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

2012-03-13 34页 doc 121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171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 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____,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____。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____,到____再到____的过程。 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____、近代的____。 5、...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 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为核心的教育,又称__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____,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____。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____,到____再到____的过程。 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____、近代的____。 5、____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也就是指________。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__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以及____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 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____。"提出____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9、__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0、普通教育主要以____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____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化、职业中学____化的趋势。 1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3、六艺:________。 14、春秋战国时期____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15、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____、____"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隋唐以后盛行的____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17、宋代以后,____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18、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________,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____,强调____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19、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____,其次是__ 。 2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21、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是______ __。 2、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____》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3、战国后期,《礼记》中的《____》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教育思想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师严然后道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等。() 4、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三步:第一步称为____;第二步叫____;第三步叫____。()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___》中。 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____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____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____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____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____的教育。这些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____的思想渊源。他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____》中有大量反映。 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____的《____》。 8、法国启蒙思想家____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____》。 9、德国哲学家____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0、瑞士教育家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11、英国哲学家____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____的《____》为标志,美国____的《____》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3、____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____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____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____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4、____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____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15、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教育思想有:____,____等。杜威强调____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____为目的,围绕____组织教学,以____著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____教育思想体系。 1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____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通过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5、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____的要求。 4、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____,____。 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____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____"。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4、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 1、教育是一种____的文化现象。 2、教育与文化是____的关系。 3、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 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 5、学校文化的特性表现在:(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____、____、____等等。 7、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 8、____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9、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0、学生文化的成因有:(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11、____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12、学生文化的特征有:(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____是教育的直接目的。____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________。 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 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____,____,____。 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____,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____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6、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____,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____。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___"是一个典型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_,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社会烟草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____的结果。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9、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____、____、____、____顺序发展的特征。 10、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____到____,再到____的发展过程。 11、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________。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____、____、____和____的影响,____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2、遗传是指________。 3、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__。但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4、成熟是指________。 5、环境泛指________。 6、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前苏联心理学家____的研究揭示:____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____,一种是____,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____"。 9、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____,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____、____和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第三节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所谓人的价值,是指________。 2、潜能是________。 3、人的力量是________。 4、个性是________。 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1、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____"或"____"。 2、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________。 3、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____"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4、青年期的年龄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要的选择。"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1、教育目的________。 2、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____的实现则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____,____,____。 4、____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等,都受到____的制约。() 5、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6、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____。 7、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____的关系。____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____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8、教学目标是________。 9、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____的关系。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____。 2、教育目的具有____、____、____,在阶段社会具有鲜明的____。 3、____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4、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________"。 2、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 3、德育是________。 4、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5、智育是________。 6、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7、体育是________。 8、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9、美育是________。 10、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11、劳动技术教育是________。 12、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 13、____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____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____,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教育活动是一种____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____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种要素中,____是最基本的要素。 第一节 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具有发展的____性与____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____。 3、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____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____的作用。 4、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5、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___,____。 6、《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____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 第二节 教师 1、教师职业是一种____职业,教师是____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____的职业。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5、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7、教育能力是指________。 8、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____,其次要求____,再进一步要求____。 9、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________。 第三节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1、师生关系是指________。 2、师生关系主要有:(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4、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____关系。 5、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____上的、____上的影响。 第六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____。 2、课程是________。 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4、课程类型是指________。 5、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____、____、____;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分为____、____、____;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从教育阶段角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____、____、____等。 6、____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7、____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____的形式出现。 8、____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____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9、所谓国家课程,是________。 10、所谓地方课程,是________。 11、所谓学校课程,是________。 12、____、____和____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第二节 课程目标 1、____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2、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________。 3、从国家或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只能是____的、____的,而不可能是____的。 4、____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5、____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统一的质量要求;____则是某级或某类学校的具体要求,后者是前者的____。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____的关系,或____的关系。 6、课程目标是________。 7、教学目标是________。 8、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____,____,____。 9、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第三节 课程 1、课程设计是________。 2、教学计划是________。 3、____是否合情合理并具备较强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 5、教学计划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部分构成。 6、____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7、教学大纲是________。 8、____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它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质量。 9、教材是________。 10、教科书的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是指________。 2、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3、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3)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4、学生的学习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 5、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____,____,____。 6、教学模式是指________。 第五节 课程评价 1、____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 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____,____,____。 3、____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4、____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5、CIPP评价模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 6、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1、教学是________。 2、____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4、____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5、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6、学校工作应坚持以____为主。 7、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____、____、____以及____等因素制约。 8、教学以____为根本目的。 9、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0、一般来说,____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____。 11、所谓智力,是________。 12、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____是核心。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是________。 2、____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3、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____的认识活动,是实现____的过程。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6、学生以学习____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____为基础。 7、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____是发展智力的基础,____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 8、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是:(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9、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____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10、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1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12、教学过程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14、____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____和____。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 教学原则是________。 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直观教具可分为:____ 和____。 5、启发性原则,是指________。 6、____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启发"一词的来源。《___》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____提出著名的"产婆术"。____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7、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8、____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9、____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____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 10、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11、____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2、《____》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____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____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13、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4、____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15、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6、____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17、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8、教学方法是________。 19、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0、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 21、____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2、讲授法包括____、____、____三种方式。  23、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24、____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5、谈话法可____和____两种。 26、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27、____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28、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 29、____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0、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____。 31、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3)引导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32、____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33、练习的基本要求是:(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2)精选练习材料。(3)严格要求。 34、____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35、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2)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查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第八章 教学(下)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1、教学工作以____为中心环节。 2、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4、备课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 5、钻研教材包括钻研____、____和____。 6、了解学生包括了解____、____、____、____等。 7、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____、____、____。 8、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____,____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 9、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根据教学任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 可分为____和____。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2、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13、____是上课必要的补充。 14、试题类型大体有____和____两大类。 15、供答型试题又分____和____两种。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____。陈述式试题或称____。 16、选答型试题可分为____、____与____三种。 17、测验的____,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测验的____,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测验的____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测验的____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________。 2、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等。 3、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____形式。 4、个别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____,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5、____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6、夸美纽斯的《____》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7、班级授课制在____中叶已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8、我国最早常用班级授课制的是____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 9、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0、所谓分组教学,就是________。 11、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可分为:____和____。 12、____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有两种形式:____和____。 13、____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14、____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15、____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第三节 教学策略 1、____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 3、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____,____,____,____。 4、教学过程中____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 第九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意义、目标和内容 1、德育是________。 2、德育是相当于体育、智育而言,是____、____和____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3、德育包括____、____、____等形式。 4、德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6、____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8、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总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9、____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10、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11、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 12、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 13、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14、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____、____和____。 第二节 德育过程 1、____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德育要素:____、____、____、____。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4、德育过程的规律有:(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5、____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____,情即____,意即____,行即____。 6、____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7、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8、知、情、意、行四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____是基础,____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____,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1、____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苏联教育家____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4、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____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6、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 7、德育方法是________。 8、德育方法包括教育者的____和受教育者的____。 9、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 德育模式 1、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____、____、____等。 2、道德教育的____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____提出,后由____进一步深化的。 3、认知模式是:(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4、体谅模式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____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____置于中心地位。 5、体谅模式是:(1)理论假设:a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b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c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d教育即学会关心。(2)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a设身处地。b证明规则。c付诸行动。(3)简要评论:a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b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6、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____创立的。 7、社会模仿模式是:(1)理论假设。(2)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a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b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c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d榜样对品德的作用。e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3)简要的评论:a社会模仿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b社会模仿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改革的启示。 第十章 班级管理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意义 1、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____。 3、夸美纽斯的《____》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4、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 6、班级管理是________。 7、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班级管理的模式有:____、____、____、____。 2、班级____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3、开展以____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4、班级____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5、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____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6、班级平行管理要实施对班集体和个别学生____、____的管理。 7、班级____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8、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____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____精神,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____。 9、实施班级民主管理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____;二是____。 10、班级____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11、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____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____为中心的管理。 第三节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第四节 班集体的形成 1、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____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4、____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5、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____、____以及____。 7、班集体教育活动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____和____两大部分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____、____、____等。 8、____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第五节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班主任是班级的____、____和____,是学校办学思想的____,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____,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____。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3、班级建设的设计以____为最重要。 4、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____;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____。 5、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 6、在当前班级管理
/
本文档为【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