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心血管系统

2012-02-13 50页 ppt 5M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5343

暂无简介

举报
心血管系统null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一、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二、循环生理 三、血液生理null一、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一)心脏 1.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为一中空的肌质器官,呈倒圆锥形,外有心包,位于胸腔纵隔内,夹于左右两肺之间偏左侧。牛的心基位于肩关节水平线上,心基大致位于肩关节的水平线上,心尖距膈约2-5cm与第六肋正对离胸骨2cm处,猪的心脏位于第2—5肋之间,心尖位于第7肋和肋软骨连结处。牛心脏的形态和位置牛心脏的形态和位置null心脏的表面近心基处有呈现环状的冠状沟,是心房和心室的外界分界,沟上方为心房,下方为心室。 心左前方...
心血管系统
null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一、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二、循环生理 三、血液生理null一、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一)心脏 1.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为一中空的肌质器官,呈倒圆锥形,外有心包,位于胸腔纵隔内,夹于左右两肺之间偏左侧。牛的心基位于肩关节水平线上,心基大致位于肩关节的水平线上,心尖距膈约2-5cm与第六肋正对离胸骨2cm处,猪的心脏位于第2—5肋之间,心尖位于第7肋和肋软骨连结处。牛心脏的形态和位置牛心脏的形态和位置null心脏的表面近心基处有呈现环状的冠状沟,是心房和心室的外界分界,沟上方为心房,下方为心室。 心左前方和右后方分别有一锥旁室间沟(左纵沟大致与心尖的后缘平行)和一窦下室间沟(右纵沟伸至心尖),上述两间沟是左右心室的外表分界,两沟前部为右心室,后部为左心室。 牛的心脏后缘还有一副纵沟心脏的结构心脏的结构null2.心腔的构造 心腔: 以纵行的房中隔和室中隔分为左右两半,房室口处又以房室瓣(左二右三)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共有四个腔,分别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null2.1右心房:构成心基的右前部,壁薄,包括静脉窦和右心耳两部。 右心耳呈圆锥状盲囊,内壁有许多不同方向的肉嵴,称为梳状肌,静脉窦为体循环静脉的入口部,接受全身的静脉血。前后腔静脉分别开口于右心房的背侧和后壁,两开口之间有发达的静脉间嵴。后腔静脉口的腹侧有一冠状窦,为心大静脉和心中静脉的开口。 牛有发达的左奇静脉,于后腔静脉口的腹侧注入冠状窦。在后腔静脉口附近的房中隔壁有一卵圆窝,为胎儿时期卵圆孔的遗迹。 null2.2右心室:心室的右前部,壁较薄,有两个口,前口较小为肺动脉口,后口较大为右房室口。 右房室口是右心室的入口,有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环围绕而成三角形的瓣膜,称三尖瓣。瓣膜的游离缘向下垂向心室,每片瓣膜的腱索分别连于心室壁上相邻的两个乳头肌上。当心室收缩时,室内压高于房内压,三尖瓣被推向上而互相靠拢,将房室口关闭,可防止血液倒流。 肺动脉口是右心室的出口,有三个口袋形瓣膜,称为半月瓣,瓣膜的凹面向着肺动脉方向,心室壁与室中隔之间有心横肌(隔缘肉柱),心室舒张时可防止心室过度扩张。null2.3左心房:占据(或构成)心基的左后部,有向左前方呈锥状突出的盲囊,为左心耳,内壁也有梳状肌,在左心房背侧壁上有数个肺静脉口(6-8个),腹侧壁上有左房室口,通向左心室。 2.4左心室:构成心基的左后部,壁很厚,伸达心尖,其上方有二个口,前口较小为主动脉口,后口较大为左房室口。左房室口为左心室的入口,有二尖瓣。主动脉口,为左心室的出口,有三个半月瓣。也有隔缘肉柱,与右心室结构相似。null心脏纵剖图null心脏左心室null心脏右心室null3.心壁的构造: 心壁分三层 心外膜 肌层 心内膜4.心脏的血管4.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心静脉构成冠状循环 冠状动脉由主动脉根部发出 沿冠状沟和纵沟延伸 心房和心室 毛细血管网 心静脉 右心房null5.心脏的传导系统: 由特殊的心肌纤维构成,能自发的产生、传导兴奋,使心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传导系统由窦房结、房室结和房室束及浦肯野氏纤维构成。 窦房结:位于前腔静脉和右心耳之间的界沟的心外膜下。 房室结:位于房中隔的心内膜下,右心房冠状窦的前下方。 房室束:是房室束向下的直接延续,在室间隔的上端分为左右两支,分别在室间隔左右心室的内膜下,向下伸延,分支于隔,并有分支通过隔缘肉柱分布到左右心室的则壁上。 蒲肯野氏纤维为房室束的一些分支,成网与普通心肌纤相连。是特化的心肌纤维。心的传导系统心的传导系统nullnullnullnull6.心包:保护心脏 包在心外面的锥形纤维囊。心包壁由浆膜和纤维膜组成。 浆膜:分壁层和脏层,脏层构成心外膜。两层之间为心包腔,腔内有少量浆液(心包液)起润滑作用,减少摩擦。 纤维膜:为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在心基部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的外膜相连,在心尖部附着于胸骨的背侧壁,外面有心包胸膜。 null(二)血管     1.血管分布的一般规律: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不同血管分为三种: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1.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的血管,动脉逐渐分支愈分愈细,最后在组织内形成毛细血管。特点:管壁厚有弹性,离心愈近管壁愈厚,管径愈粗,弹性愈好。 1.2静脉:是指将血液由全身各部运回心脏的血管。常与动脉伴行。特点:管径大管壁薄弹性小,某些部位的静脉(如四肢)的内膜形成成对的半月形状静脉瓣。袋口朝向心脏的方向,以防止血液逆流。 1.3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的微细血管。特点:管径最细,管壁最薄,分布最广,平均直径8μm。构造简单,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null血管分布的一般规律: 血管主干多沿脊柱的腹面,四肢的内侧或关节的屈面伸延,位置较隐蔽,可壁免损伤和过度牵张,有利于血流的流通。 血管主干分出侧支,以最短距离到达所分布的器官,其管径大小与器官的功能相适应。与主干平行的侧支称侧副支,其未端与主干侧支相吻合,而形成侧副循环,即主干的血液可通过侧副支再流回到主干,当主干血流受阻时,侧副支可代替主干,借以保证相应区域的血液供应。 相邻血管之间常有分支相通称为吻合,其中分布于同一器官相邻两动脉的分支呈弓状吻合称动脉弓。 动脉和静脉常伴行,同名伴行。 静脉比伴行的动脉粗,且数量多,可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浅静脉位于皮下,称皮下静脉。null2.小循环的血管 由右心室发出一条肺动脉干,很快就分为左右肺动脉,由肺门进入左、右肺。 肺的静脉较多,有7-8条,也由肺门走出,进入左心房。nullnull3.大循环的血管 3.1体循环的动脉 全身的血液均是由一条大的主干主动脉发出的。主动脉分为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三大段。 主动脉弓处主动脉发出其最大的分支,即臂头动脉干,供应整个心脏以前的所有结构。 胸主动脉发出肋间动脉和支气管食管动脉。 腹主动脉也发出成对的体壁支和内脏支,供应腹壁和腹腔内脏。腹主动脉的末端分为两条髂外动脉和两条髂内动脉,分别是后肢和骨盆腔的动脉主干。null3.2体循环的静脉  通过四条静脉回流到右心房。 心中、心大静脉:收集心脏本身的静脉血 奇静脉,牛为左奇静脉,马为右奇静脉,接受第5肋以后的肋间静脉、支气管食管静脉 前后腔静脉,由舌面静脉和上颌静脉汇合而成左右颈外静脉。髂内静脉收集骨盆腔内脏的静脉血——髂总静脉——后腔静脉; 肝静脉,脾胰大小肠的静脉血——门静脉——肝毛细血管——肝静脉。null(三) 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时,肺、消化器官不起作用,其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和氧都是通过胎盘由母体提供,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1、心脏的房中隔上有一卵圆孔,使左、右心房相互相通,但由于孔的左侧有一瓣膜。且右心房的大力高于左心房,故右心房的血液只能向左心房流。 2、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导管相通,因此来自右心室的大部分血流通过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仅有少量入肺(肺无功能)。null3、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气体交换和物质交换的特有器官,以脐带与胎儿相连,脐带内有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 脐动脉 脐带 胎儿胎盘 毛细血管网(与母体胎盘进行物质交换) 脐静脉 进入胎儿腹腔(牛有两支脐静脉入腹腔后合成一支) 入肝 数支肝静脉 后腔静脉。 脐带内含富有营养物质和氧的动脉血。 出生后的变化; 脐动脉—→膀胱园韧带,脐静脉—→肝圆韧带,动脉导管—→闭合形成动脉导管索,卵园孔—→封闭形成卵圆窝。null胸腔器官(左侧)null生产前后胎儿的血液循环nullnull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组成的密闭管道系统 血液循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包括体循环、肺循环、 淋巴回流。 血液循环功能: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 心脏功能:具有循环功能、内分泌功能。心钠素、生物活性多肽 二、循环生理nullnullnullnull(一) 心脏的生理活动 (二) 血管的生理活动 (三)微循环、组织液、淋巴液 (四)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五) 器官循环的特点 二、循环生理null心脏的结构:心内膜、心肌和心外膜。 心肌细胞类型:工作细胞、、自律细胞、非自律细胞。 nullnull1、心肌的生理特性 2、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null1.1自动节律性 自律性: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自律组织或自律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组织或细胞。 自律性组织:包括窦房结(蛙类为静脉窦)、房室交界(结区除外)、房室束及浦肯野氏纤维等。 苍白细胞:窦房结的自律细胞,依组织学的特点定名为…,简称P细胞。 概念: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null窦房结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两种方式实现:①抢先占领。②超速压抑或超速驱动压抑。 窦性心律:正常心搏节律是由自律性最高处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故称… 异位心律:指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取代窦房结而主宰心搏节律。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2.4期自动除极速度。 nullnull1.2兴奋性 兴奋性: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Na+通道的性状 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以下三个时期。 绝对不应期与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null1.3 传导性 传导性是指心肌细胞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能够沿着细胞膜传播的特性。 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是: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过渡细胞传至心房,通过优势传导通路传导到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结希区),再经房室束、房室束支、浦肯野氏纤维网至心室肌。nullnull心脏传导系统null1.4收缩性 对Ca2+浓度的依赖性:细胞外液中Ca2+浓度降得很低,甚至无Ca2+时,心肌肌膜虽仍能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但细胞却不能收缩,这一现象,称 “兴奋—收缩脱耦联”。 同步收缩(全或无收缩):心房或心室同时收缩,力量大,有利于射血。null不发生强直收缩: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此期间,任何强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收缩。 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收缩发生在窦房结兴奋所引起的正常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或额外收缩,也称早搏。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常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null心动周期 :指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占的时间。 心室的收缩期称为心缩期,心室的舒张期称为心舒期。 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关系null2.1心率 :心搏频率的简称,以每分钟心搏次数(次/min)为单位。null1.心房收缩期 2.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相 (2)射血相 3.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相 (2)心室充盈相 2.2心脏的射血过程及心内的压力和容积变化心动周期中心脏内压力、容积和瓣膜的变化null2.3心输出量指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每次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量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末期的容积百分比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总量即心输出量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 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射血前容量,它决定于静脉的回流量。 (2)心肌后负荷:心室肌收缩时承受的负荷,也即心室收缩面临动脉压的阻力大小。 (3)心率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的增加能使心输出量随之增加。 null2.4心音 心音心脏泵血过程中,由于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流加速和减速对心血管壁的加压和减压作用,以及形成的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而产生的声响。 (1) 第一心音 发生在心缩期,音调较低,持续时间长,属浊音,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楚。产生因素:①心室收缩时,房室瓣闭合运动和腱索张力增加时所发生的振动,以及心室内压增加血液冲击瓣膜叶片和腱索所引起的弹性振动;②心室射出的血液冲击主动脉壁及肺动脉壁所引起的振动;③心室肌收缩所引起的心室壁振动。 null(2) 第二心音 发生于心舒期,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产生原因: ①心室内压突然下降,引起心室壁振动; ②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迅速关闭所产生的振动。 (3) 第三心音 一种低频、低振幅的心音。由心室快速充盈末期,血流充盈减慢,流速突然改变,引起心壁和瓣膜发生振动而产生的。 (4) 第四心音 是与心房收缩有关的一组心室收缩前的振动,故也称心房音。 nullnull1.弹性贮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 2.分配血管: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组织器官。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管径小,对血流的阻力大,称为…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环绕,称为… 5.交换血管:指真毛细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指微静脉,微静脉。 7.容量血管静脉起着血液贮存库的作用,生理学中将静脉称为… 8.短路血管:指一些血管床中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直接联系。nullnull各类血管的组织结构比较null1、血压的概念 2、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3、静脉血压、静脉血流及静脉脉搏 4、血流速度与阻力 null血压:指血管内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导致血压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①血液充盈血管 电刺激造成心室颤动使心脏暂时停止射血时,此时在循环系统中各处所测得的压力都是相同的,该压力数值即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②心脏射血 null主动脉管壁弹性作用null血管的血压、流速和血管口径总面积的关系null动脉血压: 一般所说的血压系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心室收缩中期,动脉血压可达到最高值,这时的血压称为…或最高压。 舒张压:心室开始舒张时,血压迅速下降,在心舒期,血压降至最低值,称…,亦称最低压。 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 (或脉压)。 平均动脉压:心脏在整个心动周期中所给予动脉内血液的平均推动力,叫做…,简称平均压。 null表 各种动物的正常血压数值 kPa (mmHg) *长颈鹿脑部动脉血压为17.33/9.33kPa (130/70mmHg)。 null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 心脏每搏输出量 (2) 心率 (3) 外周阻力 (4)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5)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null动脉脉搏: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 脉搏图:应用脉搏描记仪可以记录到浅表动脉脉搏的波形。 动脉脉搏的波形组成部分:(1) 上升支 (2) 下降支动脉脉搏图null静脉血压指静脉内血液对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中心静脉压把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 静脉回心血量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血量。 静脉脉搏:右心房缩舒活动时产生的压力变化,可逆向传到近心脏的大静脉,从而出现静脉搏动,称… null影响静脉血压的因素: (1) 左心室的收缩力 (2) 微动脉的血流量 (3) 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4) 静脉系统的阻力 (5) 外力 影响静脉回流因素: (1)心肌收缩力 (2)呼吸运动 (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null血流速度:分容积速度(简称血流量)和线速度。 容积速度: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称为血流量,也称… 血流速度: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称为… null1、微循环与毛细血管压 2、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3、淋巴的生成和回流 null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 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 血液从微动脉流向微静脉可通过3条途径,即直捷通路、迂回通路、动—静脉短路。 nullnull肌肉内的微循环null毛细血管血压的大小取决于毛细血管前阻力与后阻力之比。 null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面有基膜包围,总的厚度约0.5μm,有细胞核的部分稍厚。内皮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处存在着细微的裂隙,成为沟通毛细血管内外的孔道毛细血管壁结构null毛细血管内皮有四种主要类型: 1.连续内皮 2.有孔内皮 3.非连续内皮 4.紧密连接内皮 null微循环的血流量主要是通过调节毛细血管前后阻力来实现的。调节的因素有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 1.神经因素 2.体液因素 null 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四个因素,即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null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nullnull影响组织液的生成因素: 1.毛细血管血压 2.血浆胶体渗透压 3.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4.淋巴回流 null生成 淋巴液来自组织液。血浆滤过生成的组织液仅90%被重吸收,其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特点:凝固很慢,淋巴细胞含量较高。 回流 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流入集合淋巴管和淋巴结,最后经淋巴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管)进入前腔静脉,加入血液循环。功能: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至血液中,能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的分子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 null毛细淋巴管盲端结构null1、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1.1 心脏的神经支配 1.2 血管的神经支配 1.3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1.4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5 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2、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2.1 全身性体液调节 2.2 局部性体液调节 null 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 心交感神经 心交感神经的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它能激活节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型胆碱能受体。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 null心迷走神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中。心迷走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神经元都是胆碱能神经元。右侧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左侧迷走神经对房室交界的作用占优势。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支配效应既相颉颃又协调统一,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null神经紧张: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常有冲动到达心脏,协调心脏的活动,神经纤维上的经常性冲动 交感紧张和迷走紧张:将支配心脏的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活动, 分别称为…和… null血管运动: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活动 血管运动神经纤维: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纤维 根据不同的神经支配效应,将血管运动神经纤维分为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两大类。 null缩血管神经纤维 又称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极广, 除毛细血管外,其它血管平滑肌均有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 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经常有低频率的神经冲动 舒血管神经纤维 包括:(1)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2)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3)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4)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null轴突反射null(1)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是指位于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和控制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元。 包括四个部位的神经元: ①缩血管区 ②舒血管区 ③传入神经接替站 ④心抑制区 null大脑心血管中枢的调节nullnull(2)高位心血管中枢 在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以及大脑和小脑中也都存在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 它们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所起的作用较延髓心血管中枢更加高级,表现为对心血管活动和机体其他功能之间的复杂的整合。 null(3)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主要感受血压变化对血管壁产生的牵张刺激,常称为压力感受器。在一定范围内,该感受器发放冲动的频率,随血压升高对血管壁牵张刺激的加强而增大。 nullnull颈动脉窦的传入神经为窦神经,随舌咽神经进入延髓。主动脉弓的传入神经随迷走神经进入延髓。 (4)降压反射:在一般安静状态下,动物的动脉血压值就已高于压力感受器的感受阈值。所以,由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引起血压降低的反射活动,不仅发生在血压升高时,而且经常存在。据此,常把这种压力感受器反射称为… null颈动脉窦区和主动脉弓区的压力 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及其神经支配null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可感受血液中的化学变化并发放神经冲动,称之为… 化学感受器反射:化学感受器发放神经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活动,称为… 心肺感受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的大血管壁存在着许多感受器,总称为…。其中主要有牵张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脑缺血反应:当脑血流量减少时,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可对脑缺血发生反应,引起交感缩血管紧张显著加强,外周血管高度收缩,动脉血压升高,称为… null不同部分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活动都是有分化的。具体地说,对于某种特定的刺激,不同部分的交感神经的反应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即表现为一定整合型式的反应,使各器官之间的血流分配能适应机体当时功能活动的需要。 null(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儿茶酚胺。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也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肾上腺髓质释放的儿茶酚胺中,肾上腺素约占80%,去甲肾上腺素约占20%。 null(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是由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经肾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null(3)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合成,经轴突输送到垂体后叶, 再释放入血。 (4)抗利尿激素:在生理情况下,血管升压素主要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起抗利尿作用,故常称为… null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组胺 前列腺素 阿片肽 心钠素 null1、冠状循环 2、肺 循 环 3、脑 循 环 4、肝 循 环 null冠状循环:由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冠状静脉所组成。 生理功能:供给心肌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带走代谢产物。 null特点: 途径短、血流快、血压高 血流量大、耗氧量大 心肌摄氧力强,动静脉含氧量差别大 血量随心动周期波动 神经调节: 心迷走神经兴奋对冠状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是使其舒张。心交感神经对冠状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是收缩。 null生理特点: 循环途径短,血流的阻力小 肺动脉血压低,仅为体循环的1/6、1/5 肺血管顺应性大,肺血容量变化大 肺部组织液为负压,有利于气体交换 调节: 神经调节 肺泡气的氧分压调节 血管活性物质对肺血管的影响null特点: 血流量大 耗氧多 存在血脑屏障null 血-脑屏障:脑循环的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相互之间接触紧密,并有一定重叠,管壁上无小孔,毛细血管和脑神经元之间,被神经胶质细胞所隔开。这一结构,对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扩散起了一种“屏障”作用。 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极微,葡萄糖、K+、HCO3-和Ca2+的浓度都比血浆低,但Na+和Mg2+的浓度则比血浆高。这种差异反映出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屏障”。null肝脏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肝内窦状隙管壁内皮细胞间的空隙大,通透性高,以致血浆蛋白都容易通过。 门静脉是肝脏的特殊供血系统。 肝脏内静脉系统压力低,在静息状态下,肝脏血容量相当大,占到全部循环血量的20%左右。 三、血液生理三、血液生理(一)血液的理化性质 1.血液的组成 血浆 红细胞 血液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null1.1血浆 血浆:淡黄色液体,占血液的55—60%,其中90%为水分,其它为血浆蛋白、糖、脂肪、H、V、E、代谢产物 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透明淡黄色液体,其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1.2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nullnullnullnull①红细胞 双面凹陷圆盘状,无核(禽的有核),因含Hb而显红色,含量10—15g/100m 功能:运输氧气 溶血:红细胞在毒素、低渗溶液、胆酸盐、脂溶剂中,细胞膜破裂细胞崩解的现象nullnull②白细胞 有粒白细胞:嗜中性白细胞 嗜酸性白细胞 嗜碱性白细胞 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null嗜中性白细胞: 细胞质中粉红色颗粒 作用: 到炎症部位,颗粒裂开放出酶,与组织碎片一起形成脓汁 ,有强大的吞噬异物和细菌的作用null嗜酸性白细胞: 细胞质含有鲜红色颗粒 作用:参与寄生虫病的反应和过敏反应 嗜碱性白细胞: 细胞质含有蓝紫色颗粒 作用:与肥大细胞相似 null淋巴细胞 : 按体积分可分为大、中、小淋巴细胞 作用: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单核细胞: 体积大 作用:血管内无吞噬能力,到组织中,有很强的吞噬力,作用大于巨噬细胞,参与免疫 ③血小板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粘附:当血管内皮损伤而暴露胶原组织时,立即引起血小板的粘着,这一过程称为血小板粘附 聚集: 血小板彼此之间互相粘附、聚合成团的过程,称为血小板聚集 收缩:指血小板内的收缩蛋白发生的收缩过程。它可导致血凝块回缩、血栓硬化,有利于止血过程 吸附:血小板能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于表面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 null2.血液的理化特性 2.1血色和血味 2.2血液的密度 2.3血液的粘滞性 2.4血液的渗透压 2.5酸碱度null2.4血液的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如电解质)形成的血浆渗透,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胶体渗透:血浆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null 2.5酸碱度 动物的血液呈弱碱性,在正常的情况下,除了通过肺和肾排除过多的酸碱物质外,主要依赖血液中的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血液中NaHCO3的含量称为碱贮 null(二)血液生理 1.红细胞 (1)可塑性 (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在血浆中能够保持悬浮状态而不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以第1小时末在血沉管中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速度,简称血沉 。null(3)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称为渗透性脆性。 血红蛋白的功能,只有在完整的红细胞中才能发挥。 0.85%-0.9%的NaCl即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 null2.生理止血 血液从血管流出,在正常情况下经数分钟出血将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止血。 生理止血过程包括三个过程: (1)小血管受伤后立即收缩 (2)血栓形成,实现初步止血 (3)纤维蛋白块形成 null3.血液凝固(血凝) 3.1概念 血液离开血管,由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 3.2凝血过程 第一阶段是凝血因子FX激活成FXa并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 第二阶段是凝血酶原(FⅡ)激活成凝血酶(FⅡa) 第三阶段是纤维蛋白原(FⅠ)转变成纤维蛋白(FⅠa)nullnull3.3触发血液凝固有两种途经 依靠血浆内部的凝血因子使凝血致活酶形成而发生的凝血称为内源性激活途经 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而发生的凝血称为外源性激活途经 null3.4抗凝和促凝 抗凝措施: ①去除血液中的钙离子 ②低温延缓凝雪 ③光滑的表面: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解体,减弱对凝血过程的触发,因而延缓了凝血酶的形成。 ④使用肝素和双香豆素 ⑤搅拌null促凝措施 ①Ca2+促进凝血 ②维生素K促进凝血 ③加温null3.5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简称纤溶)。 纤溶过程分两个阶段:
/
本文档为【心血管系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