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2-03-30 31页 ppt 247KB 3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0895

暂无简介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null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一.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分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null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一.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分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预警级别 蓝色( Ⅳ级):县请示市发布 黄色(Ⅲ级):市请示省发布 橙色(Ⅱ级):省发布 红色(Ⅰ级):国家或省发布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国外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二氧化硫(SO2) 2、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3、日本水俣病事件-甲基汞 4、日本痛痛病事件-镉 5、日本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6、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异氰酸甲酯 7、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8、O157事件 9、疯牛病 10、二噁英事件-有毒的含氯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我国近年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卫生部通报五大化学品中毒案 2、温州农民矽肺案 3、云南楚雄滇中铜冶炼厂急性职业性砷中毒案 4、广州发生液化气泄漏,数万人紧急大疏散 5、造纸企业剧毒窖口20分钟连吞5命 6、上海甲肝流行 7、山西朔州毒酒事件 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 9、群体癔病(心因性疾病)灾害现场的特点灾害现场的特点现场混乱 条件艰苦 伤员众多 伤情复杂实施救护三个阶段实施救护三个阶段现场抢救 遵循现场救护原则 先救命后治伤 先重伤后轻伤 先抢后救,抢中有救 后送伤员 安全转运原则 院内救护 快速救治原则现场救护要点现场救护要点紧急呼救 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 先分类再后送 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 消除伤员的精神创伤 给予必要的创伤救护 注意自身防护 尽力保护好事故现场伤员分类的等级和处理原则伤员分类的等级和处理原则救护区标志的设置 救护区标志的设置 伤员的安全后送(转运)伤员的安全后送(转运)①  下列情况之一的伤病员应该后送 : 后送途中没有生命危险者 手术后伤情已稳定者 应当实施的医疗处置已全部作完者 伤病情有变化已经处置者 骨折已固定确实者 体温在38.5℃以下者 伤员的安全后送(转运)伤员的安全后送(转运)②下列情况之一者暂缓后送: ●休克症状未纠正,病情不稳定者 ●颅脑伤疑有颅内高压,有发生脑疝可能者 ●颈髓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者 ●胸、腹部术后病情不稳定者 ●骨折固定不确定或未经妥善处理者第二节 地 震第二节 地 震一、 概 述 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强度大的地震在瞬间就会造成严重灾害。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北京时间),我国唐山发生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震后恢复重建又花了近百亿元 。第二节 地 震第二节 地 震 地震致伤中死亡率最高的是头面部伤和颅脑损伤,骨折一般是多发性的,腹部伤易造成内脏大出血而致死亡、挤压综合症。地震后几天内,因严重的厌氧细菌,伤口极易受感染而发生破伤风、气性坏疽导致死亡。第二节 地 震第二节 地 震救护原则 (一) 先近后远,先挖后救,挖救结合 (二) 先救命、后治伤 (三) 对开放性伤面给予包扎,骨折应予固定 (四) 运送伤员要用硬质担架并固定在担架上 (五) 检伤分类第二节 地 震第二节 地 震现场救护措施 (一)对埋在瓦砾中的幸存者,先建立通风孔道 (二)挖出后,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保护脊柱—中立位 (四)救出伤员后,及时检查伤情,并立即作相应的处理 (五)预防猝死 (六)身处危险环境中的自救 (七)危重伤员的救护第二节 地 震第二节 地 震(六)身处危险环境中的自救 1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2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3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4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不要使用明火 5不要乱叫,保持体力和节约氧气,用敲击声求救 6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要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7保护和节约饮用水和食品第二节 地 震第二节 地 震(七)危重伤员的救护 1.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心肺复苏 2.休克伤员取平卧位,对伴胸腹外伤者,要迅速转至医疗单位 3.对严重的、开放性的、污染的创面,要除去泥土秽物,用干净物或无菌敷料覆盖 挤压综合征----稍加固定限制活动,严禁加压包扎和使用止血带 各种场所避震各种场所避震躲避原则: 就近选择牢固地点躲避、逃离危险场所、避开易发生次生灾害地点、切断危险源、避免人为事故。在家庭避震在家庭避震1.迅速躲在坚固家具附近或内墙墙根、墙角 2.如果离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很近可以迅速躲到里面 3.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及靠阳台墙边,不要到阳台上去 在学校避震在学校避震1.正在上课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3.逃离时不要拥挤,不要跳窗、跳楼和在楼梯间停留。在户外避震在户外避震1.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2.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要避开有玻璃幕墙的建筑,避开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 3.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4.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疫处及广告牌、吊车。在公共场所避震在公共场所避震1.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就近在牢固物处蹲伏 2.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不使用电梯,不在楼梯间停留 3.要避免拥挤,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附近或棚栏处 4.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包等保护头部。在公共场所避震在公共场所避震5.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易碎品的货架 6.在行驶的电车、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第三节 火 灾第三节 火 灾一、概述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现代社会使火灾的原因及范畴大大地拓开,家庭使用的电器、煤气、电线等,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大批危险品都可能引起火灾、爆炸。救护原则救护原则发生火灾后,要根据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救援;尽快使人不再受到火灾的危害,脱离险区,然后给予医学处理。 (一)报警 (二)火灾的扑救 (三)撤离现场救护现场救护(一)迅速移出伤员 (二)迅速抢救生命 (三)防窒息,防创面污染 (四)气体中毒的救治 (五)保护创面车辆伤害事故现场救护原则 车辆伤害事故现场救护原则 (1)现场应急的顺序为紧急呼救→保护现场→转运伤员。拨打救护电话120、110、119。 (2)切勿立即移动伤者,除非处境会危害其生命(如汽车着火、有爆炸可能)。 (3)将失事车辆引擎关闭,拉紧手掣或用石头固定车轮,防止汽车滑动。 (4)呼救的同时,现场人员首先查看伤员的伤情,伤员从车内救出的过程应根据伤情区别进行,脊柱损伤伤员不能拖、拽、抱,应使用颈托固定颈部或使用脊柱固定板,避免脊髓受损或损伤加重导致截瘫。车辆伤害事故现场救护原则车辆伤害事故现场救护原则(5)实行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呼吸心跳停止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6)意识清醒的伤员可询问其伤在何处(疼痛、出血、何处活动受限),立刻检查患处,进行对症处理,疑有骨折应尽量简单固定后再进行搬运。 (7)事故发生后应尽可能对现场进行保护,以便给事故责任划分提供可靠证据,并采用最快的方式向交通管理执法部门报告。车辆伤害事故现场救护原则车辆伤害事故现场救护原则(8)恶性交通事故时,当大量外援到达后在抢险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抢救、分类转送伤员等工作。 (9)伤员量大时,必须进行伤情分类。伤员分四类验伤。 (10)如果交通事故涉及危险化学品时,应首先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名称和危险特性,针对性地实施应急行动,同时尽量佩戴个体防护用品,站在上风侧进行现场救护
/
本文档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