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三章南京政府的统一和苏维埃运动的开展

2012-02-20 50页 ppt 10M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8858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三章南京政府的统一和苏维埃运动的开展null第三章 南京政府的“统一”与苏维埃运动的展开 第三章 南京政府的“统一”与苏维埃运动的展开 参考书:参考书:1、王奇生 《党员、党权与党争 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2、《中国国民党全书》上、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3、刘健清等主编 《中国国民党史》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4、谢远学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纪实》相应分册  人民出版社  2003 一、国民党“统一”局面的初步形成 二、苏维埃运动的发动和发展 ...
第三章南京政府的统一和苏维埃运动的开展
null第三章 南京政府的“统一”与苏维埃运动的展开 第三章 南京政府的“统一”与苏维埃运动的展开 参考书:参考书:1、王奇生 《党员、党权与党争 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2、《中国国民党全书》上、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3、刘健清等主编 《中国国民党史》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4、谢远学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纪实》相应分册  人民出版社  2003 一、国民党“统一”局面的初步形成 二、苏维埃运动的发动和发展 三、第三种政治势力的主张与活动 一、国民党“统一”局面的初步形成 二、苏维埃运动的发动和发展 三、第三种政治势力的主张与活动 一国民党形式“统一”的完成 一国民党形式“统一”的完成 (一)国民党各派系的斗争与合流 (二)“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1、武汉国民政府的建立1、武汉国民政府的建立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武汉地区的资源供给 减少。 西方国家的敌视。政治危机政治危机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工农运动的高涨 反动军阀的叛乱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null四一二政变工农运动的高涨工农运动的高涨叶德辉:农运宏开,稻粱菽,麦黍稷,尽皆杂种;会场广阔,马牛羊,鸡犬豕,都是畜生。横批为:斌尖卡傀 意思是不文不武,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人不鬼。 胡适博士《悼叶德辉》:“郋园老人不怕死,枪口指胸算什么!生平谈命三十年,总算今天轮到我。杀我者谁?共产党。我若当权还一样。当年誓要杀康梁,看来同是糊涂账。你们杀我我大笑,我认你们作同调。三十年来是与非,一样杀人来翼教。”反动军阀的叛乱反动军阀的叛乱1927年5月13日,夏斗寅通电反共。 马日事变。 6月,江西省发出了清共指示。 马日事变马日事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国民政府日益动摇,反动军官准备公开叛变。 1927年5月21日晚,许克祥率叛军,分头袭击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事变后,许克祥与国民党右派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继续在长沙及各县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事变为“马日事变”。 这一事变是武汉汪精卫集团开始叛变,并准备与南京蒋介石集团合流的信号。五月指示五月指示1927年5月31日,共产国际紧急电报传到中国(即“五月指示”),内容是要求实行土地革命,动员千百万农民自动没收土地,组建一支8个师或10个师的可靠军队,组织革命法庭惩办反动军官等。 五月指示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引起争议,罗易向汪精卫泄露了相关内容,加快了汪精卫的反共步伐。罗易罗易(1877~1954年),原名纳伦德拉·纳特·巴塔查尔亚,印度人。1926年底,作为共产国际代表来到中国。1927年8月回到莫斯科,随后到柏林开展工作。1929年12月,因思想问题被共产国际开除,随后回到印度。1931年7月,他在孟买被英国当局逮捕,出狱后继续进行革命和研究工作。1954年在寓所病死。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郑州会议 (2)7月15日,武汉国民党中央常委会扩大会议,《统一本党宣言》。 (3)陈友仁 (4)北方军阀反共陈友仁陈友仁李大钊李大钊郑州会议郑州会议3、宁汉合流3、宁汉合流(1)蒋介石下野 (2)宁汉合流 (3)张发奎事件 (4)蒋介石复职 (5)改组派(1)蒋介石下野(1)蒋介石下野1927年8月,胡汉民及桂系主张汪精卫执政。 蒋介石攻打武汉破产。(2)宁汉合流(2)宁汉合流1927年9月16日,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 桂系+西山会议派+汪精卫桂系首领桂系首领(3)张发奎事件(3)张发奎事件张发奎入粤。 1927年11月,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广州会议,宁粤对立。 1927年11月17日,张发奎兵变。(4)蒋介石复职(4)蒋介石复职汪精卫、陈公博汪精卫、陈公博(5)改组派(5)改组派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政府内部的主要反对派。1928年下半年成立于上海。主要发起人为陈公博、顾孟余等。全称“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世人称“国民党改组派”,简称“改组派”。 主张恢复国民党1924年的改组精神,重新改组中国国民党。陈公博办《革命评论》,顾孟余办《前进》等刊物,与南京的蒋介石政权进行“笔战”。汪精卫则成为改组派的精神领袖。 改组派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影响较大的一个政治反对派,在削弱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方面起了某些作用。null1928年2月2日至7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经过二届四中全会,国民党的军政大权重新集于蒋介石,国民党内部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同时四个政治分会的设立,承认了国民党各派割据的现状。 二、“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二、“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1928年4月下旬,日本以保护侨民为由,占领了济南,阻绕国民革命军北伐。5月1日国民革命军占领济南,5月3日,日军向北伐军挑衅,肆意屠杀中国军民,极其残忍地杀害了国民政府交涉员蔡公时。上图为日军看守被俘中国士兵和屠杀中国人。日军制造济南惨案(一)二期北伐(一)二期北伐1、二期北伐开始:1928年4月 2、济南事件1、二期北伐1、二期北伐2、济南事件(五三惨案)2、济南事件(五三惨案)蔡公时蔡公时(二)蒋介石联日(二)蒋介石联日蒋介石表示将来实现当年孙中山许诺给日本的在东三省的利益。 日本对国民政府北伐的支持。 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当南京政府北伐军云集京畿近郊,张作霖决定放弃京津地区,退回关外时,日本决心抛弃张作霖。1928年5月30日,张作霖在举行军事会议以后向奉军下达总退却令。6月3日凌晨乘专车离京。6月4日晨5时许,当专车穿行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老道口交叉处的桥洞时,被日本预埋的地雷炸死。 东北易帜东北易帜经过半年的曲折斗争,1928年12月29日凌晨,张学良与张作相、万福麟等联名通电全国宣布“易帜”。在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之前,新疆杨增新、热河汤王麟于6月20日、7月19日也宣布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至此,中国结束了北洋军阀长达10多年的反动统治,实现了南北形式上的“统一”。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辽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军人炸死后,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同年12月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1930年9月,通电拥蒋,帮助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获胜。1937年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第二讲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十年第二讲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十年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内政外交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内政外交(一)中央与地方的政治体制 (一)中央与地方的政治体制 孙中山《建国大纲》中指出建国的三大程序是:军政、训政以及宪政 1928年8月,国民党五界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宣布国民党要“开始去做训政时期的事情。”1929年3月,国民党三大,追认了《训政纲领》。1931年5月,国民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它是《训政纲领》的具体化。 训政时期,属于从军政时期向宪政时期过渡的阶段。训政时期的基本任务是,中央政权继续由军政府掌握,各县实行地方自治,培养和提高国民的自治能力,管理地方政权,积极为完成“宪政”做好准备。1、“训政”纲领、五院制和“以党治国”实施训政和组建国民政府的依据: 实施训政和组建国民政府的依据: 建国三大程序:军政、训政、宪政 五权宪法: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权能区分:权即政权,能即治权 结束军政,进入训政 设立相应五院 建立国民政府,总揽治权 ,承担培养人民行使政权的责任。 《建国纲领》 孙中山国民党训政时期的五院制国民党训政时期的五院制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由胡汉民等提出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8日正式公布实施,确定了训政时期的五院制度,对由五院组成的国民政府职权划分有较详细的规定。同日,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谭延闿、胡汉民、王宠惠、蔡元培、戴季陶分别为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院院长。 《训政纲领》《训政纲领》 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召开第172次常务会议,颁布了《训政纲领》。《训政纲领》共6条,其中规定:在训政期间,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行职权。国民党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4种政权。国民政府总揽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5项治权。重大国务的施行必须受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指导监督。 国民党三大国民党三大(1)确定训政时期根本大法、训政精神及原则。 (2)对国共关系做出了定论。 (3)实现了蒋介石排除异己,总揽党权的目的。 中央与地方的政治体制 中央与地方的政治体制 在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之前,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已经出现 。 但真正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文官制度,即公务员制度的应首推国民党南京政府统治时期。 2、公务员制度3、地方行政制度省、县、乡(镇)三级制及保甲制。(二)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二)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首先,国民党内各种势力对权利的渴望及蒋介石剪除异已、实行个人独裁的行为,是引发派系斗争的根本原因。 其次,国民党派系斗争与国民党成份复杂的历史渊源、传统有关。 第三, 中国的封建半封建的农业经济的普遍存在,成为地方实力派割据一方、闹独立王国的经济基础。 第四,思想文化上,封建宗法制的传统观念需要有一个政治中心人物--“大家长’;而蒋介石不能在国民党内成为理想的“大家长’。这就使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统辖区,在政治上缺乏凝聚力,而离心力倾向长期存在,各地方实力派形成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家长’。 1、国民党派系之争的原因2、编遣军队 2、编遣军队 3、国民党派系混战的爆发 3、国民党派系混战的爆发 (1)蒋桂战争 (2)蒋冯战争 (3)中原大战和扩大会议 null1929年3月,蒋桂战争首先爆发。战前,蒋桂间的争斗一直在进行。蒋为了制桂,暗送军火给湖南省主席鲁涤平,唆使鲁涤平反桂。桂系进行反击,在2月间,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的名义将鲁免职,由何键继任,并进兵长沙,是谓湘案。 (1)蒋桂战争null蒋桂战争后,冯即预感蒋将向西北军动手。于是,从1929年5月中旬开始,炸毁漳河桥、武胜关山洞等铁路桥梁,实施收缩战线的西撤计划。鉴此,蒋一方面制定对冯作战计划,另一方面以金钱收买冯部。在这种状况下,西北军发生了的分化。冯玉祥的部下韩复榘、石友三等相继通电“拥护中央”,反冯倒戈。5月22日,蒋下令讨冯。27日,冯通电下野。10月,冯军将领宋哲元等通电讨蒋,蒋介石下令对冯军进行讨伐。从10月下旬到11月,蒋冯两军在豫西展开激战。战争发动后,原约定联合反蒋的阎锡山转而附蒋反冯,冯军内部又缺乏统一指挥,结果冯军败回陕西。 (2)蒋冯战争(3)中原大战和扩大会议(3)中原大战和扩大会议 1930年3月14日,第二、三、四集团军将领鹿钟麟,商震,黄绍竑等57人联名发表通电要蒋介石立即下野,“以党政还之国人”,并推举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司令。4月1日,阎锡山在太原,冯玉祥在陕西潼关,李宗仁在广西桂平分别就任总司令,副司令职。5月初,阎冯召开郑州会议,作了具体战争部署。同时蒋也完成了军事部署。5月11日,蒋下达了对阎冯的总攻击令,中原大战正式爆发。在张学良的大力支援下,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而结束。阎锡山退守山西一隔,冯玉祥地盘全失,西北军全军覆没,余 部 被 东 北 军 改 编 。 null 1930年春,冯、阎、桂三个军事集团及国民党改组派、西山会议派形成反蒋大联合。3月中,冯、阎、桂三军将领57人联名通电逼蒋下台,推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正、副总司令。4月1日,阎、冯、李宣布就职。5日,南京政府下令通缉阎锡山。随后双方调兵遣将,准备决战。5月11日,蒋介石下达总攻击令,中原大战爆发。null与军事上混战的同时,汪精卫于8月在北平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会议决定组织政府,筹备召开国民会议,起草约法。9月9日,在北平成立以阎锡山为主席的“国民政府”,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相对抗。派系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派系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首先,战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及其政权中的实力和地位已不可动摇。同时,张学良及其东北军也身价大增,势力得到发展。 其次,中原大战后,中国暂时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大军阀割据状态,社会得到初步稳定。但大规模的军阀混战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损失,人民生命财产之损失及负担之重,难以计数。 第三,由于军阀混战中,蒋介石忙于与冯阎作战,无暇他顾,给革命力量以发展的机会,红军和根据地建设在此期间得以迅速发展。 4、约法之争与国民党四大 4、约法之争与国民党四大 孙中山早年主张法治,晚年倾向于党治。1928年,国民党统一全国,宣布训政开始,由此产生党治和法治之争。 1930、31年蒋介石受中原大战刺激,接受胡适等人权派的要求,主张制定约法,进行政治刷新,而胡汉民则以孙中山遗教为依据,反对在当时制定约法,并在许多问题上批评和牵制蒋介石。其结果是,蒋介石以暴力压制不同意见,一场有关民主和法治的论争转化为反民主、反法治的演示,国民党由一党专政进一步发展为个人独裁,陷入规模更大、时间更长的分裂。null 胡汉民(1879-1936)原名衍鸿,字展堂,广东番禺人。1901年中举人。1902、1904年两度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师范科、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1905年9月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搞革命。1924年以后日渐主张反共。1925年8月因廖仲恺被刺案嫌疑,一度被拘,旋赴苏联考察。1927年4月与蒋介石合作反共,主持在南京成立的国民政府并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1928年任立法院长。1931年2月遭蒋软禁,10月获释。后至广州,成为南方实力派反蒋精神领袖。晚年标榜抗日、剿共、反蒋三大政治主张。1935年胡汉民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次年5月2日在广州病故。 null总体来讲,国民党内部经过军阀混战、约法之争及国民党四全大会以后,内部的派系斗争由繁化简,由最初的几家军阀和几个政治派别变为只剩宁、粤双方的对峙。蒋介石在派系斗争中打败了对手,逐步加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 (三)初期对外政策与外交活动 (三)初期对外政策与外交活动 1、与其他几个主要国家的关系 2、“革命外交”活动的开展 3、中东路事件 null1、与其他几个主要国家的关系 (1)与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积极寻求认可与支持 (2)与苏联的关系 --反苏防苏 (3)与日本的关系 --即抵制又妥协 2、“革命外交”活动的开展 (1)何为“革命外交”:2、“革命外交”活动的开展 (1)何为“革命外交”: 南京政府成立后最初几年的修约外交常被称为“革命外交”。所谓“革命外交”,就是指以彻底地不妥协的革命精神来解决外交问题,手段以废约为主。但是当时南京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在主持 “革命外交”过程中,与列强协商修约是其基本的主要的手段,而单方面采取行动则是偶尔为之。因此,南京政府的“革命外交”仍可说是修约外交。 null“于铁拳之外,罩上一层橡皮”。这可以理解为,内心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确定的目标是一定要达到的,但外观的手段上不妨缓和些。 (2)改订新约运动的展开 (2)改订新约运动的展开 背景: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处理南京事件和济南惨案中实行妥协政策,激起国民不满,为了改变这种外交上的被动局面,国民政府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 时间: 从1928年到1934年。null 1928年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新任外交部长王正廷再次发表修改不平等条约宣言。宣言称:“中国80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束缚。此种束缚,既与国际相互尊重主权之原则相违背,亦为独立国家所不许”,“今当中国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7月7日,外交部公布重订新约的三个原则:(1)条约已届期满者,废除旧约,另订新约;(2)尚未期满者,以正当之手续解除另订;(3)旧约已期满新约未订定者,另订适当临时办法。自此,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全面启动, null内容:包括改定关税条约及通商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改组上海两租界法院以及收回租界地等,以争取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为主要目标。null 关于关税自主问题。是时,与中国订有协定关税条约的共有12个国家。其间,美国驻华公使马慕瑞最早照会南京国民政府外部长,声明愿与中国订立关税新约。7月25日,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条约》,该条约承认中国实行关税自主。随后,中国又陆续同挪威(11月10日)、比利时(11月12日)、意大利(11月27日)、丹麦(12月12日)、荷兰(12月17日)、葡萄牙(12月19日)、瑞典(12月20日)、英国(12月20日)、法国(12月22日)、西班牙(12月27日)等先后签署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要约”,这些条约均在原则上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 null 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问题。当时,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共有16个。其间,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麦等国有条件的或有保留地承认撤销领事裁判权,而英、法、美、日等几个主要国家一直未表示同意。1931年5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规定自1932年1月1日起,所有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外人,均应受中国法院的管辖。同时,仍给外人以一定的特殊照顾。但该条例公布不久,九一八事变便发生了。为缓和同有关国家的关系,国民政府关于12月29日宣布条例“暂缓实行”。null结果: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的临时法院以及厦门英租界、天津比租界、威海卫英租借地等。但领事裁判权的谈判却不了了之。 null对改订新约运动的:是南京政府初期最重大的一次外交活动,是中国近百年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以往历次收回主权运动中成绩最大的一次。它使帝国主义被迫放弃了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些特权,收回了部分主权,签订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批相对平等的新约,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当时中国脆弱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南京政府的对外依赖性,致使这次改约运动远未取消列强在华特权,中国距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相去尚远。null3、中东路事件 南京国民政府在发起改订新约的同时期,又积极推行了反苏外交。1929年5月27日,东北地方当局借口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内召开第三国际的会议,派兵搜查了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紧接着,7月10日,东北地方当局又以武力接管由中苏两国共同经营的中东铁路,逮捕和遣送苏方高级职员59人。18日,苏联宣布断绝对华外交关系。至此,中苏两国断交。null7月10日,张学良强行接管中东路。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并出兵东北。 中国军人死伤及被俘人员9000余名。苏军阵亡143人,失踪4人,受伤665人。这也是中苏之间最大的一次军事冲突。 null影响: 张学良不得不与苏联签订《伯力协定》,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之间夹角地带最东端的黑瞎子岛被苏军占领。一个重大的边界矛盾就被挑起了”。另外,“东北军的不堪一击,在战争时所表现出的状态,暴露在日本面前,他们认为国民政府很软弱。这也导致日本的少壮派更有信心。” (四)经济政策(四)经济政策1、统一财政金融1、统一财政金融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 1927年5月,南京政府设立新的财政部,直隶国民政府。其基本任务为,“管理全国库藏、税收、公债、钱币、会计、政府专卖金银暨一切财政收支事项,并监察所转各机关及公共团体之财政”。 1928年10月,财政部改隶行政院,为“管理全国财政事务”的最高机关。财政部内部设参事厅、秘书处、关务署、监务署、税务署、总务司、赋税司、公债司、钱币司、国库司、会计司等机构。 null地方财政机构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央派出处理国家收支的机构;另一类是处理地方财政收支的机构,各省设财政厅,各县设财政科。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已通过各项行政立法,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财政管理体制。 null(2)建立金融体系(2)完善、整理税制(2)完善、整理税制null关税收入有较大增加: 1928年较1913年增长近10倍,达17914万元。1929年又提高到27554万元。盐税历来是中国政府的重要税源之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将盐务机构纳入财政部,并于1931年公布《盐法》,提高了税率,使盐税收入逐年增加。1928年为1亿元,1930年为1.4亿元,1931年为1.7亿余元。 统税,初为即对工业产品的一次性出厂税,1928年在卷烟、面粉业中实行,1931年正式称为统税,范围扩大到棉纱、火柴、水泥等业中,以后又扩大到其他工业品。实施统税后,以前的厘金、杂税不再征收。统税一经实行后,税额即逐年增加,1931年为5330余万元,19333年即达8670余万元。 (3)币制改革 (3)币制改革 1933年3月财政部规定“全国从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 规定从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入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定货币,称法币。至此,沿袭已久的银本位制废止了。由于国家不统一,中国货币制度极为混乱。各种币种并行,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阻碍了国家统一。 法币政策法币政策背景:废两改元后的银本位制受到世界币制变化的冲击。1933年起,实施白银法案,提高白银价格,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中国当时是一个银本位国家,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银根紧缩,物价低落,市场萧条,沉重打击了民族工商业。改革币制迫在眉睫。 null政策主要内容为: (1)废除银本位制。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之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纳粮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2)实行白银国有,作法币的准备金,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自11月3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null影响:法币政策的实施,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由于实行白银国有,稳定法币汇价,安定金融行市,有利于国内外贸易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由于采取货币减值的办法增加货币流通量,使物价回升,刺激了农工商业的发展。法币政策的实施,在客观上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null在工业方面 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训政时期经济建设实施纲要方针案》,把煤、铁及基本工业列入“建立国家强有力物质基础”的重要位置。1931年工商部改组为实业部后,在原工商部所拟办基本工业的基础上,又成立国营基本工厂委员会,进一步规划兴办国家资本工业。1933年,实业部又制订了《实业四年计划》,计划兴建中央机器厂、中央纲铁厂等。建设委员会则提出建立国营电厂计划,并拟定在西安建立西京电厂作为示范。在此期间,南京国民政府还分别于1929年12月和1930年12月公布了《工厂法》和《矿业法》,以调整劳资关系。 null 为促进工业建设,国民政府又于1935年春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运动的目标和要求为8条:(1)振兴实业;(2)鼓励垦牧;(3)开发矿产;(4)提倡征工;(5)促进工业;(6)调节消费;(7)流畅货运;(8)调整金融。null 1936年3月,资源委员会拟订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7亿余元建立国家经营的重工业工矿企业,其中包括钢铁等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制酸、制碱等基础化学工业,机械和船舶制造工业,煤炭采掘和发电厂以及电器制造工业。 null取得的成绩: 煤产量1929年为2537.6万吨,1930年为2603.7万吨,1931年为2723.6万吨,1932年为2683万吨,1933年为2836万吨,1934年为3272万吨,1935年为33580万吨,1936年为3934万吨。生铁产量,1927年为41万吨,1929年为433.3万吨,19330年增加到47.3万吨,19331年为47.8万吨。纱绽数1927年为2099058枚,19335年增加到29504333枚,增加850925枚。 null一是加强主管农政的农村社会经济的机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农政主管机构为农矿部,不久,设立专门的农业部。此外,主管农政和农村社会经济的还有全国经济委员会下设的农业处、棉业统制委员会、蚕丝改良委员会、农村建设委员会、水利委员会、土地委员会等。二是颁行有关法规,提出“二五减租”政策。1927年5月公布《佃农保护法》,1930年6月公布《土地法》,1932年公布《租佃暂行条例》等。上述法规均提出:“缴租最高限度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千分之三百七十五”。三是进行了以导淮治黄为中心的水利建设工程。 3、农业政策null1931—1937年主要农作物产量统计表 (单位:千市担)二、苏维埃运动的发动、发展 二、苏维埃运动的发动、发展 null(一)武装斗争道路的确立 1、土地革命与反抗国民党总方针的确定 2、各地武装起义 null1、土地革命与反抗国民党总方针的确定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农字第九号——目前农民运动总策略》,具体分析了中国农民的政治经济情况,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推翻封建地主的乡村统治的新的历史使命。 南昌起义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中共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当天召开联席会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废除苛捐杂税”等革命纲领;推举出新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null 在南昌及周围地区受中共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有:叶挺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驻九江);第四军二十五师(驻马回岭)和贺龙的第二十军(驻九江);朱德管辖的军官教育团(在南昌);卢德铭领导的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生军,共计3万人。而南昌方面国民党的军事力量比较空虚。其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在庐山,所属的第三军、第九军分别驻在吉安、进贤一带;南昌城内和近郊的兵力只有6个团约万余人。7月27日,贺龙、叶挺率部开进南昌,并成立了中共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7月28日,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成立,贺龙任起义总指挥。7月31日,前敌委员会决定于8月1日举行起义。 null 起义成功后,在南昌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及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成立了以中共党人为核心,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领导机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联席会议宣言》和《中央委员宣言》等文件。同时,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第二方面军番号。 null 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树立了坚持革命斗争的旗帜。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同时,南昌起义由于缺乏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革命的经验,没能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形成孤军南下的局面,加上两次分兵的失误,最后在优势敌军的围攻下失败。 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汉口俄租界三教街41号null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到会代表有能到会的中央委员10人,候补中央委员3人,还有中央监察委员、团中央代表、军委代表、两湖代表及共产国际代表等共20余人。会议听取了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所作的报告和瞿秋白关于党的新任务的报告。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罗亦农、任弼时等在会上作了发言。会议通过了关于最近农民斗争、最近职工运动、党的组织问题等议决案,发表了著名的《告全党党员书》。 null会议主要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地纠正了陈独秀右倾错误,撤销了陈独秀在党中央的领导职务,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决定在湘、鄂、赣、粤等地发动秋收起义。 null评价:“八七”会议的历史功绩在于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鼓舞了他们的斗争勇气,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其缺点是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未注意防止“左”的错误,甚至助长了“左”倾情绪的增长。但会议的功绩是主要的。 null2、各地武装起义 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讨论和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同时会议决定,不再沿用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称号,而以共产党的名义相号召,以工农革命军的名义来组织部队。起义部队为由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平江浏阳等地农民军和安源工人武装所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4个团。起义计划是首先分3路进攻平江、萍乡、醴陵和浏阳,然后会攻长沙。 秋收起义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部队高举着镶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分别从修水、铜鼓、安源等地向长沙进攻,一度占领了浏阳县城,并在白沙、东门等地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敌强我弱,刚收编的第四团临阵叛变,各路部队相继失利。null 9月19日,各路起义军退却到文家市。在这里,前委召开会议讨论进军方向问题。会上,毛泽东在分析敌强我弱,占领中心城市已经没有可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的主张。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沿湘赣边界向南进军。9月底,部队在江西永新县的三湾进行了改编。10月底,部队到达井冈山的中心地带茨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nullnullnullnull 重大意义: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又一次以武装起义形式反抗国民党的壮举。同时,由于起义抛弃了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的称号,鲜明地打击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军旗,从而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更可贵的是,当起义受挫时,起义领导者迅速选择了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的方向,并着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样,就为国民革命失败后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广州起义广州起义null 广州起义于1928年12月11日发动。这是一次工人和士兵联合的城市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由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员编成)约1300人,广州工人赤卫队约3000人,以及第四军警卫团一部和郊区农民武装。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任起义总指挥。 null当日6时,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苏兆征任主席(苏在上海,由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代),起义军改称工农红军,叶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 null意义及教训: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的又一次重要尝试,它表现了中共党人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和英勇牺牲的英雄气慨。同时,它再一次以血的代价证明,在革命低潮时期,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占领敌人统治中心的大城市已是不可能。null其他各地武装起义:1927年4月、9月、10月由彭湃领导的广东海陆丰地区的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10月,由杨善集、王文明、冯白驹等领导的广东琼崖起义;1927年11月由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等领导的鄂东北黄(安)麻(城)起义;1928年1月,由方志敏、邵式平领导的赣东北弋(阳)横(峰)起义;1928年1月,由周逸群、贺龙领导的鄂西湘北的“年关暴动”;1928年3月,由郭滴人、邓子恢、张鼎丞领导的闽西暴动;1928年3、4月,由刘志丹、谢子长、唐澍等领导的陕中渭(南)华(县)起义;1928年7月,由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的湘东北平江起义;1929年12月,由张云逸、邓小平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等等。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武装起义达百次,遍及10多个省140多个县。 null作用及意义: 所有这些起义,都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挽救革命,不畏强暴、前扑后继的英勇斗争的英雄气概,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光辉、悲壮的篇章;所有这些起义,不同程度地扩大了中共党在全国民众中的影响,并使中共党的主张深入到全国民众之中;所有这些起义,都保留了相应的武装力量,成为日后工农红军的最初来源,而武装起义的地区,多成为日后苏维埃区域最早的地区;所有这些起义,虽多失败了,但正是这些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中国革命的道路。(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初步形成 3、农村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4、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6、经济建设的开展 7、文化教育的兴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远离中心城市,国民党统治薄弱,具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多项有利条件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远离中心城市,国民党统治薄弱,具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多项有利条件 null 1927年10月,进入井冈山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成功地改造了井冈山原有的袁文才、王佐领导的旧式武装力量,建立了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党委和茶陵、遂川、宁冈等县工农民主政府,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和组织起了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农民武装,到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 null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暴动组成的农军,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5月4日,两支部队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后根据中共中央6月4日的指示改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下辖3个师6个团共约万人。5月中旬,又相继成立了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和中共湘赣边特委,袁文才任政府主席,毛泽东兼任特委书记。随后,在打败湘赣两省敌军的围攻中,提出和形成了红军的作战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忧、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在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成立之际,根据地的区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个完整县和吉安、安福、遂川、酃县各一部。 null各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各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开端,中国共产党在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大力开辟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夏天,中共在全国10多个省建立了大小15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全国红军发展到13个军近10万人。null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反复“会剿”及解决红军给养问题,红四军主力主动出击赣南,由1928年12月中旬进入井冈山的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和红四军一部留守。出击赣南的红四军主力于3月中旬入闽西占领长汀,4月初转入赣南,5月中旬再度入闽。至9月中旬,控制了长汀、上杭、莲城、永定、龙岩、武平等6个县,建立起了闽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3月,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 null 1931年1月15日,根据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宁都成立中央苏区中央局,赣南闽西根据地遂改称中央革命根据地。1933年2月,赣西、赣南特委合并组成赣西南特委,赣南地方武装编为红三军。6月,以红四军为基础,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编为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此时,赣南和闽西已建立有17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8月,红一军团与由彭德怀领导红三军和李天柱领导的红八军所组成的红三军团组成红一方面军,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德任总司令。 1930年的主要革命根据地1930年的主要革命根据地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初步形成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初步形成 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实践的基础上,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著作,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中国的实际,着力论述了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null1.深刻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特点,论证了红色政权建立的必要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一国度,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因而,中国革命没有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也没有议会可以利用,要革命就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在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最伟大的同盟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因而,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同农民结合起来,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在中国现阶段,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大大超过革命力量,且又占据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尤其是一些落后的农村,几省交界的农村,便成为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带。因此,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必不可少的战略基地。null2.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易于造成反动政权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就为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留下了机遇;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同步,造成了农村可以完全不依赖城市而独立生存,自给自足;大国幅源又使革命力量有着广阔的回旋空间,使得“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第二,中国是一个已经经过一次轰轰烈烈国民革命战争的国家,国民革命经过的一些中心地区,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曾经有过高涨的工农运动,有过广大的工会和农会组织,这些地区的工农群众受过革命斗争的锻炼和洗礼,具有一定的斗争经验。虽然国民革命的成果被国民党窃夺了,但革命的影响还保留在这些地区和广大工农群众之中。null第三,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还取决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在中国,引起革命的矛盾一个都没有解决,反而随着帝国主义之间和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的发展而日益发展。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必将促进引发新的革命。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不能对付白色的正式军队,必须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才能造成长期割据局面。第五,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正确,是保证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主观条件。 null3.论述了红色政权的内容,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结合。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土地革命。但武装斗争不与土地革命相结合,也必然由于缺乏群众的支持而失败。只有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结合,没有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保持。没有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也不能建立和长期存在。因此,土地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就是红色政权的全部内容。null小结: 毛泽东红色政权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教训,尤其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新鲜经验教训的总结,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随着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革命实践经验的丰富,毛泽东又把红色政权理论进一步完整地发展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3、农村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3、农村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null 地革命首先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开始,随后在各革命根据地陆续开展起来。虽然各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开展的时间、范围、深入程度及操作方法上不尽相同,但基本步骤是大致相同的。 null 第一步,广泛宣传和动员。具体作法是公布土地改革的有关法规,使广大农民了解土地改革意义、政策和实施办法。在一些革命根据地,为了酿造土地改革的氛围,还采取了逮捕、公审和判决罪大恶极的地主豪伸分子的措施。 null第二步,划分阶级成分。虽各苏区划分阶级的不完全相同,但都是依据拥有的土地数量和剥削或被剥削的程度而划定。其中,打长工的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叫做雇农。自己有少数土地、卖短工、佃种人家的土地耕种,受人家的剥削和压迫,一年收入不够穿吃用,这是农村中的半资产阶级,叫做贫民。自己的田地自己耕种,在政治上受豪绅地主的压迫,在经济方面受苛捐杂税的剥削,其本人又不剥削人家,一年收入正好供全家人口的需要,没有剩余,叫做中农。null自己有多余土地租给他人耕种,靠收租或自己种不完,雇人耕种剥削雇农,或自己种田又有多余的金钱放高利贷,一年除供自家生活需要外,有多余的,这个多余的是以剥削得来的,就叫做富农。自己把田地租给别人耕种,专靠剥削人家过生活,自己不劳动者叫地主。阶级成分的划分,是事关各家各户的政治生命,政策性极强的一个决定性步骤。为此,各苏区都非常重视阶级成分的分析和确认,一般先由土地改革委员会根据各家各户情况对照政策、标准初定,然后交由群众讨论确定。 null第三步,调查人口和土地。其中,人口调查包括贫雇农人数,参加革命团体人数,富农及其其他职业者人数,被处决的豪绅地主家属证明无反动嫌疑者人数以及各家人口构成等5项内容。土地调查包括土地的原有主人,土地的肥瘠、远近、水源及光照等。 null第四步,分配土地。分配土地前,由区苏维埃政府派代表,会同乡土地委员会,召集农民代表大会讨论分配,根据分配方案分配土地。按方案分配完毕后,由乡土地委员会成员带领群众到田间实地踏勘,划定田界,最后由乡苏维埃政府发给土地使用证。 null1931年春,一条较为系统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形成: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土地分配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土地分配后,即成为农民私有,可自由买卖。 null 小结: 土地革命的开展,改变了极不合理的土地占有关系,使广大贫苦农民实现了千百年来要求获得一块土地的愿望。土地革命的开展,使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土地革命以前,土地的占有既是财富占有的标志也是政治地位的象征,是地主阶级压迫、剥削农民的封建制度的基础。土地革命的开展,不仅没收分配了地主的土地,而且处决了他们当中的首恶者,使地主阶级政治上的优势随之而丧失。相反,过去被压迫、被剥削的贫苦农民,既分得了土地,又获得了政治上的翻身,从而变更了千百年来的农村阶级关系。土地革命的开展,极大的激发了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的广大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广大贫苦农民一经获得土地后,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生产,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广大贫苦农民一经获得土地后,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苏维埃政权的一切活动,积极参加红军和支援前线,对保卫和建设苏区起了重要作用。 null同时应当看到,苏区的土地革命也出现过一些“左”的错误。一是实行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把地主、富农推向了与苏维埃政府对抗的道路。二是侵犯了中农利益,在划分阶级成分时,有的地方把一部分本应划为中农的农民划为富农等。 4、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4、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诗词中的红军反“围剿”战争毛泽东诗词中的红军反“围剿”战争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 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1931 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一,相比国民党,共产党占有地利、人和; 第二,中共运用了合理的战略战术; 第三,中共的战斗力强于国民党。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在武装起义阶段和革命根据地初建之际,各地的革命政权名称不统一,有的叫工农政府,有的叫工农兵政权,有的叫农民政权,有的叫苏维埃政府,等等。随着1928年6月中共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传达各地后,各地各级革命政权即改称为各级苏维埃政府,红色区域改称为苏维埃区域(简称苏区)。 null 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制结构,分为乡、区、县、特区(省)和中央等5个层级。其中,乡、区、县基层政权的区划基本沿袭旧的区划,特区(省)地方政权则一般以某一具有相应规模、独立的根据地区域区划。到1932年底,特区(省)政权有: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3月建立)、鄂豫皖特区政府(1930年6月建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9月建立)、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8月建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9月建立)、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1932年12月建立)等 null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府的任务和目的是:“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的制止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的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以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null《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还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在大会闭会的期间,全国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政权机关,中央执行委员会下组织人民委员会,处理日常政务,发布一切法令和决议案”。大会选举毛泽东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同时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 nullnull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1931年11月7日,在纪念十月革命节14周年之际,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部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 null小结: 根据地各级政权的建立,是十年国内革命战争和中国现代史上的大事。虽然各地各级苏维埃政权的稳定、巩固程度不一样,政权的范围较之南京国民政府小得多,且谁也不曾预料她究竟有多大的生命力。然而,她却以其完备的政权结构和法制,局部地改革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革命在全国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而,不能简单地用成败来否定她。当然,作为总结历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时机是否成熟的问题,以及各地各级政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不足和失误问题,则是可以研究探讨的。null6、经济建设的开展 发展农业生产是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根据地组织了劳动互助组织,大力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主要形式有耕田队、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以及农具合作社、种粮合作社等等。 根据地党和政府还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传播农业知识,推广农
/
本文档为【第三章南京政府的统一和苏维埃运动的开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