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2012-03-21 29页 doc 148KB 1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48224

暂无简介

举报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序言 我是一位在幼儿园一线干了十多年的幼教工作者,接触过无数的孩子和家长,看到了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家庭教育。有了孩子后,我中断了事业,陪伴了孩子生命最初的五年。在很多家长眼里,我是幼教专家,我曾经也以为自己很懂孩子、很懂教育。但是,当我潜下心来研究孩子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不懂孩子。 我曾认为: 孩子像一团泥巴,需要我们去“塑造”,我们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孩子需要竞争,如果成人说“看哪个孩子吃得最快”,保证个个孩子都想吃第一名,这样的竞争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要坚强,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懦弱的表...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序言 我是一位在幼儿园一线干了十多年的幼教工作者,接触过无数的孩子和家长,看到了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家庭教育。有了孩子后,我中断了事业,陪伴了孩子生命最初的五年。在很多家长眼里,我是幼教专家,我曾经也以为自己很懂孩子、很懂教育。但是,当我潜下心来研究孩子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不懂孩子。 我曾认为: 孩子像一团泥巴,需要我们去“塑造”,我们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孩子需要竞争,如果成人说“看哪个孩子吃得最快”,保证个个孩子都想吃第一名,这样的竞争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要坚强,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懦弱的表现; 孩子要懂得分享,孩子不愿意分享说明他是一个自私、小气的孩子; …… 后来,我发现我错了,以前“以为自己很懂”只不过是自以为是,静心下来才发现自己根本未能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仅仅看到了表象,没有看到本质;仅仅看到眼前,没有看到未来。我以为我懂孩子的心,其实我不懂他们的心。 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当我们对孩子报以敬畏之心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曾经是多么无知和轻狂!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他们原本就是完整的,他们是心灵纯净的人间天使,他们不需要我们塑造,他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长大!而我曾经的教育却是让他们按照成人的方式长大! “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我要唤醒更多和我一样曾经误解了孩子的家长,我要帮助他们和他们的孩子。2009年1月16日,我在天涯社区发了一个名为“走进孩子的心灵”的帖子,记录了我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和感悟,引起了千千万万家长的共鸣。由于我幼儿园园长和妈妈的双重身份,既从教育者的角度阐述科学的教育观,又从妈妈的视角讲解该如何处理孩子成长路上面临的种种问题,文章实用、可操作性强,不少家长反映受益匪浅,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孩子,同时也改变了他们。 我的一位同学是中学老师,他常向我大发感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如果不严格要求,他们很不自觉,上课不专心,有机会整老师,甚至拉帮结派打架闹事;如果严格要求,他们又很抵触,不少学生出了心理问题。我说,这些都是由于孩子在幼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性格和心理出了问题,很多问题当时不会显现,遗留至小学、中学或大学才显露出来,而到了那时,已经过了孩子的性格形成关键期,要改变就很困难了。打个比方,好比一条河流,在源头上出现了污染,你跑到下游去治理能治理好么? 6岁前的教育的重要性在很多书中都有阐述,“三岁定终身”之类的话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但是,现在的状况是家长们更重视小学到大学阶段,他们绝对不愿意把孩子交给水平不高的老师或不好的学校,但他们会把婴幼儿交给老人或者保姆照料,很多老人和保姆根本不懂教育小孩。部分由自己带孩子的妈妈,也只是从书上或网络上了解一些育儿知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小学、中学、大学等任何阶段,0—6岁是孩子构建自我的重要阶段。形象地说,6岁前的教育就好比万丈高楼的地基,地基打好了,高楼才能建稳;地基没打好,高楼建得再漂亮也可能会垮掉。 谁对0—6岁阶段的孩子影响最大呢?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是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可比拟、无法替代的!父母一职比任何岗位都重要!没有谁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岗前培训”和学习,否则你就只能把孩子养活、养大。 我梦想有那么一天,每一位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不管他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管他是富裕还是贫穷。帖子坚持一年多后,有出版社找到我,要把帖子里的文章结集出版。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推广教育经验的方式,能帮到更多不能上网的家长。这本书大部分是写的我的孩子的故事,还穿插了我们幼儿园及我周围的孩子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来源于一个个普通的家庭。但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文章人物全部为化名。 孩子有很多共性,但每个孩子又有自己的特质以及发展差异。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请大家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书中的孩子比,也不要直接照搬书中的经验,而要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在和网友们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反映她们(其中不乏教育学硕士)看过多本教育书籍,可到头来还是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这是由于没有把书上的理论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所以道理都懂,到了实践中还是不知道怎么做。请大家在看本书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实践,用心来思考和感悟,必要的时候做做笔记,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您把书上的东西内化,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 有人形容,世界上有三类家长,第一种是既不懂教育,又不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中等;第二种是既不懂教育,但又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糟;第三种是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好。“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句话是替孩子说的,希望这样的“当头棒喝”唤醒那些误解了孩子的家长,把自己降到孩子的高度,试着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希望本书抛砖引玉,帮助大家成为“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那类家长。 这本书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发帖的时候并未想到成书,因才疏学浅,虽五易其稿,仍然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请读者们批评指正。在此,我要感谢伴随我两年多的网友们:媛媛妈、闹闹妈、塔妈、宽哥妈妈以及所有关注和支持我的妈妈们,正是你们的支持,鼓舞我一直坚持下来,也因为你们自发的,让更多的妈妈得到帮助。感谢你们! 最后,祝愿天下父母都能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幸福快乐的人生。 第一章 走进孩子的心灵 孩子不需要我们“教” / 001 孩子画画让我们教吗? / 成人的“教”只会给孩子锁上一个框框。 / 我们不教,孩子怎么会呀? 当孩子受到拒绝时 / 008 孩子受不了别人的拒绝怎么办? / 为什么乐乐不给周周牛奶喝,只给思思喝? / 孩子被他的朋友拒绝了怎么处理? 理解孩子的途径  / 012 孩子哭代表什么? / 孩子哭就是不乖吗? / 孩子哭要不要阻止? / 孩子不良的情绪要让他及时地宣泄掉。 不要以“建立良好习惯”为名,毁掉孩子宝贵的东西 / 015 孩子到别人家玩,为什么叫也叫不回来? / 父母威胁孩子回家,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 父母和孩子,到底是谁不讲理? 教给你读懂孩子的小秘诀 / 018 “看你的丑样子啊”——不要随便跟孩子开玩笑。 / 带孩子去逛商场——蹲下来,跟着孩子的视线看他的世界。 / 孩子为什么总是和大人对着干? / 错怪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有的孩子逃避,没有责任感 / 022 孩子碰了头,家长却要打玩具。 / 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逃避,没有责任感? / 家长的哪些行为是在为孩子推卸责任? 孩子也“要面子” / 025 “周周准把陌生人当爸爸了。”——当孩子被大人“调侃”时。 / “你这孩子,怎么不叫人呢!”——孩子的面子问题。 / “她不会画,别浪费纸了!”——孩子应该被当面否认吗? / 成人需要尊重孩子吗? 不怕孩子犯错 / 028 孩子又尿湿裤子了,还不跟大人说。 / 父母处理孩子事情的态度,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 孩子犯错了,父母应当如何去处理呢? / 为什么有的人在长大后,和父母的感情非常淡? / 指责、羞辱和粗暴会令孩子陷入恐惧、压抑和仇恨。 有的孩子为什么坐不住 / 033 为什么孩子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 / 孩子的专注力被谁打断了? /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专注力?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 / 037 “孩子,你今天听话了吗?” / 反抢玩具的孩子是“不听话”的孩子吗? / 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 / 孩子有没有好坏之分。 第二章 解放孩子的手脚 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的 / 042 当孩子把家里搞得很脏乱的时候,应当责备他吗? / 家长因为孩子给他们添麻烦而阻止孩子,是否合理?  / 成人间的客套和规矩会阻碍孩子吗? 停止不必要的帮助 / 046 孩子遇到困难就哭,怎么办? / 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依恋大人? / 孩子为何不愿去尝试新事物。 / “不要妈妈穿,自己穿。”——父母要帮忙,就像在说“你不行,我帮你”。 让孩子做自己 / 050 孩子天生是不会在乎别人眼光的。 / 孩子没有主见,跟大人有关吗?  / 成人给孩子过多的评价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不放手”是源于我们内心的恐惧 / 057 父母的情绪会对初生的婴儿产生什么影响? / 孩子被照顾得过于精细反而更脆弱吗? /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疾病、安全、营养等问题? 信任孩子,给孩子一个能打破的碗 / 064 孩子吃饭用什么碗? / 孩子喜欢到厨房来捣乱怎么办? / 让孩子去玩贵重的东西可以吗? 不当遥控器妈妈  / 068 “妈妈,你总是管着我,你就是一个遥控器!” / 和周周去公园玩。 / 孩子的自由不是成人施予的。 / 孩子是不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最顺从?说明什么呢? / 小孩子为什么会逆反? 面对孩子间的冲突,该制止吗 / 073 孩子如何独立地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 / 个性柔弱的孩子怎么独自面对冲突? /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低头? 是谁阻断了孩子间的交往 / 079 孩子闯了祸要怎么处理? / 父母以“保护孩子”为名,无意中“离间”了孩子。 / 父母是否该介入孩子间的交往? 第三章 关爱孩子的心 童年的经历影响孩子一生 / 082 为什么有的人和父母的关系处得很僵? /  一个家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 关于安全感 / 087 人缺乏安全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 孩子内向、沉默,是因为什么? / 孩子只有在父母面前才能真正获得安全感。 / 父母的教育方法为什么要保持一致? 你是否经常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 092 你是否经常在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 孩子会反复验证父母是不是爱他。 断奶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 097 强行断奶给孩子所带来的伤痛。 给孩子评价过多,会影响孩子评价自己的能力 / 100 怎样去表扬孩子? / 怎样批评孩子? / 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如何和孩子交流? / 如何让孩子有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精神暴力 / 104 小朋友突然变了,胆子小了,畏畏缩缩的,是怎么回事? / 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了,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胆小 / 109 有的孩子在家活泼,为何在外面金口难开? / 大人经常会暗示孩子,这个世界很危险。 / 孩子胆小首先是大人出了问题。 排泄这件事 / 114 教孩子正确认识吃喝拉撒。 /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确立正确的态度? 如何和孩子谈性——女儿看到了爸爸洗澡 / 117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认为一脱衣服就是羞? / 如何和孩子谈性? / 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我从哪儿来的”? 第四章 拥有一个懂得教育的母亲 适度和自律 / 120 孩子一次性喝完了一整箱牛奶。 / 有的孩子为什么非常没有自制力? / 如何管理孩子的零食? /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 让孩子心中有爱 / 125 孩子不忍和自己喜欢的人分离。 / 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冷漠的人。 / “妈妈,我不摘花,它有生命呢!” 要好胜,也要输得起 / 130 “妈妈,我想得第一名。” / “刚才不算,我要再来一次。” 挫折教育不可缺 / 135 你的孩子有抗挫折能力吗? / 孩子遇到困难就哭,怎么办呢? 自私,从第一次独占开始 / 141 “爸爸不要吃排骨,待会儿我没有了。” / 让孩子的吃穿住行与大人保持一致。 孩子的友谊 / 145 孩子为什么把唯一的一块蛋糕给小伙伴吃了? / 孩子没有要好的小伙伴怎么办? 孩子在起冲突的时候,大人是裁判吗 / 148 “妈妈,晓晓把牛奶泼到了我的衣服上!” / 好妈妈如何处理孩子间的冲突? 伤害小动物的隐忧 / 151 小朋友没有爱心,伤害小动物怎么办? / 6岁以前的小孩知道什么是虐待动物吗? / 怎么让孩子在童年时期感受到“爱”,提高“爱”的能力? / 让孩子明白“小麻雀的葬礼”是怎么一回事。 为何孩子不分享 / 155 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 / 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抢别人的东西? / 孩子“小气”的原因是什么? 不教孩子无原则地谦让 / 159 孩子一切都“谦让”,是胆小害怕,还是美德? / 孩子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谦让行为? / 姐姐一定要让着弟弟吗? / 要谦让,也要有秩序规则。 第五章 轻松引导孩子培养好习惯 孩子比成人更能遵守秩序 / 162 孩子玩公共玩具为什么会自觉排队? / 为什么孩子比成人更能遵守秩序? / 为什么孩子要“捡垃圾”? / 为什么孩子手里一直攥着垃圾? 什么才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开端 / 167 教孩子独立,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 / “妈妈,怎么还不给我穿衣服?!” / 为什么孩子一两岁时哭嚷着要自己吃饭,大了又要父母喂呢?  / 怎么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吃饭咋这么难 / 172 为什么吃饭在孩子这里就变得这么难呢? / 孩子不吃饭是生病了吗? / 孩子是吃饭,但为什么那么拖拉? / 把吃什么、吃多少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孩子睡觉,要注意哪些问题 / 177 孩子睡眠不稳容易惊醒,怎么办? / 孩子要抱着才能睡着,怎么办? / 怎样让孩子睡觉不怕吵?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吃零食 / 181 为什么孩子只要到超市,就吵着要买各种各样的零食? / 为什么孩子嘴馋别人家的零食?  / 孩子吃零食毫无节制,怎么办?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如何回应 / 186 当孩子在地上撒泼要买已经买过的赛车时怎么办? / 孩子提不合理要求时,父母控制不住发脾气,怎么办? 第六章 什么样的妈妈才是好老师 孩子的学习就是不断体验 / 190 周周拣挑鸡蛋的故事。 / 怎么让孩子不断体验? 孩子交朋友,父母能教些什么 / 194 孩子不敢主动跟小朋友玩,怎么办? / 什么是小孩眼中的真实小社会? / 在孩子的“社会”里,父母应该怎么做? 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 197 让孩子学习怎么就那么难? / 孩子有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为何越大越没有创造力 / 202 为什么孩子越大反而失去创造力了呢? / 怎么做,孩子才能画有创造力的画? 第一次离开妈妈远行 / 206 独自去外婆家的孩子想妈妈了。 / 孩子为什么害怕离开父母? / 为什么有的孩子离开父母很久都不想父母? 择园记:给孩子选幼儿园有哪些要注意的 / 209 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最好? / 为什么一定得等老师点到名字才能喝? / 在幼儿园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老师该怎么处理? 如何让孩子迅速适应幼儿园 / 217 孩子不肯去幼儿园怎么办? / 入园前要做什么准备,孩子才不害怕? / 该不该信任园里的老师? 如何和幼儿园配合 / 221 家长要与幼儿园配合教育孩子。 / 孩子入园后,家长该怎么做? 兴趣班,上还是不上 / 225 为什么要给孩子上兴趣班? / 怎么选择兴趣班? 哪些早教产品是对孩子不好的 / 230 哪些早教产品对孩子没好处,哪些值得孩子尝试? / 早教更适合大人吗? / 给孩子买什么样的玩具? 第七章 做一对不说教的父母 我们在“糟蹋”孩子 / 235 可不可以把孩子给老人带?  / 父母“会生不会养”。 我被孩子打了 / 240 大人被孩子打了,要如何反应? / 不要让孩子习惯父母替他们收拾残局。 不要随意许诺 / 245 顶着烈日带孩子去公园。 / 有的孩子经常耍赖皮。 / 孩子其实比大人更注重承诺。 发现优点、忽略缺点 / 249 周周帮外婆挤牙膏挤多了。 / 床单被孩子尿湿了一块巴掌大的地方。 / 孩子真有缺点,要忽略吗? 如果不说教孩子,那怎么教孩子呢 / 252 孩子经常把脚踩椅子上,多次提醒也改不了。 / 孩子不敢玩游乐场的任何一种游乐玩具。 / 孩子在幼儿园不爱说话。 养个孩子花多少钱 / 256 你是“孩奴”吗? / 该给孩子花多少钱? 孩子不讲理怎么办 / 261 和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非要“暴力解决”。 / 不管夏天、冬天,孩子都喜欢玩水,管不住。 / 孩子正餐前喜欢吃零食,管也管不住。 / 总是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要不要当全职妈妈 / 270 职业女性和全职妈妈,选哪个? / 孩子给老人带好吗? / 全职妈妈就是“孩子的保姆”吗? 改造了我们家的“老顽固” / 276 和老人沟通怎么带孩子。 / 老人总是追着喂孩子吃饭。 第八章 每个父母都应当有智慧 身教胜过言传 / 282 孩子脾气很暴躁。 / 大人在孩子面前推卸责任。 不要把怨气传导给孩子 / 286 父母经常吵架,孩子活在战战兢兢中。 / 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前夫/前妻。 不要拿“生气”说事 / 289 妈妈生气了——父母以生气来要挟孩子。 / 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会察言观色的人。 / 孩子是如何失去自我的? / 你的孩子生活在压抑中吗? 欲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 291 当你关心孩子怎么了的时候,先要关心一下自己怎么了。 / 要孩子阳光,先要父母阳光。 / 不好的教育代代相传。 / 关于“我们不也是这样长大的吗”的反问。 做智慧家长需要“悟”性 / 297 不要照本宣科教育孩子。 保持平常心 / 301 “28年之后我是科学家。” / “我长大了要种菜。” 孩子有惊人的潜力 / 304 一幅画,大人看见了什么?孩子看见了什么? 第一章 走进孩子的心灵 孩子不需要我们“教” 1. 孩子画画让我们教吗? 2. 成人的“教”只会给孩子锁上一个框框。 3. 我们不教,孩子怎么会呀? 很多家长“好为人师”,热衷于“教”孩子,他们认为,孩子不教就不会,必须得教。于是,他们教孩子说话、教孩子走路、教孩子唱歌、教孩子画画、教孩子玩。他们喜欢跟在孩子身边,喋喋不休地说:宝宝,告诉你,要这样,不要那样;来,跟妈妈(爸爸)学……他们甚至教孩子玩,譬如玩玩具或玩沙,他们会先示范:看到没,要这样玩,云云。 我还听有位妈妈说,他们那边,孩子到了四五岁,家家户户都会在晚上教孩子写字、画画、做算术。我说:“你没教过吧?”她说:“大家都教,我怎么能不教呢?不教的话孩子就会落后呀。”我又问:“那你们教了以后,孩子是什么反应呢?”她说:“我正头痛呢,孩子一点都不爱学习了,每天晚上必须看着,才能搞一会儿学习。”我说:“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了吗?”她摇摇头。我接着说:“就是你们的‘教’把孩子的学习兴趣给‘教’没了。其实孩子天生爱学,是不用我们去教的,我们也没有资格来教孩子。” 这位妈妈的眼睛瞪得铜铃大,说:“这怎么可能,不教的话,孩子怎么能知道那些知识?怎么知道画画、写字、算术?” 她的反应在我意料之中,因为曾经很多人看到周周的画之后,都惊讶于这么小的孩子居然画得这么好。转而他们会问我:“周周妈,是谁教的呀?是不是上了美术班?”我笑着说:“没有谁教,她自学的呢。”家长们不相信,说:“谁信呀,不教孩子能画得这么好?” 教没教我心里是最清楚的。不仅是画画,别的东西比如走路、骑单车、唱歌、识字、写字等,我都没教过。孩子不需要我们“教”,成人的“教”只会给孩子锁上一个框框,牢牢束缚住孩子的思维,钳住孩子想象的翅膀。 也许大家会感到疑惑,我们不教,孩子怎么会呀?周周是如何“学会”画画的呢?约1岁8个月的时候,周周对涂涂画画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我顺势而为,买回画画的纸和油画棒,清理了一张小茶几当画画的桌子。周周开始了她的涂鸦之旅。刚开始是乱涂一气,画一些曲线、线团及乱七八糟的线条,这是孩子涂鸦早期的表现。后来她不满足于自己涂,开始要求我画,要我画杯子、凳子、气球及各种小动物。我怕我的画会局限她的思维,但是又不能打击她画画的兴趣,必须给她画,怎么办?虽然原来我学过3年美术,但是还没到看到什么就能画出来的水平。于是我买回了一本《儿童美术教室》的书,上面有很多画,于是我先学着画不同姿态的动物、不同样式的气球,总之每一样东西,我都会画出不同的样式。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在周周要求我画的时候,我才画,画的时候不多说话,不会教她“气球应该怎么画”之类的。我只是应她的要求画给她看,而且每次都会鼓励她自己画。 周周开始自己画画后,每次画完,我都会请她说说画的是什么,周周有时说是蛇,有时说是苹果。虽然一点也看不出来她画的是什么,不过我仍然试着从她的视角来理解她的“作品”。周周1岁10个月的一天,她涂鸦完毕后大叫起来:“球球,球球。”那时,周周的语言表达还局限在三到四个字,重叠词是最常见的。我跑过去一看,果然是一个气球,笨拙的、稚气的笔迹,歪歪扭扭的线条!我开心得不得了,把周周举了起来,大声喊:“周周会画气球了,周周会画气球了!”周周的小脸上充满了成就感! 从那以后,周周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画杯子、帽子、太阳、热带鱼、海豚等,两岁多的时候学会了画人。后来除了用油画棒外,她还用水粉颜料画。在这期间,我给周周买了大量的绘本,图画、色彩都非常美,让她接触好的绘画作品,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我还买了一套《凯蒂的名画奇遇》,让她欣赏世界名画。周周看了《凯蒂的名画奇遇》后,居然自己学会了“点彩派”画法。这些我都没有教过她,因为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绘画的技巧不重要,她的大胆想象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并不是学美术专业的,我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来教她。 周周3岁的时候,在公园写生,旁边两个约4岁的小孩很感兴趣的样子,围了过来。周周给了他们纸和笔,大家一起画起来。小孩子的妈妈在一旁喋喋不休地“指导”,她对孩子说:“你看妹妹,画得多好,握笔握得多好,你应该这样握笔。”然后,这位妈妈夺过孩子手中的笔做了个示范,孩子不知所措。这位妈妈满是羡慕地问我:“你的孩子画画很好呀,瞧她那握笔姿势!是不是上了美术班?”我笑笑说:“没有上美术班。”这位妈妈追问:“那是你自己教的?”我说:“我也没有教,她自己学的。”这位妈妈极不相信地看着我,撇撇嘴没再说什么。我知道一时半会儿和她说不清楚,没有继续跟她解释。而她继续在儿子耳边喋喋不休,儿子满腔的作画热情慢慢消退,草草花了一幅画之后,不肯继续再画。 不仅画画,周周其他的“本领”也是“自学”的。1—10的数字是周周看我们玩扑克牌认识的;大量的儿歌是周周看“小小智慧树”和儿歌碟学会的;骑单车是她自己摸索学会的;三岁多的周周会“画”一些字了,比如数字1、2、3、5、6、8,字母P,以及汉字“回”“小”“大”“田”“不”等,这也是她自己看见一些文字之后,照着“画”的。大家注意,不是“写”字,是“画”字。她没有笔顺,就像画画一样,把字画了出来,这些都是周周自发进行的。 3岁半的时候,周周自己学会了10以内的加法。一次吃饭的时候,周周问我:“这里有几个饭碗呢?一. 4个;二. 6个。”她喜欢看巧虎,经常学着巧虎这么提问。我说:“我选择一,4个。”周周接着问:“有几个菜碗呢?一. 2个;二. 3个。”我回答:“我选择二,3个。”周周朝我竖起大拇指,说我答对了。我忍俊不禁,趁机反问她:“桌子上有4个饭碗,3个菜碗,4个加上3个,一共是几个碗呢?”周周把碗数了数,说:“7个。”我说:“答对了。” 就是这一次,周周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她触类旁通,学会了10以内的加法。不管我问几加几,她都会把手指头拿出来运算,得出正确。 回想以前(现在还有很多幼儿园仍然是这样教的),我们曾经教孩子10以内的加法,是多么费劲,从2到10,每个都要教一次,并且效果很不理想。譬如5的加法,我们就要教1+4、2+3;6的加法,我们就要教1+5、2+4、3+3,以此类推。还要设计出很多情节去教,譬如小白兔拔萝卜之类的。往往课上到一半,孩子们就失去兴趣了。这种靠老师演示、孩子较少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把孩子越教越糊涂,很多大班孩子还搞不清10以内的加法。 不少成人容易犯“好为人师”的毛病,不懂美术的敢教孩子画画,不懂乐器的敢对孩子拉琴指指点点,不懂舞蹈的敢对孩子的舞姿评判一番,英语发音不的敢于教孩子说英语……不管做什么,成人总会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 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家长指导过多,就会让孩子丧失自己思考的能力,依赖于大人的指导。一位身在海外的妈妈留言说,她带着两岁多的儿子在户外玩沙,她发现如果自己不指导,孩子就不知道怎么玩。她反思,可能是自己以前对孩子指导过多的缘故,导致孩子依赖于她的指导。后来她很希望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玩,但是孩子不愿意自己去尝试新的玩法了。比如骑单车,孩子骑一下,骑不好就放弃了,不愿意反复去尝试。 孩子不需要我们教,是不是可以什么都不管呢?不是的。如果什么都不管,就如同农民对地里生长的秧苗遭遇了大量的杂草而任其自生自灭一样,那是种不出好庄稼的。 首先,我们需要创设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自由、宽松、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根据孩子那个阶段的兴趣创设环境,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这个适合就是以孩子的兴趣为标准。举例来说就是,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就给孩子提供专业的笔、颜料和纸,不能因为孩子小、怕浪费就买一些便宜的纸,或者以为省钱买一些小张的纸,这样会局限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绘画的感觉;孩子喜欢音乐,就给孩子听各种经典的音乐,各种乐器演奏的、各种风格的音乐。再如,某个阶段孩子主动做加法,就要给孩子提供可以摆弄的实物如小棒、石子、小篮子等,让孩子自己摆弄;或者,如果孩子要求独立自理,就要把家里的器具按照孩子的尺寸、高度来设计,比如洗脸台的高度、坐便器或蹲便器的尺寸,书架和桌椅等家具的高度是否便于孩子使用和取放。 我记得周周3岁半的时候,突然迷上了舞蹈,一听音乐就有反应。周周对音乐的感受力很强,我时常播放一些不同乐器如钢琴、笛子、琵琶、巴乌演奏的乐曲,周周根据乐曲的高低起伏、节奏翩翩起舞,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她对音乐的理解。让我惊讶的是,她能准确地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比如平静、悠扬、欢快、激昂。她用不同的动作表达不同的情绪,舒缓的音乐用缓缓地走、柔软地舒展手臂来表达,激昂的音乐用奔跑、快速转圈来表达,欢快的音乐用扭屁股和蹦跳来表达。跳舞的时候,她的神情随着音乐时而抒情,时而喜悦,时而激昂。虽然周周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她对音乐的感受,但是她用肢体动作把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当时,有朋友看了周周即兴自编自演的舞蹈之后,连连惊叹周周的艺术天赋,建议我送她到专业老师那里去学习舞蹈。我谢绝了,因为在6岁以前的阶段,孩子对艺术的感受力、创造力、兴趣才是最重要的,虽然她的动作笨拙,没有专业学习过的孩子跳得那么到位,但她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感受和创造,这就足够了。我不想为了让孩子学一些舞蹈动作和技能而失去最宝贵的创造力,所有的技能在6岁以后,孩子更能轻而易举地学会,但是创造力是学不来的。我们幼儿园的很多孩子上了舞蹈培训班之后,是学了不少专业动作,但是他们的表演机械、表情呆板,脸上的微笑都是硬生生挤出来的,沦为了跳舞的机器!所以,我不会让周周在6岁以前学习舞蹈以及任何一门技能性的“特长”的。我要做的就是,在她对音乐、舞蹈感兴趣的时候,给她听好的音乐、给她看优美的舞蹈、给她提供各种颜色的纱和布料(让她装扮自己,当做舞蹈服装),以及当她最忠实的观众。 其次,在孩子对某一个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我们应该准确地把这个事物所对应的概念告诉孩子,让“概念”和“事物”配对。比如,当孩子痴痴地看着灯泡的时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灯”。这样孩子就把“灯”这个具体的“事物”和“概念”对上了。再如,大冬天的时候,寒风刺骨,孩子感觉到冷。这时可以导入“冷”的概念,孩子就可以把“冷”的概念和“冷”的感觉配上对。 这里要强调一点,你给孩子的东西一定要是准确的,不能给些错误的东西。如果你对你的答案不确定,那么你一定要查证后再给孩子。我看见过不少家长用蹩脚的普通话教孩子念唐诗,孩子也学会了这种蹩脚的普通话,到孩子上小学了还改不了。有些自己都说不好英语的家长(包括某些老师),教孩子说英语,孩子说一口咱中国人听不懂、人家外国人也听不懂的“英语”。有的家长被孩子的某些问题问住了或者不便于回答,就随口敷衍孩子,很多孩子都问过“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大多数家长以“从树上掉下来的”“路上捡的”“垃圾桶里捡的”等答案来敷衍孩子,造成对孩子的误导。 周周也很好问,看到各种植物,她问“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花”,我们会告诉她植物的名称和习性,很多答不上来的,我们就带周周到橘子洲头去找答案,那里有很多种树和花,每一株上面都挂了牌子,上面有植物的名称、年龄、习性的介绍。我们到博物馆参观,周周对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如青铜器、陶瓷等都非常感兴趣,我们便给她念一念文物旁边的说明文字,并听一听讲解员的解说。周周回来后,翻阅我们拍的文物照片,都能说出那些文物的用途。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好问,有的孩子甚至把家长问得无言以对,不知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其实,孩子发问的时候,就表示孩子在思考,这正是好的教育机会!聪明的家长知道把握教育机会,耐心而详细地一一解答孩子的问题,不知道答案的会和孩子一起去书上或网络上或通过其他途径寻找答案。千万不能因孩子问得太多嫌烦,或是随便敷衍孩子,那样孩子会失去好问勤思的可贵品质。家长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广泛涉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最后,我们要和孩子一起享受探索的过程。比如周周看到水里的观赏鲤鱼,好奇地问小鱼喜欢吃什么呀?于是我们带上面包、花生、米饭、菜叶等,和周周一起喂鱼,在喂食过程中,周周观察到了小鱼喜欢吃什么。我们饲养过小鱼、乌龟、鸭子等小动物,栽种过大蒜、生姜、红薯、土豆等蔬菜,做过水变成冰、冰化成水、沉浮、什么东西会降解等实验。孩子在亲自动手体验的过程中,认知在发展,知识在累积。这比成人教的记忆得更深刻,也更有兴趣。 我们幼儿园经常有少数家长找我提意见,说孩子没学到什么东西。我反问他们:“你们陪孩子一起做过小实验吗?陪孩子一起玩过吗?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他们大多摇摇头。我说:“你们不和孩子一起探索,又怎能了解孩子学到了或者没学到什么呢?看得见的东西譬如唱几首歌、背几首唐诗、说两句英语,孩子是很容易学到的,但是看不见的东西譬如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造力等必须要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探索,并且细心观察孩子才能了解到啊。” 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让成人去书写;还有人把孩子当一个容器,试图去把这个容器灌满。持这种观点的人都走进了一个误区,即成人是主导,孩子是成人教出来的。其实,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导,每个孩子天生是大师,成人要对他们怀着敬畏之心,不要随意去教他们,因为我们实在是没有“教”的资格。我们能做的是适时而适度的引导。 重点提示: 不少成人容易犯“好为人师”的毛病,特别是对着小孩,不管做什么,成人总会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成人的“教”只会给孩子锁上一个框框,牢牢束缚住孩子的思维,钳住孩子想象的翅膀。殊不知,孩子不需要我们“教”。 孩子不需要我们“教”,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不“管”,成人要和孩子一起享受探索和“学”的过程。成人要为孩子“学”准备一个自由、宽松、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环境,给孩子的东西一定要是准确的,不能给些错误的东西。 孩子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成人要准确地把这个事物所对应的概念告诉孩子,让“概念”和“事物”配对。在6岁以前的阶段,孩子对艺术的感受力、创造力、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发问的时候,就表示孩子在思考,这正是好的教育机会。 当孩子受到拒绝时 1. 孩子受不了别人的拒绝怎么办? 2. 为什么乐乐不给周周牛奶喝,只给思思喝? 3. 孩子被他的朋友拒绝了怎么处理? 我正在写稿,突然手机铃声大作,是思思妈打来的。她说:“你快来吧,周周在这里哭,伤心得不得了。”我问:“是怎么回事呀?你们能解决的话,我就没有必要去了。”思思妈说:“我们解决不了,你快点来吧。”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周周、乐乐和思思在卧室玩,过了一会儿,周周出来了。乐乐和思思在屋里将门反锁,周周去敲门,乐乐和思思在里面唱:“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没回来。”周周说:“我是小兔子妈妈呀,快开门吧。”乐乐和思思还是不开门。周周到客厅看了一会儿电视,乐乐和思思还是不开门。周周外婆说:“周周回家了啊。”乐乐打开门,一看周周没回家,又把门关上了。这个过程中,周周就有些不高兴了,但是还没有哭。后来,乐乐在屋里抱思思,不小心把思思摔到地上,思思哭起来了。乐乐打开门,拿了三盒旺仔牛奶出来,一盒给思思,一盒给自己,说另一盒要收起来留着明天自己吃。乐乐奶奶叫她拿一盒给周周,乐乐不肯。周周去拉乐乐的手说:“乐乐,我和你是不是好朋友呀?”乐乐甩开了周周的手,周周就开始哭了。乐乐奶奶说:“乐乐你不给牛奶给周周喝,阿姨下次不会让你到周周家去了。”乐乐听奶奶这么说,不高兴地打奶奶,仍然不肯给周周牛奶。周周外婆说:“周周,外婆带了钱,去给你买一盒旺仔牛奶好不好?”周周哭着说:“不好,外面的牛奶不好喝。”周周执意要乐乐的牛奶。 思思妈说完这些后,把电话给了周周。电话里传来周周的哭声,她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要……旺仔牛奶。”说完这一句,周周哽咽着话都说不出来了。我说:“你等着妈妈,妈妈就过来。”放下电话,我换衣服出门。我给周周的社交规则是:自己的东西自己支配,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允许才能拿,别人不愿意不可强求。周周懂得这一点,在外面从来不乱拿或乱要别人的东西,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她都会先询问,如果别人不同意,她会坦然接受拒绝。可这一次为什么在乐乐不愿意的情况下,她仍坚持要乐乐的牛奶呢?我分析,周周拒绝到外面买牛奶,说“外面的牛奶不好吃”,这表明她在意的不是牛奶,而是乐乐的友情。一直以来,她把乐乐当成最好的朋友,在她的心目中,乐乐的位置非常重要,仅次于晓晓姐姐。有次思思和乐乐抢玩具,思思打了乐乐,周周毫不犹豫地冲过去帮乐乐。与其说周周是一定要拿到乐乐的牛奶,不如说是一定要得到乐乐的友谊。在她看来,乐乐和思思躲在卧室里不开门,把她关在外面,这就是在孤立她。而乐乐给思思牛奶,居然不给她牛奶,这意味着乐乐更喜欢思思,不像以前那么喜欢她了。这让她有种被人拒绝的挫败感,在感情上一下子难以接受。 据思思妈说,看到周周当时的伤心样,周周外婆都掉眼泪了。外婆的过度反应估计也增加了周周的伤心。其实,人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诸多拒绝,让孩子体验一下拒绝是一件好事。对于三岁多的孩子来说,她完全可以做到这两点:第一,有勇气拒绝别人;第二,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这两点是非常可贵的心理品质,前者意味着有自己的个性,敢于说“不”,不盲从;后者意味着一种坦然、平和的心态,面对拒绝,能坦然接受,不会因为别人的拒绝而嫉恨。 很多人是忍受不了别人的拒绝的,被人拒绝后会产生一种挫败感、嫉恨感。 我认识一个人,他特别不能接受别人的拒绝,包括来自亲人、朋友、同学、邻居等任何人的拒绝。一旦遭到别人拒绝,他就垂头丧气,觉得别人看不起他,生出一种嫉恨,恨得牙根痒痒。比如他找别人借钱,别人不借,他便恨得要死,骂这个人狗眼看人低,发誓再也不跟这个人交往了。或者他求别人办事,别人不给办,他也恨得要死,恨不得马上让这个人倒霉。和他相处,大家都觉得是一种负担。他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没有真正的朋友,连亲人都敬而远之。 经常有“男友求爱不成,杀了女友”或者“女友被拒,纠缠男友,或杀人或自杀”的新闻见诸报端,这些人其实就是缺乏“坦然接受拒绝”的心理品质。人与人相处,其感情也是充满变数的,友情和爱情都是如此。那些遭遇感情打击就想不开而采取极端行为的人,缺少坚强的内心和豁达的胸怀,他们无法坦然面对别人的拒绝,容易钻牛角尖,走死胡同。 由于我平时注意引导,对于一般的拒绝,周周还是可以坦然面对的。比如她想借我的裙子装扮自己,如果我不同意,她就放下裙子,坦然地走了。再比如在外面玩,她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遭到拒绝,她会若无其事地转而去玩其他的东西。在周周看来,这一次乐乐的“背叛”给她的“打击”太大了。乐乐是那种谦让型的孩子,不跟别人争长论短,和任何人在一起玩,都会让着对方。以前,她一直对周周很好,对周周百般地关心和照顾:周周吃药,乐乐来喂;周周上厕所,乐乐给周周拿纸;唯一的一块蛋糕都分给周周,宁可自己不吃。在周周看来,乐乐从来没有拒绝过她,而今天乐乐突然和思思好上了,拒绝、孤立了自己,因此她心里便有种巨大的失落。 孩子未来的人生路上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拒绝,包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的拒绝,以及来自于友情和爱情的拒绝。在孩子幼年时体验一下来自于好朋友的拒绝,遭遇一次好朋友的孤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引导得当,孩子完全可以以平常心来看待朋友的“背叛”。当然,在遭遇朋友拒绝的时候,首先还是应该积极想办法赢得友谊,如果经过努力后还是不能赢得,也要以平常心来坦然面对。 出门的时候,我带了两本故事书,我知道周周和乐乐都喜欢看故事书。来到乐乐家,一上楼梯,大大小小一群人都在楼梯口等着。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周周挂着泪水,满脸委屈和伤心;乐乐手里握着一盒牛奶,脸上毫无表情。我什么都没问,只是笑着和三个小朋友打招呼,然后举起手中的绘本说:“我带了很好看的故事书哦!”周周接过故事书,乐乐看见故事书,两眼放光,伸手欲拿。周周本能地把书藏到身后面。我故意大声说:“故事书是周周的,乐乐也想看,怎么办呀?”乐乐迟疑着,不知该怎么办。这时,周周主动把两本故事书递给乐乐。乐乐接过故事书,把手里的牛奶递给周周。周周接过牛奶,破涕为笑,蹦了起来,委屈和伤心瞬间烟消云散。乐乐也开心起来,对周周说:“我来帮你插吸管吧。”边说边把吸管插了进去递给周周。周周开心极了,拿着牛奶又笑又跳。 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和成人不一样,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恶意。比如这件事情,乐乐和思思绝对不是有意来孤立周周。我们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揣测孩子,不要过早介入,那样除了加深孩子之间的矛盾之外毫无益处。当孩子遭遇“拒绝”和“孤立”时,成人要保持平常心,如果成人带上情绪,孩子会更加容易受伤害。宽广的胸怀使孩子能与人友好相处,斤斤计较会让孩子失去朋友,变得内心不快乐。成人要宽容地对待别人家的孩子,这样自己的孩子才能学会宽容。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家长要创造机会,鼓励孩子积极想办法解决。坦然接受拒绝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家长要抓住机会适时引导孩子建立这一品质。 经历了牛奶风波后,周周渐渐能接受来自于乐乐的拒绝了,比如乐乐的玩具或故事书不借给她看,她坦然地接受,不哭也不闹;乐乐有时跟思思黏在一起,关系很亲密,周周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嫉妒不伤心。有一次,乐乐和另一位孩子打得火热,周周也凑过去,拿故事书给她们看,她们不看,然后两个孩子跑得远远的,故意把周周落在后面。周周也没怎样,自己一个人坐下看书。 后来,周周仍然把乐乐当做最好的朋友,不过,她似乎懂得了:任何人都有权利拒绝她,包括她最好的朋友、最亲的亲人。 重点提示: 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和成人不一样,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恶意,所以绝对不会“蓄意”去拒绝。当孩子遭遇“拒绝”和“孤立”时,成人要保持平常心,如果成人带上情绪,孩子会更加容易受伤害。适当地让孩子体验被拒绝的感觉,引导得当,孩子完全可以以平常心来看待“被拒绝”。让孩子懂得:任何人都有权利拒绝他,包括他最好的朋友、最亲的亲人。 理解孩子的途径 1. 孩子哭代表什么? 2. 孩子哭就是不乖吗? 3. 孩子哭要不要阻止? 4. 孩子不良的情绪要让他及时地宣泄掉。 周周在小区花园排队等骑木马,木马上有一位十岁左右的男孩在玩。周周等了好一会儿,见男孩没有下来的意思,就着急地问道:“哥哥,你还要玩多久啊?”男孩看都没看她一眼,说:“我还要玩很久很久。”周周急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想骑木马了。”男孩不理她,继续自顾自地玩。 周周见他根本不理会自己,还说要玩很久很久,忍不住哭了,“我要玩骑木马,妈妈,我要玩骑木马!”我安慰她说:“你再耐心等等吧,哥哥这么大了,知道公共的玩具要轮流玩的,等一下会让给你玩的。”没想到男孩大声接茬,“我还要玩很久很久,不让给她玩!” 这下炸锅了,周周大哭起来,泪水决堤而下,既委屈又愤怒,她边哭边喊:“我要骑木马!我要骑木马!”我蹲下来把周周揽在怀里,轻轻拍她的背,柔声说:“周周今天排队等了这么久,很耐心。你等了这么久,哥哥还是不让给你,看得出来你很难过。”周周点点头。我接着说:“哥哥霸着玩具不和别人轮流玩,这样不对。要不我们再跟哥哥商量商量?”周周再次哽咽着问男孩:“哥哥,给我玩一下好不好?”男孩仍然说:“我还要玩很久。”这个回答让周周彻底失望了,再次大哭起来。 旁边一位家长看不下去了,让自己的孩子把木马让了出来,笑着对周周说:“小朋友到这边来骑吧,别哭了,哭了就不乖了。”我笑着说:“没关系的,可以哭。”家长很惊讶地看着我,“啊?让她哭啊,你可真耐心。”我点点头,“是的,让她哭。”家长不解地走了。 哭是孩子表达内心需要、宣泄情绪的方式。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饿了、困了、害怕了、不舒服了、要妈妈了等等生理和心理需要都会用哭来表达。等孩子长大一些,会说话了,生理需要如渴了、饿了、不舒服等会用“说”的方式表达,而内心的情绪如愤怒、伤心、害怕、委屈、生气仍然会用“哭”来表达和宣泄。我们成人伤心、愤怒的时候不是也会哭吗?如果此时你的亲人无比理智地对你来一句“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你会不会想揍他?纵然心中还有千言万语,你还会找他诉说吗? 孩子有哭的权利,一直以来我都不阻止孩子哭。我小时候就曾经被深深地伤害过。还记得小时候,弟弟最喜欢抢我的零食,那时候一年到头难得吃几次零食,每次拿到零食后,我都有些舍不得吃,欲留着慢慢品尝。几乎每次,弟弟都迅速把自己那份吃完,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抢走我手中那份,迅速塞到嘴里,狼吞虎咽下去,等我反应过来,零食已经到了他的肚里。每遇到此事,我都会足足哭上半个小时!大人们很不解,都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吃都吃了。没错,是吃光了,但我的委屈还在那儿呢,大人们却视而不见。很长一段时间内,年幼的我觉得大人们不懂我的心思,对他们比较疏离。 和成人一样,孩子的情绪是需要宣泄的,也需要大人的共情。童年的我是多么希望大人能和我共情啊,如果大人能给我一个温暖的怀抱,然后在我耳边轻轻说:“零食被弟弟吃了你很难过、很气愤是吗?弟弟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将会是多么感激并把他奉为“知音”!一句生硬的“还哭什么”让我小小的心灵充满了“委屈”和“愤懑”,这种情绪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一度让我非常痛苦。 由于我不“止哭”,周周的不良情绪总是能得到及时宣泄,她的心理很健康:活泼开朗、爱笑,容易与人相处。周周不爱哭,并且从来不把“哭”当做要挟我们的武器。在两种情况下她会哭:难受的时候(包括摔跤、打针、生病等),受委屈的时候。在此时,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在她身边,给她接纳、共情和安慰。 很多家长是惧怕孩子哭的,只要孩子哭,他们就会习惯性地说“不哭,不哭”,并且想出各种办法比如逗孩子、转移注意力等,试图让孩子止住哭泣。有的家长是不喜欢孩子哭的,只要孩子哭,他们就会“命令”孩子“别哭了”“不许哭”,试图利用家长的权威来止住孩子的哭泣。有的家长甚至把“哭”和孩子的品质牵扯到一起,一旦孩子哭,马上给孩子戴上一顶“不乖”的帽子。他们认为哭不是件好事,并威胁说“妈妈不喜欢哭脸的孩子”。 不良的情绪不及时宣泄掉,积累过久会生病。哭是最好的宣泄情绪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会写日记,不会找朋友诉说,不会其他的任何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只有“哭”最简单最直接,是孩子唯一的宣泄方式,哭完了就平静了。 孩子哭的时候,不要给孩子“止哭”,首先要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他的情绪,然后弄清楚孩子哭的原因并去除。孩子的需求满足了,或者不良情绪宣泄掉了,自然就不会哭了。当然,对于孩子“要挟”式的哭,可以不予回应,但前提是你彻底读懂了孩子,确定他是在要挟。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不止哭”意在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代表鼓励孩子哭。尤其是对于已经会说话的孩子,更应该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而不是动不动就哼哼唧唧、哭哭啼啼。在实际操作中,家长们要审时度势,拿捏好分寸。 重点提示: 孩子哭,并不是他不乖。 哭是孩子表达内心需要、宣泄情绪的方式。 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饿了、困了、害怕了、不舒服了、要妈妈了等等生理和心理需要都会用哭来表达。等孩子长大一些,生理需要会用“说”的方式表达,而内心的情绪如愤怒、伤心、害怕、委屈、生气仍然会用“哭”来表达和宣泄。 孩子哭的时候不要给孩子“止哭”,而是要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孩子自然不哭了。“不止哭”意在在了解孩子的哭不是“要挟”、而是宣泄的情况下,让孩子尽情哭,并不是无原则地鼓励孩子哭。关键点在:家长要理解孩子。 不要以“建立良好习惯”为名,毁掉孩子宝贵的东西 1、不要以“建立良好习惯”为名,毁掉孩子宝贵的东西 % k6 W0 ]" I4 T1. 孩子到别人家玩,叫也叫不回来,怎么办? 5 N! U. V( v9 r1 e2. 父母威胁孩子回家,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 d" K  z9 k& \8 V3. 父母和孩子,到底是谁不讲理? 6 X! R$ p9 f6 m 6 u' X% S: L3 Y+ H: o周周和苗苗、乐乐、思思一起爬小区里的那座小山,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得非常开心。午饭的时间到了,我们该回家了,周周舍不得和小朋友分开,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们到我们家吃饭。周周挨个去邀请,思思到我们家去玩吗?乐乐,到我们家去玩吗?苗苗,到我们家去玩吗?三个小朋友都欣然接受了周周的邀请,孩子们都不想和小伙伴分开。 5 F" X. j7 p* {6 i, i/ u三位家长反应不一,思思妈妈非常痛快地答应了思思的要求;乐乐奶奶犹犹豫豫,劝说乐乐回家吃饭,不过在乐乐的坚持下还是妥协了;苗苗妈妈坚决不同意。苗苗妈妈起初是笑着劝说苗苗先回家吃饭后再和周周玩,苗苗不干,她就“威胁”苗苗,“那你一个人去周周家。”苗苗说“好”,头也不回地跟着我们走了。苗苗妈妈发下狠话说:“要是你不讲理,那妈妈下次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把你关在家里。”苗苗毫不畏惧。见这些招数都无效,苗苗妈妈又想出一招——“利诱”,指着路边的小超市说:“妈妈到超市给你买糖吃。”苗苗眼皮都没抬,说了句“那你去买”之后继续跟着我们走。苗苗妈妈没辙了,让了一小步说:“那我们到周周家玩5分钟就回家好不好?”苗苗说:“好。” + U: f- v( d/ v2 q0 G- @$ Y$ W % u8 R/ j( k# R5 H! I1 \& m1 ?苗苗一直比较胆小,不愿意和不熟的小朋友玩,这几个小朋友里面,她只跟周周玩,不跟思思和乐乐玩。苗苗害怕未知事物,比如月亮、小鸭子、小乌龟等,不敢参加游戏,尤其是有“坏蛋”角色的游戏,比如大灰狼抓小白兔之类的游戏。她也不敢玩游乐场的大型玩具。苗苗妈妈和我沟通过多次,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这么胆小。我给她分析是给孩子的自由不够,限制和保护过多所致。我曾经亲眼看见苗苗的外婆和妈妈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她,并且用“不要摘花,要不保安叔叔会来抓你”之类的话吓唬过她。我对苗苗妈妈说:“只要你们解除过度的保护,不过分限制,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苗苗一定会逐渐变得胆大的。” 3 J1 ]1 ^5 ?: m8 p; R+ v现在看了苗苗妈妈对待苗苗的这些招数,我起初猜测她可能是怕麻烦我们而客套一番。我跟她说:“不要讲客套,一点也不麻烦,孩子们在一起,随便吃一点便是。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太孤单了,需要同伴。苗苗就是不想和小朋友分开,到小伙伴家串门、吃饭是孩子之间正当的社会交往,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支持。”我的一番解释暂时说服了苗苗妈妈,她没有继续阻止苗苗。 ! {7 q- u5 ~+ I; F  `5 X上得楼来,几个小朋友先去洗手。手还没洗完,苗苗妈妈催促苗苗说:“5分钟到了,我们该回家了。”苗苗屁股还没落座,哪里肯回家呢?苗苗妈妈威胁恐吓一番没用,火噌噌噌就上来了,使出杀手锏,扔下苗苗摔门而出。苗苗委屈地哭了两声,但并不恐惧,妈妈刚出门,她便停止了哭泣。 . C4 ]" `% N5 s" b/ o3 |3 ^( k过了一会儿,苗苗妈妈敲门进来,眼睛瞪着苗苗说:“苗苗,跟妈妈回家,你要讲理。如果你不讲道理,下次妈妈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苗苗不肯妥协。我把苗苗妈妈拉到一边说:“孩子怎么不讲理了?她只是想和小朋友玩,仅此而已。”苗苗妈妈说:“我不想让她养成不好的习惯,一玩就玩疯了,不着家了,这个习惯可不好。”我说:“现在又没有到晚上睡觉的时间,怎么是不着家呢?如果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还赖在别人家,那就真应该带走,可现在孩子只是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呀,为什么要阻止呢?”我苦口婆心的劝说并未能说服苗苗妈妈,她坚持要把苗苗带走。她把苗苗斜抱在身上,强行把苗苗带出门。苗苗撕心裂
/
本文档为【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