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职业安全健康

职业安全健康

2012-03-01 50页 ppt 789KB 20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5548

暂无简介

举报
职业安全健康null煤矿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煤矿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2012年3月1日null煤矿井下作业场所不固定,空间相对狭小,巷道断面有限,形成了矿井不良的气象条件,其基本特点是气温高、气湿大,不同地点气流大不相等,温度相差很大,在此环境下劳动的工人易患感冒、腰腿疼、滑囊炎及中暑等疾病。生产作业场所地质构造复杂,卫生设施和照明条件相对较差,潜在危险因素增多。一、有毒有害气体危害及其防护一、有毒有害气体危害及其防护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 ①刺激性气体—...
职业安全健康
null煤矿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煤矿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2012年3月1日null煤矿井下作业场所不固定,空间相对狭小,巷道断面有限,形成了矿井不良的气象条件,其基本特点是气温高、气湿大,不同地点气流大不相等,温度相差很大,在此环境下劳动的工人易患感冒、腰腿疼、滑囊炎及中暑等疾病。生产作业场所地质构造复杂,卫生设施和照明条件相对较差,潜在危险因素增多。一、有毒有害气体危害及其防护一、有毒有害气体危害及其防护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 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 它是化学工业常遇 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 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 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矿井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矿井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 注1:瓦斯、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允许浓度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注2:矿井中所有气体的浓度均按体积的百分比计算。一氧化碳一氧化碳 来源与接触机会 来源与接触机会在煤矿井下CO主要生产于煤的自然发火和抗木腐烂以及放炮的炮烟中。当发生煤尘和瓦斯爆炸时,将产生大量CO,瓦斯爆炸后,其浓度一般在2%-3%;煤尘爆炸后,其浓度甚至高达8%左右。在煤矿井下监测CO浓度变化趋势,可作为判断煤层是否发生自然发火的指标。 物理性质和中毒症状 物理性质和中毒症状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分子量28.01,密度0.967,燃点609℃,沸点-190℃,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是易燃易爆气体,其爆炸极限为12.5-74%在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分为下列几种级别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分为下列几种级别 1)接触反应 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恶心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 2)轻度中毒 1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心悸、胸闷、耳鸣、视物不清、四肢无力、恶心、呕吐。 2轻度至中毒意识障碍,但无昏迷,个别病人有短时昏厥。 null3)中度中毒 除以上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最初意识可保持清醒,但力不从心,不能自救,继而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昏迷、痛觉反应减弱,个别人抽搐及全身强直。 4)重度中毒 继上述症状后出现深度昏迷、寒战、体温升高、四肢瘫软、反射消失,离开现场可持续几小时甚至几昼夜。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导致呼吸性中毒 二氧化碳导致呼吸性中毒   (1)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兴奋呼吸中枢,便呼吸加深加快。高浓度二氧化碳可以抑制和麻痹呼吸中枢。   (2)由于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比氧强25倍,故二氧化碳很容易从肺泡弥散到血液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临床上很少见单纯的二氧化碳中毒,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常伴随氧浓度降低。比如:地窖中储存的蔬菜、水果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消耗了氧气。无防护措施进入地窖所发生之中毒,是高浓度二氧化碳和缺氧造成的。试验证明氧充足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5%时对人尚无害;但是,氧浓度为17%以下的空气中含4%二氧化碳,即可使人中毒。缺氧可造成肺水肿、脑水肿、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缺氧性脑病等。 硫化氢硫化氢理化性质及中毒症状 理化性质及中毒症状 硫化氢为无色、有臭蛋气味的气体。分子量34.08,比空气重,密度为1.192,燃点260℃,爆炸极限为4.3—45.5%,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 中毒症状分以下几种 中毒症状分以下几种 1)刺激反应 接触后出现流泪、眼刺痛、流涕、咽部灼热等刺激症状,短时内可恢复。 2)轻度中毒 眼胀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咽干、咳嗽,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 3)中度中毒 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既为中度中毒 1明显的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并出现昏迷、躁动、意识障碍,面色灰白或发绀。 2有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等。 null4)重度中毒 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即为重度中毒 1立即出现神志模糊、昏迷、紫绀、心悸、谵妄、全身肌肉痉挛或强直、大小便失禁。 2肺水肿 3呼吸、循环衰竭。 4闪电式死亡。 5)慢性影响 经常暴露于低浓度的硫化氢环境中,可引起如下症状 1结膜充血、角膜混浊。 2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嗅觉减退、神经功能紊乱(100mg/m3) 3多汗、腱反射亢进、皮肤划痕症、四肢远端紫绀、劂冷,多必性神经炎。 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氨 氨 理化性质及中毒症状 理化性质及中毒症状 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分子量17.03,比空气轻,密度0.597,熔点:-77.7℃,沸点-33.33℃,爆炸极限为15.7-27%,易溶于水、形成氨水,在常温下加压可液化成液氨。自燃点651℃,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吸入性氨中毒多发生于意外事故,有以下几个类型: 吸入性氨中毒多发生于意外事故,有以下几个类型: 1刺激反应 仅有一过性的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无明显肺部体征。 2轻度中毒 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并伴有轻度头痛、头昏、乏力等。 3中度中毒 声音嘶哑、剧烈咳嗽、有时伴有血丝痰、胸闷、呼吸困难、常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乏力等。 4重度中毒 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气急、胸闷、心悸等,并常有烦躁、恶心、呕吐或昏迷等。 另外,氨还有局部作用,如眼、皮肤损伤等、应看具体情况而定。预防与急救 预防与急救 预防氨气中毒的工作与预防一氧化碳基本相同,但还应补充几点:氨比空气轻,且易溶于水,因此,一旦跑氨,撤离时可向低处逃避,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可用湿毛巾、手套掩鼻撤离。 职业禁忌症:常常发作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炎,心脏病及慢性皮肤病,均不宜从事接触氨的工作。 急救工作同前。但应注意,不得使用压迫式人工呼吸。有咽喉水肿及上呼吸道灼伤者,应尽早施行气管切开术。 液氨、氨水溅入眼内,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要彻底,至少持续15—20分钟,然后用3%硼酸水冲洗,再用可的松和氯霉眼水滴眼。 皮肤被氨灼伤时,迅速脱掉或剪开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再用2%的硼酸水冲洗或3%硼酸水湿敷。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物理性质及中毒症状 物理性质及中毒症状 二氧化硫为无色、具有强烈辛辣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分子量64.07,密度2.21,熔点-76.1℃,沸点-10℃,能溶于水,不燃烧,不助燃。最高允许浓度15mg/m3。二氧化硫中毒有以下类型 二氧化硫中毒有以下类型 1、急性中毒 1轻度中毒: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及粘膜的刺激症状。可有流泪、羞明、咳嗽、鼻咽喉部烧灼样痛、干咳、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昏、乏力、有时胸闷、气短。 2重度中毒 可于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并发气管炎和肺炎,高浓度时还能引起窒息。null 2、灼伤: 液体二氧化硫可引起皮肤、粘膜灼伤、溅入眼睛发生变性坏死、甚至失明。 3、慢性影响 头痛、头晕、乏力、慢性鼻炎、咽炎、嗅觉味觉减退等。 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饮牛奶或生蛋清。就医。 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 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  除五氧化二氮为固体外, 其余均为气体。分子式NOx。其中四氧化二氮是二氧化氮二聚体,常与二氧化氮混合存在构成一种平衡态混合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混合物,又称硝气(硝烟)。相对密度:一氧化氮接近空气,一氧化二氮、二氧化氮比空气略重。熔点: 五氧化二氮为30℃,其余均为零下。均微溶于水, 水溶液呈不同程度酸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水中分解生成硝酸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300℃以上才有强氧化作用, 其余有不同程度氧化性,特别是五氧化二氮,在-10℃以上分解放出氧气和硝气。氮氧化物系非可燃性物质,但均能助燃,如一氧化二氮(N2O)、二氧化氮和五氧化二氮遇高温或可燃性物质能引起爆炸。 中毒症状中毒症状急性 中毒 : 吸入气体当时可无明显症状或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干咳等。常经6~7小时潜伏期后出现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并发气胸及纵膈气肿。肺水肿消退后2 周左右出现迟发性阴塞性细支 气管炎 而发生咳嗽、进行性胸闷、呼吸窘迫及紫绀。少数患者在吸入气体后无明显中毒症状而在 2周后发生以上病变。 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胸部X 线片呈肺水肿的表现或两肺满布粟粒状阴影。 硝气中如一氧化氮浓度高可致高铁血红蛋白症。 急救措施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后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吸氧。对密切接触者观察24~72小时。及时观察胸部 X线变化及血气分析。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防治肺水肿, 给予合理氧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支气管解痉剂, 肺水肿发生时给去泡沫剂如消泡净, 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 早期、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 如可按病情轻重程度, 给地塞米松10~60mg/日, 分次给药, 待病情好转后即减量, 大剂量应用一般不超过3~5日,重症者为预防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可酌情延长小剂量应用的时间;短期内限制液体入量。全理应用抗生素。脱水剂及吗啡应慎用。强心剂应减量应用。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可用1%亚甲蓝5~10ml缓慢静注。对症处理 甲烷 甲烷 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漏应急处理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2.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氢气氢气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 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各种气体中,氢气的密度最小。标准状况下,1升氢气的质量是0.0899克,相同体积比空气轻得多)。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另外,在101千帕压强下,温度-252.87℃时,氢气可转变成无色的液体;-259.1℃时,变成雪状固体。常温下,氢气的性质很稳定,不容易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当条件改变时(如点燃、加热、使用催化剂等),情况就不同了。如氢气被钯或铂等金属吸附后具有较强的活性(特别是被钯吸附)。金属钯对氢气的吸附作用最强。 安全注意事项急处理 安全注意事项急处理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嗅、无毒、易燃易爆的气体,和氟、氯、氧、一氧化碳以及空气混合均有爆炸的危险,其中,氢与氟的混合物在低温和黑暗环境就能发生自发性爆炸,与氯的混合比为1:1时,在光照下也可爆炸。 氢由于无色无味,燃烧时火焰是透明的,因此其存在不易被感官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向氢气中加入乙硫醇,以便感官察觉,并可同时付予火焰以颜色。 氢虽无毒,在生理上对人体是惰性的,但若空气中氢含量增高,将引起缺氧性窒息。与所有低温液体一样,直接接触液氢将引起冻伤。液氢外溢并突然大面积蒸发还会造成环境缺氧,并有可能和空气一起形成爆炸混合物,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二、高温危害及其防护二、高温危害及其防护null高温作业分类高温作业分类 高温作业按气象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二)高温高湿作业 (三)夏天露天作业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 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温的调节: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3、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4、消化系统: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三)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三)5、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6、泌尿系统:由于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五、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五、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高温作业持续时间:见下表,中间休息不得少于15min。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一)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一)诊断原则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二)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二)诊断及分级标准 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三)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三)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四)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四)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职业性中暑的处理原则 职业性中暑的处理原则 治疗原则 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 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 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高温作业防护措施(一) 高温作业防护措施(一)(一)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 (二)加强个人防护 (三)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  根据库区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可适当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如:实行小换班,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等。 高温作业防护措施(二) 高温作业防护措施(二)(四)加强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  1、从预防的角度,一是作业人员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有高温禁忌症要及时和反应;二是班组长和工段长对自己本班人员的健康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不要安排其从事高温作业。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高温禁忌症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应给予适当的防治处理。  高温作业防护措施(三) 高温作业防护措施(三)2、供给防暑降温清凉饮料、降温品和补充营养:要选用盐汽水、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作为高温饮料,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同时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可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此外,要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中要补充蛋白质和热量,维生素A、B1、B2、C和钙。 高温季节设备的管理和防护 高温季节设备的管理和防护油罐的管理和防护 要加强对油罐附件的检查,特别是呼吸阀的检查,保证油罐大小呼吸的正常;中控要加强对罐内压力的监控,对于汽油罐如超过规定压力,必须开启喷淋降压。 压力管道的管理和防护 一是要做好日常巡检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焊接点、法兰、阀门的检查,防止由于高温引起管道压力升高而造成的泄漏;二是要做好安全阀的维护保养,确保安全阀处于有效状态;三是要中控要做好管道压力的监控工作;四是对于装卸油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泄压,防止管道憋压。 噪声危害及其防护噪声危害及其防护噪声是煤矿井下的一种主要的职业危害,井下噪声不仅影响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影响。尤其是在综采、掘进工作面,由于机器设备功率大,设备多,且作业空间狭小,反射面大,易形成混合噪声,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与生产安全。 噪声分类噪声分类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和转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煤矿的凿岩机、风钻、电煤钻,振动筛所产生的声音。 2.流动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动力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锤所产生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般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作用,或分为听觉系统和非听觉系统的影响。一般是慢性损害,但在较大声级的突然冲击下,可能引起急性损害。null(一)听觉系统 受噪声作用后,除主观感觉耳鸣外,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或听力损失。由于所受噪声强度大小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听力下降可有暂时性和永久性之分。判断听力是否下降,以正常人平均听阈为基准,即标准听力计上所规定的零级。null1、听觉适应及听觉疲劳 接触噪声后,出现听力下降或听阈升高,脱离噪声环境,短时间内如几分钟或几小时能完全恢复的称听觉适应,这是正常的生理性保护功能; 如果接触强噪声的时间比较长,则听力的恢复可能需要十几或几十个小时,这属于听觉疲劳了。 由于听觉还能恢复,所以上述现象都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TTS)”。TTS变化的水平和接触噪声的强度大小、频谱特性和作用时间有关。研究发现,接触中等强度噪声(80-105dB),如时间短于8小时,则TTS表现为随着声级增高和接触时间延长而呈线性增加,引起TTS产生的声压级有一个下限,发现声压级低于70dB的情况下,无论接触多长时间也不会发生TTS。null间断性或波动性噪声引起的TTS的变化比较复杂。TTS在停止接触噪声后,绝大部分在最初2-3小时内恢复一般16小时内可完全恢复,如果16小时内未能完全恢复,第二日又继续接触,日复一日,则可能发展为不可恢复的听阈位移,成为病态现象了,因此听觉疲劳就视为危险信号。null2、听力损伤及噪声聋 在听觉疲劳的基础上,继续长期接触强噪声,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表现为永久性听阈位移(PTS),这是由于内耳感音器官,受噪声的作用,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退行性病变,称为听力损伤或噪声性耳聋。null噪声性听力损伤或噪声性耳聋属于慢性过程。初期,患者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会活动能正常进行。纯音听力检查时,听力曲线在3-6KHZ处出现 “v”型下陷,较低频段尚未受到影响,此时称噪声性听损伤。病程进一步发展,听力损伤向更高及更低频段延伸,当影响到语言频段(500HZ、1KHZ、2KHZ),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主观感觉语言听力出现障碍,表现为生活交谈中的耳聋现象,即所谓的噪声性耳聋。null噪声性耳聋发病缓慢,多为两耳对称,伴耳鸣症状,听损的速度一般在接噪的前15年进展较快,尤其是高频段更明显,以后渐趋平缓,很少发展成耳聋。听力所以不能恢复,主要是因为内耳螺旋器的听毛细胞受噪声作用后,代谢营养发生障碍→细胞变性坏死→丧失听觉功能。null噪声聋诊断,需以下资料: 明确的噪声接触史; 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感音耳聋,如老年聋、头外伤、耳聋隆药物、传染病以及传导性耳聋的鉴别; 纯音测听,高频段(3-6KHZ)听力下降超过一定范围,语频段(500HZ、1KHZ、2KHZ)平均听力下降≥26dB。null 诊断标准: a)、Ⅰ级:N1+A b)、Ⅱ级:N1+B或D+A c)、Ⅲ级:N1+C或D+B d)、Ⅳ级:D+C e)、Ⅴ级:E+B或E+C 噪声聋目前无有效治疗手段,重点是预防,早期高压氧扩血管。营养代谢药物,有部分疗效。null在某些情况下,如爆破、火器发射或突发性巨响引起的的力损伤,又称为暴震性耳聋。听力部分或大部分丧失,两耳不对称,朝向声源一侧重,有时伴有较大冲击波,导致耳鼓膜破裂,听骨链破坏,内耳出血,其螺旋器细胞移位,也可引起脑震荡。症状除耳聋外,常伴有耳鸣、耳痛和眩晕。 null(二)神经系统 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中枢(丘脑下部),引起神经系统一系列反应。 主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神经系统征侯群,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减弱。null(三)心血管系统 植物神经功能变化,表现心率快或慢,血压上升,心电图检查ST段、T波呈缺血变化。 (四)内分泌系统 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肾激素分泌增加,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增加,性腺功能发生变化,周期紊乱,月经失调,生殖能力下降。 (五)消化系统 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减弱,有消化道溃疡报道。 (六)心理精神影响 突然而剧烈的声响刺激,引起惊恐反射,长期接噪,影响工作效率,干扰谈话,防碍休息,健忘厌烦苦恼,情绪坏。null五、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接触噪声对机体能否产生有害作用,与下列一些因素有直接关系: (一)噪声强度 噪声强度大小是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强度越大听力损伤出现越早。损伤的程度也越严重。 (二)接触时间 接触噪声的时间越长,听损越严重,损伤的阳性率越高。听损的临界暴露时间,在同样强度的噪声作用下,各频率听阈的改变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4-6 KHZ出现听力损伤的时间最早,也即该频段听力损伤的临界暴露时间最短。null(三)噪声的频谱特性 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以高频为主的噪声对听力的危害大,窄频带声比宽频带声危害大。但噪声性听力损伤高频段凹陷这一特征不受频谱是影响。 (四)噪声的类型和接触方式 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持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大。 (五)个体敏感性 受噪声影响的个体间有差异,有少数敏感的人,应在工作中注意,并加以保护。null接触不同声级不同工龄噪声聋检出率(%) 声级组(dB)A ~10年 ~20年 ~30年 80 0~1.37 0~2.61 0.18~5.34 85 0~1.39 0.14~3.84 0.14~5.36 90 0~1.29 0.23~3.01 0.55~6.39 95 0.25~3.95 0.95~5.11 3.81~18.93 100 1.08~5.62 5.36~16.18 12.83~30.43 噪声危害的防治(一)噪声危害的防治(一)1.制定并执行工业企业噪声职业标准:应主要从保护劳动者听力角度出发,工人在一定强度下劳动不会对语言听力有明显影响。 2.控制噪声源:解除噪声危害的根本是控制或消除噪声源,如用无声或低声设备替代发出强噪声的设备,在进行工作场所设计时,合理配置声源,将高、低噪声的机器分开,有利于减少噪声的危害。 3.控制噪声的传播 4.加强个人防护:当生产环境的噪声达不到卫生要求时,需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最常用的是耳塞,隔声效果可达20~35dB,此外还有耳罩,帽盔等。 噪声危害的防治(二)噪声危害的防治(二) 5.健康监护:对从事噪声工作的工人要进行就业前检查,凡有听觉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气质性疾患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不宜参加噪声工作。查体项目有内科常规检查,耳鼻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纯音听力测试。噪声作业工人每年要检查一次,发现有高频率听力下降大于或等于30dB,应列为观察现象,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对听力下降明显者应及早调离噪声作业并进行健康检查,妇女妊娠期应避免接触85dB以上的噪声。 噪声作业工人要适当安排工作休息,休息时离开噪声环境,以恢复听觉疲劳。经常监督检查噪声环境预防措施效果。振动危害及其防护振动危害及其防护振动(vibration)是指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于一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长期接触生产性振动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振动对人体各系统影响振动对人体各系统影响(1)引起脑电图改变;条件反射潜伏期改变;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血压不稳、心律不稳等;皮肤感觉功能降低,如触觉、温热觉、疼觉,尤其是振动感觉最早出现迟钝。 (2)40~300Hz的振动能引起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和张力的改变,表现为末梢血管痉挛、脑血流图异常;心脏方面可出现心动过缓、窦性 (3)握力下降 (4)40Hz以下的大振幅振动易引起骨和关节的改变,骨的X光底片上可见到骨贸形成、骨质疏松、骨关节变形和坏死等。 (5)振动引起的听力变化以125~250Hz频段的听力下降为特点,但在早期仍以高频段听力损失为主,而后才出现低频段听力下降。振动和噪声有联合作用。 (6)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可产生局部振动病。局部振动病是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亦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一般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简称白指)。我国1957年就将局部振动病定为职业病。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为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对振动危害加以控制,其主要途径如下: 改革工艺,从根本上取消和减少手持风动工具的作业,用液压、焊接、粘接代替铆接;改进风动工具,采用有效减振措施,改革工具排气口的位置;采用自动、半自动操纵装置,以减少肢体直接接触振动体;手持振动工具者,应戴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无指手套,并注意保暖防寒;对新工人应作就业前体检,有血管痉挛和肢端血管失调及神经炎患者,禁止从事振动作业;对接触振动的作业工人应定期体检,间隔时间应为2~3年;对振动病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调离振动作业岗位。 粉尘及其危害粉尘及其危害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矿石粉碎、筛分、配料、冶炼、水晶宝石加工过程中均可有大量粉尘外逸。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炎等。 按粉尘的成分可分按粉尘的成分可分1.无机粉尘 a.矿物性粉末:如石英、石棉、滑石、粉墨、煤等粉尘。 b.金属性粉尘:铝、铁、锡、铅、锰等金属及化合物粉尘。 c.人工无机粉尘 例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按粉尘的成分可分(二)按粉尘的成分可分(二)2.有机性粉尘 a.植物性粉尘 :如木尘、烟草、棉、麻、谷物、茶、甘蔗等粉尘。 b.动物性粉尘:如畜毛、羽毛、角粉、骨质等粉尘。 3.混合性粉尘:以上各种粉尘的混合物按粉尘中游离SiO2 含量可分按粉尘中游离SiO2 含量可分1.尘矽:矿尘中游离子SiO2含量在10%以上的粉尘称尘矽。 2.非尘矽;矿尘中游离子SiO2含量在10%以下的粉尘称非尘矽。 按卫生学观点可分为按卫生学观点可分为1.总粉尘:悬浮于空气和各种粒径的粉尘总和,以前称为全尘。 2.呼吸性粉尘:随着人的吸气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呼吸系统,且能进入肺泡其的粉尘称呼吸性粉尘。 3.非呼吸性粉尘:被人吸入呼吸系统的粉尘,有少部分进入肺泡区,其余大部分粉尘由于鼻、咽、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的拦截、阻滞作用不能进入肺泡区。这些不能进入肺泡区的粉尘称为非呼吸性粉尘。null按粉尘直径大小可分为 1.可见粉尘 2.显微粉尘 3.超显微粉尘 按粉尘存在状态可分为 1.原生粉尘 2.次生粉尘 按粉尘存在状态可分为 1.悬浮粉尘 2.沉积粉尘 按粉尘有无爆炸性可分为 1.有爆炸性粉尘 2.无爆炸性粉尘粉尘对人体健康影响(一) 粉尘对人体健康影响(一)  (1)破坏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   长期大量吸入生产性粉尘,可使呼吸道粘膜、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受到损伤,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肺内尘源积累会随之增加,因此,接尘工人脱离粉尘作业后还可能会患尘肺病,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加深。   (2)可引起肺部疾病。长期大量吸入粉尘,使肺组织发生弥漫性、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尘肺病,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而使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矽肺是纤维化病变最严重、进展最快、危害最大的尘肺。   粉尘对人体健康影响(二)粉尘对人体健康影响(二) (3)致癌。有些粉尘具有致癌性,如石棉是世界公认的人类致癌物质,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细胞瘤,可使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4)毒性作用。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被溶解吸收,引起铅、砷、锰等中毒。   (5)局部作用。粉尘堵塞皮脂腺是皮肤干燥,可引起痤疮、毛囊炎、脓皮病等;粉尘对角膜的刺激及损伤可导致角膜的感觉丧失,角膜浑浊等改变;粉尘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引起鼻咽、咽炎、喉炎。 尘肺病 尘肺病 null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纤维化就是肺间质的纤维组织过度增长,进而破坏正常肺组织,使肺的弹性降低,影响肺的正常呼吸功能。   引起尘肺病的生产性粉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无机矿物性粉尘,包括石英粉尘、煤尘、石棉、水泥、电焊烟尘、滑石、云母、铸造粉尘等,还有一类是有机粉尘。尘肺病的临床表现(一)尘肺病的临床表现(一)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尘肺病早期矽肺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或者只有很轻微的自觉症状,往往是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时才会发现。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特别是晚期的矽肺病人,就会出现或轻或重以呼吸系统为主的自觉症状。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气短。病情较轻的,往往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爬山时感到气短,稍微休息一会儿,就能好转。再严重一点的,做一些轻体力劳动,走上坡路或上楼梯时有明显气短。   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时,由于呼吸和循环功能受到明显损害,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还可以有咯血、无力、消瘦、失眠、食欲减退等。如果有发热,肝大和浮肿,则可能并发了别的疾病。尘肺病的临床表现(二)尘肺病的临床表现(二) (1)咳嗽。尘肺病人易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晚期病人多合并肺部感染,均可使咳嗽明显加重。咳嗽与季节、气候等有关。 (2)咳痰。一般咳痰量不多,多为灰色稀薄痰。如合并肺内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痰量则明显增多,痰呈黄色粘稠状或块状。常不易咳出.   (3)胸痛。尘肺病人常常感觉胸痛,胸痛和尘肺临床表现多无相关或平行关系。部位不一,且常有变化,多为局限性。一般为隐痛,也可胀痛、针刺样痛等。 尘肺病的临床表现(三)尘肺病的临床表现(三)(4)呼吸困难。随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呼吸困难也逐渐加重。合并症的发生可明显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和发展速度。   (5)咯血。较为少见,可由于呼吸道长期慢性炎症引起黏膜血管损伤,痰中带少量血丝;也可能由于大块纤维化病灶的溶解破裂损及血管而使血量增多。   (6)其他。除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可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常见有消化功能减低。 null煤工尘肺症状   煤尘肺早期无症状,病程进展缓慢。肺气肿形成同时伴有阻塞性细支气管炎者,可出现活动后气急、咳嗽、咳痰。伴有支气管扩张时可有大量浓痰咳出。晚期病人呼吸道易感染。易继发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症状。   石墨尘肺及其症状   石墨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石墨粉尘所引起的尘肺。   石墨尘肺患者肺脏的改变酷似煤工尘肺,肺内出现大小不等的黑斑点。患有石墨尘肺的病人多有不明显的症状,如出现轻度鼻咽部发干、咳嗽、咳黑色黏痰,劳动后由胸闷、气短现象。由于石墨尘肺容易并发病毒、细菌感染,包括结核感染,所以患者可出现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炎症,加重肺功能损害。石棉肺石棉肺 石棉肺是我国法定尘肺病的一种,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肺间质纤维化和胸膜纤维化。石棉所致肺间质纤维化开始多在肺下部,随病情进展逐渐向全肺扩散,严重时正常肺组织的细支气管、肺泡等完全被纤维化代替,并和扩张的细支气管混合在一起形成蜂窝状改变,从而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胸膜纤维化主要表现为胸膜增厚、粘连,由于纤维化组织的收缩及胸膜纤维化,可使肺脏体积明显缩小。在一般职业接触情况下,石棉肺发生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经10-20年,在停止接触石棉粉尘后,肺纤维化仍可继续进展,病情不断加重。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接触石棉粉尘的工人,离岗时虽然没有发现石棉肺,但离岗后仍有部分工人可能发生石棉肺。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场的职业卫生要求 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场的职业卫生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规定,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场所有如下职业卫生要求:   (1)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相适应的粉尘防护设施;   (3)工作场所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和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工作场所的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粉尘作业的个人卫生保健措施 (一)粉尘作业的个人卫生保健措施 (一)(1)加强个人卫生   一是要注意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中的卫生,如使用防毒口罩,在使用前应了解其性能、用法和如何判断失效等知识,经常更换滤料,以免误用或使用无效口罩。保持清洁卫生,做到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二是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在车间抽烟、进食和饮水及存放食品、水杯,更不能在生产炉热饭、烤食品,以免毒物污染食品进入消化道。要勤洗手,凡是脱离操作后,做其他事前要洗手,如抽烟、吃饭、喝水、去卫生间等。尘毒作业工人下班后要洗澡,换干净衣服回家,工作服勤换洗,不得穿回家等。粉尘作业的个人卫生保健措施 (二)粉尘作业的个人卫生保健措施 (二)(2)科学加强营养   应在保证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根据接触毒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适当选择某些特殊需要的营养成份加以补充,以增强全身抵抗力,并发挥某些成份的解毒作用。   高蛋白:蛋白质及其组成的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和甘氨酸,除参与集体的蛋白质合成外,还对某些毒物具有解毒的功能。   高维生素:维生素是许多重要酶的组成部分,参与机体一系列物质代谢过程。尤其是接触损害神经系统的毒物,应增加维生素B1、B6、C等;接触损害造血器官的毒物,应增加维生素B族的叶酸,B6、B12,维生素C等促进骨髓的造血机能。   适当量的糖:糖可提供葡萄糖醛酸可与毒物结合,排出体外,如苯。 粉尘作业的个人卫生保健措施 (三)粉尘作业的个人卫生保健措施 (三)补充微量元素:接触锰时应补铁,锌和硒可防止或抑制镉的某些毒性,接触镉应多服用维生素D和钙,接触损害精神系统的毒物,钙、磷也应充足。   低脂肪:饮食中脂肪过多,可增加铅、烃类和卤代烃在肠道内的吸收等。   多喝水:夏季的高温作业工人,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可促进毒物的排泄,而且提倡喝茶水,茶含有鞣酸,能促进唾液分泌,有解渴作用,又含咖啡因,兴奋中枢神经,解除疲劳。 粉尘作业的个人卫生保健措施 (四)粉尘作业的个人卫生保健措施 (四) (3)加强锻炼、促进代谢。   (4)禁烟、酒:酒(乙醇)可将储存在骨骼内的铅动员到血流中,产生铅中毒症状。   怀疑自己可能得了尘肺病,该到哪里去诊断、就医   怀疑自己得了尘肺病,应先到原工作单位取得职业史相关证明材料,再到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该医疗卫生机构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具体可以向当地卫生部门进行咨询。习习题null一、填空题 1.按粉尘的成分可分______ ______ ______ 2.噪声可分为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噪声是煤矿井下的一种主要的职业危害,井下噪声不仅影响煤矿工人的______,同时影响______ 4.职业性中暑的治疗原则 ______ ______ _______ null5.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6.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可分为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 ________ 8.煤矿常见的有害气体包括____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null二、问答题 1.引起尘肺病的生产性粉尘主要有? 2.粉尘作业的个人卫生保健措施主要包括? 3.粉尘对人体健康影响?
/
本文档为【职业安全健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