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浅谈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1].

浅谈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1].

2012-02-21 4页 doc 50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7956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1]. 中学学科网学科精品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浅谈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摘要:如何做好中学生的思想工作,历来是教育部门面临的一大重点和难点问题。广大教师在作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应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握规律性,坚持经常性和连贯性,联系实际,把握时效性。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家庭、学校、社会强强联手,齐抓共管,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教育工作 ...
浅谈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1].
中学学科网学科精品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浅谈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摘要:如何做好中学生的思想工作,历来是教育部门面临的一大重点和难点问题。广大教师在作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应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握规律性,坚持经常性和连贯性,联系实际,把握时效性。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家庭、学校、社会强强联手,齐抓共管,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教育工作 素质教育 教学相长 规律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快、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期。如何做好中学生的思想工作,历来是教育部门面临的一大重点和难点问题。俗话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如同英国作家阿狄生所言:“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思想工作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还要常抓不懈,讲究方法,灵活多样,要结合学生思想动态做到及时且耐心,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使学生的思想能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一,体现时代精神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世界观尚未成熟。因此,教师应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炎黄子孙都应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自己国家的命运,因为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要狠抓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课题。学习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建立起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学习近代的民族屈辱历史,树立起民族自强的决心和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中国经济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正奔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雄伟目标而行进。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把握好时代的脉搏,正确引导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是我们作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 二,把握规律性 美国教育家M·L·比格在《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一文中提到:“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另一教育家)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这就强调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必须要掌握思想工作中的可循的规律。最为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理特性和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一些传播学规律。 关于学生的心理特性,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信·三十三》有过极为精辟的论述:“教育者应该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语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外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就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要求广大的教师队伍要认真学习并研究青少年中学生所具有的一些独特的心理特性,同时施以有效的教导和指引。 根据传播学家H·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在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中有五个必备要素: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和效果,都是不可或缺的,要求教师要依据科学的传播理论,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和适宜的媒介教育学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三,坚持经常性和连贯性 思想工作必须有一定的连贯性,要常抓不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之中。要经常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以此为基础有的放矢地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学生逐步的社会化的每一个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会受到影响。因此,有怎样的社会,也就有怎样的学校;有怎样的文化,也就有怎样的次级文化。我们的社会,尤其媒体及商业活动,处处充满了一些不良示范,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缺乏是非判断力的学生而言,容易受到蛊惑;而新来文化与原来学得的文化未必相容,导致角色混淆,价值观益加模糊。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必须时刻跟进学生的思想状况,坚持学生思想工作的连贯性。 四,联系实际,把握时效性 在及时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之后,还要经常进行指引和疏导教育,以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目标。在以正面典型人物为学习榜样的同时,也可以结合时事新闻时间进行负面典型的批判式教育。譬如在马加爵事件发生之后,可以以此为反面教材,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心理压力,积极调整心态,与同学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和谐、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下,出现了一群有别于传统思维、行为的“新新人类”。他们特异的穿着打扮与崇拜明星偶像的心态,转移了他们对学业的注意力。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新新人类对物不珍惜,对人不关怀的冷漠感,使老师往往无能为力。就此问题,首先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好这一类学生的思想工作;另外也应该让学生们懂得个性张扬并不是错误的事情,但是凡事有度,不应该伤害到他人,更不应该耽误学业。 五,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学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应该是关于“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最早出处了。教师不要以为自己是成年人,就以自己的经验否定学生的思维模式或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抱着谦虚的胸怀更能够取得成就。用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说法就是:“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摘自《叶圣陶教育书简》)”教师与学生之间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身份有差别,但是人格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只有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达到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的确信,如果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示,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人们的认识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感过程,认识的程度也与情感有关。 六,思想教育的灵活性 学生思想产生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家庭,学校、社会。 1.家庭教育不当。 有些父母认为自己给了孩子吃、穿,教育孩子完全是社会与学校的责任。于是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与品德情况,不仅不加以正面的积极引导,甚至从负面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据调查分析,不良品德行为学生家庭,常有下列情况:①家庭结构不完善,缺乏正常的生活秩序,如:单亲家庭、父母分居两地,对孩子关心教育不够;也有的家庭几代同堂,长辈之间对孩子的要求很难统一,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②父母教育不力,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感情用事:一是对孩子娇惯溺爱。不少父母看到孩子的毛病,却舍不得去管,怕孩子受委屈,遭磨难,姑息迁就,放任自流,不管不教,结果使孩子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渐成恶习。二是对孩子操之过急,方法简单、粗暴。父母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要求过急,期望过高,当孩子实际表现同家长的要求相悖,同家长的期望差距大时,“恨铁不成钢”,加上许多家长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管教时用不着注意什么态度,讲究什么方法,结果造成父母与子女感情上、行为上的严重对立;③家庭气氛紧张,孩子经常处于应激之中。如父母关系不好,经常打架,吵闹。孩子得不到关心,甚至成为父母的出气筒。④家庭与邻里关系不和睦……总之,家庭预防教育是基础。首先,父母应以子女的教育为重,尽量给孩子一个健全、幸福、温暖的家庭;其次,父母与子女因直接的血缘关系,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子女的生活、学习都依赖于父母,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需要父母自身提高素质,以正确的思想、良好的行为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和远大理想。第三,针对孩子生理、心理等变化情况,多向有识之士请教,充实改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使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缺陷和失误。 一是学校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部分学校只重视少数有升学潜力的学生,放弃对其他学生的教育,甚至歧视差生,使这些学生往往蜕变成品德不良者;二是重智轻德。一些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不管学生的品德,奉行所谓“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没有真正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三是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四是轻视法制教育,对法制课在学生品德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够,一切为考试而教。这样就使学生不良行为产生并不断强化。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学校是预防和矫正不良品德行为的关键,学校应把预防不良行为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之中。一是把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二是专门组织开展行为习惯训练活动,创设让学生重复良好行为的教育情境,消除不良行为重复的机会,提供具体模仿的榜样。三是通过培养班集体的良好作风来消除不良品德行为,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四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适时转变教学观念,关心热爱学生,消除品德不良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重新认识和评价品德不良学生,尽可能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巧妙地向学生表达善意,让学生理解到教师是真心爱他们,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五是请社会有关专家讲法制知识,增加学生们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切实做好预防工作。 3.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各种不法分子的欺骗、威胁和教唆及黄色书刊和不良文艺作品的毒害,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重要原因。而社会对预防不良品德行为是学校、家庭预防的重要补救措施,它要求在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动员全社会一切力量实行综合治理,从各方面清除诱发不良品德行为的因素,消灭和减少违法犯罪,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近年来,党和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如:扫黄打黑,彻底治理校园的周边环境等。 总之,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德行为的养成教育是事关学生终身成长的大事。家庭、学校、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这项工作应从小抓起,任何时候都不能丝毫懈怠。正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所指出的:“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互相配合,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 综上所述,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也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地、独立的、健康地、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闲暇生活和课余生活的指导,提供有益于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条件的机会,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1)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帮助青年学生增强适应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其个人奋斗经历启迪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其正确认识自我,健康成长。(2)注重实践教育,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外践活动,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开阔视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开展成人预备期教育活动和以”展现青春风采”为主题的争创“校园之星”、希望之星”活动及“走向大自然、走向大社会”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3)普及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形成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中国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引自《行知书信集》第109页)”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如是说过:“学校的最终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营房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引自《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这些大师们的名言无不强调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作为教育第一线的人民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提高,使思想教育工作顺利进展。 中学学科网学科精品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_1144138934.psd
/
本文档为【浅谈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