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外大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比较分析

2012-03-13 20页 doc 346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147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外大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比较分析我们看看银行股再融资到底对原始股东意味着什么。 日期 事件 增加股本 总股本 增股价 本次募集资本 总募集资本 股东权益 分红 12/31/1993 公司设立 6.29 6.29 1.00 6.29 6.29     12/31/1996 送股 3.50 9.79     6.29     12/31/1997 增资募股 5.25 15.00 2.20 11.55 17.84     12/31/1999 送股 5.00 20.00   ...
中外大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比较分析
我们看看银行股再融资到底对原始股东意味着什么。 日期 事件 增加股本 总股本 增股价 本次募集资本 总募集资本 股东权益 分红 12/31/1993 公司设立 6.29 6.29 1.00 6.29 6.29     12/31/1996 送股 3.50 9.79     6.29     12/31/1997 增资募股 5.25 15.00 2.20 11.55 17.84     12/31/1999 送股 5.00 20.00     17.84     12/12/2000 增资募股 10.00 30.00 2.06 20.60 38.44     12/31/2002 分红         38.44   3.30 12/31/2003 分红         38.44   3.30 2/25/2004 增资募股 9.99 39.99 2.70 26.97 65.41     12/31/2004 分红         65.41 104.67 4.04 12/31/2006 分红         65.41 162.00 13.00 2/5/2007 发行A股 10.01 50.00 15.98 159.96 225.37     12/31/2007 分红         225.37 388.97 16.00 12/31/2008 分红         225.37 490.22 22.50 12/31/2009 分红         225.37 595.97 25.00 6/8/2010 配股 9.92 59.92 18.00 178.64 404.02 839.21   12/31/2010 分红         404.02 919.95 27.57 6/30/2011 送股 47.94 107.86     404.02 1011.73   这个表格描述的是兴业银行的历史。兴业银行1988年设立,成立时注册资本15亿元。截至1988年9月,累计募股到位资金人民币3.779亿元,外汇0.15亿美元,1988年至1993年,兴业银行在注册资本15亿元内不断吸收新的入股者,至1993年末实收资本6.2882亿元,记6.2882亿股。 1995,1996年以送红股的形式向股东分配利润,分别10送3,和10送2,截至1997年5月底,总股本9.78761094亿股。 1996年,以1995年末净资产2.15元每股为基础,以2.2元的每股价格发行新股5.25164306亿股,募资11.55亿元,1997年末总股本达到15亿股。 1999年,公积金转增股本5亿股,总股本达到20亿股。 2000年,以1999年末净资产1.58元每股为基础,以2.06元每股的价格发行新股10亿股。募资20.6亿元,总股本达到30亿股。 2004年,以2002年末净资产1.8倍定价,每股2.7元发行9.99亿股,募资26.97亿元,2004年5月,总股本达到39.99亿股。恒生银行就是通过这次募股,成为兴业银行的股东。 以上就是兴业银行A股上市以前的情况,来自招股说明书。   2007年A股上市,兴业银行以15.98元每股发行10.01亿股,募资159.96元。 2010年以每股18元配股9.9245063亿股,募资178.64亿元。 2011年每10股转增8股,总股本107.8641113亿股 以上是兴业银行的增资募股情况,自成立以来,所有股东累计投入资本404.02亿元。   再来看一下分红情况,太早的分红情况查不到了,从2002年开始。 2002年现金分配3.3亿元,每股0.11元。 2003年现金分配3.3亿元,每股0.11元。 2004年现金分配4.04亿元,每股0.10元。 2005年不分配。 2006年现金分配13亿元,每股0.26元。 2007年现金分配16亿元,每股0.32元。 2008年现金分配22.5亿元,每股0.45元。 2009年现金分配25亿元,每股0.5元。 2010年现金分配27.57亿元,每股0.46元。 累计现金分红114.71元。   截至2011年6月末,兴业银行净资产1011.73亿元,每股9.38元。   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各个时期入股股东的收益率。   作为原始股东,1993年末,以每股1元入股1股,经过历年分配,2010年配股以前,持有1 * 1.3 * 1.2 * (20 / 15) = 2.08股。如果不新投入资本,卖出部分持股参与配股。假设以配股前一天收盘价卖出,需要卖出0.237股,配股后总计持股2.2116股。2011年公积金转增股本,目前合计持有2.2116 * 1.8 = 3.98088股,按2011年半年末,每股净资产9.38元,合计净资产3.98088 * 9.38 = 37.3406544元。历年合计每股分红2.31元,假设没有分红再投入,合计净资产39.65元。预计今年下半年每股至少收益1元,截至2011年末,合计净资产40.65元。这样,18年前,投入1元,现在的资产净值是40.65元,即18年40.65倍。请注意,这不是按市价计算的投资收益,而是按净资产计算的实实在在的清盘收益率。   我们再来计算一下按市值计算的收益率,按今天(2011年8月27日)的收盘价计算,市值3.98088 * 13.69 = 54.5元,加历年累计分红,合计56.8元。这样,不到点18年,收益56.8倍。请注意,这个计算不记分红再投入,而且是在极低的市价(大概6PE,1.3PB)情况下得出的。   呵呵,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原始股东,我们再看看恒生银行2004年4月底按1.8PB入股的收益率。当年以2.7元买下1股,2010年配股前还是1股,我们这里计算不新投入资本的收益率,假设恒生银行卖掉部分持股参与配股(当然,恒生银行没有这么做,新投入资本代表看好兴业银行的未来),需要卖出0.1139241股,配股后持股1.06329114股。2011年公积金转增股本,目前合计持有1.06329114 * 1.8 = 1.9139241股,按2011年半年末,每股净资产9.38元,合计净资产1.9139241 * 9.38 = 17.9526076元。历年合计每股分红2.09元,假设没有分红再投入,合计净资产20.04元。这样,7年前,投入2.7元,现在的资产净值是20.04元,即7年7.42倍。请注意,这不是按市价计算的投资收益,而是以1.8PB入股,按净资产计算的实实在在的清盘收益率。   我们再来计算一下按市值计算的收益率,按今天(2011年8月27日)的收盘价计算,市值1.9139241 * 13.69 = 26.2元,加历年累计分红,合计28.29元。这样,7年收益10.48倍。请注意,这个计算不记分红再投入,而且是以1.8PB入股,并在极低的市价(大概6PE,1.3PB)情况下得出的。   兴业银行能有今天,是和股东不断投入新的资本分不开的。事实证明,在不断有新股东加入的情况下,老股东的权益没有被摊薄,而是增长的更加迅速。   把资本,以合理的价格交给真正善待他,能让他增值的企业去经营,这就是我理解的投资 [转载](转)中外大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比较分析 (2012-02-06 10:14:11)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行业分析 银行股明摆着是个金矿,所谓中国银行业全靠高利差乱收费,如果那些“砖家”们不弄点东西忽悠,你怎么会把手中低位筹码交给他们去? 利率如果真的市场化,真的会缩小利差吗?只怕银行会赚得更多吧,去年资金那么紧缺的情况下,银行是赚得最少的吧,因为国家利率管制着。 地址:(转)中外大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比较分析作者:老股民 原文地址:http://www.pbcti.cn/main/show.php?id=38200     中外大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比较分析 时间:2008-02-29    作者:信息发布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工、中、建、交四大商业银行在境内外上市,它们的利润正逐年大幅度上升,用国际上通用的资产收益率来衡量这四家银行的效益,总的说来是处于全球前50强国际大商业银行的中游水平。有人可能用“人均利润”指标来非议中国大商业银行的效益低下,但由于税负、汇率和业务范围不同等因素用该项指标来对比是不适宜的。有人以行政定价为由非议中国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差很大,但从所引用国际上八家(包括美、欧和香港地区)大商业银行的实际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差的数据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所形成的存贷款利率差应该说还是接近国际大商业银行的中等水平。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中外银行对比存贷利差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商业银行中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在境内外的上市,它们的利润逐年大幅度上升。2004年这四家银行的税后利润合计为861亿元,2005年上升到1097亿元,上升27.4%,2006年则更以36.37%的速度上升到1496亿元。正是由于这四家银行的利润大幅度上升,使得它们各自的资产收益率尽管尚存在税负差别,汇率折算和经营范围等制约其利润增长空间的因素,却已接近或超过一些国际大商业银行的水平。例如,2005年欧洲的瑞士联合银行、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日本的银行等国际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均低于当年中国建设银行的0.92%、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0.72%,只是美国的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处于较高的水平(参阅《上海投资》2007年三月期《中外大商业银行的效益分析比较》)。另外,《财富》杂志曾公布2006年全球前50名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参见下表:       资产收益率也称资产回报率或资产利润率,是考查银行对其资产运用能力的指标。因其不受汇率折算的影响,使各银行之间的效益具有可比性,因此它成为各国银行通常所采用的重要指标。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资产收益率高于2%的仅有三家银行。总的说来,美国的银行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在国际间有影响力的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两者均为1.1%,处于中等水平。资产收益率最低的是德国商业银行和巴伐利亚州银行,分别仅为0.2%和0.1%。表中四家中国已上市的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除了工商银行为0.6%外,其他三家都在0.8%,虽低于美、加、澳的大部分银行,但与汇丰控股和劳合集团相同,并高于大部分欧洲和日本的大商业银行,也可以说处于中等水平。     然而,正当我国几大商业银行的效益水平与国际较多大商业银行的中上水平接近时,国内外的某些学者却出现了一些非议之声。其一是仍然声称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低,如在《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2007年《上海投资》第九期)一文中,两位大学学者列出了2005年我国六家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和境外大商业银行汇丰控股和花旗集团的盈利水平的对比表,在表中虽然显示出中国建设银行当年的资产收益率为1.03%,接近于汇丰控股的1.06%,另从股权收益率来看,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分别为16.38%和17.48%,均高于汇丰的16.16%,但是却得出了“和国际一流银行比较可以看出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相当低下”的结论。在《中外大商业银行效益的分析比较》(《上海投资》2007年第三期)本文作者曾以2005年我国四大上市银行(工、中、建、交)与国外八家大商业银行(花旗、美国、汇丰、渣打、巴克莱、瑞士联合、德意志和东京三菱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股权收益率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欧洲的瑞联、巴克莱、德意志银行和日本的银行,其资产收益率均低于中国建设银行的0.92%和中国银行以及交通银行的0.72%。如果中国的商业银行的税负得到合理的调整,那末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可分别达到1.16%和1.04%,与汇丰控股和渣打银行的1.06%和1.07%不相上下,只是与二家美国的银行尚有差距。从本文前述《财富》所载的2006年《全球前50家大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排名表》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不包括中国农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可居世界中游水平。那么,《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一文怎会得出“我国国有银行盈利水平相当低下”的结论呢?看来可能是与该文表中所列另一栏“人均利润”指标有关。的确,在现行的汇率情况下,我国大商业银行的人均利润与国外大商业银行相比确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当前人民币的汇率在资本项下尚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尚不能充分反映其真实价值。如果,按购买力平价原则采用“汉堡包指数”,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3.59来计算,经合理调整税负后2005年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人均利润可达到5万多美元,建设银行为4万多美元,工商银行也接近4万美元,前两家银行已超过渣打银行并和汇丰控股以及巴克莱银行不相上下。不过与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的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人均利润指标即使在国外各银行之间,由于各自经营的金融业务范围和种类不同,也会使各自的人均利润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例如,2005年以零售业务为主(网点多、员工多)的花旗集团(299000人)和汇丰控股(284000人)的人均利润分别为82237美元和55880美元,仅为以批发业务或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网点少、员工少)的瑞士联合银行(69596人)人均115655美元的48.3%和71.1%。显然,人们不能仅以此而评价说花旗和汇丰的整体效益比瑞联差得多。因此,仅以人均利润指标来衡量世界范围内各商业银行之间的效益水平是不适宜的。     另一类非议之声是指责我国商业银行是一种垄断性企业,其利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性的定价政策。如北京一位学者在《市值超过GDP的虚胖与警示》(2007.8.28.《第一财经日报)》一文中说:“…以目前利润暴增的国内银行业为例,没有行政性的存贷款高利差政策,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大银行利润马上就会化为乌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它们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性定价政策。”这位学者在以前另一篇文章中也曾提出:“要大大减少银行长期享受的利差空间…”。又如另一位香港学者在加拿大《2007年中国经济论坛》的演讲中说:“…那就是供给面由于政府的垄断,市场化严重不足。需求面呢虚拟资金横行造成市场化过度,…所以中国银行业的需求面也是过度…,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息差很大…”。本文不拟讨论垄断和利率市场化问题,而是就这南北二位学者所分别提出的“行政性的存贷款高利差政策”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息差很大”(行政定价造成的)问题做一些与国际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的分析对比。学者们在文中提出的“行政性定价政策”应该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公布的国内金融机构要遵照执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根据国内经济形势中国人民银行从 2006年8月19日起到2007年8月22日前后共向上调整了六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参阅下表:       从基准利率调整的趋势来看,存贷款利率差正在逐步缩窄,从3.6%下降到3.42%,但是这个差距从二位学者来看恐怕仍然认为是过高。当然,我国商业银行在原则上执行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的情况下,随着存款期限不同(如一年以下或以上、计息或不计息活期存款),贷款期限不同(如一年以上,一年以下)和贷款种类不同(如公司贷款、住房贷款、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各银行的实际平均存贷款利率会与基准利率不同。例如,中国建设银行2005年报披露其2005年和2004年的客户贷款及垫款项下的实际平均利率分别为5.39%和5.18%,而其客户存款项下实际支付的平均利率分别为1.39%和1.29%,其存贷款利差分别为4%和3.9%;交通银行2005年报披露其2005年的平均存款利率为1.51%,平均贷款利率为5.22%,其存贷款利差为3.71%;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的平均存款利率为1.66%,平均贷款利率为5.42%,其存贷款利差为3.76%。由此可见,国内几家大商业银行的实际存贷款利差要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一年期存贷款利差。那么国际上以市场定价的大商业银行其存贷款利差有多大呢?兹就两家美国银行、两家欧洲银行、两家(中国)香港银行和两家曾以远东为主的英国跨国银行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差列表比较如下:       从下表中可以看到两家美国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差最大,花旗集团两年的平均利率差为6.28%,美国银行为4.46%(实际上美国银行的不计息存款占计息存款的比重高达40%,大大高于花旗的1%,故其全额存贷款利差要高于4.46%),其后依次为汇丰控股的平均数为4.33%,渣打银行为3.55%,香港汇丰银行为3.26%,巴克莱银行2.95%,恒生银行为2.41%,最低为荷兰银行的2.31%(该行的存贷款采用年末余额而非其他银行的平均余额)。美国二家银行的较高利差加以更高的存贷比(2005年花旗集团为98.5%,2006年美国银行为100%),使其盈利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从前述全球前50名大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表中也反映出美国的大商业银行资产回报率大多处于前列。据报道,世界上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差最高的是巴西银行为43.51%,名列第一。由此看来,我国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水平大大低于美国的商业银行,而是与曾以远东业务为主的跨国大银行汇丰控股和渣打银行的水平相接近,而非如有些学者所指责的“息差很大”或“存贷款高利差”。应该说,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所形成的利差还是接近于国际大商业银行的中等水平。另外,有学者在互联网上著文说:“国际上平均的存贷款利差通常在2个百分点”,这个说法与本文所引欧洲、美国和香港(地区)八家大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椐不相符。(即使其中最低的恒生银行和荷兰银行也高于2%分别为2.4%和2.31%)。当然也可能世界上有的银行会是这种情况,但不能以此做为通论,诚如有人曾说国外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通常为2%一样,从前述全球50家大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表中可以看到只有三家银行在2%以上,更多的却是在1%以下,故不能以极端做为通常。另有人在引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曾发布的《银行业价值创造报告》时称:“据该报告显示,与世界成熟同行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比国外高14倍。在中国一笔交易,银行可以赚到300个基点的利差,而在成熟市场上,银行有20个基点的利差就已经不错了”。这一段内容也为其它非议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高的人士所引用。看来这里是把两种不同的贷款基准利率混淆了。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伦敦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大额贷款(或其他欧洲货币)多采用浮动利率,其贷款利率通常是在LIBOR(伦敦同业拆放利率)的基础上另加一个利差(spread),这个利差可能是20个基点(也可能是几十个基点);而人们现在非议的中国商业银行高利差是指人民银行所公布的一年期的存贷款利差,目前是3.42%,这是一种固定利率。这个利差(也即342个基点)和伦敦市场上的20个基点相比当然要高出10多倍。在国际上,当银行采用以LIBOR做为基准利率来发放客户(公司和个人)贷款时,其资金来源既有以LIBID(伦敦同业存放利率)吸收的存款,也有其境内的一般性存款。以这种方式发放的贷款,银行所赚取的利润可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在LIBOR基础上所加的那块利差,二是LIBOR和LIBID之间的利差(通常为12.5个基点),三是一般性存款资金成本和LIBID资金成本之间的利差。所以国外银行的利差决不会只有20个基点。事实上,本文中所引用的美、欧大商业银行的实际存贷款利差也已说明了“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比国外高14倍”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是以讹传讹。 全民创富样板 —— 恒生银行 (2011-12-23 16:03:20)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银行 原文地址:全民创富样板 —— 恒生银行作者:oo91234 恒生银行1988年上市,上市后无融资,高派息,完全依靠内生性增长。 以2011业绩计算,当前恒生银行PE10倍,PB2.3倍,处于恒生银行历史上最低估的10%区域。   1. 上市23年派息投入收益率。 日期 收盘股价 每股盈利 每股派息 派息投入 股份数 复权股价 1988 10.26 0.70 0.56 1.00 10.26 1989 10.34 0.90 0.72 1.05 10.90 1990 11.74 1.20 0.96 1.13 13.24 1991 23.69 1.40 1.12 1.22 28.91 1992 40.77 2.80 2.24 1.28 52.10 1993 75.50 3.50 2.80 1.35 101.79 1994 55.50 3.80 3.04 1.40 77.60 1995 69.25 4.00 3.20 1.47 102.13 1996 94.00 4.39 3.08 1.54 145.03 1997 74.75 4.85 3.42 1.59 119.11 1998 69.25 3.55 3.42 1.67 115.39 1999 88.75 4.35 8.20 1.75 155.19 2000 105.00 5.24 4.80 1.91 200.57 2001 85.75 5.29 4.35 2.00 171.29 2002 83.00 5.19 5.40 2.10 174.21 2003 102.00 4.99 4.90 2.24 228.01 2004 108.00 5.94 5.20 2.34 253.02 2005 101.20 5.93 5.20 2.46 248.51 2006 106.30 6.30 5.20 2.58 274.44 2007 157.60 9.54 6.30 2.71 426.79 2008 101.70 7.34 6.30 2.82 286.42 2009 114.70 6.92 5.20 2.99 343.04 2010 127.80 7.80 5.20 3.13 399.55 2011 92.70 9.13 6.08 3.25 301.61 2012       3.47  321   1988年上市购买,价格是10.26港币,2011年12月23日,价格是92.7港币,派息投入累计股份数是3.25倍。算上2011年的年的前3季度派息(已发生)以及第四季度的派息(未发生),累计股份数是3.47倍。累计复权价格是321港币。 上市23年,复合增长16%。这并非是股神级别的投资,这是全民造富级别的,正确的时点踏上正确的列车而已,而已。   如果从1988~2007年算起,19年,年复合增长21.7%。毫无疑问,这是股神级别的投资,不但要求正确的时点踏上正确的列车,还要在遥远的前方另一正确的时点下车。股神并非要在2007年的最高点下车,仅在2007年的收盘价下车,差不多正确的时点而已)   忘记股神吧,我们只需要在全民造富的时候,参与进来,享上一杯羹。   —————————————————————————————————————— 恒生银行的历史估值。(缺少部分数据,派息率 = 当年的派息/收盘价位)   日期 高PE 低PE 高PB 低PB 派息率 ROE 1988 14.7 14.7     5.5%   1989 13.5 8.5     7.0%   1990 10.2 7.9     8.2%   1991 17.0 8.2     4.7%   1992 16.2 7.8     5.5%   1993 21.9 11.4     3.7%   1994 21.2 12.6     5.5%   1995 17.4 10.4     4.6%   1996 22.0 15.3 3.4 2.4 3.3% 15.6% 1997 24.3 11.3 4.3 2.0 4.6% 17.7% 1998 22.0 10.1 3.3 1.5 4.9% 14.9% 1999 21.8 13.3 4.6 2.8 9.2% 21.0% 2000 20.0 12.4 4.9 3.1 4.6% 24.7% 2001 20.4 13.6 4.6 3.1 5.1% 22.4% 2002 18.1 15.6 4.2 3.6 6.5% 23.0% 2003 20.8 15.0 5.0 3.6 4.8% 24.1% 2004 18.8 16.0 5.2 4.4 4.8% 27.7% 2005 18.3 16.8 4.9 4.5 5.1% 26.6% 2006 16.9 14.9 4.3 3.8 4.9% 25.6% 2007 17.8 10.9 5.8 3.5 4.0% 32.3% 2008 22.9 10.6 6.2 2.9 6.2% 27.2% 2009 18.4 9.7 3.9 2.1 4.5% 21.3% 2010 16.9 12.9 3.6 2.8 4.1% 21.3% 2011 14.7 9.2 3.3 2.0 6.6% 22.1% 平均 18.6 12.0 4.5 3.0 5.3% 23.0%   恒生银行历史平均PE15倍,平均PB 3.75倍,平均派息5.3%,平均ROE23%。利润的80%用于派息。 恒生银行历史最高PE24倍,最低PE7.8倍,最高PB6.2倍,最低PB1.5倍。   平均23%ROE的恒生银行,1.5倍PB就是极度低估,仅仅在香港回归后,房地产崩盘时瞬间出现过1.5倍PB。 除此以外,从未跌到2.0倍PB以下,目前2.3倍PB,属于历史上最低估的10%区间,确切的说,是最低估的5%区间。 ———————————————————————————————————————————— 小兵一直以来对弱周期股的判断就是:如果长期ROE平均在20%左右,1.5倍的PB就是极度低估的位置。 对于长期ROE平均在20%左右的兴业招商杭汽轮B江铃B,1.5倍PB就是极度低估的位置。   注意:要确保长期ROE平均在20%左右,最低ROE也要高于10%,如果不能确保,一切免谈,因为只需要一次50%的净资产亏损,也许就需要10年或者20年的股神级别的收益才能翻身(追上平均收益)。   如果公司融资后仍能确保15%的ROE,那么融资是中性的。如果公司融资后仍能确保20%的ROE,那么欢迎融资。但有个前提,管理层是否值得信赖,是否今天的高速增长能换得明天的高回报(高派息),如果招商银行高速增长到2025年,派息一直很少,而202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招商银行倒下,投资者将颗粒物收。而恒生银行的投资者,早就回收了成本。   也许有人说,招商银行高增长过程中,股价也会持续高增长,我只要提前卖出就行了。你说的没错,但你需要牛市兑现,比如现在招商银行高增长,但估值远低于恒生银行,你如何提前兑现呢。即便是港股极度低迷的今天,恒生银行仍然享有10倍PE,2.3倍PB,背后是6.6%的派息率的支撑。   熊市就是挤泡泡的过程,让一切泡沫,疑似泡沫都挤掉。比如熊市的时候,股份制银行的估值大多低于4大行的估值,而牛市的时候,股份制银行的估值一定高于4大行的估值。   记住:熊市会将疑似泡沫挤掉,这就是目前股份制银行的投资价值所在。尽管有模糊不清的地带,但熊市已经将之视为泡沫,提前挤掉。   说明:小兵持有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任何投资都是赌博。由于目前内银股估值低,这场赌博赢面比较大。仅此而已。 而真相大白的那天到来之前,都是推测。推测而已。 我希望,10年后,兴业和招商进入低增长时期,届时20%的ROE,派息率达到60%。而在这期间,兴业和招商没有遭遇到大的危机,大的资产亏损,最低谷时也能有10%的ROE。   所以有人说,招行民生比恒生银行估值低的多,增速快得多,投资价值大得多,有道理,但恒生银行贵也有贵的道理。国际投资者远比A股投资者理性,尽管也时常犯错误,我希望,现在就是他们犯错误的时候。 这就是投资,风险和收益并存。所以巴菲特喜欢百年老店,对于非控股的公司喜欢分红。 所以,我不敢将所有资金押在貌似一类投资机会的银行股上。   而目前内银股貌似超级低估的估值,我认为选择那些管理层更诚信更实在的银行,要比单纯分析公司的业务发展意义大得多。而等到银行股回到合理的15倍PE的估值时,那些分析才更有意义。 另外我也不反对银行保险融资,因为银行保险现价融资要比现在发行的99.99999%的新股吸引力高10000倍!     但不分红,高融资的公司,都隐含着庞氏骗局的可能,而貌似诚信的管理层至少让你心安理得一点。 比如位列世界500强第一名的:(博文)小兵讲故事 - 猪肉荣寰球实业公司 [转载]兴业银行:银银平台,是蓝海还是死海? (2012-02-04 16:12:15)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银行 银银平台的几大作用:吸收同业存放配置买入返售、柜面互通扩展业务地域范围、代理销售各种金融产品、收取手续费、降低运营成本、掌握核心数据。 原文地址:兴业银行:银银平台,是蓝海还是死海?作者:理想便宜卖 银银平台,听上去很美,是蓝海还是死海? 纯粹转载,不加评判。 ============= 与兴业银行合作的思考 2007-12  by  佳木在新疆     近日,一直忙于与兴业银行的业务合作事宜。     截止目前,兴业已与120多家城商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签约,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将来签约的各家银行将互相开放柜面资源,互为代理各项理财产品。同时,兴业还将承担IT承包业务,即合作方将本行核心业务系统、渠道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外包给兴业银行。作为边疆城市的一家小型地方金融机构,能够搭上兴业银行“银银合作”的快车,从促进自身业务迅速发展方面来讲,不失为一条捷径。金融产品品种少,系统功能相对落后,盈利能力差,经营理念与一些先进同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发展,如果能够通过与兴业搭建的合作平台引进其理念、产品以及技术支持,无疑是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力量。   兴业为什么要与我们合作?  从兴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思路来看,发展同业合作是其扩大销售网络、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手段之一。12月1日,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在上海出席该行与宜昌、荆州、黄石、邯郸、新乡等5家城商行签署科技管理输出服务合作备忘录的仪式时曾表示,要把“银银合作”平台打造成为兴业银行一个新增的独立营运的利润中心。 兴业银行在规模、网点和资源方面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并不具有竞争优势,加之随着金融政策趋紧,国内商业银行传统的依靠资产业务带动规模快速扩张,依靠规模扩张增加存贷利差收入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此时开辟新的业务空间和盈利增长点,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收入的多元化,是必由之路。近年来,兴业银行凭借着灵活经营机制,定位准确的战略措施以及有效执行,业务发展较为迅速。搭建银银合作平台,迅速扩大了其销售网络,已成为其近年来业务迅速发展的一大亮点。     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总经理郑新林曾谈到过银银合作的四大利润点。一是股权投资;二是代理业务收费。目前兴业银行收费的金融产品的代理销售,包括黄金交易、外汇交易、第三方存管代理等;三是IT承包。即合作方将本行核心业务系统、渠道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外包给兴业银行,兴业通过不断的低成本复制,行成规模效益,最终实现盈利;四是未来将会收费的代理业务。如柜面通、代理信用卡还款等,一俟将来市场化程度提高,兴业就会收费,从而增加收入。     与兴业合作,我们将会得到什么?     具体来讲,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功能大大提升,并能获得后续有力地支持。作为小型地方金融机构,我们的科技水平始终处于落后状态,无论是从财力投入、科技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与兴业都差了若干年。如果能够通过系统外包的形势直接将核心系统升级为兴业银行当前正在使用的操作系统,无疑会迅速提升科技水平,比我们现有的水平至少提高五到十年。而且根据内容,兴业银行还会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升级系统,随时提供后续服务。只要兴业银行不倒,就不愁没人管,这对于我们来说,更是没有了后顾之忧。     二是金融产品得到了丰富,盈利手段增加了。从单一的存贷款业务,迅速开办各项中间业务,代理兴业银行的各种金融理财产品,金融品种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随着金融政策的日益收紧,仅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很难获得更大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仅凭自己的实力来开发这些产品,前期投入巨大不说,打开市场所需的时间就很可能漫长得让人发疯,更不要说获得开办这些新产品所需申报的复杂琐碎的手续了。金融产品丰富,必然会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带动整体盈利水平提高。     三是业务辐射面更宽了,整体形象有所改观。通过共享柜面资源,我们业务的辐射面必然更广。以银行卡为例,可能实现兴业银行全国所有柜面的通存通兑,与只能在ATM上取现相比,功能将更加强大。由小小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一举变为能够辐射全国的银行,整体的形象必然大为改观,在客户中的影响将会更加有力。     与兴业合作,我们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品牌产品的淡化。金融产品虽然迅速地丰富,但每一项产品其实都打着兴业的痕迹,从银行卡到各种理财产品,全都不能完全脱离兴业的影响。我们将更象一家连锁加盟店,没有自己的产品,长此以往,自主品牌的创新意识必然会谈化。     二、自主发展意识的谈化。随着金融政策地不断变化,小银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强弱已成为能否存在存下去的关键。通过与兴业的资产业务合作,如银团贷款、资金拆借等业务,整体的经营思路很可能被其影响甚至控制。如果缺少较强的自主发展意识,很有可能会形成躺在兴业身上睡大觉的局面。     三、数据安全面临的风险。根据合作要求,我们的核心系统数据库将存放在兴业银行总部,与之进行同步的日间业务处理,这无疑面临着泄露核心数据的危险。加之两地相距较远,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抗压能力能不能符合业务发展的需要,还很难说。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兴业银行的中心数据库出现问题,能否在第一时间迅速解决,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很有可能是一损俱损的局面。     与兴业合作的时机把握。     从内部情况来看,迅速发展时不我待。从我们的实力来讲,不依靠兴业而重新走其它城市商业银行所走过的自已发展的路子,时间不够不说,资金的投入恐怕更是一个大问题。也就是说只凭自己的实力,是很难尽快实现业务快速发展的,此时与兴业银行的合作,时机应该很好。     从外部情况看,一方面,08年全国金融政策日趋从紧,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借此机会增加盈利手段,是能够获得生存与发展机遇的一个重要依托。另一方面,我们与兴业合作的首期内容是核心系统的外包。从目前情况来看,以此种形式与之合作的银行,全国只有五家,而且都还没有上线。另外只有一家银行采取了购买兴业全部程序的方式,运行情况还有待考察。可以说我们能够算得上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了。处于这个位置,有利有弊。从价格方面讲,谈判的余地较大,与自己购买程序相比,应该很划算。但正如以上所述,采取外包方式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还是存在的,而且还没有一家银行正式上线,难免让人心里没底。     兴业银行会不会吃掉我们?     这个问题恐怕是每个与之合作的人心里都悄悄想过的。我的个人看法,从目前兴业银行的发展思路来看,应该还不会。吞并就意味着增设网点,增加人员,增加投入,增加成本,增加风险。从经营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合作模式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兴业扩张销售网络的问题,投入较少,回报率高,而且不用承担合作者所面临的各类金融风险。与吞并相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但世事难料,生意场上一直能够合作愉快的伙伴在中国可真是不多,谁说得好十年以后的事呢? ============ 竹韵对兴业银银平台的分析 为中小银行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银行业务,国内多数银行认之为“鸡肋”,不愿做。2007年底,兴业银行将各银行抛弃的“银银服务”业务收为已用,在国内率先宣布建立“银银平台”合作业务,业务涵盖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科技管理输出、资本及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金运用、外汇代理、融资服务、综合等八大板块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为中小银行提供信息系统建设,把自己的网络和各中小银行的网络联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当这一系统建立后,将形成一个服务壁垒,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我国股份制银行网点相对不足,而且网点多集中于大城市,中小银行(或信用社)只在二、三线城市、县城、乡镇等小地方经营,分属“城市”和“乡村”,通过合作,就能将兴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向更广阔的区域延伸,中小银行更需要具有全国性网点的银行为其实现异地结算。银行业以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作为其经营核心,通过负债提高资产增长,通过资产管理,实现资产收益,作为核心负债的一般性存款,竞争趋于白热化,通过其它方式的负债,可以补充银行的盈利资产数量,提高净资产收益率。“银银平台”业务,正是可以提高中心银行(兴业银行)的可使用资金,兴业银行正是通过银银平台的同业存款,一方面通过买入和卖出返售资产,实现银行同业存款的正收益,另一方面同业存款必定要经过资金结算,实现结算手续费收益。 通过分析兴业银行2008年至2010年的财报,从2008年中期到2010年中期,兴业银行的银行同业存款爆炸性增长,兴业银行各期的银行同业存款如下:08年中402.7亿,08年末736.4亿,09年中592.1亿,09年末897.3亿,10年中1892.1亿,各期银行同业结算如下:08年中128.2亿,08年末276.5亿,09年中501.7亿,10年中2101亿。对比于国内其它银行,除工行未列出银行同业存款数据外,兴业银行的银行同业存款已越过建行、农行、中行,更远远高于其它股份制银行。2009年中期兴业银行的银行同业存款比年初减少,而今年中期突增至1892.1亿,何故?竹韵观点:2009年货币流动性大,银行资金充沛,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很低,资金收益率低,而银行同业存款成本相对较高,兴业银行故意压低了银行同业存款的数量。2010年银行流动性收紧,且按兴业银行的判断全年呈受缩性的紧缩状态,这将意味着shibor全年呈向上的趋势,资金资金成本将逐步提高,资金收益率也逐步将提高,所以兴业银行上半年加大了对银行同业存款的收储,增强后期资金收益率。按今年下半年shibor的走势,兴业银行下半年同业存款收益率将高于上半年。 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的非息收入增长强劲,这主要得益于银行的理财业务增长,因为受存贷比限制,一些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将部分贷款从表内转移至表外,由此引起了银监会的高度警觉,出台了多个监管政策,这方面业务未来将受到限制。兴业银行今年中期非息收入增长也较高,但非息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同业结算收入,这块业务未来具有可持续性,且将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中国金融政策是大力发展和扶持农村金融,中小银行发展很快,随着中小银行数量的增多,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合作数量将大幅增加。兴业银行目前的网点是538个,但“银银平台”联网的网点已达1.2万个,两年半就翻倍,未来潜力无穷。 前面说过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带来了高速增长的同业存款和同业结算,同业存款是要支付利息的,同业结算的手续费收入不足以补偿利息支付,“银银平台”所带来的同业资金必须配置相适应的资产,实现借钱生钱,或说“借鸡下蛋”,才是兴业银行“银银平台”的优势所在。从兴业银行的财务报表上看,兴业银行“同业存款”的大幅增长,必然跟随着“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大幅增长。08年中期“同业存款”1768亿,“买入返售”1722亿;08年末“同业存款”1829亿,“买入返售”1173亿,利息收入69.7亿,平均息率约4.86%;09年中期“同业存款”1885亿,“买入返售”1380亿;09年末“同业存款”2370亿,“买入返售”1958亿,利息收入29.9亿,平均息率约1.91%;10年中期“同业存款”3509亿,“买入返售”4596亿,利息收入45.8亿,平均息率约2.79%。从兴业银行财报的注释栏中得知,兴业银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大多是属金融票据,从年度财报中无能看出更细的内容,但目前商业银行的票据是以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汇票为主,兴业银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那么,兴业银行是如何通过“银银平台”实现“借鸡下蛋”的呢?竹韵没有从事过金融业,也没有系统地学习金融知识,只凭想象构建一个商业模型,也不知是否靠谱,请方家们指教! 东莞银行是兴业银行“银银平台”的成员银行,东莞市A公司是东莞银行的客户,开有企业存款账户,东莞银行评估过A公司的信用风险,所以给以A公司一定的信贷支持。A公司向厦门市的B公司采购材料,需向B公司支付100万元材料费,A公司从自身利益考虑,只给开远期银行承兑汇票,于是A公司向东莞银行申请开一张3个月期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该支票的支付地是厦门,但东莞银行在厦门没有网点,只好借助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以兴业银行厦门分行为汇票支付行。由于东莞银行长期与兴业银行合作,需利用兴业银行的全国性网点实现异地支付,所以东莞银行需预先在兴业银行存放一定数额的款项,兴业银行以比储蓄存款稍高的利率支付给存放银行――东莞银行利息,形成兴业银行的“同业存款”。A公司与B公司通过背书转让,该银行承兑汇票从A公司转移至B公司,贸易结算以汇票形式支付。B公司如果经营资金宽余,那么等到支票到期拿到兴业银行兑现现金就行了,但B公司为了资金周转,需提前支付,那么B公司可以向兴业银行卖出该支票,按提前支付的时间和当时银行承兑汇票的利率计算利息,兴业银行扣除这个时间段的利息后支付给B公司现款。在该汇票到期前,A公司必须向东莞银行上缴100万元及手续费,否则遭银行每天按万分之五罚息,汇票到期后,东莞银行完成与兴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兴业银行分得一定的手续费。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远比贷款利率低,2010年9月底银行承兑汇票利率大约是4%,年初大约为2%,去年更低。按提前2个月、贴现率3%计,则100万未支票的利息为100万*3%*2/12=5000元。在这过程中,兴业银行利用其网点优势,通过其接入系统将众多小银行联在一起,提前收储小银行的存款,给小银行实现异地支付的同时,将更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收买过来,实现低风险收益,此过程类似于“借鸡下蛋”,兴业银行借出鸡窝让别人的鸡来下蛋,下出的蛋归了兴业银行。 对比各银行报表,兴业银行2010年中期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已超过了国有大行,排第二位的是农业银行,其“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4313亿,存放同业加“买入返售”合计利息收入44.3亿,低于兴业银行。2009年银行拆借利率、票据贴现利率均很低,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全年在1-2%间波动,兴业的“买入返售”利息率大约为1.91%,今年年初到9月底,贴现率由2%升至4%左右,目前仍在上升过程中。兴业上半年“买入返售”利率大约为2.79%,与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基本一致。今年6月末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大约为3.2%,那么第三季平均值已到3.6%,由此推算兴业银行今年第三季“买入返售”利息率为3.6%,即使9月末兴业银行的“买入返售”资产不再增长,其第三季度仍将产生41.4亿的“买入返售”利息收入,如果兴业银行第三季度不针对“总贷款拨备率指标”刻意多计拨备,则兴业银行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又将超过券商研究员的意料。 =============   (六.三)兴业自己人对银银平台的叙述 “同业资产占比达30%,远超行业平均17%左右水平。其中买入返售占绝大比例,优点:1、收益高:尽管波动较大,整体收益率显著高于其他同业资产2、发展空间大:同业类无需纳入存贷比考核,在存款争夺激烈的今天尤为重要3、节约资本:多为短期,而三个月之内的风险权重为0,资本消耗非常少。”我想这也要归功于其银银、银证平台的带来的资金沉淀效能,而据兴业称,银银平台利润的贡献1亿,这应该仅是帐面算得清的数字而已。   李仁杰:“很多人算账,知其一,不知其二。表面上资金成本不比其他银行低,但我们节约了网点的成本、人力的成本和管理的成本,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资金的综合成本。...买入返售规模的增加,这部分资产,尤其是短期限的,相对于一般信贷资产,很大程度地节约了对资本金的占用。仅仅看息差,这部分资产是不高的,贷款的收益率可以达到4%或6%,但买入返售才3%多一些。但用我们吸收的同业资金,与买入返售业务匹配起来,还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直白点,纯是借同业的钱倒腾出去赚钱吧 =============== (六.四) 银银平台,我的理解。 相信资料已经让人对银银平台是什么东西有一个大致的理解了。我们先看大方向,这个东西像什么?腾讯,不是么?接入了13000个网点到目前为止,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统计报告来计算,中国一共有营业网点数19万个,而兴业目前的网点数为13000个,约占7%,如果按照兴业的规划,初期目标是2万个,也就是10%。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数据,四大行的网点数为农行2.4万,建行1.4万,工行1.7万,中行1万左右。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对比一下兴业银银平台的优势,一旦完全成规模,那么其网点数的级别大致在什么程度(当然,其网点数并不代表是完全网点,但是考虑到兴业认为接入网点比自己开网点还赚,那么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银银平台另外一个重要的东西叫做数据支撑: 我们看引用: 三、数据安全面临的风险。根据合作要求,我们的核心系统数据库将存放在兴业银行总部,与之进行同步的日间业务处理,这无疑面临着泄露核心数据的危险。加之两地相距较远,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抗压能力能不能符合业务发展的需要,还很难说。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兴业银行的中心数据库出现问题,能否在第一时间迅速解决,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很有可能是一损俱损的局面。 这个东西的理解可以理解为,淘宝数据魔方,如果有做过互联网的同学就知道,淘宝的数据魔方现在功能强大到可以快速了解到国民经济的消费偏好,程度,及物价。说白了,有些方面比统计局速度要快要准确。我们看上面的合作要求,核心系统数据库要存放在兴业银行总部。这无疑是抢拿了每个银行的核心数据库,这又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就如鲁政委所说,我们对银行间货币紧张还是宽松是很敏感的,第二,小银行的更换成本是非常高的。核心数据库放在人家那里。 这是财务数据之前的业务逻辑优势,也就是说,目前来计算兴业银银平台的收益,其实已经算低估,因为兴业的内部核算是2万家才初见成效。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有到。这个类似于腾讯跟淘宝的东西,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想,真不好说。 不过在此我们要回头说一句,这个业务本身被一个银行发展起来,已经体现了这个银行当初考虑问题的模式:低资本占用,低费用消耗,网络优势,高收益支持,还有,真正的护城墙。 [转载]资本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 (2012-02-01 09:24:34)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价值 ROIC是公司潜在盈利能力,ROE是股东真实得到的利润。高ROIC
/
本文档为【中外大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比较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