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安胃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24例观察

2012-02-18 4页 doc 47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3238

暂无简介

举报
安胃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24例观察安胃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24例观察 摘 要 该文报道了应用安胃止血汤为主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324例的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满意,平均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为3.8天;治愈306例,占94.4%;显效12例,占3.7%,无效6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占1.9%,同时提示应用安胃止血汤治疗本病疗效与中医证型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药治疗 @安胃止血汤   中图分类号 R259.73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4例病人均为1991年至1998年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
安胃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24例观察
安胃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24例观察 摘 要 该文报道了应用安胃止血汤为主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324例的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满意,平均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为3.8天;治愈306例,占94.4%;显效12例,占3.7%,无效6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占1.9%,同时提示应用安胃止血汤治疗本病疗效与中医证型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药治疗 @安胃止血汤   中图分类号 R259.73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4例病人均为1991年至1998年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炎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除外胃肠恶性肿瘤,肝胆疾病,血液病及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全部病例经纤维胃镜诊断。部分病例作病理诊断。其中胃十二指肠出血者196例,胃十二指肠炎症出血者128例,发病24小时内入院者249例,发病1~3天入院者54例,发病3天以上入院者7例。男性218例,女性106例。 1.2 出血程度 按全国血证急证研究协作组1988年审订的出血分级进行划分。(1)轻度:估计出血500ml/日以下,黑便成形,偶有头晕,血压、脉搏无明显改善。(2)中度:估计出血量500~1000ml/日,大便稀烂,色黑如漆,可有呕血、心悸、头晕或昏厥,脉率100次/分左右,血红蛋白70~100g/L。(3)重度:估计出血量1000mL/日以上,呕血便血频作,头晕、心悸、烦躁、尿少甚至出现休克,血红蛋白70g/L以下。按此标准,属轻度出血69例,中度出血168例,重度出血87例。 1.3 中医辨证分型 按寒热虚实证分成二组。一组为胃中炽热型:以来势急,口干口苦、口中腥臭、呕血,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为辨证点。另一组为脾虚不摄型:以来势较缓或出血后期,口淡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为辨证要点。324例中,胃中炽热型居多共216例,占66.7%,脾虚不摄型108例,占33.3%。 2 治疗 2.1 中医治疗 全部病例均以“安胃止血汤”为主,稍加辨证加减治疗。安胃止血汤组成:大黄10~15g,地榆20~30g,白芨15g,海硝30g,田七粉6g(冲服)。属胃中炽热者加川连、丹皮以凉血止血。属脾虚不摄者大黄、地榆制成炭,呕血者加竹茹、代赭石清胃降火。每日给予中药一付水煎成400ml/日,分次凉服。 2.2 支持及其它治疗 轻度出血或情况较好的中度出血,一般不给予西药治疗,出血来势急及情况较差的中、重度出血或/和伴有休克现者,给予甲氰咪胍静滴,输液输血以纠正休克,必须中西医结合抢救病人。全部病例因禁食或流质饮食等进食限制,均给予支持及对症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一周内呕血或黑便停止,大便潜血阴性。显效:一周内呕血或黑便停止,大便颜色转黄,大便潜血(+)。有效:一周内出血减少,大便潜血由原来强阳性降为(++)。无效:经治一周出血不止,或一周内转外科手术治疗者。 3.2 治疗结果 全部324例,治愈306例占94.4%,显效12例占3.7%,无效6例占1.9%,其中显效12例均在10天内大便潜血转阴而治愈出院。无效6例为内科保守治疗后仍继续出血而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均治愈出院。大便潜血转阴最短为1天,最长为10天,平均3.8天。中西医分型及各项疗效指标如表1、表2。 表1 中医证型疗效比较 证型 例数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大便潜血转阴 平均天数 大便颜色转黄 平均天数 胃中炽热型 216 204 6 0 6 3.7 2.7     (94.4) (2.8)   (2.8) 脾虚不摄型 108 102 6 0 0 3.9 3.0     (94.3) (5.7) 合计 324 306 12 0 6 3.8 2.8     (94.4) (3.7)   (1.9)   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溃疡出血及炎症出血疗效比较 证型 例数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大便潜血转阴 平均天数 大便颜色转黄 平均天数 溃疡出血 196 184 7 0 5 3.5 2.6     (93.9) (3.6)   (2.5) 炎症出血 128 122 5 0 1 4.1 3.0     (95.3) (3.9)   (0.8) 合计 324 306 12 0 6 3.8 2.8     (94.4) (3.7) 0 (1.9)   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表1可见胃中炽热型与脾不摄血型在治愈率,大便潜血转阴天数等方面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大便潜血转阴和大便颜色转黄时间方面炎症所致出血较溃疡所致出血长,溃疡出血的治疗无效病例主要原因是溃疡侵蚀到较大血管所致,但两组疗效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 4 讨论与体会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从本文所见,以胃中炽热者居多,尤其是出血早期,正如《景岳全书》所云:“血动之由,唯火唯气”。清*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曾指出“通治血症之大纲”有四。即止血为第一要法,消瘀为第二法,宁血为第三法,补血为第四法。基于以上原理,设立了“安胃止血汤”并稍随症加减治疗本病。方中大黄具有清胃泻火,通腑逐瘀之功。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就用之治疗心胃火盛之呕血症,本文认为:大黄不仅能应用于心胃火盛之上消化道出血,对于虚寒型也适宜使用。但此时大黄要制成大黄炭,以去其苦寒而存其化瘀止血之功。地榆收敛止血,如属脾胃虚寒者应用地榆炭。至于黄芩能止血早在泻心汤及黄土汤中就有记载。田七粉既能止血又能化瘀,是一味止血而不留瘀之良药,海砂、白芨收涩止血,既能清胃又镇病消瘀,是近年报告用治胃病及胃出血之良药。总体上说,本方集止血、消瘀、宁血于一体,具有安胃化瘀止血之效。便血止而不留瘀,标本同治,既能止血又能促进胃十二指肠溃疡及炎症的愈合。服用本方,除个别患者偶有大便溏烂及次数稍增多外,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实践证明,安胃止血汤具有明显止血效果,不管胃中炽热型或脾虚不摄型均为适宜,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剂。 谭凯文(广西宾阳县中医院内一科 宾阳 530400)
/
本文档为【安胃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24例观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