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2012-04-09 2页 pdf 1M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07610

暂无简介

举报
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 �� - 论 著中外健康文摘 2011年12月第8卷第45期 World Health Digest Medical Periodieal 状缘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发现病毒颗粒。而在绒毛隐窝处未完全 分化无刷状缘的立方状上皮细胞不被病毒侵犯,小肠前段、盲 肠、结肠中病毒含量较少。当感染继续发展,病变部小肠广泛 淤血、绒毛肿胀、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膨胀及固有 层单核细胞浸润等,直到病毒侵犯的成熟柱状上皮细胞受到破 坏,绒毛变短、脱落,而隐窝处不受病毒侵犯的未成熟立方状 上皮细胞,移行上升至绒毛上端取而代之。待小肠绒...
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 �� - 论 著中外健康文摘 2011年12月第8卷第45期 World Health Digest Medical Periodieal 状缘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发现病毒颗粒。而在绒毛隐窝处未完全 分化无刷状缘的立方状上皮细胞不被病毒侵犯,小肠前段、盲 肠、结肠中病毒含量较少。当感染继续发展,病变部小肠广泛 淤血、绒毛肿胀、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膨胀及固有 层单核细胞浸润等,直到病毒侵犯的成熟柱状上皮细胞受到破 坏,绒毛变短、脱落,而隐窝处不受病毒侵犯的未成熟立方状 上皮细胞,移行上升至绒毛上端取而代之。待小肠绒毛上端成 熟细胞全部受病毒感染破坏、脱落后感染也就得到控制,新生 儿的上皮细胞生长迅速,发病后8~10天肠道组织结构几乎完 全修复正常。 病毒感染不断破坏小肠绒毛成熟上皮细胞,造成双糖酶水 平降低。受损的黏膜细胞导致细胞的液体和电解质失控,又因 取代的不成熟无刷状缘上皮细胞中双糖酶含量少,活性低,因 此未完全吸收的双糖滞留在肠腔,使肠腔内渗透压增高,大量 体液进入肠腔,引起水样腹泻,同时结肠内细菌分解葡萄糖和 乳糖成为短链酸,故结肠内渗透压也增高,加重水样腹泻。 以上轮状病毒发病机制系因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所致。近年 来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中发现轮状病毒 腹泻中仅有部分病人具有组织病理学改变,而对无改变者,以 上发病机制难以解释。研究者认为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4 在感染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该结构蛋白作为一种细胞内受 体,介导病毒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复制。进一步认识 NSP4也可 能是一种病毒肠毒素,它启动一个信号传导途径,引起细胞内 钙离子浓度上升,氯离子分泌增加而产生腹泻,与大肠杆菌的 耐热肠毒素相似,刺激肠道分泌增加而不引起组织病理学上的 改变。此为轮状病毒发病机制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因此,导致 轮状病毒腹泻很可能系肠道分泌与吸收两方面功能障碍的共同 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65. [2]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 [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3]史军然,肖淑芬,陈艳芬.喜炎平联合奇谷生治疗小儿 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20. [4]张德正.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与[J].中国现代医 生,2007,45(8):37,89. 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潘顺章 (黑龙江省富锦市中心医院 156100) 【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075-02 肠梗阻系肠内容物在肠腔运行时受到机械因素、肠管内 脏神经失调或血供障碍所引起的肠道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 征。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 炎,胆道疾病,列第三位。肠梗阻诊断困难,发展快、病情 重,常需急症处置,病情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的病死率达10% 左右。 肠梗阻其病因和类型很多,诊断有时比较困难,故而在诊 断上应掌握其共性,熟知各种类型肠梗阻的特点,以求做到早 诊断、快治疗,使病人痊愈。 1 辅助检查 1.1 X线检查 (1)直立位时X线平片上可见肠腔内胀气并出现液平面。 (2)平卧位时可显示肠襻分布和扩大程度。空肠黏膜的环 状皱襞在空肠充气时呈鱼骨刺状环纹。回肠扩张的肠襻多可见 阶梯状的液平面。 (3)结肠梗阻时梗阻部位以上肠腔扩大,多沿结肠位置分 布。 (4)麻痹性肠梗阻时全部小肠及结肠胀气,小肠内也可见 到多个液平面。 1.2 实验室检查 单纯性肠梗阻早期变化不明显。晚期 由于水、电解质紊乱时各项检查可出现一系列改变。故在肠梗 阻时常规检查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气分 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清Na+、K+、Cl-的测定和尿、粪常 规等,它们对诊断和了解病情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2 手术治疗 手术的原则和目的是:在最短手术时间内,以最简单的方 法解除梗阻和恢复肠腔的通畅。具体手术的时机和方法要根据 梗阻的病因、性质、部位及全身情况而定。 2.1 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 (1)急性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均应先采用非手术支持疗法 严密观察,如果6~12h后未见好转则应考虑手术治疗。如出 现肠绞窄征象则应立即手术。 (2)绞窄性肠梗阻经过适当术前准备后应立即手术。病人 如果处于休克状态,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力求短时间内适当 纠正休克及水与电解质紊乱然后手术,或者一边抗休克一边施 行手术,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3)结肠梗阻。因易发生闭襻绞窄导致肠坏死或穿孔故应 及早手术解除梗阻。若为绞窄性乙状结肠扭转更应及早手术。 (4)麻痹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同时也应积极针对 病因治疗。 2.2 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手术治疗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 手段。手术方式常用以下几种: (1)粘连分离术多用于较简单的粘连和束带。采用锐性分 离,束带可切断或切除,在分离过程中切不可强行撕拉以免损 伤肠管。 肠复位术多用于肠管尚未发生坏死的肠扭转、肠套叠、嵌 顿性疝。肠部分切除吻合术绞窄性肠梗阻,如果肠管已坏死, 病人全身和局部情况许可时可做坏死肠段切除及吻合术。 肠短路吻合术肠襻间粘连广泛而坚实难以切除时可将梗阻 部的近端与远端做侧侧肠吻合术以恢复肠腔的通畅。 肠外置术如果肠管已坏死病人全身情况不好,可先切除坏 死肠段,吸尽肠内容物,将两切端外置,第二期手术再将两断 端吻合。 (2)小肠梗阻:对单纯性小肠梗阻,一般应急取直接解除 梗阻的原因,如松解粘连、切除狭窄肠段等,如不可能,则可 将梗阻近、远侧肠襻做侧侧吻合手术,以恢复肠腔的通畅。对 病人一般情况极差或局部病变不能切除的低位梗阻,可行肠造 口术,暂时解除梗阻。高位梗阻如做肠造口可造成大量液体及 电解质丢失,所以不应采用。 对绞窄性小肠梗阻,应争取在肠坏死以前解除梗阻,恢 复肠管血液循环。正确判断肠管的生机十分重要,如在解除梗 阻原因后有下列表现。则说明肠管已无生机:①肠壁已呈暗黑 色或紫黑色;②肠壁已失去张力和蠕动能力,肠管呈麻痹,扩 大、对刺激无收缩反应;③相应的肠系膜终末小动脉无搏动。 万方数据 - �� - 论 著 中外健康文摘 2011年12月第8卷第45期 World Health Digest Medical Periodieal 如有可疑,可用等渗盐水纱布热敷,或用0.5%普鲁卡因溶液 做肠系膜根部封闭等。倘若观察10~30min,仍无好转,说明 肠已坏死,应做肠切除术。 (3)急性结肠梗阻:由于回盲瓣的作用,结肠完全性梗阻 时多形成闭襻性梗阻,肠腔内压远较小肠梗阻时为高,结肠的 血液供应也不如小肠丰富,容易引起肠壁血供障碍,且结肠内 细菌多,所以一期肠切除吻合,常不易/顷利愈合。因此,对 单纯性结肠梗阻,一般采用梗阻近侧(盲肠或横结肠)造口,以 解除梗阻。如已有肠坏死,则宜切除坏死肠段并将断端外置做 造口术,等以后二期手术再解决结肠病变。 3 讨论 依据肠梗阻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某些预防措施, 可有效地防止、减少肠梗阻的发生。对于少年儿童,应积极预 防和治疗肠蛔虫病。中老年人定期身体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 肠道肿瘤。腹部手术时尽量避免腹腔积液或异物残留,以减轻 或避免腹腔感染。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避免肠粘连。对患有 腹壁疝的病人,应予以及时治疗,避免因嵌顿、绞窄造成肠梗 阻。 参 考 文 献 [1] 鲁德忱,秦宪斌,宋彩霞.糖尿病并发急性肠梗阻 手术治疗13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5):2942- 2943. [2] 黎介寿.改善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的质量.中国实用 外科杂志,2000,20(8):450-452. [3] 王元和,阮灿平.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中国实用 外科杂志,2000,20(8):458-459.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 石群 (桦南林业局职工医院 154400) 【中图分类号】R7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076-02 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的晶状体 部分或全部混浊,可为家族性或散发;可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眼 部异常或遗传性、系统性疾病。各种影响胎儿晶状体发育的因 素均可能引起先天性白内障。 1 辅助检查 1.1 体格检查要点 1.1.1 视功能检查:对小儿的视功能应有一个初步的判 断,可以通过小儿对外界的判断能力以及眼位来评判小儿的视 功能。 1.1.2 眼前节检查:裂隙灯检查晶状体混浊的部位、程 度、性质、形态、范围。 1.1.3 眼底检查:了解有无影响视功能的视网膜及脉络膜 疾病。 1.1.4 眼位及眼球运动:了解有无斜视、弱视以及其他视 知觉异常。 1.1.5 全身检查:检查全身有无先天异常、畸形。 1.2 继续检查项目 1.2.1 视功能检查:应用电生理检查如视觉诱发电位、视 网膜电流图、对比敏感度等方法了解视网膜及视神经功能。 1.2.2 超声波检查:了解有无玻璃体混浊、出血,视网膜 脱离,以及眼内占位性疾病。 1.2.3 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乳激酶和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活性检 查,排除半乳糖血症。 (2)尿常规及尿液氨基酸检查,排除Alpor综合征(遗传性 出血性肾炎校伴前晶状体圆锥)及眼脑肾综合征。 (3)血清学检查:风疹病毒抗体滴度检查。 1.2.4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带分析,确诊先天性白内障合 并其他系统畸形。 2 临床表现 晶状体混浊。白瞳症:瞳孔呈白色反光,眼底红光消失。 眼球震颤:多出现在双眼致密混浊性白内障的患儿,游移性和 搜寻性震颤多见。斜视:由于视力低下或双眼视力不平衡,阻 碍融合机制的形成,可迅速造成眼位偏斜。畏光:在一些情况 下,由于晶状体混浊引起光散射,可产生畏光症状。合并其他 眼部异常:单眼白内障患儿,患眼常偏小。 3 鉴别诊断 主要与引起白瞳症的其他疾病鉴别。 3.1 视网膜母细胞瘤:来源于视网膜的恶性肿瘤。形态上 分为三类:①内生型:瘤体呈白色结节样团块,突向玻璃体生 长;②外生型:瘤体向视网膜深层发展,可造成视网膜脱离; ③弥漫浸润型:病变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可被误诊为葡萄膜 炎。常见虹膜新生血管,可发生假性前房积脓和玻璃体种植。 白内障少见,眼球正常大小。常发生于12~24个月大小的婴 儿。可有家族史。 3.2 弓蛔虫病:线虫感染,可表现为视网膜局限隆起的 白色肉芽肿;或弥漫性眼内炎。可见眼组织的局限性炎症,可 有玻璃体牵引合并黄斑牵引、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继发于炎症 的白内障。双眼发病少见,一般发生于6个月~10岁的儿童。 房水中可查见嗜伊红细胞,弓蛔虫的血清酶链免疫吸附试验 (ELISA)为阳性。患者可有接触幼犬或不洁饮食史。 3.3 Coats病: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合并黄色的视网膜 内和视网膜下渗出,可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形成白瞳症。通 常发生于20岁以前的男性,重症病例发生于10岁以前。Coats 病极少双眼发病,没有家族遗传史。 3.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综合征:又称晶状体后纤维增生 症,多发生于早产儿,体重轻,出生后曾接受氧疗史。通常为 双眼发病,主要体征为周边视网膜无血管,视网膜周边纤维血 管增生,并向心性牵拉睫状体,可同时发生白内障和视网膜脱 离,如晶状体透明,检查眼底可以发现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 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伴视网膜水肿。 4 治疗方案 4.1 手术时机:晶状体混浊大于3mm,特别是混浊接近 晶状体后极部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单眼白内障一经发现尽早手 术。双眼手术间隔不超过1周。 4.2 手术方法评价:先天性白内障目前手术是以白内障抽 吸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为主,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此手术方法不仅能去除白内障,而且能预防晶状体后囊膜的混 浊。 (1)白内障抽吸术:适合于婴幼儿及儿童的先天性白内 障,青年人先天性白内障过渡型,35岁以下成人软性白内障, 中、青年外伤性白内障无硬核者,白内障手术后残留大量皮质 需要清除。采用小切口将晶状体皮质吸出,后囊膜环形撕开, 前部玻璃体切除。 (2)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岁以上的儿童应在手术中一期植 入人工晶状体。而2岁以下的儿童因术后炎症反应较重,且角 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变化比较迅速,大多数学者不主张植入人工 晶状体。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肠梗阻的手术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