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寒假社会实践

2012-02-26 6页 doc 35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8912

暂无简介

举报
寒假社会实践 关注文化发展建设,加强文化传承创新 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鲜明主题。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哈尔滨市逐步加大了对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形成社会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新模式。 关键词:文化,现状,发展 导论: 近年来,哈尔滨市委已经将建设“文化名城”同建设“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商贸都城”,共同确立为哈尔滨市实施新战略、建设现代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以六中全会精神为...
寒假社会实践
关注文化发展建设,加强文化传承创新 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鲜明主题。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哈尔滨市逐步加大了对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形成社会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新模式。 关键词:文化,现状,发展 导论: 近年来,哈尔滨市委已经将建设“文化名城”同建设“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商贸都城”,共同确立为哈尔滨市实施新战略、建设现代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文化名城建设,是哈尔滨市实施新战略的题中之义。自觉地把文化内涵纳入新战略,是对实施新战略的有力推动,是对新战略内容的进一步丰富,是对新战略实施水平的整体提升。本次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走访考察文化重点建设项目,如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类项目,了解哈尔滨的文化发展现状以及文化发展政策。 文献综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部署,发展文化成为推进城市发展重要途径,反思近年来文化建设发展的不足,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文坛发展经验,对文化的崛起必不可少。哈尔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文化名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前进方向,进一步把握并丰富新战略的科学内涵,不断增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攻坚克难,乘势而上,为实现“铸就全省文化高地、建设全国文化名城”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次社会实践是通过实地走访考察文化重点建设项目,如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类项目,了解哈尔滨的文化发展现状以及文化发展政策。 一.以中央大街为主体的欧陆风情城。总面积100公顷,主街经营业态优秀,辅街改造开发迅速,丰富彰显了街区文化内涵和风情特色。其区域内,坚持地域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相结合的原则,打造集商贸、金融、旅游、娱乐、休闲、饮食等为一体、独具文化魅力的欧陆风情城,是世界一流的著名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即将实现中央大街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目标。 二.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其创意水平、科技含量和园区规模大,突出“激情悦动、大美冰城”主题。冰雪节期间,在全市主要广场、公园、街路大量建造冰雪艺术群落,呈现冰雕玉砌、流光溢彩的城市冰雪奇观。集欢乐、创意、科技、活动于一体,搭建全民参与、互动娱乐的新平台,为中外游客和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亲冰雪、玩冰雪场所。 三.“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坚持国际化水准、群众性参与的发展方向,以政府为主导,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传播高雅音乐文化,普及群众文化艺术,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的哈夏、世界的舞台、全城百姓的盛会”。  四.黑龙江省博物馆。传承哈尔滨工业文明,发掘工业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好东轻老厂区等一批“一五”时期的工业文化。宣传展示哈尔滨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的光辉历史和重大贡献。 研究对象的界定: 一.以中央大街为主体的欧陆风情城 二.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三.“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四.黑龙江省博物馆 文章主体: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鲜明主题。 一、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文化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着眼于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市逐步加大了对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形成社会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新模式。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3个,全国文化先进县(市)5个,全国文化先进社区4个、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0个,组建500余支群众文艺团队、101个辅导基地;博物馆68座,市级图书馆1个,区级图书馆7个,市级艺术馆2个,区级文化馆7个,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279个,社区文化中心104个,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我市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欧陆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金源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等构成了多元的文化特征。作为近代城市,在20世纪初被开辟为国际性贸易商埠,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音乐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消费文化、休闲文化,成为有别于我国其他大型城市的显着文化特征。冰雪资源是我市的自然优势,利用自然环境创造的冰雪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一大主题。我市是金源文化的发祥地,以金源文化、京旗文化为代的地域历史文化,成为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近年来,地方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地整合开发利用,目前全市共有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6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类遗址、古墓葬、碑刻、纪念性建筑等1000余处。全市已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2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报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业为基本框架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事业单位80个,从业人员212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1170人;大型文艺演出场所11个,文化艺术馆21个,示范社区文化中心14个,大型文化休闲广场20个,各类文化主题公园、游乐园35个;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342家,电子游艺娱乐场所211家,网吧1249个,电影院20家,图书销售网点14个;农村阅报栏100个,农家书屋1101个,公共图书馆(含社区分馆)63个,各类文博展馆(纪念馆)65个;广播电视拥有四套广播频率、五套电视频道,广播电视传输系统覆盖全市8区10县(市),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城区90万用户;报刊出版单位23家,印刷企业1990家,公开发行报纸5种,期刊25种,年出版图书300余种。   2010年全市从事文化产业经营单位1.62万家,从业人员14.3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9.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9亿元,年均增长2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2.75%提高到2010年的3.79%.冰雪大世界、平房动漫游戏、松雷原创音乐剧、太阳岛景区、冰上舞蹈杂技等5个园区基地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全球文化产业特色园区“创新引领奖”.平房动漫产业园区和群力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明显的集聚效应。 我市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第二批综合试点城市,全省首批试点城市。近年来,着力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相继出台一系列改革政策,采取有效,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做大做强出版发行产业,促进新闻媒体“两分开”改革,转变政府管理服务职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全市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哈尔滨精神”,努力形成健康和谐的社会风尚,有效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近年来,城市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脏乱差”状况明显改善,窗口服务、行业风气逐步好转,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广大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评选出省级道德模范11人、感动人物(群体)60个、见义勇为先进分子540人,志愿者队伍人数达20余万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取得成果,2005年、2008年我市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2010年全国文明城市指标测评名次晋升了6位。   争先创优、努力晋位,提升了城市品牌形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全国十佳卫生城市、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中国十佳宜游城市等荣誉称号。2010年,还荣获“最佳创意城市”、“十大节庆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全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等称号;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拥有了世界认可的城市文化品牌。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2009年国家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既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文化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0年,我市人均GDP达到5583美元,正处于社会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阶段。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消费重点发生变化,推动了娱乐、休闲、旅游、游戏、传媒、通讯、计算机等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合,催生了新兴文化业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扩大了文化消费,文化发展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为核心,以创新、创意、低耗、低碳为特点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把文化产业作为全市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产业,摆上更加突出位置,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随着城市从工业性功能向服务性功能转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不仅包括自然资源及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要素,也包含城市管理、城市人的素质、城市人文环境等方面的要素,且取决于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特色和文化发展水平。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既对城市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文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与此同时,我市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发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文化创新能力不强,文化投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文化人才特别是优秀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市民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性格特征等新的人文精神需要不断地培养,综合文明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文化资源比较丰富。 (二)、社会文化服务功能日益增强。 (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进展。 (五)、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六)、城市品牌形象持续提升。 二、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国家宏观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二)、文化消费的日益增长,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三)、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四)、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三、发展目标 发展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相称,与传统历史文化相协调,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格局,将我市建设成为文化风尚优良、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品位高雅、文化综合实力较强、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市位次实现明显前移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对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心和现代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篝火,时代呼唤大师。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文化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把握时代机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努力! 结语:面向新的世纪,文化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与融合、文明的碰撞与交辉。要坚定广大群众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民族的振兴取决于文化的力量。 参考文献: 哈尔滨日报,2012,《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加强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1,《普及科学知识 提升公众素养 ,为哈尔滨文化名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2010,《中国传媒大学院长做客399社区谈哈尔滨文化建设》 哈尔滨新闻网,2011,《市人大代表视察哈尔滨市公共文化基础建设情况》 1
/
本文档为【寒假社会实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