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竞数 费马最後定理

2012-03-11 12页 pdf 341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4296

暂无简介

举报
竞数 费马最後定理 費馬最後定理 余文卿 西元 1637 年左右, Fermat 在他的書 的邊緣上這樣寫著: “n 是大於 2 的正整數 時, 不定方程式 xn+yn = zn 沒有非顯然的 整數解。” 他並附加道: “我找到了一非常漂亮的 證明, 但這裡沒有足夠的空間, 致無法將證 明寫下”。 到目前為止, 這敘述並沒有得到證 明, 但也舉不出反例, 而被稱為費馬最後定理 (Fermat’s Last Theorem)。 到底 Fermat 有沒有真正證明了費馬最 後定理? 以他那時的數學工具, 他可能證出 n =...
竞数   费马最後定理
費馬最後定理 余文卿 西元 1637 年左右, Fermat 在他的書 的邊緣上這樣寫著: “n 是大於 2 的正整數 時, 不定方程式 xn+yn = zn 沒有非顯然的 整數解。” 他並附加道: “我找到了一非常漂亮的 證明, 但這裡沒有足夠的空間, 致無法將證 明寫下”。 到目前為止, 這敘述並沒有得到證 明, 但也舉不出反例, 而被稱為費馬最後定理 (Fermat’s Last Theorem)。 到底 Fermat 有沒有真正證明了費馬最 後定理? 以他那時的數學工具, 他可能證出 n = 3, 4, 5 的特殊情形, 而據此推斷一般的 n 都成立, 這也是當代不太成熟的數學歸納 法, 三百多年來, 這問題雖未獲徹底解決, 但 引發了一系列數論方面的主題, 使數論發展 到另一新的境界。 顯然地, 若對某一冪次 n 的費馬最後定 理得證,則對所有 n的倍數冪次,定理也跟著 成立。注意到任意大於 2的正整數,不是 4的 倍數,就是奇質數的倍數,故只需考慮 n = 4 或 n 是奇質數的情形。 我們將看到 n = 4 時定理成立, 因而只 需考慮 n 是奇質數的情形。 一般, 我們將奇 質數冪次分成下面兩類。 (A)費馬最後定理第一種情形: 不定方程式 xp + yp = zp, (p, xyz) = 1 沒有整數解。 (B)費馬最後定理第二種情形: 不定方程式 xp + yp = zp, p|z, (p, xy) = 1 沒有整數解。 在底下各節, 我們將分別探討 n = 4, n = 3 以及 p 是規則質數 (regular prime) 的特別情形。 一. n = 4的特別情形 在這一節, 我們將證明 n = 4 時定理成 立, 因而 n 是 4 的倍數時, 定理也跟著成立。 使用的手法通稱為下降法 (method of de- cent)。 即假設有一組整數解, 嘗試由這組解 得出另一數據較小的整數解, 若原先出發的 整數解已設定為數據最小的, 則這與假設矛 盾。 故原先方程式不會有解, 這方法在 Fer- mat 的時代, 就有人用過。 現我們從不定方 程式 x2 + y2 = z2 的整數解談起。 1 2 數學傳播 十八卷二期 民83年6月 預備定理 1. 在條件 x > 0, y > 0, z > 0, (x, y) = 1, 2|x 限制下, 不定方程式 x2 + y2 = z2 的一般解是 x = 2ab, y = a2 − b2, z = a2 + b2, 其中 a, b 是滿足 (a, b) = 1, a > b > 1 的 整數。 證明: 因 2|x 且 (x, y) = 1, 故 y 與 z 都是 奇數且互質, 得出 z−y 2 與 z+y 2 是互質整數, 又 ( x 2 )2 = ( z − y 2 )( z + y 2 ) 故得出 z−y 2 與 z+y 2 都是平方數, 定 z + y 2 = a2, z − y 2 = b2 則 z = a2 + b2, y = a2 − b2, x = 2ab。 更進一步 a > 0, b > 0, a > b, (a, b) = 1。 反過來, 很容易驗證 z = a2 + b2, y = a2 − b2, x = 2ab 確實是不定方程式 x2 + y2 = z2 的解, 這證 明了預備定理。 底下我們利用下降法證明 n = 4 的情 形。 命題 1. 不定方程式 x4 + y4 = z4 沒有正整數解。 證明: 實際上, 我們是要證明不定方程式 x4 + y4 = u2 沒有正整數解。 設 u 是滿足 u2 = x4 + y4, x > 0, y > 0, u > 0 的最小正整數, 則 (x, y) = 1, 否則我們可找 到一比 u 更小的正整數滿足同一方程式。 因 此 x 與 y 中至少有一是奇數, 且 u2 ≡ 1 或 2 (mod 4)。 但 u2 ≡ 2 (mod 4) 不可能發生, 故 x 與 y 之中必有一是奇數與一偶數。 設 x 是偶數, 則由預備定理 1 得出 x2 = 2ab, y2 = a2 − b2, u = a2 + b2。 其中 a > 0, b > 0, (a, b) = 1, 注意到 a2 + b2 ≡ a+ b ≡ 1 (mod 2)。 故 a 與 b 之中剛好有一是偶數。 若 a 是偶 數, b 是奇數, 則 y2 ≡ −1 (mod 4) 這不可能, 故 a 是奇數且 b 是偶數, 定 b = 2c, 則 ( x 2 )2 = ac 且 (a, c) = 1 得出 a = d2, c = f 2, d > 0, f > 0, (d, f) = 1 且 d 是奇數。 因此 y2 = a2 − b2 = d4 − 4f 4 費馬最後定理 3 即 (2f 2)2 + y2 = (d2)2 但 2f 2, y, d2 兩兩互質, 再次利用預備定理 1, 得出 2f 2 = 2ℓm, d2 = ℓ2 +m2, ℓ > 0, m > 0, (ℓ,m) = 1 由 f 2 = ℓm 且 (ℓ,m) = 1, 可設 ℓ = r2, m = s2 因此 r4 + s4 = d2 且 d ≤ d2 = a ≤ a2 < a2 + b2 = u 與原先假設矛盾, 故得證這命題。 二. n = 3的特別情形 不定方程式 f(x1, x2, . . . , xn) = 0 有解的必要條件是對任意正整數 m, 同餘方 程式 f(x1, x2, . . . , xn) ≡ 0 (mod m) 都有解。 若能找到正整數 m, 使得上面的同 餘方程式無解時, 則自然地, 原方程式就沒有 整數解。 現利用這方法證明 n = 3 的特別情 形。 命題 2. 不定方程式 x3 + y3 = z3, (xyz, 3) = 1 沒有整數解。 證明: 我們將證明同餘方程式 x3 + y3 ≡ z3 (mod 9), (xyz, 3) = 1 沒有整數解。 假設不然, 即同餘方程式有解, 由同餘式 x3 + y3 ≡ z3 (mod 3) 以及 Fermat 小定理: (a, p) = 1 ⇒ ap ≡ a (mod p) 得出 x+ y ≡ z (mad 3) 定 z = x+ y + 3µ, µ ∈ Z, 因此 x3 + y3 ≡ (x+ y + 3u)3 ≡ x3 + y3 + 3x2y + 3xy2 (mod 9) 故 0 ≡ x2y+xy2 = xy(x+y) ≡ xyz (mod 3) 與原來假設 (xyz, 3) = 1 矛盾, 故得證。 習題 1. 證明下列的同餘方程式沒有整數解 x5 + y5 = z5 (mod 25) , (xyz, 5) = 1。 習題 2. 證明不定方程式 x3 + y3 = 5z3, z 6= 0 沒有整數解。 4 數學傳播 十八卷二期 民83年6月 三. 分圓體 所謂的分圓體 (cyclotomic field) k,是 指多項式 Xn−1 (n ≥ 2)在 Q 之上的分裂 體 (splitting field)。 因此 k = Q(e2pii/n), 而其 Galois 群 Gal(k/Q) 是由自同構 σa 所組成。 σa 定義為 σa : e 2pii/n −→ e2piia/n, (a, n) = 1 故它的秩是 ϕ(n)。 為簡化符號起見, 我們定 ζn = e 2pii/n。 在此我們只對 n 是奇質數的情形比較感興 趣。 利用熟知的 Eisenstein 判定法, 我們知 道多項式 φp(X) = X p−1 +Xp−2 + · · ·+X + 1 是 Z[X]中的不可約多項式。 注意 ζp 是 φp 的一零位。 因此 [Q[ζp] : Q] = p− 1 且 ζ ip (i = 1, 2, . . . , p− 1) 是 ζp 的相異共 軛數。 預備定理 2. 在環 D = Z[ζp] 中, 1− ζp 是 一質數, 且 p 可分解成 p = ǫ(1− ζp)p−1 其中 ǫ 是 D 中的單位 (unit)。 證明: 在等式 Xp−1 +Xp−2 + · · ·+X + 1 = (X − ζp)(X − ζ2p ) · · · (X − ζp−1p ) 中, 令 x = 1 則 p = (1− ζp)(1− ζ2p ) · · · (1− ζp−1p ) 設 k = Q[ζp], 則 Nk/Q ( 1− ζjp 1− ζp ) = 1, 1 ≤ j ≤ p− 1 故 1− ζjp = ǫj(1− ζp), 其中 ǫj 是一單位, 設 ǫ = ∏p−1 j=1 ǫj , 則 p = ǫ(1− ζp)p−1。 預備定理 3. 若有理整數 b 可被 1 − ζp 整 除, 則 b 可被 p 整除。 證明: 設 b = (1− ζp)α, 則 Nk/Q(b) = b p−1 = Nk/Q(1− ζp)Nk/Q(α) = p Nk/Q(α) 其中k = Q[e2pii/p], 因 Nk/Q(α) 是整數且 p 是質數, 故 p 是 b 的質因數。 習題 3. 敘述 Z[X] 中不可約多項式的 Eisenstein 判別法, 並證明之。 在底下, 我們決定 Q(ζp) 的整數環, 首先我們定義基底的判別式。 設 k 是 Q 的 n 次擴充體, 對任意 k 的一組基底 α1, α2, . . . , αn, 定義這組基底的判別式為 D(α1, α2, . . . , αn) = det[trace(αiαj)]1≤i,j≤n 若 α1, α2, . . . , αn 也正好是模 (module)M 的基底,則稱 D(α1, α2, . . . , αn)是模M 的 費馬最後定理 5 判別式, 以 D(M) 之。 我們需要下面的一 般性結果。 命題 3. 設 M = Z[α1, α2, . . . , αn] 是 Ok 的任意子模, Ok 是代數擴充體的整數環。 設 α1, α2, . . . , αn 是 k的一組基底且M 是Ok 的真子集, 則存在有質數 p 滿足 (1) p2 | D(M) (2) α∗t = (g1α1 + g2α2 + · · · + gt−1αt−1 +αt)/p ∈ Ok, 0 ≤ gi ≤ p − 1 且 1 ≤ t ≤ n。 若找到如此的 α∗t , 則 M ⊂ M∗ = Z[α1, . . . , αt−1, α∗t , . . . , αn] 且 D(M∗) = D(M)/p2。 證明: 設 β1, β2, . . . , βn 是 Ok 的一組基底 且 αi = n∑ j=1 mijβj (i = 1, 2, . . . , n) 則 D(α1, α2, . . . , αn) = (det[mij ]) 2D(β1, β2, . . . , βn) 若 p|det[mij ], 利用 Zp 中的 Cremer 法則, 則存在 ai, 不全滿足 ai ≡ 0(mod p), 使得 n∑ i=1 aimij ≡ 0 (mod p) 若對 1 ≤ i ≤ t, ai 6≡ 0 (mod p), 但 at+1 ≡ at+2 ≡ · · · ≡ an ≡ 0(mod p) 則 γ = n∑ i=1 a1α1 = n∑ i=1 n∑ j=1 aimijβj = pβ, β ∈ Ok 選擇 a∗ 使得 ata ∗ ≡ 1 (mod p), 則 g1α1 + g2α2 + · · ·+ gt−1αt−1 + αt = pβ ′, β ′ ∈ Ok 其中 gi ≡ aia∗(mod p) , 0 ≤ gi < p, i = 1, · · · , t− 1 因此 α∗t = (g1α1 + g2α2 + · · ·+ gt−1αt−1 + αt)/p = β ′ ∈ Ok 很容易可驗證出 D(M∗) = D(M)/p2。 注意到, Ok 的判別式是所有 Ok 中之 子模的判別式中最小的, 且只有 Ok 的判別 式會達到。故利用命題 3的步驟有限多次,即 可找到 k 的真正整數環 Ok。 習題 4. 決定 Q( 3 √ 2) 的整數環。 [提示: 因 D(1, 3 √ 2, 3 √ 4) = −108 = −2233, 故需檢驗 p = 2 與 p = 3] 習題 5. 設 k = Q(ξ), ξ 是方程式 x2 + x2 − 2x + 8 = 0 的根。 證明 Ok = Z[1, ξ, (ξ+ ξ2)/2], 即證明 (ξ+ ξ2)/2 的代 數整數, 且 D(1, ξ, (ξ + ξ2)/2) 是質數。 現我們已做好決定 k = Q[ζp] 之整數 環的準備。 6 數學傳播 十八卷二期 民83年6月 命題 4. 設 p 是奇質數, 則 Q[ζp] 的整數環 是 Z[ζp]。 證明: 首先我們證明判別式D[1, ζp, . . . , ζ p−1 p ] 是 p 的冪次方乘上一單位。 對任意 1 ≤ a ≤ p1 σa : ζp 7→ ζap 是 Gal(Q[ζp]/Q) 的元素, 故 D[1, ζp, . . . , ζ p−1 p ] = det[ζ ij p ] 2 1≤i≤p−1, 0≤j≤p−2 = ∏ 0≤i≤j≤p−2 (ζ ip − ζjp)2 但由預備定理 2, 得 p = ǫ(1− ζp)(p−1)(p−2) ǫ 是單位, 故 D[1, ζp, . . . , ζ p−1 p ] = µp p−2, µ 是單位 欲證 Z[ζp] 是 Q[ζp] 的整數環, 由命題 3, 只要證明 p|(a0 + a1ζp + · · ·+ ap−2ζp−2p ), a0, a1, . . . ap−2 ∈ Z ⇒ p|a0, p|a1, . . . , p|ap−2。 把 a0 + a1ζp + · · ·+ ap−2ζp−2p 改寫成 b0 + b1(1− ζp) + . . .+ bp−2(1− ζp)p−2, 則 b0, b1, . . . , bp−2 還是有理整數。 注意到 1 − ζp 是 p 的質因數, 故是 b0 的因數, 但 由預備定理得 p|b0, 經一步一步的過程得出 p|b1, . . ., p|bp−2, 因 a0, a1, . . . , ap−2 可寫 成 b0, b1, . . ., bp−2 與整數的線性組合, 故得 出 p|a0, p|a1, . . . , p|ap−2 使用同樣的方法, 我們得出 命題 5. 設 p 是奇質數, r 是正整數且 q = pr, 則 Q[ζq] 的整數環是 Z[ζq] 且 Z[ζq] 的判別式是 ±ppr−1(pr−r−1) 習題 6. 證明 Vondermonde 行列式 V = det[λj−1i ]1≤i,j≤n 的值是 ±∏i 0。 想證明原命題成立, 只需證明 (A) 沒有代數 整數解即可。 設 (A) 有一組代數整數解 x, y, z0 且 x, y, z0 與 1− ζp 互質, 在所有可能的解中, 選定一組, 使對應的指數 m 最小。 設 P 是 由 1− ζp 生成的主理想, 則有 p−1∏ k=0 (x+ ζkp y) = P pm(z0)。 因 pm ≥ p > 0, 故 (x + ζkp y) (k = 0, . . . , p− 1) 中至少有一可被 P 整除。 又 x+ ζ ipy = x+ ζ k p y − ζkp (1− ζ i−kp )y。 只要有一可被 P 整除, 則每一個都可被 P 整除。 故 x + ζkp y (0 ≤ k ≤ p− 1) 均可被 P 整除。 另一方面, 若 x+ ζkp y ≡ x+ ζ ipy (mod (1− ζp)2) 則 ζkpy(1− ζ i−kp ) ≡ 0 (mod (1− ζp)2), 得 出 y 可被 1− ζp 整除, 而這與假設矛盾, 這 表明 x+ ζkp y 1− ζp (k = 0, 1, . . . , p− 1) 除以 1− ζp 後的餘數相異, 但 NQ(ζp)/Q(1− ζp) = p, 故其中剛好有一可被 1− ζp 整除, 可設定是 x + y, 設 m 是 (x) 與 (y) 的最大公因數, 因 x 與 y 不能被 1− ζp 整除, 故 m 與 p 互 質, 故可定 (x+ y) = Pp(m−1)+1mC0 (x+ ζkp y) = PmCk (k = 1, . . . , p− 1) 現 C0,C1, . . . ,Cp−1 是兩兩互質的理想,又 mpPpmC0C1 · · ·Cp−1 = Ppm(z0)p, 故每一理想都是 p 平方, 設 Ck = a p k (0 ≤ k ≤ p− 1) 如此 (x+ y) = Pp(m−1)+1ma0 (x+ ζkp y) = Pmak (1 ≤ k ≤ p− 1) 上面式子消去 m 得出 (x+ ζkp y)P p(m−1) = (x+ y)(aka −1 o ) p 故 (aka −1 o ) p 是主理想, 但 p 是規則質數, 因 而 (aka −1 o ) 也是主理想, 定為 aka −1 o = ( αk βk ) (1 ≤ k ≤ p− 1)。 費馬最後定理 11 其中 αk 與 βk 是代數整數, 又 ak (0 ≤ k ≤ p− 1) 與 P 互質, 故可選定 αk, βk 不能被 1− ζp 整除, 如此 (B) (x+ ζkp y)(1− ζp)p(m−1)=(x+ y)(αkβk )pEk (1 ≤ k ≤ p− 1) 其中 Ek 是 Q[ζp] 中的單位, 利用方程式 (x+ ζpy)(1 + ζp)− (x+ ζ2py) = ζp(x+ y) 以及 (B) 中 k = 1, 2 代入, 則得出 (x+ y)( α1 β1 )pE1(1 + ζp)− (x+ y)(α2 β2 )pE2 = (x+ y)ζp(1− ζp)p(m−1)。 故 (α1β2) p − E2E1(1 + ζp)(α2β1) p = ζp E1(1 + ζp)(1− ζp) p(m−1)(β1β2) p 即找到方程式 αp + E0βp = E ′(1− ζp)p(m−1)γp 的一組解, E0, E ′ 是單位,而其 1−ζp 的冪次 則降為 p(m−1), 又 m > 1, 故 m−1 > 0, 且 p(m− 1) ≥ p, 這表示 αp + E0βp ≡ 0 (mod (1− ζp)p) E0 ≡ −(β−1α)p (mod p) E1 與一有理整數對 p 同餘, 由 Kummer 預 備定理, E0 是另一單位 η 的 p 次方。 因而 αp + (ηβ)p = E ′(1− ζp)p(m−1)γp。 這與原先假設 m 是最小指數矛盾, 故得證原 命題。 綜合命題 8與命題 9, 則得證底下的 Fermat 最後定理的特殊情形。 定理 2. 設 p 是規則質數, 則不定方程式 xp + yp = zp 沒有非顯然的整數解。 現我們面對了一實際問題: 如何決定一 質數是規則質數或不規則質數。Kummer 提 出了一個利用 Bernoulli 數來判定的法則。 定理 3. p 是規則質數的充要條件是 p 不能 整除 Bernoulli 數 B2, B4, . . . , Bp−3 的分 子。 討論: Bernoulli 數 Bm (m ≥ 0) 是由底下 冪級數所定義: t et − 1 = ∞∑ m=0 1 m! Bmt m, |t| < 2π 奇數下標的 Bernoulli 數除 B1 = −1/2 外 都是零, 即 B2k+1 = 0, (k = 1, 2, 3, . . .) 這可由 t et−1 + t 2 是偶數得證出 來。Bm(m ≥ 0) 滿足遞迴定義式 B0 + 2B1 = 0 B0 + 3B1 + 3B2 = 0 B0 + 4B1 + 6B2 + 4B3 = 0 · · · · · · · · · 12 數學傳播 十八卷二期 民83年6月 B0+ ( n 1 ) B1+ ( n 2 ) B2+· · ·+ ( n n− 1 ) Bn = 0, (n ≥ 2) 底下是一些偶數下標的 Bernoulli 數 B2 = 1 6 , B4 = − 1 30 , B6 = 1 42 , B8 = − 1 30 , B10 = − 5 66 , B12 = − 691 2730 , B14 = 7 6 , B16 = −3617 510 , B18 = 43867 792 。 習題 10. 設 Sk(n) = 1 k +2k + . . .+ (n− 1)k, 試證 (m+1)Sm(n) = m∑ k=0 C(m+ 1, k)Bkn m+1−k, m ≥ 1, 其中 C(m,n) 是二項係數 m!/n!(n−m)!。 習題 11. 證明 Riemann zeta 函數 ζ(s) 在 S = 2m 的取值是 ζ(2m) = (−1)m−1 (2pi)2m 2(2m)! B2m。 在此我們要提一下 Fermat 最後定理的 最新發展。 到目前為止, 這斷言已證到冪次 n ≤ 125000。 又第一種情形已證到 p ≤ 6× 109。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相關性定理要算 Faltings 在 1983 年提出的下面定理。 方程 式 xn + yn = zn 的一組解 x, y, z 若滿足 xyz 6= 0 且 (x, y, z) = 1 則稱為方程式的原始解 (primitive solu- tion)。 因此任一非顯然的解都可化成一組原 始解。 定理 4. (Faltings) 對每一冪次 n ≥ 3, 不 定方程式 xn + yn = zn 至多有有限個原始 解。 參考書目 1. Z. I. Borevich and I. R. Shafarevich, Number Theory,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and London, 1966. 2. G. H. Hardy and E. M. Wright, An in- 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umbers, Oxford sicence publications, 1979. —本文作者任教於國立中正大學應數所—
/
本文档为【竞数 费马最後定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