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01前苏格拉底哲学

01前苏格拉底哲学

2012-02-21 50页 ppt 943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0441

暂无简介

举报
01前苏格拉底哲学null希腊哲学的缘起希腊哲学的缘起 地理环境:三面环海的半岛、广袤的殖民地; 政治因素:城邦民主制度; 民族心理:超越功利的、强烈的求知欲; 思想渊源:两种宗教——奥林匹克教、奥尔弗斯教——培养出两种不同的哲学胚胎,一是东部的含有科学精神的伊奥尼亚哲学,一是西部的具有神秘倾向的爱利亚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地位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
01前苏格拉底哲学
null希腊哲学的缘起希腊哲学的缘起 地理环境:三面环海的半岛、广袤的殖民地; 政治因素:城邦民主; 民族心理:超越功利的、强烈的求知欲; 思想渊源:两种宗教——奥林匹克教、奥尔弗斯教——培养出两种不同的哲学胚胎,一是东部的含有科学精神的伊奥尼亚哲学,一是西部的具有神秘倾向的爱利亚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地位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 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 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 静观:2、辩证: 3、演绎:4、理智: 5、实践: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2、本原: 3、基质(始基): 4、存在(是者): 5、理性(逻各斯): 6、灵魂(心灵): 7、原子:8、宇宙: 9、神: 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早期自然哲学早期自然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  (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  (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 (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第一章 米利都学派(Miletus School)第一章 米利都学派(Miletus School)第一节 泰利斯(Thales,鼎盛年约前585年左右 ) 一、本原(arche) arche原来的含义: 开始、发端、起源; 政治上的权力、统治和政府官员。 英语为Beginning、principle(原则)。 二、水是万物的本原(始基) 水从一种感性的、具体的存在物,上升为一种一般性和抽象性的存在物 。null泰勒斯泰勒斯三、灵魂(psyche)与物活论 psyche ,希腊文原指是呼吸、生命之义 。 灵魂是活力的象征,是生命的源泉; 万物皆有灵魂 。 四、地浮在水上——宇宙论 “自然哲学家”——主要任务是解释自然现象,说明万物的产生,大地、日月星辰的形成——宇宙生成论。 “地被假定为静止的,因为它浮在那里,就象木头和其它类似的东西一样,这些东西的构造使它们浮在水上而不是浮在气上。” 评价: 泰勒斯作为第一个哲学家,超越了以神话把握世界的方式,力图以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对宇宙万物以统一的理论解释。其思想的价值不在于他所取得的成就,而在他所提出的问题,即万物的本原问题,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一”和“多”的关系问题。从这个问题出发,希腊哲学踏上了探索世界的征程 。 第二节 阿拉克西曼德(Anaximander 约前610-547/546)第二节 阿拉克西曼德(Anaximander 约前610-547/546)泰勒斯的学生和思想的继承人 一、“阿派朗”apeiron apeiron,其中“a”表示否定:“没有”、“无”,词干peras指“界限”、“限制”、“规定”。 Apeiron的英文译为:infinite\unlimited\boundless\indeterminate 中文则将apeiron翻译为“无限”、“无定”、“无定型”等。 补偿原则——“各种存在物由它产生,毁灭后又复归于它,都是按照必然性而产生的,它们按照时间的次序,为其不正义受到惩罚并且相互补偿。” 阿拉克西曼德阿拉克西曼德一、“阿派朗”apeiron (1)apeiron是本原(非属性),但非某种具体元素; (2)在质上和量上,它没有任何规定性,但又充满各种可能性,即可以产生和生成任何事物; (3)它是神圣的,是一种永恒的、正义的力量,支配万物的生灭,维持万物之间的平衡,即是万物的根源和宇宙的最高原理。 apeiron这个概念不是源于感觉经验,而是通过抽象思维得到的,在思维层次上,他超越了泰勒斯的直觉。 null阿拉克西曼德阿拉克西曼德二、阿派朗:多与对立 无规定性本原如何能够产生有规定性的万物?同一个apeiron如何能够产生性质相异和相反的事物(对立物)? 把apeiron当作“中间体”(如亚氏) ; 把apeiron当作“混合体”(如辛普里丘); 评析:阿那克西曼德提出apeiron作为本原的时候,他缺少一套系统的哲学概念对之加以,难以从理论上说清它的性质、它与万物“多”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他看到了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并企图把这些对立物统一起来。此外他还意识到了万物的生灭受到某种必然性——正义力量的支配,这种主张包含了logos思想的萌芽 。阿拉克西曼德阿拉克西曼德三、宇宙论——无限宇宙、永恒运动 1.宇宙处于永恒运动状态,万物生于apeiron,又复归于apeiron,其中蕴涵着必然性。 2.大地、日月星辰的形成、性质和结构 生物学解释 几何学-数学解释 3.进化论思想——动物和人类的起源 评:继续泰勒斯的本原问题,明确提出本原和无限两个哲学范畴;力求通过抽象的apeiron把各种对立统一起来;在哲学思维方式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三节 阿拉克西米尼 (Anaximenes,鼎盛年约前546-545年 )第三节 阿拉克西米尼 (Anaximenes,鼎盛年约前546-545年 )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 一、本原-气aer 相对水而言,气更加普遍和不定型(抽象),以气为本原具有更大的解释力; 相对于apeiron而言,气具有实在性,可以通过冷热湿和运动表现自己,apeiron则过于玄虚。 气介于水与apeiron之间,既有规定性又有无限性(apeiron),各种对立的性质和事物可以用气的运动得到解释 。 null阿拉克西米尼阿拉克西米尼二、气-稀散与凝聚 本原如何产生万物 ? 气通过稀散和凝聚而成为不同的实体。当它稀薄的时候,便成为火;当它浓密的时候,便成为风,成为云,更浓密时,便成为水、土和石头;别的东西都是由这些产生的。 这里的气不仅仅是本原,而且已经有本体的意义了,即气是变中保持不变的东西。 用量的变化(结构关系)来说明事物质的多样性;把事物质上的差异还原为量的不同。 阿拉克西米尼阿拉克西米尼三、气与呼吸、生命、灵魂、神 气的另外一层含义,即呼吸(pneuma,普纽玛)、生命、灵魂(psyche)和神。 气是呼吸(pneuma,普纽玛),也是生命和灵魂。 气产生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气 ;气才是真正的神,是创造神的神 。(泛神论萌芽) 四、宇宙论—气围绕大地 大地是扁平的,因而也是静止的,浮在气上; 日月星辰是从地产生的,太阳也是由土构成的 ; 大地是中心,日月星辰围绕大地运动。 天体的运动的动力来自气 ; 地震与大地干旱或暴雨冲刷有关 ; 天上的云是浓厚的气,云进一步凝聚,就造成雨;雨在下降时被冻结,便是冰雹;雨水结合了部分气,便是雪。 阿拉克西米尼阿拉克西米尼评:阿拉克西米尼把气当作本原,力求克服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的不足;他把事物质上的差异还原为量上的不同,以气的稀散和凝聚两种变化第一次较完整地解释了本原如何产生万物的过程;其理论较前两者更系统、更科学。 小结:A:米利都学派拉开了西方哲学史的序幕,它力图以理性-概念方式来把握这个世界,超越和替代了神话形式;B:此派最早提出了万物的本原问题,力求把多样性的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肯定了世界的统一性;C:此派立足于经验和想象,对世界的本原问题进行了最初的探讨,为后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D:此派在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过程中,触及到了“一”与“多”、共性与个性、动与静、有限与无限等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这些问题为哲学的发展提供的动力。 第二章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 鼎盛年约前504-501年第二章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 鼎盛年约前504-501年赫拉克利特出生于小亚西亚的圣菲斯一个王族家庭,愤世嫉俗且志高气傲,因性格古怪,多愁善感而被称为“好哭的哲学家”,又因其文笔晦涩,作品深奥,而被称为“黑暗的哲学家”。他有一些著作的残篇被保留下来。 资料:主要保留在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中,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其学生塞奥福斯特拉,还有拉尔修、恩披里柯的著作。近现代学者第尔斯、基尔克、卡恩也辑录了他的许多残篇。 nullnull第一节 永恒的活火 一、火与运动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宇宙万物不是神灵或人创造的,它们的本原是火; 火本身在运动—活火—燃烧和熄灭,这是宇宙活力(动因)的来源; 宇宙万物的生灭变化,包括活的燃灭都有一定的秩序和法则; 宇宙万物的生灭与火的燃烧-熄灭都是一个过程,而且是同一个过程。 第一节 永恒的活火第一节 永恒的活火问题: 以火为本原,与以水、气为本原有什么不同? 作为本原的火具有怎样的性质?这里所说的火是单纯物理意义上的火,还是一种象征——精神或宇宙理性? 第一节 永恒的活火第一节 永恒的活火二、火和万物的转化 火的凝聚和稀散而产生万物; 火通过上升和下降两条路而使万物产生和复归于它; 由对立面的冲突而产生万物。 第一节 永恒的活火第一节 永恒的活火三、火与灵魂 灵魂就是火,或者是火与气 “闪闪发光的是干燥的灵魂,它是最智慧、最优秀的” 唯物论的解释,即灵魂是物质性的东西; 唯心论的解释,即火作为干燥的灵魂,是最优秀的智慧或“理性” 。第二节 运动与逻格斯第二节 运动与逻格斯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我们既是又不是)。” 变化是事物存在的基本规定。 克拉底鲁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相对主义、不可知论和怀疑论的主要根源之一 。 运动变化问题牵涉到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二节 运动与逻格斯第二节 运动与逻格斯二、逻格斯 logos (一)何谓逻格斯 《希英大辞典》中的十种含义: 1.计算、尺度;2.比例、对应关系;3.说明、论证、公式;4.陈述、演说;5.灵魂的内在思考,如思想、理性;6.口头表述、言词;7.特殊说法,如神谕、格言、命令;8.所想所说的,如对象、主题;9.表述方式,如理智的、文学艺术的表述;10.神的智慧和言词。 第二节 运动与逻格斯第二节 运动与逻格斯一、逻格斯 logos (一)何谓逻格斯 英国现代希腊哲学史家格思里《希腊哲学史》归纳logos在公元前5世纪及以前的用法: 1.任何讲的或写的东西;2.所提及与价值有关的东西,如评价、名誉、名声;3.进行思考,即与感觉对立的思想和推理;4.从所讲或所写的引申为原因、理性和论证;5.与空话、借口相对,指事物的真理;6.比例、对应关系;7.尺度、正当的尺寸;8.一般的原则或规律(主要出现于前4世纪以后);9.理性的力量(与3、4有关);10.定义或公式,表明事物的本质 。第二节 运动与逻格斯第二节 运动与逻格斯一、逻格斯 logos (一)何谓逻格斯 (德)基尔克认为: logos的词根λεγ原来有“挑选”的意思,由此引出“计算”之意,然后有“公式”、“计划”之意,最后达到“规律”之意。 虽然赫拉克利特在不同意义上使用logos,但关于logos,在他心中显然有一个基本概念,即指数量上的“分寸”、“比例”和“尺度”。 第二节 运动与逻格斯第二节 运动与逻格斯一、逻格斯 (二)公共的逻格斯 “所以必须遵从那共同的东西。虽然逻格斯是共同的,但大多数人还是按他们自己私自的理解那样生活。” 作为公共的逻格斯,在赫拉克利特这里,既有主观的意义,也有客观的意义 。 客观的逻格斯:是指事物的“自然”、本性或尺度; 主观的逻格斯:是指健全的思想、智慧和理性。 客观的逻格斯只能通过主观的逻格斯去把握。 朦胧地提出了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 。 第三节 对立统一第三节 对立统一一、对立与和谐 逻格斯的实质就是对立统一,即对立的东西彼此依赖,统一的东西包含着差异和对立。 “他们不了解不同的东西是自身同一的,相反的力量造成和谐,像弓与琴一样。” “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从斗争中产生的。” 赫拉克利特不仅强调对立产生了和谐,而且认为对立产生了万物,万物都包含着对立。 第三节 对立统一第三节 对立统一二、对立与相对 其对立统一的思想并不完善:把对立归结为相对,忽视对立之中绝对的成分,进而抹煞对立的双方之间的区别,为相对主义提供了依据。 “海水既是最清洁的又是最肮脏的;对于鱼,它是能喝的和有益的;对于人,它是不能喝的和有害的。” “最美丽的猴子和人类相比,也是丑的。” 把对立面之间相对同一绝对化,必然导致诡辩。 第三节 对立统一第三节 对立统一三、对立的统一 1.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 “如果这些东西(恐惧、罪恶、刑法等)不存在,他们就不会知道正义的名字” “疾病是健康成为愉快和好的,饥饿使饱满成为愉快和好的,疲劳使休息成为愉快和好的。” 2.对立面之间的转化 “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的。” 第三节 对立统一第三节 对立统一四、对立的斗争 赫拉克利特不仅强调对立面之间的统一,更强调对立(斗争)的价值和作用。 “战争是万物之父,又是万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为神,一些人称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使一些人成为自由人。” “应当知道,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万物都是由斗争和必然性产生的。” null评: 赫拉克利特继承了米利都学派的传统,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一种物质性元素—火。他对古代哲学的主要贡献是他的辩证法思想:(1)把运动变化的现象提升为一个哲学命题;(2)提出了逻格斯这个哲学范畴,把它作为支配事物变化和思维活动的法则和尺度,肯定了宇宙的秩序和规律的存在;(3)提出了对立统一的思想,看到了对立的价值和作用。此外,在他的思想中还触及到存在(是)与非存在(非是)、变与不变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后来哲学发展的契机。 null第三章 毕达哥拉斯学派(Pytagaoras School)概况 此派活动从前6世纪末一直到公元3世纪的古罗马时期,前后近800年。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早期:前6世纪末——前4世纪前半叶,此期又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包括毕达哥拉斯和他的门徒;后一阶段,大体为前5世纪末——前4世纪前半叶,主要人物为:佩特罗斯(Pettros)、希凯塔额(Hiketaos)、费罗劳斯(Philolaos)、阿尔基塔(Archytas)等。 (二)希腊化时期:到前4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作为一个学派已经消亡了,其影响主要在亚历山大城的科学活动中发挥作用。 (三)前1世纪,此派复兴,到3世纪,新毕达哥拉斯派融入新柏拉图学园派。 null概况概况史料:柏拉图的《斐多》和《蒂迈欧》;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晚期怀疑派的塞克斯都-恩披里科的著作。 毕达哥拉斯约前570年左右生于萨摩斯岛,鼎盛年约前532-529年。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集政治、宗教和学术于一身的团体。 null【人生简历】   公元前580年,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米里都附近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的小岛)——爱奥尼亚群岛的主要岛屿城市之一,此时群岛正处于极盛时期,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远远领先于希腊本土的各个城邦。   毕达哥拉斯的父亲是一个富商,九岁时被父亲送到提尔,在闪族叙利亚学者那里学习,在这里他接触了东方的宗教和文化。以后他又多次随父亲作商务旅行到小亚细亚。   公元前551年,毕达哥拉斯来到米利都、得洛斯等地,拜访了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菲尔库德斯,并成为了他们的学生。在此之前,他已经在萨摩斯的诗人克莱非洛斯那里学习了诗歌和音乐。null公元前550年,30岁的毕达哥拉斯因宣传理性神学,穿东方人服装,蓄上头发从而引起当地人的反感,从此萨摩斯人一直对毕达哥拉斯有成见,认为他标新立异,鼓吹邪说。毕达哥拉斯被迫于公元前535年离家前往埃及,途中他在腓尼基各沿海城市停留,学习当地神话和宗教,并在提尔一神庙中静修。   抵达埃及后,国王阿马西斯推荐他入神庙学习。从公元前535年到公元前525年这十年中,毕达哥拉斯学习了象形文字和埃及神话历史和宗教,并宣传希腊哲学,受到许多希腊人尊敬,有不少人投到他的门下求学。   毕达哥拉斯在49岁时返回家乡萨摩斯,开始讲学并开办学校,但是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成效。公元前520年左右,为了摆脱当时君主的暴政,他与母亲和唯一的一个门徒离开萨摩斯,移居西西里岛,后来定居在克罗托内。在那里他广收门徒,建立了一个宗教、政治、学术合一的团体。null他的演讲吸引了各阶层的人士,很多上层社会的人士来参加演讲会。按当时的风俗,妇女是被禁止出席公开的会议的,毕达哥拉斯打破了这个成规,允许她们也来听讲。热心的听众中就有他后来的妻子西雅娜,她年轻漂亮,曾给他写过传记,可惜已经失传了。   毕达哥拉斯在意大利南部的希腊属地克劳东成立了一个秘密结社,这个社团里有男有女,地位一律平等,一切财产都归公有。社团的组织纪律很严密,甚至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每个学员都要在学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加入组织还要经历一系列神秘的仪式,以求达到“心灵的净化”。   他们要接受长期的训练和考核,遵守很多的规范和戒律,并且宣誓永不泄露学派的秘密和学说。他们相信依靠数学可使灵魂升华,与上帝融为一体,万物都包含数,甚至万物都是数,上帝通过数来统治宇宙。这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其他教派的主要区别。  null学派的成员有着共同的哲学信仰和政治理想,他们吃着简单的食物,进行着严格的训练。学派的教义鼓励人们自制、节欲、纯洁、服从。他们开始在大希腊(今意大利南部一带)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也因此引起了敌对派的嫉恨。   后来他们受到民主运动的冲击,社团在克罗托内的活动场所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毕达哥拉斯被迫移居他林敦(今意大利南部塔兰托),并于公元前500年去世,享年80岁。许多门徒逃回希腊本土,在弗利奥斯重新建立据点,另一些人到了塔兰托,继续进行数学哲学研究,以及政治方面的活动,直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毕达哥拉斯学派持续繁荣了两个世纪之久。null【毕达哥拉斯教派有一些规矩是】   1.禁食豆子。   2.东西落下了,不要拣起来。   3.不要去碰白公鸡。   4.不要擘开面包。   5.不要迈过门闩。   6.不要用铁拨火。   7.不要吃整个的面包。   8.不要招花环。   9.不要坐在斗上。   10.不要吃心。   11.不要在大路上行走。   12.房里不许有燕子。   13.锅从火上拿下来的时候,不要把锅的印迹留在灰上,而要把它抹掉。   14.不要在光亮的旁边照镜子。   15.当你脱下睡衣的时候,要把它卷起,把身上的印迹摩平①。   所有这些诫命都属于原始的禁忌观念。 第一节 宗教:灵魂不朽与轮回第一节 宗教:灵魂不朽与轮回作为一个宗教团体,毕达哥拉斯学派深受奥尔弗斯教的影响,信奉灵魂不灭和灵魂轮回。 对灵魂的看法: 灵魂是一种不同于并可以独立于肉体的东西; 灵魂是空气中的尘埃 ; 灵魂是一种和谐、谐音 。 净化—摆脱肉体束缚,避免轮回,达到不朽。 第二节 数的本原论第二节 数的本原论一、数学的对象 二、数本原论的起因 毕达哥拉斯受埃及人的影响 ; 受到米利都学派的阿那克西米尼思想的启发; 数是一种比水火气土更为基本的元素,万物都是可数的,都具有数的特性。因此数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解释力。 第二节 数的本原论第二节 数的本原论三、数的寓意或特性 从1~10 “一”和“不定的二” 万物的本原是“一”或单位;从“一”产生出“不定的二”; 从“一”和“不定的二”产生数; 从数产生点,从点产生线,从线产生面,从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中产生可感觉的物体,以及它们的四种元素:水火气土; 元素相互转化,组合而产生一个有生命的、精神的、形体的宇宙。 第二节 数的本原论第二节 数的本原论三、数的寓意或特性 3.奇数、偶数与对立(10个) 奇-偶,有限-无限,一-多,右-右,雄-雌,静-动,直-曲,光明-黑暗,善-恶,方正-方长 注:方正(奇数之和,例如1+3+5=正方数) 方长(偶数之和,例如2+4+6=长方数) 最根本的对立是奇数和偶数、有限与无限。 第二节 数的本原论第二节 数的本原论四、数与万物的产生 1.静态的解释:即从数-形(体)-元素-事物的构成关系来解释。 2.动态解释:点流动产生线,线的流动产生面,平面向深度运动就产生三度的立体。物体产生于点的流动。 3.模型-摹本关系的解释 :数是事物的模型,事物是对事物的模仿。 ?数的本原论:唯物论还是唯心论? 两点值得注意:A.本原-数已经有了本体的意义 ;B.包含了两个世界划分思想的萌芽。第三节 宇宙论:和谐的天体——“科斯摩斯”(cosmos)第三节 宇宙论:和谐的天体——“科斯摩斯”(cosmos)(火团)对地)地)月)日)金)水)火)木)土)恒星群 “和谐”是毕派的一个重要的范畴,意指一定数的比例关系,意味着“”秩序; “科斯摩斯” ——一个和谐的、有秩序的宇宙 ; 地球非宇宙的中心,也在围绕火团运动,开哥白尼天文学之先河。 小结:小结: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实在论向理性哲学的过渡; 放弃了本原问题上的自然主义的形式,从感性领域转向抽象领域; 暗藏着一种在哲学上把本原-本体同万物加以分离的倾向; “有一个只能显示于理智而不能显示于感官的永恒世界,全部的这一观念都是从毕达哥拉斯来的。”——罗素(《西方哲学史》p65) 第四章 爱利亚学派(Eleatic School) 第四章 爱利亚学派(Eleatic School) 该学派因发端于南意大利而得名。除了传统的希腊通俗宗教外,该地区更加盛行发源于色雷斯的奥尔弗斯教。爱利亚学派的思想多少受到这种宗教的神秘主义气息的影响。 爱利亚学派是整个希腊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所提出的不变的“存在”,将自然哲学引向了本体论。 第一节色诺芬尼(Xenophanes)第一节色诺芬尼(Xenophanes) 生于伊奥尼亚的殖民城邦科罗封,鼎盛年约在前540-537年。色诺芬尼是一位游吟诗人,也是第一个说出一切是“一”的人,据此推断,他还是巴门尼德的老师 。 一、对传统神的观念的批判 反对拟人化的多神论,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观念:神是“一”。这是巴门尼德“存在是一”的思想来源。 null一、对传统神的观念的批判一、对传统神的观念的批判对以荷马、赫西奥德为代表的神的观念批判 将神描绘为不道德的形象 ; 赋予神以人的形象,甚至是动物的形象; 将诸神分为不同的等级 。 他既是从多神教发展到一神教的关键人物,又是在哲学上从早期的本原论、宇宙生成论发展到巴门尼德的存在论的中介。 二、神和“一”二、神和“一”神是单一的整体或全体,没有与人相同的形体和器官; 神有感知和洞察万物的心灵,但他的感知不依赖于任何感官; 神没有生灭,也不运动,但他全凭他的思想摆布万物。 色诺芬尼把传统神身上的拟人化的感性色彩都给抹掉了,把拟人化的神变成了理性化、抽象化的神,这个神类似于后来亚氏意义上的所谓“不动的推动者”。 第二节 巴门尼德(Parmenides)第二节 巴门尼德(Parmenides) 鼎盛年约在前504-501年,或前475-470年。生活在赫拉克利特之后,又在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之前。 爱利亚人,出身于豪门富家; 写过一部哲理诗,被后人名为《论自然》, 是哲学史上的经典。 null一、存在与非存在一、存在与非存在1.“存在/是”的语言表述 eimi ——原形,相当于be,中文译为“是”/“有”/“存在”。 einai ——不定式,相当于to be estin/esti ——主动陈述单数第三人称,重音在前,作实义动词,表存在,相当于it is/there is,,还有能够(can)、可能(it is possible)之意;重音在后则作系动词; en——estin的过去时,相当于it was /there was. eisi ——eitin的复数, ouk estin——非存在, 1.“存在/是”的语言表述1.“存在/是”的语言表述eon/tou eon——中性动名词单数第四格(?); eonta.——eon的中性动名词复数第四格; mei eonta——非存在,mei为否定词; mei einai——即不定式einai 加否定词mei,表“非存在”; oun ——eimi的阳性分词; ousa ——eimi的阴性分词; on——eimi的中性分词,相当于being ,后人以on概括所有的estin ,eon, einai 1.“存在/是”的语言表述1.“存在/是”的语言表述以es/as为词根的eimi成为系动词后,又以动名词、分词、不定式出现,于是,eimi不仅有时态、语态、人称的变化,而且还名词化了,即个体化、实体化了。作为对名词,它同名词一样,也有性、数、格的变化,而且还涉及词义的问题,即作为名词的“是”会被问及“是什么”。 (1)“存在”与“存在者/存在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彼此不能划等号。 (2)“非存在”不是“虚无”和“不存在”,而仅仅意味着“不是存在”,“非存在”没有独立的词根,从逻辑上说,是一个负概念,与存在相反,没有内容和规定性。 (3)“存在”、“非存在”不同于中国哲学范畴“有”和“无”。 巴门尼德表示“存在”的词有三个:estin/ouk estin、eon/ton eon、einai/mei einai。 2.两个对立的判断——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2.两个对立的判断——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 he men hops estin te kai hos ouk esti me einai, peithous estin keleouthos (Aletheia gar opdei),he d’hos ouk estin te kai hos chreon esti me einai “一条路,存在是存在的,不可能不存在,这是可靠的途径,(因为它通向真理);另一条路,存在是不存在的,非存在必然存在,……” 两个对立的判断: (1)he men hops estin te kai hos ouk esti me einai (2)he d’hos ouk estin te kai hos chreon esti me einai 2.两个对立的判断——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2.两个对立的判断——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英文翻译是: “that it is and cannot not be” ,“that it is-not and needs must not-be” “that IT IS ,and it is not possible for IT NOT TO BE”,“that IT IS NOT, and that IT is bound NOT TO BE.” 汉译: “一条路是:存在物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另一条路是:存在物不存在,这个不存在者必然存在。” “一条是:它是,它不能不是;另一条是:它不是,它必定不是。” 一条路,存在是存在的,不可能不存在;另一条路,存在是不存在的,非存在必然存在。 2.两个对立的判断——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2.两个对立的判断——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巴门尼德提出的这两个判断,所表明的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径,(1)是真理之路,(2)则是意见之路。 “真正信心的力量决不允许在‘存在’以外,还从‘非存在’产生任何东西;所以正义决不放松它的锁链,容许它生成或毁灭,而是将它抓得很紧;决定这些事情的就在于:存在还是非存在。”3.“存在”与“非存在”的特性 3.“存在”与“非存在”的特性 “存在”的特性: 存在既不产生也不消灭; 存在是“一”,连续不可分; 存在是不动的; 存在是完整的,形如球体; 只有存在可以被思想、被表述,只有存在有真实的名称。 “因为不存在者你是既不能认识,也不能说出的。” “非存在”与“存在”相反,它的特征是:有生有灭、可分、非连续、运动、杂多,是不能被思想和表述的东西。就其实质讲,就是感性事物。 二、思想与感觉二、思想与感觉思想noema,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光明和黑暗(或火和土、热与冷),如果黑暗的成分居多,便是感觉;如果光明的成分居多,便是思想noema(thought/think)。如果将认识活动中的黑暗,即土、冷的成分都排除去,只剩下光明、火和热,就是最好的思想,它是最完善的东西。 巴门尼德把思想与存在联系在一起,思想是可靠的,通向真理;相反,感觉与非存在联系在一起,它不可靠,只能提供意见。 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 ( to gar auto noein estin te kai einai )三、真理与意见三、真理与意见1.“真理”词源的意义 “真理”是个合成词aletheia(truth),本意是“除去遮蔽”, aletheia与印欧语系中的“是”(“es”,希腊文eimi)关系密切,原本是指:依自身的力量将遮盖真相的东西去掉,露出真面目,显示原状。 在荷马时代,aletheia作“真话”、“真事”讲,其反义词是谎话lie,而非error(错误)。 在荷马时代之后,aletheia获得了一个新的含义,即“真实的”、“实在的”东西(true things),与“表面的”、“表露的”(false things)东西相对 。1.“真理”词源的意义1.“真理”词源的意义自哲学产生以后,哲学家们把自己的学说称为关于自然的真正的道理,于是aletheia逐渐与episteme(认识、知识)联在一起,具有了“真理”的意义。 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已经在“真理”的意义上使用aletheia; 巴门尼德也在真理的意义上使用aletheia ,即通过“思想”而得到的确切的知识“episteme”,而且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从内容上讲,只有对“存在”本身的思想,才是真理。 2.意见——宇宙生成论2.意见——宇宙生成论“意见”doxa,原意是“期待”、“希望”,后来引申为主体的“想法”、“猜想”、“欲求”之意,进一步引申为“意见”、“见解”、“看法”、“判断”。 宇宙演化-生成的学说 一切事物都有光明和黑暗;即热和冷、火和土两种对立的成分或力量组成; 把对立成分结合起来的力量是“爱”(厄洛斯)。 这些“意见”的意图何在? 3.真理与意见的对立3.真理与意见的对立 真理 意见 对象 存在(不变的“一”) 非存在(变动的“多”) 手段 思想 感觉 特点 确定性-可论证 不确定-不可论证 途径 真理:存在是存在的,不可能不存在的。 意见:存在是不存在的,非存在必然存在。 第三条途径(赫拉克利特):既存在又不存在。 评价:评价:提出了最最要、也是最高的哲学范畴——存在,其哲学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开端,追问世界不变的本质成为哲学的主题; 依靠概念的逻辑思辨,而不是依靠经验归纳来进行哲学论证,开辟了一条不同于米利都学派的新的哲学研究的途径 ; 推崇思想(理性),贬低感觉,开西方理性主义的先河; 关于存在与非存在、思想与感觉、真理与意见的区分,大致确定了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研究范式 。 第三节 芝诺和麦里梭第三节 芝诺和麦里梭一、芝诺(Zeno) 爱利亚人,师从巴门尼德,鼎盛年约在前464——461年 ;或前464——461年 。与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那等人大体属于同一个时代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的传播可能略早于这二人。 反对运动的论证反对运动的论证A:“二分法” 以空间可以无限地延伸和无限地被分割,来反对运动的可能性。 B:“阿基里斯追龟” 利用有限的量度无限可分的前提,其着重点在于两个量之间的比例无限缩小,但永远不会相等。 C:“飞矢不动” 以时间、空间的非连续性反对运动。 2.反对运动的论证2.反对运动的论证D:“运动场”: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 a ●●●● A ●●●● b ●●●●→ B ●●●● c ←●●●● C ●●●● 不懂速度的相对性,B 相对A的速度,与相对C速度是不同。 评价(1)客观上揭示了事物存在(时间、空间、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性; (2)这种矛盾是通过逻辑思维(理性)揭示出来的,因而是哲学思维水平的一次质的飞跃。 (3)其论辩更深刻地暴露出理性与感性、思维与存在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现和出现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和逻辑思维的提升。 二、麦里梭(Melissus)二、麦里梭(Melissus)萨摩斯人,主要的活动也在萨摩斯。鼎盛年约前444-441年,与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留基波同时代。 哲学活动主要是对巴门尼德存在学说进行充分论证和修补。 麦里梭的补充: (1)存在是永恒的(论证的起点), (2)存在是无限的,因而也是无形体的。 强调“存在”的永恒性、无限性和绝对的完善性,因而有把“存在”神化和更加抽象化的倾向; 使用定冠词加动名词来表述存在,使“存在”有了“存在物”的意义,因而使“存在”个体化和具体化了 ; 也承认感性事物,企图沟通“一”与“多”、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 评价:评价: 自巴门尼德提出“存在”与非存在、真理与意见的区分之后,世界的本质问题便凸现出来。依靠理性去把握本质,借助于概念去构造这个本质的世界,就成为哲学家们的根本任务。 第五章 前五世纪中下叶多元论哲学第五章 前五世纪中下叶多元论哲学此期哲学企图调和伊奥尼亚哲学与爱利亚学派之间的对立,寻求“一”与“多”、“变”与“不变”之间的统一。 第一节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 西西里阿克拉伽人,生卒年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前492-432年左右,鼎盛年在前444-441年左右。另一种说法是,他生于前520年左右,于前461年因流放而消声匿迹。他比巴门尼德年轻约20岁,与阿那克萨哥拉、普罗塔哥拉是同时代的人。 与爱利亚学派可能有某种师承关系 ; 两部著作,《论自然》和《净化篇》, null一、四根说一、四根说水土气火是四种组合事物的独立的元素或基质料,一个事物的生成就是四根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即“一”生于“多”);一个事物的灭就是组成事物的四根发生了分离(即“一”分解为“多”)。 事物的生与灭是同一个过程,一个事物的生(四根的组合)就意味着其它事物的灭(四根的分解);一个事物的灭(四根的分解)就意味着其它事物的生(分解的四根再以另外的某些方式相结合)。 万物有生有灭,四根没有生灭,它们只是在不断地变换组合关系。 四根组合万物,万物被组合分解 通过“孔道结构”进行。 四根说缓和了伊奥尼亚哲学与爱利亚学派之间的对立,它用 “相对的变”的观念替代了伊奥尼亚哲学“绝对的变”的观念;用“四根”充实了爱利亚学派的抽象的“存在”,使“存在”获得了真实的内容。 四根说四根说二、“爱”与“恨”二、“爱”与“恨”“爱”与“恨”(或“争”、“憎”) ——“四根”之间的分合一对相反的动因;他第一次从本原之外去寻找事物变化的动因。 “爱”与”恨”之间的关系 : (1)爱与恨既对立,又统一 ;爱既是产生又是消灭,恨既是分离又是结合 ; (2)爱是“异类相聚”,“恨”是“同类相聚” ;“爱”是一种创造的力量,即把异类结合在一起的伟大力量, “恨”是一种毁灭的力量。 三、流射说(认识论)三、流射说(认识论)依据:物质孔道结构论,同类相聚论; 主张“同类相知” :任何物体时刻都有一种连续的、细微的元素粒子流向四周放射出来,如果这种粒子流的大小,与感官的孔道的大小相吻合,它们就能通过孔道,与感官中相同的粒子相互作用,从而感觉就产生了。 流射说是一种朴素的反映论,它是恩培多克勒把四根说与认识论统一起来所作的一种努力。 评价评价恩培多克勒整个哲学思想的特征是二重性:科学与宗教混杂;唯物论与唯心论交织,伊奥尼亚哲学与爱利亚学派兼容。 恩培多克勒改变了思考万物生灭问题的方式,从元素结构方面,而不是从外在的形态方面来说明万物的的来源和多样性,缓解了哲学中“一”与“多”、“不变”与“变”之间的对立。其四根说也蕴含了后来科学元素论的种子。他明确提出了事物的动因问题和认识的可能性问题,拓展了哲学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 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第二节 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出生于小亚细亚的殖民城邦克拉佐门尼,家庭门第显赫而富有,但本人淡泊名利,专心学问。据拉尔修的记载,他出生于约前500年,约前480年去雅典,在那里生活了30年,约前450年受审被放逐,回到伊奥尼亚的兰萨库斯,建立和传授自己的学说。死于前428年。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第一个精神实体范畴——努斯。 写有一部著作《论自然》,现留有一些残篇。 null一、种子(spermata,seeds) 一、种子(spermata,seeds) 种子的特点: (1)在质和量上是无限的 ; (2)可以无限分割 ; (3)包含有万物的成分 。 一切包含一切——每一事物、每一个种子,都与混沌未开的宇宙相似,都包含着宇宙中的一切成分和要素。 事物的性质就是由数量占优的种子规定的 ——“优势原则” 。 种子论企图把万物的无限性、多样性都包含在最初的本原——种子当中,把事物之间质的差异归结为不同成分的种子之间在量上的比例不同。种子论构成了四根说过度到原子论的一个中介。其中既有辩证法的因素,又有机械论色彩。 二、努斯(nous/mind)二、努斯(nous/mind)特点 (1)是单纯和自我同质的,不像种子是多元异质的; (2)与万物不相混合,完全是独立存在的; (3)是能动的,不但推动整个宇宙作漩涡运动,而且还安排、支配万物,形成美和善的秩序; (4)具有认知事物本性和决定宇宙事物的能力。 万物的生灭、种子的分合都是由努斯控制的——二元论色彩。 努斯作为精神实体而被肯定,是希腊哲学的一次重要转折。 三、异类相知(认识论)三、异类相知(认识论)感觉是由种子中异质的成分相遇所引起的,即感官遭遇到与其性质相反的对象; 感觉是缘自相异的事物对感官的刺激,因而任何感觉都伴随着痛苦; 感性有局限,这种局限只有理智才能克服。 本质上属于朴素的反映论。 四、宇宙生成论 设置了宇宙运动的第一推动力——努斯; 整个宇宙万物被努斯启动以后,就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宇宙运动的秩序,种子的分合、万物的生灭都是由努斯安排的。评价评价继承了伊奥尼亚哲学的传统,并把哲学带到的雅典,为希腊哲学全盛时期的到来提供了契机。 他提出的种子论深入到了物质的内在结构领域,深化了在本原问题上的探索,为原子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 他提出了第一个精神实体的哲学范畴——努斯,因而在哲学思维中又发现了一个新的、也是最根本的对立,即物质与精神的对立,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阿那克萨哥那的哲学既是多元论又是二元论。 第三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第三节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原子论的思想先驱是留基波(Leucippus)。他的出生地有三种说法:爱利亚、阿布德拉或米利都。他的鼎盛年约前423年,比巴门尼德年轻,比德谟克利特年长。 作为原子论的先驱,留基波提出了原子和虚空这对概念,以此来说明万物的生灭过程。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是阿布德拉人,出生于前469年左右,鼎盛年约前420年,与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处于同一时代。马克思称他为“百科全式”的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主要在亚氏几群学生塞奥弗拉斯特的著作中,恩皮里柯和辛普里丘的著作中也保留了一些。 null一、原子与虚空一、原子与虚空“原子”(atoms,atom),本意是“不可分”,德谟克利特把它规定为最微小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它的内部绝对充实,没有任何空隙。这个概念综合了巴门尼德的“存在”、恩培多克勒的“根”、阿那克萨哥那的“种子”所具有的某些特点,也糅合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的度量单位的不可分性,形象的看,原子好比阳光下的微尘,当然肉眼是看不见,只有心灵的眼睛-理智才能看见。 “虚空”(kenos,empty/void),乃空无一物,是原子的处所和运动的场所。在德谟克利特看来,如果只有原子,没有虚空,那么整个宇宙只是绝对充实,原子就不可能运动。虚空是原子运动的条件,因此它与原子一样,也是实在的,也是万物的本原。 一、原子与虚空一、原子与虚空原子的三个基本特点: 原子微小不可感知,内部绝对充实而不可入、不可分,是构造物体的基本单元,其数量是无限的; 各种原子之间是同质的,彼此没有性质的差异,只有形状、大小和位置-排列的不同;它们在数量上是无限的 ; 原子内部充实,它的性质永恒不变;作为一个整体,原子又具有能动性,可以运动,原子间可以分合。 虚空概念的引入,打破了“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对立,改变了“存在”的僵化状态,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存在”的连续性与间断性之间的矛盾,即由原子构成的物体在虚空中可以分割,而构成物体的原子则充实不可分。 二、灵魂和影像说二、灵魂和影像说灵魂与肉体一样,都是由原子组成,只不过,组成灵魂的原子要精致、光滑一些,组成灵魂的原子就是火原子,火原子最精致、圆润,且不确定、具有能动性,灵魂即努斯就是由火原子构成。这种看法,避免了阿那克萨哥那二元论的矛盾。 灵魂有两种功能:感觉和理智。 在认识论上,德谟克利特在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像说,用以说明认识(感觉)的产生的机理和性质。 各种感官都能感受到物体的流射作用,由此得到的印象,就被称为“影像”(eidolon,image)。影像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全部认识的来源。二、灵魂和影像说二、灵魂和影像说感觉的内容并不具有客观性,而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 近代的洛克提出了物体两种性质的区分,这种区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在感觉与理智之间作出了区分,他把感觉称为“暧昧认识”,把理智称为“真理认识”。 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论是一种朴素的反映论,但不是一种机械的反映论,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主体性因素对感觉制约。 三、必然性(ananke,necessity)三、必然性(ananke,necessity)留基波就曾经说:“没有意见事情是随便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理由,并且是遵循必然性的。”德谟克利特继承和发挥了这一思想,并把必然性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加以明确。 他把必然性单纯地理解为物理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任何事物的产生只受这种必然性的支配,他舍弃了任何超自然的因素。 原子相互撞击,进而产生了一种漩涡运动。这种运动有两条法则: 同类相聚: 原子及其合成物的轻重不同,运动方向则不同 。 德谟克利特把宇宙的演化看作是一个纯粹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没有假定神的作用,也没有给目的论留下地盘。 四、社会道德学说四、社会道德学说主张朴素的社会进化论; 政治上拥护奴隶主民主制; 道德上主张理性高于情欲,推崇精神生活的价值。 评价: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自然哲学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它以原子和虚空为本原,相对合理地解决了“一”与“多”、“存在”与“非存在”、“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问题,对宇宙万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为对物质结构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把宇宙万物的生灭变化理解为一个受必然性支配的过程,排除了超自然的、神学目的论因素,具有鲜明的无神论的立场和坚定的科学精神。 原子论的思想为晚期的伊壁鸠鲁学派和古罗马时期的卢克莱修所发扬光大,并启发了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论。 nullnull早期希腊哲学总结 早期希腊哲学以自然万物的本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哲学家们试图以自然来说明自然,从各种角度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作为第一批从事哲学思考的人,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但是,由于这个时期的自然哲学建立在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它的问题是哲学的而其内容却是科学的,故而需要但却缺少科学实验的理论和手段,所以主要是朴素直观和猜想性的,难以形成普遍必然的知识,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揭示了自然哲学的缺陷,摒弃了自然哲学的宇宙论道路,将哲学的研究对象转向了“存在”,这就为后来长期主宰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或本体论奠定了基础。此后的自然哲学家们为了解决巴门尼德提出的难题而采取了多元论的方式,最终形成了当时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即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null然而,原子论哲学的创立也标志着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结束。首先,当希腊哲学深入到事物内部,试图说明构成自然的元素和结构的时候,这些问题实际上应该由自然科学来解决,至少需要科学工具和手段的支持,而这恰恰是希腊自然哲学所无法满足的条件。其次,从米利都学派到原子论,朴素辩证的自然观逐渐具有了比较浓厚的机械论色彩,原本蕴含于本原之中的运动变化的原因被排除在了事物之外,因而难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自我生成。null最后,希腊哲学追求的是关于自然的知识,自然哲学演变的结果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而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尽管自然哲学后来仍然是希腊哲学所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宇宙论终于衰落了。随着人们抽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哲学中心向雅典的转移,随着雅典民主制带来的经济繁荣、社会开明、文化发达和知识进步,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日益活跃,对社会和人自身的问题愈加关注。 因此,哲学在自身中发生了革命性转变。 nullThank you!
/
本文档为【01前苏格拉底哲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