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都是象形和感性惹的祸:反思中国古代汉语

2012-03-30 5页 doc 36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40940

暂无简介

举报
都是象形和感性惹的祸:反思中国古代汉语都是象形和感性惹的祸:反思中国古代汉语 都是象形和感性惹的祸:反思中国古代汉语      (一) 导论      首先要说明两点:本文所要反思和讨论的是从春秋战国到五四白话文之间两千多年的汉语语言和文字,就叫古代汉语。本文常用到感性一词来指明汉语特征,“感性”在本文里有特别含义,有必要明确定义如下:(1)直观,直觉;(2)夸张的形容或比喻倾向;(3)热衷于感情意气的发泄和煽情。      语言是贯穿文化各个方面的重要经脉,是思想、文化、传统的载体和承传、表达工具。语言和思想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什么样的语言,怎样使用...
都是象形和感性惹的祸:反思中国古代汉语
都是象形和感性惹的祸:反思中国古代汉语 都是象形和感性惹的祸:反思中国古代汉语      (一) 导论      首先要说明两点:本文所要反思和讨论的是从春秋战国到五四白话文之间两千多年的汉语语言和文字,就叫古代汉语。本文常用到感性一词来指明汉语特征,“感性”在本文里有特别含义,有必要明确定义如下:(1)直观,直觉;(2)夸张的形容或比喻倾向;(3)热衷于感情意气的发泄和煽情。      语言是贯穿文化各个方面的重要经脉,是思想、文化、传统的载体和承传、表达工具。语言和思想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什么样的语言,怎样使用语言,对人的思想行为习惯具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语言可由文字记载。文字只是一种符号,可以用一定数量(如26)字母的组合来表示,或用大量的象形字符来表示。汉语文字使用象形字符,而古希腊或罗马系语言使用字母组合。象形字符文字比较直观但非读音化(与读音脱节),字母组合文字不直观但能读音。汉语文字的象形直观和非读音化对汉语语言,对由汉语而进行的思想活动,都具有深远影响。   语言有写表达形式和口头表达形式。书写语言在保存、承传和非人际交流场合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口头语言有易学易懂,大众化,日常具体,生动明白,直接有效等同样重要的优越性。只有读音而没有书写文字的口头语言照样可以流行和承传,公元前8世纪之前的古希腊和公元5世纪学习中国文字之前的日本,都没有书写文字却有口头语言流行和承传。使书写语言和口头语言兼容互补进而良性互动,是整体语言功能的重要指标。一个没有口头语言积极参与和贡献的整体语言是自残和有病的语言。   怎样使用语言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并涉及思想状态和方法的问题。是片面追求文字形式上的简洁优雅,还是着重于具体详细精准的表达和说明;是热衷于含混朦胧的诗词化进而精英化,还是照顾平直明白的口语化和大众化;是永远在直观和形容比喻里面兜圈子,还是不断地向定义和抽象概念进化;是不顾逻辑事实地煽情发泄感情意气,还是有理有据有逻辑的平实而冷峻的叙述论证 - 不同的倾向和选择,会有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进而不同的思想行为的习惯。      (二) 古代汉语的毛病和缺点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和其他民族的语言比较,如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古代汉语的毛病和缺点是很明显的。汉语的主要毛病有:非口语化,混沌模糊,感性煽情,精英化,保守化。这其中,非口语化是最大的缺点。同时,汉语文字也有非读音化和形像直观等潜在的缺点。下面将列出和说明汉语的文字和语言的毛病和缺点。      汉语在文字上的缺点起源于 象形文字,并引发下列的缺点:   1) 与读音脱节, 是汉语非口语化原因之一,同时也增加了记忆和书写的难度;   2) 读字识字记字难度增大,不利文字的普及和大众化,不利语言流通和发展;   3) 文字象形上的直观容易助长语言表达和理解上的直观化;   4) 不利於创造新字/词汇。      有了文字,怎样组织操纵文字形成语言和怎样运用语言,就是语言(和思想)的问题了。汉语语言(和思想)的缺点和毛病大致有如下:   1) 口头语言和书写语言严重脱节,这是古代汉语中为害最大的毛病;   2) 词汇中大量的字词含义模糊、感性和肤浅,没有足够的抽象、概念上的词汇;   3) 过分偏好追求文字上的精美简练,形容比喻,文字形式上工整对仗和诗词化,精英化;强烈的煽情发泄和意气用事的倾向;伦理化,官僚化,只知道引经据典唯古是好,保守性;   4) 藐视和不善於详细具体客观精准的陈述说明,不善於分析研究,缺乏逻辑,没有语法规范意识;思想上缺乏深度广度精确度,缺乏系统和科学方法;   5) 不敢也不善於创造新字或新词汇。     (三) 象形文字,汉语艰难跋涉的开始      书写文字用了大量的象形字符就只好和读音化隔绝。没有直接读音支持的书写文字,想让人琅琅上口,就得首先经过比较困难的识字的过程,识字了以后还有一个长期记住读音的努力。汉语文字的形和音之间的这种艰难的关系,为古代汉语极为严重的非口语化倾向提供了背景和基础。   象形文字在形像上的直观和先入为主,往往容易使有些字的意义直观化、形像化和狭隘化,进而引诱整体语言在表达和理解上的直观化、形像化和狭隘化。而文字和语言上的这种倾向,不利于整体语言思想朝抽象、概括、概念等高一级的形而上的方向的开拓和发展。   汉语的象形文字虽然有多种造字手法,但远没有字母组合文字造新词容易,更重要的是,象形文字形音分离,对各种造字手法没有统一的读音,这些都不利于新字的创造和创造后的普及。进入春秋战国以后很少有新字出现,人们往往喜欢对字词含义的多用和活用上努力,从而助长了汉语语法的混乱和有些字词本来意义上的模糊不清。      (四) 口头语言和口语化,整体语言的不可缺少的另一条腿      非口语化是古代汉语的最大毛病。古代汉语如果能像现在的白话文这样口语化,它的其他毛病和缺点会自然消失或大为减轻,如感性化,诗词化、精英化。口语化就是语言的大众化和民主化。口语化能让更多人参与语言活动,更多的讲话交流,更多的写作阅读,更多的思想观点感情意识的表达,更多当面直接明白无误生动活泼随机多变的交流,更大的活动空间和生命力;口语化能使语言内容日常化,具体化,细致化,简单化,实际化,明白化 - 所有这些都是医治汉语书写语言中各种不良倾向和习惯的良药。在各种日常运作中,口语表达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小到一般的人际关系,中到说明解释事情和问题,陈述辩论思想理论,大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的日常运作。这些日常运作的效率效果和进步的积累,就是我们的历史。   古代汉语的严重非口语化,除了汉语文字的非读音化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首先,中国在书写语言发展和基本定型的关键时期,始终没有书字用的纸,只好使用甲骨、青铜和竹子等很难刻写的东西作为文字记载媒体,於是书写语言必须力求写的简练,和比较罗嗦的口头语言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书写语言适合保存,古老传统,经典记载等重要的东西都以书写语言形式留传;书写语言是官方语言,有国家和官僚的支持;书写语言在表达形式上的简洁优美,得到文人的喜爱。在整体语言“市场”上,书写语言占足优势。但更重要的是,书写语言和口头语言由於表达形式上的巨大差异,可以说是势不两立,书写语言的得势,势必迫使口头语言萎缩,或者甚至向书写语言靠拢。   我怀疑中国古人缺乏一定的口语语言能力和传统。从“论语”里面可以看到,孔老二和学生们口头交流时基本上是孔老二的一言堂,没有讨论疑问辩论,没有思想观点交流,学生们是哑巴。孔老二自己也没有连贯的发言,东一榔头西一槌的。口头语言在场面和功能上的萎缩和差劲可见一斑。   我们知道古代希腊人有一段时期是没有文字的,但他们有惊人的口语能力和传统。大名鼎鼎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从来没有写过东西,他的讲话思想理论都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帮他写下来的。据说苏格拉底是文盲,但这显然没有影响苏格拉底的思想能力和对话争论讲演能力。古希腊的两首世界上著名的史诗“伊利亚”和“奥德赛”,其中一首有两万多行,都是在希腊还没有文字时在口头上创作和流传下来的。希腊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口头语言创造、流行、充实和承传的。口头语言在人际场合在辩论交流都有书写语言不可及的优势;在没有印刷的条件下口头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媒体。只说听不写读的苏格拉底就是口头语言优越性的生动例子,高度的发达的古希腊文化是希腊人充分利用和发挥口头语言优越性的有力证据。   古希腊人后来使用的书写文字的字母是从腓尼基人(现在中东的叙利亚)那里学来的,那些字母可以直接读音,而他们的书写语言就是当时口头语言的“录音”。古希腊人创造书写文字的时候已经有了书写用的“纸”,所以他们可以不用担心书写语言的长度,把所有东西详细精准地下来。那时的“纸”是一种树叶做的,最早是埃及人发明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多种文明互充有无地交流的巨大优越性,而这些是中国古人所没有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五四白话文运动对汉语改造确实是对症下药。白话文的流行普及是中国文化近百年来取得的最重要的进步。     (五) 非口语化,汉语与农民和农村隔绝,语言到底为了谁?      有人举例说古代有口头语言,比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些可能是口语,但这显然是被书写语言奴化了的口语,就本文所谓的非口语化。如果几个人在一起用这样的方式说话交谈,那将是怎样的一个死气沉沉含混不清言不达意的场面?要是所有的人都用这样的方式交流,人们的人际关系和交流将会变得多么的枯草乏味和半死不活?要是农民也这样说话,他们还能说话吗?      语言到底应该为了谁?   是仅仅为了统治官僚阶级用来统治人民,用来吃人骗人的吗?   是仅仅为了少数文人骚客诗情画意赏心悦目为赋新诗硬说愁的吗?   还是为了帮助占人口绝对多数的人民更容易地说话,更流畅地交流,进而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思想和文化,进而使语言思想和文化进入农村和农民?   古代汉语最明显的缺点,是它始终不能进入农村和农民,从而与占人口绝对多数的人民绝缘,这是汉语可耻的失败。这里当然有其他的因素,但这么严重和大规模的隔离,我们不得不检讨汉语本身功能上缺陷和汉语习惯运用上的倾向问题。语言应该首先是口头上的语言,书写文字对整体语言的支持和充实,应该与口头语言兼容互补进而良性互动,而不能牺牲和妨碍口头语言。汉语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完全作错了,如此严重的非口语化,使大多数人失语,使语言和文化始终不能进入农村和农民,中国的农村和农民已经、正在和将要为此而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   文人骚客们当然可以尽兴地锦上添花把书写语言搞得更美。但,是让精英化的书写语言主宰整体语言, 从而剥夺占人口绝对多数的人民的话语权利?还是让整体语言口语化,从而更有利和方便与广大人民接轨?这是关系整个民族在文化语言上布局的路线问题,而两千多年来汉语所走的是一条错误的和反动的路线。这种错误和反动直到五四白话文才纠正过来。     (六) 定义、抽象、概括、概念,古代汉语的盲点      定义、抽象、概括、概念这些东西,与其说是语言上的问题,不如说是思想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但没有思想岂有语言,这里所涉及都是与理性思维密切相关的一些思维方法和过程以及从那些过程得来的结果。有人统计,现代中国人写的论说文章里,有大约70%的词汇是清末民初我们从日本人那里引进的。这样的词汇很多,比如:定义、抽象、概括、概念、语言、文字、科学、思想、意识、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      而日本人又是从西方翻译过去的。这些词汇的特点就是比较专业、抽象和概念化。如果你归根到底的追究,哪些词汇往往最早是由古希腊人创造,后来被人们不断的派生和引伸出来的。很多人不知道,觉得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怎么样怎么样,其实和同时期的古希腊相比,中国差得很远。这点从这些词汇量差别就可见一斑。而这些词汇的背后,是思想的方法上和深度广度精确度上的巨大差距。      理性的语言和思想,两者就象鸡和鸡蛋,总得有个先突破出去,然而中国古人都没能。究其原因,理性思维需要的一些素质和准备,和中国古人的语言思想习惯相去太远。比如说,理性思维之前必需作些耐心细致的积累:耐性细致全面地观察事物,耐心细致地记录和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用明白易懂的口语和别人交流这些信息。都是听上去很简单起码的事,然而中国的古人就是做不到。因为他们没有详细具体明白的口语化的语言,没有详细实在客观地叙述说明事情这种实际上很简单很起码的语言运用的习惯,而同时却有太多的感性意气,太多的急功近利。但没有详细具体的积累就不会有突破和进步,於是就一直在科学理性的起跑线上原地不动。      其实,先秦的墨家在研究几何时,观察到了和积累了点、线、面、园、四方形、平面、立体等几何元素。虽然他们对这些东西的定义还是从直观上的,虽然那里漏掉三角形,但这是个很好的开端,然而墨家的科学后继无人,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也随之嘎然而止,并从此白云黄鹤。     (七) 模糊笼统感性煽情意气用事,汉语多潇洒;详细精准抽象概念逻辑科学,汉语无言以对      造成汉语在意思上模糊混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字词本身内涵外延不精准或容易让人误解,词汇不够丰富,句子构造和语法缺乏规范,文字表达形式过分简练,语不惊人势不休的对文字的夸张使用,喜欢煽情,不喜欢严谨冷静,等等。本文上面讲到象形文字给汉语带来的种种后果时曾指出,汉语象形文字在视觉上的直观容易引起文字意义上形像化、直观化,同时,古人们不创造新字而喜欢一字多用和活用的   习惯,会扰乱语法和弄混字的本身意义。追求简练的文字表达形式,也会迫使人们在句子结构上灵活多变,从而妨碍形成严格的明白无误的语法规则;过分简练还会导致人们省略上下文的相关连接;煽情和夸张的形容比喻有时也会迫使人们扩大或夸大一些字词的含义或使用范围;文字上的唯美化和诗词化的追求也会使人们恨不得把字词和表达弄得更加模糊混沌以得到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的效果。      汉语对文字的修辞和表达形式要求太高,简练优美,形容比喻,工整对仗等一大堆的高难度动作。美轮美奂的文字里,堆砌着朦胧混沌的字词,夸张的形容比喻,绞尽脑汁的咬文嚼字和形形式式的华而不实的文字排场。这种过分追求表达形式的习惯和倾向,是汉语模糊笼统和感性煽情的强烈催化剂。      在中国人的语言思想的气氛和环境里,一直笼罩着一种神采飞扬意气风发气吞山河的气势。人们往往可以不顾事实根据,不顾逻辑推理,仅仅凭着这种气势而说自己话和得到想要的结论。在感性的语言思维的各种表现形式中,这种气势可算是感性的登峰造极,而支持这个极端则是汉语语言思想中到处泛滥的各式各样的模糊笼统和感性煽情。   汉语真是感性文字和文学的天堂。      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当夸张的形容比喻成为普遍通用的指谓手段,冷静严肃的抽象概念将会更加遥摇不可及;当混沌朦胧诗情画意成为措辞用句的典范,详细精准的叙述会反而变得愚蠢和不值;当文字的工整对仗成了表达形式上的必不可少,谁会再去追求形式逻辑和推理;当煽情发泄意气用事成为语言思想的自然习惯, 严谨冷静的理性科学就成了不自然和笨拙;当形形式式的朦胧感性粉墨登场在语言思想的舞台上引颈高歌,逻辑理性真理科学只好在台下沉默和哭泣。而当语言和思想相辅相成恶性循环而封闭永固,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和一代代的风流俊杰都只能是徒劳和无谓的反复。      (八) 结束语      语言是为谁?   语言不仅仅是书写文字上的语言,而更应该是口头上的语言,应该以口头语言为主,古代汉语却把这个关系弄反了,结果和绝对多数的人民隔绝,使得广大人民有口难言。这样的语言显然是有病和失败的,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汉语的非口语化。      怎样使用语言?   简洁优雅诗情画意朦胧飘渺酣畅淋漓意气奋发。。。这些都很美,都很好。但世界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功能的,除了感性煽情之外,语言还必须胜任其他更实际更重要的要求。比如,让更多的人参加进来,让人们有更多的话讲,让描述和表达更明白和更精准,让冷静客观的摆事实讲道理更深入人心,让逻辑推理更多地得到认同,让语法更简单明确,让思想更深入细致,等等等等。
/
本文档为【都是象形和感性惹的祸:反思中国古代汉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