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建议

2012-03-17 13页 doc 60KB 8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5990

暂无简介

举报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建议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三)调整人口,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四)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寄宿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现实路径2007年03月14日15:38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长路   从开始记事的7年来,11岁的李霞对父母的印象更多来自于电话。“爸爸只回来过一次,妈妈没回来过。与妈妈联系,就是每周六通一次电话。”与姥姥刘登碧共同生活的李霞说。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   都是中国的娃   都是祖国的花   在今年的春晚上,这段名为《心里话》的朗诵,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30名来自北京行知打工子弟学校的农村娃,并没有多少朗诵的技巧,却感动了最多的观众。但是,与那30名农村娃不同,家住四川营山县小桥镇白岩村的小李霞,被父母留在老家读,同样被留下的,还有她舅舅的两个孩子。“小李霞们”带来的,是一个颇为现实的问题:并非所有打工者都将子女带在身边。据统计,目前中国进城的农民工约1.5亿,而18岁以下被父母留在农村的儿童已达2290万,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这2290万的儿童群体,因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已外出务工,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留守儿童”,成为他们的专属名词。   现状:留守“心结”最难解   全国政协委员叶文玲接受采访时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帮助留守儿童打开父母不在身边的“心结”。“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处于人格形成阶段的孩子而言,最亲近的人却长期不在身边。有些孩子会变得很坚强,但还有很多孩子容易形成自闭、不愿意与人交流等性格特征。此外,这些孩子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在谈起留守儿童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心。而三份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最高法和公安部的调查,也印证了张新实的担忧。北师大的调查显示,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生对社会、他人等外界因素抱有严重敌对态度的所占比例是普通学校初中生的12倍。法院方面的数据表明,外来人口子女的犯罪率将近当地人口的3倍。公安部的调查则显示,在被拐卖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令人欣慰的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已从国家层面得到重视。去年10月19日,在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指导下,由全国妇联牵头,12个相关部门参加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成立。由工作组成员单位及有关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分4路赴江苏、四川、湖北等8个人口流出大省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   求解:从寄宿制学校开始   “虽然宿迁是欠发达地区,但在应对留守儿童问题上,我们走在了前面。”3月12日,在本次人大会江苏代表团召开团会的间隙,张新实代表自信地对记者说。宿迁市农村初中、小学共68万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30%,达20万人。部分乡镇小学和初中的留守儿童甚至超过学生数量的70%。面对20万留守儿童带来的压力,张新实,这位宿迁市委书记的自信,来源于宿迁留守儿童的现状。在一份来自宿迁市政府的统计文件上,记者看到,宿迁已投入近1.3亿元,在当地农村中小学创办寄宿制学校,同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寄宿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目前,宿迁的中小学校都有寄宿制,寄宿学生达到12万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到53%。”张新实表示,2007年他的目标是:孩子每人都有一张床、一个整洁的校园,每个学校都要有冷热饮水设施和餐厅。“为此,宿迁已准备投入近两个亿。”张新实告诉记者,这相当于去年宿迁市财政收入的8%。宿迁的做法,与全国政协委员、希望工程发起者徐永光的想法不谋而合。两会期间,徐永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寄宿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唯一有效的补救措施。”在徐永光看来,寄宿制学校的化管理和集体生活,有助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失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可以降低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通过寄宿制,也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单亲扶养’和‘隔代扶养’问题。”张新实认为,集体生活更容易使孩子们觉得充实。   期望:政府应为他们担责   其实,对于实行寄宿制,张新实还有更多的期望。“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只是一个载体,我们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同时实施‘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宿迁已在全市成立各级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同时,各学校还建立“家长代管制度”,发动教干、教师、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其他学生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从生活、学习、经济等方面进行帮扶。有一个细节是,张新实等当地干部以前去看望留守儿童时,“以前问个问题,孩子们往往一下就散开了”,而现在“孩子都开始踊跃地回答问题”。对此,张新实觉得很开心。“从学习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入手,留守儿童的成长历程无疑会更加健康。”“留守儿童们真的很辛苦。”如今每季度都去看望留守儿童的张新实告诉记者,“解决他们的困难,理应是我们各级政府的责任。 改革户籍制度才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 发布时间: 2006-12-29 09:20:15  来源: 新华网 -------------------------------------------------------------------------------- 前几天看央视“实话实说”,谈到的是一个乡村妇女田金珍自费两千元拍电视片《千里寻母记》的故事,反映的是催人泪下的当代留守儿童问题。该版的DVD在当地卖得很火,甚至出现了盗版。 1990年代开始,自发性的城市化运动将中国带入了史无前例的人口高速流动时代。随之而来的“移民二代”问题,以越来越沉重的灰黑底色呈现在世人面前。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约1.5亿,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万,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万,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教育、安全等问题都面临全面考验。广东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甚至有1%左右的孩子想离家出走或自杀。四川仁寿县对2000名打工子女抽样调查发现,48%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每学期均有不及格科目),40%成绩中等偏下。北京师范大学一份调查表明,随父母流动的打工子弟心理健康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最突出的表现为对外界严重敌对。法院方面的支持数据表明,外来人口子女的犯罪率将近为当地人口的3倍。公安部的调查显示,在被拐卖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 为留守儿童守住未来2007年03月14日04:11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童年心事无处诉说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手中有一份调查报告,是工大的学生在一次社会调查后形成的。报告中有关农村孩子的一个个数据,都能让人把心揪起来——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 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很少管”,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外来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   汪晓村告诉记者,2004年公安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   “偏轨”一群更令人担忧   衢州市农科所所长汪惠芳在她提交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中说,“对留守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孤立无援同时并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汪惠芳说,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的监管者本身受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忙于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因而只顾吃、穿,而管不了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慢,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花钱大手大脚,脾气暴躁,性格孤僻,嫉妒心强,自卑感重;旷课逃学时有发生。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因而无法形成教育合力;部分老师则忽视对留守儿童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学校管理过严时,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对立,也很容易导致他们逃学和辍学。赵林中代表有相同的担心:一旦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一些留守儿童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让农民工荷包鼓起来   汪晓村代表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核心是农民工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基本生活条件问题。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待遇,使农民工有经济能力携带孩子进城。   赵林中代表则从另一途径提出了解决——“要大力发展民工输出地的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既利用了当地资源优势,又吸纳了剩余劳动力,使这些劳动力既可以照顾孩子,又能够创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教育   赵林中代表大声疾呼: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教育,使留守儿童能够寄宿在学校读书。通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经过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不方便就近入学的留守儿童提供就学保障,并有效减少留守儿童在家或上学途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实行寄宿制办学可以不断缩小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有助于实现城乡小学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拆掉户籍这道墙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代表们达成的共识是要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使流入地的农民享有与城市市民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   社会关注要形成合力   “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汪惠芳建议,首先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政策、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保证他们不受歧视地接受义务教育。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优化农村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三是要加强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四是采取“一帮一”的结对方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关爱。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让他们能健康的成长。 两会观察:让千万“留守儿童”共享爱的阳光2007年03月12日15:55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二日电 题:让千万留守儿童共享爱的阳光   中新社记者 赵文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由此出现了数以千万计远离父母的乡村“留守儿童”。有统计称,这样的孩子已达约两千万。 由于缺乏父母的监护与关爱,他们在教育、健康、心理、安全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已经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许多全国政协委员在关注农民工进城务工存在问题的同时,还对农民工子女,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生长状态表示了关注。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徐锡澄说,留守儿童问题应当引起各地政府、各界人士的关注,“我们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政协委员周秉德表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由于缺乏沟通,这些孩子在性格上会变得扭曲。   对此,委员们出谋划策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工流出地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设法弥补孩子们在亲情上的缺失。二是让留守儿童同父母生活在一起。   崔琳委员介绍了江西省妇联的做法。江西率先在全国开办了留守儿童学校,经常组织孩子们给在远方打工的父母写信,培养他们和父母的感情。老师也经常讲述这些父母们在远方打工的故事,拉近父母与子女的距离。   徐锡澄也举例说,江苏有位老太太专门办了一个公益机构,为留守儿童服务,并聘请老师为孩子们辅导功课。“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是也存在问题,比如这些孩子出了事情谁来负责?”社科界委员吴德立建议,对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应采用寄宿制学校的方式。   至于农民工与孩子一起生活的问题,徐锡澄说,有条件的农民工可以带孩子进城生活,但是成本比较高,而且在生活环境上,这些农村来的“流动儿童”未必能够适应。此外,农民工的孩子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也无法享受和城市孩子同等的待遇。“这些问题都应该综合解决,农民工工作地的政府应该对此予以重视。”   瞿世镜委员指出,一般来说,由于考分高低的问题,大城市还不能接受农民工子女在当地考大学,他建议中专、技校能够打开大门,先接受农民工子女。   总工会界别的袁伟霞委员则从另一角度提出建议:农民工流出地的政府应当考虑怎么样能够扶助外出打工者回乡就业、回乡创业,把留守儿童的父母重新吸引回农村。   无论是“流动儿童”还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境况不仅仅涉及个人的发展问题,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更多的人正期望着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一所农民工子女学校时所提出的“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愿望早日实现,让千万乡村留守儿童共享爱的阳光。 农村留守儿童亟待关注2007年03月11日05:52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孩子个人成长问题,也不仅是一般家庭私人问题,而是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到一代接班人的培养问题。如果留守儿童问题不能及早得以解决,十年之后,将会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医科大学教授汪春兰对此情有所系。   汪春兰介绍说,据全国妇联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趋势。在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18%至22%。目前,我省留守儿童达40万,他们的教育成长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一是安全问题,二是健康的家教与偶像缺失带来的心理危机与道德危机问题,三是厌学及教育问题,这些问题亟待引起关注并着力解决。   为此,汪春兰建议,国家成立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专题工作组应从上到下设立,一直延伸到乡镇;新闻媒体要呼吁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引起社会包括政府与家长的高度重视;将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纳入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工作范围,学校应责无旁贷地把留守儿童问题抓起来;加强公立学校寄宿制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封闭式的“全托”学校;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拿到城市里解决,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民工子女在城里上学能享受“国民待遇”,让孩子跟着父母走;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成长教育”课,让留守孩子了解现实并理性认识自己的处境与环境,让他们有勇气、有信心解决自己的问题,使他们走出“独自成长”的人生沼泽。 沈淑济委员: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2007年03月10日05:31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人民政协报   沈淑济委员: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关注和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和谐稳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目前全国大约2000多万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越来越被社会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数量巨大,而且是由于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为此建议:   1.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加强对相关法规的宣传。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修订,建议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切实维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2.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工作的意见》。   3.进一步明确政府相关部门职责。各部门应结合自身业务工作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统计部门进一步研究留守儿童基础信息统计问题,在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等方面应进一步向留守儿童倾斜;建议进一步发挥教育部门主渠道作用,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规划、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等方面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在农村中小学工作中形成比较健全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制度和工作体系。   4.建立社会监护体系。建议文明委、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和妇联都要结合自身优势,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形成合力,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5.积极开展关爱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建议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对农村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课外活动阵地。   6.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和家长的迫切需求。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编写农村家庭教育适用教材。 (乌云斯琴)   相关链接   全国妇联于2006年7月至10月,开展了12省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选择了8个农民工输出省和4个农民工输入城市,并注意选择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省份。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是:1.缺少照顾,留守儿童身体发育急需关注。2.缺少指导,祖辈独撑监护责任力不从心。3.缺少亲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受到影响。4.缺少关怀,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不够。5.缺少保护,留守儿童人身安全问题突出。 四项建议解决留守儿童问题2007年03月10日02:07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哈尔滨日报   据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贺大经委员建议,一要充分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作用。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构建留守儿童学校监护网。   二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作用,弥补留守儿童家庭呵护的缺失。在留守儿童较多的社区建立儿童活动中心或幼儿园,让留守儿童在集体活动中驱除孤独。   三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四要加大政策调整力度,逐渐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制定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居民的政策,让城市学校接收更多的农民工子弟。 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需要政府制度跟进2007年03月09日10:25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孙洪磊、田刚、朱薇)“‘代理家长制’是目前国内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但仅靠这个机制无法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明华针对留守儿童问题连续三年提交建议,为各地广泛推广的“代理家长制”把脉。   “代理家长制”发源于留守孩子人数众多的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政府动员当地社会上有爱心的人组成关爱队伍“一对一”帮扶孩子,其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而且投入比较少,属于政府倡导的义务监护人制度,因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逐渐得到了推广。   刘明华说,在各地区调查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都与城市家庭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在城里“爸爸妈妈”的看护下增强了抗拒外界诱惑的能力;农村百姓在“代理家长制”的普及中感受到了基层党组织的温暖,同时,这个制度拉近了城乡的距离。   “‘代理家长制’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但有利有弊,要真正实现还存在多方面问题。”刘明华说,首先,“代理家长制”缺乏制度规定的约束,完全是民间自发行为。当初重庆市鸣玉镇通过行政命令,要求党员干部把留守孩子管起来,后来随着爱心的传递,行政命令变成了大家的自觉行为,这一经验才逐渐被大家所熟知。但若要进一步推广,必须依靠制度的保障。   其次是部分代理家长难以担负起关爱孩子的责任,由于不少家长是城镇的干部和居民,他们很难有时间出席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或与孩子亲密接触,而仅仅物质上的帮助并不能填补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亲情饥渴”。   “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必须由政府部门介入跟进,以完整有力的制度为保证。”刘明华表示,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完善“代理家长制”,而在留守儿童众多的不发达地区,应进一步强化学校帮扶网络的作用,尽可能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对完善的成长环境。 解决“留守儿童”的核心问题http://edu.dahe.cn   2007-04-27 10:06:46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大河教育网讯   对于“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汪晓村有着自己的看法:“‘代理家长制’是目前国内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但仅靠这个机制无法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孩子毕竟还是跟自己的父母最亲密,任何的代理家长都不可能代替亲生父母,可以说,代理家长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是特定条件下的办法。”   他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核心问题还是农民工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基本生活条件问题。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待遇。使农民工逐步具备带上子女进城的能力,以从根本上解决父母和子女分离的问题。   其次是要加快社会管理制度,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汪晓村说。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17:15 观察与思考   -陈丽丽   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凸现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16岁)。   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生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教育上的缺陷。以湖北省枣阳市的三镇十四村为例,抽样调查了17所中小学,根据班主任所提供资料以及最近几次大型考试成绩表,“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5 %,在学“留守儿童”40%成绩较差,30%成绩中等偏下,仅有10%成绩比较优秀(班级前20%)。据老师反映,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家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家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   而且,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儿童”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倒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   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使他们轻者经常逃学、打架,重者违纪犯法,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学者警示:他们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成为国家新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人口外流的一个潜在挑战。   是什么造成“留守儿童”   教育欠佳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 “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出于愧疚,大多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认为物质上的丰裕就是“幸福”,所以习惯用金钱弥补愧疚。他们往往会给孩子大量的零花钱,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我们的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忽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一般学校除了智育教师之外其他诸如德育、美育教师比较缺乏。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行政人员比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更悉心的关怀。“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也正是学校和老师放逐的对象。   由于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进城虽然没有改变他们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说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很多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认为打工也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道路。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还是要打工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有些父母甚至会在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多了父母所描述的、或者他们已经亲身体会过的外面的花花世界,致使这种“不上学可以省很多钱;不上学还可以挣很多钱”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教育上也是如此。国家在教育投资上明显倾向于城市教育,农村学校在师资水平、软硬件设施上都难以与城市学校相比。尽管经历了几次普九建设,自2 001年又开始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农民办”到“农村教育政府办”的根本性变革,但是这种单方面的改革依然难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量的不足和结构失衡的难题。特别是农村费改税之后,取消了教育附加费,致使农村基础教育资金更是大大减少。农村“留守儿童”依然面对着比较艰难的教育环境。在很多地区,学校房屋失修、教学设施简陋、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特别是近年来受 “教育产业化”思潮影响,农村中优秀师资大量向城镇流动,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下降。   此外,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关注度不够也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笔者调查的三个镇政府竟然没有一个有外出务工家庭的任何专门资料,没有一个对有多少农民工离家有多少留守儿童做过详细统计,更没有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关注只是停留在媒体等表面形式上,所谓照顾也就是每年象征性选择小部分“留守儿童”家庭送一些礼物,根本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破解难题的切入点在哪里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笔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该分两条主线入手:一是改善制度环境,让“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入城接受教育;二是改善农村教育环境,让继续留守的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同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这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在现阶段,可以借鉴上海的方式,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实施流动儿童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只要是已经在同一个城市居住达到一定年限就给予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同样的入学受教育机会。各地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接收流动儿童学校的督导,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一些有条件接受流动儿童入学,但对他们入学通过多收费和乱收费的方式设置障碍的学校进行严厉的查处和处罚,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和收费,确保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   政府还应加大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国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要求,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来确定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各地政府应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对在城市内设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基本的场地,适当的建校拨款,教师方面的大力支持等等,解决城市学校目前还不能容纳的那部分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另外,改善农村环境,让“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是眼下值得操作的。国家和政府应更多关注农村教育,落实支农政策,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各农村学校也要密切配合,积极出力。在教育工作中应增强针对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用强化的学校教育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建议健全农村学生档案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增加到学生的档案里。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尽量完善寄宿制,把“留守儿童”都集中在学校住宿,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这么做既避免家中老人的溺爱又可进行更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类似心理辅导的老师,解决他们平时生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也能跟其它儿童一样感受到关爱和重视,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和沟通,汇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督促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长。同时, 学校还可以教育和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团结帮助留守同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同时,为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充分利用党政机关富余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观察 “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成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并告知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定期督促外出务工家长经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定期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把老人集中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孙辈们的职责。   对于最直接也最容易出效果的方式即家庭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要选择好监护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要尽可能经常回家看望子女,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让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父母在外也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另外,父母应转变用金钱弥补愧疚的心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除了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之外,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以免不仅没能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反而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无法抵制外界的诱惑而走上歧途。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一个特殊群体。       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  
/
本文档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建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