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痛风对药

痛风对药

2012-04-05 4页 doc 35KB 1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17577

暂无简介

举报
痛风对药痛风对药 土茯苓─车前子 【伍用功能】土茯苓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功专清热利湿,解毒消肿,通利关节而止疼痛。 车前子味甘为寒,性专降泄,清热利湿,利尿消肿。二药参合,令湿热之毒从小便而解,盖湿热除,关节肿痛即消。土茯苓以解毒为主,车前子以排毒为要。 现代研究,此药对不仅可以增加尿量,而且还可以促进尿毒、氯化物、尿酸的排泄。在某种意义上讲实属祛除病因的良方。 【常用量】土茯苓15~20g,车前子10~15g。 【临床痛风经验】土茯苓、车前子伍用,为治痛风的首先对药,二者各用30g,水煎服,连服10~20天即有效...
痛风对药
痛风对药 土茯苓─车前子 【伍用功能】土茯苓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功专清热利湿,解毒消肿,通利关节而止疼痛。 车前子味甘为寒,性专降泄,清热利湿,利尿消肿。二药参合,令湿热之毒从小便而解,盖湿热除,关节肿痛即消。土茯苓以解毒为主,车前子以排毒为要。 现代研究,此药对不仅可以增加尿量,而且还可以促进尿毒、氯化物、尿酸的排泄。在某种意义上讲实属祛除病因的良方。 【常用量】土茯苓15~20g,车前子10~15g。 【临床痛风经验】土茯苓、车前子伍用,为治痛风的首先对药,二者各用30g,水煎服,连服10~20天即有效。 苍术—黄柏 【伍用功能】苍术辛香燥烈,苦温燥湿,走而不守,可升可降,醒脾健胃,解郁化浊,燥湿驱邪。《本事方》云:“脾土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若燥湿以胜湿,崇土以慎科臼,则痰当去。于是悉屏诸药,一味服苍术,三月而疾除。”盖脾虚之证,运化无权,湿浊不化,滞留中焦,遂有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百病丛生。 黄柏苦寒沉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导邪从下焦而出。 二药参合,一温一寒,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并走下焦,清热燥湿,消肿止痛之功益彰。 【常用量】苍术10~15g,黄柏6~10g。 【临床痛风经验】苍术、黄柏伍用,名曰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治湿热下注而致的筋骨疼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下肢痿软无力,或湿热带下,下部湿疮等。苍术、黄柏伍用,《世医得效方》名苍术散,主治同上。临床上治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以及结节性红斑时,常与赤芍、当归尾、丹参、乳香、没药、豨莶草、鸡血藤参合,其效亦佳。 土茯苓─萆薢 【伍用功能】土茯苓甘淡性平,入肝、胃经,气薄味浓,长于除湿解毒,古籍谓其擅治梅毒诸证。今人用于治疗痛风,颇有良效。朱良春教授云:“此乃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中医认为系湿浊瘀阻,停着经遂而致关节肿痛,时流脂膏之证,应予搜剔湿热蕴毒,故取土茯苓健胃,祛风湿之功。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筋骨利。” 萆薢苦干,入肝、胃、膀胱经。苦能降泄,肝主疏泄,行气利水,故有利湿、分清、祛浊之功;善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坚水脏,以治膏淋、白浊之证。临床资料证明,痛风实乃代谢紊乱,清浊不分,湿浊留连之故,以萆薢为治,是排毒之良方也。 土茯苓以解毒为主,萆薢以排毒为要。二者均入肝胃之经,合而用之,强肝解瘀,解毒化浊,消除痛风病因。 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土茯苓有以下作用:①增强肾血流量,促进尿酸排泄。②降低血尿酸、利尿、改善肾功能。③明显镇痛作用,可治痛风性关节炎。④改善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于痛风伴高脂血症者,可防治AS.CHD。 【常用量】土茯苓15~30g,萆薢15~30g。 【临床痛风经验】土茯苓、萆薢伍用,是为治疗痛风而设,用之临床,颇见良效。若湿热颇甚,疼痛不已,亦可与僵蚕、地龙参合,其效更彰。 牡蛎─桂枝 【伍用功能】牡蛎咸涩而凉,入肝、肾经。咸以软坚散结,凉以清热。《本经》曰:“久服强骨节。”《别录》曰:“除留热在关节荣卫。”遵诸家之言,用于痛风确有软坚化瘀,消除病痛之效。 桂枝辛散温通,色赤入血,温通血脉,宣通痹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二药参合,一温一凉,一敛一散,温通血脉,蠲(juan)痹止痛,善治尿酸过高引起的关节红肿疼痛等症。 【常用量】牡蛎30g,桂枝6~15g。 穿山龙─萆薢 【伍用功能】穿山龙苦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清肝化瘀,凉血消痈。 萆薢苦平,利湿祛浊,散风除痹。 二药参合,协力为用,祛风除湿,散瘀通络,解毒,排出尿酸之力益增。 【常用量】穿山龙6~10g,萆薢10~30g。 【临床痛风经验】穿山龙与萆薢为对,穿山龙以解毒为主,萆薢以泄浊(排泄尿酸)为要。二药参合,是消除痛风之病因疗法。临床上若与益元散、车前子参合其效更彰。 穿山龙─知母 【伍用功能】穿山龙辛苦行散,苦寒泻火,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清肺化痰,凉血消痈。 知母苦寒泻火,甘寒养阴,质柔性润,上清肺火,中清胃火,下泻肾火,实为清热泻火之佳品。知母内含多种知母皂苷(甾体皂苷)、知母多糖等,研究表明,它对大肠杆菌所致的高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明显减少糖皮质激素所产生的副作用。 与穿山龙参合使用,不仅能增强祛风除湿,清热泻火,凉血活络作用,而且还具有退热及类激素样作用,故善治痛风。 【常用量】穿山龙6~15g,知母10~15g。 巴戟天—知母 【伍用功能】巴戟天辛甘,微温,以补肾壮阳,强壮筋骨,祛寒除湿为主。巴戟天主要成分为糖类、黄酮、氨基酸等,其乙醇提取物及水煎剂有明显的促皮质素样作用。 知母苦甘,性寒,以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为要。 二药伍用,一温一凉,寒温并用,互制其短而展其长,善治外寒内热、寒热错杂之证。两药合用,发挥激素样作用,退热作用更彰。故两药合用善疗痛风、热痹诸证。 【常用量】巴戟天10~15g,知母10~15g。 【临床痛风经验】巴戟天、知母为对,善治痛风诸症。知母以清热祛邪为主,巴戟天以温经散邪为要。二者合用,温凉共济,止痛之力益彰。 知母—秦艽 【伍用功能】知母苦甘,性寒,生津润燥,清热泻火,上清肺火,中清胃火,下能泻肾火。 秦艽苦平,微寒,祛风湿,退虚热,通络道,舒筋脉,其内含秦艽生物碱甲,有退热、镇静、镇痛、抗炎、抗过敏作用。抗炎作用通过中枢神经作用于垂体,促进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生成而实现。 二药参合,共同发挥类激素样作用,以镇痛退热之功。 【常用量】知母10~15g,秦艽6~10g。 【临床痛风经验】知母、秦艽为对,善治痛风证属热痹者。验之临床,止痛效果尚好。善知母以清热止痛为主,秦艽以通络止痛为要。二药参合,相互促进,镇痛之力益彰。 牡丹皮—丹参 【伍用功能】牡丹皮辛苦微寒,其气清芬,色赤,走血分,凉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妄行,既能泻血中伏火,又能散热化血瘀,诸凡关节红肿热痛皆有良效。《本经疏证》曰:“牡丹皮入心,通血脉中壅滞,与桂枝颇同,特桂枝气温,故所通者血脉中寒滞,牡丹皮气寒,故所通者血脉中热结。” 丹参苦寒,《本草正义》曰:“丹参,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瘀滞,故积聚消而癥瘕破,外之利关节而通脉络,则腰膝健而痹着行。” 盖丹参、丹皮二者均通血脉,合而为力,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力益增。 【常用量】牡丹皮10~15g,丹参10~30g。 【临床痛风经验】牡丹皮与丹参为对,以治疗血症(吐血、衄血、下血)称著,每遇痛风,证属血热有瘀者,颇有良效。若与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参合,其效更彰。 茵陈─虎杖 【伍用功能】茵陈苦寒,其气清芬,清泻肝胆,化浊渗湿,清热退黄,引邪从小便而出,实为退黄之药。 虎杖苦酸,清热利湿,行血破瘀,通脉止痛为著。 二药参合,协力为用,清热利湿,消炎退黄,痛经活络,行瘀止痛之力益彰。 【常用量】茵陈15~30g,虎杖15~30g。 【临床痛风经验】茵陈、虎杖为对,以治痛风,证属湿热者。亦可与赤芍、水牛角参合使用,其效更彰。 牛膝—防己 【伍用功能】牛膝苦平降泄,性善下行,直奔下肢,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为主。 防己苦辛宣散降泄,祛风湿,疗痹痛,清湿热,消水肿为要。 二药参合,直奔下肢,消痛风之肿痛益彰。 【常用量】牛膝10~15g,防己10~15g。 【临床痛风经验】牛膝有川牛膝与怀牛膝之别。川牛膝以行散化瘀为主,怀牛膝以补肝肾,强腰膝为用。治疗痛风,当用川牛膝为佳。 防己亦有木防己、汉防己之别。木防己为马兜铃科藤本植物广防己的根,汉防己为防己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粉防己的根。木防己以祛风止痛为佳,汉防己以利水消肿为要。 穿山甲─皂角刺 【伍用功能】穿山甲活血散瘀败毒,消肿溃坚;皂角刺性极锐利,搜风败毒,消肿排脓。二药参合,走窜行散,透达攻通,直达病所,通络搜风,散结攻毒之力益彰。 【常用量】穿山甲3~10g,皂角刺6~10g。 【临床痛风经验】穿山甲、皂角刺伍用,治疗范围甚广。痈疽肿毒未成脓者,服之可散,已成脓者用之可促溃破,疮口久不愈合投之可托毒收口。若用其促溃破时,皂角刺可生用。若用于收口时,皂角刺宜微炒。二药伍用,透脓极易。有经验者认为不宜过早运用,否则蒸脓过早,痈毒不全散。 治疗痛风,二药再配合其他药效更彰: ①寒湿盛者,配与乌梢蛇、晚蚕砂等。 ②发热甚,或为热证表现者,宜配与金银花、金银藤、丹皮、丹参等参合。 ③夹痰者,配与白僵蚕、白芥子等。 ④夹瘀者,配与蟅虫、大黄伍用。 ⑤关节变形者,配与蜂房、僵蚕参合,亦可配与蜣螂、白芥子等伍用。 桑寄生—桑枝 【伍用功能】桑寄生苦甘而平,入走肝经,补肝肾,强腰膝,养血通脉止痛,以补为主。 桑枝苦平,专入肝经,祛风湿,通经络,行气血,止疼痛,以通为要。 二药伍用,一补一行,通补兼施,共收祛风除湿,益肾壮骨,通痹止痛之力益彰。 【常用量】桑寄生10~30g,桑枝15~30g。 【临床痛风经验】桑寄生、桑枝伍用,善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拘挛,腰膝酸痛,筋骨疼痛诸症,临床上用于痛风诸症亦有良效,不论是急性痛风还是慢性痛风,均宜选用,验之未见其不良反应。常用分量不够,宜重用为佳,通常各用30g为妥。 海风藤─络石藤 【伍用功能】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络石藤舒筋活络,凉血消痈。 二药均以茎枝入药,且同走肝经,故二者常相须而行,以起协同之功,则祛风湿、舒筋骨、通经络、止疼痛的力量增强。 【常用量】海风藤10~15g,络石藤10~15g。 【临床痛风经验】海风藤、络石藤伍用,侧重于舒筋活络,故络脉不和,气血循行不畅,肢体麻木、疼痛,以及半身不遂诸症均宜使用。若配以鸡血藤、钩藤、青风藤、金银藤、威灵仙,其效更著。 《本草便读》云:“凡藤类之属,皆可通经入络。”盖藤者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络脉。根据取类比象的原则,对于久病不愈,邪气入络,络脉瘀阻者均宜选用。 海桐皮─豨莶草 【伍用功能】海桐皮苦降,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海桐皮祛风除湿,通经脉,偏于走上,善治上半身疼痛等症。 豨莶草辛散,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调节免疫功能而解毒止痛。豨莶草长于走窜,开泄之力甚强,为祛风除湿活血之要药,善治腰膝无力,四肢痿软等症。 二药伍用,辛散苦降,祛风湿,通血脉,利关节,强筋骨益彰。 【常用量】海桐皮6~10g,豨莶草6~10g。 【临床痛风经验】海桐皮、豨莶草伍用,除用于治疗痛风诸症外,还可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更多用于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与全鹿丸参合使用,其效更佳。 当归—川芎 【伍用功能】当归性柔而润,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祛瘀消肿,润燥滑肠。当归以养血为主。 川芎辛温香窜,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川芎以行气为要。 二药伍用,互制其短而展其长,气血兼顾,养血调经,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力增强。 【常用量】当归6~20g,川芎6~10g。 【临床痛风经验】当归、川芎伍用,名曰佛手散,又名芎归散。出自《普济本事方》治妊娠伤胎、难产、胞衣不下等兼症。临床上对痛风诸症亦常以当归、川芎为对治之,旨在养血活血,行气通络,散瘀止痛。
/
本文档为【痛风对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