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2-03-15 38页 doc 223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0250

暂无简介

举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 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修订者:徐海霞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3页图画,其中第一页的主题是自主修改习作,第二页至第三页的主题是多种渠道学语文。第一页共有三幅小图,上面的图画是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为什么要学会自主修改习作,下面的图画是全班同学正在认真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左边在两图间是缩小了的一页修改后的学生习作。可以看出这位同学使用的修改符号很正确,经修改后的文字比原先的要好的多。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一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 备课组集体备课 修订者:徐海霞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材:   本课共有3页图画,其中第一页的主题是自主修改习作,第二页至第三页的主题是多种渠道学语文。第一页共有三幅小图,上面的图画是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为什么要学会自主修改习作,下面的图画是全班同学正在认真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左边在两图间是缩小了的一页修改后的学生习作。可以看出这位同学使用的修改符号很正确,经修改后的文字比原先的要好的多。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一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2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图上的习作和本班学生习作的实际,说明学会自主修改习作的重要性。 2.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能力会不断增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一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 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 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齐读。 提示"厌"、"百"的意思。 学生试说句意 明确句意:文章应该经过多次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用投影片打出)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为什么呢? 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4幅图 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 基本的学习习惯) (1)坐姿端正。 (2)握笔姿势正确。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 (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六、观察第5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这是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 文章写好后,小作者在上面作了修改。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请同学们逐句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读修改以后的。想想:他为什么这样修改? 明确: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 第五处:错别字。 4.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 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明确:(1)错别字 (2)标点不当 (3)用词不当 (4)语序颠倒 (5)语句多余 (6)词语脱漏等 5.你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明确修改符号:删除、插入、更换 、调序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学会修改习作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会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2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初步观察第2-3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 家中:第1页的插图。 学校:第2页上面的两幅,第3页下面的两幅。 校外:第2页上面的四幅,第3贞下面的四幅。 三、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指导观察第1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 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看了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 2.指导观察第2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 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 4.指导观察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甲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 (2)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 左图:人物--校长、三名小记者 地点--学校橱窗前 事情--采访 怎么做--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记录 右图:人物--兴趣小组成员 地点--教室 事情--猜谜语(或讲故事) (2)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你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四、课外延伸: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渠道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的渠道。 五、继续观察插图 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 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 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语文学习。 2.观察第3页卜面的四幅图。 (])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 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 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论学习哪 -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 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六、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丈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 书: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 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提示从家中 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 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 (1)家中学语文。①网上学语文。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3)校外学语文。 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 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 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0 自主修改作文 多种渠道学语文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两篇课文,一首现代诗和两首古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描述了一群像春天一般充满活力的儿童,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活力,读后令人感到十分兴奋和激动。《早》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蜡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作。诗篇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品词析句,感受春的气息,并从文中领悟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同是写春的文章,用不同的体裁来描写春天的景色,蕴含着许多的哲理。并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植树造林等意义。 教学疑点 “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这个“染”字?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何意?《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花? 学情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写出了植树造林的场面和劳动改造自然的欢乐。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可采用配乐朗读、跟读、朗读比赛等形式,帮助学生熟读成诵,正确、流利、有感情。《只拣儿童多处行》,作者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教学时,从课文的整体入手,让学生抓住记叙的顺序,边读边想,画出描写儿童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在对话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早》是介绍鲁迅先生的,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鲁迅先生可能还比较陌生。本课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朝花夕拾》,让他们熟悉鲁迅小时候在读书十时发生的有趣故事,从而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5.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6.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 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准备: 卡片、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   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   (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再作新的朗读体验。 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四:作业 1. 朗读课文 2.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能背诵课文。 3.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5.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的画面?你能想象出来吗? 生沉思。 1.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到茂密的树林,听——(放轻音乐)深吸一口气,嗅到了什么? (生陶醉样,七嘴八舌说开了) 空气很清新! 还有泥土香! 真是沁人心脾! 2.印入你眼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音乐渐止) 【远望群山,印入我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一山青,一山绿,一山浓,一山淡,仿佛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一片绿叶都在向我们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可爱的动物们不再四处逃散,在这里建起了美丽的家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 3.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家园”。你能想象小动物们有了家园后的快乐生活吗? 【在茂密的树丛中,鸟儿们正忙着搭窝筑巢。小猴子从这棵树跃到那棵树,还不时地朝我扮鬼脸,好像在感激我们给了它新家。 小兔开心地在森林里采蘑菇,边采边说:“有个这柄大伞,我就再也不用怕天上的老雕了。” 】 4.是啊,小动物们担惊受怕的日子过去了,快乐自在的生活来到了! 【山下的河水清澈见底,荡漾起的碧波轻抚着河岸,滋润着小草。 】 5好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生再读,读出了画面,读出了情感。 6多美的春色!多好的少先队员! 三、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 之一:植树的场景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   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四、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3. 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4.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植树造林 环境美好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里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是第1段,写“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裳春。第3.4自然段是第2段,写“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第5至第8自然段是第3段,写“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裳开得正旺盛的海棠花。第9自然段是第4段,写“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变能很快找到春天。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 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 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词。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 1.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板书:园门口 知春亭 玉谰堂 五.紧扣文题探文脉 1.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出了冰心奶奶是“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呢? 方法:(1)独立默读勾画;(2)同桌互相交流;(3)全班集体交流;(4)学生找到相关句子,让学生讲出理由,相机朗读体会。 五、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练习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1——4自然段。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读。 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 三、学习5、6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这两段话: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再读读。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展现海棠树图。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 四.小结 五作业: 1. 背诵课文 2. 完成《补充习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入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7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板书:冰心奶奶 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 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 1.出示第8自然段 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 3.指导朗读。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进行句式变换。 4.回顾全文。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 二.拓展——走近冰心。 1.通过本文学习,你对冰心奶奶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与冰心奶奶走得更近了。 多媒体出示:走近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音乐响起,出示文字,伴有教师配音——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她曾说:“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不择细流’的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大海!她辽阔,深邃,温馨,博大…… 正如冰心老人所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奶奶作品的灵魂。我们来看看冰心的其他作品(多媒体出示): (1)作品一:《雨后》——体现冰心爱儿童 (2)作品二:《纸船》——体现冰心爱母亲 (让学生欣赏丁建华有关冰心作品的配音朗诵,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氛围中。)     3.结束语(配乐):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巴金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课后搜集阅读以下作品。 作品一:《纸船》——体现爱母亲 作品二:《片段》——体现爱大海 板书: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3、早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一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 1.写景非常精彩。 作者在第2.5自然段着力描写了蜡梅花,由闻到画香到看到花的颜色`形状,把蜡梅的特点栩栩如生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 2.借物喻人。 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进而讲到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质。蜡梅清纯的特点实际上象征着鲁迅高洁的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课前阅读: 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一、导入 1.知道这些名言是谁说的吗? “鲁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 看看课文是怎样写鲁迅“早”的。 观“屋” 1、让我们随着纯净幽雅的梅香走入三味书屋,请你快速读一读课文第三节,看课文用什么顺序描写的? 2、师:请你再默读,用“—”画出方位顺序的词,用……画出描写里面陈设的词。交流 3、板书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让我们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4、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5、出示三昧书屋的挂图: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思考能不能按课文介绍来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看图解说三味书屋的陈设。指名上台说。教师小结:看,作者按照从西—南—东—正中—四周的方位顺序,向我们清清楚楚地介绍了三味书屋。反馈:位置画对的举手。完成《补充习题》四(画平面图) 6、指导朗读理解重点句子(课件出示): 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朗读时要注意“、”号的停顿时间和特点) 7、谁能告诉我们鲁迅先生小时侯在这里读书,学习些什么呢? 8、身处三味书屋,你会想些什么呢?作者又有些什么收获呢?。 9、、(音乐)三味书屋,一个蕴育了伟大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的地方;一个古朴、雅致、有着深厚文化气息的地方。引读:我们的思绪随着作者一起翻飞,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正在-----仿佛听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的喊声----- -过渡:来参观三味书屋的人,必定会发现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想了解这“早”字的来历。 二、悟“早”  1、请同学们默读6、7自然段,看看这个“早”字不同寻常的的来历。  请同学们自由读6—8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在书上空白处做上批注,为什么这些句子给你的感受最深。 2、(巡视指导)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要边读边思边画边写。可以写你从这个词中看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什么,读了这句 话你有什么感受,总之,你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写。 3、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在书上写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请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相互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 4、谁来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5、说得多么到位呀!说明你真正用心读书了!还有谁也像他一样,也画这段话,来谈谈你的看法。 6、通过品词也能领悟人物的品格。文中说“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其实他迟到是有原因的,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7、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迟到是—— 8、他完全可以对先生说—— (这个问题在备课时我完全没想到,只能“脚踏西瓜皮”了) 9、那他为什么不说呢? 10、你的阅读面很广。那鲁迅不解释仅仅是因为自尊心强吗?同学们看,鲁迅迟到后寿镜吾老先生是怎么说的? 11、寿镜吾先生 “方正、质朴、博学” 的品行以及对学生的宽宥,使少年的鲁迅崇敬之至,他并没有让鲁迅站在门外,没有厉声责备, 只是严厉地说—— 以后要早到! 12、“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此时,他会想什么呢? 13、纵然有千条万条的理由,但鲁迅毕竟还是迟到了。他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提醒自己要“早”到,从中,你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呢? (教室里很安静,但我不以为是沉闷,反倒觉得“静”得有价值,我一点儿也不急躁。不一会儿,就有小手举起来了。) 生:我看出他严以律己。 14、是啊,鲁迅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并坚持了一生,所以,他才会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出示鲁迅的名言) 15、所以,他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时间就像海绵—— 16、那文中说“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这个“早”字仅仅是刻在了他的书桌上吗? 17、那这个“早”字刻在了哪里? 18、谁能说得更深刻些? 这个“早”字铭刻在了鲁迅先生内心深处。 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19、!鲁迅把“早”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了心里,老师希望,这个信念也能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里。来,我们一起来把这几句话读一读: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 老师觉得,这个“早”字,这个信念还没有“刻”在你心里。来,我们再读一次! (生读,读出了感情。) 三、赏“园” 文中除了写鲁迅早,还写了?让我们推开班驳的院门,一同去赏梅 1、课件出示: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1)指名读(2)评价(3)齐读  (谈感受)进一步读出欣喜快乐之情。 2、师:课件出示: 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指名读、齐读) 3、“冰清玉洁”是什么意思?师:能谈谈你在园中的感受吗? 4、说说这花美在哪里? 5、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梅花的颜色很美? 6、还有谁也像他一样画了这段话?也来说说你的看法。 7、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梅花的形态美? 除了这句话,你们还画了其他句子吗? 8、同学们很会读书,从这些词语与句话中就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深层的含义,真了不起!作者将梅花的颜色、外形、品质写得那样美,能 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它的美吗?老师特意准备了一段音乐给这段话配上,如果谁读得好老师就让他跟着音乐读。赶快练习吧!(生练习) 9、(指名一生读)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10、听了刚才这几位同学的朗读,你认为谁表现最棒?让他跟着音乐读。 (生推荐一人跟音乐读) 11、是啊,历来许多文人就爱吟颂梅花,被称为“群花之魁”。想想看,有哪些吟颂梅花的诗句?(指名朗诵)生: 12、人们爱梅花是爱她的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爱她的冰清玉洁,爱她送来春的信息,开得最早 13、师:课件出示: “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4、师:(简单介绍“二十四番花信风” )  生:(指名读、齐读) 15、在这酿雪的天气里,怎能不让想起“早”呢?让我们带着早春的气息,带这满园纯净疏淡的清香走进后园,尽兴地赏园。生:(齐读) 四、总结: 1、想一想为什么作者把题目命名为“早”呢?“早”、“梅花”、“鲁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 2、对,这种写法就是“以物喻人”。 (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3、让我们记住师:课件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1 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2 你觉得“东风第一枝”指的仅仅是梅花吗?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4、师:是的,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世界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愿大家都能学习鲁迅、学习梅花,争做“东风第一枝”,让我们也在心中深深地刻上一个大大的“早”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理解“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2.继续练习口述“三味书屋”的陈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层次以及作者得写作顺序。 2.指名回答。 二、体会文章写的作用 1.浏览课文内容,划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 2.小组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2)小组内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梅花? 3.班级交流。 (1)指名读有关梅花的句子。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4.自由读所划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1)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三、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1.自由读第3节前半部分,找出描写的事物与相应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据投影练习介绍。   现在咱们来到了“三味书屋”,就缺少一名介绍员,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在介绍之前先练习一下,注意自己的语气。 4.指名到台前作介绍。 5.学生评价。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文章或诗词,摘抄在读写笔记上。 板书                 3 早             三味书屋  梅花  鲁迅 4、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此诗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棋巧,耐人寻味。另一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此诗描写的是幽静安逸的田野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的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能读着诗句想象意境,并口述。 教学准备 课件、词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游园不值》,并感受诗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 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     ①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 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 读全诗。     ④ 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学生质疑、乐于探索。(入诗境、悟诗情) 1. 学生质疑的问题(略) 2. 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 四、思维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作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起,从而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两首描写春景的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游园不值》)古诗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万紫千红、充满活力的。那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全诗) 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万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杨万里的诗我们学过,还记得吗? 背诵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再读古诗,找找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篱落 小路 树 儿童 黄碟 菜花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第一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这句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 (疏疏) 一径(深)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 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 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 五)作业: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和儿童追捕黄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 (六)课外延伸: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课外亲手绘画。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值( ) 园( ) 屐( ) 满( ) 植( ) 圆( ) 技( ) 瞒( ) 墙( ) 扉( ) 苔( ) 怜( ) 蔷( ) 非( ) 抬(
/
本文档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