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工业会计公式

2012-03-09 19页 doc 94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04611

暂无简介

举报
工业会计公式 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计算期生产的成品价值+计算期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自制半成品价值+ 计算期已完工的对外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大修理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 结存量差额价值 工业净产值: 1、 生产法: 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物质资料消耗价值 2、 分配法: 工业总产值=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税金±利润(亏损)+利息+其他 积累率: 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100% 固定资产需要量: 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期生产量/单位设备生产能力 1、 用实物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
工业会计公式
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计算期生产的成品价值+计算期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自制半成品价值+ 计算期已完工的对外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大修理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 结存量差额价值 工业净产值: 1、 生产法: 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物质资料消耗价值 2、 分配法: 工业总产值=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税金±利润(亏损)+利息+其他 积累率: 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100% 固定资产需要量: 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期生产量/单位设备生产能力 1、 用实物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年生产量/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数×单位设备产量定额 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 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全年日历数-节假日-设备检修停工天数)×每天工作班次×每班工作小时 2、 用台时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全年计划生产任务需用设备定额总台时/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台时 =∑(计划年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定额改进系数)/全年单位设备有效工作台时 (定额改进系数=计划年度小计新定额/单位允时定额×100%) 固定资产原值: 计划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上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增加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减少固定资产原值 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1、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全年平均总值=1~12月各月应计提折旧的各项固定资产原值的月初余额之和/12 2、增减法,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年度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量=期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式中: 年度内增加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该月增加应计提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 年度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12-该月份减少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 固定资产折旧率: 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季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4=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4 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已提折旧额 固定资产净值全年平均余额=1~12月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之和/24 固定资产结构: 固定资产的比重=某一类固定资产原值/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增长率: 固定资产增长率=(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值-本期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值)/起初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更新率: 固定资产更新率=本期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退废率: 固定资产退废率=本期退废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净值率: 固定资产净值率=期末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净值率/综合折旧率 固定资产磨损率: 固定资产磨损率=期末固定资产折旧余额/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 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平 均总值 =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生产 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 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 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 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在用 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低值易耗品摊销额: 1、 净值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摊销额=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摊销率 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已经摊销数 2、 分期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计可使用数 3、 产品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定使用期内的预计产量×计 算期月产量 - q: S3 k# M3 c+ m' X4、五五摊销法: 领用时耗销额=在用低值易摊品计划成本×50% 报销时消耗额=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150%-残值 材料需要量: 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计划产量×计划废品数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回收废料数量 =[计划产量/(1-废品率)]×材料消耗定额-(1-回收废料率) 辅助材料需要量 辅助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 辅助材料需要量=上期单位产品产值(或工时)辅助材料消耗量×计划期产品产值(工时)××(1-压缩系数) 工具需要量 工具需要量=计划期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末工具周转量-计划期初工具周转量 某种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某种产品的计划产量×该单位产品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 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制造一定数量的产品使用某种工具的时间/某种工具的寿命(分) 材料供应量 材料供应量=材料需要量+计划期末储备量-计划期初库存量-企业内部可利用资源 材料储备量 1、材料经常储备量 材料经常储备量=供应间隔天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2、材料保险储备量 材料保险储备量=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3、材料最高储备量 材料最高储备量=(供应间隔日数+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或=经常储备量+最低储备量 4、材料最低储备量 材料最低储备量=(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5、材料平均储备量 材料平均储备量=(最高储备量+最低储备量)/2 6、材料季节性储备量 材料季节性储备量=季节性储备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材料采购量 材料订购量=(订购时间+订购间隔期)×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实际库存量-订货余额 订货点订购量=订货时间×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 材料采购次数: 材料采购次数=材料年需用量/经济采购批量 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  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天)=材料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 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 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材料实际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100% 材料的平均单价: 1、 移动加权平均法: 材料平均单价=[(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实际成本]/(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的数量 2、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材料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实际成本]/(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数量 材料价格差异率 1、按当月材料累计数计算 本月材料累计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100% 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价格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        =(月初结存材料的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 2、按当月发生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收入材料价格差异额/本月发出材料计划价格)×100% 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 3、按月初结存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价格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100% 4、按材料价格差异率和调整率的关系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1 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月末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月末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100% 或=[(月初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计划价格)]×100% 发出材料应分配的价格差异额=发出材料计划价格×材料价格差异率 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 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该种材料单价×材料保管费率 材料保管费率=(材料年保管费/材料平均储备价值)×100% 材料消耗总量 某种产品材料总消耗量=本期投料量+期初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 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退料量 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期初领而未用的余料量-期末领而未用的余料量 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各种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结存量×材料消耗定额 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 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消耗总量/产品产量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 1、一种产品消耗一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00% 2、一种产品消耗多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计划价格)/∑(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价格)]×100% 3、多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实际产量)]×100% 原材料利用率: 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总消耗量×100% 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产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总量×100% 原材料损耗率: 原材料损耗率=原材料的工艺性损耗重量/消耗的原材料重量×100%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不同规格零件净重之和/不同规格零件消耗原材料总重量×100%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主产品重量+副产品重量)/原材料总消耗量×100% 废料利用率: 废料利用率=(副产品重量/废料重量)×100% 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 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实际利用率-定额(计划)利用率 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 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实际消耗/消耗定额)×100% 原材料节约量: 原材料节约(或耗损)数量=(实际单耗-消耗定额)×报告期产量 原材料代用节约额 原材料代用而节约的材料数量=原用原材料单位产品消耗量×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 材料的材料金额 原材料代用而节约材料金额=(原用原材料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代用品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 材料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 1、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购入量-材料计划购入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 2、材料储备量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储备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储备量-材料计划储备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 3、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 生产设备需要量 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生产任务/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100% 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单台设备的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 设备的生产能力: 1、 某设备的生产能力: 某设备的生产能力=单项设备的生产能力×该类设备的数量×规定的全年开动时间 单项设备的生产能力=设备的作业时间数×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 2、 同类设备的生产能力: 同类设备的生产能力=同类设备台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每一台产量定额 =(同类设备允数×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 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日历天数-节假日)×日工作时间-设备修理停歇时间 3、 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台时定 额×改进压缩系数) 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代表产品台时定 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日历日数-节假日)×班次×每班工作小时数×(1-设备停修率) 年末的设备生产能力: 年末的设备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加的生产能力-本年减少的生产能力 设备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减少的年平均生产能力 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力=新增设备的年生产能力×(自投入生产到年底的日历日数)/365 减少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减少设备的年生产能力 锻锤生产能力 锻锤生产能力=锻锤每小时锻件产量(吨/时)×全年有效工作小时 化铁炉生产能力 化铁炉生产能力(吨/年)=化铁炉每小时产量(吨/小时)×全年有效工作小时×改 进系数 改进系数=1-(自然损耗率+浇胃口残头等消耗率+废品率) 电弧炼钢生产能力 电弧炼钢生产能力(吨/年)=炼钢炉容量(吨)×(全年有效工作时间/炼钢周期)×改进系数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现有生产面积×制度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单位产品占用时间) 生产面积负荷系数 生产面积负荷系数=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生产面积的平方米小时数/现有生产面积的平方米小时数 设备的全年计划总台时数 设备的全年计划总台时数=日历台时数×(制度台时数/日历台时数)×(计划台时数/制度台时数)     =日历台时数×日历台时数利用率×制度台时数利用率 设备台时平均产量 设备台时平均产量=按定额工时计算的产品产量/(设备平均数量×每台设备工作小时数) 完成计划任务所需设备台时数 完成计划任务所需设备台时数=各种产品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设备组的有效台时数: 设备组的有效台时数=设备组的设备数量×单位设备有效时间 设备的时间潜力: 设备的时间潜力(台时)=使用设备台数×平均每台不必要的停台时间 设备的能力潜力: 设备的能力潜力=设备能力的台时产量-设备的实际台时产量 设备的时间增长潜力: 设备的时间增长潜力=设备时间潜力×实际平均台时产量 设备能力增长潜力: 设备能力增长潜力=每台设备能力潜力×设备可能利用的台时数 设备可能利用的台时数=设备实际运转台时数+设备时间潜力(台时) 设备全部增长潜力: 设备全部增长潜力=设备时间增长潜力+设备能力增长潜力 设备平均数: 报告期设备平均数=∑报告期每日拥有的设备数量/报告期日历日数 =期初设备数量+(报告期增加设备台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 -(报告期减少设备台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 实用设备安装率: 实有设备安装率=已安装设备台数/实有设备台数×100% 已安装设备完好率: 已安装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已安装设备台数×100% 已安装设备利用率: 已安装设备利用率=实际使用的设备台数/已安装设备台数×100% 完好设备使用率: 完好设备使用率=实际使用设备台数×完好设备台数×100% 设备时间利用率: 设备时间利用率=实际作业时间/最大可能利用时间×100% 设备日厉台时利用率: 设备日历台时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100% =实际使用台时/已安装设备或实际使用设备的日历台时数×100% 平炉日历时间利用率=炼钢作业时间/(日历时间-冷炉大修理时间)×100% 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 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实际使用台时数/制度工作台时数×100% 制度工作台时数=已安装设备台时数(或实际使用设备)×制度工作日数×工作班次×每 班次工作小时 设备计划台时利用率 设备计划台时利用率=(实际使用台数/计划使用台数)×100% 计划使用台数=计划使用设备×设备计划使用的时间 设备综合利用指标 设备综合利用指标=设备时间利用指标×设备能力利用指标 高炉综合利用率 高炉综合利用率=生铁产量(吨)/[有效容积(立方米)×(日历昼夜数-大中修理昼夜数)] =[生铁产量(吨)/(有效容积×实际作业昼夜数)]×[实际作业昼夜数/(日历昼夜数-大中修理昼夜数)] =高炉生产效率×高炉时间利用率 平炉综合利用率 平炉综合利用率=合格平炉钢产量(吨)/[炉底面积(平方米)×(日历昼夜数-大修理昼夜数)] =平炉生产效率×平炉时间利用率 平炉生产效率=合格平炉钢产量(吨)/(有效面积×实际作业昼夜数) 平炉时间利用率=实际作业昼夜数/(日历昼夜数-大中修理昼夜数) 设备现代化的费用节约额 设备现代化的费用节约额=采用新设备后的单位产品成本降低额×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出厂价格-采用新设备后的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增加的产量 设备修理工作量 设备修理工作量=设备的修理复杂系数×一个修理复杂系数的工时定额 设备修理停歇时间 设备修理停歇时间=设备修理工作量(工时)/(一个轮班参加修理的工人数×每个轮班工作时间×轮班次数) 设备维修材料消耗定额 设备维修材料消耗定额=用于设备大修理的材料实际消耗量/单台设备修理复杂系数 设备平均在修日数 设备平均在修日数=各台设备在修日数之和/修完设备的台数 单位产品的设备维修费用 单位产品的设备维修费用=设备维修费用/产品生产量 设备维修费用效率 设备维修费用效率=(产品生产量/设备维修费用)×100% 设备维修计划完成率 设备维修计划完成率=(报告期累计完成检修台数/本年计划检修台数)×100% 设备修理质量平均等级 设备修理质量平均等级=[∑(质量等级×修理完毕的各等级设备数)]/∑修理完毕的各等级设备数 设备修理返修率 设备修理返修率=(修理设备返修台数×/修理设备送检台数)×100% 设备泄漏率 设备泄漏率=(泄漏点总数/静密封点总数)×100% 设备故障率 设备故障率=(设备故障停歇时间/设备开动总台时)×100% 设备事故率 1、以设备事故次数与实际开动的设备台数对比,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事故率=报告期设备事故次数/报告期实际开动的设备台数 2、以设备因事故停开台时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对比,以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事故率=(报告期设备事故停开台时/报告期设备实际开动台时)×100% 设备事故损失总金额 设备事故损失总金额=设备事故的修理费总额+设备事故造成减产金额 设备事故造成减产金额=各种设备事故减产数量×单位产品价格 设备事故造成减产数=设备事故停开台时×每台时平均产量 设备换班系数 设备换班系数=设备工作的总台班数/实际使用的设备总台数 工艺用燃料需要量 工艺用燃料需要量=(单位产品标准燃料消耗定额×计划产量)/折算系数 折算系数=实际使用的燃料每千克发热量(千焦)/700(千焦) 标准燃料=非标准燃料×(每千克非标准燃料发热量(千焦)/700(千焦)) 铸造焦炭需要量 铸造焦炭需要量=炉料总重量×熔炼每吨金属的焦炭消耗定额 焦铁比 焦铁比=化焦总量/焦炭消耗量 标准煤量 标准煤量=∑[煤炭数量×每千克煤炭发热量(千焦)]/700(千焦) 单位产品耗煤量 单位产品耗煤量=(全厂用煤总量-全厂非工业生产用煤量)/产品产量 单位产品耗煤量=该种产品应分摊的煤消耗量/该种产品产量 该种产品应分摊的煤消耗量=工业生产用的煤总消耗量×(该种产品定额消耗量/总的应耗煤量) 工业生产用的煤总消耗量=全厂用煤总量-全厂非工业生产用煤量 锅炉用煤需要量 锅炉用煤需要量=锅炉计划开动日数×煤炭日耗定额 或      =计划产量(产值)×单位产品(产值)耗煤定额 铸造加热炉熏油需要量 铸造加热炉熏油需要量=计划铸件产量(产值)×单位产量(产值)耗油定额 每万元产值耗煤量 每万元产值耗煤量=标准耗煤量/总产值(万元) 节约煤消耗的节约额 节约煤消耗的节约额=[上期单位产品耗煤量(千克)-本期单位产品耗煤量(千克)]×本期产品产量×每千克燃料计划价格 单位产品耗电量: 单位产品耗电量=(收入电量-转供电量-非生产用电量)/本期产品产量 每万元产值耗电量 每万元产值耗电量=(收入电量-转供电量-非生产用电量)/本期产品产量 电力消耗定额完成率 电力消耗定额完成率=(单位产品耗电量/消耗定额)×100% 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 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上期单位产品耗电量(度)-本期单位产品耗电量(度))×本期产品产量×每度电费 技改革新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 技改革新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改进前耗电量(度)-改进后耗电量(度))×使用时间×推广台数×每度电费 发电机的平均实际能力 发电机的平均实际能力=报告期实际发电总量(千瓦时)/报告期实际作业时间总数(小时) 发电机的年平均能力=一年发电总量(千瓦时)/8760(小时) 发电机的平均利用小时数 发电机的平均利用小时数=报告期发电总量/报告期被利用设备能力总和(千瓦) 发电机时间利用率 发电机时间利用率(粗放负荷单)=(报告期发电机的实际作业数/报告期日历时数)×100% 发电机能力利用率 发电机能力利用率(集约负荷率)=(发电机的平均实际能力/发电机的最大长期有效能力)×100% 发电机平均实际能力=报告期实际发电量/报告期实际作业时间 发电机的综合利用率 发电机的综合利用率(综合负荷率)=[(报告期发电总量(千瓦时))/报告期发电机最大可能发电量(千瓦时)]×100%                 或=发电机的时间利用率×发电机的能力利用率 劳动的潜在动力装备系数    劳动的潜在动力装备系数=用于工业生产的动力设备总能力(千瓦或马力)/企业最大班工人数  用于工业生产的动力设备的总能力=(用于工业生产的全部原动机能力-劳动发电机的原动机能务)+(用于工业生产的全部电动机能力+用于工业生产的电气器械能力)                  =机械传导设备能力+电力传导设备能力 劳动的实际动力装备系数 劳动的实际动力装备系数=用于工业生产的总动力(千瓦时)/平均工人数或实际工作工日数) 用于工业生产的总动力=(全部原动机发生的动力-原动机用以劳动发电机的动力)+(用于工业生产的电动机消耗的动力+用于工业生产的电气器械消耗的动力)            =机械传导的动力+电力传导的动力 劳动的固定资产装备系数 劳动的固定资产装备系数=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元)/企业最大班工人数 劳动机械化程度 劳动机械化程度=(报告期从事机械化操作的工人数/报告期全部工人数)  ×100% 生产机械化程度 生产机械化程度=(报告期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报告期全部产量) ×100% 或=劳动机械化程度×(机械化工人劳动生产率/全部工人劳动生产率) 生产自动化程度 生产自动化程度=(报告期自动化设备生产的产量/报告期全部产量)×100%       或=设备自动化程度×(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效率/全部设备的平均生产效率) 设备自动化程度=(报告期自动化设备台数/报告期全部设备台数)×100% 在途日数 在途日数=材料运输与验收日数-结算凭证邮递日数-双方开户银行办理结算凭证手续日数-货款承付日数 某种材料实际平均在途日数=计算期该种在途材料平均占用额/计算期该种材料每日平均耗用额 平均在途日数=[∑(全年供应量×在途日数)]/各供应单位全年供应量之和材料平均供应间隔日数 材料平均供应间隔日数=[∑(计划期各单位供应总量×该单位供应间隔日数)]/∑计划期各单位供应总量 供应间隔期系数 供应间隔期系数=(材料平均每日占用额/材料的日最高占用额)×100%    或=[材料每日占用额合计/(最高占用额合计×供应间隔期)]×100% 材料平均每日占用额=各种材料每日占用额合计数/最高占用额产品生产周期: 1、 大批量生产的产品: 生产周期=上期在产品平均结存额/上期产品平均日产量上期产品平均日产量=上期产量×单位生产成本/360 2、 一次投料产品: 生产周期=上期在产品平均结存量中的材料成本/(上期产品平均日产量×单位原材料成本) 3、 单件小批生产的产品: 生产周期=(上期在产品资金占用额×上期日数)/(上期生产费用×在产品成本系数) 4、 一批产品: 一批产品的车间生产周期=[(批量×单件工时定额)/平均每班工作小时]×平行系数+[(平均每道工序的间断时间×车间内部工序道数)/平均每班工作小时] 生产间隔期: 生产间隔期=产品批量/平均日产量 零件投入间隔期=零件批量/平均每日零件需要量 零件产出间隔期=零件批量/平均每日零件需要量 生产提前期: 车间投入提前期=本车间产出提前期+本车间生产周期 车间产出提前期=后车间投入提前期+保险提前期 =后车间投入提前期+保险提前期+(本车间投入或生产间隔期-后 车间或生产间隔期) 在产品成本系数: 1、 采用订单法核算: 在产品成本系数=逐日累计发生的成本合计数/(当日发生的成本合计数×生产过程日数)×100% =在产品平均成本/单位产品成本×100% 在产品平均成本=在产品成本累计总额/生产过程日数 2、 一次性投料: 在产品成本系数=(单位产品成本中的材料费用+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其他成本/2)/单位产品成本×100% =原材料占工厂成本的百分比+工资和其他费用占工厂成本的百分比/2 =(1+原材料费用占工厂成本的百分比)/2 3、 分步法: 在产品成本系数=[(第一阶段材料费用+第二阶段工资和其他费用/2)×第一阶段生产过程日数+……..+(上一阶段半成品成本+最后阶段材料费用)+最后阶段工资和其他费用/2×最后阶段生产过程日数]/(产品生产过程日数×单位产品成本)×100% 4、 加权平均法: 在产品成本系数=单位在产品逐月累计发生的费用的合计数/(单位产品成本×生产过程月数)×100% 单位在产品逐月累计发生的费用的合计数=∑(各月费用发生数×占用月数) =第一个月费用发生数×占用月数+第二个月费用发生数×占用月数+……+最后一个月费用发生数×0.5
/
本文档为【工业会计公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