撒谎和不良情绪等七个方面的表象入手,贯彻“学习一种方法,必须明白其中道理”的主张,以家长所思所惑所求为主线一气呵成,真情地把孩子的天然气质和人性底蕴昭示于字里行间,可供养育者和教育者举一反三,成为让孩子远离焦虑、健康成长的行家里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作者:李跃儿 本书是“能够真正读懂孩子内心”的李跃儿所著,案例来源于李跃儿教育论坛。她从家长反映最多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吃手、安慰物依恋、安全感缺失、分离痛苦、害怕、撒谎和不良情绪等七个方面的象入手,贯彻“学习一种方法,必须明白其中道理”的主张,以家长所思所惑所求为主线一气呵成,真情地把孩子的天然气质和人性底蕴昭示于字里行间,可供养育者和教育者举一反三,成为让孩子远离焦虑、健康成长的行家里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1 一、孩子,你为什么总要吃手 1-1不让吃手会不会对宝宝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1-2一岁零两个月的宝宝爱吃手怎么办 1-3一岁零四个月大的孩子吃手是否该干涉 1-4还没断奶就开始吃手,断奶以后怎么办 1-5真的就等着孩子自己不吃手吗 1-6离两岁没几个月了,吃手的毛病咋就没见好转呢 1-7欣欣快两岁了,怎么依然在吃手 1-8一岁半时停过吃手,到两岁时又吃起来,怎么办 1-9女儿两岁多了,最近才开始吃手,正常吗 1-10奶水一直不够,我该不该让孩子吃手 1-11两岁八个月的孩子抱着安慰物吃手,是什么原因 1-12从小就没管,宝宝现在三岁多了还喜欢吃手,如何是好 1-13为什么三岁的儿子上幼儿园后反而吃手指了 1-14专吃大拇指,总戒不掉,是有别的毛病吗 1-15孩子都快四岁了还在吃手,说明了什么 1-16女儿上幼儿园后戒过吃手,为什么现在四岁了又啃起来 1-17都五岁了,女儿吃手的习惯何时了 1-18读书和讲道理能让孩子不啃手指甲吗 读者互动 1.孩子吃手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2.该不该让孩子改掉吃手的习惯 二、用好安慰物 2-1宝宝睡觉时将浴巾塞进他手中,立马安静下来,这正常吗 2-2一岁的宝宝非要含奶头或奶嘴才肯睡觉,要不要强行纠正 2-3宝宝怎么老喜欢摸着衣物的边儿睡觉 2-4小侄子老是恋着过去用的奶布怎么办 2-5宝宝离开我才1个月,回来后为什么非要叼着水瓶或 奶瓶才睡觉 2-6为什么宝宝别的东西不乱往嘴里放,却非要嘬 自己那个奶嘴 2-7为什么孩子总要捧着我的脸才肯睡觉,怎么办 2-8把地上拖过的依恋物放到口里,要不要纠正 2-9一块绒布也算安慰物吗 2-10哪来的拉毛毛的坏习惯 2-11宝宝两岁多了还要吸着奶瓶睡觉好不好 2-12怎样才能让我的宝宝不再吃安抚奶嘴 2-13儿子两岁多了白天晚上都要摸我的乳房,正常吗 2-14我儿子两岁七个月了,喜欢“奶”字,还爱摸奶,怎么办 2-15看过关于儿童安慰物的书,但还有疑问 2-16孩子要多大才能戒掉安慰物 2-17这是“恋物癖”吗?怎么解决 2-18女儿爱摸妈妈和阿姨的乳房怎么处理 2-19快四岁的孩子了,为什么还喜欢把异物放到嘴里咬 2-20我家宝宝捏了4年毛毛,真的不用管他吗 2-21对四岁女儿的依恋物该不该刻意戒掉 读者互动 1.为什么我们家儿子一到睡觉就要摸胳膊 2.恋物是孩子的安全感需要吗 3.为什么我女儿在困的时候用手指头捏头发 4.宝宝越来越依恋奶瓶正常吗 三、正确把握孩子的安全感 3-1宝宝病愈后明显爱哭,是不是安全感严重不足 3-2宝宝没安全感会不会是保姆的原因 3-3经常出差,如何保持孩子的安全感 3-4只分别4个月就认生了,是缺乏安全感吗 3-5孩子很顺从,是缺乏安全感吗 3-6远疏近亲是没有安全感吗 3-7宝宝一点都不黏我,好不好 3-8周末陪他两天,周一就黏我,这是安全感的问题吗 3-9病愈后超级黏妈妈,是安全感不足还是恋母期的到来呢 3-10害怕塑料模特,是胆小还是缺乏安全感 3-11这么容易就跟人,是安全感出问题吗 3-12两岁多的女儿非常害怕小朋友,怎么办 3-13从没离开过妈妈的孩子,现在送走会不会造成安全感问题 3-14孩子睡噩梦,是否跟安全感有关 3-15孩子刚上幼儿园,总要拽住老师的手不放,怎么办 3-16老怕玩具被抢,是安全感不够吗 3-17学了安全感的知识,还有许多问题要请教 3-18女儿四岁半了还不适应环境的变化,是缺乏安全感吗 3-19四岁半的男孩子处处小心,是不是安全感不足啊 3-20快五岁的孩子越来越任性,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3-21怎样重塑孩子的安全感 3-22八岁的孩子这样的表现,是安全感很强吗 3-23什么是“不当唤醒” 读者互动 1.怕生是没有安全感还是很有安全感 2.一岁零两个月了,突然开始黏妈妈,是敏感期还是缺乏安全感 3.孩子走丢后如何弥补和重建安全感 四、让分离不再痛苦 4-1睡觉时也会有分离焦虑吗 4-2女儿出现分离焦虑与我假期整天陪着她有关吗 4-3快一岁的宝宝没有一点儿分离焦虑,不正常吧 4-4一岁的宝宝为什么总离不开爸爸 4-5孩子的分离焦虑有所好转,但对几个具体做法心存疑虑 4-6如何正确对待分离焦虑中的孩子 4-7怎样解决一岁十个月的儿子初上幼儿园的分离焦虑 4-8孩子情绪反复,是安全感问题还是分离焦虑 4-9为什么孩子会突然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 4-10为什么他没有表现出分离焦虑 4-11如何让儿子与一直带他的奶奶分离 4-12妈妈上班他就大哭,怎么办 4-13怎样把分离伤害降到最小 4-14儿子两岁多了为什么还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 4-15女儿突然只黏爸爸,我该不该感到失落 4-16两岁半的宝贝上幼儿园,有着典型的分离焦虑症,我还可以做什么 4-17分离焦虑,除了倾听,我还需如何做 4-18是分离焦虑吗?怎么越大反而越严重了呢 4-19刚分离没几天,儿子就不睬我了,要不要接回来 4-20单亲家庭怎样做好依赖分离 读者互动 1.是分离焦虑吗,我快撑不住了 2.一岁多的小姑娘,从没有出现过分离焦虑,正常吗 3.一岁到一岁半的孩子一定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症吗 五、当孩子害怕、恐惧的时候 5-1请教关于婴儿恐惧的问题 5-2当孩子感到害怕时,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 5-3孩子再次打针,怎么让他克服前次留下的心理恐惧 5-4孩子害怕到封闭的环境中去,怎么办 5-5孩子害怕洗澡怎么办 5-6孩子害怕某些东西时该怎么引导 5-7我的儿子为什么不喜欢在小区玩 5-8孩子害怕生人怎么办 5-9孩子被小朋友打过吼过为什么胆子小了 5-10如何对待儿子的“怕鬼” 5-11两岁男孩还害怕东西摔坏,怪不怪 5-12女儿害怕影子,会不会很痛苦 5-13不到三岁的孩子怎么会这么掩饰自己的感受 5-14该不该把孩子害怕的标志弄掉 5-15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导惧怕放鞭炮的闺女 5-16当孩子哭着说害怕去幼儿园时怎么办 5-17怎么办?孩子害怕在幼儿园上厕所 5-18如何消除萱萱对外教的恐惧 5-19老师来家访,孩子竟害怕,是怎么回事 5-20害怕竞争又在乎竞争的孩子怎么教 5-21五岁的男孩害怕死亡,正常吗 5-22谁能帮助我解除孩子对奥特曼的恐惧 5-23儿子害怕鬼,老是担心小偷,是不是没有安全感 5-24六岁多的孩子为什么还害怕上学,一进教室就哭 5-25很开朗的孩子为什么老怕别人嘲笑 读者互动 1.孩子害怕比试,怎么办 2.儿子极端恐惧医院,怎么办 3.如何面对小孩的恐惧心理 六、如何应对孩子撒谎 6-1一岁六个月的宝宝怎么会撒谎啦 6-2宝宝为什么老用“拉臭臭”骗我开灯 6-3为什么宝宝总用“要吃奶”来捉弄我 6-4孩子喜欢装哭是不是受我的影响 6-5这样的撒谎该不该严肃对待 6-6能做到一直不对孩子说谎吗 6-7为了看碟而撒谎,我该如何引导 6-8老不承认自己做错事,是撒谎吗 6-9三岁半的孩子为什么竟敢当面不认错 6-10女儿偷着从幼儿园往回拿东西,还撒谎,该咋办 6-11不到四岁的孩子经常撒谎,该如何引导 6-12五岁的孩子会投机取巧了,该不该管 6-13五岁多的儿子已经不断说谎了,我该怎么办 6-14六岁的儿子总爱耍滑头,是有信任危机了吗 6-15给六岁的女儿讲《小狗钱钱》,为什么会适得其反 读者互动 1.怎样看待孩子狡辩和抵赖 2.女儿快上小学了还为不洗脸而撒谎,如何是好 3.孩子撒谎竟天衣无缝,怎么办 4.孩子总说要尿尿,到厕所又不尿了,是撒谎吗 七、帮助孩子缓解不良情绪 7-1一岁零四个月的宝宝脾气怎么越来越大 7-2快一岁半的宝宝的任性、坏脾气,需要教育吗 7-3我和老公脾气都不好,是造成我女儿的脾气也不好的原因吗 7-4为什么两岁的儿子什么都要我帮,见了我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7-5我家遥遥的问题我该怎么办呀?我真的想哭 7-6怎样对待敏感型的孩子 7-7三岁的小孩会自我否定吗 7-8三岁的女儿在幼儿园生病了也不吭声,是祸还是福 7-9孩子为什么突然判若两人 7-10儿子经常满面愁容怎么办 7-11三岁半的女娃就贪小便宜怎么办 7-12为什么四岁的女儿有外人在的时候会“变脸” 7-13女儿老爱扮做小狗,是“倒退”的现象吗 7-14孩子一点批评都承受不了,咋办 7-15对五岁孩子“欺小”的行为怎样引导 7-16用较劲的办法训育儿子,对路吗 7-17我该如何安慰受伤害的儿子 7-18抽动症是压力过大引起的吗,怎样“减压” 7-19如何化解五岁孩子的消极情绪 7-20如何面对畏惧困难的孩子 7-21用“逼迫”来维持学习的动力可行吗 7-22孩子精力不集中,能上学吗 7-23为什么从台湾回来后,六岁的儿子老要“自杀” 7-24八岁的孩子还无端地来情绪,怎么办 7-25九岁的孩子一会儿胆小,一会儿又暴跳如雷,怎么办 读者互动 1.八个月的宝宝脾气怎么这么大啊 2.我儿子的臭脾气该怎么管 3.三岁多的孩子老与你对着干怎么办 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1-1不让吃手会不会对宝宝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我儿子现已四个半月大,早在两个多月时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我看书上说,6个月前吃手指,应让其尽情吃,6个月以后反而不会再吃,所以我们目前并不阻止他吃。我认识的一个妈妈,女儿一吃手指就打一下,现在已经不吃了,但不知道会不会对宝宝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呢? 答孩子的生长发展从用口来感知事物开始,吃手是这一过程的前奏。四个月的孩子正在练习将手伸到嘴里并将手留在那里,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在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孩子的手和腿完全不受大脑的控制,随便地踢蹬,而吃手是第一个被大脑控制的有目的的行为。 案例中那个孩子一吃手就打孩子的妈妈,等于亲手用镰刀割断了孩子发展的幼苗,这就像把山上的树木砍掉一样,是对自然的破坏。 四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够抓住物品送到嘴去啃,在这个时期,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重量、不同大小的可供孩子用手抓握的物品,在孩子吃饱奶后还没睡着时,将孩子熟识的某个物品塞到孩子手里,供孩子用嘴巴去探索。等孩子再大一点,就可以用一个托盘多放一些物品供孩子自由选择,过一段时间则更换其中一些物品供孩子继续自由选择,使孩子有新鲜感……这就是成人对孩子发展的帮助。案例中的妈妈要抓紧时间学习孩子成长的规律,了解孩子每一阶段成长的状态,然后才能够养好孩子。 1-2一岁零两个月的宝宝爱吃手怎么办 我家宝宝一岁零两个月了,最近特别爱吃手,主要是白天无聊时吃,睡前吃,半夜和早上醒来吃。目前我想出的办法就是尽量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有事情可做就不吃手。但是睡前和半夜吃手的问题比较头痛,因为实在想不出什么可以替代作为睡前仪式,他好像是用这种办法自我安抚然后入睡。我有时给他用安抚奶嘴,但是据说用多了不好。请问各位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孩子在睡着的时候吃手和睡觉前吃手都不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不想让孩子吃手,给孩子安抚奶嘴是一个好办法。 如果成人担心哪类事情做多了对孩子不利的话,那么对于人类来说,任何事情做过了头对人类都是不利的。好在人类天生有内在的平衡机制,吃饱了就一定不会再吃,累了就不会再工作,心情不愉快就一定不会去娱乐。儿童是人类最自然的时期,他们所表现出的自然状态就是人类生命的本质,他们还没有成长起对应、隐藏、压抑这些自然需求的多种方式,所以儿童做的事情大致都是生命本能的需求,因此成人也就不必担心他们做什么事情做过了头了。 就说吃奶嘴,如果吃过了头,而且还在继续增加,这只能说明儿童生命的本质被破坏了,使这一行为成为孩子心理的病态需求,而不是生命的自然需求。这样孩子真的容易因为做一件事情做过了头而受到伤害。 例如一个孩子吃饭,本来他的机体有这样的功能——告诉他吃多少就可以不吃了,可是在他自然地感到吃饱了不想再吃了之后,成人却总是不相信他们(这就像不相信自然),还硬要逼着孩子再吃一点,结果就会导致孩子的自然生命感觉被破坏,剩下的只有心理上对于别人要求他吃饭的反感,于是孩子就开始拒绝吃饭,饭也吃得越来越少,最终造成的结果与没有食物吃的儿童一样——营养不良。 所以家长不必担心孩子吃安抚奶嘴吃过了头。只要成人不对孩子的自然状态造成破坏,不使吃奶嘴成为孩子生活中最大的需求,孩子就不会被吃出问题来,否则孩子的生命状态原本是需要吃的,不让孩子吃安抚奶嘴那让孩子吃什么呢?那孩子就只有吃自己的手指头了。 温馨提醒 案例中的孩子还在应该吃手或吮吸安抚奶嘴的时期,尤其在断奶后更是这样,所以家长不必干涉孩子。如果担心孩子吃手指头不好,就给孩子安抚奶嘴,如果担心安抚奶嘴不好,就让孩子自然地去吃自己的手指头吧。 1-3一岁零四个月大的孩子吃手是否该干涉 我儿子一岁零四个月了,还是经常吃手。今天我带他去小区幼儿游乐场玩,别的孩子都在玩滑梯什么的,我儿子站在那里只管吃手。我看着觉得有点烦,就把他的手拿出来,反复拿了几次,儿子大哭。我现在很苦恼,到底这么大的孩子吃手应不应该干涉或者说引导呢?是不是我儿子这个敏感期比较长,我应该顺其自然等他自动放弃吃手?如果应该引导,采取什么办法比较好呢? 我现在采取的办法就是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具,或者给他磨牙棒、安抚奶嘴、磨牙饼干等替代物。但有时不管用。 例中的家长为孩子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环境中吃手的行为感觉到厌烦,其实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家长为什么会厌烦,而不是孩子为什么会吃手。如果这个孩子从一出生就在这个游乐场活动,只要能来一定要来,这期间成人带着孩子把这里所有的游乐器械都玩熟了,对孩子进行过一个自然训练过程,使孩子对这里的所有器械都有经验,孩子就不会感到紧张,不紧张就不会由于紧张而吃手指头。如果孩子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来游乐场的机会又没有其他孩子那么多,那么孩子站在那里吃手指头就是最智慧的行为了。另外,家长觉得孩子站在那只是吃手指头,也许孩子是在一边吃着手指头一边观察别人的行为呢?这也是小年龄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像学习语言一样,他们在没出生前就在听成人说话,出生后一直听到10个月他们依然不会练习自己说话,一直要等到一岁到一岁半左右才开始练习说话。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孩子张口说话之前的那些听是没有用的。一个懂得孩子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发呆的权利,因为我们不知道在孩子的小脑袋里正在发生着什么,发呆的时间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所以我们不能干涉孩子发呆。 案例中的妈妈一定要相信自己生的孩子是一个人,只要是人他的童年一定是吸收的,只要成人不干涉孩子,孩子就会用发呆、试探、冲上去行动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进入新的环境并降服新环境,同时自己也被环境所塑造。 案例中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不尊重孩子的。其实一岁零四个月的孩子吃手是非常正常的,根本不必多虑。成人只要懂得给孩子榜样,懂得人是应该被训练的动物,懂得怎样去训练孩子,就不会凭空要求孩子出现特殊的能力,也不会因为自己孩子没有别人孩子所具有的能力而对自己的孩子感到不满。 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这个一岁零四个月的孩子在这个游乐场里感觉到恐惧和紧张,他应该是要求成人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没有要求成人抱他,而只是用吃手来缓解紧张,说明孩子对依抚对象不够信任,就是说孩子依恋的模式不够明晰。这种情况通常是家长对孩子的反应不敏感,或者对孩子有不良情绪造成的,这会使孩子在紧张和恐惧时自己寻求自我安慰,而不去寻求依恋对象。 温馨提醒 对一岁零四个月的孩子家长最好不注意孩子吃手的问题,孩子一直到两岁都会在陌生环境碰到陌生物品时习惯于用口的敏感期所建构起来的探索模式先试一下,然后再决定怎么办。所以吃手是这么大的孩子所应该有的行为。 案例中的家长,要感激因为有了这个宝宝自己才能当了妈妈,应该不求回报地去爱孩子。如果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自己要先去做,或者至少跟孩子一起去做,一直到孩子不需要家长也能自己做为止。不应该为孩子的行为而觉得很丢面子,更不应该为自己的颜面而怪罪孩子。这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基本功。 1-4还没断奶就开始吃手,断奶以后怎么办 然然生于剖腹产,现在一岁零五个月了。每天看到她把脏兮兮的小手塞进嘴巴里,我就很着急,忍不住把小手拉出来。要说是口腔敏感期,然然现在还没有彻底断掉母乳,每天夜里和早晨还会吃一会儿,只要吃几分钟就会开开心心地穿衣洗脸,要不,就会哭。现在还在忧虑,该如何给她断呢?奶还没断就开始吃手,等断掉以后呢???担心呀! 答成人可以给孩子一些物品:如磨牙饼干、橡胶奶嘴等又有味道又舒服的东西让孩子拿着去啃。从孩子三个月大起,成人就要把一些适合于啃的物品塞到孩子手里,这样孩子逐渐地就会忘记了啃手吃手。 案例中的家长可以试着给孩子橡胶奶嘴去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孩子在早晨醒来后和睡觉前吃吃手指头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利,只要孩子吃手的时间不增多,就没有什么问题。成人不必紧张地制止孩子,或一看到孩子吃手就焦虑,多做孩子的引领工作,孩子就会发展得很好。 1-5真的就等着孩子自己不吃手吗 我女儿现在一岁半了,从6个多月起就吃左手大拇指。之前也在网上问过,说是可给她足够的关爱,有一天她就不吃了。我就在等这一天的到来。好像小巫也曾说过,一岁半前吃手是口的敏感期的表现,如果过了一岁半还吃手,就是焦虑。 我觉得我也给了女儿足够的关爱,也没发现她有什么焦虑,所以我想,她现在吃手是不是已经养成了习惯,无意识的就把手放到嘴里了?因为女儿营养不良,体重增长缓慢,上周六带她去儿童医院看了中医。医生说一定要想办法让她戒掉吃手的毛病,你看她这样,不知吃了多少虫子进去了。我觉得医生说的是有道理的。我不可能随时保证她的手是干净的。所以我真的很想很想让她戒掉吃手,尽管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帮她把手洗干净就可以了。 好像是在论坛里,还是在书上,看到过大李(家长、老师对李跃儿的称呼)对于吃手的建议,我记不清原话,大意是每天晚上和她亲子共读,把她抱着坐在自己腿上,这样坚持两三个月之后,再对她说不要再吃手了……好像是这样。 之前有很多妈妈发帖问吃手的问题,不知现在都解决了吗?真的就等着她自己不吃的那一天到来吗?还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吃手对脾胃有影响吗?就像吐口水一样,我想对脾胃是不好的吧?! 答成人能够给予孩子关爱的形式有很多,如不停地把孩子揽在怀里抱着,任何时候都跟孩子在一起,孩子有求必应是一种;还有就是想尽方法地给孩子引领工作,找到孩子独立工作的机会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使孩子为这些能力而自豪愉悦,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使用自己的能力——这个过程叫做儿童的自我建构过程。儿童的自我建构过程是一个努力而繁忙的过程,如果家长懂得怎样帮助孩子进行这样的建构,能够敏感尽心地去帮助孩子,孩子不停吃手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案例中的孩子才一岁多,妈妈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关爱方式,试着用帮助孩子建构的方式来关爱孩子,不要去注意孩子吃手,也不要把吃手当成坏毛病,不要孩子一吃手,妈妈心里就紧紧地不舒服。实际上,妈妈没有说出来,也没有表现出来的内心感觉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这会使孩子不再感觉到舒适和放松。孩子不能明白自己的内心空乏,也不会因此要求妈妈和自己一起去工作和探索,只能靠自己在那里吃手指头解决工作需要,这种情况说明妈妈给孩子提供的环境不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孩子正在用吃手指头来弥补这一缺失。 如果一岁多的孩子在1天里多次地把手放到嘴里去吃而不是去工作去探索,这种情况大都是家长给孩子营造的发展环境不够造成的。所以家长要反思自己为孩子做的够不够,不要只看孩子做了什么家长不喜欢的事。如果家长真能努力地帮助孩子很好地发展,孩子有一天会不吃手的,家长应该坚定而有信心地等待。 温馨提醒 妈妈要反思自己是否每次看到孩子吃手心里都极不愉快,老在计算着自己忍受了这么久怎么孩子还在吃。如果是这样,妈妈的焦虑会透过机体散播在孩子的氛围中,造成孩子的焦虑,孩子会继续吃手。 快乐放松地为孩子准备丰富的工作材料,为孩子引领工作,一直到孩子完全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妈妈再悄悄地退到一边让孩子自己工作。 不要给孩子定不吃手的时间。大自然从来不会按照人定的时间和规律去改变,孩子是自然的,他们还没有被社会所驯化,尤其6岁之前,孩子完全属于自然。这时,成人如果给孩子定了目标和日期,成人势必会因为没有得到预期结果而对孩子不满,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1-6离两岁没几个月了,吃手的毛病咋就没见好转呢 果果母乳喂养到一岁八个月,吃手却是从几个月就开始的,我也是读到书上说不应该制止,所以从来没有管过她,但我想我还是流露出我的焦虑了,也许小孩敏感的心灵也能感受到大人对吃手的态度,反正是我行我素,一到睡觉不吃手是不可能的,睡着了还使劲嘬,很难拔出来。我也抱着一线美好的希望,两岁也许就真的不吃手了。可是眼见着离两岁没几个月了,咋就没见好转的迹象呢,着急。 答前面已经说过,如果在孩子婴儿期吃手时没有及时给予其他物品的引领,孩子可能就只知道吃手,断奶后如果父母没有注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吃手也在所难免。其实孩子吃手不会给他自己或别人带来什么伤害,就让孩子吃好了。孩子只要精神能够获得满足就行了。做父母的如果很会爱孩子,孩子就会自行建构,由此而发展得很好。身心满足的孩子一般不会吃很长时间的手,所以不要太着急,孩子五岁之前睡觉吃手都是正常的。 第二章 2-1宝宝睡觉时将浴巾塞进他手中,立马安静下来,这正常吗 儿子十个月了。今天中午下班回到家,看见孩子时他已经是一脸的睡意,换好纸尿裤往房间走,刚到门口就开始准备哭了。我哄他“妈妈进去拿开水给贝贝喝”,才让他安静下来;往床上放时他又准备哭,这回倒没哭出来,怎么回事儿呢,我很奇怪,看了看他,他嘴里发出“哼哼”声,眼睛看着平时睡觉盖的浴巾,我就想“难道他要浴巾?”顺手将浴巾递给了他,他一把抓过去,用两手抱着,然后上眼皮就开始往下掉,我就顺势抱起他喂奶,很顺利,没5分钟他就睡了。放到床上时他突然哭了,我顺手将浴巾塞进了他在空中挥舞的小手中,他立马安静下来,神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安慰物?是不是我平时给他的安全感不足,才导致了他寻找安慰物呢? 答在母乳喂养的孩子中,十个月就需要安慰物的孩子很少,但是在他早期的秩序建构中,睡觉时只要有那个熟悉的毛巾被在眼前,他就会把睡觉的模式和那个毛巾被整合在一起,于是睡觉时就需要毛巾被。可能妈妈没有注意以前孩子与这个毛巾被的关系,一般来说孩子不会突然地这样依恋一个物品。 对于十个月的孩子,这种需要更是出自生命的本能,无论是出于安全感还是别的什么,只要需要就给他,应该对孩子没有什么不好。妈妈要考虑的是,一个十个月的孩子在妈妈的怀里仍然焦虑地需要安慰物,这是为什么?有几种情况可以考虑一下:第一,母亲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使孩子的愿望不能获得满足;第二,母亲每次在生气和痛苦时离孩子很近或者抱着孩子;第三,母亲不是经常心情愉悦或者经常放松的。如果有这三种情况,要解决的问题就在家长身上了;如果这三种情况都不存在,那就让孩子放松地去依恋毛巾被吧! 温馨提醒 十个月的孩子正是口和手的敏感期,在孩子醒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适合于嘴啃和用手抓捏的物品,让孩子沉入工作中。 妈妈要反思自己的心境,如果有不良情绪就尽快调整。 妈妈要使自己全身心地去感受孩子,发现孩子的需要,给予满足,包括孩子所需要的安慰物,在孩子需要时一定递给他,当孩子不需要时则不要用这个物品去刺激他的注意。如果孩子身心是愉悦的,又能获得发展的满足(即工作的满足),成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可以任凭孩子去喜欢任何一件物品。 2-2一岁的宝宝非要含奶头或奶嘴才肯睡觉,要不要强行纠正 我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周岁,我、爷爷、奶奶、爸爸,四个人天天全职在家,我每天专门陪他的时间不少于8小时,所以应该不存在什么安全感缺失。 他从出生起到三四个月时,睡眠就比较少,晚上非得十一二点,施以摇、抱、拍、走、含奶头等各法达半个小时以上才能睡。后来,我不堪忍受他含奶睡觉的折腾,培养了他含奶嘴入睡的习惯,以缩短含母奶的时间。 到现在,醒着玩耍时,他基本不含奶嘴,但疲倦想睡时,只要由我抱着,必然要含奶头,吸上好久才睡去。若是睡得不够沉,抱他上床一不小心弄醒了他,前面的过程又得重来一次;如果由其他人抱着,就得塞上奶嘴吸好久才睡去。 半夜醒来,必然要哭着摇我起来,抱着他吸上老久。有时,我就给他水和牛奶,都被他一把推开,大哭不止,非得含母奶,其实我都没什么奶水了。奶奶要抱他也不肯,大哭。 我真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戒掉他含奶或含奶嘴睡觉的习惯,也不知道究竟这是不是该戒掉的坏习惯。 一年来我憔悴惨了!请教教我,如何纠正比较合理呢? 答很难想象家里四个大人照顾一个宝贝孩子的情形。很多人都认为如果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有一点点不适时所有的人都去表达自己的关怀;孩子有一点需求时,身边会有好几种不同的方式去满足孩子;孩子睡觉时,成人非常礼貌地小声说话,保持室内安静,怕打扰了孩子。其实,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抗躁能力特别差。由于周边成人的精心安排,造成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反而使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由于过多成人的干涉,使孩子不能将过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自己正在探索的事物上,这样孩子就会注意环境的氛围和环境中的人。环境氛围和人是多变的,这种变化对孩子又是不利的,所以孩子会感觉到紧张和不安。 孩子只有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后才能够舒展安详地睡眠。如果孩子在醒时,无法投入地去发展自己,又过多地受到成人情绪的影响,睡眠就不会安详。又困又睡不着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为了能让自己好受一点,孩子就创造了依靠自己的本能寻找安抚的方式。孩子从出生起,吃母乳就不只是为了吃饱,在吃饱的同时,孩子还获得了与母亲身体接触的机会,这给孩子带来了安全和舒适的信息。在孩子感到不舒服时,最先选择的一定是用吃奶的方式来安抚自己。 温馨提醒 如果爸爸和妈妈在家里工作,可以选择让爷爷奶奶先回老家去。如果爷爷奶奶无法离开,可以选择分工的方式,由某个懂得孩子的人负责照顾孩子,其他人负责家庭的其他工作。 多带孩子到外面去,跟其他孩子接触;给孩子介绍丰富的工作材料,吸引孩子去工作。 孩子半夜醒来,不睡不必非要哄他睡。家里那么多人可以轮换睡觉陪孩子去工作,然后在第二天调整孩子的睡眠。白天尽量不要让孩子过多的睡觉,尤其是下午4点以后不要让孩子睡觉。这样孩子在晚上就比较容易睡得完整一些。孩子晚上哭时,抱起来在屋内走动,放上好听的轻音乐就行了,不必发明那么多哄他睡觉的姿势。成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接受孩子半夜醒来这件事,慢慢想办法把睡觉的时间调整好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抱在怀里依然不停地哭,那就让孩子哭一会儿,不要因为哭了就创造新的哄孩子睡觉的姿势。过多的方式会使孩子在晚上醒来后开始无意识的挑选,而我们成人又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哪一种,所以,哄孩子睡觉的模式最好不变。 乳房如果完成了喂养孩子的任务,就不必再把它作为安慰物提供给孩子,因为它是妈妈身体比较敏感的器官,过分使用容易引起母亲的不良情绪,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利。不必怕孩子哭,将孩子的安抚降格到把他抱起来,如孩子刚哭时不要抱他,让他躺在那里哭一会,这样,“抱”就会成为一个难得的高档次的安抚行为。如果一哭就抱起来,那下一步的提高档次就是变换其他的模式和吃奶,而后两个都会造成孩子更加不满,因为吃奶母亲会不舒服,这种不舒服被孩子感觉到就会成为孩子的不舒服。我们前面说过,过多的安抚仪式也会使孩子混乱,所以在生活上不要一下把孩子的生活需求档次提到太高,因为人类的创造资源是有限的。 2-3宝宝怎么老喜欢摸着衣物的边儿睡觉 宝宝一岁零三个月,睡觉时喜欢摸着枕头、床单、衣服的边儿,边摸边闭着眼。晚上醒来摸不着边儿就哇哇大哭,有时会闹上一两个小时,严重影响了睡眠。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这是一种综合感觉的失衡,多发于人工喂养的宝宝。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还有,我该怎么帮她改掉这个毛病呢? 答本来孩子依靠安慰物睡觉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孩子是抱着枕头、床单、衣服而不是非要摸着它们的边儿,事情就不会那么麻烦。半夜睡得懵懵懂懂的要找到这些物品的边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说在养育孩子时,发现孩子发展中的某个行为会给成人和他自己都带来没有意义的麻烦时,一定要及时的调整,这就是所谓的成人要敏感的含义。敏感地感觉到这是一件有意义的还是没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再计算怎样去调整比较有利。 像案例中这个孩子,每当半夜醒来找不到那些物品的边儿,会让他以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同时因焦虑而大哭。而曾有专家研究,将人的焦虑和痛苦所产生的那些不良因素在人的血液中所产生的成分提取出来,注射给小老鼠,小老鼠很快就死去。所以说孩子由于摸物品的边儿摸不着而造成的焦虑对孩子是不值得的,由于这种担心使孩子不能踏实地睡觉,对孩子的危害就更大了。这种安慰物起到了副作用,需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下。 温馨提醒 给孩子做一个跟他的枕头一样的更舒适的枕头,让它没有边儿。把这个枕头介绍给孩子,可以这样介绍:妈妈先抱着这个枕头,每天在孩子面前演示出很舒服的样子,然后再给孩子抱。妈妈抱过之后枕头上会留有妈妈的气息,孩子会喜欢。如果需要更肯定一点,妈妈可以在固定的一个时间段内用一种味道温和淡雅的香水,每天使孩子扑到妈妈的怀里就闻到 这种味道,然后在介绍给孩子的枕头上也喷上这种香水,妈妈先抱着枕头,然后把它再介绍给孩子,这种味道会使孩子依恋于嗅觉,而淡化对边儿的触觉。 孩子起来摸衣服边儿摸不到,成人就平静地将衣服边递到他手里,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打扰了成人睡觉而对他产生不良情绪,态度很不好地将衣服塞给孩子。否则,孩子就会更加依恋衣服边儿而不依恋于人。这是混乱型依恋,是一个不好的依恋模式。 还可以做一些宽的布条给孩子,白天当作玩具,晚上放在枕边,一把抓起什么地方都是边,就不会存在摸不着边儿而焦虑的问题。总之,才刚刚一岁的孩子,在妈妈还在身边的时候就这样严重地依恋物品而不依恋母亲,是需要母亲思考的。 2-4小侄子老是恋着过去用的奶布怎么办 我的小侄子今年一岁半,断奶大概两个月了,现在严重依恋以前吃奶时垫在妈妈乳房上的奶布。玩得好好的,就说“布、布”,像个小猫似的把布塞在嘴里,叼一会儿再去玩,时常把自己弄得都干呕了。晚上更严重,没有奶布是绝不会睡觉的,每晚会醒几次找奶布,如不给,就大哭。 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答孩子断奶时会感到内心极其失落和痛苦,这时依恋安慰物能对孩子内心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在断奶的同时,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很好的工作引领,使孩子把注意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会使他们的痛苦感减轻一些。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孩子依恋的物品不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什么损伤,就不必干涉孩子。等大一点,孩子的工作状态越来越好,对依恋物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弱。对于上班族妈妈来说,孩子吃奶吃到两岁也没有什么不利,因为从很早孩子就不依靠妈妈的奶水作为其主要食物,吃奶只是维系与妈妈的亲密关系,修补妈妈离开的损失。在孩子断奶期间,尽量给孩子多分散注意力,而不要让他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免得将来为了解决不良习惯让孩子再痛苦一次。 温馨提醒 多带孩子到外面去玩,可以提着工作材料,如小铲子、小水桶去沙坑,让孩子尽情地工作,在这段时间不要干涉孩子的行为。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工作区,跟孩子一起工作,引导孩子使他对工作材料感兴趣。 在孩子拿到奶布时不要盯着他看,不要加以评说。当他把自己弄得干呕时也不要加以指责和评说,孩子会自行调整对奶布的使用,不再让自己难受。 2-5宝宝离开我才1个月,回来后为什么非要叼着水瓶或奶瓶才睡觉 宝宝一岁六个月了,自从去年年底姥姥姥爷带去深圳1个月回来后,养成了含着奶嘴睡觉的习惯,睡前必叼着水瓶或奶瓶,直到睡着。如果给她取下,就会哭闹不止。该怎么办呢? 答安抚奶嘴对孩子是有利的,尤其在孩子离开妈妈时,能够用安抚奶嘴解决对妈妈的思念和离开妈妈的焦虑。这是宝宝了不起的创意,所以家长要爱护孩子这个创意,不要随意地剥夺孩子的这个安慰,不必断掉安抚奶嘴。我们没有见过一个成人叼着安抚奶嘴睡觉,所以案例中的妈妈不必担心。 2-6为什么宝宝别的东西不乱往嘴里放,却非要嘬自己那个奶嘴 我的宝宝一岁七个月。我觉得他好像没怎么乱吃过东西,但是他对自己的奶嘴非常依恋,烦了累了要睡觉了没得玩了都跟我要奶嘴,含着奶嘴不带瓶子就那么地嘬。我试过给他买安抚奶嘴,他根本不碰,晚上睡得迷糊的时候给他个不一样的奶嘴都不行。反正就是特别的依恋奶嘴,别的东西他都很少乱往嘴里放,也很少吃手,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没有口的敏感期呢! 我总觉得他特别依恋奶嘴是因为一岁的时候他老跟我要奶嘴我限制过一段时间,后来放开了,但是奶嘴他拿不稳当,老是掉到地上,一掉我就拿走去给他洗再还给他,这样等一会他就哭得不行,反正奶嘴就是不能掉,一掉就哭。是不是宝宝老怕奶嘴消失才这么依恋奶嘴呢?我的宝宝怎么什么都不吃只吃奶嘴呢? 答在孩子口的工作早期就应该给孩子几个物品供孩子选择,限制的确会使孩子增加对依恋物的依恋。如果孩子每天都不工作(不探索),只坐在那里呆呆地嘬奶嘴,这时成人不要去强行拿走孩子的奶嘴,而是准备丰富的工作材料引领孩子工作。孩子如果每天能完全沉入到工作之中,口的需求就不那么强烈了。那时,孩子再咬东西就是探索行为,而不是安慰自己的重复行为。所以成人还是要把孩子这种对物体的依恋当成一个象征行为来看,看看孩子的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帮孩子解决了问题孩子就会忙着去发展自己而顾不上再吃奶嘴。解决问题一定不是只针对表面的嚼奶嘴这件事,而是从内部深入地去解决。 2-7为什么孩子总要捧着我的脸才肯睡觉,怎么办 我家女儿一岁十个月。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她睡觉时两只手都要捧着我的脸。每次我都拿开她的手,并对她说“不得搞妈妈。”严厉一点说的话,她就会哭。有时她也乖乖听话不摸脸,要不就拉着手才能睡着。前一阵子天气热,脸被她捂得尽是汗,难受极了。再下去就是夏天了,可怎么办呀? 答孩子会创造各种各样与成人互动的模式,但基本上孩子只能考虑到自己的需求而不能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对于四岁以上的孩子,如果跟成人互动时的行为让成人特别不舒服,成人可以把这种感受平静地告诉孩子。在孩子还处于小年龄段时,母亲可以不动声色地建议孩子采取其他模式,比如抱着妈妈的睡衣,捏着妈妈的手绢。关键是,在孩子这种行为开始的早期,就要及时地调整,不要等着天热了手也出汗了,再去调整,那时孩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改变起来孩子会比较痛苦。 父母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发展行为要精细地计算,哪些对孩子是有利的,是可以持续下去的;哪些是有利的却无法持续的;哪些是没有利但却容易做到。当父母的意愿是为了孩子的发展时,那一定会想出办法来将孩子的行为调整到对孩子最有利的程度。 温馨提醒 不要在自己感到不舒服时突然产生不良情绪,不要将不良情绪使劲压抑到不可遏止时突然朝孩子发泄。 可以在充裕的时间里想好对策,然后边实施边调整。如让孩子把两只手摸着脸,改成抱着妈妈的胳膊,或改成依恋安慰物。 不要在改变时同时指责孩子以前做得不好,这样使孩子更加留恋以前的模式。可以只告诉孩子,你非常喜欢新的方式,并感谢孩子这样为你考虑,心疼你所做出的让步。 2-8把地上拖过的依恋物放到口里,要不要纠正 孩子一岁十个月了,每天没事就抱着、拉着那床天热后刚拆洗的被单在地上拖,再放在口里咬。总之,任何时候,只要想起就会把这张被单抱起,然后往口里塞。我知道这是他的依恋物,但把地下拖着的东西放口里,是不是不合适呀?有没有必要纠正他? 答孩子一岁十个月,这样依恋小被子可能是工作引领不够造成的,所以给孩子营造可持续工作的环境和学会引领孩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8把地上拖过的依恋物放到口里,要不要纠正 孩子一岁十个月了,每天没事就抱着、拉着那床天热后刚拆洗的被单在地上拖,再放在口里咬。总之,任何时候,只要想起就会把这张被单抱起,然后往口里塞。我知道这是他的依恋物,但把地下拖着的东西放口里,是不是不合适呀?有没有必要纠正他? 答孩子一岁十个月,这样依恋小被子可能是工作引领不够造成的,所以给孩子营造可持续工作的环境和学会引领孩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温馨提醒 改造室内环境,为孩子专门开辟一块可供工作的场地,买一些放物品的架子,准备一些这么大孩子需要的工作材料。可参考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为孩子准备适当的工作材料。 可以把小被子折叠一下或者剪小做成一个小被子,这样就不易拖在地上。 这么大的孩子,只要是他做的就是他需要的,在没找到原因之前,尽量不要随便干涉孩子,问题解决了,孩子慢慢就会将注意力转到其他物体上去,这样孩子可能就不再用咬被子来安抚自己了。 2-9一块绒布也算安慰物吗 女儿已经快两岁了,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晚上睡觉时需要一块绒布。孩子对毛茸茸的、触感特别的东西一直都挺感兴趣。有一次姥姥看她喜欢这块绒布,就给她玩,后来晚上也给她玩。再后来,发现她晚上有了这个小绒布就会格外地平静,入睡快。于是,这块绒布就成了安慰物,晚上睡觉必须拥有,白天发现了也会要,偶尔在玩的空隙中也会向我们要,说:布。拿到这块小布,她的表情很特别,是吮吸和平静的表情,似乎是受了委屈找到了安慰的港湾。 关于这个问题也问过许多人,有人说,要改过来。有人说,不需要,长大就慢慢好了。还好,白天外出的时候,给她养成习惯不能带。那以后上了幼儿园怎么办呢?我很困惑。 答看案例中的情况孩子应该是很正常的依恋。在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过程中会偏好一些特殊事物,这是人的特质,所有人都会有自己的爱好。由于儿童处于对世界认识的早期,对物品种类认识不够,为了对生存有利,他们会先抓住一件喜欢的物品作为收获,很快这件物品被组合进了他们的生命秩序中。在没有能力很快建立起多个适合于环境的秩序时,他们会固守先建构好的那一个。这是孩子发展的必然现象,所以不用改。 案例中的孩子对绒布的依恋来自于探索的发现,不是由情绪产生的。而且孩子在工作之余才想起绒布,这并不影响孩子的工作,不用当坏习惯去改。上幼儿园时有这个安慰物,孩子就会减少焦虑有什么不好呢?随着孩子对周围人和事探索范围的增加,喜欢的物品多起来,孩子就会转而依恋小朋友或更多事物。相信人是一种喜新厌旧的动物,相信孩子就是相信人。但话又说回来,孩子就是一辈子都依恋绒布,这种依恋没有损坏到自己和别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温馨提醒 不要拿这件事开孩子的玩笑,这会造成孩子不自然的压力。 不要强行剥夺孩子的喜好,作为一个人在不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情况下,他有权选择自己的喜好。 帮助孩子做通其他成人的工作,使他们在这个问题上不要干涉孩子。 2-10哪来的拉毛毛的坏习惯 都说吮手指是个坏习惯,我倒没有阻止她,没想到她居然又染上了坏毛病:拉自己毛衣上的毛,然后放到鼻子边,来回地动,感受那种痒痒的感觉。刚开始,我以为只要不去阻止她,不加强她的感觉,她就不会继续。她这样做时,我就对她微笑,然后抱抱她。结果她就愈演愈烈,最后发展到要拉所有有毛的东西。我开始着急,暗暗想办法,看书,到李跃儿教育论坛来请教。说是可以为孩子找一个替代物。我就买了一个毛比较牢,不容易掉的大鱼的玩具给孩子,没想到她不喜欢,扔在一边。后来,我发现孩子偏爱一件羊羔绒的小背心,那个小背心的毛很大,一团一团的,不容易吸进鼻子里,于是我就把这件背心给她,让她专门用这个,毕竟这个比毛衣安全点。 可是现在,我的父母强烈地谴责我,怪我没有在毛病刚发现的时间制止,现在也不阻止。按他们的意思是,这个问题是个原则问题,一定要逼孩子改过来,不然以后健康是个大问题!我开始焦虑,我也担心孩子的健康,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难道真要用时间,用孩子的健康来作赌注?! 刚来过我家的叔叔在电话里严肃地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要我一定不能心软,一定要坚持原则。他还说,不能硬来,可以用别的替代物来引导。 我真的很矛盾,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另外也很担心她会不会一个人的时候,吸进毛毛,真不知道给她这件小背心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看了案例中的描述,我们发现孩子一家人为孩子不当的自我安慰行为非常焦虑。孩子一种行为被制止后,又出现了另外一种行为,到最后不惜不要妈妈在身边而宁愿要安慰物。这从儿童安全依恋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有问题的。 所有的动物从一出生起,首先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当对母亲的依恋不能满足时,才会用身边其他的物质加以想象来替代母亲。一个婴儿总是将他的忧伤原因全部建立在基本生活方面,除了吃喝拉撒以外,就是对母亲的安全依恋,如果母亲不能完成,儿童会依恋身边的另外一个养育人。 通过我们对儿童成长过程的观察和对上百个入园以后的儿童的观察,发现儿童在身心舒畅的情况下,会在某一时间段内专注于某种工作材料,在专注的期限内,儿童也会搂着这些工作材料睡觉。但这跟案例中的情况是不同的,他们对这些工作材料的喜好,并不能替代对母亲的依恋。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依恋安慰物的孩子一般都是内心焦虑的孩子,但当他们一旦接纳了新的环境,获得了持续的关怀,有了令他们神往的小朋友和丰富的工作环境,他们很快就将依恋物丢在了一边。 有些成人过分需要儿童的身体,在带孩子时,他们喜欢把宝宝不断地抱在怀里,不停地感受来自孩子身体的舒适感,这样容易使孩子内心非常地软弱,面对他自己的环境会产生退化现象,这种退化指退到子宫里的状态。但即便是这样,在成人恰当的关怀和持续的工作兴趣培养之后,孩子也会走出那种退化心态,开始热爱对周围环境的探索。随着探索日渐丰富,孩子的内心充实起来,他们的精神逐渐有了力量,他们用来发展的力量也得到了满足的消耗。这样的孩子既吃得香也睡得香。由于睡觉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他们很少有睡前的坏习惯。 看案例中孩子的状态,应该不是一个很阳光的孩子。我们成人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一岁多的孩子需要安慰物?两岁的孩子竟然能把成人赶出去?无非有几种可能性:一、对成人的需求不能获得恰当的满足;二、依恋成人不如依恋安慰物让他感觉舒服;三、成人让他感觉到紧张和有压力。我们看到案例中家长只讲了孩子的情况,没有描述家里人的情绪状态,甚至妈妈对保姆的养育方式非常满意,这很让人怀疑。因为儿童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象征行为,某一些对孩子发展不利的行为总是象征着它内在的意义,教育者和儿童心理专家就是通过这些象征行为去解读儿童,分析和猜测可能造成这些象征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进而达到帮助人们理解孩子的目的。 这样看来,当孩子出现了某些不良习惯时,成人只把所有的力量用在怎么制止儿童这些不良习惯上,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样会使儿童一种不良行为被制止后又出现另外一种。就拿案例中的孩子来说,如果他拉毛毛是出于心理的需求,那么就是说他需要安慰,这说明阿姨和妈妈以前的安慰行为没有使他获得满足。如果我们在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时,不考虑我们成人安慰的方式和质量,只去像戒毒一样去戒掉孩子的自我安慰行为,那就不仅不是帮助儿童,甚至有点迫害儿童的感觉。所以如案例中的情况,父母一定要想得更深一点,真正解决了孩子的困难,再去解决孩子由困难而造成的象征行为。 温馨提醒 首先想办法弄清楚阿姨整个一天是怎样跟孩子互动的,是否为了让主人满意而把孩子圈在一个不能动的地方,然后自己去做家务?是否为了怕孩子受伤不让孩子活动?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内在的生命力就不能获得释放,长久的压抑会使孩子发展出一个固定的替代式的行为模式,如用啃指甲、咬衣服角来替代需要不断的需求。案例中的拉毛毛类似于这种情况。 孩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不同的工作材料,如果不能获得工作材料,孩子身上需要发展的力量就会无处可施,这样到头来孩子内心就只有需要动的欲望而没有动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多动症。如果这种没有目的的动使家长
/
本文档为【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