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

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

2012-04-12 4页 pdf 219KB 8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6556

暂无简介

举报
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 F 复 uda 里 n 搪(1医M学ed版Sc)i 2005 Jan,32(1)Univ J ~’ 113 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 穆丽娜 俞顺章 姜庆五 蔡 琳 张作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上海 200032; 福建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福建 350000;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教研室 洛杉矶 90095) 分子流行病学应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检测生 物标志物,从分子水平阐明疾病的病因、致病过程及发病机 制,打开了传统流行病学中的“黑匣子”,为病因学研究和预 防措施...
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
F 复 uda 里 n 搪(1医M学ed版Sc)i 2005 Jan,32(1)Univ J ~’ 113 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 穆丽娜 俞顺章 姜庆五 蔡 琳 张作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上海 200032; 福建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福建 350000;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教研室 洛杉矶 90095) 分子流行病学应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检测生 物标志物,从分子水平阐明疾病的病因、致病过程及发病机 制,打开了传统流行病学中的“黑匣子”,为病因学研究和预 防措施评价开辟了新的途径。而同时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 具有与传统流行病学不同的研究设计特点。因此,本文将主 要介绍如何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应用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的种类 应用生物标志物进行研究时,首先须确定标志物在从暴 露到疾病这一连续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如图 1所示,这些标 志物主要分为 3类 ,分别为暴露标志、疾病标志和易感性标 志⋯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中不仅要了解生物标志物分 类谱 ,还要正确选择生物标志物来检验研究假设 ,这是开展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的基本前提。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使我们 能对从暴露到疾病连续过程中的任何两个状态(从左到右) 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任何两个标志物间关系的研究以及该研 究在流行病学中可解决的问题如下所示【2 J: 研究的关系: 研究解决的问题: 暴露一内剂量 暴露标志物的有效性 内剂量一生物效应剂量 剂量估计 生物效应剂量一早期生物效应 剂量和效应之间的关系 早期生物效应一改变的结构/功能 效应的致病性 改变的结构功能一临床疾病 临床前指标的有效性 临床疾病一预后意义 预后指标的有效性 暴露一生物效应剂量 暴露指标的有效性 暴露一早期生物效应 暴露和生物效应的关联 暴露一改变的结构、功能 暴露和致病效应的关联 暴露一临床疾病 暴露和疾病的关联 暴露一预后意义 暴露和疾病严重性的关联 内剂量一早期生物学效应 剂量和效应的关联 内剂量一改变 的功能/坌占构 剂量和临床前效应的关联 内剂量一临床疾病 剂量和疾病的关联 内剂量一预后意义 剂量和疾病 的严重程度 生物效应剂量一改变 的功能/坌占构 剂量和临床前效应 的最好指标 生物效应剂量一临床疾病 剂量和疾病的关联,危险度指标 生物效应剂量一预后意义 剂量和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早期生物效应一临床疾病 疾病有关的效应指标的有效性 早期生物效应一预后意义 疾病严重程度效应指标的有效性 改变的结构 能一预后意义 装凄嚣砉蓑藿志物预测疾病严重 易感性指标 易感性指标作为效应修饰因子 Traditional Epidemiology Ex osure—●■一Disease M olecular Epidemiology M arkers of Susceptibility 图 1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过程及标志物分类 Figl Continuum for molecular epidemiologic research and category of biomarkers 过渡研究(transitional study) 过渡研究是对生物标志物进行评价的研究 ,可以进一步 划分为:生物标志发展研究 、生物标志物特性研究和应用研 究。 生物标志物发展研究 (1)可信度:实验室检验结果的 可重复性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极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往 往由于样本量大或者研究经费等的限制被忽略。如果检测 结果在可接受的参数范围内能被重复 ,或可用标准参照值作 比较,也可作为评价的方法。但鉴于新的实验室检测常常没 有这样的标准,可采用重复性来评 价实验方法的可信度。 (2)测量误差:在无差异错分的情况下,测量误差可偏离研究 关联度的无效假设 ,在有差别的情况下则可支持错误的结 论。如HPV检测技术准确性的提高,使原来 V与宫颈异 常之间的比值比从3,7上升到20,1。现场研究前应充分考 虑实验室工作的可重复性,应用盲法重复检测标本并分析实 验中各种影响因素,必要时应该在不同实验室之间比较检测 结果。(3)标本采集和处理:选择生物材料时应考虑其可利 用性和易获得性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生物样本的检测结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14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5年1月,32(1) 果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外周血检测受采血时间、防腐剂 的应用、抗凝剂的类型、采血到储存的时间、储存温度等因素 影响。由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花费高,应采用最优化的标 本采集方L2-4 J。 生物标志物的特性研究 主要用于评价个体自身标志 物的变异情况,遗传或环境因素对标志物变化的影响。包括 估计标志物在人群中的频率、水平,鉴别生物标志物变化的 混杂因素和效应修饰因素 ,从而确定标志物检测中实验室差 异、个体内与个体问变异来源的构成。个体内和个体间变异 的比率对决定样本量的大小非常重要。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研究 用于评价标志物和它标志的 事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关联性、标志物的敏感度、特异度等)。 该类目的不在于建立或推翻一种暴露和疾病的病因联系,而 是期望评价这种相关是否可能存在以及是否足够强,可用于 详尽的流行病学研究[4,5j。常应用横断面研究和纵 向研究 的方法。 横断面研究应用横断面研究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人 群中评价生物标志物和所研究因素间的关系,但该种研究设 计不能判断因果关系的顺序。横断面研究可作为生物标志 物特征研究的第一步,尤其在评价同期的外界暴露和内剂量 指标、生物有效剂量和早期效应等剂量一效应关系中非常有 效,如职业 PAH暴露和铸造厂工人 PAH加合物水平的研 究。评价修饰剂量与效应关系的变量,这些变量可以是其他 外部变量或者是自身因素,如与吸烟有关的4一氨基联苯血 色素加合物被乙酰化型修饰的研究:对生物标志物水平的 人El学等特征进行调整分析,如年龄;另外还可评价遗传易 感性标志物的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在横断面研究 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宜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分析 混杂因素、效应修饰因子等。 纵向研究横断面研究提供生物标志物动态变化的信息 有限,纵向研究可直接评价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在纵向研究 中,首先将特定的研究人群按照暴露、不暴露或不同暴露水 平进行分组,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 2~3次的标志物水平检 测,从而估计内外部干扰因素对生物标志物水平改变的影 响。当生物标志物水平的改变能反映暴露情况时常选用纵 向研究,比如对工人职业暴露的研究。根据标志物的动态变 化,在工作开始、结束和工作期、假期里暴露的改变进行跟踪 随访,检测工人标志物水平,如苯的暴露和外周血细胞计数。 个体的暴露情况可由于个体主动或者被动干预而改变,如戒 烟使4一氨基联苯血色素加合物形成,控制血脂中 多不 饱和脂肪酸与血小板功能改变。遗传易感性标志物也可作 为暴露一标志物反应关系的效应修饰因子,如遗传基因不同 对饮食因素的修饰作用和血脂的变化。 纵向研究可对研究对象自身进行比较,从而控制了由于 不同的遗传基础对暴露与生物标志物反应的效应修饰。然 而由于在不同时间对个体的重复测量并不独立,若有背于统 计模型的假设时应采用另一些特殊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生物标志物研究可为病因学研究奠定基础:优化生物标 本的收集、处理和储存等程序:帮助选择合适的研究人群;为 把握度的计算提供资料和收集更丰富的信息对结果进行充 分的解释等。尽管这些基础研究不能计算生物标志物与疾 病危险关系的估计值 ,但却是建立研究假设和产生新的研究 假设中关键的一步。 病因学和干预研究 生物标志物可应用于疾病的病因学和干预性研究,研究 特定人群中疾病的决定因素,并将这些信息应用于疾病控制 和健康保健中。研究对象可以是健康人群,也可以是已患病 者。 观察性研究 生物标志物可应用在描述性研究、横断 面研究、病例 一对照研究和前瞻性纵 向研究 中,后两种类型 在病因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1.病例一对照研究:在经典的病例 一对照研究中,可把 生物标志物作为应变量将疾病进一步分组,或者作为独立的 危险因素变量,对暴露到疾病过程中的内暴露、外暴露、遗传 易感性以及疾病中间状态进行评价。此外 ,生物标志物可用 于筛检中定义病例和对照(如检测 HIV、胆固醇)。这样,疾 病的定义不再是传统的概念,而是用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作为 应变量来定义病例了。 (1)定义病例:应用生物标志物可将疾病划分为更为匀 质的亚组,使暴露与遗传易感性的分析以及对筛检的评价更 准确。在癌症研究中此类设计较多地采用传统的组织学技 术 ,如吸烟和肺癌亚型的研究。新发展的分子技术可按照癌 基因或者抑癌基因的突变与否将肿瘤进一步分类,某些突变 可能特异地反映了外环境致癌物的暴露。如终生吸烟和肺 小细胞癌 p53的突变有很强的关联,在该研究中,把肺癌病 例p53突变与否作为一个二分结果变量,与吸烟、人El学以 及临床变量一起进入多变量模型中;在黄曲霉毒素污染地 区,肝细胞癌患者p53突变中DNA碱基对互换模式与黄曲 霉毒素引起的突变类型一致。在研究中把目标基因有否突 变和病例的暴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所有研究的对象都是病 例的这种研究设计称为病例系列(case-~'ies study)研究。该 类研究用于测定病因的异质性和评估机体对环境暴露的生 物效应。在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 相对比较复杂,组织标本采集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病例系 列研究应用较广泛_6’ 。 (2)评价外暴露:化学、物理、生物学等外暴露的标志物 已经作为独立变量广泛应用于病例一对照研究中。应用暴 露的标志物时,除了考虑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持续性和 衰减以外,下面几个问题值得注意L2,4,8 J。 暴露时间:从病因暴露到发病的时间间隔,以及暴露是 在有限时间范围还是一直持续暴露。在病例 一对照研究中 暴露指标的有效性是关键的问题,尤其对于化学物质的暴 露。急性或者亚急性的疾病,如许多传染病、化学中毒引起 的疾病其发病时间短;而慢性病、如癌症、慢性感染性疾病和 多数的肺、心脏疾病等发病的潜隐期长。短潜伏期的疾病, 因为暴露发生在最有可能和疾病发生有关的时段内,应用暴 露标志物显然容易些,半衰期短的暴露指标可能更适用。 在慢性病的病例一对照研究中,暴露标志物的应用研究 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暴露可能在临床发病前已停止了几年, 如职业或不连续的环境暴露,也可能在发病前一直存在某种 程度的持续暴露(如饮食、吸烟暴露)。已经停止对化学物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穆丽娜,等.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 115 露的个体,在外周血等较容易获得的生物样本中暴露标志物 一 般不会持续存在,但可累积在其他组织中。有些抗体类型 在暴露停止很多年后尚会持续存在,可用这些免疫标志物进 行研究。一些可以持续存在的暴露标志(如饮食、吸烟、慢性 感染等生物标志物)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的病例一对照 研究中。 疾病对标志物的影响 :疾病状态可以直接通过生理变化 而影响标志物。如果暴露一直持续到发病阶段 ,疾病状态可 影响暴露,暴露测量尤其是检测半衰期较短的标志物可产生 偏倚。在病例 一对照研究分析中应讨论暴露生物标志物应 用的局限性和疾病不同阶段对分析指标的影响,评价疾病进 展与标志物的关联。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设计研究临床病 例的局限性可通过临床前疾病(如大肠腺瘤、宫颈异常)的研 究,或者提高中间标志物检测的有效性而得到克服。 (3)评价遗传易感性:遗传流行病学应用家系研究和双 生子研究等方法对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进行评价, 在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中,传统上采用家族史调查方法。随 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从功能、表型、DNA等 水平上对遗传易感性进行分析。在癌症研究中应用病例 一 对照研究方法可对前致癌物代谢酶多态性进行评价,如 N一 乙酰基转移酶表型与膀胱癌、酶多态性和肺癌、潜在遗传易 感性表型的脂蛋白与冠心病易感性等研究。 表型标志物的应用:由于当前暴露对表型的修饰,暴露 状况往往不能反映个体一生的暴露模式,如细胞色素氧化酶 (p450)的诱导。病例一对照研究中可以有效应用那些和基 因多态性具有较高一致性以及不被暴露或疾病状态修饰的 表型。由于从少量的外周血 白细胞或者其他容易获得 的染 色体洲 A中可以检测基因型。常采用 RFLP和 PCR基因型 检测代替表型的检测。容易受近期暴露影响的表型指标较 难应用在病例一对照研究中,尤其在还未掌握暴露谱和它们 的表型改变的时候。如临床病人中影响表型的终生暴露模 式已不存在时 ,这个问题更为突出。表型标志物可应用在无 症状的早期病例研究中,因为这些研究对象的当前暴露模式 可能代表终生的暴露。 基因型标志物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基因型标志物已广泛 应用于病例一对照研究中,如 卜Ⅱ.A—DQ G链基因型在胰岛素 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分布,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在冠状 动脉初期病人中的分布,肺癌病人谷肮昔肋转移酶 mu位 点,膀胱癌 NA]r2基因型分布等研究。由于这些标志物不受 疾病状态和最近的暴露模式影响,可较好地应用于病例 一对 照研究中。 (4)交互作用的评价 :分子流行病学最大的功能之一就 是评价外环境暴露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交互作用,如酰化表 型和芳 香氨染 料职业暴露 的交互 作用 与膀 肮癌、石棉或 PAH的职业暴露与眯基四氢异喹胍代谢表型交互作用与肺 癌等。研究表明在暴露史相似的情况下,具有一定表型的个 体患病危险度高于那些无该表型的个体。 由于交互作用评价需要较大的样本含量,实际工作中常 常难以满足,而且对照组织样本很难获得 ,在这样的情况下, 可应用病例一病例研究方法。该方法和病例系列研究相似, 只应用病例组而无须对照组。采用病例一病例研究评价交 互作用所需样本含量大大减小,但需满足的前提假设是所评 价的基因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是相互独立的 ’7j。 今后的研究中,基因型检测在病例一对照研究中将得到 更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获得并保存病例 和对照含有染色体 DNA的生物标本。由于目前能应用在病 例一对照研究中反映化学暴露的标志物有限,调查表仍是收 集暴露信息的主要工具。 (5)通过筛检探测病例:通过健康人群筛检可得到病例 一 对照研究中的病例,如采用宫颈涂片和S状结肠镜筛检探 测早期瘤,检出宫颈癌或大肠癌的病例。筛检得到的无症状 个体由于早期疾病对生理的影响比临床确诊的病例少 ,暴露 标志或易感性标志被歪曲的可能性减少。因为错分少 ,可用 于评价早期生物效应和疾病状态的关系,暴露指标和遗传易 感性的表型也易应用于这样 的研究 中。有预测价值的疾病 中间标志物将有助于在筛检人群中发现病例,尤其是那些在 暴露一疾病链中能代表早期暴露的标志物更有利于应用。 2.纵向研究(前瞻队列、现况队列):纵向研究应用从暴 露到疾病过程中的所有生物标志物,包括 目标位点或是易于 获得的替代标志物。纵向研究是最有说服力的分子流行病 学研究设计 ,但也最复杂、最花时间,花费最大。 纵向研究设计需考虑从暴露到疾病 的潜伏期和在研究 期间发生新病例的比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在进入研究队 列时的生物标本并进行测量。在一些情况下,队列随访过程 中可进行重复采样和分析。 方法学问题:1)个体的重复测量和实验室结果随时间变 化之间的相关性。2)纵向研究进行的是期间评价,而不只是 点的评价。无论最初有无标志物,队列中的研究对象在随访 期间都可能发展或失去这些标志物。如果标志物是一个连 续变量,那么在不同的检测点其检测值可有变化。3)特定的 程序必须结合队列个体重复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忽略了 测量之间的相关性,将导致精确度评价的不一致。4)较长期 收集和分析的生物标志物,数据中显示的趋势可能会造成误 解,尤其在前瞻性研究中,研究对象并不可能按照随机的顺 序进入队列。通常实验室数据 的变化趋势可能是 由于研究 开始时进入队列的队员和在研究将结束时进入的队员的测 量值的长期浮动所造成的。 纵向研究尽管花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但仍然是对标志 物进行评价最可信的研究,这些研究可解决有关预测的问 题。北欧国家的一些研究者进行的一项纵向研究,对所有研 究对象进行细胞发生标志物的检测,尽管研究进行时间还较 短,但染色体畸变频率和癌症发生危险上升趋势间的关系已 受到注意。 3.巢式(嵌套)病例一对照研究和病例一队列研究设计 (交叉设计):巢式病例一对照研究和病例一队列研究设计只 要求在较小的队列子集中收集暴露、协变量和生物标本,它 们在评价相对危险度时具有较高效力。病例一队列研究设 计是一种不匹配的巢式病例一对照研究,研究开始时在队列 中随机抽取一个子集作为对照组,而巢式病例一对照研究是 在病例被鉴别后选取对照,巢式病例一对照的研究设计在分 子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己被用于许多疾病的研究,对罕见疾 病如白血病等的评价效率高;如通过检测尿液中的黄曲霉毒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16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5年1月,32(1) 素、代谢产物和 DNA加合物来评价黄曲霉毒素暴露和肝癌 的关系。当巢式病例 一对照研究样本的来源有限时,应用序 贯分析效率更高。序贯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一旦获得期望 的精确度就可以结束实验。 干预实验研究 评价危险度:生物标志物最早应用在 队列中评价干预对癌症和心脏疾病发生危险度的影响。如 果标志物能预示癌症发生,而标志物减少能表示疾病得到控 制则可应用在癌症干预研究中。在进行该类研究前,首先评 价标志物对疾病的真实反应程度 ,而且该研究设计应该可保 证:只有当干预造成的差异明显超过临床上重要的特定值时 才能显示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探测高危人群:将生物标志物应用于高危人群进行疾病 的早期检测。各种生物标志物都可用于这类研究,如膀胱癌 高危职业暴露人群的研究。应用生物标志物结合传统的流 行病危险因素分析,以判别函数区分高危状态的亚群。在此 基础上,区别筛检得到的不同疾病亚群,然后根据费效分析 (用于筛检的花费和控制疾病节省的费用的比较分析)提供 相应的干预措施。 干预实验中非常重要的是将干预效果同中间变量继发 的效果区分开来。如何将暴露产生的直接效应和通过中间 变量调节产生的效应区别开来是流行病学研究、尤其分子流 行病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中间变量进行调整是评价直 接效应常用的方法。Robbins和Greenland研究指出这种调 整也可发生偏倚,在干预研究中采用阻止中间协变量效应的 方法可将直接和间接效应区分开来。 混杂和效应修饰 混杂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应用暴露到疾病结局连续过 程中的变量,在此情况下,很难对混杂因素进行明确定义。 大多数学者认为:从暴露到疾病的病因链上的任何一步都不 作为混杂因素,因为暴露的影响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或生理 上的改变来调节的。相反,和标志物有关的其他病因如果同 时也和暴露有关,则被认为是混杂因素。混杂若存在且没有 被控制,可能导致过高或者过低地评价暴露和疾病的联系。 在某些情况下,错误变量可以被控制,对非混杂因素的控制 通常不会偏移效应的评价,而只是降低了研究精度。避免混 杂因素的影响要注意:1)在研究设计中对产生混杂的对象进 行随机分组,或将研究人群潜在混杂因素限制在较小范围并 进行控制;2)根据混杂因素匹配研究对象,在分析中将可疑 的混杂因素分层进行分析。 效应修饰 分子流行病学的主要优势之一是阐明效应 修饰作用,评价两个或者更多因素的相加或者相乘作用的效 应。分子流行病学的贡献在于统计中为计算层别效应提供 变量,暴露或者易感因素和生物学标志物为这些层的选择提 供了基础。发现和疾病有关的备选基因、表型和遗传标志 物,应用易感标志物作为效应修饰因子,从而阐明易感人群 的暴露具有高的疾病危险,而非易感人群或者非暴露人群的 危险度较低。单个基因与环境 的交互作用可能不是疾病的 惟一病因。虽然单基因效应不强,但和其他基因结合起来, 如果没有另外的基因或环境因素的抵消,则可能使疾病的危 险明显增强。所以在阐明基因和环境间交互作用的真实程 度时,应考虑多项易感因素。 发表偏倚 除了一般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常遇到的选择 偏倚、信息偏倚外,发表偏倚在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中较为 突出。研究者或者杂志都倾向于对有显著意义的结果进行 报道,尤其当结果显示为期望的方向时。这样总体结果就成 为一个发生了偏倚的(阳性多于阴性或者无意义的结 果)。鉴于此,一些学者在近年来开始探索对阳性结果进行 评价的方法。比如学者们建议在汇报结果具有统计学上的 显著性时,不仅依赖于P值,还决定于先验概率和检验的统 计学把握度。此外,还应该考虑在研究结果在生物学上是否 有理,并排除可能的偏倚和混杂l9lI 。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生物标志物 【中国图馆分类法分类号】 R 181.2 参 考 文 献 1 Perera FP,Weinstein IB.M0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carcinogen- DNA adduet det~tion:new approach~ t0 audies of human GRnc~ causat~n.J ChⅢ D/s,1982,35(7):581 2 Schulte PA.Rothman N.Schottenfeld D.Design considerations Molecu Epidernblogy.M01ecular Epidemiology—— pn’ndpl~ and pmctic~.Academ#P .1993.159 3 Holland NT,Smith MT,Eskenazi B,以a1.Biological samp1e coll~. fion and processing f0r molecul~ epidemi0Jogi cal studi~.Murat Res,2003,543(3):217 4 李良寿,徐德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分子流行病学方法. 见徐德忠.分子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2 5 To.oh P,Boffetm P,Shuk~ DEG,以a1.Application of bicsruark. ers in carlc~ epidemiology.Workshop repo~.IARC Sci Pub1. 1997,(142):1 6 Zhang ZF,Cordon·Cardo C,Rothman N, a1.Methodological is. suesin the use of turnout markers in GRrlC~ epiderniology.IARC Sci Pubz,1997,(142):201 7 俞顺章 ,蔡琳,穆丽娜,等.单纯病例研究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 的应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5):406 8 Pearce N。Boffam P.General issues of study d~ign and anlysis in the use of biomarke~ in ca/1cer epidemiology.IARC Sci Pub1. 1997,(142):47 9 Boffam P,Tfichopo~os D.Biornarke~ in Cancer Epidmaiology. In:Adami HO,Hunter D,T^ chopolos D。eds.Textbook of CaDeer Epidemiology.New York Oxfo~ U ve商ty Press,2002,73 1O Wacholder S,Chanock S,G~cia.Closas M,以 a1.Assessing the pmbabili~ that a positive repo~is se:all approach f0r molecul~ e~demiology studi~.JNatlCancerf7 f,2004,96(6):421 (收稿 日期:2004—03—30;编辑:张秀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