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儿童糖尿病的强化治疗

儿童糖尿病的强化治疗

2012-04-09 5页 pdf 735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7827

暂无简介

举报
儿童糖尿病的强化治疗 19 ●专题笔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3期 基金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1046) 通讯作者:巩纯秀 Email:chunxiugong@yahoo.com.cn 儿童糖尿病的强化治疗 吴迪,巩纯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内分泌科,北京 100045)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 是儿童期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地T1DM患儿 在显著增多,50%T1DM患者在15岁之前确诊。由 于儿童带病生存的时间长于成人糖尿病患...
儿童糖尿病的强化治疗
19 ●专题笔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3期 基金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1046) 通讯作者:巩纯秀 Email:chunxiugong@yahoo.com.cn 儿童糖尿病的强化治疗 吴迪,巩纯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内分泌科,北京 100045)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 是儿童期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地T1DM患儿 在显著增多,50%T1DM患者在15岁之前确诊。由 于儿童带病生存的时间长于成人糖尿病患者,长 期持续高血糖与微血管、大血管的并发症密切相 关,因此治疗的目标是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以 延缓或防止血管并发症。儿童还必须保证正常的 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为了维持血糖接近正常, 需要时时面对挑战。如何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 使之可行并行之有效是我们探索的主题,强化治 疗即为策略之一。 1 强化治疗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强化治疗这一名词始于糖尿病控制与并发 症试验(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DCCT)研究。自从1993年DCCT证明强化治疗能 减少糖尿病长期并发症之后,通过强化治疗长期 降低血糖已被全世界推广。DCCT试验及其后续的 糖尿病干预和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 and complications study, EDIC)一项长达30年的调查表明[1]:糖尿病患者 增殖性视网膜病、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 发病率在强化治疗组分别为2l%、9%和9%,而在 对照组则分别为50%、25%和14%,证实通过强化 治疗可以带来良好的血糖控制,从而减少或延缓 T1D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实行强 化治疗很有必要。 DCCT(1983~1993年)把糖尿病患者分成 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强化治疗的定义为: 胰岛素注射每日≥3次(multiple daily injection, M D I)或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 c o n t i n u o u 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治疗、每日 自我监测血糖(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 SMBG)至少≥4次,以及根据饮食、运动酌情 调整胰岛素剂量,在安全的前提下使血糖长期尽 可能达到或接近正常。而常规治疗组是接受每日 1~2次胰岛素注射,对血糖控制目标无特殊要求。 在1994年DCCT结束后,1375例参加DCCT 的患者(占1441例患者的96%)继续进入随后的 EDIC(1994~2005年)研究[1],其中688例来自 于DCCT常规治疗组,687例来自于强化治疗组。 在EDIC研究之初即对来自于常规治疗组的患者 进行强化治疗的教育、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每3个月检查1次、每年进行1次并发症的筛查。 DCCT/EDIC共随访18.5年,曾经的DCCT常规治 疗组,HbA1c的平均水平为9.1%,只有4.3%的患者 HbA1c≤7.0%。他们在随后的EDIC中,经过强化 治疗,平均HbA1c降为7.7%,其中有13.1%的患者 HbA1c≤7.0%。而在曾经的DCCT强化治疗组,平 均HbA1c为7.4%,有44.3%的患者HbA1c≤7.0%。 DCCT结束后,EDIC的12年随访中,他们的HbA1c 平均水平为7.8%,有18.8%的患者HbA1c≤7.0%, 与先在DCCT常规治疗组后在EDIC研究中进行强 化治疗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强化治疗不 论早晚,只要有目标要求,都能够达到血糖控制 目标。DCCT/EDIC进一步为强化治疗所带来的益 处提供客观依据。 DCCT/EDIC强化治疗提出了T1DM患者所 20 ●专题笔谈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3期 期待的风景。与以往的常规治疗相比,可减少 50%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而且, “代谢记忆”可使强化治疗的效应进一步扩大。 除了DCCT/EDIC研究,Braun等[2]对105例儿童青 少年T1DM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的观察,发 现用长效地特胰岛素(detemir)为基础胰岛素 的基础-餐时MDI代替常规治疗后,HbA1c显著下 降[(8.5±0.8)%︰(7.6±0.6)%],夜间严重 低血糖明显减少(7.6/100患者年︰4.8/100患者 年),且清晨空腹血糖更为平稳。Toyoda[3]报告 了血液透析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1日2次常规胰 岛素改为基础-餐时的强化治疗后[用甘精胰岛素 (glargine)作为基础胰岛素],每日胰岛素总量 从(20.1±15.2)U/d降为(18.1±15.1)U/d,空 腹血糖显著降低,从(174.4±58.7)mg/dl降为 (126.2±27.7)mg/dl,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HbA1c无明显变化。上述资料表 明,相对于常规治疗,强化治疗可以带来良好的 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发生,并且减少胰岛素的 用量。 2 强化治疗的实施 强化治疗的胰岛素输注方式为CSII与MDI。 CSII因其能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分泌,理论上 是最理想的控制糖尿病的方法。它按照预设的胰 岛素输注程序进行工作,包括基础胰岛素用量, 餐前泵入大剂量等等。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儿 童青少年中使用胰岛素泵以来,胰岛素泵的治疗 为糖尿病患儿提供了一个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的手 段。与国外不同,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我国胰 岛素泵的使用最早是在住院糖尿病患儿的急性代 谢紊乱期的短期强化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 每日2次或多次皮下注射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和人们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患儿选 择长期使用CSII治疗。目前从胰岛素常规注射改 为胰岛素泵的最常见原因为:经常发生低血糖或 严重低血糖、黎明现象、血糖控制不佳、期待更 自如的生活及针头恐惧。另外,婴幼儿饮食相对 不固定不适应常规治疗,用胰岛素泵后对小婴幼 儿尤其可以减少因注射而产生的焦虑、并且减少 低血糖的反复发生。 虽然都是强化治疗的方法,但是两种方法是 否有差异,我们更推荐哪一种?Shalitin等[4]对用 胰岛素泵6年的观察显示,T1DM患者用胰岛素泵 6年来,HbA1c显著持久的位于较低水平,且在用 胰岛素泵期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也是明显降 低的。且年龄越小、糖尿病病程越短、SMBG越 频繁,就能获得越低的HbA1c。用泵期间达到目 标血糖的人群是小年龄儿童最多,原因是幼儿家 长监管力度大而依从性良好。多个中心横断面的 调查显示,相对于MDI,胰岛素泵可以改善血糖 控制,同时伴发更少的低血糖事件。近期的一些 研究提示胰岛素泵与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的联合应用进一步降 低了HbA1c的血糖水平而没有增加低血糖的频率。 Bergenstal等[5]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化研究显示血糖 控制不佳的儿童T1DM,在接受胰岛素泵与CGM 的联合治疗后,有接近半数的儿童达到了美国糖 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 根据年龄分层的HbA1c目标值。胰岛素泵与CGM的 联合使用优于分别两个独立系统的应用。Jakisch 等[6]的一项有关CSII与MDI为期3年的德国和奥地 利多中心配对研究(共434例患者)比较了MDI与 CSII在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等方面的作用。结 果显示CSII在对血糖控制及减少低血糖、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DKA)发生率等方面优于MDI,且 胰岛素用量更少。 CSII的短期研究结果是肯定的,但是长期效 果如何呢?多项研究表明,从MDI变为CSII,最 初几个月,HbA1c快速下降,之后有个反弹,最 终二者HbA1c基本相同 [6,7]。DCCT/EDIC研究也证 实了此点。Nimri等[8]的一项回顾性配对研究中, HbA1c≥10%的T1DM患者,从MDI改为CSII后, HbA1c下降了1.7%,而HbA1c≤7%组,HbA1c下降 不明显。他们发现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从 MDI改为CSII主要是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增加了 生活舒适度。而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T1DM患者, 改为胰岛素泵后主要是改善了血糖。 除了关注疗效,临床医生还需要考虑到患者 21 ●专题笔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3期 的费用效益。在美国,2007年有1740亿美元用于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其中580亿美元是用于糖尿病 并发症的治疗[9]。胰岛素泵是良好的治疗手段,但 如果缺乏医疗保险,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负担不 起。尽管胰岛素泵治疗的直接花费要多于MDI, 但在一些卫生经济学研究中提示,到了成人, CSII的费用效益比率可能会比MDI更好。因为血糖 控制良好,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看病 费用。到目前为止,对于儿童青少年尚缺乏客观 的指标评价应用胰岛素泵所带来的费用效益比。 CSII的使用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要求。CSII的 安装、胰岛素基础率及餐前大剂量的设置和调节 等等,都需要糖尿病患儿或家长有一定的知识水 平及主观能动性,愿意主动接受这一外在的、迷 你的“生命支持装置”。胰岛素泵治疗的成功与 否具有高选择性:高质量和高主观能动性的患者 用CSII后容易达到目标血糖。总之,对于强化治 疗的方法选择MDI还是CSII,二者各有优势。 3 强化治疗良好结果的根本,在于改善行为的综 合管理 由于DCCT试验对于胰岛素治疗作用有一个 明确的要求,使很多人误认为胰岛素的作用远远 大于包括糖尿病教育在内的糖尿病治疗的其他方 面。现在很多人存在一个错误的理念,即强化治 疗等同于MDI或CSII,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糖尿病教 育所起到的作用。而且随着胰岛素类似物及一系 列输注装置的出现,患者和医生们很容易接受这 种高端的药物或设备所带来的益处,从而更为关 注胰岛素的治疗作用而忽视慢性疾病的教育、行 为及心理支持所起到的作用[10]。 在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治疗中,不能单独 过分地强调强化治疗中胰岛素的作用以及仪器注 射装置的作用而忽略其他方面,如目标血糖的设 定、糖尿病教育等等,这是对强化治疗的曲解。 反而在临床实践中,强化治疗的核心应该是强化 目标血糖,即通过多次注射或者胰岛素泵治疗达 到目标血糖。在DCCT中,糖尿病医生与患者接 触极为密切,有时甚至胜似亲人。这种频繁的接 触包括至少每月1次的面谈、每周1次的通话等, 如果发现血糖异常,更要加强沟通以利于血糖控 制,但当试验结束后,因为密切接触所带来的促 进血糖控制的效应也随即消失了[11]。 DCCT共包括195例高度选择的儿童青少年 T1DM患者,其中92例接受强化治疗。这92例患 者试验前经过了严格筛选,并排除了依从性差的 患者。这一点值得关注,即使这种高度选择的青 少年患者,HbA1c的平均值仅为8.06%,低于目标 值。DCCT的患者具有高度选择性,很少有研究来 评估非选择性儿童青少年T1DM长期治疗的疗效。 在2003年,Wysocki等[12]报道了142例年轻的糖尿 病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每日2次胰岛素 注射)和强化治疗组,进行18个月的观察研究。 两组患者都设定治疗目标并且尽全力给予健康支 持,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与糖尿病医生通话1次汇 报血糖控制情况,每月还需与糖尿病医生面对面 地交谈。除每年4次常规检查外,还有糖尿病心 理医生及营养师随时指导。结果两组中所有患者 的HbA1c都明显改进,在基线期自律性最差的患者 HbA1c改善最明显。 由此引出的问题是:在糖尿病强化治疗中 究竟哪一环节最重要?是胰岛素治疗还是糖尿病 教育和支持?笔者认为在自律性差的患者身上仅 仅将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复杂化是达不到预期目的 的,而加强糖尿病教育、改善患者行为及心理支 持等方面的治疗反而能促进血糖控制。 尽管DCCT之后儿童青少年T1DM患者应用 MDI及CSII大大增加了,但很多儿童仍然接受每日 2次的非预混型胰岛素注射。实践经验及横断面的 资料显示,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HbA1c并没有明 显的改善。在DCCT之后的Joslin糖尿病中心及2个 意大利中心的研究资料显示,每日胰岛素注射次 数与HbA1c无明显关系 [13,14]。其后一项来自Florida 的研究结果也是如此[15]。而丹麦儿童青少年糖尿 病中心的登记资料显示,每日2次胰岛素注射,血 糖控制要优于每日3~4次血糖控制[16]。当然这不 除外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而增加胰岛素注射次数的 可能。最近来自21个国际多中心的Hvidoere儿童糖 尿病研究[17]显示,青少年每日2次非预混型的胰岛 22 ●专题笔谈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3期 素注射,HbA1c平均水平为7.9%,基础-餐时胰岛 素注射组的HbA1c平均水平为8.2%,胰岛素泵治疗 组为8.1%,三者相比前者最低。也有一些纵向研 究观察从每日2次改为MDI的效果。Hvidoere团队 报告了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为期3年多中心的纵向观察 [18],在基线MDI的患者数为42%,而试验结束时增 加到71%,1日2次常规注射人数从58%降为29%, HbA1c从8.7%变成8.9%,并且单独分析了从1日2 次改为MDI的亚组人群,HbA1c无明显变化,而 BMI及严重低血糖频率显著增加。北京儿童医院 内分泌科(内部资料,尚未发表):2004~2009 年长期门诊随诊的使用胰岛素泵达1年以上的患 儿28例,其中男孩12例,女孩16例。比较了胰 岛素泵治疗前后的HbA1c水平,显示两者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8.18±1.38)%︰(8.43±1.51)% (P=0.40)。 以上这些资料提示CSII及MDI在儿童青少年 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但不是惟一的因素。所有 的胰岛素治疗方式都存在潜在的不利因素,胰岛 素泵也不例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记录显示,过去的10 年中,随着胰岛素泵应用的增加,胰岛素泵所带 来的不良事件成倍增加,而青少年的风险最高[19]。 总之,强化治疗,强化的是治疗理念和目 标。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去选 择方法是最实际的。我们建议强化治疗的基础首 先建立在对患者的教育及目标设置上,对于儿童 青少年患者而言,糖尿病治疗一定以教育为中 心,综合管理为主要内容,以患者认知度的提升 为目的,而不是盲目夸大单纯药物治疗的作用。 糖尿病最终是否获得理想治疗取决于“五驾马 车”的概念和行动运用成功与否[20-22]。良好的血糖 控制是通过每日严格的自我血糖监测、一日多次 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规律监测HbA1c、积极地 锻炼、良好的饮食控制、定期复查及对糖尿病教 育的良好依从性而获得的。强化治疗的目的是使 血糖达到最理想状态,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 量。 参考文献 [1] DCCT/EDIC Research Group, Nathan DM, Zinman B, et al. Modern-day clinical course of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30 year’s duration: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 and Complications and Pittsburgh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Complications Experience(1983-2005)[J]. Arch Intern Med, 2009, 164(4):1307-1316. [2] Braun D, Konrad D, Lang-Muritano M, et al. Improved glycemic control and lower frequency of severe hypoglycemia with insulin detemir: long-term experience in 105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 Pediatric Diabetes, 2008, 9(part Ⅱ):382-387. [3] Toyoda M, Kinura M, Yamamoto N, et al. Insulin glargine improves glycemic control and quality of lift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J]. J Nephrol, 2012[Epub ahead of print]. [4] Shalitin S, Gil M, Nimiri R, et al. Predictors of glyca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commencing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therapy[J]. Diabet Med, 2010, 27(3):339-347. [5] Bergnstal RM, Tamberlane WV, Ahmann A, et al. Effectiveness of sensor-augmented insulin pump therapy in type 1diabetes[J]. N Engl J Med, 2010, 363(4):311-320. [6] Jakisch BI, Wagner VM, Heidtmann B, et al. Comparison of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CSII) and multiple daily injection (MDI) in paediatric type 1 diabetes: a multicenter matched-pair cohort analysis over 3 year[J]. Diabet Med, 2008, 25(1):80-85. [7] Kordonouri O, Hartmann R, Lauterborn R, et al. Age-specifi c advantages of continuous of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CSII) as compared with multiple daily injection (MDI) in pediatric patients: one year follow-up comparison by matched- pair analysis[J]. Diabetes Care, 2006, 29(1):133-134. [8] Nimiri R, Weitrob N, Benzaquen H, et al. Insulin pump therapy in youth with type 1 diabetes: a retrospective paired study[J]. Pediatric, 2006, 117(6):2126-2131. [9] Jeff Unger. Comparing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utility of intensive insulin algorithms for a primary care practice[J]. Diabetes Ther, 2011, 2(1):40-45. [10] Skinner TC, Cameron FJ. Improving glycaemic control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which aspects of therapy really matter?[J]. Diabetic Med, 2010, 27(4):369-375. [11] White NH, Cleary PA, Dahms W,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intensive therapy of diabetes during adolescence: outcomes after conclusion of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DCCT)[J]. J Pediatr, 2001, 139(6):804-812. [12] Wysocki T, Harris MA, Wilkinson K, et al. Self-management competence as a predictor of outcomes of intensive therapy or usual care in youth with type 1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03, 26(7):2043-2047. [13] Anderson B, Ho J, Brackett J, et al.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diabetes management tasks: relationship to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adherence and metabolic control in young 23 ●专题笔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4卷第3期 adolescents with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 J Pediatr, 1997, 130(2):257-265. [14] Venelli M, Chiarelli F, Chiari G, et al. Metabolic control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iabetes: experience of two Italian Reginal Centers[J]. 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 1999, 12(3):403-409. [15] Haller MJ, Stalvey MS, Silverstain JH. Predictors of control diabetes: monitoring may be the key[J]. J Pediatr, 2004, 144(5):660-661. [16] Nordly S, Mortensen HB, Andreasen AH,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glycaemic outcome of childhood diabetes care in Denmark[J]. Diabet Med, 2005, 22(11):1566-1573. [17] De Beaufort CE, Swifl PG, Skinner CT, et al. Continuing stability of center differences in pediatric diabetes care: do advances in diabetes treatment improve outcome? The Hvidoere Study Group on childhood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07, 30(9):2245-2250. [18] Holl RW, Swift PG, Mortensen HB, et al. Insulin injection regimens and metabolic control in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over 3 year: results from the Hvidoere Study Group[J]. Eur J Pediatr, 2003, 162(1):22-29. [19] Cope JU, Morrison AE, Samuels-Reid J, et al. Adolescent use of insulin and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ump technology: a 10-year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dverse events[J]. Pediatric, 2008, 121(5):e1133-e1138. [20] 吴迪,巩纯秀,曹冰燕.胰岛素泵在儿科中的应用[J].中 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5(11):824-827. [21] 巩纯秀.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儿童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 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0):1528-1529. [2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儿童及青少 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J]. 中华儿科杂 志,2010,48(6):431-435. 收稿日期:2012-02-22 ·信息窗·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共同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将于 2012年8月29日~9月1日在广州召开。 本次会议将邀请在内分泌学领域知名的国际和国内专家进行冠名讲座、专题报告和讨论、病例讨论、 内容丰富并结合临床热点话题的专家见面会、论文交流等内容。本次会议的征文工作即日开始,大会欢 迎各位同道积极投稿。 截稿日期:2012年5月31日 征文内容:下丘脑-垂体疾病 肾上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 甲状旁腺疾病 代谢性骨病 性腺疾病 内分泌性高血压 糖尿病基础研究 糖尿病临床研究 代谢综合征 肥胖 投稿方式:登陆大会网站www.china-endo.org在线论文投稿,恕不接收电子邮件和邮寄投稿。 征文要求:(1)论文要求设计科学合理,逻辑严谨,论点鲜明,结果真实,结论可靠,文字通顺; (2)提交800字左右中文摘要一份,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请勿写成过于简短的内容提要 形式。摘要请采用文字表述,不要附图、表。 大会组委会邀请您踊跃投寄学术论文。 欢迎登录大会网站www.china-endo.org。 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 2011年12月
/
本文档为【儿童糖尿病的强化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