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清代雍正时期禁教论纲

清代雍正时期禁教论纲

2012-03-21 4页 pdf 286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3759

暂无简介

举报
清代雍正时期禁教论纲 2010年第1期 (复总第75期) 船山学刊 ChuamhanJournal No.1,2010 (rest.totNo.75) 清代≥再1T雍正时期禁教论纲 郑 琪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系,河南郑州450044) 摘要: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的。当时来华的主要是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 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天主教。中国的强大实力,使他们不得不采取“适应策略”,以西方的科学技艺作为敲门 砖。两种文化相遇.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本论文就从雍正的禁教政策展开,重点对雍正的禁教思想、禁教政 策、...
清代雍正时期禁教论纲
2010年第1期 (复总第75期) 船山学刊 ChuamhanJournal No.1,2010 (rest.totNo.75) 清代≥再1T雍正时期禁教论纲 郑 琪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系,河南郑州450044) 摘要: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的。当时来华的主要是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 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天主教。中国的强大实力,使他们不得不采取“适应策略”,以西方的科学技艺作为敲门 砖。两种文化相遇.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本论文就从雍正的禁教展开,重点对雍正的禁教思想、禁教政 策、禁教措施所赖以形成的社会的、历史的背景及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雍正;禁教;历史背景;原因 中图分类号:Gll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0)01-0212—04 天主教是基督教三大支派之一。明朝末年,耶稣会(天 主教下属的一个修会组织)传教士来我国传教时,根据我 国“敬天”的传统习惯.并借鉴我国史书将其汉译为“天主 教”。对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康熙、雍正、乾隆有过不同 的心路过程.采取过不同的对应措施。这些既有成功之处, 也有缺陷和过失。本论文着重剖析雍正帝的天主教政策, 特别是探析雍正帝禁教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一、天主教来华及利玛窦传教概况 基督教较大规模的传人中国在历史上有三次,第一次 是在唐代。称景教。第二次是在元代,称也里可温教,第三 次是在明代中叶。前两次虽曾盛极一时,但未能在中国站 稳脚跟.不久便销声匿迹了。明代建国后,由于政治上的需 要.采取了闭关政策。排斥外来文化。因此,自从元朝被推 翻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事业一直沉寂了200多年,直 到16世纪末。天主教耶稣会士利玛窦进入中国,天主教在 中国的传教活动才又开始了新的一页。 其实方济各.沙勿略是耶稣会的第一批会士.随后有 范礼安、罗明坚等.当然真正为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奠定 基础的是利玛窦。1583年,利玛窦随罗明坚前往广东肇 庆.协助罗明坚开展传教活动。利玛窦为了更好地接近中 国民众.也像罗明坚一样.在饮食起居等生活方式方面尽 量做到中国化。到1610年利玛窦去世时。天主教在中国内 地传播有了初步的进展。当时设有教堂四处(北京、南京、 南昌、韶州),欧洲神甫13人,澳门出生的中国修士7人, 总计领洗人数约2500人。【I】 利玛窦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之所以能够取得初步的成 果。主要是采取了四个办法:(1)争取士大夫直至皇帝等的 统治集团人物的支持。通过与士大夫的交往以及每到一处 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和风俗的观察,利玛窦深切了解到 儒学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尤其在士大夫阶层的深刻影响。 通过认真钻研儒家典籍.利玛窦对儒家文化有了较深入的 认识。在对儒家文化较高评价的基础上,利玛窦试图用儒 家思想来论证天主教教义,将两者结合起来。其实.利玛窦 深知儒家思想与天主教有相当多的冲突之处。但出于传教 目的。他使某些天主教义附会儒家思想.以便于中国人接 受。利玛窦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以及将天主教义与儒家思想 的融合产生了很好的效果。(2)适合中国传统习俗的传教 方式。利玛窦认为祭祖是中国人行孝道的一种习俗.与天 收稿日期:2009-05-04 作者简介:郑琪(1967一),女。山东莱西人,硕士,副教授,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系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 代史研究。 一212— 万方数据 主教反对的偶像崇拜无关.也不是一种宗教仪式.因而是 可以接受的。对祭孔。利玛窦也有同样的看法。因此。利玛 羹允许中国天主教徒在其祖宗牌位前点香行礼.也可以 参加孔庙祭典。这种尊重士大夫和平民祭祀习俗的做法。 使得中国人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中皈依天主教者在参加 “祭祖”和“祭孑L”仪式时,不会遇到宗教上的麻烦和困难。 (3)学术传教。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所采用的另一种方法是 以学术为媒介.借助西洋科学.哲学和艺术引起士大夫的 注意和敬重。以吸引他们皈依天主教。利玛窦进人中国以 后.发现对中国士大夫吸引力最大的不是天主教的“福音 书”.而是他所带来的西洋科学仪器和知识,利玛窦便以 此来吸引和打动知识阶层。以扩大天主教的影响。(4)坚 持与中国政府和民众友好相处。这是利玛窦得以在中国 立足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礼仪之争 清初.天主教势力在中国继续发展。康熙年问.我国 天主教最盛时教徒达30万。不久后.天主教各派在如何 对待中国传统习俗问题上发生了论争。耶稣会中一部分 保守的人士以及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传教士反对利玛窦 的“耶儒合流”论,断定教徒祭孔和敬祖为异端行为:而拥 护利玛窦思想的一派则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这就是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礼仪之争”。随着事态的发展.这场教 会内部的论争演化成罗马教皇与清朝皇帝间的公开冲 突,最终导致清廷下令禁教。但清廷所驱逐的还只是未领 票的传教士。凡怀有一技之长。而又愿留居中国的传教 士,履行手续向清政府领取信票之后,仍可自行修道。并 悄悄地发展教徒。雍正帝登基以后。实施严厉的政策.打 击政敌。以稳定政权.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这种大的政治 背景下,雍正王朝的政策趋于保守,对天主教传教士也更 加严厉。雍正在继位之初。就坚决要求有效地全面结束康 熙时没有严格禁教的状况,采取了严格的禁教措施。 三、雍正禁教的主要原因 (一)雍正禁教的思想基础——崇儒礼佛,目的是维 护自己的统治。 崇儒重道是清廷的基本国策。雍正曾经说过:“域中 有三教。日儒、日释、日道。儒教本乎圣人为生民立命,乃 治世之大经大法。而释氏之明心见性。道家之炼气凝神, 亦于吾儒存心养气之旨不悖.且其教皆主与劝人为善.戒 人为恶。亦有补于治化。”由此可见,雍正认为儒教是治国 的大经大法.是“圣教”、“正统”。佛教、道教劝人为善,戒 人为恶,与儒教相合,能起到“致君泽民”的作用,是统治 者可以利用的。这就是雍正崇儒礼佛的理论根据。雍正一 生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来华传教士则是“合儒辟佛”, 极力排斥佛教。因此,从宗教信仰上说。雍正就对天主教 教义难以接受。他曾经说过:“西洋天主化身之说,尤为诞 幻。天主既司令于冥冥之中。又何必托体于人世?若云奉 天主者即为天主后身。则服尧服、诵尧者皆尧之后身乎? 此则悖理缪妄之甚者也!”四他还对教士们说道:。尔等也 有和中国各种教派一样的荒唐可笑之处。尔等称天主为 天主,其实这是一回事。在回民居住的最小村庄里,都有 一个敬天的‘爸爸’.(即阿訇一译者注)他们也说他们的教 义是最好的.可是尔等却有一个成为人的神(指耶稣一译 者注),还有什么永恒的苦和永恒的乐,这是神话,是再荒 唐不过的了。⋯⋯大多数欧洲人大谈什么天主呀。大谈天 主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呀,大谈什么天堂、地狱呀等等,其 实他们也不明白他们所讲的究竟是什么。有谁见过这些? 又有谁看不出来这一套只不过是为了欺骗小民的?”口1 雍正对来华传教士的“辟佛”也十分反感。认为他们 人数不多.“却要攻击其他一切教义”。f叫也曾向廷臣谕道: “想来僧、道家极口诋毁西洋教,西洋人又极诋佛、道之 非,互相讪谤,指为异端,此皆以同乎己者为正道,异乎己 者为异端.非圣人所谓异端者。孔子日:‘攻乎异端,斯害 也己。’孔子岂以异乎己者概斥之为异端乎?凡中外所设 之教,用之不以其正。而为世道人心之害者,皆异端也。如 西洋人崇尚天主。田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故El万物本乎 天.此即主宰也。自古有不知敬天之人、不敬天之教乎?如 西洋之敬天。有何异乎?若日天转世化人身,以救度世,此 荒诞之词。乃借天之名盅惑狂愚率从其教耳.此则西洋之 异端也。I习因此,雍正对康熙宽容天主教的政策早有不满。 “在朕的先父皇时期。各地才到处造起了教堂。你们的宗 -213— 万方数据 教才迅速地传播开来。朕当时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敢说什 么。你们哄得了父皇,哄不了朕。”网 (二)雍正禁教的根本原因是维护统治需要,带有深 刻的政治目的 礼仪之争爆发后.增加了雍正对天主教的反感。雍正 认为:“天主者,天也。世人无不敬天者。国家立祭祀之坛, 即所以敬天也。我满洲之民,亦有‘跳绳’。年年岁首,焚香 化纸。皆敬天之礼仪也。我满洲之民自有敬天之礼仪,亦 犹蒙古、汉、俄罗斯、欧罗巴之民各有祭天之礼仪也。⋯⋯ 朕未尝言其不应敬天.然敬天之习俗当各有不同耳。”魄 正是尊孔崇儒的.坚信“我们圣人们留下的规矩是丝毫不 能更改的。”哒也是清朝统治者普遍的认识。康熙的第十 三子怡亲王允祥就曾对传教士们明确说道:“自从你们发 生争执(中国礼仪之争)以来,你们是看到你们的事情的 发展过程的。你们的事情花了我父亲先皇帝(康熙)多少 心血?要是我们的人到欧洲去改变你们祖先圣人制定的 法规和风俗习惯.你们会怎么说呢?⋯⋯我们不能忍受任 何人践踏我们的法律.孜孜以求取消我们的风俗习惯 的。”仞由此可见。天主教的传播冲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 统思想、价值观念和法规。清朝统治者已经意识到要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传统文化.抵制外来势力对中国内政 的干涉。 不仅如此,雍正还依据他对国际形势的,认为天 主教在中国的发展.会危及清王朝的统治。他曾对传教士 们明确说道:“尔等欲我中国人尽为教徒,此为尔等之要 求,朕亦知之;但试思一旦如此,则我等为如何之人,岂不 成为尔等皇帝之百姓乎?教徒唯认识尔等,一旦边境有 事.百姓唯尔等之命是从,虽现在不必顾虑及此,然苟千 万战舰来我海岸。则祸患大矣。⋯⋯中国北有俄罗斯是不 可轻视的,南有西欧各国,更是要担心的,西有回人,朕欲 阻期内入。毋使捣乱我中国。”【哒段话真实地表露了雍正 对天主教为患中国的隐忧.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但雍 正深知传教士来华的真正目的.深切地感受到西方宗教 神权与中国封建皇权的严重对立.敏锐地觉察到天主教 将对清朝统治造成威胁. 关于西方宗教神权与中国封建皇权的对立.早在明 末就有人提出。反教人士认为:“据彼云,国中君主有二。 一214一 ~称治世皇帝。一称教化皇帝。⋯⋯是一天而二日,一国 丽二主也。无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政教纪 纲.一日变易其经尝,即如我垒上可亦无为其所统御,而 输贡献耶?嗟夫!何物妖夷,敢以彼国二主之夷风,乱我国 一君之治统?州】康熙对此也有认识。礼仪之争中,教皇的 蛮横干涉使他意识到皇权受到了挑战。他对传教士所作 的多次谕令,就反映了他维护皇权,抵制教权的思想。而 雍正的“则我等为如何之人。岂不成为尔等皇帝之百姓 乎?”的话,则比康熙的谕令来的直白,简明扼要,一语中 的.吐露了清朝最高统治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后来雍正又 明确指出:“四海之内。唯天与共,一国之中。宁有二主 耶?叩目强调了封建皇权的不可侵犯。这说明雍正将传教士 东来与西力东渐联系在一起.对中国当时所处的严峻的 国际形势有一定的认识。清朝统治者从周边国家被西方 占领的现实看出了西方国家东侵与教会的关系.指出天 主教在华传播给中国带来的危险性,是有一定意义的。 (三)雍正禁教的直接原因——苏努家族成员及耶稣 会士穆敬远参与宫廷之争。 雍正二年(1724年)的“苏努事件”就是雍正帝打击政 敌、严行禁教的一次重要事件。苏努原系清太祖长子褚英 的四世孙.由于未能继承皇位。因而对历代清帝均怀不 满。在康熙末年和雍正初年。苏努的几个儿子先后加入了 天主教,还取了教名。他们信教之后,还对其全家传教.使 其妻儿也先后入教。康熙帝对苏努采取怀柔政策.封其为 辅国公、镇国公,任命他为宗人府左宗人及篡修玉牒总裁 官等。雍正帝即位后,对苏努“格外加恩,晋封贝勒,伊子 勒什亨委署领侍卫大臣。”lt,怛是苏努和其第六子勒士亨 在康熙朝诸皇子争夺皇位斗争中,曾与允糖(塞斯黑)互 为声气,谋求大位,“袒护贝子允糖,扶同隐匿”【州成为雍正 帝的政敌。雍正上台以后的第二年,就以“允檐、苏 努⋯⋯结党构逆,靡恶不为竹【嘲为名对其加以清算.将勒 士亨和乌尔陈流放到西宁充军,剥夺苏努的所有官职。苏 努本人连同其在京的子孙家人共39人被流放到塞外的 右卫(今山西右玉县)。雍正四年(1726年)苏努死后被戮 尸扬灰,其子孙尽被削除宗籍,八个儿子被分禁于各省. 勒士亨和乌尔陈被送回北京,终身监禁。雍正帝在苏努一 家信奉天主教的问题上,极为不满,他指斥苏努:“教导其 万方数据 诸子,肆行不法。甚至苏尔金、库尔陈、乌尔陈,信从西洋 外国之教,朕屡次降旨。谕令悛改。伊竟公然抗违,奏称愿 甘正法,不肯改易,似此忘本背君,藐视国法,丧心蔑理, 闻者莫不骇异⋯⋯”p61苏努一家作为清皇族宗室,却信奉 西洋天主教。是“背祖宗.违朝廷”。大逆不道的行为。雍正 帝正好以此为借口。打击和报复自己的政敌。苏努临死时 自称:“皇上不公。罚吾辈流徙在此,皇上数吾有四罪,皆 无实据,其第四罪谓吾任诸子入天主教,不加惩治。”旧耶 稣会士穆经远为雍正政敌允耱重用。深深的卷入康熙末 年的立储之争,为雍正帝深恨,使其更加忌恨天主教。其 中最极活跃的是葡萄牙人穆经远(Llannesmourao)。穆经 远来华后。进宫任翻译。曾数次随行鞑靼,受到康熙帝的 重用,还任耶稣会北京南堂会长.成为在华传教士首领人 之一。穆经远看到康熙末年的皇位争夺,檐集团有势力。 因而渐渐与允禧拉上了关系,并与允糖交结甚厚。为了支 持帮助允檐扩大势力,穆经远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曾上奏康熙帝,请求册立允糖为皇储,当即被康熙帝斥为 僭越。为谋立允糖,穆经远还远赴塞外,奔走于年羹尧门 下,恳请其为拥立允裙效力。雍正帝即位后,将允糖流放到 西宁,穆经远一同跟随前往。在西宁期问,允糖“于所居后 墙,潜开窗户。密与穆经远往来计议,行踪诡秘⋯⋯;又将 资财藏匿穆经远处。令其觅人开铺,京中信息,从铺中密 送⋯⋯”I-嚯西宁期间.穆经远依旧进行传教活动。建立教 堂。被捕后。穆经远被押解回京受审。这次事件后。雍正帝 对天主教和传教士更加厌恶.对禁绝天主教态度更为严 厉。 总之。一种政策的延续。不仅在于其表面化条规的因 循,更在于产生这种政策的思想认识的延续。如上所述. 康熙晚年施行的禁教政策.即已开始在全国查禁没有印 票的传教士。康熙一度也认为有印票的传教士也只能在 一段时间内传教。虽然最后的几年还有过缓和.甚至对无 印票的传教士的查禁也不是很严格,但无可否认的是.各 地官吏都经历了一次有关禁教思想的洗礼。可以说,康熙 时的禁教己开雍正朝全国禁教之端,雍正初年全面禁教 局面的出现,是当时各界对天主教在华隐患的认识结果; 而雍正个人对天主教的态度无疑是促进了这种政策的形 成。归结为一句话,雍正禁教的历史背景及原因是多方面 的,有文化的因素,更有政治方面的考虑。 参考文献: 【1】德札贤:《中国天主教传教史》,第60页,台湾商务印书 馆1972年版。 【2】王之春:《清朝柔远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5页。 【3】杜文凯:《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145-146页。 【4】杜文凯:《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145页。 【5】王之春:《清朝柔远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4-66 页。 【6】朱静:《洋教士看中国朝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第106页。 阴杜文凯:《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158页。 [81朱静:《洋教士看中国朝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第103页。 【9】朱静:《洋教士看中国朝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第105页。 [1o】《耶稣会士通信集》,转引自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 国》,上海人民出版1991年版,第16页。 【11】徐昌治:《圣朝破邪集》卷5,《辟邪摘要略议》,日本京 都中文出版社1984年版。 (12】杜文凯:《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159页。 【13】《清世宗实录》卷20,雍正二年五月丙辰条。 f14】《清世宗实录》卷20,雍正二年五月丙辰紊。 [15】《清世宗实录》卷40,雍正四年正月戊戌条。 [16】《清世宗实录》卷59,雍正五年七月已卯条。 【17】徐宗泽:《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上海书店1990年 版,第251页。 [18】《清世宗实录》卷45,雍正四年六月甲子条。 -215—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清代雍正时期禁教论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