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什么叫儿童多动症

2012-04-14 50页 doc 266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0544

暂无简介

举报
什么叫儿童多动症什么叫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儿童多动综合征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谁最早把儿童活动过多当病态描述?   早在1854年,德国医生Hoffmann首先对儿童活动过多作为病态予以了描述。 哪一年是谁报告了第1例活动过多患儿?   1902年,Still报告了第1例活动过多的患儿。 我国于哪一年对多动症作了第一次综述报道?   我国于70年代中期开始对多动症较为关...
什么叫儿童多动症
什么叫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儿童多动综合征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谁最早把儿童活动过多当病态描述?   早在1854年,德国医生Hoffmann首先对儿童活动过多作为病态予以了描述。 哪一年是谁报告了第1例活动过多患儿?   1902年,Still报告了第1例活动过多的患儿。 我国于哪一年对多动症作了第一次综述报道?   我国于70年代中期开始对多动症较为关心,1975年,李雪荣在《国外医学》( 精神病学分册) 第2期,第一次综述报道了本症,以后国内临床及实验室的研究报道甚多,还出版了一些这方面的专著及小册子。 儿童多动症的命名经历过哪几个阶段?   1937年,Bradley指出活动过多是儿童期行为异常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1947年 Strauss认为儿童多动是由于脑损伤所造成的,因而命名为脑损伤综合征;到1949年,Gesell认为这种脑损伤很轻微,故主张命名为轻微脑损伤综合征;1966年Clements提出多动症患儿中多出现一些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如动作不协调,平衡、共济运动障碍等,故他认为多动症并非轻微脑损伤所致,而是轻微脑功能失调的结果,主张用轻微脑功能失调的名称;此后一些学者认为,并非所有患儿均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但却都有以多动为主伴注意力涣散、性情冲动等一组综合征,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手册第9版中将本病命名为儿童期多动综合征;一些美国学者认为,本病最突出而又最常见的症状是注意涣散,而活动过多居于第二位,故1980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在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中,将本病命名为注意缺陷障碍;1992年修改后出版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手册第10版,仍保留了多动性障碍这一诊断名称,并新添了多动伴品行障碍这一诊断名称。 目前儿童多动症的命名主要公认的有哪几种?   (1)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简称MBD)   (2)儿童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简称儿童多动症Hyperactivi ty in Children)   (3)注意缺陷障碍(简称ADD)   (4)注意力不足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简称ADHD)   (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Attention Detrcit Hyperactivity Disoider Syndrome,简称ADHDS)   (6)多动性障碍(Hyperkinetic Disorders) 儿童多动症有哪些主要特点?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其主要特点为:注意力短暂,难以集中,活动过度,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常伴随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根据我们临床观察,这些儿童发育、智力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关键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可见动作不协调,平衡运动、共济运动障碍等。由于个别多动症的表现与正常活泼好动儿童分界线不明显,故对本病须采取慎重态度,切不可给正常活泼儿童乱贴“儿童多动症”的标签。   据国外文献报道,学龄儿童中本病的发病率达5%~10%,国内报道本病的发病率为1 3%~8 6%,但以3%比较可信;易发年龄为6~14岁,男孩发病远较女孩为多,约为4~9∶1。 多动症患儿常伴有的其他症状是什么?   多动症患儿除了表现为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障碍及学习困难等症状外,还常常出现头痛、胃痛、下腹绞痛、腹泻、尿频(甚至遗尿)、呕吐等症状。从西医角度上讲,这些症状的出现,是由于患儿把学习和生活中的紧张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情绪转移到身体上而引起的一些器官的功能紊乱。从祖国医学角度上说,则是脏腑功能不足的必然结果。脾虚,清阳不升,气血生化不足,中焦运化失司,则可见头痛、胃痛、下腹绞痛、呕吐、腹泻等症;肾精亏损、肾气不足,膀胱气化失司,则可见遗尿、尿频等症。 独生子女容易患多动症吗?    过去曾经认为,由于家长过度溺爱、娇惯,有可能导致多动症等行为异常增多,但据包头地区城乡儿童多动症调查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反而较非独生子女患病率低。由于城市儿童早期入托儿所或幼儿园,接受社会化的体验,充分弥补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孤独、娇惯的不足,所以到学龄期多动症的患病率并不高于非独生子女。 淘气的孩子一定是多动症吗?   对于爱蹦爱跳爱跑、且不爱顺从家长的孩子,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淘气”。由于淘气的孩子活泼、喜动,有些家长便怀疑得了多动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淘气与医学上所说的儿童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正常儿童的顽皮现象,后者则属异常的行为障碍。从医学角度看,儿童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很迅速,但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幼稚、天真活泼、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对外界的一切事物他们倍感新鲜,总想亲自摸一摸,动一动,“实践”一番,又因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以皮质下中枢活动占优势,大脑的抑制能力不如成人,所以他们表现活跃,却不稳定,易激惹,不听话,也不像成人那样坐得住,因此孩子贪玩、喜动、淘气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正常现象。如果比较小的孩子整天孤僻、少动,象个“小大人”,反而可能是不太正常的现象了。 多动症的发病与种族、城乡区域有关吗?   根据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包头地区城乡32所小学147424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多动症的发病与民族种族间无相关性,因为混居生活的少数民族,如蒙、汉、回、满等族的学龄儿童,其社会环境、接受教育的方式基本相同,民族间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相近。该调查还表明,农村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据万国斌等对湖南省城乡6911名7~16岁儿童多动症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农村多动症患病率重型者为1.3%,轻型者为1.77%,城市多动症患病率重型者为0.69%,轻型者为2.54%,农村重型多动症的比例较高,而城市轻型病例偏多。 多动症与少年违法犯罪之间有何关系?   刘志海通过对1292名违法犯罪少年的调查,发现其中有978名在学龄期曾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75.53%,从而提示患儿童多动症后易发生心理变态、品行障碍,甚至违法犯罪。由于多动症尚未被多数人真正了解和重视,所以在学校,这些患儿常被看作是思想品德差,屡教不改的最坏学生,老师经常批评斥责或处以种种惩罚;回到家,父母常“恨铁不成钢”,丢了家长面子或不可救药而往往施以粗暴的、简单的教育方式。在同学、亲友及邻里中,这些顽皮孩子也常受到讽刺讥笑或歧视疏远。因此,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成了精神上的弃儿,于是就会出现孤独、悲观、厌世等情绪障碍,甚至产生愤怒、敌视、反抗等严重对立情绪,从而出现自暴自弃、自我形象丑化以及索性破罐子破摔等心理变态。他们常以逃学或离家出走等方式力图摆脱“逆境”,对抗现实,到另外一种环境,另外一群伙伴中去寻找知音或同情、温暖和欢乐,同“小哥们”抱作一团,吸烟酗酒,打架斗殴,无视社会公德,扰乱社会治安。总之,若处理不好,多动症患者较正常儿童更易失足,而且症状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症状改善越缓慢者,误入歧途的这种可能性则会更大些。   由此可见,多动症与少年违法犯罪之间确实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儿童多动症很可能是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潜在性因素。 儿童多动症分为几型?   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公布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手册》第9版,将本病命名为“儿童期多动综合征”,共分为4型。1型:单纯活动过多和注意障碍,以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和活动过多为主要表现,并无明显的行为障碍和发育迟延。2型:伴有发育迟延的多动症,伴有言语发育迟延,笨拙,阅读困难或其他特殊技能的发育迟延。3型:伴有行为障碍的多动症,伴有明显的行为障碍,但无发育迟延。4型:其他。   美国精神病协会1980年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把本病命名为“注意缺陷障碍”。共分为3型:1型:注意缺陷障碍伴有多动,表现出与实际年龄不相称智力水平的注意困难、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2型:注意缺陷障碍不伴多动,与上述症状相仿,但无活动过多,其他特征也较轻。3型:注意缺陷障碍残留型,是指过去一段时期,患儿出现的症状符合1型标准,即注意缺陷障碍伴有多动,但目前活动过多已不存在,而注意缺陷障碍和冲动行为持续存在,从未缓解。 目前把多动症分为哪两种?   目前不少专家将多动症区分为持续性多动症(Pervasive hyperactivity)及情境性多动(Situational hyperactivity)两种。前者患儿的多动性行为问题见于学校、家中等任何场合,且常较严重;而后者患儿仅在某种场合(多数是在学校)出现,而在另外的场合(如家中)没有多动行为。国外Goodman等于1989年认为这是一种轻型的多动症;但Taylor等于1991年提出看法,认为这不是一种疾病,因为没有社会能力的损害,也不影响接受教育的过程。 多动症相当于中医的什么病证?    中医学没有“多动症”这个名称,亦无关于多动症的专门病证论述。一般将本病归于中医的“失聪”、“健忘”、“疳证”、“虚烦”、“不寐”、“妄动”、“妄为”等范畴 中医文献中有类似“多动症”的描述吗?   中医文献中虽无“多动症”这个病名,但在许多文献中均有类似病证的记载。如《素问· 阳明脉解篇》曰:“阳盛者则四肢实,实者则能登高也……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灵枢·行针》篇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言语善疾,举足善高。”《灵枢·通天》:“太阳之人,居处于高,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事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圣济总录》:“健忘之病,本于心虚,血气衰少,神精昏愦,故志动乱而多忘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脾主意与思,意为记所往事,思则兼心之所为也。……今脾受病则意舍不清,心神不宁……。”《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小儿脏腑实,血气盛者,则苦烦躁不安。”《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忧劳愤郁,而耗损心脾。宗养心汤及归脾汤法,精不凝神而龙雷震荡,当壮水之主,合静以制动。”《类证治裁》亦云:“寤不成寐,食不甘味,脉细数,阴液内耗,厥阳外越,化火动风,烦躁煽动,此属阴损,最不易治。” 多动症不经药物治疗可以自愈吗?   一般认为,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如果能及早发现,加强教育,改善生活环境,有些病人可不用药物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到青春期,活动过多会逐渐减少,即使还有一些注意涣散和情绪不稳,也不致影响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适应。但对那些症状较重的患儿,则须服用药物配合其他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有可能发展为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或“成人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对社会适应能力差,在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与工作情绪稳定性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症状,甚至转变成其他精神疾患。 对怀疑多动症的患儿,医生应注意采集哪些病史?   (1)胎孕史:孕前父母健康状况,妊娠情况——正常、恶阻(一般、严重),先兆流产,流感,风疹,肝炎,高烧,堕胎,堕胎未成,精神疾病,癫痫,曾服药物、特异食物,胎动情况(一般、严重)。   (2)产史:第几胎,足月产、早产、迟产、难产(吸产、产钳、剖腹产、臀位、脐绕颈、药物催产)、产伤(颅伤、颅异形、窒息、缺氧、缺血)。据我们临床资料表明,剖腹产较为多见。   (3)病、育史:出生时(发育正常、特大、特小、畸形),环境(静、噪),脐风,肺炎,高烧 ,脑炎,佝偻病,囟门晚合,脑水肿,脑外伤,五迟(立、行、齿、发、语)。自汗,盗汗,遗尿 ,食物偏嗜(冷饮食、异食、偏食),睡眠状况(多、少、不稳、不午睡、梦游、梦呓)。现有何病,多动病程,曾服(治多动症)何药,(包括中、西药)。   (4)遗传因素:父母嗜好(烟、酒、其他),精神疾病,癫痫,傻,近亲婚配,多动症等。 目前国内对多动症治疗有特色的中医专家有哪些?   (1)邹治文——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研究员、主任医师   邹主任治疗本病以调整阴阳为根本治则,而调整阴阳主要在于调整脏腑功能和调整气血关系,认为本病发病有特定年龄,到青春期阶段症状减轻,与肾的功能关系最密切,临床以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最多见,总结出滋肾益脑系列方,取得满意疗效。   (2)王烈——长春中医学院教授   他认为本症在于肾、肝、心三脏失调所致。擅用平抑心肝之气以缓多动,稳定心神以治标;尔后重在益肾,壮其脑髓,调和阴阳,内服当归、远志、郁金等10味药加减,配合耳针疗法,效果显著。   (3)王立华——山东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教授   他认为脏腑功能不足,阴阳失调,特别是阴虚阳亢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制成“调神口服液”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4)瞿秀华——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她认为小儿因其生理上的特殊性,极易形成阴虚阳亢的病理变化而患本病,制成“小儿智力糖浆”治疗,有显著疗效。 国内对多动症有研究的西医专家有哪些?   (1)李雪荣——湖南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组   对814例多动症患儿神经心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40.5%的亲属有神经症、精神病或性格障碍。著有多篇多动症专论。   (2)许积德——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多次报道多动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并通过对脑功能轻微障碍综合征150例的资料研究,探讨了对多动症的治疗情况及疗程,提出了校内治疗这个新问题。   (3)忻仁娥——上海精神病防治院   她认为多动症成年后好转仅限于多动和注意涣散、任性冲动、人际关系不良等,大多持续至成人。   (4)陶国泰——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   仿Conner氏量表制订了教师及父母用的两种评分量表,对多动症著有专论。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目前对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不过国内外学者均认为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西医认识病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轻微脑组织损害:造成脑轻微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新生儿窒息、产伤、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缺氧、脑损伤等等。②遗传因素所致。③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④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⑤心理因素: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有关,此外,还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有关。   中医则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本病的内因,加之后天失调、产伤或其他病所伤,以及教育不当,皆可导致本病。 多动症的发病与遗传有何关系?   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遗传是多动症的重要病因之一。据1985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报道,有36 4%的父母幼时顽皮、多动,29.1%的同胞有类似的症状,40.5%的亲属中有神经症、重性精神病或性格障碍等;1975年《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报道,在研究18例多动症的家族史时,发现多动症儿童的同父母同胞兄弟姊妹的发病率比异父或异母的兄弟姊妹为高,后者又比普通人为高;1982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报告多动症双生子研究表明,7 对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85.7%,3对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33.3%;1981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报告,700例多动症中13.6%有本病家族史,有9对双胎都患同病。   以上数据充分显示了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密切相关。至于多动症的遗传方式,各家观点尚不一致。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是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的,遗传度越高,表明遗传基础在决定疾病易患性上起的作用越大;反之,则表示环境因素起主导作用。有人调查,结果多动症的遗传度为70%(较高),提示遗传因素在多动症的病因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对多动症发病的影响亦不容忽视。总之,遗传素质是发病的基础,而出生前后任何原因所致的脑损伤或环境教育不良,对于促发或加剧症状均起了重要作用。 心理、精神因素对多动症的影响如何?   儿童心理处于幼稚期,情感不稳定,自制力差;幼儿时期又是幼童认识世界最敏锐的时期,同时在这个时期的记忆力亦佳,感情的体验也深刻。如在此时期,家庭内部关系紧张,小儿在家得不到感情上的温暖,动辄遭受打骂等,或在学校受到不当的体罚教育或歧视等等,都将使小儿受到重大的精神创伤,导致多动等行为问题。过度的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会将其培养为十分任性、骄横、不愿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儿童的过分苛求、粗暴,则会造成长期过分的心理紧张、情感压抑,最后发生破裂,出现行为紊乱。一般说来,正常儿童在1~2岁之前都有些多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父母的要求、教育,如听话、文静时会得到表扬与奖励,而多动、顽皮会受到责骂,甚至挨打,这样,儿童就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到3~4岁以后,就能逐渐遵守父母给他们定的规则。此时,若父母特别喜欢“安静的孩子”,而对儿童的多动采取粗暴的、苛求的态度,会使儿童长期处于情感、注意的紧张状态,感到沉重的压力,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行为问题。另外,儿童精神发育的速度,有个体的差异,约90%的6岁儿童,可以安静地坐下来听课,但还有10%的儿童发育较慢。这时若家长一定要他上学念书,老师又一再强迫他安静学习,超过了儿童精神发育阶段的实际能力,如长期给予这种强迫性教育,则可能造成多动症或其他行为问题。 环境因素对多动症的影响如何?   学者们早就注意到环境因素对多动症的影响,湖南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组李雪荣教授等在总结了814例多动症患儿后,发现其中101例(12.4%)患儿有家庭环境不良,如父或母死亡,离婚或不和等。395例(48.5%)患儿的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如粗暴、溺爱、冷淡、歧视等。3 97例 (48.7%)患儿的老师对儿童的教育方法欠妥,如讨厌、放任自流、粗暴、歧视等。总之,不良的社会环境、破裂家庭、父母性格不良或有其他心理障碍者、长期寄养于不良条件的家庭等,均可构成本病的诱因。此外,大气污染,如现代化工业城市中,铅污染的来源很多,如常常接触含铅玩具等等,都与多动症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与多动症的发病关系如何?   有学者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脑内的兴奋与抑制两个系统是平衡的,当神经突触间隙处去甲肾上腺素(NE)不足时,兴奋系统占优势,孩子表现活动过多;多巴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也可抑制活动过多,故认为儿童多动症与缺少上述神经递质有关。关于脑内递质代谢的异常与多动症发病的关系,可以从下面一些事实中得到说明。   (1)英国Chiet及Wartman经动物实验证实,如体内儿茶酚胺(或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不足,或 5-羟色胺不足,或上述介质均不足,就使神经递质传递信息作用失常,导致动作过多,他们通过观察发现,人也有类似情况。   (2)81例儿童多动症患儿中约有1/3的病例血中多巴胺β-羟化酶(DβH)偏低,从而使生成去甲肾上腺素(NE)减少。   (3)苯丙胺等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其药理作用为:抑制神经元对多巴胺等的再摄取,并释放出多巴胺等介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4)酪氨酸、苯丙胺酸、色胺酸均来自食物中的蛋白质,它们是产生这些神经介质的前体。多食蛋白质使这些氨基酸血清浓度增高,相反,多吃碳水化合物,它们的血清浓度就降低。以上物质的血清浓度将影响脑所产生的神经介质的前体的利用,当它们的含量不足时,会引起脑的抑制机能不足,对无关刺激起不到过滤作用,临床上患儿症状就明显。 轻微脑组织器质性损害与多动症的发病有何关系?   有较多学者提出,多动症与儿童轻微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有关。造成脑组织损害的原因包括以下多种因素:如母亲妊娠时病毒感染,或服用影响胎儿脑组织的药物过多,母亲妊娠时患严重的躯体疾病,小儿未成熟或低体重,产钳助产所致的脑损伤和新生儿窒息,早年患脑炎、脑膜炎 ,高热昏迷,婴幼儿颅脑外伤,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中毒——如煤气中毒、铅中毒等。在全国中医儿童多动症第二届专题学术会议上有人报告对64例多动症进行病因分析 ,发现患儿出生时母亲分娩早期困难,即侧切、剖腹产者占82.81%。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多动症患儿以剖腹产者较为多见。 额叶功能失调与多动症的发病有何关系?   由于感觉和运动功能都在额叶进行分析、综合和调节,故许多学者强调额叶在抑制干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学者认为多动症的病因,就在于大脑额叶抑制作用的缺陷。还有人提出多动症是由于大脑额叶发育迟缓引起的,前额叶在生物进化史上发育最晚,此区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过程也较迟。神经纤维外面包有一层脂肪样物质的鞘,尤如电线的绝缘体,使传导不致分散,从而保证集中、完整而迅速的传导。在正常情况下,大约到少年期即可完成髓鞘化,使各部位之间的联系趋于完善。而多动症儿童额叶纤维的髓鞘化进程迟缓,需到少年期后才能完成,这也说明为什么多动症儿童活动过多的症状,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轻的原因。 微量元素与多动症有何关系?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铅中毒与多动症有关系。一般认为,儿童铅中毒多为慢性过程,长期接触微量元素铅,可以干扰中枢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的正常代谢,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紊乱。1983年,Needleman发现体内铅水平增高,与儿童智力发育和行为异常有关。   此外,国外学者还注意到缺铁与多动症的关系。铁具有输送和贮存氧的功能外,还参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核糖核酸(DNA)合成等生化过程;缺铁可使多巴胺受体功能障碍 ,出现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   还有人认为,锌缺乏亦可参与多动症的发病,因为缺锌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引起心理变态等。体内镁和锰减少也与多动症的发病有关。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是什么?   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即小儿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尚未成熟,功能还不完善,与成人相比较,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小儿脏腑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均未成熟,必然向着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显示出生机旺盛、迅速生长发育的现象,此称为“纯阳。”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病理特点必然为发病容易,且治疗失宜则传变迅速。纯阳之体,又必然是活泼好动,心跳、脉息较快,得病多属阳证、热证。小儿生长旺盛,营养物质相对不足,精、血、津、液等常因机体的需要及热证的消耗,而表现不足,因而产生“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 中医对多动症的病因有哪些认识?   近年来,中医对多动症的病因提出了较明确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禀赋因素:系指孕妇妊娠期、围产期的各种因素影响了胎儿的正常发育,或父母健康状况,特别是精神神经系统健康欠佳等,致使患儿素体虚弱,阴阳失调。   (2)后天失护   饮食因素:由于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之品损伤脾胃造成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或过食肥甘厚味,产生湿热痰浊。   外伤:主要是指产伤及其他外伤,可致小儿气血瘀滞,血脉不畅,心肝失养。   其他因素:婴儿期各种疾病,均可造成气血不足或气血逆乱而致心神失养;家庭、社会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亦可造成气血逆乱。 中医认识多动症的病机特点是什么?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神志状态,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反之,阴阳失调则是机体神志反常的基本病理之一。《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静阳躁”、“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即阴主柔静,阳主刚躁,阴阳互根,守使相依。两者充盛和谐,则机体协调无病。多动症的主要症状是神不宁、志无恒、情无常、性急躁,系由动静变化有所失制,阴静不足,阴不制阳,而阳动有余,阴阳失调所致。一般可分为阴虚阳亢与虚阳浮动两个方面。小儿形质柔脆,稚阴未长,加之生机蓬勃 ,对阴津物质所需甚多,若先天不足更易形成阴虚阳亢的病理变化。小儿阳气未充,易因后天失调,或他病所伤而虚,则阳虚不能根于阴,而致虚阳外浮,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而多动。阴阳失调,具体表现为脏腑功能的失调,涉及心、肝、脾、肾四脏。 为什么说“阴虚阳亢”是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病理机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阴静阳躁”,即阴主柔静,阳主刚躁,两者充盛和谐,相辅相成,则机体的调节功能(如动与静、兴奋与抑制、亢进与减退等)协调而无病。小儿脏腑娇嫩,生机旺盛,有“纯阳”之称,由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常常感到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不足。同时,小儿又有阳常有余、心常有余等生理特点,因此,若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 ,或它病所伤,最易形成阴亏的病理变化,根据阴阳相互消长及相互制约的道理,阴不足则阳有余,阴亏则不能制阳,阳失制约则出现兴奋不宁、多动不安、烦躁易怒等症,这种阳动有余的表现并非阳气独盛,而是由于阴静不足的缘故。不足为虚,有余为实,以患儿症状来看,活动过多、行为冲动,似乎是精力充沛之实证,但是与正常儿对照,患儿大多神志涣散,健忘,动作迟滞,粗钝笨拙,且少数病儿还伴有遗尿等症状,脉象偏细,有形神不足之象。故儿童多动症的实质是本虚而标实,多以阴虚为本,阳盛为标,阴虚阳亢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 多动症的发病与中医哪些脏腑病变有关?   多动症的发病主要与心、肝、脾、肾四脏的功能失调有关。常表现为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心脾气虚、肾气不足、气阴两亏、心肝肾失调等,此外,脾气不足,生湿生痰,痰浊内阻或痰蕴化热,痰火扰心等均可引起本病。 中医所言脏腑中“心”病变与多动症的关系如何?   《素问·灵兰秘典论》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主要属于心的生理功能,五脏在心神的主导下,接受外来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反应。五脏中任何一脏发生变化,均能影响到神志的协同,而使之相应的外在语言、动作、行为发生变化,故儿童多动症主要是以心为主兼及肝、肾、脾等脏腑的病理变化。《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主血脉,藏神为智意之源,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人的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反之,若思虑劳倦,久病气血虚弱上及于心,致心气不足,心阴虚弱,神失所养,可出现神志飞扬不定、精神不专、反应迟钝、健忘等症。另外,心属火,为阳脏,以动为患,而小儿生机旺盛,阳常有余,心火易亢,临床易出现心阴不足、心火有余、心神不守的病理改变。 “肝”病变与多动症的关系如何?   肝为刚脏而性动,主筋藏魂,其志怒,其气急,体阴而用阳。肝主人体生发之气,肝气生发则五脏俱荣。小儿发育迅速与肝关系极为密切,有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若久病耗损致肝体之阴不足,肝用之阳偏亢,则可见性情偏拗、冲动任性、动作粗鲁、兴奋不安等肝气有余之象。《灵枢 ·本神》中云:“肝藏血,血舍魂。”若肝血不足,则魂不守舍,而出现梦呓、梦游等兼证。肝主疏泄,若肝气疏泄不利,条达失宜,气机失调,则气血紊乱,或瘀滞不爽或亢而为害,均可导致急躁易怒等症状。 “脾”病变与多动症的关系如何?   脾属土,为至阴之脏,其性静,藏意,在志为思,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小儿脾常不足,若喂养摄护不当或疾病所伤,均可影响脾之运化,脾失濡养则静谧不足,可表现为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言语冒失,心猿意马,虽能自悟而不能自制,肝动脾静,肝为脾之主,脾受制于肝,两者含“动静互制”之义。如脾土不足,则土虚木旺,亦可出现性情冲动、任性、动作粗鲁、兴奋不安等肝阳偏旺之症状。 “肾”病变与多动症的关系如何?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开窍于耳。肾为水脏,水中有“元阳”,能化气而产生生命。水气潜行地中,为万物受命之根本,真水之气上行夹脊,至脑中为髓海,泌其津液,注之于脉,以荣四肢,内注五脏六腑,随相火而潜行于周身。肾为作强之官,出技巧和智慧。小儿脏腑柔弱,气血未充,肾气未盛,本为生理常态,髓生不足,则可见到动作笨拙不灵、健忘、听觉辨别能力差、遗尿等症。肾水肝木,乙癸同源,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自旺,肝火上炎,魂失安谧,则见烦躁易怒、冲动任性;肾水心火,上下相济,若肾水亏乏则心火独旺,动扰于心神可致心神不宁,注意涣散;肾为先天,脾为后天,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则乏生生之源,必致脾虚意乱而见健忘、注意涣散。 儿童多动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活动过度:患儿在母腹中,就明显表现活动量大于其他同胞。婴幼儿、学龄前期则显得特别活跃,表现为多动、好哭闹、不安静,难以满足要求。如1985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报道814例多动症患儿,其中50%的患儿在胎儿期活动量就大于一般其他同胞,70%自婴幼儿期就顽皮、多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量增加,上课不注意听讲,干事情不能专心。   (2)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在上课、做作业时不专心,潦草,拖拉时间;否则,就出错频繁,易被周围事物所吸引,做其他事也往往是有始无终。   (3)学习困难:多动症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不易集中注意力,学习主动性较差,成绩不稳定或不及格,甚至留级。   (4)性格和/或行为障碍:患儿多任性、倔强,情绪易冲动而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在集体生活中不合群,好与人争吵。行为幼稚或怪僻,行为无目的、贪玩、逃学、打架,甚至说谎、偷窃等。往往虽教育也无济于事。少数病例成年后,还留有性格和行为上的缺陷。 不同年龄阶段的多动症表现有何不同?   多动症在不同年龄表现的症状也有所差异:   (1)婴幼儿期:不安宁,易激惹,行为不规则变化,过分哭闹、叫喊,饮食差,培养排便、睡眠习惯均难。   (2)学龄前期:干每一件事,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不能静坐,爱发脾气,很难入睡,对动物残忍,有攻击、破坏行为,参加集体活动困难,情绪易波动,或伴遗尿。   (3)学龄期:注意集中时间短暂,忍受挫折的耐受性差,对刺激的反应过强,学习困难,不能完成作业,是班上的“小丑”,有攻击行为,与同伴相处困难,易冲动,自我形象不好。   (4)中学时期:接受教育(能力)迟钝,注意集中时间短暂,缺乏动力,办事不可靠,有攻击行为,冲动,对刺激的反应过强,有过失行为,情绪波动,说谎,容易发生事故。   (5)成年时期:注意容易转移,冲动,情感暴发,与同伴的关系难持久,参加集体活动有困难,酗酒,戏剧性表现,工作不能胜任,经常与人争执或打架。 儿童多动症活动过多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这类多动症的孩子自早晨醒来后就不停地活动,一直到晚上入睡时止,没有片刻停止。活动的内容变化莫测。孩子入学后,在课堂内表现的活动过多,形式不一,如削卷铅笔,剥咬指甲,用笔乱画撕纸,拔头发、眉毛,将铅笔或钥匙塞于口内,弄书包带,女孩子玩弄小辫子、卷衣角等等,但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2)多动症患儿自己叙述,好象两手停下来很不舒服,总要去摸弄一些东西。症状较重的病例,可影响课堂秩序,擅自离开桌位或坐时面向教室后面,甚至在课桌下钻来钻去;或抢先回答教师的问题,但答案常常是错误的,教师为此而调动其桌位,甚至指定给以单独的座位。   (3)课间在户外剧烈活动,满头大汗。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归途上可以爬车、爬树、爬窗、捉鱼、抓虫或做一些危险的动作,常常天黑才回家。   (4)晚上做作业拖拉,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做准备工作,写几个字停一下,听大人讲话,甚至还要插嘴,家长必须在旁严加督促才能较快地完成作业。   (5)吃饭东跑西走,或边吃饭边看书,速度极慢 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是绝对的吗?   儿童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并不是绝对的,它主要是指其主动注意力减弱而被动注意力增强。上课时需要注意力集中时,他往往心不在焉,不专心听讲,而窗外的鸟叫、蝉鸣声对他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能使他转眼向窗外。做作业写写停停,非常拖拉,看电影、电视很难坚持到最后,可是对他感兴趣的事,也可以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有的孩子上课时外表看来很安静,但老师讲课内容听不进去,思想开小差,考虑下课或放学后的活动内容。 多动症患儿学习困难有何表现,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很多,一般与儿童的智力及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好学,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各种因素有关。对智力正常、教育方式恰当,伴多动、多语,而学习成绩不佳的儿童,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患儿阅读、写字皆感困难,有的计数也不行。由于患儿多动 ,在课堂上根本不能安静坐下,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做小动作,打瞌睡或来回走动,加上情绪不稳,易受挫折,耐受力低,因此影响了学习。有些患儿还有知觉认识的障碍,显著的视运动缺陷,因此更直接地影响了学习。 多动症患儿可伴有感知觉和认识障碍,其表现是什么?   主要表现为:①患儿可有视、听觉障碍,视运动障碍,如表现在临摹画作业时,不能照原形排列,对整个画面缺乏有的安排,他们常常知道自己的作业不完善,而无能力纠正,因此可能是执行运动中的困难较知觉困难更为显著;②不能区分左右;③倒写与倒读,如P写或g,b写或P ,6写或 9,2写或5,有时把一个字的两半部分颠倒,如“吃”可以写成“乞口”;④听觉的综合能力差,如不能连续听几个字或者不能把听到的几个字组成一句话;⑤听觉辨别能力差,如相似之声音易混淆。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多动症诊断标准有哪几种?   目前,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对儿童多动症的诊断主要是临床诊断,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有: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简称ICD-10)、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修正本(DSMⅢ-R)及第四版(DSMIV)。我国做科研常选用以上标准之一,其优点是国际通用,已有较好的临床标准化了的诊断条目,可操作性强。在国内临床上常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此分类较简单,作科研用还欠精细,目前全国正组织专家修订CCMD-3,大约在2000年以前可以出台。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主编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手册第10版(即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研究用诊断标准中对多动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及1986年第一届全国儿童多动症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而订:   (1)注意力不集中(至少具备下列6条):①常常不能仔细地注意细节,或在做功课、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②在完成任务或做游戏时常常无法保持注意力,往往有始无终 ;③别人对他讲话时常常显得没在听;④常常无法始终遵守指令,无法按时完成功课;⑤常常遗失生活必需品,如作业本、书、笔、玩具等;⑥常回避或极其厌恶家庭作业;⑦易被外界刺激吸引过去;⑧组织任务和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   (2)活动过度(至少具备下列3条):①双手或双足常常不安稳或坐着时蠕动;②不能静坐于自己的座位上;④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④难于安静地参与娱乐活动;⑤表现出持久的运动过分,社会环境或别人的要求无法使其显著改观。   (3)冲动性(至少具备下列1条):①常在提问未完时其答案即脱口而出;②在游戏或有组织的场合不能排队或按顺序等候;③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④常说话过多,不能对社会规则做出恰当的反应。   (4)以上症状均持续至少6个月以上。   (5)7岁以前起病。   (6)排除其他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如孤独症等。 多动症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1)7岁以前起病,病程持续半年以上。   (2)主要症状为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学习成绩不稳定,冲动任性,行为改变。   (3)体格检查动作不协调,如翻手试验、指鼻和指指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试验阳性可作为辅助诊断。   (4)脑电图检查约半数以上有异常,多表现为慢波活动增多。脑地形图多数有慢波增多,大脑皮层功能调节差等改变。   (5)乙酰胆碱皮内试验、酚妥拉明皮内试验可作参考,前者阳性率较高。   (6)排除其他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什么叫软性神经体征?   由于多动症患儿的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任何阳性体征,而有些学者则发现了一些并无定性或定位价值的轻微神经体征,称之为“软性”神经体征,以别于瘫痪、麻木等“硬性”神经体征。 目前已有的软性神经体征检查项目有哪些?   (1)Touwen and Prechtl(记分法)   ①立位检查:开口伸指现象;变换运动与联合运动(即快速轮替试验);对指试验;指-指试验; 指鼻试验;舞蹈样运动;闭眼起立。   ②步行检查:直线步行;足尖步行;足跟步行;单足站立;单足跳跃。   ③眼球运动检查:固视;追视运动;辐辏。   (2)Garfield运动姿势保持试验:①持续闭眼试验;②伸舌闭眼试验;③伸舌睁眼试验;④注意侧方视野试验;⑤持续开口试验;⑥知觉试验;⑦让患者注视检查者之鼻,同时检查视野;⑧发“啊”音试验。   (3)优位侧检查:①利手检查(是左利还是右利);②利足检查;③利目检查。   以上软性神经体征中,除翻手试验、指鼻试验、指-指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试验等5个试验有一定辅助诊断意义外,其他几个体征的诊断价值,目前尚有争论。 试验如何进行?   多动症儿童通常有快速交替运动困难,或称之为“轮替运动不能”。从翻手试验中可将这一困难表现出来,故本项试验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具体做法:让患儿坐在桌前,将两手平放在桌面上。然后,要他们做翻手动作。做时先手掌向下,将拇指沿桌边垂下,而两手的食指靠拢。多动症儿童在反复翻手时,出现动作笨拙,甚至乱翻一阵。有些学者特别注意翻手时肘部摆动的幅度。如幅度超过“一肘”,且在强行固定肘部不让摆动时,两手小指则靠不拢,姿势也更加笨拙,就称之为“阳性”,用符号“十”记之。 指鼻和指指试验如何进行?   让患儿先用左食指,后用右食指指自己的鼻尖,睁眼和闭眼各指五次;然后让患儿同样用食指尖,先左后右,指对面坐的医生的食指尖,睁眼和闭眼各指五次。   方法:除对试验中所见协调动作描述外,并以数字记载。指鼻试验:左?/5,?/5,右?/5,?/5 ,;指-指试验:左?/5,?/5,右?/5,?/5(分母为试验次数,分子为偏离目标次数,而前为睁眼 ,后为闭眼)。多动症患儿一开始往往不用手指尖,而用整个手去摸目标,经医生纠正后他们指鼻和指指偏离次数多,而在闭眼时尤其如此(闭眼时偏差3次以上),他们不象正常儿童用指尖轻触,而是打,笨拙或左右分不清。 对指试验如何进行?   让患儿以拇指顺序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作对指动作,然后再顺序与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对指。如此快速反复来回对指活动三次,不能快速灵活地完成此动作者为阳性。 脑电图检查对多动症诊断有意义吗?   自Jasper(1938年)报道71例行为异常儿童中71%有脑电图异常以后,有不少学作从事于这方面的观察,迄今已积累了较多的资料。1982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报道,脑电图异常率为 45%~90%;1986年《中医杂志》报道,40例多动症患儿与21名同龄正常儿童比较,结果,多动症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为42.5%,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脑电图异常率(14.3%),正常儿童的异常脑电图均为轻度异常,而多动症儿童有中度异常、痫性活动等,该文认为,脑电图检查对多动症的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了客观的可参考的诊断依据。   多动症患儿脑电图主要异常改变为:慢波增多,调幅不佳,不规则,基线不稳,β波的频度及波幅均较低,而α波的频度增高,但均无特异性,故对于诊断的价值有限,这是另一种观点。 脑地形图检查对多动症的诊断有何意义?   脑地形图,是继CT和核磁共振之后又一新的成像技术,是80年代一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的检查方法。此项检查技术既能进行病理诊断又可进行功能诊断。   如与CT比较,CT对大脑机能性损害的灵敏度、范围和程度等反映均不够理想,而脑地形图可以提供,且脑地形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它比常规脑电图曲线带来更多的信息,对目测不易识别的脑电图的微细变化,脑地形图能分析出来。脑地形图对不对称异常方面更敏感,因此,脑地形图优于常规脑电图检查。脑地形图能把各种频率的改变部位、范围及其量的差别,用彩色图形准确客观地显示出来,而这往往是脑电图描述的弱点。   目前在我国脑地形图主要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痴呆以及癫痫、脑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我们自1993年将该技术应用于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辅助检查,发现脑地形图的检查结果,其改变与多动症的病情轻重大多呈正相关性。症状越严重,脑地形图所反映的慢波增多、大脑皮层功能调节差等表现越明显。因此,我们认为脑地形图可用于多动症的辅助诊断,但不具有特异性。据我们临床观察,多动症经治疗痊愈后,复查脑地形图,大多数都恢复正常或有所改善。 心理测验对多动症的诊断有何意义?   国外学者曾对多动症的神经心理学检查做过许多探索,认为心理检查对了解多动症患儿的心理活动,协助和制订治疗方案是有帮助的。由于多动症的诊断既复杂又困难,故目前有以心理测验方法为诊断提供依据的趋向。 用于多动症诊断的心理测验方法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8种:   (1)韦氏测验(WISCR):应用本法可发现多动症儿童在作业部分,如图画填充、图片排列、物体拼凑和编码等方面的能力减弱,而在词语部分无任何改变,或二者相反,总之存在词语与作业二者不一致现象,但总智商(IQ)可达正常水平。   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将韦氏法加以修订,内容包括12个方面,即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背数、填图、排列、积木、拼音、译码、迷津。此法在国内应用较广。   (2)儿童智力筛选40题测验:由南京市儿童精神卫生研究中心研制,采用问答的形式对7~14岁儿童进行智力检测。内容有:①认识图形;②图片填充;③生活常识;④计算;⑤普通伤害的防卫;⑥分辨能力;⑦言语,⑧理解。   (3)绘人形法:即让受试儿童在无暗示情况下画小人,同时计时,并写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根据所绘人形的完整程度、应用时间,评定智力分数。   (4)本德完形测验:属于视觉知识机能测验,其方法为:让小儿临摹9个几何图形,根据图形本身的变化、彼此关系及空间背景等了解儿童视觉的整合机能。   (5)本顿视觉认知测验:亦属于视觉认知机能测验,与本德测验搭配使用,即将9个几何图形放在小儿面前十秒钟,然后拿走,让其通过回忆即时将图案复制在一张与原图大小相仿的纸上。   (6)色形测验:在一张纸上,有同形不同色、同色不同形,交替不规律排列的一组图形,令患儿将同形、同色的联在一起,以观测儿童的反应力、理解力和短暂注意力。   (7)钉板测验:有54个木钉,一块木板。木板上有54个洞,恰可插下全部木钉。让受试儿童用双手各取木钉一个同时插入洞内,尽量快,要插妥,连做三次,记录每次插完54个木钉所需时间,以检测受试者的注意力及协调功能。   (8)注意划削试验:给被试者提供3张0~9数字表,要求划去“3”字、“3”前面的数字和“ 3”后面的7字,按划对、划错或漏划的数目计算失误率。 目前认为比较理想的心理测验方法是哪几种?   在前一个问题中,我们介绍了8种主要的心理测验方法。然而比较理想的则有以下五种:①韦氏(北师大修订)测验;②绘人试验;③本德完形测验;④数字校对试验(即注意划削测验); ⑤儿童智力筛选40题测验,其中又以“绘人形法”和“儿童智力筛选40题测验”两种方法更简单、检测时间短,被认为是较好的测试方法。 皮肤试验对诊断多动症有何意义?   皮肤试验指的是乙酰胆碱皮内试验和酚妥拉明皮内试验。前者是我国学者颜文伟于1979年创用的,经国内多次使用,发现其试验阳性率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87%,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漏诊率和误诊率较低,是诊断多动症的一种有价值的辅助方法;而后者酚妥拉明皮内试验因原理不清,未被推广使用。 什么是乙酰胆碱皮内试验?   乙酰胆碱皮内试验的方法是:以1mg/125ml浓度之乙酰胆碱溶液在被试者前臂掌侧作皮内注射 ,使成直径5mm左右的皮丘,立即观察。以注射后数秒钟内在皮丘周围皮肤出现“鸡皮疙瘩 ”者为阴性(正常)反应;否则为阳性(异常)反应。   原理:多动症患儿体内儿茶酚胺减少,儿茶酚胺与内源性乙酰胆碱成反比,儿茶酚胺减少,内源性乙酰胆碱即升高,因之对外源性乙酰胆碱不敏感,故皮内注射乙酰胆碱无反应。 多动症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1)尿3甲氧基4羟基苯己二醇(MHPGSO4)测定;   (2)尿香草基孟德立酸(VMA)测定;   (3)血或头发中铁含量测定;   (4)血或头发中铅含量测定;   (5)染色体检查;   (6)尿儿茶酚胺测定。 如何用行为量表测定多动症?   国内外学者,为了使多动症患儿的病史采集标准化,了各种行为量表。常用的有美国康纳 (Conner)设计的简易多动症量表(可供教师和家长用)。 “注意测定仪”能协助诊断多动症吗?   据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报告,他们应用心理学专用仪器“注意测定仪”作为注意测定工具,对82 例儿童多动症疑似患儿的“注意涣散”症进行检测定性,发现病史供述“注意涣散 ”症的阳性符合率极低,据此提出对多动症有区分真伪的必要性。   注意力涣散的存在,是多动症诊断成立的必备条件,然而临床上对注意力涣散因缺乏定性手段 ,只能凭借病史供述。由于病史供述者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儿童的行为都有他们各自的评价标准和容忍程度,故单凭他们的主观印象作为诊断依据不太可靠,所以探讨注意力涣散的客观伪差及其定性手段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中还认为,临床缺乏对注意涣散的定性手段,是多动症临床误诊的原因之一,并认为,心理学检测技术——注意测定仪,对于临床助诊多动症,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如何区别多动症和正常顽皮儿?   一个正常的顽皮儿童,其多动的行为是可理解的,而多动症患儿的行为表现比较唐突,容易冲动,破坏性大,令人讨厌,自我不能控制。不仅活动量大于正常儿童,更重要的是质的差异。另外,在主动注意力方面,多动症患儿上课时大部分注意力涣散,精神不集中,作业潦草,边做边玩,拖拉时间,学习成绩日渐下降;而正常顽皮儿虽然有时注意力不集中,但大部分时间能够集中。为了贪玩,常常草率迅速完成作业,并不拖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成绩日趋上升。 多动症与儿童品行障碍如何鉴别?   儿童品行障碍也可伴有多动、顽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等症状。但这类患儿最突出的问题是某些品行问题,如说谎、偷窃、纵火等,而且这类儿童与多动症不同的是,对中枢兴奋剂治疗毫无效果。因此,对某些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可试服中枢兴奋剂1~2个月 ,观察疗效反应,以助鉴别诊断。 多动症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目前,多动症主要依靠家长、老师的病情介绍和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来进行诊断,部分实验室检查及软性神经体征、心理测验、脑电图、脑地形图等均不具有特异性,因此给本症的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如:多动症的主要症状注意力涣散和多动,可以在多种小儿神经精神疾病中见到。主要有以下疾病需鉴别:①抽动-秽语综合征;②小舞蹈症;③癫痫;④儿童精神分裂症;⑤孤独症;⑥儿童过度焦虑;⑦精神发育不全;⑧亚急性脑炎;⑨听觉障碍;⑩特定性学习困难;(11)头小畸形儿等。 多动症如何与抽动-秽语综合征相鉴别?   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多动症均有注意力不集中及冲动行为,从而影响学习成绩。但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以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及不自主发声为其特点。不自主抽动往往从面部开始,如眨眼、举眉、努嘴、摇头等,逐渐发展为扭脖子、耸肩、伸臂、伸腿、捶胸、长出气、胸憋、甩手、腹肌抽动等等,抽动同时或相继出现异常的发声,如咳声、鼾声、犬吠声等,甚至出现类似咒骂的秽语、骂人话,或出现自残行为,如拔眉毛、睫毛、头发等。据我们临床观察,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约半数可以伴有多动症的全部症状,但诊断为多动症的患儿无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的特点。 多动症与小舞蹈症如何鉴别?   小舞蹈症是风湿热的迟发表现,临床表现为全身或部分肌肉呈不规则的、无目的的不自主运动,手足及面部最常见。面部肌肉运动时可出现皱眉、耸肩、耸额、缩颈、咧嘴等,以及手不能持物、不能解结纽扣、写字不灵活等
/
本文档为【什么叫儿童多动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