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012-03-28 2页 doc 25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4714

暂无简介

举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一浅谈屈原个性品格  黄玉淑 屈原, (约前304-前278年)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楚怀王时任左徒,掌管出纳号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以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他对内主张“举贤授能”,历行法治,使国富民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进而统一天下。然而,由于怀王昏庸懦怯,“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终于走绝器亲秦之路,将屈原免职,并流放到汉水以北,怀王客死异国之后,他...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一浅谈屈原个性品格  黄玉淑 屈原, (约前304-前278年)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楚怀王时任左徒,掌管出纳号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以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他对内主张“举贤授能”,历行法治,使国富民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进而统一天下。然而,由于怀王昏庸懦怯,“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终于走绝器亲秦之路,将屈原免职,并流放到汉水以北,怀王客死异国之后,他回到郢都,但不久又被顷襄王流放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郢都,屈原痛感报国无门,于是悲愤地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不仅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吸收民间的文学形式,采用方言音韵,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这些作品想象丰富,比喻奇妙,语言华美,志趣高洁,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司马迁赞道“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其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这些作品也强烈地反映了屈原的爱国精神、高洁志向、斗争性格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 首先,在屈原身上有一股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也是他个性品格中的最高魅力所在。诗人怀有高贵的品质和干练的才能,他生活在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复杂激烈的年代,抱有进步的政治思想,即希望祖国独立富强。为了达到这一理想,他还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即主张不分贵贱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并袄修明法度,严格按法度办事。祖国是富强是诗人的理想目标,而进行政治革新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与追求进步政治的精神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这即说明了诗人思想的进步性,也说明了他的爱国理想的深刻性和人民性。 但是诗人的爱国理想,却因为触犯了贵族集团的利益,招来了重重的迫害和打击,贵族群小污蔑诽谤他,怀王听信谗言,不再信任他,并将他放逐,他培养的政治人才变质了。当诗人回顾这些,痛感报国无门,祖国命运岌岌可危,便抑止不住满腔愤怒的感情,向腐朽反动势力发起了猛烈的抨击。他痛斥群小“众皆竟进以贪婪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指出他们苟且钻营,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绝境,他还大胆指责怀王昏庸,忠奸不辨:“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齐怒”。而对人才的变质,诗人也表示了深深的惋叹:“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总之诗人胸怀救国忧民,救亡图强的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勇于同腐朽势力坚决的斗争。这是其品格情怀的最高所在。 其次,始终坚持高洁的志向,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是屈原个性品格中又一可贵所在。虽然他受到重重迫害和打击,但并没有被这种沉重的感情所压倒,也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宁受迫害,也不变志从俗,在流放中,渔父劝他“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其糟而啜其酉离”,然而屈原“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在《涉江》一文,他以“鸾鸟凤凰”“露申辛夷”自喻明志。虽遭小人诽谤,被怀王流放,但他表示:“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这充分表现了屈原志向的高洁,他追溯古人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感叹“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的共同命运。他推崇“髡首的接舆,裸行之桑户”,鄙视谗妄小人,发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虫昏而终身”的感叹。 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品格,深深滋育了后世进步的文人作家,陶渊明厌恶官场黑暗,宁愿辞官“守拙归田园”;李白一生傲岸,不向权贵折腰,他深深的敬佩屈原,写诗道:“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文天祥抗元不屈“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可法扬州抗清拒不投降,“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 再次,屈原一生奋斗不息,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诗句是他一生追求永无止境,斗争永不停息的深刻写照。屈原为了祖国和人民未来的命运而斗争的精神,充分体现在《离骚》一文中,诗人被反动势力排斥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之外,其正确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他苦闷彷徨地面对未来,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呢?诗中女须劝他明哲保身,但诗人往古兴亡的历史,否定了这种消极逃避的道路。他对国家和人民未来命运寄予无比的热爱和愿望,所以他决心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糟罢官流放也决不退缩,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而努力奋斗。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用以表明自己的理想,用来贬斥腐朽的反动势力,表达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爱恋之情。 总之,我们在屈原身上可以看到,屈原热爱并忠于祖国和人民,胸怀进步的政治理想,勇于同危害祖国和人民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在黑暗势力的包围中,始终坚持高洁的志向,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并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为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这些高尚的精神和人格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千百年来,在人民反抗强暴,维护正义,维护祖国尊严的斗争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精神的再现。许多进步的人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屈原伟大品格的影响,并从他坚持真理,九死不悔的精神中汲取了力量。其优秀品格及不朽诗篇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遗产。 PAGE 2
/
本文档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