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古丽

2012-02-12 43页 pdf 1M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12701

暂无简介

举报
古丽 学校代码:10200 研究生学号:10200200721895 分 类 号:G40-057 密 级:无 硕士学位论文 ICTICTICTICT 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 对策研究对策研究对策研究对策研究 SSSStudytudytudytudy onononon ApplApplApplAppliiiicationcationcationcation SSSStatustatustatustatus anda...
古丽
学校代码:10200 研究生学号:10200200721895 分 类 号:G40-057 密 级:无 硕士学位论文 ICTICTICTICT 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 对策研究对策研究对策研究对策研究 SSSStudytudytudytudy onononon ApplApplApplAppliiiicationcationcationcation SSSStatustatustatustatus andandandand CounterCounterCounterCountermmmmeasureseasureseasureseasures ofofofof ICTICTICTICT inininin BilingualBilingualBilingualBilingual EducationEducationEducationEducation inininin PrimaryPrimaryPrimaryPrimary andandandand SecondarySecondarySecondarySecondary SSSSchoolschoolschoolschools XinjiangXinjiangXinjiangXinjiang 作者:帕提古丽买买提帕提古丽买买提帕提古丽买买提帕提古丽买买提 指导教师:王以宁王以宁王以宁王以宁 教授教授教授教授 学科专业: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 研究方向:远程教育远程教育远程教育远程教育 学位类型:学历硕士学历硕士学历硕士学历硕士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2011 年 6月 I 摘 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边远少数民族省区。历史以来多民族 聚居的自然环境,各民族间文化、语言、文字上的不同,形成了新疆单一民族语 言授课的教育体系,而这种体系最终因单一语言的局限性、信息资源的匮乏等问 题限制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因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民汉兼通” 的双语人才培养目标,对少数民族教育体系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目前,新疆少 数民族教育正处于从民族教育过度到双语教育的历史过渡期。 教师是教育的奠基者,然而新疆双语教师在数量上的严重不足再加上汉语水 平和教学业务水平的偏低制约了新疆双语教育的快速发展。解决这一问题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政府采取一要建设够数量、够质量的教师队伍,二要靠实现教育的信 息化有效弥补教育发展中的不足,从而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措施。相继 启动实施国家、自治区各类远程教育项目、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三 网一库” 为基本架构的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项 目,营造了新疆教育 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环境。新疆教育界共识 ICT 可 以有效解决双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本论文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 ICT(信息与通信技术) 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并针对新疆双语教育体系 ICT(信 息与通信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目的是为新疆教育信息 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ICT; 双语教育; 中小学 II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is remote minority province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China. This multi-ethnic environment has formed an educational system which every nationalities use their own language in teaching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ethnic cultures, languages and characters. However,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to some extent, due to the monolingual limitation and its information source scarcity.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and Party Committee of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have proposed the bilingual talent training goal which aims to educate minority students proficient in their own language and mandarin Chinese, and have reformed the educational system of ethnic minorities. At present, Xinjiang minority education is making its transition to bilingual education. Teachers are the founders of education, yet the deficiency of bilingual teachers and their low Chinese and bilingual teaching levels are main constraint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Xinjiang.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and to promot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government has adopted some actions, such as organization of qualified teachers and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Successively implementing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remote education project, Xinjiang elementary education resource pool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Autonomous region`s educ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of Xinjiang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has built. In this paper, an investigation on ICT application in bilingu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Xinjiang has conducted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search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Meanwhile, put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for Xinjiang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KeyKeyKeyKey words:words:words:words: ICT, bilingual educa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III 目 录 摘 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录·······································································································································II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ICT 教育应用国内外研究综述······························································5 第二章 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研究·······················································································9 第一节 新疆双语教育综述·················································································9 第二节 ICT 在新疆双语教育中的作用分析····················································12 第三章 ICT 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调查·············································13 第一节 ICT 在新疆双语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现状································13 第二节 ICT 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14 第三节 新疆双语教育中小学师资 ICT 应用培训现状···································21 第四章 ICT 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应用的问题与对策·········································23 第一节 ICT 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23 第二节 ICT 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的应用对策········································25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2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8 附 录·······································································································································30 后 记·······································································································································3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地域背景 新疆全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坐落在我国西北部,在我国 960 万平 方公里的辽阔地域中占 166 万多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一,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 区。 翻阅新疆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代的新疆是东西最主要的商业通道也是民 族大迁徙的交通要道,不论是东来的民族还是西去的民族在这里留下过自己的足 迹,根据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新疆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汉朝时期 的古代新疆的民族种类较多,这一时期生活在新疆的古代民族有塞人、乌孙人、 匈奴人、月氏人、汉人等民族。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在这一 时期古代新疆原有的民族的基础上形成了鲜卑、柔然、高车、嚈哒、吐谷浑(yù) 等一些新的民族。隋唐时期突厥、吐蕃、回鹘三个民族影响古代新疆。宋辽金时 期古代新疆民族构成发生变化,契丹人进入新疆并建立西辽,西辽政权在新疆和 中亚存在 88 年后被蒙古所灭,失去政权后的契丹人,融入到其他民族之中。同 一时期随着回鹘王国在南疆地区政权的巩固,聚居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的民族 开始了回鹘化的进程,这一地区的居民渐渐放弃自己的语言文字,开始使用回鹘 文。蒙元时期,新疆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在这一时期跟随蒙 古汗国西征军,除蒙古人以外,作为军卒、工匠,汉人、西夏人、女真人的民族 进入新疆,畏兀人、哈刺鲁人等民族为官东移迁出新疆和中亚地区。蒙古族的西 进对新疆和中亚地区有了较大的影响,随着蒙古汗国在新疆的统治,新疆在政治、 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走向统一,除汉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以外其他民族消 失或融入到其他民族之中。清代,满族、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 达斡尔族、俄罗斯族迁入新疆,到了清末最终形成维吾尔族为主体民族,有汉族、 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 族、俄罗斯族等 13 个民族共同聚居的格局。 今天的新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党中央正确的民族政策的 引导下,更是引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大团结。1990 年的人口 普查结果显示新疆的民族从 13 个世居民族发展到 47 个民族,十年后 2000 年人 口普查显示除基诺族外,新疆有了全国 56 个民族中 55 个民族成分。2000 年全 疆人口,从建国初期的 400 万发展到 1846 万人,截止 2003 年,全疆人口达到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933.95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 60.13%,汉族人口占 39.87%。 新疆 13 个世居民族使用 10 种语言,8种文字[1]。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等民族有本民族通用的语言及文字,汉族、回族和 满族通用汉语。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政府行文通用自治民族语 文和汉文。在新疆,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都广泛使用少数民族语言 文字。《新疆日报》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等 4中文字发行,新疆电视台 4种语言播放节目,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 等 5种语言广播,新疆人民出版社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 伯等 6种文字出版各类图书[1]。 新疆的这种多语种,多民族杂居环境的影响下,全疆各地普遍存在少数民族 语言兼用少数民族语言、汉族兼用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兼用汉语的“双语” 情况,这使得新疆各族人民在自然环境中走向“双语”之路。2004 年,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党委做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开始,新疆的“双语” 之路走向成熟,从“双语”教学发展到今天的“双语”教育,“民—汉”双语型 的教育模式已基本形成。 二 、少数民族教育背景 新疆多民族,多语种的实际情况,使新疆教育体系中民、汉两种教育体系并 行发展。根据 1951 年全国第一届民族教育会议精神,在新疆凡是有通用语言文 字的民族,使用本民族的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从小学到大学,维吾尔、汉、哈萨 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 7种语言组织教学。中小学分为以招收少数 民族子弟为主的民族中小学和招收汉族子弟为主的普通中小学。少数民族中小学 均以母语授课、使用母语编写而成的民文教材,普通中小学均以汉语授课、使用 全国统一的汉文教材。为从源头上保证少数民族教育的顺畅发展,自治区政府高 度重视少数民族教材编辑出版工作,组织人员编辑出版维吾尔、哈萨克、蒙古、 柯尔克孜、锡伯等民族语言文字教材。全国一年一度的中考、等升学考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区实行除普通中小学(汉语系中小学)外,凡是少数民族中 小学毕业生均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考试的考试。疆内各大中专院校,按学生入 学年级、专业、民族分为民、汉两种班级进行授课,授课语种多达 4种。在新疆 从小学乃至到大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 1949 年,新疆仅有小学 1335 所,学生 197850 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 182427 人;中学 9 所,学生 2925 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 1819 人;中专 11 所,学生 1975 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 1266 人;大学 1所,学生 379 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 185 人。全疆总人口的 80%是文盲[2]。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就。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 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程度明显改善。截至 2003 年年底,全区 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9005 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 26 所,中等职业学校 184 所,普 通中学 1932 所,小学 5832 所,特殊教育学校 8所、幼儿园 909 所;各类学校在 校生 434.9 万人,少数民族学生为 265.28 万人,占 60.5%,其中小学生占 67%, 普通中学学生占 60.5%,职业中学学生占 80.6%,普通中等专业学生占 61%,普 通高校学生占 46.3%[2]。2009 年全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 扫除强壮年文盲)目标完成。 三、新疆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 (一)基础设施建设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新疆的教育信息化事业 也取得了革命性变化。2002—2005 年的 3年间,通过实施国家、自治区各类远程 教育项目,新疆在全区86个县(市)的6000多所农村中小学校建设了远程教育“三 种模式”,覆盖了全区 94%的农村中小学校[3]。目前新疆共建成农村中小学教学光 盘播放点 2101 个、卫星教学接收点 4785 个、计算机教室 1268 间;“新疆教育 卫星宽带网”年播出总量已达 2700 小时,“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库”已拥有汉语 远程教育资源 640G,翻译录制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教育资源 756 小时;此外, 新疆还为农村中小学校培训一线骨干教师 11906 人,平均每个学校有 1至 2人, 并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发了教学光盘,保证了远程教育设备的正常使用、技术保障 和服务工作[4]。 2009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中 明确提出:到 2012 年,全区中小学校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生机比城镇中学达 到 12:1,城镇小学达到 15:1,农村中学达到 20:1,农村小学达到 25:1。全 区中小学校教学班教学光盘播放点普及率达到 75%,实现“班班通,堂堂用”(每 个班级配备电视机和 DVD 播放机或者其他能够使用远程教学资源的设备,保证每 个班级每堂课都能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话基本普及和IPTV(基 于网络下的电视技术)技术成熟等便利条件,开通教育电视专用频道和实现 宽带接入,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建立并完善校园网,着力拓宽教育资源传输途径, 提高远程教育能力的目标[5]。 (二)教育资源建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根据区情和教育工作实际,提出“汉语资源引进为主、民 语资源自制为辅”的资源建设思想,从 2002 年 11 月开始实施民语基础教育资源 库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为 2002 年 11 月至 2010 年 8 月,为期 8 年,分三个阶 段完成。第一阶段,2002 年 11 月至 2005 年 8 月,三年间初步搭建“新疆基础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教育资源库”的总体构架,基本完成“师资培训类”“基础教育类”“社会教育类” 等构件的内容设置、课时安排和建设流程;第二阶段,2005 年 9 月至 2008 年 8 月,在第一阶段建设完成的资源模块基础上,重点建设“基础教育”模块,向社 会开放所有已建好的资源模块;第三阶段,2008 年 9 月至 2010 年 8 月,在第一、 第二阶段的建设基础上,完成所以功能、模块的建设。 1.资源建设内容 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库在类型和内容上追求结构完整、种类齐全,功能上优越 的前提下,以新疆多民族、多语种的区情为出发点,内容上分为民、汉两类教学 资源,包括“培训类”、“基础教育类”、“社会教育类”三大模块。在资源类型上 分为素材类资源、网络课程以及集成型教育资源。素材类资源包括文本、图形、 图像、音频、视频、动画,集成型教育资源包括课件、试卷、案例、文献资料、 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等,类型上包罗万象。为了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基础资源库功能上要求方便上传下载,方便扩展、更新、删除,方便同时间内多 用户访问。 2.资源建设形式 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坚持“以现行教学大纲为纲,以现行教材为本,以自 治区教育厅颁布的教学为进度计划”的原则,主要采取翻译制作、合作开发 及购买引进,三种资源建设形式。结合新疆双语教育的实际需求,翻译制作满足 双语教学需求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辅助教学资源。以地区为单位与喀什和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合作开发维吾尔语言和哈萨克语言的新疆特色教育、教学资 源。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择购买引进优秀教育教学资源。 3.资源传输方式 目前,新疆数字教育资源的传输主要有互联网传输、卫星传输、有线电视传 输三种方式。有线电视传输方式全区 12 个地、洲中心城市接受新疆教育电视台 有线电视节目;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有维、汉两种语言每天播出教育资源 11 个 多小时,每年播出量达 3000 个小时;互联网传输是新疆实现资源共享、实施农 远工程项目的重要平台之一,依据新疆电信公司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签订 的协议,全区农村中小学每月享受电信公司 15 元的优惠包月费,2007 年面向全 区中小学的,以新闻宣传、知识传播、资源储存、课堂教学、师资培训、远程教 育管理为一体的“新疆远程教育”网站开始运行。 截至 2008 年,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已完成了民族小学 1—6年级《汉 语》“同步教学课堂”150 张光盘的录制,使民语小学阶段这个教材形成完整体系; 完成哈语小学《语文》电视教材共 19 课的译制;完成维语小学 1—4年级《数学》 教学 41 张光盘的译制;完成维、汉两个语种各学科 469000 多张光盘的引进;完 成 52 集《幼儿汉语》和 52 集《少儿汉语》的制作;完成用于少数民族“双语”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教师培训的《汉语强化培训教程》80 张光盘的制作工作[3]。 第二节 ICT 教育应用国内外研究综述 伴随着信息通信业的大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进入社会各个层面,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发展。ICT 的教育应用更是带来了教育领域的大变革,一方面, ICT 的教育应用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带 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各国教育界从容应对,引进技术为教育现代化 服务,积极探索技术支持下的新的教育方法、方式为改善教育的质量服务。 一、国际 ICT 政策 ICT 在诸多发达国家,作为国策在大力推进着社会的信息化。美国,2004 年 开始的宽带化政策,英国的 UK 联网 5年计划、UK 连接战略,欧洲联盟的 e-欧洲 2005 5 年行动计划,法国的数字化计划,德国的信息社会 2006,韩国的宽带 IT 展望 2007,新加坡的连接新加坡,日本的 e-Japan 战略都是 IT 新改革战略。在 这样的 ICT 社会,为发展的需要,急需优秀 ICT 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这使教育 领域 ICT 化的浪潮涌来,很多国家作为重要的国策,在学校教育、高等教育、社 会教育的各方面推进教育的信息化。 在英国,1996 年,由布莱尔首相提倡的[英国国家学习信息系统 National Grid for Learning(NGfL)],1998 年开始实行,5年计划投资 16 亿英镑,在全 国学校内免费连接超级网络,实现 50 万人次的教师培训,学生毕业时拥有一定 的 IT 使用能力;在法国,1998 年[法国信息国家导入计划]发布,6个优先课题 之首要的是关于教育的新信息通信技术;丹麦 2002 年发布[ICT、媒体与国民生 活],投资 4500 万欧元,做了支撑丹麦未来数万人的 IT 需求,高效 PC 许可证、 教材内容制作、促进校内外交流、平均每 8人一台电脑等的政策方面的推进; 在瑞典,[学校 ICT 国家行动计划]约花费 1.5 亿美元,作为 2002 年的重点计划, 解决了中小学生电脑与互联网、ICT 利用教师研修、数字教材开发、全国学习网 络、宽带化等问题[6]。韩国 2004 年制定的[e-learning 教育产业发展基本法], 因在法律上支持 e-learning 教育产业的发展而有名。新加坡基于第 1次 IT 教育 基本计划的各种各样的项目的实施中获得的成果及经验,从 2003 年开始了第 2 次 IT 教育基本计划。 二、英国的 ICT 教育应用状况 英国在 ICT 教育促进政策方面是成果显著,受到世界的瞩目。英国的 ICT 教 育应用,在政府的综合的政策下开展着,重视教育已载入国策,教育技能部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熟练运用教育技术》的政府指导方针,公告[面向全民的综合在线信息服务、 面向孩子和学习者的综合的个人在线服务支援、对个人学习活动的协助、面向实 践者的优质的 ICT 训练援助计划、给领导者的 ICT 组织经营能力开发计划、改革 共通数字环境的支援]六个优先事项,积极的推进 ICT 教育[6]。 “集成学习系统”软件(ILS: Integrating Learning System)是教育传 播与技术部(BECTA : Britis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Agency)联合信息企业与教育研究者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集成学习系统” 软件,为学校管理、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反馈以及成绩评估提供容易操作功能丰 富的电子化集成工具。集成学习系统从 1994 年开始在一些中小学试用,进行实 验研究,培养了一批信息技术教育的骨干教师和积极推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中小 学校长。[7] 英国国家学习信息系统(National Grid for Learning,简称 N G f L)1998 年开始启动,开发与应用在线学习、教学与公众服务为一体的网络体系。2002 年推广全英国社会,面向英国的各行各业,各类人群,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用 户选择,内容上可以说是一应俱全。 虚拟教师中心网站(VTC: Virtual Teacher Center)是针对师资信息技术 培训的在线资源。教师的全员培训综合了技能、知识与理念三方面普及应用信息 与传播技术支持教与学的能力和方法,并针对管理人员、教师与教辅人员突出不 同的培训重点:校长重在对校园信息文化建设的认识态度与管理水平以及表率作 用的发挥;教师侧重将信息与传播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教辅人员 则掌握对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学工作多样化提供支持与服务的技术和能力。[7] 从 2005 年 2 月开始的教师教育频道(Technology TV),24 小时面向教师提 供优秀的教学实践和教材。使用卫星,数字电视,Web 等传送节目,深夜 6个小 时只传送互联网免费服务。制作经营费为 1900 万英镑由教育技能部负担。制作 公司、ITV、伦敦大学的联盟独立运行。15 分钟的节目为多数,面向中小学教师 的教科指导节目,涉及教学改进分析、模拟教学的介绍,教学使用的教育 TV 或 Web 网络教材评价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按职务,新任教师用的教学辅助节目、 管理者的节目,ICT 应用节目,面向学生,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的自学节目,从 BBC 和私营电台四频道购买的学校广播节目都有播放。除此之外,包括一般的教 育新闻,解说,对于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协调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 容。为了让更多的教师使用,特别进行宣传活动使得使用者增加。如果利用互联 网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想看的内容。[6] 三、新加坡、韩国的 ICT 教育应用状况 新加坡,在 1997 年开始到 2002 年结束的第 1次 IT 基本计划中, 策划 IT 的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基础设施配备,每五名学生一台电脑,每两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策划提高教师、 学生的 IT 能力,利用 IT 的总授课时间高达 30%,确立教师购买计算机的补助 金制度。第 1 次教育 IT 基本计划在 2002 年结束后新加波教育部,2003 年开始 在第 1 次教育 IT 基本计划的成果基础上,实施了 2003 年至 2007 年的第 2次教 育 IT 基本计划 5 年计划。向教师提供购买电脑补助金制度也有了明显的效果。 策划为了进一步改善学校保持学校的 IT 应用能力,利用 IT 提高课程计划、指导、 评价的关联性,更大范围的支援基础设施及教室的有效的 IT 应用,鼓励关于 IT 教育的积极的研究等。因此作为国家教育课程,在教师、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与 家庭积极地联系等方面 IT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韩国在 ICT 教育应用上,以政策积极地推进 ICT 教育。韩国政府在 1995 年 制定了《信息化促进基本法》, 并由教育人力资源开发部组织实施 ICT 教育计 划。1996 年韩国政府建立了教育网站——EDUNET。教员、学生 650 万人,400 所大学参加的 EDUNET,是一个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运用 ICT 的数字教学数据库, 涵盖了主要课程的相关内容, 提供表格、声音、动画等形式的数据内容[8]。2004 年1月的e-learning教育产业发展基本法以及2006年3月的第三次e-learning 教育产业发展事务委员会的[e-learning教育产业的发展以及有效应用为目标的 基本计划(2006~2010)]为背景的教育人力资源开发部,产业资源部等 9 个省 厅合作的综合的[e-learning 教育产业支援对策]正在实施着;其中对初级、中 级的教育,大学教育中的 17 所网络大学,面向 37 万工人计划进行 IT 终身教育; KERIS(korea Education &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韩国教育研究信息服 务) 提供多媒体教材、面向教师的教材数据库、面向学生的理科数学自学材料; 还提供标准的教育课程配套的在线教育,电子信箱、Q&A24 小时服务的网上咨询; Web 最好的在线教育管理系统,韩国教育信息系统 NEIS(National Educational & Information System)则以教学管理组织和政府自治部门的信息共有,策划教学 管理的效率化,便利化,创新为目的[6]。 四、中国的 ICT 教育应用状况 我国政府认识到解决目前我国教育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偏远地区基础 教育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实际问题需要改变教学条件。而教学条件的改变只能 依靠教育的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成为 我国教育界的共识。教育部从 2000 起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一系列教育信息化项 目成果显著。 (一)信息技术教育 2000年教育部提出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2010 年,争取在全国 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信息技术课程建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设目标。过了 10 年这项工程已基本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覆盖全国各级中小 学。 (二)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1.1999 年实施了《明天女教师培训项目》,在西部六省区建成卫星接受收视 点 1040 个,在北京培训农村女教师 1040 名。使这些农村女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 计算机、互联网基础知识,学会接收数字广播节目。培训结束后还为每位教师赠 送了一台计算机和 VBI 接收设备。 2.2002 年开始实施了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 程扶贫示范项目”,在西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镇以下中小学建设10000 个卫星接受收视点。2002 年 9 月,教育部为西部农村 5000 个小学建设了教学光 盘播放点,为 5000 所农村初中配发了成套教学光盘。 3.2002 年 12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实施了“现 代远程教育工作视点示范项目”,为西部 12 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农村 中小学配置 59490 套教学光盘播放设备,覆盖农村中小学 29229 所、农村初中 2350 所,建设 5016 个卫星教学收视点,为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 5 个 省区建设 200 个农村中心学校计算机教室。 4.2003 年 12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农 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 2003 年继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用 5年左右的 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具备教学光盘播放 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这些乡镇中小使用这 10000 个设备,能接受优质的教育资 源,提高教学质量。 (三)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 2003 年 9 月,“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在北京正式启动,联盟的发起和 首批参与单位包括北京/华东/东北等师范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电视 台等多家单位。该项目旨在为教师终身学习构建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的 平台,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大规模开展高水平教师培训,使不同地区教 师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师教育领域内行业联合,沟通各种教育形式, 建立和依托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优质资源。“网联”是大幅度提 高教师队伍素质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加速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举措。[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二章 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研究 第一节 新疆双语教育综述 一、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发展状况 新疆双语教育可以说是新疆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新疆民族教育在长期 发展过程中,去粗取精,各级民族中小学教学方式从使用一种民族语言授课的单 一授课方式转变为使用“民-汉”两种语言授课的双语教学方式。其发展过程可 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双语教学的经验探索阶段。这阶段各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方式主要 以开设“汉语课”为主。1977 年 12 月,新疆教育厅颁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及教育部《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实行草案》的 相关规定,自治区教育厅结合新疆区情要求新疆各级中小学开设外语和汉语课。 民族中小学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汉语课, 不开设外语课。汉族中小学从小学三年 级起开设外语课。民族中小学从小学至高中所有课程均以母语授课,汉语作为一 种外语语言学习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到高中毕业。1978 年 2 月,新疆 教育厅发出的《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民族预科班汉语教学的意见》的精神,少数民 族学生在新生入学第一年开设汉语预科。民族学校学生考入疆内大中专院校以后 先集中上预科,突击学习一年汉语,然后进入专业学习,考入内地大中专院校,在 教育部制定的汉语培训基地参加两年的汉语强化合格后进入专业学习。疆内大中 专院校设立民族班,语言、文学、法律等课程用民语授课,其它自然科课程多用汉 语授课。 第二阶段,双语教学实验阶段。1984 年,新疆“民汉兼通”目标的提出, 为新疆民语中小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1992 年,乌鲁木齐、塔城和吐鲁番三 个地区部分重点民族中学首先开设了部分课程用母语,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的理 科双语实验班,即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从初一开始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用 母语授课。1993 年,自治区教育厅召开“自治区民族学生部分学科汉语授课实验 研讨会”,针对性加强了双语实验教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实践为导向、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全面展开了少数民族教育教学体系改革。1997 年,自治区教育厅出 台了《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授课实验方案》,明确提出实验的目的,并对实验 的规模和基本条件、实验班管理、教材与课程计划作了详细说明。《方案》的颁 布,标志着这项实验步入有序、稳步的发展阶段 [10]。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 署下,2000 年内地新疆班开始招生,每年有 1000 名少数民族偏远农牧民地区优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秀学子赴内地 12 个城市的重点高中学习 4 年。2003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 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决定〉的意见》的精神,各 级政府、教育部门多年不屑的努力下,双语实验班从中学下移到小学,由城镇延 伸到乡村,受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 第三阶段,双语教学模式化运作阶段。新疆双语教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上,新 疆双语教学开始了模式化推广和运作。2004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印发《关 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后,“双语”教学在全疆推广。2005 年, 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及双语从娃娃抓起的指导思想, 把双语教育从中小学下移到学前班和幼儿园。2008 年,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 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双语教育两种教 学模式,并要求 2012 年以前,新疆各地州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实行 “全部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开设母语文课”和“小学起始理科课程使用汉语授课, 其他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两种双语教学模式。 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新疆的双语教育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各级党委、 政府的政策、经费、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扶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宝贵的 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0 年,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 汉的学生 119.87 万人,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数的 48.0%。其中: 学前三年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幼儿 37.16 万人,占学前三年少数民 族适龄幼儿数的 56.5%;中小学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学生 82.71 万 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数的 38.9%[11]。 二、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师资状况 “一缺两低”现象是新疆双语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所谓“一缺两低”是根据新疆各民族双语教师数量缺、教学业务水平低、汉语言 水平低的实际情况而言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新疆双语教育的基石, 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就无法推进高质量的双语教育,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储备 是新疆双语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对双语教师数量短缺 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从 2003 年 9 月开始,相继启动实施了《国家支援新 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确保全 区双语教育顺畅发展,计划2004至 2011年完成全区40岁以下4.5万名“双语” 教师“一年制”的培训任务,2005 年进行再次调整,计划 2006 至 2011 年完成 全区 35 岁以下 13500 名“双语”骨干教师“两年制”的培训任务。2009 年自治 区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 文件显示,到 2012 年全区学前“双语”教师仍缺 1.15 万人,到 2014 年小学“双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语”教师缺额约 5.6 万人、初中“双语”教师缺额约 1.3 万人。2009 年自治区 《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对自治区 2009 年至 2012 年 4 年间的“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做出了详细说明。从 2009 年 至 2012 年继续实施“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拓展计划, 扩大教师培训规模,继续一至两年的双语教师培训;启动实施“自治区‘双语’ 教师‘培训者’培训计划”,4 年从各级教师培训院校、基地选派 400 名承担“双 语”培训任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内地高校参加一个学期的集中培训;启动实施 《第二期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4年选拔 2900 名中学少数民族“双 语”、汉语骨干教师到内地高校参加为期一年的培训[12]。 解决双语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低、汉语言水平低”的两抵问题,2008 年《关 于加强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实习工作的意见》明确提 出:参加自治区“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的学员,必须在第四学期参加教学 实习,教学实习时间 3 个月,实习教师实际上课时间不少于 20 课时;实习 学校为汉语言环境较好的大中城市汉语言中小学校或民、汉合设中小学校; 各培训院校要指定专门的实习带队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实习学校跟 班听课,并将“听课、评课、说课、讲课”引进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切实提 高参训“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专业水平,从而达到强化汉语授课能力的 目标[13]。 坚持从“双语”师资的源头抓起,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级师范院校少数民族 毕业生在毕业之前 HSK(汉语水平考试)或 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达标;实施师范类院校实习生支教制度。 2010 年,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双语教育岗位教师 4.96 万人, 其中:学前双语教育教师 1.01 万人,少数民族教师 0.73 万人,占 72.3%;中小 学双语教育教师 3.95 万人,少数民族教师 3.26 万人,占 82.5%[11]。 三、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教材建设状况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根据双语教学两类模式,开展双语教学的教材编写。 第一种是全部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单科开设母语文课的模式除母语文课程外,其 他学科均使用人教版教材;第二种小学起始理科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使 用母语授课的模式,汉语授课的理科课程使用人教版教材,母语授课的其他学科 均以人教版教材为蓝本,翻译成母语文再使用。无论是哪一种双语模式的双语班, 《汉语》课程教材和《语文》(本民族母语文)课程教材均使用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治区通用教材。供“双语”教学班使用的小学、初中“双 语”班《汉语》教材,2008 年依据《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自治区 教育厅组织,安排下,在原 2004 年版本基础上第三次改编,同年秋季学期开始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投入使用。 第二节 ICT 在新疆双语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提升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新疆教育基础薄弱、人力资源匮乏,城乡之间、南北疆之间教育质量上存在 差距。从 2002 年开始新疆政府把教育信息化作为缩短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的重要措施,在 ICT 硬件建设、师资培训和开发高质量的双语学习资源方面加 大投资力度,启动实施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项目。比如:2002 至 2005 年启动实 施的各类远程教育项目使有限的 ICT 设备进入到农村中小学,使农村学生接触优 质的教育资源、接受优质的教育;2005 至 2010 年的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项 目,大量双语资源的开发应用,更是让广大双语师生从中受益。ICT 的教育应用 使得新疆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们享受到城市优秀教师们上的优质课程,为农村教 师提高教学能力、农村中小学改善教育条件、教育质量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促进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双语教师作为双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整个双语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 色,双语教育的质量决定于双语教师。双语教育要求双语教师具备很高的双语教 学能力及专业素养,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双语教师各方面能力素养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信息化使得更多双语教师实现自身的发展,为双语教师提 高教学能力、专业素养提供了技术支持的优越环境。ICT 的教育引入并快速发展、 政府的大力投入,更是为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双语教师利用 身边已有的 ICT 条件,运用政府分配的有限的 ICT 设备及各类教育资源,对双语 教育的教与学进行探索,为双语教育实践提供教学理论基础,技术的支持下进行 教学实践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第三章 ICT 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ICT 改善教育质量的巨大潜能使得 ICT 在中小学教学与管理中得到广泛应 用。目前,教育电子政务、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中小学 ICT 应 用于教育的具体体现。 第一节 ICT 在新疆双语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002 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及 2003 年《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指明了方向。全国各地教 育管理信息化—— 教育电子政务工程相继实施,教育电子政务全国范围内迅速 发展起来。然而新疆教育电子政务工程项目比起其他地区开始的比较晚,到了 2005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的颁布开启了 新疆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电子政务的序幕。《意见》提出建立以“三网一库” 为基本架构的自治区教育电子政务信息枢纽框架,形成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教育 电子政务服务体系。三网”即“内网”、“外网”和“专网”。“内网”是指各级教 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内部局域网;“专网”是指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中心,纵 向连接上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直属学校,横向连接同级党委和政府的办公业务资 源传输网;“外网”是指面向社会开放式的教育公众信息网;“一库”即教育系统 共建共享的基础数据库和教育信息资源库[14]。明确指出新疆教育电子政务工作的 七个目标、七项任务,要求 2006 年年底前各地完成“三网”建设,没有条件自 建网站的,要在新疆教育网上建立合作网站(虚拟主机);一般的中小学校原则 上采用虚拟主机方式建立公众信息网站。 为了尽快实现全区教育系统的办公
/
本文档为【古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