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清代知县满德安行述

清代知县满德安行述

2012-03-05 8页 doc 323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8808

暂无简介

举报
清代知县满德安行述 张世哲 满心广靖宇 满公德安,字舒亭,号溪愚,世居滕邑柴里村,文登公次子也。公出身仕宦门第,始祖满迪,进士及第,历任元朝峄州奉训大夫,都水监丞;益都路同知峄州刺史。曾祖讳仲宾,字乐宾,附贡生,敕赠文林郎。祖讳沣,字济东,监生,敕赠修职郎,貤赠文林郎。父讳文登,字云衢,由附生考授江西新城县丞,继则升迁泸溪正堂,未期年,复委靖安正堂。兄德泰,字阶平,监生,京都东城兵马司副指挥。母殷氏,敕赠孺人。 公眉宇清秀,敏悟过人,才气横溢。性鲠直质朴,不随流俗。嗜读书,七岁就傅,日诵数百言,刻苦无间寒暑。稍长,不仅博涉典籍,且能留...
清代知县满德安行述
张世哲 满心广靖宇 满公德安,字舒亭,号溪愚,世居滕邑柴里村,文登公次子也。公出身仕宦门第,始祖满迪,进士及第,历任元朝峄州奉训大夫,都水监丞;益都路同知峄州刺史。曾祖讳仲宾,字乐宾,附贡生,敕赠文林郎。祖讳沣,字济东,监生,敕赠修职郎,貤赠文林郎。父讳文登,字云衢,由附生考授江西新城县丞,继则升迁泸溪正堂,未期年,复委靖安正堂。兄德泰,字阶平,监生,京都东城兵马司副指挥。母殷氏,敕赠孺人。 公眉宇清秀,敏悟过人,才气横溢。性鲠直质朴,不随流俗。嗜读书,七岁就傅,日诵数百言,刻苦无间寒暑。稍长,不仅博涉典籍,且能留心当世之务。善为文,落笔成章,以学富识广,问无不对,人皆以大器目之。年及冠,考取附生。未几,父与兄长悉卧病,公亲侍汤药,代署家政,纲举目张,井然有序,初显公驾驭事业之才。年二十三,丁父忧,丧葬悉如礼。 文登公行将谢世之际,招公于病榻前,曰:“汝之才与学,粗可有为,吾宦绩未成,汝当继之。”言迄而卒。公谨记父训,益知自我惕励,力于学而不稍懈。三年服阕,于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例授京都兵马司副指挥。以不适武职,改任知县,试用于河南,历署洧川,新郑两县事六年,有政声。此前,白莲教起于川楚,战乱频仍,赋税繁重,复逢荒歉,民不聊生。虽朝廷诏免用兵区域逋赋之半,庶民仍无力缴纳。公先后署洧川、新郑,均自查灾、监赈入手,惩处污吏,扶贫济困,恢复农耕,县境安定,吏慑民悦。 尤当提及者,公署新郑县事之际,深入村落里巷,访贫问苦,体察民情,冀得据实施治。一日,与书吏孙玉水访贫晚归,过感恩寺,闻有读书声,公奇之,遂步入寺内正殿,见一少年,就读于佛前长明灯下。经寻问,知少年名吴凯,年十一,家贫,无灯油照明,故每晚借佛灯读于此。 吴凯仪容清奇,举止大方,应对无窘态。德安公喜,嘉其勤,知为待琢之璞玉,遂许以常年资助灯油费,可读于家,不必再来寺庙。即嘱孙玉水,办妥此事。 数日后,公复过寺前,闻读书声依然清琅,疑顿生。登佛殿视之,见吴凯读如故,遂质问之,吴凯跪而拜,泣陈其父早丧,母病卧床,灯油费转作医药费。声称有负满大人栽培苦心,深感内疚。 德安公扶吴凯起,送其归家,顺便探视其母病情,即按月增付铜钱五十文,作医药之资。凯与母感激涕零,再拜而谢之。 公回衙后暗忖:“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弘教化而致之民者,郡邑之任也。人材为政事之本,而学校为人材之源,吾当致力于兴学之务。”遂令本县教谕,就感恩寺办“启蒙书院”一所,纳适龄学童近百人,吴凯亦在其中。三年后,公离任去,而启蒙书院,秉公意图,愈趋完善矣。 十年后,吴凯举于乡试,继则进士及第。旋经铨叙,授新郑县令。莅任伊始,即于感恩寺左,建“满公生祠”,盖纪念德安公知遇之恩,复昭告世人,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也。 嘉庆十七年春(1812年),德安公过班归部,选任直隶顺德府内邱知县。时天理教起事于直隶长垣,河南滑县,山东定陶等地,破城杀官,势甚猛。内邱地处京畿要冲,战乱频仍,徭役繁重,复值壬申岁请赈,疏三上,迟迟不获批复。时饥民数千,屡窥县辖区平山涧军粮仓储,欲掠之。公亲赴劝阻,奈饥民不甘待毙,劝阻无效。公复与守仓兵弁交涉,欲借粮赈灾,亦被拒。至此,已成“箭在弦上”之势,如处置不当,定出死伤大祸。不得已,遂强行开仓,按丁发粮,仓储逮尽,赖以活命者众矣! 公擅开军需仓储,依清律,当处死,遂被拘押。幸赖顺德府尹李大林陈情,山东巡抚温承惠力保,上赦死罪,敕罚复实仓廪后,削职为民。公变卖家产,筹足粮款,以马车数辆载运钱币交仓所,并报上宪备查,案始结。 公罢官还乡之日,存活饥民数千,夹道跪送,指天捶胸,声泪俱下。数老者持万民伞,捧万民衣,趋前祈公领受,借内邱百姓感恩戴德之情。送行场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虽道路之人,亦扼腕饮泣!公冒死赈灾,被罢官,且破产,仍泰然而无悔,盖问心无愧也。 公回故里,乡邻出迎,皆唏嘘不已。为公鸣不平。公曰:“赖祖德庇护,平安归来,亦不幸中之大幸也。吾将蛰足田园,退思补过,踔厉笃学,蓄势待发,上天佑我,当有复出之望也。” 是年冬,公之高堂殷孺人,因公被罢官,忧伤致病,医药无效,寿终内寝,年六十九岁。公悲痛欲绝,殡葬讫,居丧守孝三载。服阕,适逢机遇,奉诏,赴吏部坐补,历时七载,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春,补陕西大荔知县。公携眷西行,如期之任。 大荔县境,回汉杂处,马坊头聚众械斗之事,时有发生。邑多豪横,地霸富商,各有八家,素有八大、八小之说,横行乡里,民不聊生。公到任后,深疾其弊,遂禁争斗,抑豪强。恤民之患,事不避难,以仁抚民,不入豪贵之门。政事之暇,以吟诵诗书,栽培花卉为乐。豪强怨,暗讽其“孤峭寡合,不识时务。”然亦惧公凛然正气,稍敛其势。 一日,豪绅设筵,请公赴,且行苞苴。公恶,峻拒之,曰:“吾食喜淡素,厌于腥膻,尤恶俯仰揖让市侩习俗。至於财物,吾良田千顷,楼阁连云,元宝覆墙顶,金条绕房梁,珍玩无算,五谷满库。宅后花园,复有金沙滩一片,供童稚游乐其中。财富足矣,复何求焉?”当即拂袖斥逐,豪绅赧颜而退。 豪绅遭斥,心犹不死。闻德安公爱吃八宝小菜,喜赏名贵花卉。投其所好,送“名花”四盆,“小菜”两坛。公审视盆花,枝干均系赤金为之,内空含水,花与叶附插其间耳。复检视小菜,菜下悉为金锭。盖异其法,试探之,冀启贿赂之门,借势横行乡里。公怒,斥速携去。至此,豪绅虽不敢公行贿赂,却随处谗毁之。竟诬公“诽谤朝政”。拉、打两招,乃豪绅惯用之技俩也。 不久,吏部诏公晋京述职,议将留部审查。公就便谒挚友赐进士翰林院编修吴式敏,在京胞兄德泰,述豪绅、地霸恶迹,叙遭受诽谤之苦。德泰公听后,与吴式敏,愤然赴吏部据实陈词。俟经查证,纯属子虚。部议,调公署宜君,公拒不赴,请返大荔,吏部准其请。此前,大荔豪绅扬言公被撤查,新任县令不日将到任。不意公复返任,豪绅惧,度满县令,京中必有后盾,非等闲之辈可比也。 公返任伊始,大刀阔爷,兴利除弊。对豪强地霸,贪官污吏,以及爪牙,帮凶,调查取证,依律严惩不贷。罪大恶极者,杀无赦。一时豪霸敛威,奸宄遁迹,械斗之风止,县境由混乱达治平,公之德政,有口皆碑矣。 道光三年(1823年)春,公奉诏知宜君县事,到任不久,呈请上峰批准,得回故里小住。适逢其族叔满秋石,解任还乡,叔侄会晤,彻夜长谈,各道衷曲,倍感投机。公回宜君前夕,秋石公示诗一首:“走笔成四十字送族侄舒亭回宜君原任。”: 莫厌山城小,官闲好读书。 精勤加一倍,抚字惜三余。 窗际云常宿,庭前草不除。 喜闻贤令尹,清梦乐蘧蘧。 德安公谨按长辈所示,博综群书,读史不辍,可谓倍加精勤。而理县事,则未敢稍闲。盖公勇于负责,急弊而让夷也。 宜君地近陕北川东,多山乏水,土瘠民贫。公劝农桑,兴水利,抑游堕,礼高年,问疾苦。亲率吏役,组织民力,凿山通泉,建库蓄水,开渠引流,整畦种稻。制造“水龙”多具,资灌溉。山麓种棉,梯田墙下树桑,地不禾者,植杂木。全力育林植草,绿化荒山,以涵水源,且防水土流失,民赖之得温饱。百姓称“满公泉”、“致富林”。复五年,宜民殷富矣。 公复创办书院数十楹,严课读,考勤惰,亲授经史。置学田,入息,作脯修膏火之资。自捐金三百两,购经、传、子集百余种,资士阅览。越岁,即有举于乡试者。宜士历六十年无科第,至是,始复有通籍者,悉赖公发展农耕,弘扬教化所致也。 公尝自署于堂曰:“办事人多解事少,爱民心易治民难。”又曰:“狱冀得情常结早判,防多误,每判刑必轻。尤矜慎大狱,每判,必求其生之万一,防冤狱,重民命也。 道光六年(1826年),回疆不靖,天戈西指。陕西永寿当兵马冲,差务旁午,两月三易令,颜方伯鲁舆特调公署永,宜民乞留不获。及公去,父老持衣伞遮道,涕泗交颐,依依惜别者久之。公不愧为民之父母也。 公至永,经查,供应过往军旅所费,达三万余缗,且尽出里下。公叹曰:“如此小邑,民何以堪?”遂立公局,择乡士公正者,董其事。厘奸剔弊,力破陈规,事无大小,公必亲检,至呕血,不少懈,上下相安,费省十之八九。公理事奇才,始略见也。 道光七年(1827年),议叙随带军功加一级。将题泾阳知府,旋以执法忤上官意,被劾去。永人馈赠无算,公却之,饮饯而已。时当道者,欲公媚已,或劝引见,当有转机。公曰:“吾幼学二十年,漂泊三省,知六县事复二十馀载,可不以义命自安耶?无血气之平庸依附,吾不取也。”卒以府经县丞降用。 险恶仕路,令公思绪万千。犯颜直谏之风骨,赤诚为民之苦心,换取者,贬斥,降职,百思不解,因致病,困西安岁余。赖李孺人精心护理,陕籍孙、李差役随侍周到,病得愈,遂去官归里,孙、李二氏随之。行李萧然,虽简册图章,不能满具。官清必贫,古今皆然,公其一也。 公返里,于府前池塘放养鲤鱼,芙蓉满塘,名曰:“鲤鱼游九州。”种菊,课孙,读经史,间阅歧黄、堪舆、五行诸书。每于春和秋霁,偕相知登山临水,置酒高会,优游林泉而忘返。家居稍暇,得一花一木,亦酌酒赏之,兴不尽不止。可谓“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间或访园翁,会老农,谈蔬栗,问桑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尝引为第一快事,再无出山之想矣。公无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公隐居田园六载,突患脑凶之症,叠遭凶丧,自推运行将尽,遗嘱子孙:“谨守家范,以勤俭孝友为宗。遇事务反己,叠遭以省是非。戒謟慢,去险躁,励精冶性,而志于学,吾之厚望也。”未几病逝。盖公生平所至,多施与,不胜书也。 公生于乾隆四十四年正月初十日寅时,卒于道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午时,享年五十五岁。葬于本村之东偏(东柴里偏后),公未亡时所自卜也。乃为之铭曰:“才宜任官,学能知命,宠辱不惊,高风无竞,淑配齐辉,节俭难并,巍巍佳城,千秋永定。”敕授文林郎,钦嘉五品衔,赏戴花翎。德配李孺人,大杨庄庠生印士宽公之女,年十五适于公。谨执妇道,俭约自奉,随任二十余载,饮食服御,与家居不少异洎。公子三、女三。长子步忠,监生候补知县。次子步信,国学生。三子步敬,监生。均淡于名利,悉有父风焉。 夫浩劫荒唐岁月,盗掘坟墓,时人度德安公六任知县,随葬之物必丰,乃先期掘坟开棺,视之,无骸骨,更无陪葬之珍物,仅有一个牙齿,香气袭人黄水半棺及无名青草长尺许数束。棺外墓志铭,坟前碑碣各一,(由公之后裔移置他处珍藏)碑座下有长蛇一条。尤异者,墓圹清水深盈尺,不渗漏,不稍减,中有游鱼数尾,村民、牧童数捕均不获,一时传为奇谈。 物换星移,欣逢盛世,百废俱兴。德安公五世孙、六世孙、七世孙、八世孙等,亲捧墓铭志,碑碣移树西柴里村中支祖茔之侧,以志后世裔孙慎终追远,不忘祖之功德也。 凡拜读碑文,墓志铭者,无不肃然起敬,赞叹不已。德安公将永为世人楷模, 将为滕史增辉矣。 滕阳庶人姻晚张世哲 南村逸人族孙满心广 公元两仟岁次庚辰孟秋上浣 版权所有 拜撰 3
/
本文档为【清代知县满德安行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