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治疗癌痛证型方药分析

2012-03-11 4页 pdf 116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7512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治疗癌痛证型方药分析 2010 年 7 月第 4 期 No. 4 Jul. 2010 中 医 学 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5 卷 总第 149 期 Vol. 25 Serial No. 149 ·肿瘤研究 Tumor Study· 栏目主编:李忠 刘俊保 协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 Column editor:Li Zhong Liu Junbao Cosponsor:Tumor Branch,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医治...
中医治疗癌痛证型方药分析
2010 年 7 月第 4 期 No. 4 Jul. 2010 中 医 学 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5 卷 总第 149 期 Vol. 25 Serial No. 149 ·肿瘤研究 Tumor Study· 栏目主编:李忠 刘俊保 协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 Column editor:Li Zhong Liu Junbao Cosponsor:Tumor Branch,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医治疗癌痛证型方药分析* Analysis of TCM Diagnose Syndrome in Treating Cancer Pain 司富春 Si Fuchun1,李建省 Li Jiangsheng1,2 1.河南中医学院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8 Chinese Medicine Molecular Biology Lab of Henan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Henan,Chine 450008 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0020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China 200020 摘要:目的:通过对近 30 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医治疗癌痛文献中的证型和方药进行分析,以探讨癌痛的中医辨证 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的中医证型、方剂和药物出现的频次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频次高低确定常见证型和 常用方药。结果:瘀血阻滞、热毒蕴结、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气血亏虚、阳虚寒凝和阴虚内热为癌痛主要证型。结 论:对中医药治疗癌痛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癌痛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癌痛从多虚、瘀、毒、痰等方面进行辨 证。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祛痰利湿为常用的治法。内服并外治能够更好改善癌痛症状。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early 30 years by Chinese journal full - text database (CNKI TCM therapy) ,to study the formulas of pa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selected literature of TCM syndrome type,prescription drugs and we mak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frequency and the proportion,according to the testimony of low frequency and determine the often for- mulas. Results:the blood stasis,hot poison accumulate knot stagnation of liver qi,qi and blood stasis,phlegmy wet accumulation,qi and blood deficiency,pattern of yang deficiency and congealing and yin deficiency with internal heat type for the main line. Conclu- sion:treatment of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pain formulas for the current analysi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pain syndrome differ- entiation and treatment. Pain from multiple virtual,deficiency and stasis,poison,sputum aspect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fact, centralizer and invigorate the circulation of qi,clearing heat and poison,eliminating phlegm and wet to benefit for common herbs. In- 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 can better improve pain symptoms. 关键词:癌痛;中医;证型分析;方药分析 Key words:pain;TCM;certificate of analysis;analyzing formulas 中图分类号 CLC number:R273. 93 - 31 文献标识码 Document code:A 文章编号 Article ID:1674 - 8999(2010)04 - 0607 - 04 疼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见和最痛苦的症状。据世界卫生 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天至少有 500 万癌痛病人,我国每天至 少有 100 万。世界卫生组织将控制癌痛列为癌症综合规划 的四项重点之一[1]。中医对癌痛治疗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积 累了许多经验,本文对近 30 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 中医治疗癌痛文献进行了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收集 1979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873220, 30973698) (CNKI)收录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癌痛文献。 1. 2 整理方法 参照文献证型和方药分析方法[2 - 4]。 1. 2. 1 文献选择 对有中医证型和方药或单有中医治疗方 药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治癌痛文献予以选用。 1. 2. 2 证型统计 证型名称和分类参照新世纪全国高 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 1. 2. 3 方剂统计 一个证型附一首以上方剂者,按数方统 计;一首方附有加减药物者,按一方统计;重复用方按一方统 计。方剂分类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 材《方剂学》。 1. 2. 4 药物统计 方剂组成中的药物及其加减药物均予统 ·706· 2010 年 7 月第 4 期 No. 4 Jul. 2010 中 医 学 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5 卷 总第 149 期 Vol. 25 Serial No. 149 计;中成药含药不明者不予统计;单味药有多种归经者按多 种归经统计;药物名称、功能分类和归经参照新世纪全国高 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和《中药大辞典》。 1.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13. 0 统计学软件对证型、药物和方剂频数分 布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 1 证型和证候要素分析 按照上述标准,共检索到文献 148 篇,其中含有证型的 文献 47 篇,共得证型 22 个,单个证型出现的总频次为 194, 各证型出现的频次依次为:瘀血阻滞 28、热毒蕴结 25、肝郁 气滞 18、气滞血瘀 17、痰湿凝聚 16、气血亏虚 15、阳虚寒凝 14、阴虚内热 11、湿热蕴结 13、痰瘀互结 8、气阴两虚 5、阴血 亏虚 5、瘀毒互结 4、寒凝阻滞 4、阴阳两虚 2、痰热互结 2、肝 肾阴虚 2、风寒袭络 2、瘀热互结 1、肝郁脾虚 1、饮邪内伏 1。 进一步分解证型的证候组成要素,并统计其出现的频次,结 果明证候病机以实性居多,占 72. 58%,根据频次大小依次 为:瘀血 58、热毒 45、气滞 36、水湿 30、痰浊 26、寒凝 20;虚证 占27. 42%,主要是阴虚 25、气虚 21、血虚 20、阳虚 16。 2. 2 内服方剂分析 含有方剂文献 106 篇,共得方剂 222 首,成方 140 首,自 拟方 82 首。成方按照其功效归为 24 类,出现频次 206,居前 12 位的依次为:活血祛瘀剂 48、行气剂 22、气血双补剂 19、补 血剂 17、清热解毒剂 17、清热祛湿剂 12、化湿和胃剂 11、燥湿 化痰剂 10、温中祛寒剂 8、补气剂 8、温经散寒剂 6、补阴剂 6, 共占 89. 3%;进一步合并为补益剂、理血剂、理气剂、温里剂、 清热剂、祛湿剂和祛痰剂;排在前 10 位的成方依次为:柴胡 疏肝汤 15、芍药甘草汤 15、失笑散 14、桃红四物汤 13、血府逐 瘀汤 13、黄连解毒汤 12、蠲痹汤 12、膈下逐瘀汤 12、茵陈蒿汤 11、导痰汤 11。自拟方多以补益气血、调补阴阳、活血理气、 清热解毒、祛湿化痰和攻毒杀虫等治法组方。 2. 3 内服药物分析 有内服药物的文献 106 篇,涉及药物 252 味,总频次 2 088。用药频度大于 1%的药物依次为:甘草 90、白芍 70、 延胡索 62、当归 59、茯苓 49、白术 49、黄芪 43、党参 39、柴胡 38、川芎 37、蜈蚣 34、桃仁 32、半夏 32、全蝎 31、乳香 30、莪术 29、三七 28、陈皮 27、郁金 27、没药 25、木香 23、生地黄 23、枳 壳 23、五灵脂 23、白花蛇舌草 21、丹参 21、土鳖虫 21。 按照《中药学》标准将药物功效分为 42 类(表 1) ,用药 类别频度大于 1%的依次为:补气药 256、活血止痛药 211、理 气药 167、补血药 162、清热解毒药 119、息风止痉药 94、活血 调经药 90、破血消癥药 90、补阴药 83、利水消肿药 78、温化寒 痰药 63、清热凉血药 62、活血疗伤药 52、祛风寒湿药 52、发散 风寒药 51、化瘀止血药 45、补阳药 43、发散风热药 42、化湿药 38、温里药 36、消食药 34、清热燥湿药 29、清热泻火药 25、清 化热痰药 22、攻毒杀虫止痒药 22。进一步将药物功效合并 为 19 大类(表 2) ,其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 药、利水渗湿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祛风 湿药、止血药共占 90. 76%;药物归经以肝经、脾经、胃经、心 经、肺经、肾经药为多,占 85. 97%。 内服药物中自拟方用药比较分散,涉及药物 187 味,总 用药频次为 785 次,用药频度大于 1%的药物是:延胡索 30、 白芍 24、甘草 23、黄芪 23、蜈蚣 22、白术 19、党参 17、全蝎 17、 当归 17、三七 16、乳香 15、郁金 15、莪术 14、没药 13、茯苓 13、 柴胡 12、丹参 12、川芎 11、土鳖虫 11、南星 9、水蛭 9、鳖甲 9、 半夏 9、白花蛇 8、白花蛇舌草 8、五灵脂 8、三棱 8、补骨脂 8、 薏苡仁 8;按功效归为 42 类,用药类别频度大于 1%的为:活 血止痛药 96,补气药 95,息风止痉药 49,补血药 49,理气药 48,破血消癥药 42,清热解毒药 38,补阴药 31,活血调经药 30,活血疗伤药 28,利水消肿药 25,祛风寒湿药 25,化瘀止血 药 21,温化寒痰药 20,补阳药 19,发散风寒药 15,发散风热药 13,温里药 11,攻毒杀虫止痒药 11,消食药 10,敛肺涩肠药 9、 祛风湿寒药 8、清热泻火药 8、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 8,共 占 90. 32%;进一步将药物功效合并为 19 大类,类别频度大 于 1%的为:活血化瘀药 196,补虚药 194,清热药 58,平肝息 风药 54,理气药 48,祛风湿药 40,利水渗湿药 32,化痰止咳平 喘药 31,解表药 29,止血药 25,收涩药 14、攻毒杀虫止痒药 11、温里药 11、安神药 10、消食药 10,共占 97. 20%。 2. 4 外用药物分析 外用药物文献 66 篇,涉及药物 170 味,使用药物总频次 为 1 112。排在前 35 位的药物依次为:冰片 86、没药 55、乳香 54、血竭 35、川乌 35、麝香 32、马钱子 31、南星 29、大黄 26、蟾 酥 26、延胡索 25、雄黄 22、莪术 21、土鳖虫 20、草乌 19、蚤休 18、丹参 18、干蟾皮 17、细辛 15、蜈蚣 15、全蝎 15、穿山甲 14、 三棱 14、阿魏 14、三七 13、附子 13、山慈菇 13、姜黄 13、红花 12、川芎 11、乌药 11、丁香 11、芒硝 11、白花蛇舌草 9、徐长卿 9,占 70. 6%;外用药物根据具体功效归为 40 类,排在前 20 位的药物功效为:活血止痛药 164、开窍药 118、攻毒杀虫止 痒药 93、活血疗伤药 92、破血消癥药 72、清热解毒药 69、息风 止痉药 61、祛风寒湿药 59、温化寒痰药 53、活血调经药 40、攻 下药 39、理气药 33、发散风寒药 27、温里药 26、化瘀止血药 24、清热泻火药 14、消食药 14、峻下逐水药 13、清热燥湿药 12、敛肺涩肠药 10,占 93. 3%;根据药物功效将其进一步归 类为 21 类,依次为:活血化瘀药 368、开窍药 118、清热药 97、 攻毒杀虫止痒药 93、祛风湿药 70、化痰止咳平喘药 65、平肝 息风药 61、泻下药 52、理气药 33、解表药 29、温里药 26、止血 药 26,占 93. 77%。 ·806· 2010 年 7 月第 4 期 No. 4 Jul. 2010 中 医 学 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5 卷 总第 149 期 Vol. 25 Serial No. 149 表 1 癌痛内服药物功效类别频度及所占比例 药物类别 频次 百分比 首位药 频次 药物类别 频次 百分比 首位药 频次 补气药 256 12. 26 甘草 90 清热燥湿药 29 1. 39 黄芩 13 活血止痛药 211 10. 11 延胡索 62 清热泻火药 25 1. 20 栀子 8 理气药 167 8. 00 陈皮 27 清化热痰药 22 1. 05 浙贝母 5 补血药 162 7. 76 白芍 70 攻毒杀虫止痒药 22 1. 05 蟾酥 12 清热解毒药 119 5. 70 白花蛇舌草 21 祛风湿热药 16 0. 77 防己 3 息风止痉药 94 4. 50 蜈蚣 34 攻下药 15 0. 72 大黄 15 破血消癥药 90 4. 31 莪术 29 利湿退黄药 15 0. 72 茵陈 10 活血调经药 90 4. 31 桃仁 32 开窍药 13 0. 62 麝香 5 补阴药 83 3. 98 枸杞子 13 敛肺涩肠药 13 0. 62 罂粟壳 8 利水消肿药 78 3. 74 茯苓 49 固精缩尿止带药 10 0. 48 山茱萸 10 温化寒痰药 63 3. 02 半夏 32 养心安神药 6 0. 29 远志 2 清热凉血药 62 2. 97 生地黄 23 利尿通淋药 6 0. 29 木通 4 活血疗伤药 52 2. 49 土鳖虫 21 平抑肝阳药 5 0. 24 牡蛎 5 祛风寒湿药 52 2. 49 川乌 14 祛风湿强筋骨药 5 0. 24 桑寄生 3 发散风寒药 51 2. 44 桂枝 13 清虚热药 4 0. 19 青蒿 3 化瘀止血药 45 2. 16 三七 28 重镇安神药 4 0. 19 龙骨 2 补阳药 43 2. 06 淫羊藿 9 收敛止血药 3 0. 14 仙鹤草 3 发散风热药 42 2. 01 柴胡 38 止咳平喘药 3 0. 14 苦杏仁 3 化湿药 38 1. 82 厚朴 17 温经止血药 2 0. 10 炮姜 1 温里药 36 1. 72 附子 10 驱虫药 1 0. 05 槟榔 1 消食药 34 1. 63 山楂 13 峻下逐水药 1 0. 05 巴豆 1 表 2 癌痛内服药物功效总类别频度及所占比例 药物总类别 频次 百分比 药物总类别 频次 百分比 补虚药 544 26. 05 化湿药 38 1. 82 活血化瘀药 443 21. 22 温里药 36 1. 72 清热药 239 11. 45 消食药 34 1. 63 理气药 167 8. 00 收涩药 23 1. 10 利水渗湿药 99 4. 74 攻毒杀虫止痒药 22 1. 05 平肝息风药 99 4. 74 泻下药 16 0. 77 解表药 93 4. 45 开窍药 13 0. 62 化痰止咳平喘药 88 4. 21 安神药 10 0. 48 祛风湿药 73 3. 50 驱虫药 1 0. 05 止血药 50 2. 39 表 3 癌痛内服药物归经及所占比例 药物归经 频次 所占比例(%)药物归经 频次 所占比例(%) 肝 1149 21. 86 大肠 236 4. 49 脾 1087 20. 69 胆 192 3. 65 胃 668 12. 71 膀胱 100 1. 90 心 621 11. 82 心包 86 1. 63 肺 578 11. 00 小肠 63 1. 19 肾 422 8. 03 三焦 53 1. 00 3 讨论 辨证治疗癌痛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原则和特色。《方》 言:“表虚而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里虚而痛者阴不 足也,非营养不可。上虚而痛者,心脾伤也,非补中不可。下 虚而痛者肝肾败也,非补命门不可。”癌痛辨证分型不一,从 我们的统计来看,瘀血阻滞、热毒蕴结、肝郁气滞、气滞血瘀、 痰湿凝聚、气血亏虚、阳虚寒凝、阴虚内热、湿热内蕴、痰瘀互 结较为常见。证候要素频次分析表明,证候病机以实性居 多,占 72. 58%,虚证占 27. 42%,实性病机包括瘀血、热毒、 气滞、水湿、痰浊、寒凝,虚性病机主要有阴虚、气虚、血虚和 阳虚。从证型统计结果分析,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疏肝理 气、化湿解毒、滋阴补血、温经散寒、温阳益气、化痰散结等为 癌痛常用治法。 中医学认为痛有寒、热、风、湿、滞、血、气、火等多种。但 从我们的统计结果来看,血瘀、湿热、阴虚、气滞、气虚、湿阻、 寒凝是癌痛的常见病因,癌痛主要存在“不通则痛”、“失荣 则痛”两种病机。在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虚实病机有异,虚 实或有所偏重,或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癌痛的发生有病 理性改变因素,心理因素也不能忽视。 从统计结果看,治疗癌痛使用补益、理血、理气、温里、清 热、祛湿、祛痰等功效的成方。补血、补气、活血祛瘀、行气、 温经散寒、清热解毒、化痰为其常用治法。自拟方多以理血、 理气、补益、祛痰、清热、祛湿类药物组方。癌痛的病因病机 以诸虚及气滞、血瘀、痰阻为主,辨证治疗癌痛主要从正虚及 血瘀、气滞、痰湿、痰热、热毒着手,扶正补虚、活血化瘀、行气 祛痰、清热解毒为常用治法。 药物使用频次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 利水渗湿药居多,可见正虚、血瘀、热毒、湿热为癌痛的重要 ·906· 2010 年 7 月第 4 期 No. 4 Jul. 2010 中 医 学 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5 卷 总第 149 期 Vol. 25 Serial No. 149 因素。治疗当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调经、清热解毒、理气、 利湿药为主。从统计结果分析,使用药物居前 10 位的药物 中补益药占多数,使用药物如白术、甘草、当归等补益药有利 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达到“荣而不痛”[5]。从药物归经看, 以肝、脾、胃、心经为主。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脾主运化,脾 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肝郁气机失调、气血生化乏源、脾虚 痰湿停滞,从而出现“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故使用调 畅情志药和调理脾胃药至关重要。 辨证治疗癌痛的同时,也要重视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根 据癌痛的部位选用不同的治法,外治法治疗癌痛有独到之 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理论骈文》)”。“用膏贴之, 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在皮肤筋骨 之间,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捷(《医学源流 论》)”。外用药以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清热解毒、祛风湿药 居多。活血化瘀药以活血止痛、活血疗伤和破血消癥药为 主,开窍药中冰片药使用频次最高。清热解毒药中白花蛇舌 草、蚤休等为常用药物。祛风湿药中川乌为常用药物。从文 献报道来看,冰片、没药、乳香、川乌、血竭、马钱子、麝香、生 南星、蟾酥、延胡索等活血止痛作用较强,外用止痛作用迅 速、有效,维持时间长,无胃肠降解和胃肠刺激作用,毒副作 用小,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抗癌缩瘤之作用。对于危重或 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更能显示出外治法的独特优势。因 此,挖掘外治癌痛的中医特异性药物可从活血止痛药物着 手。 本文对中医治疗癌痛的证型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 为目前癌痛的辨证论治和外治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辨证 施治,内外并治,研发高效便捷的方药剂型,对于缓解疼痛,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孙燕,顾慰平.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 北京:北京医科大 学出版社,2002:3. [2]司富春,李亚楠.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和方药规律分析[J]. 中 医研究,2009,22(8) :13 - 16. [3]司富春. 失眠的中医证型和方药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2(9) :520 - 523. [4]司富春,李山霞. 近 30 年临床子宫肌瘤中医证型和用药分析 [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 :45 - 49. [5]王晓筱.浅谈癌痛的中西医治疗[J]. 河南中医,2009,29(11) : 1143 - 1145. 收稿日期:2010 - 02 - 22 作者简介:司富春(1963 -) ,男,河南新郑人,医学博士,河南 省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肿瘤中医方证研究,中华 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Email:sifc2000 @ hotmail. com;Tel:86 - 371 - 65676898 编辑:程延安 (上接第 606 页)发现黄芪多糖主、侧根中含量的平均差值率 为 14. 06%,主根中多糖含量高于侧根的趋势明显。说明市 场上多以饮片大小决定质量优劣及价格高低,同品种黄芪片 型越大,认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与 黄芪药材主、侧根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测定结果不 一致,说明黄芪药材质量标准应综合评价。其黄芪中多糖含 量的高低对其质量的影响较大,对制定黄芪药材及饮片标准 以及炮制制剂生产过程中不仅要要求测定皂苷的含量,对多 糖的含量亦应重视。 分析黄芪药材主根含量高于侧根的原因,可能是与黄芪 药材主根中淀粉的含量较高,粉性较大,含糖量高,而侧根中 的纤维含量较高,粉性较小,含糖量低有关。由于黄芪的质 量由多糖、皂苷类、黄酮类等有效成分综合决定,本实验仅从 多糖方面进行研究,对黄芪主侧根的其它有效成分与黄芪的 质量关系仍在研究中。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S].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5:212 - 213.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986:2037. [3]江蔚新,于翔宇,石慎华,等.黄芪茎中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 [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0(3) :272 - 273. [4]段亚丽,谢梅冬.黄芪化学成分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的研究现状[J].中国兽药杂志,2005,39(3) :61. [5]金吉子.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医中药, 2008,17(20) :134 - 135. [6]王秀,胡剑北.择时服用黄芪的抗肿瘤作用研究[J]. 河南中医, 2006,26(6) :29. [7]张善玉,朴惠顺,宋成岩.不同生长年限黄芪中总皂苷、黄芪甲苷、 总黄酮及多糖含量比较[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5,28(2) :87 - 88. [8]王昶,邢志华,王青.黄芪地上部分中多糖含量的研究[J]. 黑龙 江医药,2006,19(5) :343 - 344. 收稿日期:2010 - 03 - 22 作者简介:田圣志(1958 -) ,男,河南宁陵人,医学学士,副教 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炮制与抗艾滋病中药新药研 究。Email:tianshzh@ 126. com;Tel:86 - 371 - 65837588 编辑:程延安 ·016·
/
本文档为【中医治疗癌痛证型方药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