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安贞桥空调加氟

2012-02-17 50页 doc 335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0534

暂无简介

举报
安贞桥空调加氟空调维修收费 \ 项目 1.25匹 1.5匹 2匹 3匹 5匹 10匹 10匹上 吸顶式 移机不打孔 100 100 120 140 180 220 面议 面议 移机+打混土孔 130 130 160 180 220 300 面议 面议 清洗室内机 40 40 50 50 60 面议 面议 面议 清洗室外机 20 20 30 30 40 面议 面议 面议 检修/清洗/保养(次) 50 60 70 80 90 面议 ...
安贞桥空调加氟
空调维修收费 \ 项目 1.25匹 1.5匹 2匹 3匹 5匹 10匹 10匹上 吸顶式 移机不打孔 100 100 120 140 180 220 面议 面议 移机+打混土孔 130 130 160 180 220 300 面议 面议 清洗室内机 40 40 50 50 60 面议 面议 面议 清洗室外机 20 20 30 30 40 面议 面议 面议 检修/清洗/保养(次) 50 60 70 80 90 面议 面议 面议 更换电源线(米) 20 30 30 40 50 80 100 更换保温套(米) 10 10 30 40 50 80 面议 面议 更换包扎带 5 5 10 10 20 40 50 60 加国产氟利昂(压) 30 35 40 50 60 100 面议 面议 加氟进口利昂(压) 40 40 50 60 70 120 面议 面议  空调维修加氟首选 爱家空调维修加氟公司网址:http://www.ceeek.com.cn/ 服务宗旨:不收上门费;先检查,后维修,合理收费,不维修好不收取任何费用。专业技师免费上门服务。北京空调维修加氟服务热线:010-5727-8697 提 示:1、如需公司出车取送机器车费另计。 2、单位客户如需开具发票加10%税金。 3、单位客户批量维修及维保总体费用可下调30% 4、五环内及周边地区可免费上门免收检查费,远郊区县上门费用面议。   推动历史的厚脸皮   作者:窑门姜   《推动历史的厚脸皮》第一部分   人生若只如初见。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让回忆里多一道凄美的风景线。   相如,最后嘱咐你一句。男人不是钓鱼竿,女人也不是鱼。是男人就应该重感情,爱情是无价的,不是生活游戏。真实的爱情不是人人都可以有的。   珍重!   卓文君   司马相如读完之后就扔在了垃圾筒里,给卓文君回了一封只有十三个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卓文君反复地读司马相如给自己的信,一边读一边哭,眼泪啪啪地摔在地上,却没有声音发出。她很清楚司马相如的意思: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就是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空对烛花,心凉如水,回了一封《怨郎诗》。其诗曰: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读了卓文君的回信羞愧难当,往事一幕幕地展现在他的眼前。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四川成都人,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作家,与枚乘齐名,人称“枚马”。   他小的时候正赶上一个叫文翁的太守开办学校,老爸疏通关系把他送进了学校。后来文翁从学校里抽选了一批可造之才去长安进修,专门学习儒家经典,司马相如也在其中。   到了长安的司马相如无比兴奋,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让他觉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比老家的山旮旯强几万倍,他决定要混出个名堂来,等攒够了钱,在长安买房子定居。   毕业后,他没有回成都,而是问老爸要了一笔钱,给自己买了官,在汉景帝身边做武骑常侍。其实也不能算是买官,只能是说花了一笔中介费找到了一份工作。武骑常侍这个职务平时没有什么正当业务,一般就是在陪皇帝出去打猎的时候,给皇帝递递茶水,或者去捡皇帝射杀的猎物。   干了一段时间后,司马相如觉得很无聊,文人出身的帅哥去干杀猪宰羊的事,这不是大材小用嘛。再说,就武骑常侍这样的职务,薪水还不够养活自己的,买房子还不得等到猴年马月啊。不行,得跳槽。   一次,在和同学杨得意闲聊的时候得知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门下有很多能人志士,并且得知刘武正在招聘职业写手,他决定去试一下运气,最起码自己喜欢写作这个职业,说不定碰上一个好机会,梁王会提拔自己,混个作家协会主席当当。于是就劝说杨得意和自己一块儿去面试,一旦成功,两个人也可以做个伴。杨得意却不打算去,说自己不是那块料,还是在汉景帝身边做狗监(专门帮皇帝管理猎犬)吧。   面试很顺利,梁王刘武很喜欢司马相如,为了证实自己的眼光,他让司马相如现场作赋。司马相如拿到试卷,一气呵成,把自己写的《子虚赋》呈给了刘武。刘武读完后,把自己手下的职业写手都叫了过来,当场夸奖司马相如的文笔,还说要帮他买书号出版。司马相如乐得三天没合眼。   《子虚赋》出版了,销量却不是很可观,因为刘武死了,没有人帮司马相如的作品搞宣传,司马相如读着自己的处女作对酒当歌。   他很庆幸自己能够结识刘武,并感谢刘武对《子虚赋》的推荐。司马相如从版税里拿出一部分钱,雇佣了几十个牛鼻子老道给刘武做了七天七夜的道场,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吧。   司马相如把同学杨得意叫了出来,告诉他自己要回成都休息一段时间,还送给杨得意一本自己的亲笔签名书,委托杨得意找机会推荐给新登基的汉武帝刘彻。杨得意很痛快地答应了,他相信司马相如的能力,更相信司马相如以后会大红大紫。   司马相如去了临邛(今成都郊县邛崃),他有一个同学王吉在那里当县长。   王吉见了老同学,非常高兴,把司马相如安排在临邛县的招待所里,然后请司马相如到临邛县最好的酒店大吃大喝了一场。   听说司马相如出了书,王吉很为他高兴,就问他销量如何。司马相如轻轻摇了摇头。   王吉看了司马相如的表情,呵着酒气说道:“长卿啊,现在什么都讲究市场,你的作品也要把市场因素糅合进去,否则不会有出版单位和你合作。当然,我知道你很有才,也很有思想,可是,现时期的人浮躁得很,不会心平气和地跟着你的思路转圈子,读者讲究的是生活娱乐,高雅一点就是‘调情’,通过阅读一些和现实生活贴近的作品,来调节自身对生活的态度。一旦作品很深奥,思想篇幅过长,迂腐的枯躁味就会把读者赶跑,这样的作品市场操作性很差,没有一家出版单位会这么愣。”   司马相如:“兄弟啊,你说得不错,但是我的作品不是大众化读物,我是专门写给皇家人读的,只要皇帝老子喜欢,我就不会去追求作品销量,御用文人还愁没饭吃吗?”   王吉嘿嘿地说:“哎呀,长卿,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京城里混的人确实不同凡响。对了,你对以后是怎么规划的?”   司马相如再次摇了摇头。   王吉说:“这样可不行,时间可是留不住的。这样吧,你不如先成家,再立业。”   司马相如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说:“兄弟,我现在是穷光蛋一个,哪家的闺女肯嫁给我啊?哈哈……”   王吉说:“正是因为你现在没有经济实力,才得考虑婚姻大事。找一个大户家的闺女结婚,利用他们家的钱给自己铺路,可以让你少奋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要不然单说这‘十几年’里你得错过多少次创业的机会啊?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犹豫,不用徘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司马相如听了很是心动,却皮笑肉不笑地说:“兄弟,你千万别扯了,这年月,哪家大户的闺女还守空房啊?”   王吉知道老同学动了心,觉得有戏,就说:“本县有一家卓员外,叫卓王孙,是做钢铁生意的,富得流油,他有一个女儿,叫卓文君,围棋九段,钢琴十级,闭月羞花那就更不用说了。”   司马相如郁闷地问:“这么优秀的美女怎么还没出嫁?难道她有残疾?”   王吉见老同学上了道,说:“不是,我说的这位美女刚出嫁没几天,丈夫就出车祸死了,现在,守寡住在娘家。”王吉说着观察了一下老同学的表情,觉得对方应该能接受。他既是给司马相如找出路,也是在甩自己的包袱,一旦司马相如赖在临邛不走,还真是个麻烦事。他清楚司马相如,是属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那种类型的。   司马相如听了王吉对卓文君的描述,感叹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爱情故,肯把生命抛!”   王吉听了老同学的话在心里暗自高兴,于是就和司马相如策划好了一套炒作,抬高司马相如身价的。   王吉和司马相如喝酒后的第二天,临邛县城有“本县来了贵人”的小道消息传出,还有的说“贵人连县长王吉的面子都不给”,连《临邛日报》上都有了这方面的报道。没出几日,做钢铁生意的卓王孙来到王吉的住宅培养感情,顺便确认一下消息的真实性。   王吉把司马相如的身份抬得比房顶还要高,说司马相如是京城里来的名流,在国际上知名度也很高,这次来临邛是进行实地考察,说不定会在本县投资建厂。对,他对钢铁产业十分有兴趣。   卓王孙一听,兴奋得不得了,他从王吉的话里听出了商机,唯利是图的卓王孙再三恳请王吉介绍司马相如给他认识。王吉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司马相如接受卓王孙的邀请,和王吉一起去卓王孙家赴宴。   宴会举办得很隆重,大都是临邛县城的富豪,见了衣着光鲜的司马相如,纷纷伸出大拇指,称赞他年轻有为。王吉找了一个当口,说司马相如还通音律,不妨请司马先生为各位助助兴。卓王孙听了大力赞成,让下人把女儿专用的古筝搬了出来。这一下,把卓文君给惊动了,她想看一下谁有这么大的面子,竟然让老爸如此俯首帖耳,就偷偷地躲在一边观察,却不小心趔趄了一脚,正好和司马相如的眼神相交,还碰撞出了火花。羞得卓文君满脸通红地躲了起来,她要仔细听一下这位让自己害羞的帅哥的琴艺,或许还真是一位才子呢。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眼神相交后,浑身颤抖了一下,他以为自己眼花,世间竟然有如此美的女子,看来今天自己得好好表现一下了。他一边弹古筝,一边用富有磁性的嗓音高歌《凤求凰》:   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司马相如巧妙运用了借代和拟人的写作手法,大胆地向卓文君表白,诗的内容十分煽情,翻译过来为:   凤鸟(司马相如)啊凤鸟,回到了家乡。   (原来我)行踪无定,游览天下只为寻求心中的凰鸟(卓文君)。在没有遇到凰鸟(你)时啊,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   真的无法描述我刚踏进你家门槛时的感受,尤其是在和佳人眼神相交后,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呵。   有位美丽而娴雅贞静的女子在她的闺房,   虽然我们距离很近,我却觉得这美丽女子离我很远。   思念之情,正残虐着我的心肠。   如何能够得此良缘,结为夫妇,做那恩爱的交颈鸳鸯?   但愿我这凤鸟,能与你这凰鸟,一同双飞,天际游翔!   凰鸟啊凰鸟,愿你与我起居相依,形影不离,   哺育生子,永远做我的配偶。   情投意合,两心和睦谐顺,   半夜里与我互相追随,又有谁会知晓?   展开双翼远走高飞,徒然为你感染相思而使我悲伤。   司马相如唱罢借口去厕所,去找卓文君了,他被卓文君的美给融化了。   卓文君听完司马相如演奏版的表白,心花怒放,又见司马相如朝自己走来,赶忙撤身走开,这地方不够隐蔽。   司马相如见卓文君有意引导自己跟着她走,很是得意,觉得十分刺激,过瘾,恨不得现在就把卓文君抱走。他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跟着卓文君转悠,转悠了一会儿,却不见了卓文君的影子。司马相如郁闷得不得了,心想这娘儿们还真不好对付,越是这样,越得把你弄到手。正当转身准备离开时,一个丫鬟从一边闪了出来,大声斥责,说:“帅哥,你脸皮怎么这么厚啊?老跟着我家小姐做什么啊?”司马相如听这丫鬟这么说自己,窘迫得满身起痱子,急忙从腰间摘下一个玉佩递了过去。丫鬟以为是给她的,高兴得不得了,谁知司马相如又从口袋里摸出几文钱递了过去,说:“妹妹啊,玉佩是给你家小姐的,这些钱你收着,事成之后,请你吃喜糖。”丫鬟把玉佩收好,把钱甩给了司马相如,说:“谁稀罕你的臭钱,看你这身打扮,应该是个有身份的人,想不到还会来这一手。告诉你,本姑娘不吃这一套。”司马相如急了,说:“神仙妹妹,你可别跟我一般见识,万一把你气着了,我可担待不起。”话还没说完,丫鬟就咯咯地笑了,说:“行了,你小子艳福不浅,我家小姐让我给你传句话,说什么‘双翼俱起翻高飞’。”司马相如听了欣喜万分,忙问:“还有没有说什么?”丫鬟急了,说:“你还想听什么?难道让我家小姐亲口对你说‘但愿交颈为鸳鸯’?告诉你,你唱的歌我也懂,真够性感的。”说罢,转身走人。   司马相如想着卓文君传给自己的话,激动不已。“双翼俱起翻高飞”,难道她真的要和我私奔?“翻高飞”,对,是告诉我翻墙进来,把她接到墙外去,然后私奔。想不到我司马相如还真的走了桃花运,王吉说得不错,一旦把卓文君弄到手,就不愁卓王孙的财产不是自己的。他忽然觉得卓文君美得胜过天仙,又仿佛看到卓文君变成了一棵摇钱树。哇!太幸福了!   司马相如从卓王孙家走出来,就把卓文君传话给自己的事告诉了王吉,王吉听了拍手叫好,夸赞司马相如魅力无边无际,并派手下人准备好了交通工具,一旦司马相如把卓文君从卓家带出来,就立即安排他们到成都住一些时日,生米煮成熟饭后,卓王孙也就奈何不得了。   当天晚上,司马相如在王吉的协助下潜进了卓家,很顺利地把卓文君带了出来,直接坐车去了成都。一到成都,光棍大哥司马相如和寡妇妹子卓文君就成了交了颈的鸳鸯,可以理解!   爱情毕竟不能当饭吃,司马相如第一本书的版税花光了,卓文君从家里出来时也没有带多少钱,也没料到自己竟然跟了一个穷光蛋,无奈之下就向老爸卓王孙借钱。卓王孙认为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私奔丢了他的老脸,不但不救济卓文君,还跟她断绝了父女关系。   卓文君看着在书桌旁看书的司马相如,无奈地摇了摇头,没钱的日子可真难熬。司马相如知道老婆在想什么,把书放到一边,走过去抱住了卓文君,说:“没钱了是吧?看我给你变出来。”卓文君气呼呼地说:“都什么时候了,别开玩笑了。”司马相如看着卓文君的小样,摇了摇头,女人啊,头发长,见识短啊。他心平气和地跟卓文君耳语了几句,卓文君听了之后高兴地在他嘴上亲了一下。   司马相如带着卓文君回到了临邛,向王吉借了一部分钱,在临邛县的繁华地段租了间铺子卖酒,还给卓文君设计了一款特色的工作服,给人很沧桑的感觉。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卓王孙的名声。只要卓王孙是人,他就得要面子,自己的女儿跟着别人私奔本身就已经在临邛传得沸沸扬扬,现在又回到临邛卖酒,肯定更会吸引别人的关注,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   一、由于很多人的关注,酒店里的客流量肯定不会少,可以间接地提高酒的随机销售数额;   二、卓王孙的面子工程扛不住舆论的压力,他会主动来找自己和解,到时候就可以敲他竹杠。   果然,没过多久,卓王孙就派下人来找司马相如商量,说卓王孙要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离开临邛,前提是给卓文君一大笔钱,外加一百个家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递了递眼神,痛快地答应了卓王孙的要求,再次回到成都,过上了小资情调的生活。   老婆和钱都有了的司马相如并没有坐吃山空地在家享福,他觉得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己要做御用文人的终极目标还没达成。壮志未酬,剑锋不藏。   机会总是给有欲望的人留着。   一次,汉武帝刘彻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觉得写得不错,便有滋有味地朗读了起来,正好被刚遛完猎犬的杨得意撞上。杨得意趁机推荐司马相如给汉武帝,说作者是自己的同学。汉武帝很惊讶,他以为司马相如是古代人呢,于是就下旨让司马相如进京面圣。   司马相如听说汉武帝要召见自己,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踏上了官道。   见了汉武帝,司马相如就把自己的真本事亮了出来,说《子虚赋》乃是雕虫小技,并在现场写了一篇关于皇帝狩猎的赋,里面排比句用得很多,气势恢弘,把皇帝的马屁拍得啪啪的。   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新作,很是兴奋,并封他为“郎”。“郎”这个职位不属于正规官职的编制,却是个可以接近皇帝的差使。等于说司马相如做了汉武帝的御用写手,专门赞美自己的丰功伟绩。   随着他的得宠,远在成都独守空房的卓文君感觉到了情感危机正在向自己逼近,男人有钱就变坏,这是铁定的规律。当她得知司马相如要纳妾时,就写了一封信给司马相如,也就是本文开篇的镜头。   00也正是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闹情感危机的当口,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找上门来,给了司马相如黄金千两,要他为自己写赋,以宣泄自己深居冷宫的苦闷,同时也是希望能够接近皇帝的司马相如为自己说说好话。这就是历史上“千金求赋”的故事。   司马相如接了陈阿娇的活儿,写了《长门赋》交工。在《长门赋》里,他把卓文君对自己的失望之情结实地糅合进去,很到位地表达了“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中心思想。   陈阿娇并没有因为司马相如写的《长门赋》而受到汉武帝的宠爱,最后抑郁而死。而司马相如则通过《长门赋》对卓文君有了新的认识,如果不是卓文君,自己或许还是个小混混。他打消了纳妾的念头,把卓文君从成都接到了长安,两人久别胜新婚。   对于自己的一生,司马相如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御用文人的终极目标已经达到,自己虽然有意于政治,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让那些政客们去热闹去吧。关于爱情,他觉得自己也是幸运的,觉得卓文君是老天赐给他的,所以不能辜负卓文君,一个被自己用坑蒙拐骗的手段弄到手的好女人。   晚年的司马相如把汉武帝给坑了,装病回到了成都,伴君如伴虎,还是留着自己的贱命享受几年天伦之乐吧。   炒作版神童孔融(1)   提到孔融就会让人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据《融家传》记载,孔融兄弟七人,他是小六。在孔融四岁时,每当哥几个在一起吃梨时,哥哥们都拿大的,他却总是拣小的。老爸老妈见了很是纳闷,就问他为什么总是拣小的,他回答说:“我年龄小,按规矩就该拿小的。”老爸老妈听了很高兴,逢人就夸孔融懂事。孔氏家族对孔融“小儿法当取小”的处事标准十分欣赏,并肆意宣扬,还说孔融继承了先祖孔子的遗风,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宽大胸襟,日后必有一番作为。   《后汉书?孔融传》称孔融“幼有异才”,是说孔融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很聪明,经常做出一些令大人们出乎意料的事来。如果说《后汉书?孔融传》是在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孔融的聪明,那么让梨就是孔融发自内心的愿意。如果《后汉书?孔融传》是以纪实的写作手法记载孔融,并说他“幼有异才”,就有点讽刺的意味,是在质疑孔融让梨的真实性。笔者认为《后汉书?孔融传》所言的孔融“幼有异才”,是在讽刺孔融,并不是在夸奖他。因为孔融让梨的故事有点做作。   孔融让梨的时候虽然说“自己年龄小,按照规矩就该拿小的”,心里想的却不是这么回事。他是该拿小的,是在抢不过比自己大的哥哥们的前提下拿的小个儿的梨,还得说是在哥哥让着他的基础上才能拿到最小个儿的梨,如果他的五位哥哥不懂事,或许,孔融连梨核都看不到。《融家传》记载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在回答父母“为什么拿小个儿的梨”这个问题时,这样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法当取小者”中的“法”字多翻译为“规矩”,而这个所谓的“规矩”是什么规矩?又是谁定的规矩呢?如果说这个规矩是“谁年龄小谁就吃小个儿的梨”,那么,这个规矩不会是孔融的爸妈所定,因为孔融的爸妈对孔融总是吃小个儿的梨感到奇怪,也就是说孔融的爸妈根本就不知道孔融所说的“谁年龄小谁吃小个儿的梨”这个规矩。等于说,孔融所说的规矩也不是爸妈教导的,如果孔融的爸妈制定规矩,应该制定“谁年龄小谁吃大个儿梨”的规矩,进而发扬孔氏家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可见,孔融所谓的“规矩”是哥几个私下里制定的“谁年龄小谁就吃小个儿的梨”的规矩,或者是孔融自己默认的“抢不过别人,自己就吃小个儿的梨”的规矩,他抢不过五个哥哥,不默认又能怎么样?告状?一次可以,如果是N次的话就显得自己是恶人先告状了。也就是说,孔融让梨是在无奈之下做出的选择,以退为进,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得到了爸妈的嘉奖,或许还有比梨更好吃的水果赏给自己呢。   推动历史的厚脸皮之二0有一些文化人在分析孔融让梨的时候,总是说孔融是随意拣起的小个儿的梨,也就是说孔融不怎么爱吃梨,如果他不爱吃梨,却委曲求全地吃着小个儿的梨,且在爸妈面前说“我年龄小,就该吃小个儿梨”的话就更显得他虚伪和沽名钓誉了。再说,如果孔融的爸妈发现孔融不爱吃梨,为了孔融的发育着想,肯定会买不同的水果给他补充营养,也就不会出现孔融每次和哥哥们吃梨,他总是拣小个儿的梨吃的现象,更没有“孔融让梨”的故事的流传。   还有的学者认为孔融年龄太小,吃不了大个儿的梨,所以就拣小个儿的梨吃。如果是这种情况,他所谓的“我年龄小,就该吃小个儿的梨”就更有水分了。再者,《后汉书?孔融传》称孔融“幼有异才”,孔融小的时候很聪明,如果他不聪明,后来也不会做高官。一个聪明机灵的家伙会为吃不了大个儿的梨而犯愁吗?他就不会想办法把大个儿的梨分割来吃吗?可见,孔融也并不是因为自己吃不了大个儿的梨而专挑小个儿的梨吃,而是在默守成规,所谓的规矩就是他的五个哥哥制定的“谁年龄小谁就吃小个儿的梨”的规矩,或者,是孔融自己默认了的“抢不过别人,自己就吃小个儿的梨”的规矩,而所谓的“让梨”只不过是小小年纪的孔融为了在爸妈面前表示乖巧以换来更多关爱而耍出来的沽名钓誉的小聪明。四岁的小家伙能有这么深的城府,难道不是奇才吗?可见,《后汉书?孔融传》称孔融“幼有异才”不是虚构。   孔融“沽名钓誉”的手段耍得经典到极至,四岁的他被孔氏家族打造成“让梨”版的美德品牌,四处炫耀,把孔融冷酷到底的叛逆也给激发出来了。他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经常拿大人们对自己的夸奖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时不时地就把自己的先祖孔子从坟坑里拽出来唬人,甚至会说孔子经常托梦给自己,并且在梦里给自己讲解《论语》之类的话忽悠小伙伴。但是他觉得自己身边的小伙伴傻乎乎的,怎么看都没有成熟的样儿,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就把目光瞄向了大人们的身上,尤其是老爸孔宙的同僚身上。他觉得那些人所议论的政治主张之类的内容很新鲜,但是却对他们的观点不怎么认可。他想挤到大人堆里去做小大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引起更多人对自己的关注,和小伙伴们耍太没劲,玩儿就玩大的。他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觉得自己很有大男人味了。是男人就得敢作敢为,不能像娘儿们一样优柔寡断,他伸出粉扑扑的小拳头照着墙壁砸去,蹭破了一块皮,他没当回事。   十岁那一年,孔融又策划了一套方案,且炒作得十分成功,人气指数突飞猛进。   当时孔融随父亲来到河南洛阳,听说在洛阳做河南尹的李膺名声极大,就有点气不过,本以为自己是天下名人了,没想到人外有人,坚决得去会会他,他通过老爸孔宙的关系查到了李膺的资料。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出身于东汉时的官僚地主家庭。他个性孤傲,不爱随意与人交往,唯独与同郡人荀淑、陈定为师友。由于他学问高,为人正直,在社会上的名气很大,一般人都以能与他交往为荣。如荀淑的第六子荀爽,因为父亲的关系经常得以拜见李膺,并曾为李膺赶马车,回到家里,逢人便说:“我今天为李君赶过马车了。”自以为荣耀得了不得。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黄河直流到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同阙门,水流湍急,一般的鱼类都登不上去,登上去的鱼,据说就能成龙,故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那时候的东汉人,把攀登李膺的家门,比之为“登龙门”,一般士人一旦为李膺所接待,就身价涨十倍。   孔融看完李膺的资料不由得兴奋起来,你李膺不是牛气冲天嘛,好,咱们就较量一下,我倒要看看你家的门是不是龙门,即使是龙门,我这条小龙也能闯进去。   他觉得自己必须得去会会李膺,这是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大好机会。李膺接见的全是社会名流,一旦我能够踏进他的门槛,自己也就成了名冠天下的风云人物了,如果顺利的话,或许能借他这块跷跷板的力量跻身于政治场,干!   这小子把自己彻底地包装了一下,单枪匹马地杀到了李膺的府上。到了李膺府的门口,孔融神气十足地吹牛皮,说自己是李膺的通家子弟,并大声呵斥守门人,令他速速禀报李膺。这一招还真管用,李膺听到守门人说有个孩童版的世家旧好拜见自己很是纳闷,自己印象中从来没有这个小人儿,为了不失礼数,就让守门人把孔融带进了客厅,当时还有很多名流在座。   李膺见到了十岁的孔融觉得很陌生,一种被骗的感觉涌上心头,碍于自己的身份地位,再加上当时有很多名流在场,只能强压着三分怒火问孔融,说:“你的爷爷曾经和我有什么交情吗?”孔融对着李膺和在座的名流作了一揖,气定神闲地说:“我的先祖孔子和你的祖先李耳(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德行相等、仁义相伴,还互为师友,我和您的关系就不用说了吧。”李膺听了孔融的回答很是吃惊,却装模作样地朝孔融伸出大拇指。在座的名流看到李膺的大拇指,也以行为表示赞同,纷纷鼓起了掌声。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觉得不以为然,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用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刺、轻视人了。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此话暂且不提。   李膺听了孔融和陈韪的辩论,暗暗惊叹孔融的应变能力。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得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孔融这小子的城府深得可是不一般啊!想到这里,李膺当着在座名流的面夸孔融:“这小家伙不简单啊,将来肯定会有一番作为!”除了陈韪之外的在座名流也跟着李膺随声附和。他们很清楚,以李膺的才华及身份地位,让他夸奖一个人是确实不容易的,更别说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蛋小子,看来孔融这个毛蛋小子要红起来了。孔融也清楚这一点,并知道自己策划好的炒作方案实施成功了。   孔融踏进李膺的“龙门”后一举成名,但是他并没有为此沾沾自喜,陈韪说的那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话老在他耳边回响。为了不让陈韪的预测应验,他很是勤奋地读书,并且密切关注政治形势,经常从老爸那里打听政治场上里的小道消息,且都在本子上,一有空就琢磨如何利用这些消息来借题发挥,以便再次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可惜好景不长,老爸孔宙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去世。这小子为了成名,狠狠地在老爸出殡的时候作了一场秀。《后汉书?孔融传》这样记载:   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   是说孔融的父亲死了后,由于他的过分悲痛,在出殡的时候哭得晕了过去,只得让人扶着才能够站起来,州里面的人看到孔融哭成这个样子都说他是大孝子。   而事实上孔融这小子是在搞行为艺术,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如果说他借自己父亲出殡玩行为艺术用“孝子”来炒作自己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那么他为了提高自己,大义灭亲却是不讳的事实。   十六岁的时候,孔融又策划成功了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这得先说一下东汉的党锢之祸。   东汉中叶以后,外戚与宦官的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桓帝时期,以李膺、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联合起来,结成朋党,猛烈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宦官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大规模和残酷迫害活动,并最终使大部分党人禁锢终身,也就是一辈子都不得做官,史称“党锢之祸”。   而被宦官下令通缉的一个叫张俭的人流亡到了孔融的家里,张俭和孔融的哥哥孔褒关系很铁,本来是想在孔褒家躲避的张俭发现只有孔融一个人在家,就不怎么相信他,没说实话。孔融就用“我哥虽然不在家,但是你如果有事可以跟我商量”之类的话来套张俭,没想到张俭还真被他给忽悠了,就把自己的身份和目的说了出来。孔融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张俭的要求,把他给藏了起来。结果却被别人发现,孔融和孔褒以窝藏罪犯的罪名被逮捕,并且要处死。这时的孔融非常勇敢地站出来,打着“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旗帜跟哥哥孔褒争着承担罪责,结果是朝廷把罪责赐给了孔褒。孔褒死后,孔融的名气更高了,《后汉书?孔融传》记载说:“融由是显名。”   我们不着急给孔融下为了炒作自己而害死亲哥哥的结论,先看一下孔褒的铁哥们儿张俭的资料。   张俭在汉桓帝执政时任山阳郡东部督邮,一个叫侯览的宦官家在山阳郡,他的家属仗着侯览的权势在当地作恶,既气不过又看不惯的张俭上书弹劾侯览及其家属,因此得罪了侯览。侯览苦于张俭的知名度比较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干掉他。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党锢之祸”再起,侯览假公济私地诬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都是“反动派”。朝廷接到侯览的举报便下令通缉,张俭被迫流亡。为了能彻底地把张俭置于死地,侯览利用手中的权势关系加大对张俭缉拿的力度,逼得张俭狗急跳墙、苦不堪言,只能依靠交情不错的朋友为自己提供一个临时的避难驿站。也正是因此,许多人为收留他而家破人亡,而张俭直到党锢解禁才回到家乡。   从张俭的资料里可以看出,虽然孔融和哥哥孔褒因为收留张俭而犯了窝藏罪犯的罪责,但是朝廷当时并没有抓到张俭。张俭逃脱的原因有两个:一、为了避免给铁哥们儿孔褒造成太多麻烦,自己在事发前早已离开孔褒家;二、事发当时,孔褒协助张俭逃脱,理由有二个:1孔褒重感情、讲义气,不然不会收留张俭;2孔褒识大体、晓大义,看清楚了宦官的丑恶嘴脸。   张俭得以逃脱的真实原因虽然不能确证,但是和孔褒的帮助是脱不开关系的,孔褒知道有很多人因为收留张俭而家破人亡,更清楚自己收留张俭的后果的严重性,孔融比孔褒更清楚这一点。他清楚收留张俭后,哥哥孔褒会因为窝藏通缉犯的罪名被朝廷处决,但是并没有阻止,而是在哥哥孔褒不在的前提下自作主张收留了张俭。明明知道哥哥会被处死还自作主张收留了张俭,直接点说就是在谋杀亲生哥哥,这不是常人能做得出来的。当然,这样说似乎有点过火,但是却合乎逻辑。如果换作普通人,做弟弟的知道哥哥要收留一个通缉犯肯定会加以阻止,更会在哥哥不知情的前提下把罪犯赶走,不会因为一个罪犯而牺牲自己的哥哥。即使这个人清楚通缉犯是无辜的,也不会不等哥哥回来后做决定而自作主张地收留通缉犯。毕竟血浓于水,尽管哥哥和通缉犯关系铁,也不能因为通缉犯把亲哥哥的命给搭进去,这种心理是人之常情。救人是出于情分,不救是出于本分,通缉犯也不能因为铁哥们儿不收留自己而谴责别人,更不会把自己的铁哥们儿往火坑里推。聪明绝顶的孔融肯定也晓得这个道理,但是他却自作主张地收留了通缉犯张俭。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孔融也和哥哥孔褒一样识大体、晓大义,但是他也清楚张俭的人品。   张俭的人品不怎么好,明知道自己是个灾星,还故意找铁哥们儿,给铁哥们儿制造祸端。这样的人,即使他是被宦官冤枉的,像孔融这么聪明的人也得掂量一下轻重,考虑一下是否收留。孔融考虑过,他清楚张俭的为人,更清楚他是被冤枉的,也知道很多人因为收留他而家破人亡,更知道张俭如果是真男人,就不会去找铁哥们儿收留自己,但是他还是自作主张地收留了人品不怎么好的通缉犯张俭。令人遗憾的是孔融也知道收留张俭后哥哥会被处死。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孔融也抢着和哥哥孔褒承担罪责,那只是在做表面文章。   前面说过,张俭因为弹劾宦官侯览而得罪侯览,但是由于张俭的知名度,侯览找不到除掉张俭的正当理由,最后还是在“党锢之祸”的过程中见缝插针,随意栽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加害了他。东汉时期很注重人的知名度,关键时刻,知名度可以当做免死金牌来用。张俭就是由于知名度高而让侯览找不到对自己下狠手的机会,后来也是因为知名度而安然无恙地告老还乡。孔融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敢自作主张地收留张俭,他知道自己的知名度比哥哥孔褒高,最后也只能是哥哥孔褒被朝廷处决。至于事发后和孔褒抢着承担罪责无非是在演戏,或许还会再上演在哥哥的断头台前哭得痛不欲生的一幕。为了知名度,他干得出来!   和哥哥抢着承担罪责的美名传出去后,孔融被地方政府看中,就招他来做公务员。没想到孔融这小子架子摆得很大,“州郡礼命,皆不就”。直到后来,一个叫杨赐的司徒招他做幕僚,他才答应。   孔融的“皆不就”是在变相地抬高自己的身价,即使是做官,也得找一个有点真本事的人,那些耍三脚猫手段的地方官员还是闭关修炼去吧。杨赐正是孔融觉得有点真本事的人。杨赐的爷爷杨震和爸爸杨秉都是东汉的大儒,而杨赐本人就博学多才,也是一个为了抬高自己身份而故意隐居的文化人,曾多次拒绝地方政府的聘请,直到让他做司徒,他才走马上任。   孔融是个聪明人,也喜欢跟着聪明人混,看到和自己一样喜欢耍手段的杨赐来聘请自己,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了杨赐,且走了官运。   他的官运是他的惹是生非换来的,确切说是因为他过于自信,总认为自己是孔子在世,尤其是在听了当世名人李膺赞誉“高明必为伟器”之后,觉得自己比一般人人物很多,自恋到每天都拿着镜子照一下自己,总觉得自己很帅,赶得上天蓬大元帅。   杨赐的好朋友河南尹何进升职为大将军,杨赐让孔融拿着自己的贺卡去祝贺。因为当天何进的客人较多,守门人没及时通报,让孔融在大门外喝了一阵西北风,他非常气愤地把贺卡夺了回来,拂袖回到了杨赐府上。杨赐问清楚缘由后气得要吐血,大声斥责了孔融几句,不料孔融不吃杨赐这一套,扭了扭屁股直接走人,他撂挑子不干了!   这事把杨赐和何进气得发疯,他们的下人为了帮主人出气私底下找杀手去暗杀孔融。何进晓得后阻止了对孔融的暗杀,反而推荐孔融做了侍御史,原因是何进听了一个幕僚的忠告。那位幕僚说孔融的知名度太高,如果杀了他肯定有人怀疑,甚至会为他平反而彻底追查暗杀事件,到时候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如推荐孔融做大官,这样既能令孔融对您刮目相看,又能让天下名流对您的宽大胸怀伸大拇指,间接地提高了您的知名度,一举双得,何乐而不为呢?   孔融听说何进举荐自己做侍御史,兴奋不已,嬉皮笑脸地跟何进客套了几句官腔便走马上任了。但是上任没多久,孔融以生病为借口,拂袖走人了。   他的拂袖走人并不是孔子版的“有奶就是娘,没奶走他娘”,而是因为他自己刚愎自用,与同事政见不合,老是想一手遮天地指挥同事。同事中丞赵舍经常在办公室内和他争吵,十分激烈。   其实造成这种局面,不全是因为孔融的自以为是,和他的推荐人何进也有点关系。虽然何进推荐孔融做了侍御史,但其出发点绝对不是因为何进爱才,而是为了借孔融炒作自己。这步棋走完后,接下来就是釜底抽薪,故意制造他和同事之间的矛盾,并且暗中帮助其他人给孔融设圈套,迫使孔融气不过而自动走人,留给天下人一个“不顾全大局,把朝廷利益置之不顾”的骂名。   之后,孔融碰到了董卓,却没有给董卓留下好感,没有被留用,而是被推荐到北海郡为郡相,那里是黄金军的根据地。董卓那小子虽然长相粗糙,但很务实,他知道孔融的名气很大,对孔融的真本事却有点质疑,是骡子是马,拉出去一遛就知道了。   孔融到了北海后很是兴奋,现在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他站在城楼上豪气万丈,决心要把自己的潜能全部开发出来,以求建功立业,八面威风。他做官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出名,觉得高高在上的感觉很舒服,觉得利用自己的才华让别人对自己低三下四地逢迎是一种享受。   他在北海“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阴谋州郡”,架子拉得很够气势,却底气不足。当黄金军首领张饶带着二十万黄金军从冀州返回时,孔融这小子一马当先地带着队伍杀了过去,结果被黄金军杀得屁滚尿流地撤退到了朱虚县。   耍嘴皮子可以,策划炒作方案可以,用兵打仗却只能是纸上谈兵。   《后汉书?孔融传》这样记载:“黄巾将至,融大饮醇酒,贡自上马,御之涞水之上。”   孔融在大战之前大饮醇酒的原因有三:   一、他好酒如命,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孔融已经官至少府,位列九卿,进入朝廷领导人行列。尽管曹操奉行“唯才是举”,珍爱孔融的文才,但孔融似乎并不买曹操的账。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鉴于不断的战乱导致粮食连年歉收、而酿酒又耗费大量粮食的现状,颁布了一项禁酒令,严禁私自酿酒,同时也禁止百姓喝酒。这禁酒令一出,没有人敢吭声,唯独嗜酒如命的孔融对曹操的禁酒令不以为然,不但喝酒,且私自酿酒,扮演愣头青的角色跳出来上书反对。他在《难曹公表制酒禁书》里说道:“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他把喝酒上升到一个不能再高的地位,硬生生地让曹操的禁酒令执行不了。   曹操给孔融回了一封信,在信里引用了著名文献《酒诰》里夏桀和商纣因酗酒而亡国的事实,还有历史上其他因酒而误事的例子,把禁酒与否提到关乎国家存亡的高度,再次表明了坚决禁酒的决心,其实是在和孔融较劲。孔融见好就收也就罢了,不料他愣是舞文弄墨,言辞的犀利度比上次更加尖锐:“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众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亡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孔融用如此歪曲的喝酒“理论”对抗曹操的禁酒令,曹操竟无可奈何,但“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这连范晔都看不下去了,说:“发辞偏宕,多致乖仵。”但孔融不仅没有丝毫的收敛,而且在酒士道路上越走越远。《后汉书?孔融传》说他“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可见孔融不但自己喝,还喜欢聚众喝,通过喝酒结交权贵。至此,作为酒士的孔融,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喝酒了,而是犯了官场大忌,有了利用喝酒结党营私的嫌疑,也犯了曹操的大忌,于是曹操随意找了个理由把孔融给杀了,这是后话。   二、孔融喝酒壮胆,带兵打仗对他来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未免有点激动。   三、喝酒是在作秀,摆样子包装自己的冷酷潇洒,让全军将士看到自己胜券在握的真汉子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不管孔融在大战之前喝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战场上不是以煮酒论英雄,而是以胜败论英雄。   孔融在北海的失利是他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失败,没想到平日里牛气冲天的孔融这么不经打,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   之后的几场战争,孔融是谈战色变。   建安元年,袁谭攻打孔融,孔融形式主义地稍作抵抗后弃城逃跑,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   虽然孔融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但是嘴皮子功夫却火辣得不得了,还得理不饶人,甚至胡乱杀人。他有曾经因为租赋账目不清楚而一天之内连杀五个督邮的“光荣史”。有一个叫左丞祖的人很有才华,见孔融势单力薄,就劝说他向势力庞大的袁绍和曹操靠拢,而孔融却以“曹操和袁绍要操纵且图谋汉王朝的基业,不与二贼同流合污”为理由雷霆大发,把左丞祖给杀了。   既然你不想靠拢曹操和袁绍,也没有必要杀死替主子着想的下人吧?   还有一个更骇人听闻的故事,是《三国志》卷十一裴注引《邴原别传》上的。   孔融在北海郡执政时,有一个自己很喜欢的人,并且经常在外人面前夸奖这个人,还把这个人当做干儿子看待。有一天,此人做了一件令孔融不称心的事,孔融执意要把这个人给砍了。一些下属看到这种情况,纷纷为此人求情,此人也跪在孔融面前磕头无数,把头都磕破了,孔融还是执意要杀了此人。此时却有一个叫邴原的人在一边袖手旁观,默不作声。孔融很是纳闷,想知道这小子的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就问:“大家都为他求情,你怎么不发言,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认为此人该杀?”邴原心平气和地问:“你对此人本来就很好,并且把他当做干儿子。也就是说,你的手下在你眼里都没有此人在你心中的地位高。喜欢他时,把他当做儿子一样看;反之,则把他当做仇人看,甚至要杀了他。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喜欢他,又为什么要恨他?”孔融听了之后也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但是并没有示弱,而是引经据典地为自己的恶劣行径开脱罪责,他说:“以前有一个叫应仲远的人,向朝廷举荐了一个孝廉,可是没过一个月就把这个孝廉给杀了。做领导的,如何对待下属自有他的道理,作为下属只有服从,并且要绝对服从。”邴原也不甘示弱,说:“应仲远举荐孝廉,却又把孝廉给杀了,这样做还有道理可言吗?孝廉是国家的栋梁,如果当初举荐的时候是对的,后来杀孝廉就是错的;如果杀他是对的,当初举荐他就是错误的。孔子说'爱他的时候恨不得使死人复活,厌恶他的时候就巴不得他死去,既然爱他就不要去恨他,如果既要他活,又想让他死,这还像话吗?(孔子的原话: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应仲远本身做的就不对,也就没有必要去模仿他了,你以为呢?”   孔融听了之后无言以对,尴尬地说:“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邴原不动声色地反问:“你是不是喜欢拿杀人来开玩笑?”   孔融嚅动着嘴角干笑了几声,收回成命,离开了现场。   邴原很清楚孔融是在耍手段,搞极端,用极其冷酷残忍的人肉游戏来显示自己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觉得自己是孔子在世,是圣贤传人,世人唯我独尊才是硬道理。所以邴原就把孔融的老祖宗孔子给搬了出来压制孔融,让其哑口无言。   孔融杀左丞祖的确是心狠手辣,因为他并没有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投靠了曹操。但是他看不起曹操,投靠曹操也只是想利用曹操手中的权势为自己谋取高官的职位,以显示自己的执政能力。在他眼里的曹操,不过是一个宦官的养子,出身卑微,不值得一提,和自己“孔子再世”的名号差得太远。所以他就经常耍弄一些小聪明和曹操作对,出曹操的洋相,还妖言惑众,动摇曹操的军心。但是曹操是个爱才之人,并且此人城府很深,苦于孔融的知名度过高,而不能动刀杀人。   有一次,曹操把司徒杨彪给关进天牢,执意要杀了杨彪,孔融听说后,就大步流星地找到了曹操,说:“如果你再这样滥杀无辜,我孔融立马走人。”孔融的话还真的震撼了曹操,当场就赦免了杨彪。   孔融并不觉得曹操是在让着自己,反而觉得曹操害怕自己,于是更加变本加厉起来。   他倚仗自己的聪明,在说话上恃才傲物,口无遮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从不顾及对方的感受。曹操打败袁绍后,把袁绍的儿媳甄氏(即《洛神赋》的主角)赏给了曹丕。孔融就给曹操写了封亲笔信,说:“从前,武王伐纣,将纣王爱妾妲己赐给弟弟周公。这一次,曹公效仿武王,将甄氏赐给世子,颇有胸襟,可喜可贺!”曹操还以为说的是好话,就很高兴,回到许昌就追问孔融典出何处,孔融却慢悠悠地回答:“啊,是我想出来的。我分析武王英明仁厚必不忍心杀死美人,把妲己赐给兄弟,正可满足怜香惜玉之心和顾念同胞亲情之意,岂不是两全其美吗?”曹操这才明白孔融在嘲笑他们父子,心中暗暗怀恨。   孔融觉得拿曹操出气很爽,曹操是何等人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权臣,既然自己都能把他给征服了,普天之下,还有我孔融征服不了的人么?他等于是骑在曹操的脑瓜子上拉屎拉尿,用曹操的知名度来烘托自己,借名人的知名度来炒作自己,这对孔融来说是家常便饭。   人有脸,树有皮。孔融三番五次地和曹操对着干,大大地伤了曹操的面子,他决定把孔融给办了,以解心头之恨。这怨不得曹操,为人不要脸,老天都难管。你孔融就是再有才又能如何?总不能给你点阳光就灿烂得无边无际了吧?更何况你小子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当时你在北海时,如果不败给黄金军,或许现在得我拍你的马屁了。   孔融当时在北海是有野心的,他打着“结殖根本”的旗号招揽各路英雄好汉,曹操的探子得知后,就把孔融的一些情况汇报给了曹操。曹操看到探子的,倒吸一口冷气,想不到孔融这小子还玩阴的,于是就对孔融产生了戒备,并准备随时除掉他。   是可忍,孰不可忍。曹操捕风捉影地找出来孔融很多的罪状,将其杀害。孔融被杀的罪状如下:一、在北海郡时,看到天下大乱,召集队伍,想夺刘家天下,自己做皇帝。(这完全是莫须有的)二、对孙权的使者毁谤“朝廷”。三、在朝里,不守礼节,常常不戴帽子走进宫廷。四、和祢衡互相标榜。五、不孝。   对于曹操杀害孔融,有很多人都认为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被孔融杀害的那些人就真正的该杀吗?一个弃城逃跑,连自己妻子和孩儿都不顾的人还有男人味吗?拿着杀人开玩笑的人,还能用道德去标杆他的行为吗?当然,是非功过,不是凭一家之言就可以盖棺定论的。或许只有孔融自己最清楚。   对于自己的真正死因,孔融在他的《临终诗》中表达得很清楚: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这首诗翻译过来为:言语繁杂往往不能成事,器物有了缺口就不严实,为人处世的时候,人要注重自己的言辞,以免不小心说错什么话,坏了事。蚁穴猿巢足可以让河堤溃决、山岳崩坏。不要以为江汉的水流得很欢快的样子,其实是江上流水,江底还有水在渗透。纸是包不住火的,不要想着自己做什么事都能做得天衣无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啊。用谗言祸害正人君子而抬高自己的身份,好比是浮云遮蔽了白日,乌云散去后,太阳还是会灿烂地出来,真相是掩盖不了的。即使话说得天花乱坠,心不诚,出发点不好,也只能忽悠别人一时,而不能忽悠别人一世,好比昙花一现似的。其实,人都是由于欲望的支配而各怀私心,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地合作,对于别人说的话也都是将信将疑。好比集市上有很多关于老虎出没的谣言,究竟是相信谁呢?谁都不可能去完全相信,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好比是粘连再紧密的胶漆被水浸泡后也还是会散解。人啊,生活在世界上,总会有许多烦恼,只有临死的时候才知道一切都是短暂的,一切都是梦,一切都是刚睡醒时两眼蒙眬的样子,而真正属于人的,只是死后永远的沉睡。   孔融想通了,利用一切手段进行自我炒作有什么意思呢?真相是遮掩不住的,别人也不会傻乎乎地相信自己的鬼话,正如自己不相信别人一样。一切都是那么地令人痴迷,却又令人感叹。是的,一切都是由于人的欲望作祟,只要活着,就会产生欲望,只要有欲望,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烦恼,除非人的生命结束,欲望才会消失,而那时的人却是在永远地沉睡。   《推动历史的厚脸皮》第二部分   扯女人石榴裙的李白(1)   李白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文字混混,还是一位很会琢磨女人心理的情感专家。   他的命里犯野马星,五岁的时候就跟随家人搬到了四川的绵州章明县(今四川江油),这小子天资聪明,却不喜欢整天地泡在书房里死读书,他有窍门,喜欢总结,把时间节省下来舞刀弄枪。他觉得自己玉树临风(史书记载他有18米高),如果再佩上一把龙泉宝剑,肯定是帅呆酷歪了。于是,整天地在房子后面的小树林里“闻鸡起舞”,累了的时候就坐在青石板上想入非非,幻想自己骑着高头大马,腰里宝剑斜插,街道两边全是美女送鲜花,有的还会抱住马腿,让他签名留念,甚至献上几个香喷喷的吻,哇噻,别有一番滋味啊!   考科举是那些书呆子做的事,真的是浪费光阴,青春不常在啊!得走捷径,这样能节省时间,能很快地出人头地。他似乎看到了自己衣锦还乡的画面,于是横下了心,要离家出走,要去外面闯荡,小小的章明县怎么能留得住我这条真龙?   他又觉得自己似乎欠缺了一些东西,对,自己得印名片,不然,江湖中人肯定不会给自己面子。搞个什么头衔呢?   李白想到了成都的司马相如,那可是他的偶像啊!司马相如这家伙不但用辞赋骗了一位好老婆,还取得了皇帝和皇后的认可,自己不妨也试一下。有了动力,李白一口气写下了《明堂赋》《大猎赋》《拟恨赋》,却没有如愿。他明白了,时代不同了,要随机应变,不能生搬硬套,要创新。想出名就得学会耍手段,耍立意新颖的手段,这就是艺术,生存的艺术。   名片没有印成,李白没有气馁。这小子心理素质过硬,意气风发地跨出了自家门槛,他知道自己需要历练,读万卷书有点夸张,但是必须要行万里路。   出了家门,李白并没有因为外面的精彩而迷失自己,他很稳重,先游巴蜀看看,万一有个闪失,离家也近,出不了什么大事。路不能走绝了,要学会给自己留有余地。
/
本文档为【安贞桥空调加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