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0版SETWE计算参数选用

2012-02-10 16页 pdf 172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28469

暂无简介

举报
2010版SETWE计算参数选用 1 2010版 SATWE计算参数选用 (内部参考资料) 一、2010版计算参数的选用(PKPM及 SATWE): 1、总信息:A、“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该参数为地震力、风荷载作 用方向与整体坐标的夹角。此参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修改,水平力与整体坐 标夹角不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而且同时改变风荷载作用的方向,如果平面 是十字形、L形等不规则平面建议输入水平力夹角,对比计算结果取最不利者, 其它情况可以将周期计算结果中输出的“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填到“斜 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
2010版SETWE计算参数选用
1 2010版 SATWE计算参数选用 (内部参考资料) 一、2010版计算参数的选用(PKPM及 SATWE): 1、总信息:A、“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该参数为地震力、风荷载作 用方向与整体坐标的夹角。此参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修改,水平力与整体坐 标夹角不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而且同时改变风荷载作用的方向,如果平面 是十字形、L形等不平面建议输入水平力夹角,对比计算结果取最不利者, 其它情况可以将周期计算结果中输出的“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填到“斜 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B、PM里的“混凝土容重”一般 考虑取 25kN/m3, 主要是现浇板重自动计算,进行现浇板配筋采用,而SATWE 里的“混凝土容重”一般考虑取 26.5kN/m3,主要是用来计算结构中的梁、柱、 墙等构件自重荷载,考虑抹灰荷载用的(现在版本软件 PM 与 SATWE 的“混 凝土容重”是联动)。C、“裙房层数”“转换层所在层号”均包含地下室层数。 “裙房层数”仅用作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判断。通过“转换层所在层号”和“结 构体系”两项参数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带转换层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需 要同时填上述两项,否则程序不执行高规的针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规定。 “嵌固端所在层号”注意嵌固端和嵌固端所在层号的区别,举例说明假如嵌 固端为地下室顶板,则嵌固端所在层号为地上一层。理论上讲嵌固端以下不 参与计算(徐培福)。D、“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一般控制在 1米以内,软 件隐含值即为 1米,设计上部结构时不允许采用 2米,2米只能用在计算位移 等参数时采用,配筋及内力只能用 1 米,尽量细分网格。很长剪力墙无法计 算,剪力墙开洞不能盲目,开洞不能留小墙垛,因为墙需剖分,太短墙无法 2 剖分。墙长与厚度之比大于 4 时,按照墙输入。跨高比大于 5 的连梁按框架 梁输入,不用开洞处理。关于网格剖分对斜板影响,板必须角点共面,如果 不共面无法计算,不共面的斜板程序自动去掉,对梁配筋影响较大,注意观 察结构轴侧简图,可以加虚梁解决多点不共面问。“墙元侧向节点信息”程 序强制为“出口”节点,内部节点计算结果是结构柔,其与实际不符,“出口” 计算结果准确。E、“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和“强制刚性楼板 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仅用 于位移比和周期比计算,在计算内力和配筋时不选择;SATWE对地下室楼层 总是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SATWE在进行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位于楼面 标高处(上下 200mm范围内)的所有节点强制从属于同一刚性板;对于跃层 柱要用降低标高处理。“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主要用于 板-柱剪力墙体系(弹性板 3、6),板-柱剪力墙体系必须勾选;虚梁截面为 100x100,虚梁主要是为导荷用的,刚性梁不要定义为 100x100,SATWE计算 时,荷载先导在梁上,注意板导荷与虚梁关系,勾选此项时,虚梁被剖分; 弹性板 6是针对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弹性板 3是针对厚板转换层的厚板的, 其它情况宜采用弹性膜。F、“结构材料信息”型钢混凝土及钢管混凝土属于 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中关乎到风荷载下的阻尼比;0.2V0(混凝土结构)和 0.25V0(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调整。G、“结构体系”取消了“短肢剪力墙” 和“复杂高层结构” ,2010版读入旧版数据时“短肢剪力墙结构”自动转换 为“剪力墙结构”, “复杂高层结构” 转换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2010 版高规取消了“短肢剪力墙结构”,对于短肢剪力墙构件本身要求从严。结构 体系应正确选择,影响许多规范条文执行。H、“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一次性 3 加载适用于小型结构与钢结构,不能模拟逐层找平;模拟施工加载一适用于 大多数结构(大多数结构选此项即可),采用形成整体刚度,逐层加载;模拟 施工加载二仅用于传基础荷载,且不给基础传刚度,不提倡使用;模拟施工 加载三适用于大多数结构,强制使用 VSS求解器,不能用 LDLT求解器,VSS 求解不稳定特征值不收敛,局部振动不收敛,其采用的是分层刚度,逐层加 载。跃层构件对模拟三影响较大,特别是跃层支撑,支撑一般定义铰接,容 易形成机构,可变体系程序不计算,跃层节点选高处,从上往下跃。模拟施 工加载一能正常计算而模拟施工加载三不能正常计算时,应注意检查模拟施 工的次序是否正确。对钢结构及没有层概念的体育场馆类应采用“一次性加 载”;对于长悬臂结构应采用“一次性加载”进行复核;2005版软件计算转换 梁时只能采用“一次性加载”,(2008 版软件引入“施工次序”结合“模拟施 工加载 3”可以解决转换梁设计);“施工次序”只对“模拟施工加载 3”有意 义,对其它模拟方式不起作用。J、“风荷载计算信息”大部分工程选择计算水 平风荷载即可。特殊风荷载是精细计算但不能完全依赖程序计算。水平风荷 载根据规范公式计算迎风面和风压等,不能考虑风吸力。模型不变时保留风 荷载信息是上一次风荷载计算信息,改过模型后不能保留。K、“地震作用计 算信息”增加竖向地震作用计算,三项选择“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水平 与规范简化方法竖向地震”“计算水平与振型反应谱法竖向地震”, “计算水 平与振型反应谱法竖向地震”与后面“特征值求解方式”是关联的,可以选 择整体求解和独立求解,整体求解可以体现几个方向耦连,同时求 X\Y\Z 向 周期位移(振型反应谱法算竖向地震,质量参与系数 90%以上一般不满足)。 L、“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主要计算位移比,倾覆力矩。有两项选择“楼 4 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和“节点地震作用 CQC组合方法”。规范方法适 用于大多数结构,节点地震作用 CQC组合方法适用于极不规则结构,即楼层 概念不清晰,剪力差无法做的结构。 2、风荷载信息:地震区无论是高层还是多层均应输入风荷载,体形复杂 的高层建筑应考虑不同方向风荷载作用,结合“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进 行多次计算取大值。A、“地面粗糙度”“体形系数”,按照规范要求输入。“修 正后的基本风压”考虑地形、环境的影响乘以修正系数,如山顶、山谷、海 岛等。B、“X\Y 结构基本周期”先按照程序给定的缺省值计算,然后将程序 输出的第 X\Y 平动周期值填入重新计算。主要用于风荷载脉动增大系数的计 算。C、“风荷载作用下结构阻尼比”混凝土结构为 5%;钢结构为 1%;有填 充墙钢结构或混合结构为 2%。也用于风荷载脉动增大系数的计算 D、“承载 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新高规对于敏感建筑放大 1.1倍。板柱剪力墙 结构,剪力墙应承担不小于 80%风荷载。位移计算时采用基本风压。荷载效 应放大在内力调整中完成。E、“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取重现期为 10年的 风压值,而不是基本风压。F、“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按照高规取 1~2%。G、“考虑风振影响”和“构件承载力设计时考虑横风向风振影响”按 照荷载规范取值。H、“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主要用于带抗震缝的结构 风荷载计算中,设计人员可以在多塔定义中,设置风的遮挡面,此参数及“第 *段体型系数”才共同起作用,如果不定义风的遮挡面,则“设缝多塔背风面 体型系数”不起作用。 3、地震信息:A、“结构规则性信息”该参数目前不起作用。B、“设计 地震分组”“设防烈度”按照规范具体规定选用。C、“场地类别”采用地质报 5 告提供的场地类别。D、“框架、剪力墙、钢框架抗震等级”按照规范规定选 用。“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根据规范条文中有关抗震“构造”措施的抗 震等级是提高还是降低选择。E、“中震(或大震)设计”我国的抗震设计, 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 来保证的。但对于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基本都要求进行中震验算。中 震(大震)弹性设计和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是属于结构性能设计的范畴, 首先需要明确是所有构件还是重要构件(如框支结构构件、连体结构构件、 越层柱等)要进行中震(大震)弹性设计或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地震 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中震为 2.82倍的多遇(即小震),大震为 6~4.5倍的 多遇(即小震)。中震(大震)弹性设计实现,首先,要将“地震影响系数最 大值”αmax,选用中震(大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其次,选择“中 震弹性”即可。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实现,首先,要将“地震影响系数 最大值”αmax,改为中震(大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其次,选择“中 震不屈服”即可。中震(大震)弹性设计严于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由 于按照中震设计时,没有考虑结构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调整系数,因此, 按照中震设计的内力值不一定比小震计算的内力值大。此处风荷载不参与组 合。F、“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及“相应角度”最多可以附加 5 组地震力,根据《抗震规范》规定当结构的某些抗侧力构件的角度大于 15度 时,应按照此方向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将周期计算结果里的地震作用最大方 向角也在此填入,对于异型柱结构最好增加 45度方向进行补充验算(规范规 定是 0.15g和 0.2g时才验算),最后构件验算取最不利一组(程序自动验算), G、“考虑偶然偏心”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计算位移 6 比时必须考虑偶然偏心影响,计算层间位移角时可不考虑偶然偏心,对于高 层建筑即便是均匀、对称的结构,也应考虑偶然偏心影响,偶然偏心对结构 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对于边长较大结构的影响是很明显的。H、“考虑 双向地震作用”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 用下的扭转影响,目前,普遍做法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不考虑偶然偏心, 结构位移比大于 1.2需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现在软件,“考虑偶然偏心”和“考 虑双向地震作用”可以同时选择,两者取不利,结果不叠加。对于底框计算 时不应选“考虑偶然偏心”和“考虑双向地震作用”。J、“计算振型个数”高 层(特别是复杂高层及超高层)考虑扭转耦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振 型数一般不小于 15(多层可以直接取楼层数的 3倍),但也不能大于 3倍楼层 数,多塔结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 9 倍。如果振型数取得足够多,而有 效质量系数达不到 90%,则考虑结构是否合理。对于错层结构、局部带 有夹层结构或楼板开大洞、有较大凹入等按照弹性楼板计算地震作用时,为 了确保不丧失高振型的影响,振型数宜多取一些。K、“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 组合系数”《抗震规范》第 5.1.3 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 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一般情况下 该参数即为第 5.1.3 条的组合值系数,一般民用建筑此参数取为 0.5,但使用 功能为图书馆等时,此参数为 0.8或其它值,现在程序不能分段计算只能填一 个数。L、“周期折减系数”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及开洞剪力墙结构中,由 于填充墙存在使结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实际周期小于计算周期,根据 较长周期计算的地震力将偏小,使结构偏于不安全。“周期折减系数”只改变 地震影响系数∝。对于采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这些墙的刚度很弱,此处周 7 期折减系数可以采用大值或不折减。此系数详见《高规》第 3.3.17 条。如果 结构的自振周期很小,位于振型分解反应谱的平台段,乘以周期折减系数后 仍位于平台段,则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基底剪力和层间位移角不会有任何变 化。M、“结构的阻尼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房屋取 5%,不大于 12 层的钢结构房屋取 3.5%,大于 12层的钢结构房屋取 2%,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房屋取 4%,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取 3%,采用隔震或消能技术的结构 阻尼比则高于 5%有的可以达到 10%。地震影响系数随阻尼比减小而增大,其 增大幅度随周期的增大而减小。N、“特征周期 Tg”根据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 类别,按照《抗震规范》第 5.1.4条表选用,一般情况前面设计地震分组和场 地类别选定后,此处计算机自动选定数值,此数值可以根据地质报告或地震 安评报告人工调整。P、“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即旧版中的“多遇地震影响 系数最大值”抗震设计原则是采用“三水准”设防目标,“二阶段”的设计方 法,即“小震(基本设防烈度减 1.55度)不坏,中震(基本设防烈度)可修, 大震(基本设防烈度加 1度左右)不倒”。第一阶段设计是在多遇(小震)地 震作用下,通过对结构(弹性)的承载力及变形验算。第二阶段设计是在罕 遇(大震)地震作用下,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其弹塑性变形不超 过规范限值,并采取相应构造措施,保证大震不倒。至于第二水准设防目标 (中震可修)的实现是通过抗震措施(内力调整和构造措施)来保证的。第 一阶段弹性设计是采用“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来计算地震力。Q、“用 于 12层以下规则混凝土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即旧版 中的“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仅用于 12层以下规则混凝土框架结构薄弱 层验算,一般工程此系数不起作用。 8 4、活荷载信息:A、“柱、墙设计时活荷载”及“传给基础的活荷载”[不 折减][折减]:出计算书时必须选择折减。柱、墙及基础活荷载折减只传到底 层最大组合内力中,并没有传给 JCCAD,JCCAD读取的仍然是荷载标准值, 如果考虑基础活荷载折减,则应到 JCCAD软件的荷载参数中输入,对于工业 建筑不应折减。B、“墙、柱、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对于《荷载规范》表 4.1.1 中第 1(1)项功能(如住宅、办公等)的建筑,其 SATWE 所列的折减系数 不需修改,但是对于《荷载规范》表 4.1.1中其它项功能(如教学楼、商场、 书店、食堂等)的建筑,其 SATWE所列的折减系数需要按照《荷载规范》第 4.1.2 条第 2 项修改。对于活荷载折减还应注意在主楼与裙房整体计算的高层 建筑中,要避免裙房部分的框架柱按主楼层数取折减系数。计算错层结构时 注意按楼层数折减会导致柱底内力折减过大,使柱底内力偏小。PMCAD的恒 活设置中也有活荷载折减选项,勾选此选项对传到梁的活荷载进行了折减, 此折减对梁、墙、柱、基础都起作用,如果在 SATWE或 JCCAD中又勾选折 减,则在 PMCAD中折减的活荷载,将在 SATWE或 JCCAD中又重复折减, 使结构便于不安全。C、“梁活荷不利布置”软件仅对梁做活荷不利布置计算, 对墙、柱等竖向构件未考虑活载不利布置作用,建议钢筋混凝土结构均进行 活载不利布置作用计算,仅仅是计算量较大。D、“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 载调整系数”新规范规定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年时取 1.1。 5、调整信息:A、“梁端负弯距调幅系数”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混 凝土梁的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负弯距调幅后,程序能够自动调整正弯距, 该参数大小只对竖向荷载起作用,对水平力不起作用。悬臂梁的负弯距不应 调幅。转换梁及嵌固层框架梁不应调幅。B、“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当考 9 虑了梁活荷不利布置后,此参数应填 1。C、“梁扭距折减系数”对于现浇楼 板结构,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可以考虑楼板对梁的抗扭作用而对梁的扭距 进行折减,默认折减系数为 0.4,但对于结构转换层的边框支梁扭距折减系数 不宜小于 0.6。如果,单独定义了弹性楼板 3、6,可以考虑梁的扭距折减系数 0.8 左右。SATWE 自动考虑了梁与楼板的连接关系,对于两侧均无楼板的的 独立梁及弧形梁,该参数不起作用。当梁箍筋采用复合箍筋时,仅外圈箍筋 计入受扭箍筋面积内。边梁扭矩折减系数不宜小于 0.6。D、“剪力墙加强区起 算层号”人工复核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时,为安全起见,无论地下一层顶 板是否作为嵌固端,起算高度均从地下室顶板以上的首层算起,如地下一层 顶板不作为嵌固端,则加强区应延伸至地下二层。软件在计算剪力墙底部加 强区高度时,总是从 0.000开始计算,此参数目的主要是由设计人员指定地下 室的剪力墙是否计入底部加强区,例如有三层地下室,在“剪力墙加强区起 算层号”一项中,填入“3”,则表示地下一层按照底部加强区进行设计。“结 构设计信息”输出项中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信息”里,包含全部地下室的 层数和高度。此项新版软件去掉。E、“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连梁刚度折减是 针对抗震设计而言的,对非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宜折减。设防烈度高时可以折 减多些,但一般不小于 0.5,一般取 0.7。填上此系数后,程序计算时只在集 成地震作用计算刚度阵时进行折减,竖向荷载和风荷载计算时连梁刚度不予 折减,程序自动算两遍,与旧版变化较大,连梁不易算过,连梁两侧墙刚度 大,墙受力大,连梁受力也很大。该参数对于以洞口形式形成的连梁和以普 通梁方式输入的连梁均起作用。此参数输入的越小,结构自振周期和位移越 大,连梁内力降低的越明显。F、“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对于现浇板来说,作 10 为梁的翼缘对梁的刚度有影响,利用梁刚度放大系数来考虑。对预制板结构、 板柱体系的等代梁结构,此系数应填 1.0,对不与楼板相连的独立梁和仅与弹 性楼板相连的梁,中梁刚度增大系数不起作用。中梁刚度增大系数对连梁也 不起作用。梁的刚度放大不是为了在计算梁的内力和配筋时,按照 T 形梁设 计,而是为了近似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影响。此参数取大于 1 的系数后, 结构的周期和位移有所减小,但梁的内力和配筋有所增大,为了避免强梁弱 柱,建议周期、位移计算时,该参数取大于 1,配筋计算时该参数取 1。“梁 刚度放大系数按 2010规范取值”勾选此项后程序自动按照梁翼缘尺寸和梁截 面的相对尺寸确定,仅考虑对梁刚度的贡献,承载力设计时不考虑(软件自 动实现)。G、“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高规》10.2.7 条规定:框支柱 剪力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距及柱端梁(不包括转换梁)的剪力、 弯距,框支柱轴力不调整。由于框支柱的内力调整幅度较大,因此,若相应 调整框架梁的内力,则有可能框架梁设计不下来。一般情况不调。“特殊构件 补充定义”中宜先指定框支柱,后指定角柱。H、“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针 对梁式转换层结构,由于框支梁与剪力墙的共同作用,使框支梁的刚度增大。 托墙梁段刚度放大指与上部剪力墙及暗柱直接接触共同工作部分,托墙梁上 部有洞口部分梁刚度不放大。因为,现在工程转换梁上部剪力墙都开有洞口, 且有的洞口靠近转换梁边,因此,建议此系数不调整输入 1。J、“按抗震规范 5.2.5 条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该项主要是为了满足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小剪重 比的要求,一般情况选是,程序仅对±0.000以上调整,不考虑地下室部分。 当某楼层地震剪力小很多,地震调整系数过大(大于 1.2)时,说明该楼层结 构刚度过小,应先调整结构布置和相关构件的截面尺寸,提高结构刚度,不 11 宜采用某层地震剪力不足,就过多地增大该层地震剪力系数的做法。新抗规 说明指出只要底部总剪力不满足要求,则结构各楼层剪力均需要调整(应根 据基本周期是位于反应谱的加速度段、速度段还是位移段,采用不同调整系 数),不能仅调整不满足的楼层,地震剪力调整时,原先计算的倾覆力矩、位 移和内力均相应调整。但是 2002规范只调整剪力不满足要求楼层,倾覆力矩 和位移均不调整。剪重比不满足说明刚度太柔或重量太大。K、“实配钢筋超 配系数”对于 9 度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及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框架梁 和连梁端部剪力、框架柱端部弯距、剪力调整应按实配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 值来计算。在出施工图前,程序也不知道实配钢筋具体是多少,因此需要设 计人员根据经验输入超配系数,程序根据该值自动调整配筋面积。L、“指定 薄弱层个数及各薄弱层层号”该选项指的是多遇地震下的薄弱层。程序发现 其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程序会自动乘以 1.25 的放大系数。 对于结构转换层,不管程序给出的刚度计算结果如何,均应在此指定为薄弱 层,指定薄弱层后,不影响程序自动判断结构其它的薄弱层。对于框架结构, 由于一层层高高或者因为一层计算高度为基础顶面而使一层高度较高,从而 导致一层抗侧刚度小于上部楼层出现薄弱层,此种情况需对底层地震力放大 1.25倍,不需刻意加大底层柱截面、减小上部柱截面。“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 系数”2010版采用 1.25。M、“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一般情况下,可以不考 虑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即采用默认值 1.0。当采用弹性动力时程时计算 出的楼层剪力,大于采用振型分解法计算出的楼层剪力时,可以填入此参数。 此参数对位移、内力、剪重比有影响,对周期无影响。N、“0.2Q分段调整, 调整起止层号及终止层号”此项调整框-剪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框架梁、 12 柱的剪力和弯距,不调整轴力,框架剪力的调整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楼层最 小剪重比的前提下进行。 主楼带有较大裙房、柱子数量变化较多及退台较多 等情况下建议分段调。指定调整的分段数,每段的起始层号和终止层号,以 空格或逗号隔开。由于程序进行 0.2Q调整时,调整系数的上限值由参数“0.2Q 调整上限”控制,若想高于此值则需在“0.2Q 调整起始层号”中的层号前填 入负号。非抗震设计不需进行 0.2Q调整。0.25V0调整指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 一般框剪结构调整 min(0.2V0,1.5VFmax)。框架-核心筒结构调整 min(0.2V0, 1.5VFmax)和 0.15V0。P、“顶塔楼地震放大系数起算层号及顶塔楼地震作用 放大系数”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才考虑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目前 SATWE软件均采用振型分解法计算地震力,因此只要将振型数给得足够,一 般可以不考虑将塔楼地震力放大。Q、“指定加强层”软件自动实现加强层及 相邻层柱、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加强层及相邻层轴压比限值减小 0.05; 加强层及相邻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R、“0.2V0、框支柱调整上限”由于程序 计算的调整系数可能很大,用户可设置调整系数的上限值,程序缺省 0.2V0 调整上限为 2.0,框支柱调整上限为 5.0。 6、设计信息:注意保护层厚度指截面外边缘至最外层钢筋(箍筋、构造 筋、分布筋等)外缘的距离,比旧版输入的数值减小。A、“考虑 P-△效应” 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人员可以先不选择此项,待计算完成后,可以查看结 构的质量文件,程序会提示该工程是否计算 P-△效应。对于钢结构一般宜考 虑 P-△效应。刚重比计算中的重力荷载设计值为 1.2 恒+1.4 活。B、“梁、柱 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当柱截面尺寸较大(如≥1000mm)或异型柱时,宜采 用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一般情况选择“否”,特别是考虑了“梁端负弯 13 距调幅”后,则不宜再考虑节点刚域。当考虑了节点刚域后,则在“梁平法 施工图”中不宜再考虑“支座宽度对裂缝的影响”。不作为刚域即为梁柱重叠 部分作为梁长度一部分进行计算,作为刚域即为梁柱重叠部分作为柱宽度(柱 宽一部分)进行计算。一般而言,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后,结构的刚 度会增加。地震力作用下,基底剪力增大,端部内力增加,而结构的周期和 位移则相应减小。竖向荷载作用下,端部内力会减小。组合设计内力是增加 还是减小就不确定。旧版软件只考虑梁刚域,新版本是柱、梁均考虑,增加 柱梁刚度,周期变短。C、“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高层应勾选,多 层不需。勾选则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组合验算,不勾选则按抗规或钢规进行 组合验算。D“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该参数仅对钢结构有效,对 混凝土结构不起作用。根据《钢规》5.3.3 条,对于无支撑框架选择有侧移, 对于有支撑框架,应根据“强支撑”还是“弱支撑”来选择“无侧移”还是 “有侧移”。通常钢结构宜选择“有侧移”。E、“混凝土柱计算长度系数执行 混凝土规范 7.3.11-3条”由于程序有自动判别功能,建议一般工程尽可能勾选, 对于空旷结构应勾选。柱计算长度系数人工修改后应立即退出,不再执行参 数定义和数据检查,否则柱计算长度系数又恢复为初始值。此项新版软件去 掉。F、“结构重要性系数”该参数用于非抗震组合的构件承载力验算,结构 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时,应取 1.0,建议一般工程为默认 值 1.0。G、“梁保护层厚度”“柱保护层厚度”应根据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按 照混凝土规范取值。H、“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该参数用来描述钢构件被 开洞(如螺栓孔)后的削弱情况,构件连接全为焊接时为 1.0,为螺栓连接时 为 0.85。此项新版软件去掉。J、“柱配筋计算原则:(单偏压计算)(双偏压计 14 算)”当混凝土结构按照空间结构计算时,框架柱宜采用双偏压计算配筋,因 为在某种组合荷载作用下,计算柱某一方向的配筋面积时同时考虑另一方向 的内力值,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符合工程实际,理论上讲,所有混凝土柱的受 力状态都是双偏压,单偏压计算仅是双偏压计算的一个特例,但是双偏压计 算出来的值多解。对于异形柱结构,无论设计人员如何选择,程序均按照双 偏压计算异形柱配筋。《高规》6.2.4条要求“抗震设计时,框架角柱应按照双 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如果设计人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 中指定了角柱(凸角处框架柱两个方向均只有一根梁与柱相连称为角柱,凹 角处框架柱不是角柱),程序对其自动按照双偏压计算。在 SATWE“柱平法 施工图 ”中有双偏压验算一项,一般来说所有混凝土柱最好都用双偏压验算 以下,以保证配筋计算的合理性,并且,一个结构能通过双偏压验算即可。 如果按照单偏压计算,而按照双偏压验算,这种方法得出的计算值是唯一的。 K、“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砼规范》11.3.1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一级 x≤0.25h0,二、 三级 x≤0.35h0,不满足时会给出超筋提示。验算时,考虑应满足《砼规范》 11.3.6条的要求,程序自动取梁上部配筋的 50%(一级)或 30%(二、三级) 作为受压钢筋计算。L、“结构中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照纯框架结构的规定 采用”主要是针对少墙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的选项,详见《高规》8.1.3 条。 勾选此项后,程序将一律按框架结构的规定控制结构中框架的轴压比,除轴 压比外,其余设计遵循框剪结构的规定。 7、配筋信息:钢筋强度信息在 PM中定义,其中梁、柱、墙主筋级别按 标准层分别指定;箍筋级别按全楼定义。钢筋级别和强度设计值的对应关系 15 亦在 PM中指定。SATWE中仅可查看箍筋强度设计值。A、“梁、柱、墙主筋 及箍筋强度”此处输入梁、柱、墙主筋及箍筋强度设计值,墙主筋强度是指 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而言的。PMCAD中输入钢筋强度是强度等级用于控制钢筋 符号,而此处输入的是强度值。此项新版软件去掉。B、“梁、柱箍筋间距” 强制按照 100输入(计算结果均按照 100间距显示配筋面积),且现在的软件 梁、柱箍筋间距以灰色显示,不许人工修改,经计算后用户根据内定 100 间 距人工调整箍筋。当梁跨中有较大集中力作用时,而箍筋分加密区和非加密 区,且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加大(>100)时,应复核非加密区配箍面积是否满 足计算要求。C、“墙水平分布筋间距”一般情况取 200,计算结果的配筋面 积是 200 间距的面积,如果想加密则需要根据间距换算。D、“墙竖向分布筋 配筋率”结构施工详图中剪力墙实配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结构整 体计算时,该参数输入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值。因为,剪力墙竖向分布筋配 筋率增加,会使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减小。所以,剪力墙实配的 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小于结构整体计算时输入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时,将使结 构偏于不安全。E、“结构底部需要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及 “结构底部 NSW层的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是新版软件增加的两个参数,主 要用来提高框架-核心筒等类结构的核心筒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从而提高核心筒底部加强部位的延性。《广东高规》10.2.4 条规定:筒体底部 加强部位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 0.6%,筒体一般部位的分布筋最小配 筋率不宜小于 0.3%。层数应包括全部地下室层数,为了使地下一层以下地下 室各层墙体的竖向分布筋配筋更为经济合理,可以补充按一般配筋率的计算 而此处不指定。剪力墙结构一般情况下,不必单独指定。 16 8、荷载组合:一般来说此页的系数是不需修改的,因为程序在进行内力 组合时是根据规范要求处理的。只有特殊时候,要修改组合系数时,才修改。 9、地下室信息:地下室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不作为结构不合理的 标志。A、“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新版软件对地下室侧向约束的概 念和算法做了重要改动,之前软件采用“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 之前算法侧向约束与地下室的层刚度有关,而与回填土性质无关,而由地下 室结构布置(如剪力墙和框架)等因素产生的层刚度变化很大,用它们的倍 数计算土的侧向约束后,造成相同土层约束下不同结构产生很大差异,难以 取得合理约束值。新算法采用参数“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M”其算 法即为土力学中的M法,M取值范围稍密及松散填土 5.4~6.0,中密 6.0~10, 密实老填土 10~22。此处不提倡填负值,容易出现地上与地下异常情况。B、 “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根据混凝土规范确定。C、“回填土容重”一般取 18KN/M3。D、“室外地坪标高”按照实际情况填写。E、“回填土侧压力系数” 一般取 0.5。F、“地下水位标高” 按照实际情况填写。G、“室外地面附加荷 载”建议一般取 10KN/M2。 2011-6-20
/
本文档为【2010版SETWE计算参数选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