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北京市2006-2010年登革热发病情况及其传播媒介的调查

北京市2006-2010年登革热发病情况及其传播媒介的调查

2012-03-31 3页 pdf 927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5892

暂无简介

举报
北京市2006-2010年登革热发病情况及其传播媒介的调查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年12月第22卷第6期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December 2011, Vol.22, No.6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 1~4型登革热病毒引 起、经伊蚊传播的乙类传染病。自1779年出现登革热 以来,该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 100多个国家 和地区[1]。登革热以隐性感染为主,该病分布范围较 广,据统计,全球约 1/3的人群居住在登革热流行区, 每年约出现1亿例新发登革热病例,约50万人发展为 登革出血热或登革热休克综合征,病死...
北京市2006-2010年登革热发病情况及其传播媒介的调查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年12月第22卷第6期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December 2011, Vol.22, No.6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 1~4型登革热病毒引 起、经伊蚊传播的乙类传染病。自1779年出现登革热 以来,该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 100多个国家 和地区[1]。登革热以隐性感染为主,该病分布范围较 广,据统计,全球约 1/3的人群居住在登革热流行区, 每年约出现1亿例新发登革热病例,约50万人发展为 登革出血热或登革热休克综合征,病死率较高[2-3]。本 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市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 媒生物监测数据,探索北京市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及发 病趋势,为合理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 1.1 资料来源 北京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登革热诊断标准》(WS 216-2008)和《北京市登革热防制工作方案》对疑似病 例进行诊断,24 h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 系统》(China Information System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CISDPC)进行网络直报,疾病控制系统工 作人员负责前往现场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将 病例信息补充录入CISDPC。本研究中,北京市登革热 病例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CISDPC。其中输入性病例 指发病前15 d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 ·论 著· 北京市2006-2010年登革热发病情况 及其传播媒介的调查 刘婷,田丽丽,黎新宇,张勇,张秀春,钱坤,佟颖,何战英,窦相峰,王全意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北京 100013) 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近5年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分析北京市出现登革 热暴发的风险。方法 采用SPSS软件分析北京市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CO2诱蚊灯法调查北京市蚊类种群 构成及其密度。结果 2006-2010年北京市累计报告23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25~59岁病例占95.65% (22/23),男女性别之比为4.75∶1。病例的职业分布以干部职员为主(69.57%,16/23)。与2007年相比,2010年白纹伊蚊 的构成比增加了25.71倍,密度增加了6.00倍。结论 近几年北京市亚优势蚊种白纹伊蚊密度逐年增加,应继续做好蚊 类监测,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流行病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 中图分类号:R12.8;R3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4692(2011)06-0556-03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vector monitoring of dengue fever in Beijing from 2006 to 2010 LIU Ting, TIAN Li⁃li, LI Xin⁃yu, ZHANG Yong, ZHANG Xiu⁃chun, QIAN Kun, TONG Ying, HE Zhan⁃ying, DOU Xiang⁃feng, WANG Quan⁃yi Bei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1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Quan⁃yi, Email: bjcdcxm@126.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gue fever cases from 2006 to 2010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risk of dengue fever outbreaks in Beijing. Methods Data of the reported dengue fever cases in Beijing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heir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SPSS software. CO2 trapping lamp method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constituent ratio and density of mosquitoes. Results A total of 23 imported dengue fever cases were confirmed, of which 95.65% (22/23) of the cases were at the age of 25-59 years. The male⁃female ratio was 4.75∶1. Among them, 69.57% (16/ 23) were office clerks. The constituent ratio and density of Aedes albopictus showed 25.71 times and 6.00 times increase in 2010 than in 200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density of subdominant mosquito species (Ae. albopictus)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Vect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to reduce the outbreak risk. Key words: Dengue fever; Imported case; Epidemiology; Vector; Density monitoring 作者简介:刘婷(1975-),女,主管技师,主要从事病媒生物控制工作; 田丽丽(1979-),女,助理研究员,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 通讯作者:王全意,Email: bjcdcxm@126.com 刘婷、田丽丽同为第一作者 ·· 556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年12月第22卷第6期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December 2011, Vol.22, No.6 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地),有蚊虫叮咬史的登革热病 例。“输入”是一个相对概念,在外地感染或发病后来到 某地,对于该地来说,也是输入病例。本地感染病例: 登革热病例发病前15 d内未离开过本地区,或未到过 有登革热疫情报告的地区,其感染地点属于本地。 1.2 方法 1.2.1 蚊类密度监测方法 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 物流行病研究所研制的 CO2诱蚊灯,在北京市各区 (县)随机选择居民区、公园绿地和医院等作为监测点 (每个监测点每次监测布灯4个)。每年5-10月监测, 每月监测 1次。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 行)》,选择远离干扰光源的背风场所作为挂灯点,在光 源离地1.5 m处挂灯,日落前1 h接通电源,开启二氧化 碳气瓶,诱捕蚊虫2 h,记录温度、湿度、风速,并收集蚊 类进行分类、计数。蚊类鉴定依据《中国重要医学昆虫 分类与鉴别》[4]进行。 1.2.2 病例实验室检测 采集患者血清标本,采用 ELISA方法,利用Panbio公司 IgM和 IgG检测试剂盒进 行检测。参照《登革热诊断标准》(WS 216-2008)判 定患者是否为登革热新发病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 分别录入病例信息及媒介生物监测数据,运用 SPSS 16.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2.1.1 地区分布 2006-2010年北京市各区(县)累 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3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17例, 临床诊断病例6例)。患者现住址均在城区,其中朝阳 区 15例(占 65.22%),海淀和石景山区各 3例(各占 13.04%),东城区 2例(占 8.70%)。除 1例患者在厦门 市旅游期间感染外,其他 22例患者均为境外感染病 例。境外输入性病例中,45.45%在东南亚(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等地)感染后返京,其他病例感 染地点分别为美洲(委内瑞拉、格林纳达)、非洲(肯尼 亚、安哥拉)、南亚(印度、斯里兰卡)和东亚的菲律宾。 2.1.2 时间分布 患者发病时间集中在 3-12月,其 中以 5-9月报告病例数最多(73.91%,17/23)。患者 于发病后2~25 d就诊(中位数为7 d),91.30%(21/23) 的患者发病就诊时间间隔≥4 d。 2.1.3 人群分布 患者职业分布以干部职员为主 (69.56%,16/23),其次为商业服务人员(8.70%,2/23), 离退休及待业人员(8.70%,2/23)(表 1)。患者年龄最 小11岁,最大59岁,平均(34.61±10.13)岁,25~59岁 病例占 95.65%(22/23),其中以 25~46岁病例为主 (86.96%,20/23)。报告病例中,男性 19例,女性 4例, 男女性别之比为4.75∶1(表1)。 2.2 媒介生物监测 2006-2010年蚊类监测结果显 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季节消长基本呈单峰 型,每年6月该蚊密度开始增加,8月达到最高峰,高峰 期可持续至 9月。10月随着气温的降低,白纹伊蚊密 度大幅度下降。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为北 京市的优势蚊种(占96.73%),其次为白纹伊蚊和三带 喙库蚊(Cx. tritaeniorhynchus)。2007-2010年,北京市 白纹伊蚊所占构成比以每年平均2.27倍的速度增长, 2010年白纹伊蚊占 5.61%,为 2007年(0.21%)的 26.71 倍(表2)。 2006年北京市白纹伊蚊密度为 0.07只/(灯·h); 2007和2008年密度较低〔0.01只/(灯·h)〕。从2008年 开始,白纹伊蚊的密度逐年升高;与2007和2008年相 比,2010年白纹伊蚊密度增加了 6.00倍,增长幅度较 大(图1)。 表1 2006-2010年北京市登革热病例基本信息 Table 1 Demographics of dengue fever cases in Beijing from 2006 to 2010 项 目 年龄组(岁) 10~ 20~ 30~ 40~ 50~ 职业 干部职员 离退休及待业人员 商业服务人员 学生 不详 患者现住址 东城区 朝阳区 海淀区 石景山区 例数 (n) 1 8 8 4 2 16 2 2 1 2 2 15 3 3 构成比 (%) 4.35 34.78 34.78 17.39 8.70 69.56 8.70 8.70 4.35 8.70 8.70 65.22 13.04 13.04 项 目 性别 男性 女性 病例感染地点 境外输入性病例 亚洲 东南亚 东亚 南亚 非洲 非洲东部 非洲西部 美洲 南美洲 中美洲 国内感染病例 厦门 例数 (n) 19 4 10 3 3 1 1 3 1 1 构成比 (%) 82.61 17.39 43.48 13.04 13.04 4.35 4.35 13.04 4.35 4.35 表2 2006-2010年北京市蚊类种群调查 Table 2 Mosquito species composition in Beijing from 2006 to 2010 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计 捕获 总数 (只) 1 303 7 305 2 304 14 018 13 399 38 329 淡色库蚊 捕获 只数 1 274 7 288 2 289 13 604 12 620 37 075 构成比 (%) 97.77 99.77 99.35 97.05 94.19 96.73 白纹伊蚊 捕获 只数 19 15 15 278 752 1079 构成比 (%) 1.46 0.21 0.65 1.98 5.61 2.81 三带喙库蚊 捕获 只数 10 1 - 22 24 57 构成比 (%) 0.77 0.01 - 0.16 0.18 0.15 其它 捕获 只数 - 1 - 114 3 118 构成比 (%) - 0.01 - 0.81 0.02 0.31 ·· 557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年12月第22卷第6期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December 2011, Vol.22, No.6 3 讨 论 对北京市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现,北 京市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境外输入性病例 中,接近50%的病例在东南亚感染后返京,其他病例感 染地点分别为美洲、非洲、南亚以及东亚的菲律宾等。 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59岁,职业分布主要为干部 和职员,应将这部分人群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为 其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要求其提高自我防护和及时 就医意识。此外应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登革热诊疗知 识和病例报告要求的培训与指导,提高登革热病例发 现和处置的能力。 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Ae. aegypti) 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分布在北纬 22°以南的沿海地 区(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白纹伊蚊分布广泛,除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外,全国其他省份都有分布[5]。国际国内 物流量的增加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为白纹伊蚊的孳生提 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白纹伊蚊虽不是 北京地区优势蚊种,但是该蚊为北京地区的亚优势种, 其构成比和密度都在逐年增加。与2007年相比,2010 年该蚊构成比增加了25.71倍,密度增加了6.00倍。监 测结果提示,应该继续加强媒介伊蚊的监测,并根据蚊 类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防控措施,做好登革热疫情预测 预警工作。 登革热传播迅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经成为热 带和亚热带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6-7]。南亚和东 南亚地区发生登革热流行时,短期内发病人数可达数 十万甚至上百万[8]。2006年 9-11月,曾有研究人员 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从东南亚入境人员血清 登革热 IgG抗体阳性率>20%,IgM抗体阳性率高达 17.0%[9]。北京市应在蚊虫密度较高的 6-10月中旬 加强对来自境外疫区人员的登革热排查工作。 据文献报道,在一次登革热流行之后,人群登革热 病毒抗体阳性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登革热流行 期间,疫区人群抗体阳性率可>30%,而到第 4年时, 患者体内登革热抗体基本消失,此规律可能除了与不 同年份自然气候条件、蚊类种群密度有关外,还与人群 的免疫力水平、蚊虫体内携带登革热病毒数量动态变 化和病毒变异等因素有关[8]。在我国,登革热主要发 生于广东、福建、浙江、海南等14个省份[9]。登革热病 例以隐性感染为主,通过机场排查、患者主动就医隔离 的病例仅是实际病例数的一小部分。非登革热流行 区,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隐性感染者进入非登革热 流行区,增加了由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续发病例出现 的风险[10],但在私家车入京通道、火车站、汽车站进行 登革热病例排查难度较大。建议北京市继续加强蚊虫 密度监测和虫媒病毒携带状况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 及时提出和调整防控措施,预防登革热暴发疫情的发 生。此外,日常应加强灭蚊工作,清理蚊虫孳生地,降 低水体蚊幼虫密度。 参考文献 [1] 尹悦,周俊梅.登革热病毒NSl蛋白在病毒致病与免疫中的作用 [J].国际病毒学杂志,2009,16(5):133-136. [2] 但妍,郑建,黄爱龙.登革热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 展[J].国际病毒学杂志,2007,14(6):181-185. [3] 王佃鹏,朱玉兰,黄宗炎,等.入境东南亚及周边地区人群登革热 IgG、IgM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3):412-480. [4] 陆宝麟,吴厚永.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M].郑州:河南 技术出版社,2003:414-416. [5] 张令要.登革热媒介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 控制杂志,2010,21(6):631-634. [6] 郭玉红,王君,刘起勇,等.登革热传播媒介伊蚊综合治理研究 [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6):588-590. [7] 赫兢,赵敏.登革热防治研究进展[J].国际病毒学杂志,2006,13 (6):191-193. [8] 丁雨生,吴超,李发佑,等.输入性登革热7例[J].中华传染病杂 志,2007,25(10):634-635. [9] 郭晓芳,吴超,王丕玉,等.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血 清学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26(5):502-507. [10] 江毅民,严子锵.我国亚热带地区登革热发生机制[J].中国媒介 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1):80-81. 收稿日期:2011-05-23 图1 2006-2010年北京市白纹伊蚊密度监测 Fig. 1 Density surveillance of Ae. albopictus in Beijing from 2006 to 2010 ·· 558
/
本文档为【北京市2006-2010年登革热发病情况及其传播媒介的调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