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征

2012-03-14 3页 pdf 88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805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征 [收稿日期 ]2005 - 3 - 19 [作者简介 ]常存文 (1964 年 —)男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副教授。 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征 常存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 ]从中国古典悲剧的内部联系和深层结构进行深入探索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悲剧具有较为完备的美学系统 ,其 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 ,悲剧题材和人物的广泛性及标准化 ,悲剧冲突的淡化与模式化 ,本文将从中西悲剧的比较中探讨这一特 点。 [关键词 ]悲剧  广泛性  标准化  模式化 [中图分类号 ]...
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征
[收稿日期 ]2005 - 3 - 19 [作者简介 ]常存文 (1964 年 —)男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副教授。 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征 常存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 ]从中国古典悲剧的内部联系和深层结构进行深入探索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悲剧具有较为完备的美学系统 ,其 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 ,悲剧题材和人物的广泛性及化 ,悲剧冲突的淡化与模式化 ,本文将从中西悲剧的比较中探讨这一特 点。 [关键词 ]悲剧  广泛性  标准化  模式化 [中图分类号 ] I207. 3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672 - 5344 - (2005) 02 - 0053 - 03   艺术是民族审美方式的体现。悲剧作品是民族 悲剧精神的体现。由于传统文化、审美心理、地理环 境、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使中国悲剧观念和悲剧作品 形成了不同于世界悲剧的特殊品格 ,以至使某些人产 生“中国没有一部严格意义的悲剧”的看法。我们认 为 ,中国古典悲剧具备了较为完备的美学系统。如果 我们对中国古典悲剧的内部联系和深层结构进行深 入探索 ,就会发现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本文试图与西 方悲剧理论相比较 ,通过题材、人物 ,悲剧冲突 ,阐释 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徒特征。 一、悲剧题材和人物的广泛性及标准化 由于中西美学理论对戏剧题材的选择有不同的 限制以及人们对崇高和形式之间关系的不同理 解 ,促成了悲剧题材、人物与西方的种种差异 ,下面就 题材和人物的选择上看中西悲剧的不同。 (一)题材选择的广泛性 西方古典悲剧的题材大都是比较崇高 ,重大的 , 不少剧作取材于神话和历史故事 ,以反映重大历史事 件为主。西班牙戏剧家维加说 :“悲剧取材于历史 ,喜 剧的题材是虚构的 ,因大家认为是题材卑下的鄙俚小 戏。”①如希腊悲剧一般取材自荷马史诗和民间神话。 悲剧家们也很少采用同时代的事件为题材 ,就连近代 悲剧也同样喜欢采用古老的传说故事。连“对古典戏 剧的戒律不感兴趣的莎士比亚 ,虽然生活在一个发生 许多重大事件的时代 ,而且也绝不可能对玛丽·斯图 亚特的悲惨结局这样一个被席勒用诗剧使之不朽的 主题无动于衷 ,却很少把同时代的事件引入悲剧创 作。”②中国古典悲剧在题材的选择上 ,没有象西方那 样严格的规定应表现什么题材 ,界限分明地与喜剧区 别开来 ,而是无一定限制 ,即使反映历史也不太注重 具体的历史真实 ,虚构改变的成分较重 ,因而处理题 材比较自由。如取材于历史故事《赵氏孤儿》写“报仇 舍命诛奸党 ,”《精忠旗》写岳飞的悲壮就义 ,又有反映 重大政治事件的 ,如《清忠谱》写刚直的东林党人周顺 昌以颜佩韦等五义士为代表的苏州人民反对阉官魏 忠贤擅权误国的斗争。也有取材神话传说《雷峰塔》, 还有帝妃不幸爱情与宫廷变故的 ,如《汉宫秋》写汉元 帝和王昭君 ,《梧桐雨》、《长生殿》写唐明皇和杨贵妃。 更多的是采用日常生活的题材 ,反映普通平民的遭 遇。例如《窦娥冤》反映的是民间的冤狱 ,《赵贞女》、 《王魁负桂英》、《琵琶记》等都表现了普通劳动人民和 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又如《桃花扇》写的虽是妓女 与落魄公子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反映的却是南明王 朝灭亡的重大事件。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古典悲剧 内容的丰富多彩 ,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 (二)悲剧主人公的非恨定性 西方古典悲剧理论认为 :悲剧的人物必须出身名 门旺族 ,他们是神话、传说或者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而 不是普通人。亚里士多德说 :“(最好的) 悲剧都取材 于为数不多的家族的故事。”③维迦也说过 :“喜剧摹 仿卑微小民的行动 ,悲剧模仿帝王的行动。”④德国布 瓦洛也认为悲剧是最高尚的体载 ,其主人公必须是具 有高尚感情和愿望的上流人物。如埃斯库罗斯的《被 缚的普罗米修斯》就是很好的例子。普罗米修斯从宙 斯那里把火送给人类 ,教人劳动、给人智慧 ,使人类走 向文明与繁荣 ,因此遭到宙斯的残酷报复 ,但他意志 坚强 ,毫不屈服 ,是一个伟大的悲剧英雄。又如 :《阿 迦门农》中的悲剧主人公是国王 ,欧里庇得斯的《特洛 ·35·  第 3 卷第 2 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Vol . 3 No. 2    2005 年 6 月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June. 200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亚妇女》中的悲剧人物是皇后 ,《安提戈涅》中的悲剧 人物是公主与王子。直到十八世纪 ,狄德罗提出了写 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的主张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和戏 剧中出现了“小人物”的悲剧 ,悲剧的主人公才摆脱了 种种限制。 我国传统的戏曲悲剧 ,没有经过西方悲剧那么复 杂艰巨的历程。从一开始 ,对戏剧人物的身份、地位、 家庭有无历史依据等就没有过特殊的限制。悲剧中 有帝王将相、皇后贵妃 ,如汉元帝、唐玄宗、王昭君、杨 贵妃、岳飞、周顺昌等 ,也有“才子佳人”如玉娇娘 ,申 纯 ,还有平民百姓、农妇、妓女等深受压迫的“小人 物”,如程婴、窦娥、赵五娘、穆桂英、李香君等。不过 , 中国传统悲剧更强调人物的心灵美和崇高 ,更强调悲 剧人物的正义性和无辜性 ,更富于人情味。 (三)人物品质标准化 因中西古典悲剧观的不同 ,在悲剧情感上中国古 典悲剧是要唤起审美主体的崇敬 ,而不是恐惧。另 外 ,西方古典悲剧人物在品质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 陷。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理想的悲剧人物应该 “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并不是好到极点 ,但是他的遭 殃并不是由于罪恶 ,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⑤格 尔维努斯认为 ,莎士比亚所有的悲剧人物都犯有过 错。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古典悲剧人物在品质上与 西方悲剧人物的区别。中国古典悲剧人物在品质上 往往是尽善尽美的 ,他的悲剧结局不是本身品质有什 么缺陷 ,也不是由于犯了什么错误 ,而是由客观环境 所导致 ,为亚里士多德所反对的“好人由顺境转逆境” 的悲剧方式 ,正是中国古典悲剧必须遵循的原则。清 人余诏在《庶几堂今乐自序》中说 :“古乐衰而梨园之 曲兴 ,原以精忠孝节义之奇 ,使人观感激发于不自觉 , 善以劝 ,恶以惩。”古人正是为了达到劝善惩恶的目 的 ,传“忠孝节义之奇”,才塑造了至善至美的人物。 如善良刚毅的窦娥 ,慷慨侠义的程婴、忍辱负重赵五 娘 ,赤胆忠心的岳飞等 ,在品质上可以说无可挑剔 ,他 们的痛苦和死亡 ,在审美主体上激发的不是恐惧 ,而 更多的则是同情与崇敬。如《长生殿》中杨玉环这一 形象 ,有的人认为杨太真更不敢充当什么英雄的角 色 ,是个无可再坏的坏蛋。洪升塑造这一形象过程 中 ,并没有把杨玉环写成“祸水”、而是本着“凡史家秽 语 ,概削不书”的创作原则 ,把历代文人泼洒在杨玉环 身上的污泥浊水一洗殆尽。对这一形象进行了美化 性的再创造 ,从而把杨玉环塑造成一个生死不渝的追 求真挚爱情的悲剧典型。洪升对杨玉环这形象的塑 造至善至美形象的努力追求。也同时反映了古代民 族文化审美心理 ,对比之西方更注重从道德方面审视 人物的品质。 二、悲剧冲突的淡化与模式化 中华民族的悲剧精神和人生态度的特殊性在文 学艺术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显现 ,使中国文学的悲剧性 作品具有美学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的审美趣味和观念 在长期创作中 ,造成了中国悲剧冲突强度不够而柔婉 有余 ,逐渐定型为一种模式的特点。 (一)悲剧冲突的淡化 中国古代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伦理善恶冲突 ,并 且善恶力量往往是对比悬殊 ,这就出现以强凌弱 ,以 恶欺善的局面。在矛盾冲突中 ,由于恶的势力不象西 方文学中那样汪洋恣肆 ,常常又以“伪善”的正义面孔 出现 ,这就必然造成在行动上不可能剑拨弩张 ,反倒 是温情脉脉或道貌岸然 ,这就弱化了悲剧冲突的尖锐 性。这与西方悲剧冲突那种尖锐的 ,不可退让的血淋 淋的方式很不相同。正因为如此 ,鲁迅针对这种显得 并不尖锐、激化的悲剧冲突的特点 ,把中国悲剧称为 “几乎无事的悲剧”,象“无声的语言一样”。 从悲剧主人公方面看 ,显示出个体与社会力量抗 争中的无能为力 ,自觉性不强 ,事事处于被动徒发嗟 叹 ,这已形成中国古典悲剧的通病。如《琵琶记》中的 蔡伯喈 ,凡事都做不了主 ,辞试不允便再考 ,辞官不允 便就任 ,辞婚不允便再娶。每一步路都是父母、太师 和皇帝命他走的。但走过以后 ,他总是深深地陷入良 心的自责和痛苦之中 ,悔恨自己把爹娘抛上了黄泉 路 ,使五娘变成了落难人。《汉宫秋》中的汉元帝 ,《梧 桐雨》中的唐明皇 ,身为皇帝却难以保全自己的爱妃 , 在面临着与爱妃生离死别的紧要关头 ,却是一筹莫 展 ,听人摆布 ,甚至还不得不违心地与爱妃挥泪永别。 《精忠谱》中的岳飞元帅 ,能统领几十万大军 ,却难以 抵挡十二金牌的催促 ,使之临阵返京 ,自投罗网 ,白白 地“使英雄泪堕 ,每长歌盈把”。可见中国古典悲剧人 物在冲突中总是处于无所适从、无所选择、无路可走 的境遇中 ,表现了人物主体性的丧失。至于在西方悲 剧中 ,诸如《俄狄浦斯王》执著地去寻找那杀父娶母的 凶手以致自身遭难 ,《美狄亚》为丈夫的感情而向众人 问杀伐之罪的毒辣 ,这种经强悍的自我意志表现和主 体感觉为主 ,从而酿成悲剧的事例在中国古黄悲剧中 并不多见。 (二)悲剧冲突的模式化 中国古典悲剧的模式化可以从人物类型化 ,情节 公式化 ,行动伦理化几方面加以说明。 (1)人物类型化 中国古典悲剧往往“千人一面”,重主题 ,轻人物 , 思想清楚 ,形象模糊 ,可谓“理念大于形象”,戏剧的爱 ·45· 2005 年 6 月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第 3 卷 第 2 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憎、是非鲜明 ,而且夸张地 ,迅速地、直截了当传达给 观众。它以行当代表社会各阶层 ,以脸谱图象展示人 物心理气质 ,以凝固化的语言姿态作为一定人物的规 范动作。人物一上场 ,就知道好人坏人 ,历史上“红 脸”曹操 ,“白脸”曹操之争 ,也侧面反映了这一道理。 又如 ,中国古代名演员一旦创造出什么角色 ,那就会 成为传统 ,代代相传 ,包括从对剧本的解释到各种细 节 ,如抗髯的姿势 ,某一个字吐音时的长度和高度等。 虽然有大致把握社会阶层的简便优点 ,但也在很大程 度上限制了人物丰富的心理变化和个性发展 ,好人坏 人一成不变 ,角色上场后与终场保持一致 ,这都会使 悲剧冲突简单化、公式化 ,这是古典悲剧的一大弊端。 (2)情节公式化 与人物类型化相适应的是中国古典悲剧情节的 公式化。悲剧往往以相同的套路组织情节 ,很少发生 变化 ,一些惯用的情节大多是“公子逃难、小姐养汉、 状元一点、百事皆散。”一些名著也大都以此公式为基 本情节。如《西厢记》、《玉簪记》和《牡丹亭》等。《西 厢记》更加明显 ,人们常说 :如果《西厢记》只写到“长 亭送别”或“草桥惊梦”则是一部蕴意深刻的悲剧 ,可 第五本又偏偏在状元一点 ,百事消散上花费了浓墨重 彩 ,被一些理论家视为蛇足。另外 ,中国古典悲剧还 有负心型情节模式 ,而尤以书生负心剧为多 ,大多以 “士子做官 ,高枝另攀 ,前妻来认 ,马蹄刀砍”为故事主 干。如早期南戏《赵贞女蔡郎》、《王魁负桂英》等剧 目。《秦香莲》剧中的陈士美成了书生负心的典型 ,造 成这种情节模式的原因很多 ,其主要原因就是 ,中国 剧作家大多在辞章规律的严谨上下功夫 ,至于情节模 式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这样造成情节公式化而又没有 多少新意。 (3)行动伦理化 有人说 :“悲剧的内容是伟大的伦理现象的世 界。”假如说这是中西悲剧共同的特点之一 ,那么中国 悲剧的伦理冲突 ,则显得更为浓重些。中华民族大一 统的严格的伦理规范形成很早 ,并且与政坛结合得非 常紧密 ,社会形态 ,政体几经变更 ,但早就形成的 血缘伦理制度 ,血亲情感却很少受到破坏和否定。古 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民族血缘关系因移 民、战争、贩卖等活动被摧毁、新旧伦理冲突异常激 烈 ,所以才有奥瑞斯特杀母、美狄亚杀夫、阿迦门农杀 女等血淋淋的的血亲仇杀事件和艺术悲剧的产生。 而中国古代在不可逾越的血缘等级 ,社会等级压制 下 ,悲剧作品很少出现血亲仇杀、乱伦等冲突。如朱 光潜先生说 :“他们不能容忍象伊菲革妮、希波吕托斯 或考狄利亚这样引起痛感的场面 ,也不愿触及在他们 看来有伤教化的题材。中国观众看见俄狄浦斯成为 自己母亲的丈夫 ,费德尔对继子情有私情 ,或阿德美 托斯因父母不愿替代自己去死而怨怒 ,都是一定会感 到惊讶和不快。”⑥悲剧人物对封建伦理只有部分和 个别的超越与冲破 ,没有也不可能有总体上和根本意 义上的反叛。《琵琶记》竭力想把忠、孝、情三者统一 起来 ,尽管有时露出一些勉强和破绽。蔡父临终时 , 因为儿子长期杳无音讯 ,才坚持要代写休书 ,让守活 寡的媳妇改嫁 ,而赵五娘却信守“忠臣不事二君 ,烈女 不更二夫”的古训 ,誓以“奴家生是蔡郎妇。”所以 ,中 国戏曲中正常的夫妻之爱几乎都被伦理纲常淹没了。 《香囊怨》写周慕与刘盼春交好受阻 ,刘为情自缢 ,以 明心志。戏曲中类似例证比比皆是 ,具有明显的公式 化特征。宣扬封建迷信 ,因果报应的宿命观念。 综上所述 ,中国古典悲剧内含的特质是符合悲剧 质的规定性的。它又有独特的民族特征 ,它的题材具 有广泛性和深刻性。悲剧主人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 , 在冲突中显示出淡化与模式化的倾向。这就是具有 我们民族鲜明特点的中国式悲剧。 参考文献 ①维加《编写喜剧的新艺术》 ②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年版 ③亚里斯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版 The Aesthetic Characters of Chinese Classical Tragedy Chang Cun wen (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 Huhhot , Inner Mongolia , 010022) Abstract :Probe into the interior relation and deep - seated structure of Chinese classical tragedy , we can see Chinese classical tragedy possesses with a relatively perfect aesthetic system. Its main characters lie in the broadness and standard2 ization of the tragedy theme , the desalination and routinization of the tragic conflict . Key Words : tragedy  broadness  standardization   routnization ·55· 2005 年 6 月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第 3 卷 第 2 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本文档为【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