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考古诗鉴赏方法与步骤

2012-04-10 10页 doc 96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9535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考古诗鉴赏方法与步骤2012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 考点要求: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鉴赏形象 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景,即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事物形象(常指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形象)。 一、人(诗中的人物或抒情主人公) ★提问: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步骤(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格式:诗歌描写了一个 的形象。诗中 ...
高考古诗鉴赏方法与步骤
2012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 考点: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鉴赏形象 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景,即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事物形象(常指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形象)。 一、人(诗中的人物或抒情主人公) ★提问: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步骤(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格式:诗歌描写了一个 的形象。诗中 (原文择选)达了(或表现了)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表现了或揭露了) (感情)。 1.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有才无法施展),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众鸟飞尽(众人得志时的表现),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而面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忘怀得失,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答:诗歌塑造了一个忘怀得失,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形象。诗中“众鸟高飞尽”表现了众人得志的情景,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而面对敬亭山时,相看两不厌表现出作者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塑造的采桑女的形象是怎样的? 采桑女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 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 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 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唐彦谦 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里胥:里中小吏。初眠:蚕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为一眠。 分析:勤劳的备受压迫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采桑女清晨采桑,泪如雨下,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遭到无边痛苦。此诗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3.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景、物(意象和意境) 1.意象,指(情)意和(物)象的融合,是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或具有深刻寓意的形象。 意象是诗歌语言与情感的中介,因此,通过筛选、分析诗中所用意象,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特定的意义,读诗观意象,便可初步明确诗歌的抒情指向。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为高洁、不畏严寒的象征,桃花隐喻美人,牡丹象征富贵吉祥,柳为伤离别等等。意象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同为一景一物,在不同的诗人心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别,做出正确的解读。见87页 ★提问:诗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步骤:第一步,找景物,第二部,分析景物特点 第三步,分析情感 ★格式:本诗中的 意象,具有 的特点(或含义),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感情或起到 作用。 枫桥夜泊为例讲解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解析】本题直接从意象设题,“杜鹃啼”是一个含有寓意的常见意象。要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杜鹃的啼叫声”,先要明白全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揣摩作者为什么要用“杜鹃”来表现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也就明白了杜鹃这个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和激发的情思。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叫声像“不如归去”,历代诗词作家由其叫声引起的吟咏很多。晏几道这首词,则是对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生活的叹息之言。 【答案】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啼叫声含义1分)。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结合全诗具体分析1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最后一句“梅花”在此何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作用。 武夷山中 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近十年。 【解析】理解本诗可从注释入手,此诗作于南宋亡后,谢枋得隐居在武夷山中,但始终不能忘记国破家亡的哀痛,眼见祖国河山沦入敌手,反抗的呼声早已沉寂,诗人深深感到天地之间是那样的凄清寂寞,孤苦无依。整首诗在表达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用严寒、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表示永远要坚持民族气节,决不向敌人屈膝。 【答案】本诗梅花指的是冰雪中傲放的梅花,象征着诗人高洁不屈的品格和坚贞自励的情怀(结合诗句分析并指出表现手法2分),“几生”一句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品格的不懈追求和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表达效果1分)。 2.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交融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它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因此,分析意境离不开意象。诗歌意境常用术语:幽静、宁谧、幽美、朦胧、淳朴、空灵、深远、幽远、莽苍、辽阔、苍凉、繁华、热烈、高昂、荒芜、孤寂、清冷、凄清、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宛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等。意象和意境是构成诗歌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历年高考中,多有对意象和意境的考查,分析意境也是高考不可或缺的基本类型,是每年诗歌鉴赏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营造了怎样的气氛,景物有什么特点) ★步骤:第一、描绘诗中的画面; 第二、概括氛围特点; 第三、分析思想感情。 ★格式:这首诗通过___(意象)描写出了___画面,画面有___特点,表现了作者__的感情。 (1)简要分析诗人在三、四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答:三四句通过凉床、月影、梧桐描写出一幅秋夜无眠,诗人独守空房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冷、惆怅的意境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树荫里,聒噪的鸦鹊逐渐消停下来,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1分)。这是一幅寂静、凄凉的画面(1分),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抒发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1分)。 (二)鉴赏语言 诗歌鉴赏中语言鉴赏是一种综合性强、能力层级高的鉴赏活动,在历年高考中,一直是考查重点,而且该考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命题形式上看,或单独考查语言赏析,或以理解关键词语、重点诗句为主,或综合考查等。但考生在这一命题点上失分严重,主要原因是:考生往往只凭语感,或者抓住修辞方法作浅层次的分析,结果由于把握不到位,分析不具体,要点不全,表达不规范而失分。 一、炼字、诗眼 古人作诗填词很讲究炼字(推敲用字,使言辞准确恰当),炼字要求切题、切情、切境。诗人反复锤炼推敲的某一字,是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情感,体现诗人独具匠心的字。炼字是为了提高诗词的表达效果,因此,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而意境全出。通常,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古人还有炼句、炼意之说,炼字的目的就在于炼句、炼意。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诗改罢自长吟”即道出其写诗时炼字、炼句的要求和情形。炼字炼句的过程,就是对诗歌意境进行反复锤炼的过程。近年来,诗词炼字型的考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 、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即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 ”(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就词性来看,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李清照《醉花阴》中最令人称道的几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诗眼”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抓住诗眼,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深入剖析,便可弄清诗歌情感脉络,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整句诗、整首诗也就豁然开朗了。所以,考查诗眼,一直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着眼点。 ★提问:(1)品味作品中某字,进行赏析。提问变体:①对诗词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字不同,你认为哪个字更为恰当③某联中或某句中最生动最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提问变体:①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某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②某词(句)为全诗的“诗眼”,有人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你认为哪种看法更合理?请说明理由。 (3)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提问变体:某词(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步骤:(1)第一、明确其字在诗句中的意义,作出合理解释;第二、结合全诗,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分析其字在诗中所描写的景象;第三、点出这个字烘染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第一、定“诗眼”。若未明确给出,可重点抓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来找关键词,定“诗眼”; 第二、阐发理由。①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②挖掘其深层次含义(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 或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回归原诗分析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③联系上下诗句、整首诗整体感知分析效果。(分析既要着眼于细节又要联系整体,做到点面结合。) (3)第一、明确词句在诗句中的意义;第二、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三、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格式:① 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以及起到 作用。 ②“诗眼”是 ,意思是 ,形象到描写了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③某词(句)在诗中的意思是 ,在结构上起到了 的作用,对突出(主旨)所起到 作用。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解析】此题是对诗人炼字精妙的理解分析,其实就考查了对古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题目要求“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很显然,是要结合全词所表达的内容来进行作答。这首词表达的是思归这一主题,即思归乡或思归人的情感,然而思归没有结果,这样就平添忧愁、孤寂、惆怅、凄苦等愁绪。词中“空”字准确地表达了这些愁绪,所以“空”字用得好。 【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明确为何成“空”的原因1分),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分析在词中表情达意的作用1分)。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宇。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对诗的赏析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这道题如果从字的活用、句式的倒装或者修辞的角度、心理的角度来对“诗眼”进行赏析,都是可以的,只要赏析得恰当,都可得分。/从“活用”角度谈:“咽” “冷”二字是使动用法,突出了山中巨石、青松等景物的特点及它们对营造气氛所起的作用,为作品蒙上一层凄冷的色调,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从句式角度谈:“咽”“冷”二字将”“泉声”“日色”置于句首,构成了倒装句式,强调了“泉声”的悲凉和“日色”的冷淡,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从修辞角度谈:“咽”意为呜咽,是拟人用法,将泉水描写得如泣如诉;“冷”本指触觉:用它来表现“日色”,是通感。这两个字赋予客观景物人的感受,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从心理角度谈:“泉声”“日色”本是客观的,“咽”与“冷”表面上写景,实际上言情,既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又将诗人幽静、孤寂的心境表现得非常精练传神。 【答案】“诗眼”是“咽”“冷”,分别有“呜咽”、“阴冷”之意(找出诗眼解释字意2分)。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展开联想描述景象2分)。两句中的“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外山中的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分析效果2分) 。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6分) 【解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明确该词在诗中的意义2分),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理解诗歌主旨2分)。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而引发的(点明“折柳”对表达主旨的作用2分)。因此它是全诗的关键。 二、语言风格 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总的特色,主要指的是语言风格。诗歌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决定,是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从诗风渊源角度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代表诗人有屈原、李白和杜甫、辛弃疾等。 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反映客观现实,抒发对理想抱负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提倡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客观性较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细节描写对于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几乎都是现实主义诗歌作品。 从诗人个性角度看:不同诗人语言风格不同,主要有平淡、工丽、清新、自然、明快、含蓄、淡雅、沉郁等。例如: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迈飘逸,陶渊明朴素自然,李商隐朦胧隐晦,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陆游悲壮爱国,李清照缠绵悱恻。诗人的语言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一成不变,有时为了特定的表达需要,诗风会陡然一转。如苏轼曾写过凄切哀婉的悼亡诗词《江城子》,李清照曾写过铮铮铁骨的《夏日绝句》。 从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看:生活变迁、审美变化导致风格变化。如李清照南渡前词风清新温婉秀丽,后则寂寞伤心悲凉。 从体裁看:“诗庄词媚曲谐”。因为诗多用于应制,非庄不可;词,多写男女情感,适于媚;曲,更接近民歌,宜于用诙谐的手法来表现。但诗、词、曲皆各有多种功能,风格自然并非仅为一种。在诗词的风格上,即使同样的题材,在诗词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如怀古题材的诗多沉郁苍凉,而词却往往在历史沧桑中插入艳情。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纤柔。 从题材看:语言风格是诗歌的外在形式,为了内容表达的需要而使用不同特色的语言,不同的风格就产生了。在诗词的题材内容上,一般而言,表达政治主题,写国家兴亡、民生疾苦、咏史怀古、胸怀抱负、宦海沉浮的,多用朴素、含蓄、深沉之语。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多用婉约、俏皮之语。 (一)、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二)、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三)、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锦瑟 (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李白的《静夜思》 (五)、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六)、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七)雄浑《垓下歌》大气 (八)豪放《将进酒》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语: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含蓄委婉、雄浑豪放、慷慨悲凉、简练生动 ★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提问变体:请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语言特色)。该题型不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步骤 第一、一般用两三个双音节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效果);第三、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格式:本诗( )。通过( )的描写(刻画、运用),体现了(写出了)( )(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1)谈谈下面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①。 ①辽西:古郡名,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方 【解析】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黄莺儿”口语化。是儿化音,写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请简要赏析这篇作品的语言特色。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暮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语言风格,按步骤作答就不易失分。赏析题要注意到对同一相关题材的处理,作者不同,体裁不同,所表达的侧重点亦不同。解答本题还要注意两方面:一要清楚诗词曲不同体裁的语言风格迥异;二要具体到某一首诗词曲本身独特的语言特色,要从题材角度解释其风格特点。先答出直观的语言风格得1分,再答出这两点就又得1分(只概括特点没有分析得1分),最后答出抒发的情感,让答案臻于完美(最后一点也常会成为得分点)。 【答案】①刘诗含蓄深沉(点明特色1分)。诗文通过对野草野花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斜阳残照映衬在败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具体分析1分)。抒发作者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表达情感)。 ②吴词温婉悲凉(点明特色1分)。词中通过引用三个典故:“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具体分析1分)。抒发了作者亡国隐痛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不胜俯仰悲惨之苦(表达情感)。 ③赵曲明快直露(点明特色1分)。词中通过用“燕子”年年寒暑来去搬家的特点和新旧王朝走马灯似替换的描写,使文字具有浓郁的散曲风味(具体分析1分)。抒发作者对各朝各代不断兴衰更替的感怀(表达情感)。 (注:本参考答案虽没有要求写出情感,但诗歌是言情志的,答出情感是大多数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点。) (3)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 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苏轼在《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论王维的作品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结合本诗,就此特点对颔联的语言特色进行简要赏析。(4分)  本诗清新自然而恬淡优美(1分)。诗歌通过翩翩飞行的白鹭、互相唱和的黄鹂和广袤的水田、茂密的夏木互相映衬(1分),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积雨天气辋川山野的意境深邃、画意盎然景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山水生活的向往、追求和热爱(1分)。 (4)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08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逆向的比喻(1分),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1分);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1分)。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1分)。 (三)鉴赏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从语言的运用上看,每种文体都有一种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文章的内容事物:说明文主要用说明的语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记叙文常用叙述、描写的语言表达方式写景、写人、记事;议论文则以议论为主,发表作者对某事、对某物的看法、态度等;诗歌散文则以抒情为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凭借某事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因此,诗歌对表达方式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抒情方法上。抒情方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其特点是抒情时感情强烈、直露,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撼人心,容易把握。本考点近几年出现频率仅次于间接抒情,要特别注意。间接抒情往往依托于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事、写景、状物或论理中抒发情感,使情感含而不露,意味深长,含蓄隽永。常见方式包括: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主观感情,感情附着于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既描写景物,又表达情感。我国古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2、即物抒情: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蕴含深厚,情深意远,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 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己的理想、人格、观点等寄托在某种细致描摹的事物上,咏物就是咏怀,两者合二为一,这类诗歌常称为咏物诗。咏物诗有两个特征:一是一首诗只咏一至两个对象;二是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做到“神似”。这种委婉含蓄的言志方式能将不便或不愿直说的情感表达出来,隽永深刻,耐读而有深意。在分析咏物诗时一抓对象,二抓对象的特征(特别是内在的品格等),三抓特征中所蕴含的作者的志向、观点等。 4、即事感怀: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 5、寓情于理:将感情融注于议论之中,既是富有情感色彩的议论,也是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 6、怀古伤今:怀念古人或过去的时光,叹惜自己或现实的无奈、不堪,抒发伤感之情。 7、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不是影射、讽刺现实,批评时政,劝喻当道,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慨、不平,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此法既能把不便或不宜传达出来的情感传达出来,又能增强诗歌的可读性,意在言外,含蓄委婉,耐人寻味。这种手法强调历史和现实的可比性,能让读者有所联想。理解这类诗歌,读者对历史,对诗人的事迹、处境、人生经历等要有所了解。 8、用典抒情:用典也是一种作者暗暗表达感情的方式,用典觅知音,抒情志,言抱负是古人的含蓄与智慧。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下,作者可能无法高声说出内心的想法,用典就成了一种寄托,可借典故里的人物抒发自己的志节。用典既可使表达含蓄而不浅露,又可丰富作品内涵增加文化底蕴。用典过滥,人们贬之为“掉书袋”,故意卖弄,不可取;用典恰到好处,却足以表现出一种含蓄雅洁的风姿。 9、以乐景衬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使人物的感伤之情倍感沉郁,更能突出诗人心中难言之哀,难传之痛。 10、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可倍增其乐。 ★提问:本诗某句抒情方式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提问变体:①诗中表现了……之感,请就……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②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③本诗(某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④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某诗句。 ★步骤:第一、具体答出属哪种抒情方式;第二、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指出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指出这种方式所起的作用。 ★格式:(1)用于直接抒情:本诗(某句)运用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中( )表达了诗人( )感情,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使诗人( )情感表达了得更强烈、更真切。 (2)用于间接抒情:本诗(某句)运用了( )的方式,诗歌(诗人借助或通过)( )表达了诗人( )感情,这种( )的抒情方式使诗人( )的情感抒发得更( )。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颈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4分) 示长安君①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解析】理解这首诗可从注释入手,抓住诗眼“怆情”;从而得出诗人对短暂相逢的哀叹,抒发的是身世之感,传达出的是兄妹之间的真挚情谊,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纯朴而真挚的感情,可谓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答案】“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答出抒情方法1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答出具体的感情色彩1分)。 “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而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把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撼人心(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表达效果1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本诗中有很多写景的句子,请结合诗句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解析】阅读本诗可从注释和标题入手,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本诗用一“望”字引出景物描写:平川、野渡无人、孤舟横斜、荒村中的断霭、古寺中的流莺。这些景物也是家乡特有的,这不禁让诗人想起自己的故园,从而借助这些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这些景物应当是“望”字所引,所以属于触景生情。 【答案】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指出表现手法1分),诗人无聊而望,却见到如家乡般的景色,平川、野渡无人、孤舟横斜、荒村中的断霭、古寺中的流莺,引发了诗人思乡的感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点明感情色彩2分),使诗人的感情抒发得更含蓄隽永,富有诗意(答出表达效果1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本词从整体来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同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解析】从题目“有怀”入手,结合“千古兴亡多少事”和“天下英雄谁敌手”句,可看出词人在赞美孙权,又因是“有怀”,再结合词人所处时代,可知诗人在借古讽今。作者怀的是“古”,喻的是“今”,作者主张抗金,收复中原,他歌颂孙权,称赞孙权能身经百战,守住东南地区,实际就是隐讽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以致丧失中原,意在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懦怯。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显得含蓄、委婉,形成了这首词在艺术表现方面的显著特色。 【答案】本词运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1分),词人赞美孙权,写孙权的英武,这是怀古,但诗人真正的目的是讽今——隐讽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以致丧失中原,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懦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点明思想感情2分),词人把丰富的情感寄托在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当中,意在言外,含蓄委婉,耐人寻味(表达效果1分)。 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相生)、工笔描摹、白描(简笔勾勒)、对比(古今、今昔、正反、前后)、衬托(又分正衬、反衬,正衬又称渲染,反衬包括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多角度(如细节、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赋、比、兴、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等。 ★提问: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步骤:第一、答出是什么表现手法;第二、具体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指出所起作用或所达效果。 ★格式:本诗运用了( )手法,通过(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表现(描写)了( ),体现(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有着( )的作用。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解析】理解本词可从注释入手,联系词中的“伤心事”“飞向谁家”“同是天涯”等词,就能找到本词的主旨——抒亡国隐痛。本词引用了三个典故:其一是化用杜牧《泊秦淮》的诗意,发今人伤怀之感;其二是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意,使人感慨世事的变迁,王朝的更替;其三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意,借意抒怀——自己和眼前的歌姬不正如同白居易之与琵琶女的境况相似吗?全篇化用唐人诗句,使全词意境深远。 【答案】此词多用典(答出表现手法1分),一是化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发今人伤怀之感;二是化用刘禹锡《乌衣巷》,一句“飞向谁家”使人感慨世事的变迁,王朝的更替;三是借用《琵琶行》中白居易与琵琶女遭遇借意抒怀(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全篇化用唐人诗句,使全词意境深远,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指出所作用或效果1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结合诗歌的后两句,谈谈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4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解析】理解本诗可以从注释入手,联系题目“邯郸冬至夜思家”(这里面点明了时间、地点、事件),再结合“想”词,能找到诗的主旨——游子思家之情和浓浓的乡愁。 【答案】此诗后两句通过想象来写思家(答出表现手法1分),想象家人在思念自己的一幅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这种想象不仅把作者的思家之情表现的得更深切,还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表达效果1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凭栏手捻花枝” “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1分)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若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这一感情变化亦可)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夸张、借代、排比、反复、双关、引用、互文、通感、反语、设问、反问、顶真等。诗歌鉴赏常用修辞及作用: 1、比喻:一是用于描绘或渲染事物物征进行,可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二是用于说理时,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象,既能帮助人深入理解,又能使语言形象生动。 2、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更易于抒发诗人的感情。比拟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3、夸张:一是深刻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二是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渲染,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4、对偶(对仗):一、从形式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二、从内容看,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6、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强化感情,加深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友情提示:目前对于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划分仍不太统一,题干若是未就某一具体的方式或手法设问,而是就以上这三个概念之一(或艺术表现手法)设问,则可在我们所列举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三个类别中,选择能与诗歌相对应的某一或某几个具体的方式或手法作答。 ★提问:诗人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提问变体:①本诗在表达情感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②本诗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③对本诗某句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步骤:第一、答出修辞手法;第二、结合诗歌具体分析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指出所起作用或所达的效果。 ★格式:本诗运用了( )修辞手法,通过(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表现(描写、突出)了( ),更好地体现(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具有( )的作用(效果)。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它的表达效果。(4分) 【解析】 “飞”写出瀑布的水猛、流快、气势大,“三千尺”写出瀑布落差巨大,这显然是夸张手法;再后将句子放入原诗中,结合诗的意境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答案】“飞流直下三千尺”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手法1分),诗人以高山、阔天为背景,写瀑布仿佛从“三千尺”的天上而降,气势宏大,意境开阔,突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结合诗句分析效果1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解析】要抓住关键句“聚散匆匆”及本诗“送别”的特征,“匆匆”表示时间短暂,友情难以畅叙,“云边”“水上”二句运用比喻具体写“散”,别后如深以失侣为苦的云边孤雁,又如漂泊不定的水上浮萍。后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说明他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深深地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富有艺术感染力。 【答案】本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指出手法1分),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分),把二人的深情以及别后的相思很好地传达了出来(表达效果1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05湖北卷,有改动)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本诗“肯为君王卷土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解析】可从“哀”“难”“虽”“肯”等词入手,分析作者本诗的真正含义是在反驳杜牧在《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中“卷土重来也有可能成功”的观点。诗人认为项羽已失去民心,他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那些江东子弟还健在,他们也不可能再在项羽的带领下卷土重来了,因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答案】本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指出手法2分),以强烈的反问更好地强调了失去民心的项羽“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鲜明地表达出诗人的观点,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答出具体内容和表达效果2分)。 (四)鉴赏思想感情及观点品评 一、思想感情 常用来表述情感的词有:闲适、恬淡、喜爱、向往、渴望、仰慕、乐观、淡泊、慷慨、豪迈、悲壮、孤寂、惆怅、凄凉、苦闷、悲凉、哀怨、感伤、悲怆、激愤、憎恶、离愁别绪、怀古伤今、忧国忧民、坚守节操、淡定从容、豪放旷达、雄壮悲慨等。 ★提问:本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第一、回答这首诗或词写了什么内容;第二、回答通过这个内容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格式:本诗通过( )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本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咏怀古迹(其三)①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②,生长明妃③尚有村。一去紫台④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⑤,环佩⑥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⑦,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年元年,是咏汉昭君出塞之作。 ②荆门:山名。 ③明妃:王昭君。 ④紫台:紫宫.宫廷。 ⑤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⑥环佩:妇女戴的装饰物。 ⑦千载琵琶作胡语:传说王昭君在匈奴曾作“怨思之歌”。感叹在汉宫受到的冷遇。 【解析】这是借怀古人古事表现作者感慨的怀古诗。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左拾遗。后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杜甫的遭遇和昭君的遭遇有很多相似处,一是绝代佳人,入宫见妒;一是才华横溢,入朝见妒;一是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一是不分忠佞,无辜遭贬;一是身死异国,环佩空归;一是漂泊西南,有家难归。这样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借写昭君之怨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慨。答题时得先从诗的内容入手答出写了什么,然后再答出写这个内容的目的,即作者通过写这个内容要表现的感情。 【答案】本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所写内容1分),表达了作者对王昭君不幸遭遇的同情(表层含义1分),同时也曲折表达诗人漂泊他乡,失遇无路,才华不得用的感慨(真正主旨2分)。 二、观点品评 指针对前人对诗歌的理解或评论进行的品评。古典诗词是历经千百年而留传下来的艺术瑰宝,它语言凝炼、含蓄,跳跃性强,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充实它留下的艺术空白。各人的经历不同,境遇不同,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不同,理解也会有差别,因此,对诗歌的评价也见仁见智,有的评述也许是恰当的,有的可能偏颇。我们如果结合原诗去认真分析前人的诗评,会从中得到启发,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去感悟、鉴赏诗歌。 近年高考试卷出现了对诗评观点品评的题目,这种题型开放性强,解答的要求高,难度大。其实考生如果能熟悉这种题型的特点,把握其解题方法和技巧,作答并不困难。观点品评题一般有两问,解答时第一答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第二答要说明理由,理由要对照题干的要求结合原诗的相关内容具体作答,两答还要兼顾,既不能只回答第一问而不展开阐述,也不能直入分析回答第二问。 ★提问: 你是否同意某人的( )观点或对这首诗的( )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歌说说你的理由。 ★步骤:第一、根据题目的要求,弄清要求品评的角度(是内容还是形式,是整首诗还是局部,是表达技巧还是语言风格);第二、阅读诗作和对其的评论,形成自己的看法;第三、亮明自己的观点;第四、结合原诗具体分析,阐述理由。 ★格式: 同意(或不同意)( )的看法。因为( ),所以,( ) PAGE 1
/
本文档为【高考古诗鉴赏方法与步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