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理学贞节观的强化与传播——清代闽西客家地区列女群骤兴的原因探析

2012-03-22 4页 pdf 308K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7296

暂无简介

举报
理学贞节观的强化与传播——清代闽西客家地区列女群骤兴的原因探析 第12卷第2期 2010年6月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Minx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V01.12No.2 June2010 doi:10.3969/j.issn.1673--.4823.2010.02.001 理学贞节观的强化与传播 ——清代闽西客家地区列女群骤兴的原因探析 许莹莹 (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福州350001) 摘要:清代,闽西地区列女群现象骤然兴起。官方的奖励和家庭的教育固然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但 理学贞节观的强化及...
理学贞节观的强化与传播——清代闽西客家地区列女群骤兴的原因探析
第12卷第2期 2010年6月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Minx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V01.12No.2 June2010 doi:10.3969/j.issn.1673--.4823.2010.02.001 理学贞节观的强化与传播 ——清代闽西客家地区列女群骤兴的原因探析 许莹莹 (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福州350001) 摘要:清代,闽西地区列女群现象骤然兴起。官方的奖励和家庭的教育固然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但 理学贞节观的强化及广泛传播当是其一个更为深刻的促成因素。自宋代起,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机缘,闽西一隅一直 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及至清代。伴随理学贞节观的极端化发展思潮,闽西地区礼教之风更是严肃,由此出现了包括 节妇、烈妇、贞女、烈女在内的庞大的列女群体。 关键词:清代;闽西客家地区;列女群;理学贞节观 中图分类号:B8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823(2010)02--0001--04 清代200多年的妇女生活,“取前此两千余年的 妇女生活,倒卷而缫演之,如登刀山,愈登而刀愈尖, 如扫落叶,愈扫而堆愈厚,中国妇女的非人生活,到 了清代,算是登峰造极了”【l】。地处偏远之地的闽西客 家地区,其妇女生活之悲苦,并不亚于其他地区。笔 者据乾隆《汀州府志·列女传》啡己载,统计得出,宋代 闽西地区贞女、节妇数是186人,贞烈1人。元代仅 见贞烈1人。明代贞女、节妇数是45人,均未立传; 贞烈50人。其中44人立有传记。清乾隆17年前,贞 女、节妇数骤增至480人,未立传者尚有240人,共 计720人:贞烈79人,均立有传记。这一数据充分说 明,清代闽西地区骤然兴起列女群现象。那么,清代 闽西客家地区列女群骤兴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试图 从理学思想角度揭示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源。 一、清代理学贞节观的强化 清代汀州府列女群现象是在清代理学贞节观强 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 进程中。儒家礼教贞节观由萌芽、形成到发展,经过 历代理论说教和统治者倡导而不断强化,最终达到 清代无以复加的程度,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演进过程。 先秦时期,贞节观念已出现于儒家经典中。《礼 记·郊特性》中日:“信,妇德也。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故夫死不嫁。”《仪礼·丧服》亦载:“夫者,妻之天也, 妇人不二斩者,犹日不二天也。”《周易·桓》亦云:“妇 人贞洁,从一而终。”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贞节 观念已开始萌芽。但是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此时贞 节观念极为淡薄。 秦汉时期,统治者注重贞节。秦始皇在公元前210 年的会稽刻石中云,“有子而嫁,倍死不贞⋯⋯妻为 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圈,指出妇人有子再嫁有 悖于情义.是对死者的不忠。而且据《史记·货殖列 传》,秦始皇还为四川的巴寡妇清筑了怀清台,称其 为“贞女子”。汉代尊崇儒术,推重礼法。西汉董仲舒 提出“三纲五常99、66男尊女卑”的主张,刘向《列女传》 收录了一系列妇女守节典范,东汉班固提出“一与之 齐。终身不改”的主张【41,班昭提出“夫有再娶之义,妇 无二适之文”的说教圈,使贞节观念日趋完善。尽管秦 汉王朝重视贞节,但由于远古习俗的影响,社会生活 中人们的贞节观念还是很淡薄。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层和精 英阶层都意识到肃严贞节观念的重要性,女子的贞 节被反复强调。晋代士人裴颁在其所作的《女史箴》 中说:“膏不厌鲜,女不厌清,玉不厌洁,兰不厌馨。” 《晋书·列女传》云:“夫繁霜降节,彰劲心于后凋;横 【收稿日期】2009—12—18 【作者简介】许莹莹(1982-),女,福建莆田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福建地方史研究。 1 万方数据 流在辰;贞期于上德;匪伊君子,抑亦妇人焉。”《北 史·列女传》亦云:“盖女子之德虽在于温柔,立节垂 名咸资于贞烈。”这些记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 统治阶级及士人在观念上对贞节的重视。但是,由于 社会处于混乱时期,在实际生活中,贞节观念在一定 程度上、一定范围内仍旧很松散,性观念相当开放, 男女私通的现象较为常见。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伦理发展的一个重要 阶段。统治阶级开始通过政令限制妇女再嫁。隋文帝 统一全国之后,于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颁布了 诏令:“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伺 唐宣宗则更加明确规定:“夫妇,教化之端。其公主、 县主有子而寡.不得复嫁。”171除了法律上的规定以 外,太宗长孙皇后的《女则》,武则天的《列女传》、《孝 女传》、《古今内范》等,陈逸夫人郑氏的《女孝经》,宋 若莘的《女论语》等女教著作亦不断诞生,将贞洁观 念的强化推向了新的高度。 两宋时期.由于理学的出现,贞节观念上升到了 一个新的高度。大理学家程颐对女性要求十分严酷, 他所提出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思想对后 代贞节观念的宗教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1。南宋朱熹 继承了程颐关于妇女守节的主张,并进一步将之付 诸实践。他多次要求地方官吏举荐节妇,依条旌赏, “保内如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著,即仰具申, 当依条旌赏。其不率教者,依法究治”f9I。此时,贞节观 念已全面地确立起来。但由于理学在宋代还没有取 得独尊地位,所以它只是理论上的强化,对社会风尚 的影响还不是很大。社会各阶层改嫁较为自由。如仅 南宋洪迈撰写的《夷坚志》中所载妇女改嫁的事例就 有61起之多。 元代时,统治者虽为游牧民族,但受中原文化环 境的影响.以儒术治国,理学得到尊崇,妇女守节开 始成为社会共同意识。 进入明代后,理学已成了官方的正统思想,理学 中倡导妇女守节的条文被统治者所大力推崇。朱元 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公开诏令:“凡民间寡妇, 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 免除本家差役。”001这一系列表彰节烈的实行。 无疑大大促进了妇女的守节行为。此外。徐皇后的 《内训》、解缙等的《古今列女传》、吕坤的《闺范》、温 氏的《母训》等官修和私修女教书的出现,亦对女子 教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致使明代社会形成了 2 一股浓厚的崇尚贞节风气。 作为最后的封建王朝——满清,对妇女贞节观的 强化更是达到高潮。清王朝建立后,在汉族封建礼教 的影响下,统治者不仅沿用明代的旌表制度,而且还 更加严格,对一些节烈行为做了更加全面和具体的规 定。《大清会典》规定:自三十岁以前守寡,至五十岁 不改节者或未及五十岁身故,其守节已满十五年的, 称为节妇;殉家室之难或拒奸致死者,称为烈妇、烈 女;许嫁未婚,夫死闻讯自尽或哭往夫家守节者,称 贞女。此外,清世祖御纂的《内则衍义》、蓝鼎元的《女 学》、王相母亲的《女范捷录》等几部女教书的倡导, 使得历经各代儒家鼓吹的封建主义贞节观念,到清 代时,空前恶化,庶几升腾为一种狂热的宗教理想, 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清制,礼部掌旌格孝妇、孝 女、烈妇、烈女,守节、殉节、未婚守节,岁会而上,都数千^’11q。据统计,宋懒152人,而谳9482jk.; 宋烈女122人。清也高达2841人【埘。这仅仅是根据 史料中记载的节烈女性的统计,然而姓名湮灭者,尚 不可胜计。清代节烈意识之浓厚,节烈行为之普遍, 可见一斑。 二、理学思想在闽西地区的广泛传播 清代,由于理学的滥肆,贞节观的束缚达到了无 以复加的地步。广大妇女为此献出了个人的幸福和 青春。当然,由于受传统道德说教影响不同,各个地 区的节烈妇女比例存在悬殊。那么,这个结论是否同 样适用于地处偏远之地的闽西客家地区呢?是 肯定的。事实上,自宋代起,理学思想在偏远闽西地 区的传播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地方,仍得到广泛推广。 及至清代。伴随理学贞节观的极端化发展思潮及理学 在思想领域独尊地位的全面确立,闽西地区礼教之 风更是严肃.这正是清代闽西客家地区列女群骤兴 的深刻社会背景所在。 理学是传统儒学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吸取佛、 道思想而构成的一个新的思想体系。理学在宋代称 作“道学”.主要有北宋周敦颐为代表的“濂学”、程 颢、程颐为代表的“洛学”和南宋朱熹为代表的“闽 学”、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不过,在元、明时代,程 朱“道学”是钦定的官方哲学,而陆学则受到排挤。到 了明中叶。理学发展出现了—个重大的转折,即阳明 心学崛起。这样。“理学”实际上是包涵了程朱“道学” 和陆王“心学”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封建 社会后期的主导思潮。在全国各地都产生深远的影 万方数据 响。在这~个大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客家地区也“并 未因为其僻远闭塞,而不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事实 上,由于特殊的历史、人文和地理位置机缘,“赣闽粤 客家地区受宋明理学影响的程度恐怕比其他地区还 要深刻,还要巨大”【131。其对闽西地区的影响,以朱熹 闽学和阳明心学的传播为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闽西客家民系形成的宋明时期.恰好是宋明 理学的兴盛时期 闽西客家民系孕育于唐,成熟于宋,发展于明、 清。据民间族谱记载,早在汉晋南北朝时期,已有北 方汉民入迁闽西,但“数量十分有限”,且其“真实性 还有待与进一步的讨论”㈣。从唐代开始,特别自唐 末始,受黄巢起义的影响,客家人迁入闽西的数量越 来越多。但是闽西客家民系的真正发展壮大,是在宋 明和清一代。由于闽西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自唐代 中期起,中央政府设立了长汀县和宁化县。北宋时 期,又增设了上杭、武平、清流三县。南宋增设连城 县。明代成化年问增设了永定、归化二县,行政县治 已基本完备。与此同时,宋明之际,亦是宋明理学兴盛 且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封建统治者运用手中的权力, 通过完善的府州县建制,将宋明理学这一官方哲学 辐射到僻远的闽西客家地区。从而使闽西客家地区思 想文化不能逃脱封建王朝的控制而独自发展。其思 想内核是宋明理学。 2.闽学的开拓者或是集大成者。都与阁西地区 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闽学先驱杨时、罗从彦、李侗,史称“南剑三先 生”。其中杨时及罗从彦与闽西客家的关系尤深。从 其出生地而言,许多著述均认为他们是汀州客家人. 如清雍正八年《杨氏族谱》、乾隆《汀州府志》、万历 《归化县志》皆把杨时定为归化县人。而乾隆《汀州府 志》亦将罗从彦定为归化沙阳人。谢重光先生认为这 些都是“出于好事者之攀附伪托”,他以清代杨澜《临 汀汇考》的辨证为据,断定“这二位大儒并非出生于 今之纯客家县明溪(归化县后改名为明溪县)”,而分 别属于南剑州将乐县、沙县人。但是,他同时又指出: “他们的出生地都离今日的纯客家地区很近,其活动 与客家人士声气相通。对于客家地区的学术文化和 社会思潮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嗍例如,罗从彦就 曾到连城县讲学,对于理学在连城、汀州的传播起到 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闽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对闽西理学的传播作用更 甚。朱熹,祖籍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尤溪时属汀 州,属客家地域。其一生中除了3年在外省为官、游 学外,其余近70年生涯都是在福建度过的,绝大部 分时间在闽北从事讲学、著述,培养传人,处所与闽 西地区邻近.间接或直接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3.许多理学名儒致力于闽学的推广 不仅在闽学的形成过程中。闽学先驱或集大成 者与闽西地区的联系十分紧密。而且在闽学的推广 中。闽西地区亦出现了许多本籍理学名儒。如宁化县 人张良裔,长汀县人杨方、吴雄、郑应龙。连城县人丘 鳞、丘方等,他们都是宋代汀州的读书人,崇尚理学, 登科及第后,更加努力在家乡推广闽学。此外,许多 到汀州为官的官员来自理学兴盛之地.自身的理学 造诣颇深。他们到任以后,修学校、崇先儒,大大推动 了当地理学教化的发展。如郡守赵崇模,嘉定十六年 (1223)至1J任,“创朱文公、杨考功祠于学右,拨田以供 释菜”1161。像赵公这样兴修学校、崇奉先儒,以光大理 学的事例在汀州是枚不胜举的。 4.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对闽西客家地区的直接 影响 明中叶政治日益腐败.赣闽粤边农民起义暴动 此起彼伏。王阳明授命于危难之时,于正德十一年八 月出任南赣巡抚,节制江西、广东、湖广、福建四省, 统辖江西的赣州府、南安府,福建汀州府、漳州府,广 东潮州府、惠州府、南雄府、韶州府,湖广彬州共八府 一州地方。他不仅用“十家牌法”等军事手段。平定了 乱民,破“山中贼”,而且还提出“乡约”,教化百姓,破 “心中贼”。他的这一双管齐下的措施对闽西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连城县志中完整保留着“十家牌法”约 条的内容。“乡约”自在南赣首次颁布后,也陆续推行 到闽西各地。两者共同实践着其“良知良能”的心学 主张。对汀州客家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阳明心学由此逐渐兴盛于汀州,当时“陆、王、 湛诸家心学学说在汀州颇为流行”∞。 三、结语 如前所述,由宋及明。由于闽西地区得天独厚的 历史、人文、地理条件,理学思想已深入客家民心,影 响特别深远。至清代时,伴随理学思想独尊地位的全 面确立,闽西社会的儒家礼教程度更是达到了高潮, 俨然可谓“礼仪之邦”。与整个客家社会的礼教化相 一致,一统统治下的闽西客家妇女也被纳入了“礼” 3 万方数据 的文化教化之中.即以儒家礼教贞节观对汀州客家 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重塑,实现 由原始向文明的显著转变。宋代以前。北方汉民尚未 大规模迁入闽西,该地多系百越土著居民,少数民族 的男女恋爱及择偶尚有较大自由。至明清,这种宽松 的两性关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明初⋯⋯臣庶以 下,冠、婚、丧、祭,一遵朱子之书,明诏尚有赫焉”嘲; “婚丧循乎古礼,衣食不尚奢靡”嗍,这些均反映了其 时闽西客家地区的主要婚姻形式.已纳入了封建礼教 的之中。然而,伴随其来的是束缚在客家妇女身 上的这一精神绳索亦越套越牢。由此出现了包括节妇、 烈妇、贞女、烈女在内的庞大的列女群体。她们为了 保持名节,不顾一切地用各种极其残忍的手段自残, 甚而不惜抛弃生命,以此追求伦理道德的完善。这是 客家妇女受封建贞操节烈观毒害所致。自今13视之, 其历史局限性自不待言。 参考文献: 【1】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 221. [2】【清]李绂.乾隆汀州府志:卷38[M].上海:上海书店,2000. [3】[汉】司马迁.史记:卷6[M】.北京:中华书局,1959:262. 【4】【清】陈立.白虎通疏证:卷lO【明.北京:中华书局,1994: 467. [5】哺朝·宋】范晔.后汉书:卷84[明.北京:中华书局,1965: 2‘790. 【6】暗]魏征.隋书:卷2【明.北京:中华书局,1973:41. [7】[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83[M].北京:中华书局, 1975:3672. 【8】【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22(下)【Ⅶ.北京:中华书 局.1981:303. 【9】【宋】朱熹.朱子大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733. 【10】【明】李东阳,申时行.大明会典:卷79[M1.南京:江苏广陵 古籍刻印社。1989:1254. [11】[清]赵尔巽.清史稿:卷508f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2】董家遵.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田.现代史学,1937(2):1—2. 【13】谢重光.客家文化与妇女生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5:122. 【14】陈支平.福建六大民系【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113. [15】谢重光.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田.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2007(6):245. [16】[宋】胡太初,赵与沐.临汀志:郡县官题名[明.福州:福建 人民出版社,1990:119. 【17】谢重光.客家文化与妇女生活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5:122. 【18】睛】祝文郁,李世熊.康熙宁化县志:卷5【M】.清同治八年 蒋泽沅刻本. 【19】【清】刘沪,赵良生.康熙武平县志:卷2[M】.1930年钟乾 丞铅印本. 责任编辑:章颖 ThestressanddisseminationoftheConfucianduteousconcepts —珈ntheriseofvirtuouswomeninthewestofFujianintheQingDynasty XUYing—ying (HistoryResearchInstitute,FujianAcademyofSocialSciences,Fuzhou,350001,China) Abstract:IntheQingDynasty,ahugecommunityofvirtuouswomensprangupinthewest ofFujian.Thoughtheofficialawardsandfamilyeducationwereamongtheres.sonsoftheir emergence,thestressanddisseminationoftheConfucianduteousconceptsWasactuallyofmore importance.SincetheSongDynasty,becauseofthespecialsocialandhistoricalbackground,the westofFujianhasbeendeeplyinfluencedbytheConfucianismin theSongandtheMing Dynasties.WiththeextremedevelopmentoftheConfucianduteousconceptsintheQingDynasty, theethicalmmosphereinthewestofFujianbecamemoreandmoreserious.Consequently, virtuouswomenemergedinlargenumbersinthisarea,includingwomenofmoralintegrity,women ofchastity,womenstaunchwithmoralintegrityandSOon. Keywords:QingDynasty;WestFujian;virtuouswomen;Confucianduteousconcepts 4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理学贞节观的强化与传播——清代闽西客家地区列女群骤兴的原因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