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西厢记》戏剧冲突动因新论——人物间诚信与失信的性格矛盾

《西厢记》戏剧冲突动因新论——人物间诚信与失信的性格矛盾

2012-03-12 5页 pdf 238KB 1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6433

暂无简介

举报
《西厢记》戏剧冲突动因新论——人物间诚信与失信的性格矛盾 第 23卷第 5期 2003年 9月 孝感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OGAN UNIVERSITY 23 NO.5 SEP.2oo3 《西厢记》戏剧冲突动因新论 — — 人物间诚信-9失信的性格矛盾 王庆芳 (孝感学院 中文系,湖北 孝感 432100) 摘 要:历来认为,导致元杂剧《西厢记》中老夫人与张生、莺莺、红娘之阃和张生、莺莺、红娘三者之 阃这两 条线索的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是各不相 同的,前者是社会性动因(即外在动因),后者是性格动 因(即内在动 因)。但通过对文章的研...
《西厢记》戏剧冲突动因新论——人物间诚信与失信的性格矛盾
第 23卷第 5期 2003年 9月 孝感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OGAN UNIVERSITY 23 NO.5 SEP.2oo3 《西厢记》戏剧冲突动因新论 — — 人物间诚信-9失信的性格矛盾 王庆芳 (孝感学院 中文系,湖北 孝感 432100) 摘 要:历来认为,导致元杂剧《西厢记》中老夫人与张生、莺莺、红娘之阃和张生、莺莺、红娘三者之 阃这两 条线索的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是各不相 同的,前者是社会性动因(即外在动因),后者是性格动 因(即内在动 因)。但通过对文章的研究发现,导致这两条线索的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其实是相同的,这一相同的根本动因 就是人物之阃诚信与失信的性格矛盾。 关键词:《西厢记》;戏剧冲突;动因;诚信;失信 中图分类号:1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44(2003)05--0065--05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基础或本质。最早提 出完整的有关戏剧之冲突理论的是黑格尔。他在 把辩证法的矛盾学说重点用于戏剧艺术的规 律时指出:“戏剧的动作并不限于某一既定 目的不 经干扰就达到的简单的实现,而是要涉及情境、情 欲和人物性格的冲突,因而导致动作和反动作 ,而 这些动作和反动作又必然导致斗争和分裂的调 解。”[1](P242)1894年,法国文学评论家弗迪南 · 布伦退尔正式提出戏剧冲突这一概念。此后,方 家们对戏剧冲突的内涵、特点及其作用多有仁智 灼见。“戏曲,是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把一段 充满着矛盾冲突的故事,在舞台上表演给观众 看。”[2](P96)“写戏须先找矛盾与冲突,矛盾越尖 锐,才越会有戏。戏剧不是平板地叙述,而是随时 发生矛盾,碰出火花来,令人动心,在最后解决了 矛盾。”[3](P221)“一个要激起并保持观众的 兴趣,造成悬疑的氛围,主要依赖‘冲突’(con— flict)。事实上,一般对戏剧的认识便是:它总包 含着冲突在内——角色与角色间的冲突,同一角 色内心诸般欲望的冲突,角色与其环境的冲突,不 同意念问的冲突。”[4](P28)。综上所述可见,戏剧 冲突是戏剧的真正灵魂。 《西厢记》被誉为“天地之妙文”、“北国压卷” 之作,它所描写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西厢记》 杂剧中的正面人物体现着敢于冲破封建樊篱的叛 逆力量;反面人物体现着封建统治阶级虚伪、腐朽 的反动势力。这两种力量构成的戏剧冲突,体现 了当时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社会矛盾。”[5](P194) “《西厢记》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 红娘为一方的矛盾 ,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 的矛盾;也写 了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 的矛 盾。”r6](P277)“作为贯穿全剧的主要矛盾 ,老夫人 和张生、莺莺、红娘之间的正面冲突,⋯⋯反映了 两种对立的社会力量之间的尖锐斗争。⋯⋯同 时,在张生、莺莺和红娘之间,更通过性格的对比, 引发出一系列的喜剧冲突。”[7](P161)以上具有代 表性的有关《西厢记》戏剧冲突论述的主要观点基 本趋同,一是认为剧中描写了两条线索的戏剧冲 突,第一条线索是老夫人与张生、莺莺、红娘间的戏 剧冲突,第二条线索是张生、红娘与莺莺间的戏剧 冲突;二是认为导致这两条线索戏剧冲突的根本 动因是不同的,前者是社会性动因(即外在动因), 收稿 日期 :2o03一O4一O7 作者简介::王庆芳(1949一 ),男,湖北汉川人,孝感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一 65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 ⋯ ¨ I_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王庆芳 后者是性格动因(即内在动因)。对此,笔者认为, 《西厢记》中的戏剧冲突分为两条线索展开,这无 可非议;但是,导致这两条线索的戏剧冲突的根本 动因并非是内外有别的完全不同的孤立的两个方 面,而是相同的一个动因,即人物之间诚信与失信 的性格矛盾,这是构成《西厢记》两条线索戏剧冲 突的根本动因。以下,拟就此略陈管见陋识。 先谈谈由人物间失信与诚信的性格矛盾为动 因所建构的老夫人与张生、莺莺、红娘之间的戏剧 冲突。历来论析老夫人这一形象,多以封建礼教、 封建婚姻制度、封建家长的代表来概括其特征。 如前所述,在分析老夫人与张生、莺莺、红娘之间 戏剧冲突的成因时,也多从社会性的动因着眼而 论,而忽略了老夫人性格上极为重要的个性特征 — — 失信,更忽略了正是老夫人的失信与张生等 的诚信随时发生着矛盾,不断碰撞出冲突的火花, 从而形成了贯穿于《西厢记》始终的戏剧冲突。 在《西厢记》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中,老夫 人与张生、莺莺、红娘的戏剧冲突基本上没有公开 展现,但是,剧作者在这本戏中通过“惊艳”、“联 吟”、“闹斋”等关目由浅人深地表现出作为冲突一 方的张生、莺莺对爱情诚信的性格,尤其突出了张 生“至诚种”的形象特征,这就为随后剧情中表现 诚信与失信的戏剧冲突作了厚实的铺垫。但因为 作为冲突另一方的老夫人的失信性格在此本戏中 还没有明确地显露,所以,其戏剧冲突暂时处于潜 在化。从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开始,《西厢记》 就沿着老夫人“许婚——赖婚”、“再许婚——再赖 婚”的剧情发展轨迹,分两个层次一步步地揭示出 老夫人与张生、莺莺之间的戏剧冲突。“许婚—— 赖婚”的关目是表现老夫人与张生、莺莺 、红娘之 间戏剧冲突的第一个层次。老夫人在孙飞虎兵围 普救寺之时,采纳了莺莺所提出的第三条计策,被 迫当众允诺:“但有退兵之策的,倒赔房奁 ,断送莺 莺与他为妻。”(《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以下凡 引自《西厢记》之语,皆只注明出自几本几折)这就 是许婚。老夫人许婚之后 ,张生 自告奋勇,不仅献 出了退兵之策,而且付诸了实践。这里,张生对爱 情的至诚性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张生献策 退兵之后,老夫人理应兑现许婚的允诺,然而,剧 情的发展却由柳暗花明而突转为山穷水尽。老夫 人在酬答张生献策退兵之功的酒宴上,非但没有 一 66 一 兑现许婚的允诺,反而一翻面皮而赖婚: 夫人云:“小姐近前拜 了哥哥者!”末 (张生)背云:“呀,声息不好 了也!”旦(莺 莺)云:“呀,俺娘变了卦也 !” 夫人云:“红娘送小姐卧房里去者!” (旦辞末出科)旦云:“俺娘好口不应心也 呵 !” 老夫人要莺莺给张生敬酒,并要两人以兄妹 相称,这显然是变卦的赖婚之举。剧本描写老夫 人“口不应心”而食言并非是偶然而为,而是经过 了深思熟虑的。在老夫人公开赖婚之前,剧中有 这样一段描写:当张生对白马将军说“今见夫人有 困,所言退得贼兵者,以小姐妻之,因此愚弟作 请吾兄”时,白马将军马上对老夫人说:“既然有此 姻缘,可贺,可贺!⋯⋯张生献退贼之策,夫人面 许结亲;若不违前言,淑女可配君子也。”(第二本 楔子)老夫人却当即以“恐小女有辱君子”含糊作 答;接着,老夫人又对张生说:“先生大恩,不敢忘 也,⋯⋯到明El略备草酌,着红娘来请,你是必来 一 会,别有商议。”(第二本楔子)这里所言“别有商 议”与前面老夫人不正面回答 白马将军所提出的 是否“不违前言”的问,都暗示 了老夫人对“寺 警”之时的许婚早已别有打算 ,后来的赖婚亦势所 必然。老夫人变卦赖婚使张生与莺莺受到了沉重 的打击,戏剧冲突也随之公开化并渐趋激化。张 生正面质问老夫人:“前者贼寇相迫,夫人所言,能 退贼者,以莺莺妻之。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杜将 军,庶几得免夫人之祸。今El命小生赴宴,将谓有 喜庆之期 ;不知夫人何见,以兄妹之礼相待?”(第 二本第三折)“孰料夫人以恩成怨,变易前姻,岂得 不为失信乎?”红娘也认为:“莺莺君瑞 ,许配雄雌; 失人失信,推托别词,将婚姻打灭,以兄妹为之。” (第三本第一折)莺莺更公开怨恨道:“谁承望这即 即世世老婆婆,着莺莺做妹妹拜哥哥”,“俺娘好口 不应心也呵”,“老夫人谎到天来大”。(第二本第 三折)很显然,张生、莺莺 、红娘都认定了老夫人的 赖婚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失信行为,而崔、张这一对 有情人在老夫人许婚之后最担忧的也正是怕老夫 人不讲诚信而食言自肥。张生在临赴宴之前就询 问红娘:“他们果有信行?”红娘则回答:“谁无一个 信行,谁无一个志诚。”这就说明,老夫人是否遵守 许婚诺言,其实质就是是否讲诚信的问题。张生、 丌 ]硼n盯圈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厢记》戏剧冲突动因新论 莺莺不惜冒着以生命为代价的风险积极勇敢献策 退兵,正是基于对当初“惊艳”之情的诚信,所以, 老夫人失信而赖婚,必然会遭致他们的极力反对。 由此,失信与诚信的矛盾就构成了老夫人与张生、 莺莺、红娘之间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 “再许婚——再赖婚”的关 目是表现老夫人与 张生,莺莺、红娘之间戏剧冲突的第二个层次,构 成第二个层次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仍然是失信与 诚信的矛盾。莺莺酬简,一对有情人终于在私自 结合中品味到了爱的喜悦与幸福。他们的私自结 合,正是他们对爱情诚信的最终表白。然而,当老 夫人得知此事后,立即“拷红”。由此,老夫人与张 生、莺莺、红娘之间的戏剧冲突再掀高潮。“拷红” 一 折,表面上写的是老夫人与红娘之间的论辩 ,实 质上,论辩的焦点却是张生与莺莺的幽会,所以此 折仍然表现的是老夫人与张生、莺莺、红娘之间的 冲突。红娘面对老夫人的拷打、责骂而毫不畏怯, 据理力辩,指出事情发展成幽会的结局,“非是张 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接着红娘就历 数了“夫人之过”。红娘所数落的“夫人之过”的核 心仍然是“失信”。红娘说:“信者人之根本”,指出 老夫人许婚又赖婚这是“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 乎”?继而又说,老夫人今天想把事情闹大,使至 官司,“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岂 得为贤哉”?(第四本第二折)在此基础上,红娘又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进而指出:既然赖婚, 张生也提出“只今 日便索告辞”,老夫人就“不 当留 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 整个事情的发展都是源于老夫人出尔反尔,言行 不一的失信。红娘一语破的,击 中了老夫人的要 害,使老夫人终于理屈词穷,不得不承认“这小贱 人也道得是”,并且接受了红娘 的建议,“恕其小 过,成就大事”,再次向张生许婚。红娘面对老夫 人之尊,敢于直面而辩 ,她所恪守的则正是当初允 诺为张生、莺莺之爱情热情撮合的诚信。老夫人 再许婚从客观上来看,是对前面赖婚这一失信之 举的否定,也是悔改。伴随着老夫人的悔改,她与 张生、莺莺、红娘之间的戏剧冲突也逐趋平息。但 是,由于老夫人在再许婚之后又给张生附加了赴 京应试的条件,所以就使本该平息的戏剧冲突最 后又掀起了一阵余波——郑恒的诳骗与老夫人的 再赖婚。老夫人再赖婚显然是对再许婚的失信, 郑恒的诳骗更是一种不讲诚信的恶行,所以导致 这一层次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仍然是因不讲诚信 而失信所致。 如上所述,导致《西厢记》全剧第一条线索的 戏剧冲突——老夫人与张生、莺莺 、红娘之间的戏 剧冲突的根本动因就是人物之间失信与诚信的性 格矛盾。 下面再谈谈由人物之间诚信与失信的性格矛 盾为动因所建构的张生、红娘与莺莺之间的戏剧 冲突。《西厢记》表现这第二条线索的戏剧冲突的 主要关目就是“闹简”、“赖简”、“酬简”,处于这一 戏剧冲突中的核心人物是莺莺。首先是莺莺与红 娘的冲突。“寺警”之后,由于老夫人许婚又赖婚, 张生、莺莺、红娘结为了矛盾的同一方面,但是这 对有情人的爱情活动不得不由公开转人地下 ,红 娘为其穿针引线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红娘 愿意帮助张生,但对于莺莺的态度却没有十分把 握。她知道莺莺是爱张生的,但是莺莺毕竟是相 国的小姐 ,她是否能完全坦然地接受她的帮助而 不去告诉老夫人呢?所以,当张生要她传递简帖 的时候,她不无忧虑地说 :“只恐她 (莺莺)翻了面 皮。”正是出于这种忧虑,她不敢当面将张生的简 帖交给莺莺,只好偷偷放在妆盒儿上。莺莺发现 后,果然“发怒”,并质问红娘:“小贱人 ,这东西那 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 ,谁敢将这简帖来戏 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 个小贱人下截来。”(第三本第二折)莺莺的态度果 然不出红娘所料——“翻了面皮”。红娘认为莺莺 此举是“翻了面皮”,原因是因为此次探望张生是 莺莺主动央及红娘去的。莺莺对红娘说:“你与我 望张生去走一遭,看他说什么,你来回我话者。”而 当红娘带来回话时,莺莺却如此反应,这岂不是失 信吗?由于红娘对莺莺会失信早有思想准备,所 以,轻而易举地戳破了莺莺的“假意儿”。但,二者 之间的冲突并没有结束,因为莺莺在继续使“假意 儿”。她给张生又写了回信,并对红娘说:“红娘, 你将去说:‘小姐看先生,相待兄妹之礼如此,非有 他意。再一遭儿是这般呵,必告夫人知道。’和你 个小贱人都有话说。”殊不知,红娘将信送到张生 那里后,在张生口诵书简时才知道莺莺信上写的 是约张生月下幽会的情诗。红娘由此也再一次领 教了小姐对自己的“许多假处”,即失信。也正是 一 67 一 ㈦ 1『l一-I!t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王庆芳 由于莺莺的失信,使她与红娘之间出现了以“闹 简”为中心的系列冲突。 红娘对莺莺再使假意儿虽然没有当面指破, 但在内心却自有筹划:“今日小姐着我寄书与张 生,当面偌多般假意儿,原来诗内暗约着他来。小 姐也不对我说,我也不瞧破他,只请他烧香。今夜 晚妆处,比每 日较别,我看他到其间怎的瞒我?” (第三本第三折)可见,红娘对莺莺的失信,从内心 里是不满意的。但是,这种不满意并没有改变她为 崔、张这对有情人的爱情穿针引线的诚信,她仍然 鼓励张生去按柬赴约,由此引出了“赖简”的情节。 以“赖简”为中心的戏剧情节主要表现的是莺 莺与张生之间的戏剧冲突。“待月西厢下,迎风户 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明白无误是莺 莺写给张生的约会情诗,红娘也亲眼目睹了莺莺 是如何“巴不得到晚”——“自从那 日初时想月华, 捱一刻似一夏;见柳梢斜 日迟迟下,早道‘好教贤 圣打”’,“打扮的身子儿诈,准备着云雨会巫峡”。 (第三本第三折)但是,当张生如约来到她的面前 时,莺莺却“怒云”:“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 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并 指使红娘说:“扯到夫人那里去!”(第三本第三折) 面对这种突转,张生当即想到:“呀,变了卦也!”红 娘也说:“张生无一言,呀!莺莺变了卦。”莺莺与 张生之间的冲突也由此引发。当莺莺警告张生 “今后再勿如此,若更为之,与足下决无干休”时, 张生则当面质问莺莺 :“你着我来,却怎么有偌多 说话!”由于莺莺的“赖简”,张生无故受了“一场怨 气”,致使“病体日笃”。莺莺与红娘深知他病重的 原因,所以都深恐不安,想救救他。正是出于这一 共同的目的,她们之间的矛盾也随着相互的理解 与体谅而冰消雪融,于是,就有了接下来“酬简”的 关 目。莺莺“酬简”可以说是以实际行动对先前 “赖简”这一失信之举的悔改,也使一对有情人所 追求的共同理想有 了实质性的结果。所 以,“酬 简”既是戏剧冲突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标志着莺莺 与张生、红娘之间冲突的结束。 总览《西厢记》全剧,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 与精湛的表现手法,描写了老夫人与张生、莺莺、 红娘之间以及莺莺与张生、红娘之间这一主一辅 两条线索的戏剧冲突。尽管戏剧冲突波澜跌宕, 异态横生,却未人曲池别港,一方面始终沿着“愿 一 68 一 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条爱情主线而推进, 另一方面又始终沿着人物之间诚信与失信的性格 矛盾来建构推衍。正是这种精心建构的戏剧冲 突,“能就寻常意境 ,层层掀翻,如一波未平,一波 复起”[8](P44),从而营造出层层悬疑的氛围,激起 并保持着观众的兴趣 ,达到了扣人心弦,令人心动 的审美效果。《西厢记》在这一方面的成功,再一 次证实了“冲突是戏剧内容具有活力并得以完成 的根据和动力,可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 一 结论。[9](P224) “作为戏剧艺术的总的特点,则是再现生活, 特别是再现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1o](P3o)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友谊中,在爱情中,也是 每 日每时地发生着冲突,⋯⋯因此在戏剧创作中 是没有什么理由要 回避这种冲突的。”[11](P38) 《西厢记》所表现的戏剧冲突正是对王实甫所生活 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矛盾与冲突的直面正 视,更是对这些矛盾与冲突进行精当的提炼后的 典型概括与艺术再现。《西厢记 》诞生于金末元 初 ,当时,在中国封建社会沿袭了千余年的以“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基本形式、以“门当户对”为 主要内容的封建婚姻制度仍严重束缚着广大追求 自主爱情的有情人的手脚。另一方面,从宋人元, 随着社会思潮的嬗变,宋儒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的禁锢程度显现出弱化趋势。伴随着城市经济的 繁荣和对外贸易与交流的日益活跃,市民进步的 思想意识 日益觉醒,在婚恋问题上,尊重个人意 愿,追求爱情自主也逐步成为一部份人的自觉要 求。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萌发了这种 自觉的要 求之后,面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无情摧残,又深感举 步维艰,甚至动摇了自己对爱情的诚信之念而偶 有失信。《西厢记》正是以这种现实社会生活中的 矛盾为支点来建构全剧戏剧冲突的情境,描写了 老夫人与张生、莺莺、红娘之间和莺莺与张生、红 娘之间的戏剧冲突,并通过这一戏剧冲突表现出 崇尚诚信、贬斥失信的审美倾向。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剧本所表现的这一审美倾向也是对我们中 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民族性格的张扬。 最后还须说一下,《西厢记》虽然在两条线索 的戏剧冲突中分别写到了老夫人的失信与莺莺的 失信 但从根本上来说,她们两人的失信是有质的 区别的。老夫人的失信是基于对封建礼教、封建 一 一 n 硼旷■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厢记》戏剧冲突动因新论 婚姻制度的顽固维护,她是作为一种落后、腐朽甚 至反动的社会力量的代表而存在,所以老夫人失 L 3 J 信的个性是必然的不可变更的。她最后虽然同意 了崔、张的婚事,但这种同意却是以张生中了状 元,满足了她所维护的封建婚姻制度为前提条件 的。而莺莺的失信,从总体上来说,只是她在以诚 信性格为主体的前提下的一种偶然行为,是她的 r ] 内心矛盾的一种外化表现,所以一旦这种内心的 矛盾(畏怯母亲的干涉,害怕红娘 口不稳走漏风 r 7] 声,担心张生日后变心)排除之后,她的失信就不 复存在了。所以说,老夫人的失信是本质性的,莺 [8] 莺的失信则是非本质性的,二者不可同 日而语。 正因为如此,审视因老夫人的失信所致的戏剧冲 L 9 J 突,给予我们更多的是严肃、理性的悲剧性思考; 审视因莺莺的失信所致的戏剧冲突,给予我们更 : : 多的则是诙谐幽默的喜剧性调侃。 [参 考 文 献] [1]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T~I-M].朱光潜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杜书濠.论李渔的戏剧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1982. 王行之.老舍论剧E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1. (美]布罗凯特.世界戏剧艺术欣赏:世界戏剧史 EM].胡耀恒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上[蛔 .北京:中国戏 剧 出版社 ,1980.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E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9. 王季思.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EM].上海:上海文艺 出版社 ,1982. 中国戏剧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第六册 E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童庆炳.文学概论E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 戏剧美学论集E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苏]康 ·西蒙诺夫.苏联戏剧创作发展 的几个问题 [A].李相崇,吴钧燮,汤弟之译.苏联戏剧创作发 展的几个问题_ 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第十四届 全体会议上的几个[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54. A New View of the Conflict in West Chamber:Honesty against Dishonesty WANG Qing-fang (Depa~ment of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Xiaogan University,X~ogan,Hubei 432100,China) Abstract:In traditional criticism 0f the Yuan opera West Chamber·the root cause of the conflict be- tween the Mother and the three youths(Zhangsheng,Yingying and the matchmaker)was thought to be different from that among the youths themselves.Based upon the opera itself,this paper thus be— lieves that the above-mentioned two clues share the same roo t cause in conflict,that iS,the conflict be- tween honesty and dishonesty of the characters. Key Words:West Chamb er;conflict;root cause;honesty;dishonesty (责任编辑:尹华斌) 一 69 一 ii 1 l■ l 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西厢记》戏剧冲突动因新论——人物间诚信与失信的性格矛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