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这样执着 为什么? 杨林柯老师的教育随笔

2012-04-11 11页 doc 61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0441

暂无简介

举报
这样执着 为什么? 杨林柯老师的教育随笔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 ——对各位家长的心灵告白 陕西师大附中国文教员 杨林柯 有时候,说,需要勇气;读,则需要耐性。——题记 这几天内心一直比较纠结,因为几位家长的“上访”,我被告到校长那里。对一个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严重事件。虽然我可以理解各方所持立场,但终究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的吊诡与好玩。 回顾元月13日下午,高一年级开家长会,主要是班主任讲假期要求。4点10分刚下课,就有几个孩子围上来和我交流个人假期读书计划与学习安排,也有要我的信箱...
这样执着 为什么? 杨林柯老师的教育随笔
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 ——对各位家长的心灵告白 陕西师大附中国文教员 杨林柯 有时候,说,需要勇气;读,则需要耐性。——题记 这几天内心一直比较纠结,因为几位家长的“上访”,我被告到校长那里。对一个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严重事件。虽然我可以理解各方所持立场,但终究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的吊诡与好玩。 回顾元月13日下午,高一年级开家长会,主要是班主任讲假期要求。4点10分刚下课,就有几个孩子围上来和我交流个人假期读书与学习安排,也有要我的信箱、电话的。正好碰到一位家长,和我谈了关于孩子语文学习的情况,我对这个孩子的努力上进和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很是赞赏(孩子当时正和我交流),家长也说了一些赞扬和鼓励我的话,说她也常阅读我的博客,很有收获,说现在像我这样的教师真是太少了,不仅教书,还要做孩子的心灵导师,真不容易,甚至说到“崇拜”一类的话,这种话我已经听多了。我曾告诉学生,不要崇拜任何人,也不要让人家崇拜你自己,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是不可多得的无价之宝,这是现代意识。可我们的教育是“上半身教育”,这是不真实的教育。听到学生家长又在说“崇拜”一类的话,我立马插话:“不要崇拜,我和孩子是朋友。”我告诉家长,其实我一直在教育我自己,这不是谦虚,而是一种需要。 因为当天的家长会也未要求任课教师参加,我在办公室呆了一会儿后就回家了。 但第二天,风云突变。 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一起找我“谈话”,说几个家长对我有意见,主要是学生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一些东西不相信了,爱怀疑了(因为我也确实说过“怀疑和批判让人成长”一类的话);对家长的话也不怎么迷信了,甚至用事实、道理和家长辩论;说我上课讲了批判性的话,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对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不利,说孩子“太小”,不便接受这些负面东西,应该用“正面的、阳光的”东西教育孩子。意思大致就这些。在几位领导对我的思想帮助会最后讲了学校可能会采用的行政“处理决定”。 我深深理解领导的苦心,在教育市场化的现实背景下,家长交了学费让孩子上学,买的就是学校的教育服务,作为“服务单位”的学校,为了“可持续发展”,能不考虑“上帝”的要求吗? 为纠正偏信之暗,虽然我做了一些解释说明,但在不同的思维空间里交流,似乎很累。实际情况是,个别家长的一面之辞能说明一点问题,但却容易遮蔽更大的问题。我联系一些大学生自杀以及杀人的事实讲了我的价值选择理由,我希望用人生教育统摄和抑制应试教育下的功利冲动,把生命教育、理想教育、德性教育乃至信仰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当然从现实生存的角度,高考成绩也是很重要的,必须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要用人生大目标统摄高考小目标,目标高远,行动才会更有力。虽然一直戴着镣铐跳舞,但还是希望无愧我心。因为理想追求与实际效果之间向来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如果“取法乎中”,恐怕“仅得其下”了。 但学校领导似乎很忙,下面还有会议,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未得到充分表达,只好匆匆离开。我一时间感到,人与人之间有着多么大的心理隔膜。 回到家里,我不仅为自己感到好笑,怎么能和领导们讲理呢?管理学原理告诉我们:领导永远正确!汉字“理”字一边是个什么字吗?但我还是为自己申辩了,因为我觉得,我们服从领导的管理,不是承认我们比领导我们的人愚笨,而是觉得,社会需要一种秩序。如果我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就要讲清道理,说不说是我的权利,听不听则是领导的自由。 我一下子进入一个夹缝之中:一边是学生以及家长的夸赞与“崇拜”,一边是个别学生家长的排斥与“上访”,我心里五味杂陈。我多次讲到“世界充满悖论”,但讽刺的是,我也掉入“悖论的怪圈”(就是你越尽力,越受伤;你越热爱这个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越会充满一种伤害你和阻抑你的力量。丛飞为救失学少年重病而亡,而妻子邢丹恰恰被失学少年用石头打死)。这世界虽说矛盾、荒诞乃至悖谬,但却很真实。你会发现,你发往世界的能量有时竟然会神奇地反作用到你自己身上,难怪“现代牧业”董事长感叹:这个世界,做好事成本太高,坏事我又不想做。记得朱光潜先生说过:“人只有以出世的心态才能做入世的事情。”但许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在一个分数崇拜的功利背景下,做真教育如何让人不受伤! 仔细想想,家长们也有他们的立论依据,不管他们是官员还是百姓,成功还是不成功,他们的孩子毕竟要进入这个世界,要和这个世界建立一种认同,要听“大人”的话,毕竟这个社会是由“大人”主宰的,如果孩子有叛逆之思,不轨之行,或者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好大学,让他们的面子往哪里搁?家长们的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实际情况是,个别家长对我有多么大的误会。 回到我这边来说,我的教育理念就是: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目的是要学生在一个“犬儒病”流行的时代,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在知识教育中我努力实践通识教育和全人格教育,我觉得,通识教育和全人格教育从长远来看对孩子更有利。 再从功利目的上来说,有些孩子不会写文章,尤其不会写议,关键是没思想,胆识才气都从思想而来,没有读书与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没有对文化的继承与批判,如何形成思想?我们常说“人文精神”,其实“文”的问题根本上是“人”的问题,“文”是由人的内在气脉发出来的,里面有什么,发出来就是什么,喷泉里出水,血管里冒血,文章就是一个人内在生态最直观的反映,也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存在。 有一句话说:“真正的艺术家眼里是没有艺术的,只有人间的苦难而已。”我把这一句话变一下是否可以这样说:“真正的教师眼里是没有‘教育’的,他眼里只有鲜活的生命和人间的不幸。”度己度人就成了热爱并悲悯这世界的人最后的选择 。 我不想把自己打扮得高高在上,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沉沦下去,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用处,在教育行动中,让孩子明白活着要寻求价值和意义,要自己救自己(我主要指的是灵魂上的得救,由“安身”走向“安心”),不要被骗,不要误入歧途,要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我们有最美丽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青春,要好好利用它,而不是消费,更不是荒废,要对得起自己。每个人都是生命链条的链中一环,每一个人都连接着他人,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的道德。在内心里,我把教育作为自己信仰的构成部分。因为在一个社会的诸多系统(政治威权系统,经济发展系统,文化教育系统,法律道德系统等)中,教育是推动社会、改变社会最重要的基础系统,它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主要任务。所以,从教育中寻找价值就成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环节,但一棵树再大也不可能改变一个城市的气候。我自知能力有限,影响力有限,但无数能力有限的人都行动起来,这个世界就有了改变的希望。改变只能从自身开始,是草木,就变绿;是星星,就发光。度人先度己,救孩子先要救自己(虽然鲁迅先生早就喊出“救救孩子”的号召,朱大可、叶开等良知学者也在大声疾呼,但有多少人真正投入了行动?包括我们家长在内,我说的“救”主要是精神灵魂上的),教育孩子先要教育自己,教师“失魂”,学生必然“落魄”。虽然我们把教师打扮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需要追问的是,谁在真正塑造孩子的灵魂,谁又在真正污染孩子的灵魂? 家长一定听过社会对“白狼黑狗眼镜蛇”所代表的职业的痛斥,但人们只是看到现象,却不思考深层问题,导致错打板子。人们只看到教师社会地位提高了,学校收费似乎也不少,但如果深入教师们的生活深处、内心深处,看看教师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有假期,但假期常常补课;有双休日,但周六都在上课;白天上课改作业,晚上常常还要陪自习或者备课改作业阅卷子,错过了好看的电影,不知道歌星的名字,读书充电的时间很有限——在教育产业化(其实是商业化)的大潮中,学校成了“服务单位”,要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要让上级领导满意,教师们不仅要面对“一仆二主”的外在尴尬,还得面对良心审判的内在羞愧,在“让他人满意”和“让自己满意”之间很难和解,经常得忍受内心的撕裂与痛苦的煎熬。虽说外在逻辑的力量很强大,它的量化考评涉及到学校的生存和教师的待遇与尊严。但教育是良心工程,良知的声音是教育最本真的力量,它内在于教育。在与外在的各种矛盾与困扰的斗争和妥协中,那些有良知的教师们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努力。 三 这些年来,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我几乎把一切时间都用在读书学习上,甚至上厕所,晚上泡脚都在阅读。我每年的阅读量绝不会少于1000万字,写读书笔记约在8—10万字,写文章和教学随笔不下30篇(这些与学校要求无关)。为专心读完《圣经》,有一年暑假我曾经关掉手机,闭门谢客达一个多月 。/ k- ^, n( W) A. \' {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稻粱谋,更不是为考个什么文凭获得体制认可,主要是想从精神上得救,发现真相,寻求真理,进而影响学生和我周围的人,一起走出精神迷途,找到精神家园。在一个问题较多的语文环境中,我希望自己本身成为一种优越的语文资源,在一个训练越来越多,读书越来越少的现实背景下,用自己的读书带动和影响学生,实现更高的教育价值。我知道自己道行不深,修炼有限,不能成为先知先觉者,更不可能成为什么“精神救主”,只是努力成为一个后知后觉者,不想让孩子像许多庸禄之辈一样成为不知不觉者。我是在受蒙蔽中长大的,被洗脑的结果是:我的精神成长和觉醒晚了快20年。我不希望现在这些可爱的孩子重复我当年的悲剧。早一点觉醒和长大,不要浪费人生,虽然觉醒后会有痛苦,但不觉醒的生命不过行尸走肉!1 u8 N' \3 G9 o% ] 我觉得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必须改变一个人的心,而现实功利的教育很难达到目的,如果历史文化多病,观念畸形,就必须借助于科学、哲学乃至宗教的力量。我知道,观念世界是一个僵化的世界,妄想把一些东西简单注入大脑的做法是很可笑的,根本是心灵在起作用,而心灵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因为灵魂是自守的,外在的教育再好,必须通过内化起作用,所以最好的教育往往是自我教育,对于教师尤其是文科教师来说,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也是首先教育好自己,让自己走向世界的高处,走向真理,然后才能对学生有一些精神辐射,如此来看,教师不过是一个学生而已,要不断学习,不断吸收,并去粗取精,不断消化,吃草挤奶,所以我强调读书。因为教师所给学生的毕竟有限,而让学生有精神饥饿感,自己努力去寻找家园,就有了终生学习和进取的不竭动力。 四 至于家长说到的具体问题:比如孩子不相信“新闻联播”,说受了我的影响,因为我确实说过“不要活在新闻里,生活比新闻大得多”一类的话,目的是要学生学会理性思考,独立判断,因为新闻往往是经过选择的吸引眼球的有一定导向性的信息,它要么说政府的好话,要么说人性的坏话,不要因为好新闻就简单肯定:‘祖国形势一篇大好’,也不要因为坏新闻就得出‘社会腐败,人心不古’的结论,任何新闻都是社会的一个点,生活比新闻大得多,要放开眼光,自己去看;使用大脑,自己去想,大脑中要多一些问号,不要只是感叹号,要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追问,不要满足于别人给你的现成答案,最好亲自走一走,做做社会调查。对生活的判断要警惕极端化思维,或天堂,或地狱,神圣化或妖魔化都是不对的。我给学生推荐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 ,就是希望学生能走向高处,因为在低处只会区分大小高下尊卑,而在高处才会发现世界原来是平的。站在地上,我们很容易被阴云密布的天空遮蔽,以为到处都是这样,但只要我们走向高处才会发现,蓝天和阳光其实一直都在,只是我们处在可怜的位置上(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博大的心胸难道不好吗?)。 对于大人物,我让学生不要盲目迷信,我给学生推荐保罗·约翰逊的《知识分子》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大人物其实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并不是特殊材料构成的,不近人情的;大人物也并不是哪方面都伟大,他们并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没有被卑下的情操所战胜罢了,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我不希望他们像我当年那样继续承受“上半身教育”,给大人物涂上油彩,塑成金身,西服领带,高高在上,不近人情,而不告诉我们,他们其实很亲切。对他们一些人的不光彩的下半身的有意隐瞒是对人性的阉割,也是对学生的欺骗。 认识光,也得认识光在另一面的投影,这样,认识才是全面的;对社会的认识也是一样,社会不存在什么“贞洁城堡”,学校不是,家庭也不是,所谓“纯洁”也只是相对而言。企图“让学生生活在某种类型的教育真空中逍遥自在地不受文化灾难和问题的干扰”(布鲁纳语)不是一种执着,也可能是一种虚妄。况且,学校也不是一个教育真空,社会不可能被隔离在学校之外。社会现实的各种正面或负面的东西在信息传媒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代社会可以不通过学校也能够获得。为了保护孩子,要告诉他们早晚要进入的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理想和美好,甚至有一些残酷,但必须直面这种残酷,让他们对不好的东西提前有一些预期,免得“见光死”,出现精神的扭曲与异常。因为我知道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很多,有个别甚至还是老师的孩子或我过去所教学生的同学,每个生命的消亡都让痛惜。虽然自杀事件相对于中国十几亿人口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对每一个家庭却是空前的灾难。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爆料:中国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死亡,八人自杀未遂,每年至少有二十五万人死于自杀,200多万人自杀未遂(2007年自杀28.7万人),其中有许多是大学生。 为什么有那么多大学生自杀?问题出在哪里?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进行的只是“成功教育”,是出人头地的功利教育,革命加拼命,学习不要命,头悬梁,锥刺股,一心只为靠大学。我们当年是点着煤油灯上晚自习,以至于许多同学的头发被烧,晚自习为防止打瞌睡,就吃大葱、吃辣椒。“比、学、赶、帮、超”这是我们当年的口号,以致于我身体差到感冒一次两个月不好,一米八的个子体重只有110斤。现在的口号更离奇,“不成功,便成仁”“不到长城非好汉”等等之类,各种激进的口号让人啼笑皆非。 如果我们让学生的词典里只有“拼搏”“奋斗”“成功”几个可怜的词,那么请问:学生的生活在哪里?生命在哪里?那种把生活与幸福不断滞后的教育是骗人的教育,因为生命是不能保存的,一切也都是有保质期的,六十岁时你能回到十六岁吗?用什么呵护生命的快乐与生存的质量?面对严峻的生存现实与中国国情,我提出:享受学习过程!就是希望学生找到兴趣,找到方向,关注过程,不要只盯着成绩,因为成绩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只为考大学才需要学习,为了生命的幸福,终生都需要学习。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厌学,就是只把大学作为人生目标,甚至把大学吹捧为自由天堂,但当学生真正走入大学以后才发现,和自己真正的理想有很大距离,自己努力追求的东西到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快乐,失落感随之产生,加上学生心理上的断乳,生命教育的缺失,有不少学生困惑、迷茫,也有学生麻木、沦落乃至走上绝路。要追问责任,大的社会原因不说了,要说具体原因,我觉得中学教育难辞其咎。每听说一位大学生自杀,我都会痛苦一次,似乎他们的自杀和我有关,因为每一个个人悲剧都是社会悲剧,而社会是由我们每一个人构成的,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社会状态和思维理念、价值追求就构成了我们基本的社会生态,只有我们每一个人是身心健康的,是智慧的、美丽的,是有爱心的,这个社会才能更加智慧和美丽,更加充满爱意。 六年中学教育,这是人生最重要的六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大都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对社会的基本认识也是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中学教育,学生们六年都干了些什么?一位毕业班学生申斥道:“我们除了做题还学会些什么?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年华就这样被谋杀了。”话虽极端,但说出了学生的心里话。我们在应试选拔教育的同时,几乎没怎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爱的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审美教育,大部分时间只是在搞训练,学校成了训练集中营。由于教育本质目的缺失,导致应试性的功利人格遍布校园,生命里面空空如也。一些学生不会正常地思考问题,缺少常识,大脑简单,思维模糊,感情细腻,精神脆弱,缺少责任感,一遇到问题易走极端,忽视了自己是社会大生命的链中一环。看起来长大了,但长大的只是肉体,精神依然在幼儿阶段,很不成熟。因为我们的教育让孩子读书很少,训练很多,孩子们把大量时间都用在做题训练上,很少顾及生命里面。有些家长也不让孩子看课外书,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业,也不希望教师讲所谓“课外”的东西,只讲与考试有关的。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恰恰表现在能够突破课本及课堂限制,让学生看到和触摸到一个比课堂更大更真切的世界,让孩子的心灵更宽广,精神更强大,防止成为“单向度的人”。 有人戏言:“中国教育毁人不倦”“中国教育比中国足球还没希望。”有人痛斥:“中国教育的伟大就是把一个正常的人培养成合格的奴隶或残废。”但抱怨失望有什么用呢?就母亲像对一个不争气的孩子,真正的教育者从来没有放弃对教育的希望。 记得一句话:世界如此糟糕,你要心理强大。教育是造心工程,造就一颗强大的慧心就有了探求世界、追求理想、建立意义的不竭的动力源泉,也就有了呵护生命安全的坚强屏障。 五 在对社会的认识评价上,我们只着眼于“积极健康”,而忽视孩子内心的真实判断,我们总想把社会之凶险、人性之丑恶包裹起来,让他们把一切都想象得那么美好,最后陷入幻灭的痛苦。就像邵夷贝在歌词里唱的:“谁把你教育得善良无害,然后让你在现实中哭着学坏;谁许你一个虚幻的未来,让你为了它把梦想掩埋。”胡适早就痛斥过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不顾人生真相的蒙昧教育,说“不认识社会,怎么改变社会”。哲学家周国平也反对这种隐瞒社会实情的教育,他更反对那种一味引导孩子适应社会消极面的实用主义教育。 我知道,人性是脆弱的,人是喜欢虚假的,但真相往往是残酷的,真相会穿透个人而摧毁许多貌似坚牢的信念。不把一个人投入残酷之中,如何让他们从虚幻的信念或意义中爬出,如何让他们在精神上得救,走向自助与自强。况且,这种沉重乃是社会历史文化带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掩耳盗铃不过是自欺欺人。我认为,承受一定的重量有利于生命的成长、心灵的坚强。你看,黄河老艄公摆渡往船中放石头就是为了渡河平稳,避免被风浪打翻。担负沉重正是为了以后能真正地理解和体验轻松,避免活在无知的虚幻里。因为,做一个有思想、有尊严的人总比做一头幸福的猪强吧! 六 成长有时是痛苦的,智慧有时也是痛苦的,智慧和痛苦似乎天然就是孪生的。我希望每个生命智慧,但我无法保证每个生命逃离痛苦,尤其是由于教师对真教育的追求或处置不当而带来的成长痛苦。 说实话,有时我内心也很矛盾,很纠结。我和教育界的一些良知人士有同感:把孩子教醒吧,唯恐醒来痛苦。因为不知道文化出路在哪里 ,我曾感叹,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梦醒后发现无路可走。让他们继续昏睡吧,可对于世上多出一些浑浑噩噩的生命又于心不甘。想起鲁迅的话:“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是什么话?不知多少人能懂。 似乎扯大扯远了,但却是我内心的真实。也许有家长会说,扯这些干嘛!让我娃考上重点大学就行了。虽然我知道中国的大学办得很糟,但我还是要告诉学生,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努力去考大学,在一个身份社会,大学文凭就是你一生的文化身份,“一本”和“三本”的利益含金量还是不一样的。当社会都在认可一个东西的时候,你不努力争取,在现实功利上可能会吃亏,韩寒只有一个,成功不仅在于他个人独特的才华,也在于市场和现实的需要,一般人还得走一般的路子,高考不是一个一般将来时,而是一个现在进行时,它就在你每一天学习的过程中。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高中三年就是人生最紧要的三年。我说,对于语文,我有十几年的高三教学经验,我认为考学训练是低技术含量的工匠活,几个月就够了,而知识积累、思维训练、精神涵养等等这些“内功”则主要在平时。语文成绩只是语文学习和人格训练的副产品,而且有“显性成绩”和“隐性成绩”之分,“显性成绩”是考试量化,“隐形成绩”则是生命成长,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就像身高体重与身体健康,我们不能只管身高体重而不管身体健康。可在一个实用理性统治的盲社会,谁还在关注精神的“里子”,“面子”才是最重要的。记得尼采当年就说,大众需要的只是价值含量很低的教育,真正有价值的教育只是少数人的事。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先生当年也遭遇过这样的追问:“老师,你讲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鲍先生幽默地回答说,这是智商有限的表现。因为教育不仅要关注形而下(实用)的价值,更要有形而上(精神)的追求,不然那只能是教育的堕落。 我自知生存靠社会供养,回报社会能力有限,人微言轻,似乎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又不想满足于无意义生存,总想给这社会留下点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会活到哪一天,因为年龄一到,血压老高,天天服药,似乎有很多书要读,似乎有很多事要做,似乎有很多文章要写,但工作及各种事务把人的时间撕成碎片,我感觉自己的人生也似乎被撕成了各种碎片。生命短暂,鲁迅说:“抓紧做!”但我能做什么呢?教书和读书写作似乎成了我生命最后的选择。我自认为40岁以前为了生存需要做了许多没有多少意义的事情:出书几十本,但都是速朽玩意儿;比起农民工,挣钱也算不少,但发现钱不过是一个不断在贬值的身外之物。看世事,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我为自己的生命做了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而为自己的生命做事难道不也是为这个世界做事吗? 记得一句话:“死人的墓碑如果不立在活人的心中,那这人便真的死掉了。”如果有一天肉体消失了,精神还能留在这个世界上某些生命里面,难道不是生命的延续吗?作为教师,教书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我别无选择,只希望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延续一下我的生命,这在至高者看来,是多么渺小的一件事,因为一切都只是过程而已,谁也无法保证永垂不朽。但在我,又是多么看重的一件事。 七 至于说到我对社会的批判、历史文化的批判乃至于对教育或者学校某些做法的批判,有家长认为是“牢骚”,我要说:“我不是屈原,我没有冤屈。”我有车有房,家庭幸福,儿子也有工作,有很多尊重我的同事和朋友,我也很感谢学校这些年来给我的包容和相对的自由,能让我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不跪着教书,能够在一个很小的精神空间中影响这个奴性十足的的社会,传达一种精神的能量,从而给学生带来一丝温热,我希望给课堂灌注一点生气,给语文一双飞翔的翅膀,让学生在思想中学会思考与写作,让他们在上了大学把许多东西忘掉之后能够真正留下一些东西,我不想教给学生“屠龙术”。 再从实用价值来说,批判是思想发展的必备素质,年轻人就要狂一些,敢于说大话,该谦虚谦虚,该骄傲就得骄傲,因为谦虚是认可别人,骄傲才是认可自己,骄傲也可以让人进步,一切的定论都是可笑的。可中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不断认可定论,记“标准答案”,不管这个“标准答案”是“标准惨案”还是“标准冤案”,把孩子搞得一点脾气都没有,许多孩子小时候活泼乱跳,上学后渐渐变得呆头呆脑,小时候还像哲学家,爱思考大问题,越长大越世故、越深沉、越谦虚,其实是越来越失去自信,而自信正是人格核心,剥夺孩子自信就是剥夺孩子人格,教孩子认可外界,国人的依附性人格虽说有政治高压原因,而奴化教育难辞其咎。我们只说孩子作文写不好,得不上高分,没有思想的作文怎么能够得高分(说真话、有思想的文章被思想有问题的评价者绞杀那是另一回事)。如果我们不让孩子去触碰大问题,不去关心社会,不去思考自己,不直面人生,如何能写出像样的文章,我们所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我们采用的手段之间岂不是南辕北辙?而且,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最后走上社会只能做牛,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活得很可怜。 思考离不开,错误的就要批判。思想家林贤治说过:“思想的全部力量在于批判。”批判可能会有偏激,而偏激正是思想的性质,“平正通达,不偏不倚,不会产生思想”(林贤治语)因为任何语言都不可能终结真理,那些四平八稳的语言只能暴露出精神的瘫痪、思想的萎靡,而对偏激的批判正是对思想的禁锢与扼杀,思想的一律正是思想的死亡,完全统一思想只可能在墓场里实现。 我觉得,人是需要一些思想个性的,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师在我们目前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为我们的文化本不尊重个性,只是生产“标准件”,而没有个性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数量再多,也不过是数量复制罢了,不会提高这个群体活力的增量,也不会增加可吸引可分享的价值,越可能出现相互的排斥(中国人为什么总“窝里斗”?),因为每个人看到的不过是彼此的投影而已。 从内心来讲,我是把这些孩子当我的孩子来教的,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虽然我做得不够好,但一直很卖力。我认为,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就此而言,教师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影响别人的大脑和心灵。打动学生,先要打动自己 ,说服学生,先要说服自己。为了孩子,我顶着压力探索课堂改革之路,为了孩子,我在上课的激情与浪漫中常常忘掉自己。我天生愚笨,又不会“巧干”,但我觉得,顺应外界不难,放过自己不易。对于语文教学,我觉得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讲什么”永远比“怎么讲”要重要,在一个道德技术化的泛表演时代,总得有人冒傻气,一个冒傻气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当然,作为一个教师,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喜欢你、认同你甚至“崇拜”你,但也一定会有孩子(或家长)误解你、反对你甚至“藐视”你,因为人的价值选择是多元的。好玩的是,在现有体制下,学生无法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老师,老师也无法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可育之材”,一切全靠行政之手调配出的“缘分”,喜欢不喜欢都是“缘分”,对于学生而言,适合自己的好教师可遇而不可求,对于教师而言,也看是否碰上投合自己与理念的“有缘之人”。学生和教师都没有互相选择的自由,教材也很难自由选择,虽有选修课,但哪个学校真正让学生们“自由选修”了,学生和教师都不过是被一种无形之手随意调配的“工具”。而教育不能选择,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教育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在一种别无选择的力量面前,教师和学生的思考也必须“体制化”,必须“统一思想”,大家都面对“皇帝的新衣”,不敢像孩童一样说出皇帝其实什么也没穿,孩子们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从小就被迫适应“二元话语系统”,要学会说“道德的语言”,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要不断认识“语境”的厉害。王富仁说:“只有真实的表达才会有健全的人格。”可在“经验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分裂中,孩子们只能在“听从外界”与“听从心灵”的痛苦选择中不断地陷入困惑与矛盾(我们文史教师们何尝没有矛盾与分裂呢?),孩子说话写作哪敢随便造次,什么“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准备缴枪投降吧!在分数逻辑统帅一切逻辑的背景下,谁敢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 记得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自由的人。”但要培养自由的人,教育必须是自由的,要求教师的精神也必须是自由的,国家必须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这不是教育的自由化,而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人们之所以怀念上世纪80年代,因为当时国家埋头于经济,没顾上怎么多“管”教育,文化上相对也比较自由,所以才使80年代的教育和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能因为后来的一些事情而妖魔化80年代的教育。 说这些,是不得不交代,在中学,我是为数不多的有自由思想的教师之一。我认为,思想只有经常保持自由野生的状态,才能具有勃勃的生机,但一个自由主义者搞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恰恰是‘教育’,“因为教育意味着将一种观念加以强化从而忽略了那些‘缺席者’,面面俱到的教育,即便不是不可能,也已经失去了‘教育’的目的,教育者总不得不替受教育者作出选择。”(汪丁丁语)这就使教育成了一种 ‘自由选择’的艺术。一种价值的被选择,意味着另一种价值的被忽略。要一个有具体风格与个性追求的教师满足无数个也有个性追求与风格喜好的学生,不是一种奢望,也可能是一种强加。 我认为,人,不是人民币,无法让每个人满意。当然,人人都喜欢的“超人”型教师可能是有的,但至少我不是。 本着自由主义的立场,在一些知识观点的表述上,我不是站在某个确定的政治集团或利益集团的立场上说话,而是本着心灵与良知的自由,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上或者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表达对民主、科学、博爱、平等、自由这些普世价值的歌颂,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对民主与自由的期盼,这些,我们的民族难道不需要吗? 我觉得,在一个不断“异己”化的社会中,守住自己的一点东西是要做出牺牲的,抵制外在的诱惑也是需要修炼的,更不能用自己的人格尊严去和市场或政治做交换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知识和语言,更多的是人格精神,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知识资源,更是一种精神资源、文化资源,教师是教育最重要的生产力。“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只是口号,更应该是一种实践。 回头望,20多年了,我还在这个讲台上“活”着,因为我的同事和熟人里,从20多岁的青年人到40多岁的中年人,为教育“献生”的并不是绝无仅有;还有些面对这种教育现状早就落荒而逃,做官或做生意去了;更多的,作为精神意义上的“传道者”的教育生命已不存在,剩下的只是一个教育符号,因为活着需要一个凭借,逃避自由只是为了躲开生存的恐惧,而我在一个夹缝中还能“存在”, 不能不说是一个安慰。 20多年来,眼看着我的同学们一个个成了各自小圈子里面的领袖,眼看着一个个年青人成为自己的领导,被称这个“长”那个“任”,我很为他们感到高兴,当然也为自己感到自豪,因为在一个有点像传销组织的社会里,大家一切的努力就是要成为“上线”,然后把压力和恐惧传给“下线”,“下线”虽苦,但有更多的道德承担和内在收获而避免成为掠食者不是更“安心”吗?这是那些市侩们远远不能理解的。因为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中,一个人“不上进”被赐封为某一级官员,易被认为是“无能”,尊严也很可怜,这种意识,余杰先生斥之为“奴隶的法官情节”,但我想,不管世界如何与你交换轻蔑,一个人总得看得起自己,珍视自己存在的价值,当世界在给你做减法或除法的时候,你得学会给自己做加法或乘法。在我看来,不管骑白马的是王子还是唐僧,也不管身高与影子是否成正比,我们总得面对这个神奇的世界。“一身轻”不是解脱,不是虚假的“清高”,更不是“ 做自己”的掩饰,我只是想说,人总得守住点什么,仰望点什么。在一个倒悬的世界中,我们得先把自己摆正,看清身份切割的等级化烟雾,尊重每个生命的选择,绝不要因为拒绝趋附流行价值而成为“耻辱”的标签,不要有那么多的分别心,平等看待每一个生命,并悲悯这生命。 最后,我想给“上访”的几位家长说几句话。 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优秀的公仆,不知是因为我的一些话语灼伤了孩子敏感的心,还是我讲的什么和你们从小接受的教育相悖,抑或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努力或成绩不好让你们很焦虑,需要寻找一个转移焦虑的对象。我深深理解你们的焦虑,在一个别无选择的教育现实面前,你们的焦虑其实也是我的焦虑,我们都是为了孩子,没有哪一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努力进步,也没有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当毒牛奶毒大米问题肉问题菜等等不断得到曝光和关注的时候,有多少人关注过我们教育和精神层面存在的“食品”问题?我们家长在多大程度上成了放大精神病毒的推手? 我不是不知道欺骗孩子、欺负弱者的“杀子”文化传统,我也不是不明白迫害忠良、绞杀优秀的东方国粹和优汰劣胜的“逆淘汰”法则,但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在一个精英沦陷民粹高涨的文化环境中,我宁愿坚守一隅,在边沿化的卑微行动中找到一点价值,并和已经有所觉悟的教师与各界良知人士共同努力,在一片荒漠中守住一点绿色,我们不希望孩子在精神荒废中长大。 虽然你们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很传统,这也是奴化教育和政治跋扈的千年遗存,也是“类人孩”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总想依赖权力解决问题,而缺少对事实与人的起码尊重与关爱,但我不会责怪你们,从内心来讲还心从感恩,我常常引用《圣经》上的话教育孩子:“凡事谢恩!”任何事都要看到它正面的能量。我记得耶稣在十字架上为迫害他们的人祷告说:“ 主啊!赦免他们吧,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知道。”与耶稣那种伟大的情怀相比,人的这点委屈与误会算得了什么呢?我感谢你们,因为你们让我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到底是我错了,还是我们对教育教学有不同的理解?让我有了一次静下心来深入解读自己的机会。我的误区可能就在于,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睁开眼睛勇敢面对世界,不是所有人都是同道者或能够理解你的价值追求,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比较正常的心智和理性,但我清楚:盲人是不能给盲人带路的,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我爱着每一个孩子,就像你们爱他们一样。他们其实都很优秀,有些能力卓越超群,常常让我感叹自己这个年龄时和他们的差距,只是在量化评价中他们的成绩可能并不如你们所愿,让你们很焦虑。但你们想过没有,当一种评价体制只剩下一个刚性标准的时候,这对他们的心灵是多么大的伤害!当学校在大搞应试教育的时候,我们家庭难道也再去推波助澜吗?难道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不重要吗?难道生命的价值不值得捍卫吗?当我们用做“人上人”的标准去诱惑每个生命让他们忘掉自我的时候,我们可有过自己真正的生活? 我告诉孩子,要常想三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没答案,却最有意义,它能够把我们的生命引向高处。也有孩子在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中出现精神短路,就是许多人说的答案都不一样,让孩子很困惑。我告诉孩子,生命本无意义,要找到意义,须有信仰,而信仰是一生的追求。 要自己定义生命的意义和方向,要认识到人生有许多虚假的意义。年轻时要有功利心,年长要有超越心。人生要核算,加减乘除要计较,因为人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每一步都要认真,人生的近目标和远目标要结合。我让大学生进班搞理想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有人生目标,因为人是需要有指向性的。 我只是想真诚地告诉各位:教育就是成长,生命只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个生命都会成长,每个生命也会走向自己的成功,而成功也是一个过程,不是那么可怜。不要预支焦虑,生命需要开阔,观念需要解放,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解放人,不是为了限制人。教育也要遵循自然、自主、自由的原则,背离规律的“教育”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宇宙大关怀的一部分,每个生命都有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自由意志,生命成长有它自身的规律。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万能论”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它忽视了生命本真和心灵的存在,正是它带来教育的非人化。. 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的,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不要把孩子的成功和自己的面子捆绑在一起,任何人都不可能用他人的“成功”掩盖自己的失败,过强的意志很可能带来理性的错误,导致我们看不到更高的价值。 我知道有许多孩子会向家长介绍并转述我的观点(据传,有孩子告诉家长,我们杨老师课堂上常有一些“惊人之语”),我不知道孩子是怎么转述的,我只知道许多孩子“文集”上的我的一些“语录”是错误的,或不准确的。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意义的建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一方面它意味着我们获得了解释的自主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可能因为自己的立场或偏见而对信息发送者进行观念上的附会或迫害。因为立场决定了观点,心灵决定判断和选择的眼光,对语言的转述如果放弃语境及整体可能会挂一漏万。- 我推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希望孩子听话当“顺民”的家长因为孩子不再“听话”而迁怒于学校,我知道还有几位优秀的历史老师也有“被上访”和“谈话”的经历,说孩子竟然和家长辩论,要和家长讲什么“人格平等”“道德地位与法律地位平等”,家长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我要说的是:每个生命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叛逆期和青春期是伴生的,难道“听话”就是评价好坏的唯一标准吗?孩子的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难道不值得肯定吗?孩子的人格尊严难道不值得尊重吗?这种伦理上的觉醒难道不正是这个民族觉醒的一点现代表征吗? 要让孩子成长,不能只让孩子“听话”,还得让孩子学会思考。 当然,没有哪一种教育天然就是最正确的,只是在于人的理解和选择。几千年的儒化教育,只让生命充满使命感,而忽视了命运感,和宇宙大生命失去了对接,也使我们成为一个思维瘫痪精神不张缺少创造力的打工民族 。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希望家长认识一个“人”和他的苦心,借此也谈谈多年来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和各位家长有精神上的互动与交流,也不希望家长把我看得多高,我只是一个普通教师,没有那么多头衔,也没有那些华丽的宣传标签,我只是不甘心仅做一个“经师”,更希望做一个“人师”,成为一个有思想追求的教育者,为这个世界做一点启蒙的工作,使孩子们从奴化状态中摆脱出来,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创造自己的人生,为在这个世上建立一个“人国”(鲁迅语)做些事情而已。 说的不对之处,欢迎家长来电来函批评指正。对家长的监督和关心表示感谢,对家长的误会表示理解,彼此都不用遗憾,因为误会本是世界的构成部分,只要心是热的,观点不同可以探讨。同时也努力在编者语文、教者语文、文本语文与学者语文中对语文的人本价值进行一次细心梳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一些矫正,以适应全体学生,虽然我目前还不知道如何去做。 也希望家长们多学习,多读书,在指导孩子的同时,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因为这个世界的错往往是大人的错,孩子是无辜者。素质教育不只是从孩子做起,更要从大人做起。 也愿意成为各位家长的朋友。 非常谢谢各位能坚持读完我这篇文章!浪费了您这么多时间,但还是希望您能够配合我们的教育。为了你的孩子,也为了更多的孩子,我希望借这个事情来一个教育大讨论,虽然我们的声音可能很小,但如果有更多的声音加入,也许可以为中国的教育做一点事情,一棵树难以改变气候,但无数的树就可以让这个世界的空气有所改变。 最后请您思考几个问题:读了我这篇文章,您有什么想法、看法或建议?您觉得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中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义务?对中国的教育问题(应试过度、生命教育缺失、校园暴力案件频发、大学生杀人或自杀等等)或教育出路有哪些思考?您每天是否有坚持学习的习惯?您每年能保证读几本书,其中有几本是关于教育的?您觉得成绩重要还是心理健康重要?您觉得重自由、重思考、重人格养成的理想教育与重驯化、重记诵、重功利算计的现实教育之间如何达成一个和解?您如何看待“我的生命别人说了算”和“孩子的成长我做主”这两句话?请您用文字形式告诉我。 要求:一、教育随笔或书信都行,不少于800字(高考要求如此,您虽然不高考,但还是请您体验一下孩子的学习和写作,并使自己在教育场中,如果个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受限,可以适当少写);二、希望您能够有尽可能真实的表达(心灵互动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事情,思想在互动和博弈中会增值);三、请写清楚您的孩子姓名,因为这是一份家庭作业。为了您的孩子,为了我们共同的教育,您在百忙中能腾出一点时间吗?四、愿意公开发表(有可能发表或寻求出版)的家长,请在信上注明。 也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参加到语文改革、教育改革的行列中,回顾自己多年的语文学习与作文写作,你觉得语文成绩反映了语文的真实水平吗?你是否喜欢语文教材上的文章?你觉得语文学习要“紧扣教材”还是要“走出教材”?你觉得不理会现实的语文学习对你的思想有帮助吗?你的作文在多大程度上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你在作文中敢说真话吗?为什么要撒谎?你觉得自己那些说真话的文章获得公正评价了吗?你觉得什么样的语文学习让你的生命受益较多,而什么样的语文只是叫你学会考试技巧?你觉得你接受的语文教育教学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向往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注意一定要保持心灵的开放与自由,也不要拘泥字数和体裁,为了我们每一个人,也为了我们的未来,请大胆真实地言说。写好后,请发到我的邮箱。 我的信箱是:yanglinke8853@sina.com @谢谢每一位家长和同学的合作! 2012年1月18、19日 (欢迎关心下一代、关心中国教育走向的各界朋友来信讨论) 3 r6 @' \6 c2 N' K/ j5 x# i* b 本文摘自: 西安数学优培网(http://www.xamaths.com)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xamaths.com/thread-2054-1-1.html � 阿弥陀佛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请给予我力量 � 读书确实需要一定的宁静方可进入那种感觉当中 � 我想 我或许也真的需要阅读一下类似的文字 才能温暖并充实我自己的心灵 � 是啊,这确实是个无解的问题 � 我一直秉承的 也是这样一个原则 � 生命本无意义,意义需要自己去寻找。 � 是啊
/
本文档为【这样执着 为什么? 杨林柯老师的教育随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