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胰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

胰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

2012-02-23 5页 pdf 269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45150

暂无简介

举报
胰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 J Surg Concepts Pract 2011, Vol.16, No.5 由于胰腺的解剖位置特殊,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不明显,不易引起足够注意。然而,其生物学特性为 早期胰外侵犯,具体表现为淋巴、神经及血液转移 出现早,故胰腺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手术切除率 较低,预后极差[1-3]。胰腺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死亡率已上升至第 4 位, 其总体 5 年生存率不到 5%[4]。 目前在所有的治疗措施中,只有手术治疗能使 胰腺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根治性切除者的 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姑息切除和无法切除者 [4-5...
胰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
J Surg Concepts Pract 2011, Vol.16, No.5 由于胰腺的解剖位置特殊,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不明显,不易引起足够注意。然而,其生物学特性为 早期胰外侵犯,具体现为淋巴、神经及血液转移 出现早,故胰腺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手术切除率 较低,预后极差[1-3]。胰腺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死亡率已上升至第 4 位, 其总体 5 年生存率不到 5%[4]。 目前在所有的治疗中,只有手术治疗能使 胰腺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根治性切除者的 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姑息切除和无法切除者 [4-5]。 有报道 30 多例胰腺癌长期生存病人, 在行根治性 切除术后获得长达 5~20 年的生存期 [6-7]。 因此,如 何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如何使手术做到真正 R0根 治,是我们胰腺外科努力的方向。 本文就胰腺癌的 手术治疗作一深入探讨。 重视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的准确评估 目前还是有部分医师以手术探查来评价胰腺 癌的可切除性,结果很多病例因术中发现肿瘤侵犯 主要血管或淋巴结融合肿大,甚至已有肝脏转移等 而放弃手术。因此,要非常重视术前的影像学评估, 术中的探查只是用来印证术前的评估是否正确。值 得一提的是, 术前影像学诊断示肿瘤浸润血管壁 者,近 60%的血管标本其实并未受侵犯,而是肿瘤 压迫推挤或周围胰腺组织慢性炎症所致,对于经验 丰富的胰腺专科医师来说,这部分病人仍有达到根 治性切除的机会[8]。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手术方式,联合受累门静脉切除病人的中位 生存期明显高于姑息治疗者 [5]。 尽管如此,仍有 38.2%的早期胰腺癌病人未能接受手术治疗 [3],主要 原因是对胰腺癌消极认识而放弃手术。 所以,术前 准确评估对于确诊的晚期肿瘤可减少不必要的开 腹手术,对有可能行根治性切除的病人,应积极开 展手术治疗。 如遇医师经验不足,可将病人转至胰 腺专科诊治,以得到更好的治疗。 门静脉 (portal vein, PV) 和肠系膜上静脉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SMV)受侵犯主要是由于 肿瘤的位置特殊,而非预后不良的指标,对肿瘤局 部侵犯 PV 和 SMV 而无其他手术禁忌者,联合 PV/ SMV 切除仍能获得与肿瘤未侵犯血管者相同的手 术疗效,死亡率并未增高[5, 9]。近年对“边缘性可切除 胰腺肿瘤”(borderline resectable pancreatic tumor)[10] 的研究,使胰腺专科医师对局限的受累动脉,如肝 总动脉 (common hepatic artery, CHA)、肠系膜上动 脉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腹腔干动脉 (celiac trunk artery, CA),也能进行积极切除,让一 部分局部血管受累的晚期胰腺癌病人获得 R0根治 的机会。 术前准确评估大血管走向与肿瘤的关系, 可对这部分病人准确地实施联合受累血管切除的 扩大根治术, 如对于右肝动脉发自 SMA 的胰头癌 病人,即使 CA、CHA 受肿瘤侵犯累及,也可实施联 合 CA、CHA 切除的根治术, 此时并不影响肝脏的 有效血供。 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联合受累动脉切除 病人的 3 年生存率为 22.1%, 中位生存期为 17 个 月, 与不需合并血管切除者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 (P=0.581)[11]。 Bockhorn 等[12]研究了联合受累动 脉切除的扩大胰腺癌根治术病人 (18 例受累 CHA 切除重建,8 例受累 CA 切除重建,3 例受累 SMA 切除重建),与 449 例标准胰腺癌根治术病人相比, 中位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14.0 个月比 15.8 个月, P=0.152),但显著长于不能进行根治手术的姑息性 治疗病人(14.0个月比 7.5个月,P=0.028)。可见,准 确评估联合血管切除的可行性,可使这部分病人同 样有机会获得治愈性切除。 因此,普及胰腺癌专业 知识、规范诊治、重视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的 准确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主要基于影像学检 查,如 B 超、CT、MRI 及 DSA 等,尤其多排螺旋 CT 术前评估胰腺肿瘤侵犯血管的阳性预测值达 100%,阴性预测值达 87%,总体预测胰腺肿瘤可切 ·述评· 胰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 彭承宏, 程东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上海 200025) 关键词:胰腺癌; 外科手术; 术前评估 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7-9610(2011)05-0424-05 424· ·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 年第 16 卷第 5 期 除性的准确率可达 87%[13]。 当然,综合判断胰腺癌 能否切除尚无统一标准, 除肿瘤本身的因素之外, 还与病人的自身状况、术者对疾病的认识、手术技 能的掌握、 术后的临床经过及预后等多种因素有 关。联合血管切除能否实施也受诸如血管侵犯的程 度、外科医师的理念和经验、所在医疗机构的技术 水平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8]。 胰腺癌不可切除 的因素包括胰周侵犯、广泛血管受累、腹腔种植、远 处淋巴结和肝转移,其中主要是评估胰周侵犯和血 管受累情况。 如病人出现腰背部持续性疼痛、腹部 包块、腹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胰体尾癌有梗阻 性黄疽时,均表明肿瘤已处于晚期,无法手术切除; 若肿瘤仅侵犯胆总管、十二指肠、脾脏或胃,则并不 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8]。 选择正确的手术治疗策略 一、手术指征 选择合适病人进行包括邻近脏器、受累血管的 扩大切除是安全的, 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 率,也不影响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时间[11, 14];但应避免 不加选择地“扩大”手术,这样并不能延长生存期, 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手术死亡,或因手术并发症而 影响其他治疗的及时进行 [15]。 在胰腺癌血管切除 过程中,必须遵循切缘无瘤原则,完整切除全部肿 瘤组织。对已有远处转移或 SMA、CA、CHA 明显受 侵犯的肿瘤, 或 PV/SMV 受累严重、 静脉内有癌 栓、 胰头周围有海绵状静脉丛者主张放弃根治性 手术[16]。 胰腺肿瘤手术指征:①肿瘤局限或仅直接侵犯 胆总管、十二指肠、脾脏、胃等,可一并切除者;②肿 瘤与周围大血管如 CA、肝静脉、PV、腹主动脉或下 腔静脉相邻,但并未侵犯;③无广泛的淋巴结转移; ④无腹膜种植或肝脏等其他远处转移[8-9]。随着手术 技术,特别是胰腺专科技能和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 提高,对部分侵犯重要血管的胰腺癌进行根治性切 除成为可能,肿瘤累及 PV 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在 胰腺专科不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10-11]。总之,绝对 不做达不到根治的姑息性胰腺癌切除术。 手术禁忌证:①肿瘤明显包绕、侵犯主要血管 尤其是 SMA、CA 根部及其分支者;②侵犯 PV 及其 属支,血管腔狭窄长度>5 cm;③血管腔闭塞;④肿 瘤远处器官转移,或淋巴结转移伴有血管周围淋巴 结融合[8-9, 17]。 二、根治性手术 胰腺癌胰周神经丛浸润的高发生率是术后局 部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胰内神经丛浸润至胰外神 经丛,易导致切缘阳性。因此,整块切除包括神经丛 腹膜后组织是胰腺癌根治性手术的重要步聚。 Ⅰ、 Ⅱ期胰腺癌即有相当高的淋巴结转移概率,有报道 胰头癌发生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率达 20%~77%,因 此要达到根治性切除必须做到广泛的淋巴结廓清 及后腹膜神经结缔组织切除 [16,18-19]。 对Ⅱ、Ⅲ期肿 瘤,在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基础上,应适当扩 大切除范围,清扫易累及的区域淋巴结,包括清扫 肝十二指肠韧带区的淋巴脂肪组织、CA 周围淋巴 结、胰头周围软组织及第 16 组淋巴结,胰头及钩突 部癌应完整切除 SMA 右侧全部组织。 由于胰体尾 部的淋巴引流更多流向 CA 周围淋巴结,胰体尾联 合脾切除时也应强调胰体尾及其周围神经淋巴组 织的整块切除 [20-21];通常先横断胰颈,进而切断脾 动、静脉,从右向左分离的同时,清扫腹主动脉前方 和 CA周围的淋巴脂肪组织。 当胰腺头、尾部同时存在病灶时,以往通常是 行全胰切除术,但术后病人易发生胰腺分泌功能不 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Miura等[22]对 3 例病人进行 了一期和二期保留中段的胰腺切除术 (middle- segment-preserving pancreatectomy, MSPP), 术后出 现胰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而病人的内、外分泌功 能均保留良好。本科也实施 1例保留胰中段的胰腺 双部位实性假乳头肿瘤一期切除术,术后未发生胰 漏和内、外分泌失调等并发症[23]。 胰腺癌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易侵犯其周围 血管,如 PV、CHA、SMA等。 胰头癌多累及 PV/SMV 的外侧壁,其次是后壁,前壁少见,术中解剖发现肿 瘤与血管壁间分离困难时, 血管壁就可能已受累, 此时由胰腺专科医师施行联合 PV/SMV 切除术将 会使更多病人受益[5, 9]。 下列情况可行合并 PV/SMV 的切除:①肿瘤与血管壁间无法分离;②分离后确 定血管壁小部分受浸润或高度怀疑浸润,估计血管 内膜未受侵犯;③分离过程中血管壁破损无法修补 或修补后有狭窄;④分离后血管过长、打折而影响 PV血流通畅[8]。施行联合血管切除术应掌握手术指 征,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根治,不应盲目扩大。对于肿 瘤直径> 5 cm、术前 CTA 显示 PV/SMV 明显狭窄或 阻塞、肿瘤包绕血管周径 50%、长度>4 cm 或肿瘤 侵犯血管达内膜、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有广泛腹 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手术切除疗效差。 即使医 425· · J Surg Concepts Pract 2011, Vol.16, No.5 师有能力切除,也须谨慎为之,应主张放弃。 然而, 术中还是会遇到与术前影像学检查不一致的情况, 此时应根据病情正确处理[16]。 局部进展期肿瘤累及动脉者行根治性切除时, 应仔细解剖切除累及的主要动脉并重建之,这些操 作对于有经验的胰腺专科医师而言是安全的。与不 能接受根治手术的此类病人相比,生存期和生活质 量均有所改善[11]。 若胰体尾肿瘤侵犯 CA,可行联合 CA切除的扩大胰体尾癌根治手术,即改良 Appleby 术,使部分局部晚期的胰体尾癌病人获得手术切除 的机会[21, 24]。术中注意在 SMA的前方和左侧进行解 剖,避免损伤胰十二指肠动脉弓,以保证通过胃十 二指肠动脉入肝的血供,术中离断 CA 时要检查肝 固有动脉的搏动情况, 以决定是否需进一步重建 CHA。 综合文献报道, 该术式 R0根治性切除率达 71.2%(37/52),R1 和 R2则分别为 25.0%和 3.8%,围 手术期死亡率 2.1%,并发症发生率 40.6%,有 97% 的病人疼痛得到有效控制,41.9%的病人术后会有 腹泻, 平均生存时间 18.5 个月,5 年生存率 3.9% (3/77)[25]。 三、姑息性手术 根治性手术既能改善生活质量,还能显著延长 生存时间。但毕竟多数病人就诊时已不能行根治性 切除,因而,这些病人能否尽量延长生存期和改善 生活质量,也是医师值得关注的问题。 胃肠道肿瘤因其位于胃肠腔内, 可引起出血、 穿孔和梗阻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姑息性切除 胃肠道肿瘤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盲目进 行姑息性胰腺癌切除,则会因肿瘤残留引起并发症 并加速残癌生长,并不能延长病人生存期。 若为了 改善处于晚期且不能根治手术的胰腺癌病人的生 活质量,可选择姑息性旁路引流术,如胆肠转流、胃 肠转流等,以改善病人的黄疸、十二指肠梗阻、恶心 呕吐、肝功能损害、腹水、消化道出血、食欲低下、体 重减轻等症状,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但姑息 性手术与未手术病人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故从 最大效益及合理应用医疗资源等方面考虑,姑息性 治疗措施应有选择性地开展。 另外,随着微创介入 治疗如胆道内支架、经皮肝穿刺外引流等手术的开 展,其能解除梗阻性黄疸,达到较好的姑息治疗效 果,与剖腹手术相比,可减少近期并发症并降低死 亡率,还可节省医疗费用。 四、术中操作技巧 加强外科医师的临床技能培训和术中处理的 经验积累,对于保证胰腺癌手术的安全性、彻底性 和合理性至关重要。 有报道介绍术中先断胃,进而 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动脉旁第 16 组淋巴脂肪 组织,游离并切断空肠上段,切断胰颈后再切除整 个胰头及其钩突部,以达到减少术中出血和减少肿 瘤细胞转移的机会 [15]。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最后断 胃,其优点是用一把 S 型拉钩就可很好地显露胃后 胰颈及其上下缘,此外后断胃还便于必要时改变术 式,如改行 Beger 术或中止切除术,或改行转流术 等。近年也有主张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优先解 剖 SMA(early SMA dissection),先从胰头后方解剖 SMA 及其根部[26],即左肾静脉跨过腹主动脉处。 认 为如此操作有助于术中先准确评估后腹膜淋巴结 转移和神经转移的情况,确定有无变异右肝动脉发 自 SMA,因为这种变异可多达 9.8%~21.0%[27];有助 于术中早期评估 SMA 及 CA 周围肿瘤侵犯的程 度,确定手术切缘处有无残留肿瘤组织。 关于 SMA 的解剖方式, 我们的经验是根据肿瘤与 SMA 的位 置关系来决定。 如为胰头部肿瘤,并与 SMA有一定 距离,可先分离胰头后方直到 SMA 根部,再离断胰 颈、空肠上段,于 SMA 右侧进路显露,并离断钩突; 如为胰钩突部肿瘤,并紧邻 SMA,则应于 SMV 左侧 进路显露 SMA,进而清扫其周围血管神经组织。 术中对于局限性侵犯 PV/SMV 静脉管壁<1 cm 者,可行局部楔形切除,直接缝合即可。 对于较长的 血管受累,则应行节段切除后吻合,切除段在 4 cm 以内者,大多可直接行端端吻合。 若估计血管吻合 有张力,可先切断镰状韧带,用纱垫填塞使肝脏推 向下方, 再用手将小肠系膜根部向上方托起,使 SMV 断端向上推移,以便于血管吻合 [16]。 当术中所 见血管受累长度大于术前影像学评估且手术又无 法中止,如病人情况许可,则考虑行血管移植。首选 自体血管移植(大隐静脉、颈内静脉等),最后才采用 Gore-Tex人造血管移植。我院曾采用脾静脉作移植,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切除血管长度可达 7 cm[28]。一般 认为,常温下阻断 PV 血流(肝动脉血流保持通畅) 不超过 60 min 是安全的, 然而在手术中还应根据 具体情况来掌握,主要观察小肠水肿的程度,如 PV 阻断后小肠无明显水肿,则阻断时间更长些也是安 全的,笔者曾安全阻断 PV 长达 90 min。 由于胰腺癌与周围大血管相邻,故行胰腺癌根 治术时易致血管损伤引起大出血。易引起出血的血 管有 PV 分支(如右侧的冠状静脉、左侧的胰十二指 肠上静脉及其他直接汇入 PV 的小分支)、SMV 分 426· ·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 年第 16 卷第 5 期 支(胰十二指肠下静脉、回结肠静脉及直接汇入其 主干的小分支)、右侧生殖静脉、SMA 分支(胰十二 指肠下动脉及空肠动脉第一、二支)、右肾动脉和左 肾上腺动脉,应在熟悉解剖的情况下仔细操作。 小 静脉壁脆而薄,需轻柔操作,直接发自 PV/SMV 主 干的小静脉,应于其根部结扎,并留足够长的血管 蒂以免线结脱落, 也可用 5-0 Prolene线缝合止血。 术中遇出血应避免用血管钳钳夹,以免破口进一步 撕大;即便钳夹止住出血也易伤其主干。 出血时用 手指按压,吸净积血、看清出血点后再根据情况处 理。 ①出血点若是可结扎小血管的断端,离主干有 2 mm 以上者,可直接钳夹、结扎;离主干 1 mm 以 下者则用 Prolene 线缝扎。 ②出血点若是可结扎小 血管的侧壁,于其两头分别缝扎止血。 ③粗大血管 的侧壁小出血点,用无损伤组织钳或 Satinsky 钳夹 住破口再修补。 ④可结扎的大动脉出血,结扎时距 根部最好不短于主干直径的 2/3。 ⑤不可结扎的动 脉破裂出血,按住出血点的同时,游离血管出血点 两端后,用动脉无损伤钳夹住两端止血,去除破口 周围组织及血管外膜,仔细修补,确保通畅。 总之,根治性手术能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并 改善生活质量,仍是延长胰腺癌病人生存期的最基 本选择,准确评估胰腺癌的可切除性是胰腺癌外科 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既要避免片面扩大手 术切除率,又要注意准确评估血管浸润情况,主张 由胰腺专科医师选择合适的病人来完成根治性手 术,尽可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以使更多的病人 受益, 所以应强调由胰腺专科医师进行科学评估、 合理制定胰腺癌外科治疗策略。当然,就目前而言, 单纯依靠扩大手术范围、提高手术切除率来提高胰 腺癌预后水平仍缺乏可靠性结论,但专业化规范的 根治性手术是开展综合治疗的基础,其他方面还可 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布的 《胰腺癌诊治指南》的总体方案 [29],重视高危人群的 普查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多种治疗手段的 联合运用,不断提高胰腺癌病人总体预后水平。 [参考文献] [1] Sommerville CA, Limongelli P, Pai M, et al. Survival analysis after pancreatic resection for ampullary and 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 an analysis of clinicopatho- logical factors[J]. J Surg Oncol,2009,100(8):651-656. [2] Westgaard A, Tafjord S, Farstad IN, et al. Resectable adenocarcinomas in the pancreatic head: the retroperi- toneal resection margin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 tor[J]. BMC Cancer,2008,8:5. [3] Bilimoria KY, Bentrem DJ, Ko CY, et al. National failure to operate on early stage pancreatic cancer[J]. Ann Surg, 2007,246(2):173-180. [4] Jemal A, Siegel R, Ward E,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9 [J]. CA Cancer J Clin,2009,59(4):225-249. [5] Yekebas EF, Bogoevski D, Cataldegirmen G, et al. En bloc vascular resect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malignancies infiltrating major blood vessels: periopera- tive outcome and long-term survival in 136 patients [J]. Ann Surg,2008,247(2):300-309. [6] Adham M, Jaeck D, Le Borgne J, et al. Long-term sur- vival (5 -20 years) after pancreatectomy for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a series of 30 patients collected from 3 institutions[J]. Pancreas,2008,37(4):352-357. [7] Naseef O, Asham M, Hervieu V, et al. Long-term survival (superior to 20 years)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for pancreatic duct adenocarcinoma: report of two cases [J]. 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8,55(84):1110-1111. [8] 彭承宏. 重视胰腺癌术前手术可切除性评估[J]. 外科理 论与实践,2007,12(3):196-198. [9] Martin RC 2nd, Scoggins CR, Egnatashvili V, et al. Arte- rial and venous resection for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operative and long-term outcomes[J]. Arch Surg,2009,144 (2):154-159. [10] Evans DB, Farnell MB, Lillemoe KD, et al. Surgical treat- ment of resectable and borderline resectable pancreas cancer: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J]. Ann Surg Oncol, 2009,16(7):1736-1744. [11] Bachellier P, Rosso E, Lucescu I, et al. Is the need for an arterial resection a contraindication to pancreatic re- sect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A case-matched controlled study[J]. J Surg Oncol,2011, 103(1):75-84. [12] Bockhorn M, Burdelski C, Bogoevski D, et al. Arterial en bloc resection for pancreatic carcinoma[J]. Br J Surg,2011, 98(1):86-92. [13] Park HS, Lee JM, Choi HK, et al. Preoperative evalua- 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comparison of gadolinium-en- hanced dynamic MRI with 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versus MDCT[J]. J Magn Reson Imaging,2009,30(3):586- 595. [14] Nikfarjam M, Sehmbey M, Kimchi ET, et al. Additional organ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does not increase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J]. J Gastrointest Surg,2009,13(5):915-921. [15] 倪泉兴 , 张延龄 . 我国胰腺癌外科手术治疗存在的问 题和困惑[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7,12(3):199-200. 427· · J Surg Concepts Pract 2011, Vol.16, No.5 [16] 彭承宏, 邓侠兴, 金佳斌. 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难点 与争议[J].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09,3(1):369-372. [17] Shrikhande SV, Kleeff J, Reiser C, et al. Pancreatic re- section for M1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J]. Ann Surg Oncol,2007,14(1):118-127. [18] Slidell MB, Chang DC, Cameron JL, et al. Impact of total lymph node count and lymph node ratio on staging and survival after pancreatectomy for pancreatic adenocarci- noma: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 [J]. Ann Surg Oncol,2008,15(1):165-174. [19] Pawlik TM, Gleisner AL, Cameron JL, et al. Prognostic relevance of lymph node ratio following pancreaticoduo- denectomy for pancreatic cancer[J]. Surgery,2007,141(5): 610-618. [20] Hirano S, Kondo S, Hara T, et al. 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en bloc celiac axis resect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body cancer: long-term results[J]. Ann Surg, 2007,246(1):46-51. [21] Wu X, Tao R, Lei R, et al. Distal pancreatectomy com- bined with celiac axis resection in treatment of carcinoma of the body/tail of the pancreas: a single-center experi- ence[J]. Ann Surg Oncol,2010,17(5):1359-1366. [22] Miura F, Takada T, Amano H, et al. Middle-segment- preserving pancreatectomy[J]. J Am Coll Surg,2007,204(4): 720-722. [23] 程东峰 , 沈柏用 , 韩宝三 , 等 . 胰腺双部位实性假乳头 肿瘤 1 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195-198. [24] Botwinick IC, Schrope BA, Chabot JA. Distal pancreate- ctomy with en bloc celiac axis resection after neoadjuvant 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J]. Pancreas,2010,39(7):1111-1113. [25] Sperti C, Berselli M, Pedrazzoli S. Distal pancreatectomy for body-tail pancreatic cancer: is there a role for celiac axis resection[J]. Pancreatology,2010,10(4):491-498. [26] Pessaux P, Rosso E, Panaro F, et al. Preliminary expe- rience with the hanging maneuver for pancreaticoduo- denectomy[J]. Eur J Surg Oncol,2009,35(9):1006-1010. [27] Shukla PJ, Barreto SG, Kulkarni A, et al. Vascular anomalies encountered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 do they influence outcomes?[J]. Ann Surg Oncol,2010,17 (1):186-193. [28] 彭承宏, 程东峰, 沈柏用, 等. 自体脾静脉移植在联合 PVSMV 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J]. 外科理 论与实践,2007,12(3):213-217. [29]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 胰腺癌诊治指 南[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8,14(3):198-200. (收稿日期:2011-08-16) (本文编辑:许华芳) 由《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发起,召集全国临床微生物 学、临床药学和各临床相关学科的专家,制定了《万古霉素 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为“《共识》”),旨在进一 步规范临床合理应用万古霉素。 该《共识》由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周良辅院士、抗感 染专家翁心华教授和临床药理学家黄仲义教授等 20 余位 专家参与撰写, 是我国第一部针对万古霉素临床应用而制 定的专家共识。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对一线抗生素 普遍耐药的一类金黄色葡萄球菌。 众所周知,问世已逾半个 世纪的万古霉素至今依然是临床治疗 MRSA 的首选药物。 然而,如何规范地应用万古霉素,如何运用新近获得的临床 微生物学 、 临床药理学及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抗 MRSA 感染临床策略……, 在临床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问 题,亟待解决。 该《共识》共包括药学、抗菌作用与药敏检测及临床应 用三大部分。 药学部分主要介绍了万古霉素的药学特点、注 射用溶液配制、 配置各溶液稳定性、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 学、肾功能不全剂量调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 抗菌作用与药 敏检测部分主要分析了万古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 药敏检 测及临床意义、 折点改变及影响、 当前细菌敏感检测状况 等。 临床应用部分分别对成人、新生儿和儿童在呼吸系统、 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软组织出现 MRSA 感染以及 骨关节感染、 心内膜炎时的临床策略与应用注意事项等加 以详细阐述。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 ·简讯· 428· ·
/
本文档为【胰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