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口服枸杞多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作用的影响

2012-04-13 4页 pdf 259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0248

暂无简介

举报
口服枸杞多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作用的影响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 30卷  第 2期 SCL90评估的报道 ,所以无法对比认知 —行为治疗慢性疼痛 病人与单纯药物治疗慢性疼痛病人的效果关系。 当前慢性疼痛作为一个症状综合症 ,其病因至今尚不明 确 ,但从临床角度看 ,对慢性疼痛进行综合的心理及药物治 疗 ,会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 ,提高临床疗效。由此可见 , 对于慢性疼痛病人来说 ,心理治疗是不容忽视的 ,从本次研 究看也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McCracken LM, Turk DC。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
口服枸杞多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作用的影响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 30卷  第 2期 SCL90评估的报道 ,所以无法对比认知 —行为治疗慢性疼痛 病人与单纯药物治疗慢性疼痛病人的效果关系。 当前慢性疼痛作为一个症状综合症 ,其病因至今尚不明 确 ,但从临床角度看 ,对慢性疼痛进行综合的心理及药物治 疗 ,会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 ,提高临床疗效。由此可见 , 对于慢性疼痛病人来说 ,心理治疗是不容忽视的 ,从本次研 究看也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McCracken LM, Turk DC。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 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chronic pain: outcome, p redictors of outcome, and treat2 ment p rocess[ J ]. Sp ine, 2002, 27: 2564 - 2573. 2 张雪艳 ,谢雪华 ,王东明. 慢性疼痛病人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 J ]. 护理研究 , 2002, 16 (2) : 88 - 89. 3 张丽梅 ,姚坚 ,彭娟. 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应对方式分 析 [ J ]. 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3 11 (4) : 291 - 292. 4 张殿君 ,王俊刚 ,苏俊鹏 ,等. 临床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卫生状况 调查与分析 [ J ].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 2008, 29 (5) : 64 - 65. 收稿日期 : 2009 - 03 - 02 口服枸杞多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作用的影响 代海平 1  徐  波 2  王柏欣 1  代海兵 3 (1.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3. 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 】 目的 :观察口服枸杞多糖 (LBP)对动脉粥样硬化 (AS)的预防作用。方法 : 4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 5组 :正 常组、模型组、高剂量 LBP组、中剂量 LBP组、低剂量 LBP组 ,每组 8只。正常组始终喂饲普通饲料 ;模型组喂普通饲料 +质量 分数为 2%胆固醇 ,高剂量 LBP组、中剂量 LBP组及低剂量 LBP组分别喂饲普通饲料 +质量分数为 2%胆固醇 + 20mg/kgLBP (高剂量组 )、10mg/kgLBP (中剂量组 )和 5mg/kgLBP (低剂量组 )。在第 4、8、12周末 ,分别测量总胆固醇 ( Tch)、甘油三脂 (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 C)、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 )。第 12周 一次处死所有动物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指标的检测及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 Tch、TG、HDL - C、LDL - C、MDA明显升高 (p < 0. 01) , SOD活力降低 (p < 0. 01) ;三组 LBP组与模型组比较 , Tch、TG、LDL - C、MDA明显降低 (p < 0. 01) , HDL - C明显升高 (p < 0. 01) , SOD活力升高 (p < 0. 01) ;而高、中、低剂量 LBP组比较无明显差 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 : LBP组与模型组比较 ,主动脉斑块面积和斑块内平滑肌细胞明显减少 ; BCL - 2,MMP - 13的 表达降低。结论 : LBP不仅能够降脂 ,它还可以减少 BCL - 2,MMP - 13的表达 ,这说明 LBP能够对 AS斑块性质产生影响 ,由 此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 动脉粥样硬化 ;枸杞多糖 ;胆固醇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图分类号 】 R 541  【文献标识码 】 A EFFECTS O F THE O RAL LYC IUM BARBARUM POLY SACCHAR ID E O N THE PREVENT IO N O F EXPER IM ENT ATHERO SCL ERO S IS DA I Haip ing et al (J iamusi University, J 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7) [ Abstract]  O 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LBP) on the rabbit atherosclerotic (AS) p laque formation. M ethods: Forty healthy male New Zealand rabbitswere random ized into 5 group s: normal group, atherosclerosismod2 el group, and high, medium and low LBP group s. There were 8 rabbits in each group. Normal group always fed with normal diet, ath2 erosclerosis model group fed with normal diet and 2% cholesterol, LBP group s fed with normal diet, 2% cholesterol and 20 mg/kg, 10mg/ kg or 5mg/kg LBP. A t the ends of 4, 8, 12 weeks, total cholesterol ( Tch) , triglyceride ( TG) , high density lipop rotein choles2 terol (HDL - C) , low density lipop rotein cholesterol (LDL - C) , Malonaldehyde (MAD )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 SOD ) were measured. A t the end of the 12 weeks, all rabbits were killed.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aorta was observed and further quantified using im - munohistochem istry result. Results: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 the model group’s Tch、TG、HDL - C、LDL - C、MDA in2 creased.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the LBP group s‘Tch, TG, LDL - L, MDA lowered, HDL - C, SOD increased, but the signifi -  [作者简介 ] 代海平 (1978 - )女 ,医师 ,从事病理生理学研究 ,牡丹江医学院在佳木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81 JOURNAL OF MUDANJ IANG MED ICAL UN IVERSITY Vol130 NO12 2009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 30卷  第 2期 cant changes have not happened in the LBP group s. A s found with SABC immunohistochem istry, Bcl - 2 and MMP - 13 were localized in AS p laques.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the LBP group s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 of Bcl - 2 and MMP - 13 exp ression. Conclusion: In addition to reduction of blood lip ids, LBP appeared to markedly reduce the exp ression of Bcl - 2 and MMP - 13 in AS p laques. It underlies its effection on the p laque quality and by which LBP can p 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AS. [ Key words]  A therosclerosis,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total cholesterol ( Tch)   近年来 ,以动脉粥样硬化 ( atherosclerosis AS)为主要病 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前列 的疾病 [ 1 ]。枸 杞 多糖 (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LBP) 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枸杞 (Lycium Barbarum )的主 要生物学成分 ,本实验依据 LBP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 等药理作用 [ 2 ] ,以 AS发生的机制探讨其对实验性动物 AS 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和试剂  新西兰白兔由牡丹江医学院实验动物 中心提供 ; LBP由西安小草植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其中多 糖含量约为 60% ;胆固醇购于郑州利伟生物实业有限公 司。 1. 2 动物分组及处理  雄性新西兰白兔 40只 ,体重 2. 0 ~2. 5kg 。随机分为 5组 :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 LBP组、 中剂量 LBP组、低剂量 LBP组 ,每组 8只 ,实验周期为 12 周。正常组始终喂饲普通饲料 ;模型组喂普通饲料 +质量 分数为 2%胆固醇 ,高剂量 LBP组、中剂量 LBP组及低剂量 LBP组分别喂饲普通饲料 +质量分数为 2%胆固醇 + 20mg/kgLBP (高剂量组 )、10mg/kgLBP (中剂量组 )和 5mg/ kgLBP。动物分笼饲养 ,自由饮水。 1. 3 样本采集及血脂及脂质过氧化指标的测定  在第 4、 8、12周末空腹 12h~14h后从耳缘静脉采血 3mL~4mL,低 温低速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 ( Tch)、甘 油三脂 ( TG) (上海科欣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 )、高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 ( 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 C) (长春汇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 歧化酶 ( SOD )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以上指标测 定均按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 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测量  第 12周末以空气栓塞 法处死动物 ,解剖后立即将主动脉至髂动脉分叉处离断取 出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厚度为 5μm ,用于 HE染色和 MM P - 13、BCL -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病 理图像分析系统 ,计算检测指标的阳性表达。 1. 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结果判定  用 SABC法对 BCL - 2和 MM P - 13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SABC试剂盒及 抗 SMC单克隆浓缩抗体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 石蜡切片脱蜡至水。一抗孵育时间为 4℃过夜。阴性对照 片以 PBS替代 SMC单克隆抗体 ,显色试剂为 DAB,显微镜 下控制显色程度 ,自来水冲洗终止反应。常规脱水、二甲苯 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经高清晰 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分析每组随机取 8张切片 ,每张 切片选 5个视野 ,测定 SMC阳性细胞数 (凡染棕红色者 )及 视野内细胞总数 (按细胞核总数计算 ) ,计算 BCL - 2、MM P - 13阳性表达率。 1. 6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 x- ±s表示 ,用 SPSS13. 0软件进 行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及 q检验 ,以 P < 0. 05 判定差异的显著性。率的比较使用 x2 检验 ,多组间比较用 x 2 分析 ,两组间比较用 x2 分割。以 P < 0. 01判定差异的 显著性。 2 结  果 2. 1 血脂含量的变化  实验第 4、8、12周后 Tch、TG、HDL - C、LDL - C测定结果见表 1。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的 Tch、TG、HDL - C、LDL - C明显升高 ( P < 0. 01 ) ;三组 LBP 组与模型组相比 , Tch、TG、LDL - C明显降低 ( P < 0. 01 ) , HDL则升高了 ( P < 0. 01)。而不同剂量 LBP组之间比较无 明显差异。 表 1 血脂含量变化情况 ( x- ±s, mmol/L) 项目 例数 0周 4周 8周 12周 Tch  正常组 8 1. 26 ±0. 13 1. 26 ±0. 15 1. 28 ±0. 14 1. 27 ±0. 13  模型组 8 1. 27 ±0. 10 17. 93 ±2. 533 3 21. 48 ±2. 383 3 26. 39 ±1. 85  预防组 1 8 1. 26 ±0. 07 7. 23 ±0. 33## 9. 36 ±1. 44## 11. 23 ±1. 32  预防组 2 8 1. 27 ±0. 12 7. 35 ±0. 42 10. 02 ±1. 22 11. 85 ±1. 15  预防组 3 8 1. 26 ±0. 11 8. 02 ±0. 31 10. 53 ±1. 51 11. 76 ±1. 61## TG  正常组 8 0. 86 ±0. 08 0. 87 ±0. 09 0. 88 ±0. 08 0. 88 ±0. 07  模型组 8 0. 86 ±0. 09 1. 42 ±0. 13 3 1. 85 ±0. 353 3 1. 96 ±0. 41  预防组 1 8 0. 84 ±0. 09 1. 11 ±0. 11## 1. 40 ±0. 12## 1. 52 ±0. 33  预防组 2 8 0. 85 ±0. 08 1. 21 ±0. 12 1. 45 ±0. 20 1. 58 ±0. 27  预防组 3 8 0. 86 ±0. 08 1. 25 ±0. 18 1. 50 ±0. 31 1. 60 ±0. 22 91JOURNAL OF MUDANJ IANG MED ICAL UN IVERSITY Vol130 NO12 2009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 30卷  第 2期 LDL - C  正常组 8 0. 52 ±0. 04 0. 52土 0. 06 0. 53 ±0. 05 0. 53 ±0. 06  模型组 8 0. 53 ±0. 11 16. 79 ±2. 493 3 19. 37 ±2. 43 3 22. 81 ±2. 71  预防组 1 8 0. 50 ±0. 04 6. 25 ±0. 29## 7. 82土 1. 42## 9. 65 ±1. 89  预防组 2 8 0. 52 ±0. 08 6. 73 ±0. 31 8. 02 ±1. 26 9. 33 ±1. 73  预防组 3 8 0. 53 ±0. 06 6. 81 ±0. 27 7. 87 ±1. 30 10. 03 ±1. 57 HDL - C  正常组 8 0. 54 ±0. 09 0. 54 ±0. 08 0. 54 ±0. 07 0. 54 ±0. 08  模型组 8 0. 53 ±0. 07 0. 60 ±0. 06 0. 65 ±0. 053 3 0. 70 ±0. 07  预防组 1 8 0. 53 ±0. 05 0. 61 ±0. 05 0. 85 ±0. 05## 1. 10 ±0. 08  预防组 2 8 0. 54 ±0. 06 0. 60 ±0. 06 0. 82 ±0. 07 0. 93 ±0. 06  预防组 3 8 0. 53 ±0. 07 0. 60 ±0. 05 0. 80 ±0. 06 0. 96 ±0. 06   注 :与正常组比较 , 3 P < 0. 05, 3 3 P < 0. 01:与模型组比较 , # P < 0. 05, ## P < 0. 01 2. 2 血清中 MDA含量及 SOD活性的变化  实验第 4、8、 12周后 ,MDA、SOD测定结果见表 2。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 组的 MDA明显升高 ( P < 0. 01) , SOD明显降低 ( P < 0. 01) ; 三组 LBP组与模型组相比 ,MDA明显降低 ( P < 0. 05) , SOD 明显升高 ( P < 0. 01)。而不同剂量 LBP组之间比较无明显 差异。 表 2 血清 MDA SOD变化情况 ( x- ±s, mmol/L) 项目 例数 0周 4周 8周 12周 MDA 正常组 8 2. 98 ±0. 31 3. 50 ±0. 29 3. 47 ±0. 22 3. 53 ±0. 30 模型组 8 3. 05 ±0. 38 4. 00 ±0. 233 3 4. 58 ±0. 353 3 5. 21 ±0. 22 预防组 1 8 3. 10 ±0. 40 3. 64 ±0. 37# 3. 77 ±0. 17# 3. 89 ±0. 26 预防组 2 8 3. 04 ±0. 31 3. 71 ±0. 29 3. 70 ±0. 30 3. 88 ±0. 25 预防组 3 8 3. 09 ±0. 36 3. 80 ±0. 23 3. 78 ±0. 27 3. 85 ±0. 33 SOD 正常组 8 368. 17 ±2. 54 363. 19 ±2. 94 364. 36 ±2. 55 366. 12 ±2. 61 模型组 8 365. 26 ±2. 21 170. 38 ±3. 613 3 125. 02 ±14. 633 3 106. 25 ±9. 73 预防组 1 8 365. 28 ±2. 94 174. 82 ±3. 780# 250. 95 ±7. 52## 277. 63 ±0. 35 预防组 2 8 366. 64 ±0. 36 168. 32 ±2. 73 239. 81 ±0. 53 267. 56 ±4. 50 预防组 3 8 370. 32 ±0. 16 172. 61 ±1. 68 253. 18 ±0. 37 271. 37 ±0. 65   注 :与正常组比较 , 3 P < 0. 05 , 3 3 P < 0. 01;与模型组比较 , # P < 0. 05 , ## P < 0. 01 2. 3 主动脉病理变化   (1)肉眼观察 :对照组主动脉内膜 光滑 ,无脂质斑块形成 ;模型组病变较弥漫 ,多累及整条主 动脉 ,大多呈条索、块状连成片分布 ; LBP组斑块散在、形成 少 ,其面积较模型组显著减少。 ( 2)显微镜观察 :对照组内 膜平坦 ,结构完整 ,内皮下无脂质沉积 ,中膜平滑肌细胞排 列规整 ,与弹力板近平行排列 (图 1) ;模型组内皮下泡沫细 胞丰富、体积大 ,泡沫细胞间及斑块表层有许多形态不完整 的细胞 (图 2) ; LBP组斑块内分布着一些体积中等大小的 泡沫细胞及少量形态不规则的细胞 (图 3)。     图 1 正常主动脉    图 2 动脉硬化的主动脉   图 3 实验组  主动脉   图 4 免疫组化染色 2. 4 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 ,对照组血管内未见棕红色颗粒 ,内膜 完整 (图 4) ;模型组内膜呈棕红色 ,阳性细胞数较多 ; LBP 组与模型组相比 , BCL - 2, MM P - 1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减 小。测定结果见表 3。 02 JOURNAL OF MUDANJ IANG MED ICAL UN IVERSITY Vol130 NO12 2009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 30卷  第 2期 表 3 BLC - 2和 MM P - 13免疫组化结果 组别 /指标 BCL - 2阳性切片数 MMP - 13阳性切片数 正常组 2 /40 4 /40 模型组 25 /40 28 /40 预防组 1 18 /40 17 /40 预防组 2 17 /40 18 /40 预防组 3 18 /40 18 /40   注 :不同剂量 LBP组之间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 ( p > 0. 01) ,其余各组间比较 (p < 0. 01) ,结果有差异。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其发生 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但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 ,现己 知与脂质代谢紊乱、内皮受损、平滑肌细胞增殖、氧化损伤 及血栓形成等有密切关系 [ 2 - 3 ]。因此研究其机理具有重要 意义。本实验结果显示 :在喂饲高脂饲料复制动脉硬化的 过程中 ,加入 LBP后能够显著降低血中脂质含量 ,防止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这与前人的实验结论相一致 [ 4 ]。不 同剂量 LBP组之间血脂水平及 BCL - 2与 MM P - 13的表 达差异不显著。原因可能是一定量 ( 5mg/kg)的 LBP达到 了家兔的吸收限度或者 LBP的降血脂作用与一定的剂量呈 一定关系。有研究表明 ,低浓度 LBP对 ·OH自由基的清 除效果要好于高浓度 [ 5 ] ,在本实验中 ,由于 LBP清除了自 由基、抗氧化而减少了脂质的过氧化 ,从而减少脂质的积 聚 ,降低血脂。脂质过氧化产物和自由基对组织细胞有损 伤作用 ,且能促进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尤其是泡沫细胞的死 亡。LBP的加入 ,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含量显著降低 ,而 自由基清除剂 SOD活力显著升高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组 织细胞不受损伤 ,阻止泡沫细胞死亡后向外释放更多的脂 质而使斑块过大。LBP的加入下调了抗凋亡基因 Bcl - 2的 表达而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同时抑制了 MM P - 13的表 达 ,减少 AS斑块纤维冒中 Ⅰ、Ⅲ型胶原纤维的降解 ,增强斑 块稳定性 ,从而减少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基于以上观点 ,枸 杞多糖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 AS斑块的形成 ,但其具体机制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Strong JP. A therosclerotic lesions: natural history, risk factors, and topography. A rch Pathol Lab Med, 1992, 116: 1268. 2 李玉林 , 叶诸控 , 龚守良 . 分子病理学 [M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 版社 , 2002. 3 杨永宗 .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研究近况 [ J ]. 中国动脉 硬化杂志 , 2004, 12 ( 4) : 481 - 489. 4 曲红 ,王德山 . 枸杞多糖的药理及临床研究概况 [ J ]. 山东医药 工业 , 2002, 21 ( 4) : 36 - 37. 5 倪慧 . EPR技术研究枸杞多糖清除 ·OH自由基作用 [ J ]. 中药 材 , 2004, 27 ( 8 ) : 599 - 600. 收稿日期 : 2009 - 02 - 26 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相关应用解剖 孙丽红  张春玲  郝琳娜  张  黎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眼科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  要 】 目的 :为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 15个外观无异常的经 10%福尔 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 ,依经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手术路径相同的体位和路径 ,逐层解剖 ,观察视神经管及其相 关解剖结构。结果 :视神经管内侧壁最长、最薄 ,视神经管内侧壁全部与同侧筛窦毗邻占 43. 3% ,与同侧筛、蝶窦毗邻占 26. 7% ,与同侧蝶窦毗邻占 23. 3% ,其它毗邻关系占 6. 7%。在视神经管颅口处 ,大多数眼动脉位于视神经的内下方 ,到了 眶口 ,多数眼动脉绕行至视神经的外下方。结论 :视神经管减压术应打开其内壁 ,术中应注意该壁复杂的毗邻关系。确定 视神经管隆突和颈内动脉隆突 ,并了解眼动脉在管内的走形特点非常重要。 【关键词 】 鼻内窥镜 ; 视神经管 ;减压术 ;应用解剖 【中图分类号 】 R 322. 91  【文献标识码 】 A APPL IED ANATOM Y STUDY O F TRANSNASAL ENDO SCO P IC O PT IC CANAL D ECOM PRESS IO N Sun L ihong et al (Hongqi Hosp ital A ttached To M udanjiang M edical College,M 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00) [ Abstract]  O bjective: To p rovid transnasal endoscop ic op tic canal decomp ression with the anatom ic reference. M ethods: 15 adult cadaveric heads without any lesion were selected at random (male 9, female 6) , we cut these heads along the m idsagittal p lane, whose brain tissues were removed subsequently. According to the app roach op tic canal decomp ression of transnasal endoscop ic operation,W e measured the of the op tic canal and its relative. Results: The medial wall of op ticcanal is the most longest and weakest. The medial 12JOURNAL OF MUDANJ IANG MED ICAL UN IVERSITY Vol130 NO12 2009
/
本文档为【口服枸杞多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作用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