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华为商业模式

2012-03-11 4页 doc 32KB 118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16125

暂无简介

举报
华为商业模式中国平安负责品牌和宣传的盛总说,有两件事情以前想不明白,一是:联想为什么不回归A股?二是华为为什么不上市?通过2008年的熊市,他明白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A股市场太不成熟和非理性。盛总问我,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是我在华为工作12年的一个思考。  1.    华为的股份结构。     华为在创办的初期,作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同时为了吸引人才,任总大量稀释了自己的股份,这就是华为的全员持股。既是员工又是股东,所以华为能万众一心,蓬勃向上,企业的执行力特别强。如果华为上市,就会有成千上万个千万或亿万...
华为商业模式
中国平安负责品牌和宣传的盛总说,有两件事情以前想不明白,一是:联想为什么不回归A股?二是华为为什么不上市?通过2008年的熊市,他明白了第一个问题的,A股市场太不成熟和非理性。盛总问我,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是我在华为工作12年的一个思考。  1.    华为的股份结构。     华为在创办的初期,作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同时为了吸引人才,任总大量稀释了自己的股份,这就是华为的全员持股。既是员工又是股东,所以华为能万众一心,蓬勃向上,企业的执行力特别强。如果华为上市,就会有成千上万个千万或亿万富翁,绑上黄金的雄鹰还能在天空翱翔吗?曾经有一个海外的著名行业分析师和我讨论北电为什么衰落得这么快?他说:一大堆亿万美金的富翁讨论公司的生死存亡,他们哪有紧迫感。所以北电错过多次转型的机会。另外,任总的股份可能很低,如果上市,就可能失去控制权,华为还离不开任总。 2.    商业模式创新     在华为和中兴崛起之前,电信业是技术驱动的产业,企业投入巨资研发新产品,然后定高价,赚取高额利润,回收研发成本,再投入开发新产品;当产品量产、跟随者大量进入后,开始降价,产品生命周期快速进入末期,开始向市场推广新产品,赚取高额利润,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我们比喻这种商业模式为王小二卖豆腐。王小二开了一家豆腐店,卖两块钱一斤,有人看见有利可图,开了第二家豆腐店,王小二开始降价到一块五,三家、四家。。。。。。豆腐店越开越多,价格降到8毛,王小二豆腐店倒闭。 IT泡沫以后,华为敏锐地发现,电信业已由技术驱动转变为客户需求驱动,因为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目前的客户需求,新技术越来越难以被市场证明。 华为将自己定位为量产型公司而非技术创新型公司。华为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新产品投入市场即以两三年后量产的模型来定价,一开始就是亏损,这样,西方竞争对手由于在成本上的劣势,往往要丢市场份额,同时,不可能有小公司再度崛起。试想:王小二第一个豆腐店就定价8毛,还有人会开豆腐店吗? 最近中国电信CDMA投标,华为跳水价,业界惊愕。其实在1998年的接入网,UT卖1800元每线,华为率先推出600元每线,UT消失了,华为占领了70%的接入网市场份额。ADSL华为也是同样的招数,华为宽带市场全球份额第二。华为亏了吗,事实证明,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华为大赚了。 如果华为是上市公司,就要对每季度的业绩负责,就不能站在一个产品5年或者更长时间能不能盈利来定价,从而去占领市场。如果以西方公司的游戏规则去运作,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华为。 华为拓展国际市场也是如此,巴西市场从1998年开始拓展,连续8年亏损,2008年收入将超过1亿美金。如果华为是上市公司,可能在第三年就砍掉了巴西分公司,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国际市场的业绩。  3.    融资模式的创新     西方公司往往用并购的方式来扩充产品线,一是为了形成整体解决,二是整合产业链。这样的好处是能快速响应市场。     但也有弊端,那就是主业赚取的利润,去购买了新的产品线。从而主业的竞争力下降。 华为反其道而行之。华为充分利用中国的研发低成本。大量招聘研发人员。先利用主业务的研发和营销平台去培育新产品。当新产品(非电信网络核心产品)做大后,将其出售,一起到融资的作用,二将融资来的钱投入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市场,通过补贴(降价)使核心产品迅速扩大市场份额,量产化,提高竞争力。摩托罗拉最早发现自己研发还不如OEM华为的产品,所以从2001年就开始OEM华为无线产品,先是GSM核心网,然后是3G的核心网、基站。在核心产品线华为用的是格兰仕微波炉的策略,其目的是不要有太多的王小二去开豆腐店。         2001年,华为7.8亿美金出售电源和机房监控业务给爱默生。2005年,华为8亿美元出售H3C企业网和数据通信业务给3com。         2008年,华为将以20亿美金高价出售50%左右手机业务的股权。    这就是华为融资模式也可以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我没有统计过,有人说华为卖公司比中兴通讯上市融的钱要多,融资从来就不是华山一条路。 3年前,哈佛大学派了个印度籍专家前来华为,该专家是印度总理的顾问,想华为是如何成功的?我参与了那个项目组,由于印度人对中国的偏见,同时华为的成功,确实也没有什么传奇的故事,非常平淡。我们说华为是真正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所有的MBA教材都在讲客户导向。我们说华为成长在中国电信业高增长的时代,也由于是民营企业,会碰到很多困难;印度专家对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又不太理解。最后,不了了之。其实,做企业就是在平实中显出伟大。每件事情点点滴滴,看起来平平淡淡,但是汇成历史的长河又是如此波澜壮阔。离开华为半年的时间,我思考华为成功的法宝是什么呢?也就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种核心竞争力是西方竞争对手不容易模仿,也是华为作为后来者去改变游戏规则的有力武器。我认为主要是两点:普遍客户关系和低成本研发。 普遍客户关系     2000年,中国电信业再次分拆,中国电信运营商由原来的一个演变为7个。华为做了两个举措,一个是成立了7个运营商系统部,任总称放出了7匹狼。这些系统部从运营商总部到各个省分公司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有自己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这就使华为比中兴通讯技高一筹,领先一年,也就是各运营商的拓展和发展相对均衡。无论是电信、网通、移动、铁通、联通等运营商,没有出现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各背各的指标,各有各的压力。     另一个举措,当时大家觉得匪夷所思。因为电信分家后,运营商的采购权上收,地市公司基本没有采购权,省公司的部份采购权也上收,大部份项目开始集中采购。西方公司以前只做总部和省公司的关系,常常受到华为等厂家的蚕食。形势似乎对西方公司有利;当时,华为这种遍布地市的网络收到挑战。自然而然想到的是收缩地市公司的销售服务网络。况且,当时拓展国际市场也大量需要有经验的销售人员。任总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把战壕修到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去,在每个地市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加强在地市一级城市的营销服务网络,以前的销售经理转变为客户代表,也就是代表客户来监督提高华为的服务水平。     客户一有问题,就能在身边和华为的工程师沟通,每当集中采购时,需要地市公司这些使用单位提出需求和意见,显然,华为会是最终使用单位的第一选择。     这就是华为提倡的普遍客户关系。不像西方公司只瞄准决策者做工作,华为构筑的是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     华为在做国际市场时,也继承和发扬了这种普遍客户关系的工作方法,无论是运营商的测试人员以及普通的工程师到总监、CTO、CEO,华为员工都有全方位的接触。让客户感受到尊重。     华为的领导力素质模型第一点就是发展客户的能力,其定义是:这是一种致力于理解客户需求、并主动用各种方法满足客户需求的行为特征。     任总多次强调:管理者干什么,排兵、布阵、请客户吃饭。     有些人不屑:这不就是人海战术吗?其实,要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外企就不具备这样的文化。外企一般是招聘名牌大学生,提供优厚的条件,最多在省会城市驻扎,很难像华为人一样,背井离乡,两地分居,长年奋战在异国他乡。     华为怎么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华为招聘的原则是招胸有大志、一贫如洗的人,所以,华为的员工大部份来至农村、小城镇,只有通过奋斗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华为的企业文化,我理解的华为文化主要是两点:1:奋斗文化2:不让雷锋吃亏。简单地说:你奋斗,就有好的回报,就有发展成长的机会。     这种人才模型加上奋斗者文化再加上物质激励和成长机会。无论是战火纷飞的伊拉克,还是贫穷落后的非洲,以及像清教徒生活的中东,你都可以看到很多年轻的华为人奔波在世界各地,同时,也给了这些年轻人机会,很多人不到30岁,就做了国家代表,去和总统部长会谈,做上亿美金的项目。     但是,现在这种文化也受到挑战。一是:老员工解决富裕后,根据马斯洛的原理,追求的是尊重和自我实现。二是:大量的新员工加入,文化受到稀释,特别是80后的员工追求人性化和个性化。另外,大量的外籍员工加入,很难理解东方的这种人生就是奋斗的文化。 低成本研发     在2007年,华为的全球20个重点国家的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有一项指标超过爱立信,那就是客户化定制能力。这也标志着华为是一家定制化量产的公司,而不是简单的量产化企业。这主要归功于华为庞大的研发队伍。     华为近4万名研发人员中,80%以上是软件工程师。电信网络设备软件的开发量巨大。上世纪90年代开发万门程控交换机,有80多万行代码,现在一个高端路由器就有上千万行代码。代码是需要软件工程师一个一个字节(总量上亿字节)在电脑上敲进去的。所以,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们戏称是软件蓝领。这个行业也可以称为智力(软件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定制化能力强,首先就是要大量聘用研发人员。研发人员的成本也成为竞争的关键。     2005年春季,欧洲著名的欧文咨询公司的总裁和我会谈,他是个财务专家,问我:华为的优势在哪里?我回答他:研发的低成本。在中国,每年毕业300万的工科大学生,华为可以在里面招聘优秀的学生来华为工作,在中国一个研发工程师的工资是欧洲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法定工作时间是欧洲工程师的1.5倍,而同时中国人勤奋,还经常加班加点。而研发费用的80%以上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华为投入1块钱研发,相当于欧洲公司投入10块钱。也就是我们的研发成本是欧洲公司的十分之一。     欧文公司的总裁感叹地说:在欧洲,学生越来越不愿意读工科,工科太苦,很多优秀的学生都去读商科等。欧洲的福利太好,休假时间太多,影响了欧洲企业的竞争力。     欧文咨询公司后来出了一个报告,预测华为将在世界电信舞台崛起。     华为的人力资源分布是个哑铃型结构,研发和市场各占40%,行政和生产人员只占20%。这样构筑了华为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这两种能力的结合就构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能力。华为一手抓普遍客户关系,一手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低成本研发;最终将北电、朗讯这些西方电信公司逼进死角。
/
本文档为【华为商业模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