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中历史时代背景

高中历史时代背景

2012-04-08 9页 doc 51KB 3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94876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历史时代背景 高中历史时代背景 中国古代史 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21年) 经济上: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铁器使用,牛耕出现(战国) 政治上:宗法统治秩序瓦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文化上:第一次思想的解放(百家争鸣);私学的出现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 经济上:(秦)统一货币等,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 (汉)牛耕普及;纺织业、手工业发达 同:商业初步发展,但严格管理;重农抑商政策 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实行郡县制 文化上:(秦)焚书坑儒,加强思想高度专制,任用法家...
高中历史时代背景
高中历史时代背景 中国古代史 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21年) 经济上: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铁器使用,牛耕出现(战国) 政治上:宗法统治秩序瓦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文化上:第一次思想的解放(百家争鸣);私学的出现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 经济上:(秦)统一货币等,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 (汉)牛耕普及;纺织业、手工业发达 同:商业初步发展,但严格管理;重农抑商政策 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实行郡县制 文化上:(秦)焚书坑儒,加强思想高度专制,任用法家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任用儒家,儒学成为正统主流思想,思想大一统;出现太学;古代科技(造纸术)有所发展   宋明清时期(宋907~1368年;明清1368年~1840年) 经济上:(宋)商运发展迅速 (明清)商品经济活跃(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发展缓慢,产生雇佣关系;手工业、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闭关锁国、海禁、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 政治上: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文化上:                                 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但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宋明理学),并进一步禁锢了思想;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晚清时期(1840年~1912年) 经济上:列强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埠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政治上: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内部危机严重;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了中国无产阶级力量 列强侵略(1840年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被迫开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兴起救亡运动(民国初年);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化上: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原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经济);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以上两点都属于政治);“经世致用”思想(文化));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60年代,“自强”;90年代,“求富”)使中国近代化科技起步 19世纪90年代,向西方学习“器物”(坚船利炮)到“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成为新思潮主流,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逐步深入人心,“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两大社会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19世界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暴力推翻清政府,三民主义   中国近代史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第一阶段: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前(1912年1月~1919年5月)。 经济上: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并以轻工业为主(1914~1918) 政治上:袁世凯尊孔复古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的外来竞争减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除了对民族资本的束缚;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提高了政治地位;国民临时政府政策支持发展实业,激发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的加深 文化上: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年),辛亥革命,新三民主义的完善(1915年),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引导了新文化运动(1915年),前期民主与科学,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第二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19年5月~1927年7月)。 经济上: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打击 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推动了民主革命 文化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新思潮竞相争鸣,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阶段:从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到1937年七七事变(1927年8月~1937年7月)。 经济上: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抗战前夕) 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运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日本侵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的诞生与成熟,引导无产阶级革命 第四阶段: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1937年7月~1945年9月)。 经济上:民族工业遭到严重摧残 政治上:全民族抗战,开辟正面、敌后两个战场 文化上: 第五阶段:从抗战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5年9月~1949年10月)。 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国民党统治后期) 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改变 文化上:民主自由思想广泛传播   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1915年) 经济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政治上: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加紧侵华;中国民族资本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尊孔复古”逆流 文化上:西方启蒙运动(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的影响和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知识分子不能容忍袁世凯尊孔复古   中国现代史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政治上:资本主义列强疯狂侵略中国,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并取得民族与国家独立。政治制度变化:封建君主专制(1912年之前)→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世纪中叶以后,结合鸦片战争后的历史,分析中国衰落的主要表现。 列强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在经济上,中国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政治上,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代理人。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说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不得分。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6年文化大革命 第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1966年 经济上: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农村合作社(1953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1956年);20世纪50、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是现在中国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我国所有制结构经历了多种形式发展为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上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人民公社化,大跃进(1958年)。但总体人民生活有所发展 政治上:确立了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1954年宪法通过,奠基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文化上:“双百”方针的实行,促进文化交流;科技成就显著 外交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1950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55年);实行不结盟政策(1961年);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001年)) 第二阶段: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 经济上:国民经济损失严重,拉大中国与其他国家间差距;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政治上:“左”倾思想泛滥,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文化上:文化生活单一 外交上:20世纪70年代,重返联合国(1971年);与美国建交(1979年);与日本建交(1972年)   1978至今 经济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催动经济发展;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人民公社旧体制;在城市,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转向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1980年)。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对外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市场广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简单归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政治上: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拨乱反正;从僵化体制,强化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转向建立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推动新型区域合作 文化上:由轻视人才转向尊重人才、知识;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社会生活变迁;外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世界近代史 15世纪~17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 经济上:殖民扩张运动开始(16世纪),获得原始资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进步,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上: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6世纪) 文化上:文艺复兴(14世纪~16世纪)和宗教改革(16世纪中后期)运动深入发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推动了近代科学兴起,社会发生变革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40年~1688年) 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文化上:启蒙运动种洛克的分权学说   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 经济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进行,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初步形成 文化上:启蒙运动(18世纪)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理性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君主专制(封建势力统治)、教会统治受到冲击,提倡天赋人权,奠定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近代科学达到顶峰,社会快速发展   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17、18世纪) 经济上:手工技术进步,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上:17世纪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代议制初步形成,西欧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文化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传播了人文主义;近代科学的兴起,解放了人们思想   18世纪中下叶,英国各方面的变化 经济上:“三角贸易”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英国国内资本主义手工业发达 政治上: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胜利,殖民霸权的确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重商政策的实行 文化上:宗教改革后,思想文化的进步与解放;启蒙运动传播,资本主义发展,理性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君主专制(封建势力统治)、教会统治受到冲击,提倡天赋人权,奠定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近代科学达到顶峰,社会快速发展   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经济上:英国国内资本主义手工业发达 政治上: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和市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圈地运动,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殖民扩张运动完成(19世纪),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料、劳动力 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与完善;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文化上: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近代科学和文学艺术全面发展   世界现代史 “二战”(1917年~1945年) 第一阶段(1917年~20世纪20年代末) 经济上: 政治上:巴黎公社的发生,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使世界革命高涨;一战后,帝国主义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新调整了国际关系 文化上: 第二阶段(1929年~1945年)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政治上: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罗斯福新政,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但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0世纪30年代)。政治制度变化:余粮收集制(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4)→斯大林模式(20世纪20年代~50年代,即1936→改正斯大林模式弊端的3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文化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量子论和相对论构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无产阶级文学兴起;音乐呈现多样化;科技革命、艺术改变着生活,使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   罗斯福新政(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33.3~1935初;第二阶段:1935~1939) 史:主要内容(国家立法) 1)整顿银行业(岳麓版:整顿财政金融)《紧急银行法》 2)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联邦紧急救济法》 4)保护劳工权利《全国劳工关系法》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罗斯福新政主要调整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社会保险法》   “二战”以后的世界格局(1945年至今) 经济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国主导世界货币(1944年);“马塞尔计划”的提出(1948年);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提出,标志美苏 “冷战”开始(1947年);北约成立(1949年);华约成立(1955年);二战初期,美国为建立世界霸权,全面“冷战”,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20世纪70年代,欧盟成立;20世纪80年代,日本崛起,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推动世界格局政治多级化;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力量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文化上: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生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影响人类社会;现代文学艺术呈现多元化趋势
/
本文档为【高中历史时代背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