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2012-04-14 50页 ppt 520KB 9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0296

暂无简介

举报
足太阳膀胱经null十、足太阳膀胱经十、足太阳膀胱经null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zhuān)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nullnullnull 经脉病侯: 《灵枢·经脉》:是动脉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加...
足太阳膀胱经
null十、足太阳膀胱经十、足太阳膀胱经null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zhuān)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nullnullnull 经脉病侯: 《灵枢·经脉》:是动脉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加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加结,腨如裂,是为踝厥。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 ,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小指不用。 null足太阳络脉:《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足太阳经别:《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入于项,复属于太阳。null足太阳经筋:《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斜)上出于頄。 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null第二节足太阳腧穴 (一)腧穴概况:本经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 (二)联系脏腑器官:目、鼻、脑,属膀胱,络肾。null(三)主治概要 外经病:头痛,目疾,项强,背腰痛,下肢痿痹。 脏腑病:背俞穴主治所属脏腑的病证。 神志病:癫狂,痫证,失眠。nullnull睛明* BL1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功效】清热明目。 【主治】各种眼病,如近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目翳。 急性腰痛。 【配伍】眼底病配风池、光明。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配太阳、合谷。 夜盲配行间、合谷、角孙。null【操作】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针沿眼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出针后按压3~5分钟,防止出血。若皮下出血,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不宜灸。 null攒竹* BL2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功效】散风镇痉,清热明目。 【主治】1. 视物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跳动、眼睑下垂。 2. 腰痛,头痛,眉棱骨痛,面瘫,面痛,呃逆。 【配伍】目赤肿痛、流泪配太阳、太冲; 视物不明配光明、养老; 眼睑下垂配鱼腰、丝竹空; 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配四白。null【操作】治疗眼病,可向下斜刺0.3~0.5寸;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禁灸。 null天柱* BL10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功效】熄风宁神,祛风散寒。 【主治】1. 头痛,眩晕。 2.项背强急,肩背痛。 3. 目赤肿痛,目视不明,鼻塞。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可灸。null风门* BL12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解宣肺,护卫固表。 【主治】1.发热,咳嗽,鼻塞,多涕。 2.头痛,颈项强痛,肩背痛。 【操作】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 【应用】1.风门为祛风要穴之一,治一切外感中风之证。 2.《玉龙歌》:“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深。”null肺俞* BL13(肺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主治】1. 咳嗽,气喘,胸满,鼻塞。 2. 骨蒸,潮热,盗汗。 3. 喉痹,吐血,咳血。 4. 皮肤瘙痒,风疹,痤疮,腰背痛,癫狂。 【配伍】鼻塞配迎香、合谷。 【操作】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null心俞* BL15(心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宽胸降气,宁心止痛。 【主治】1.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梦遗,癫狂痫。 2.咳嗽,吐血,盗汗。 【配伍】失眠配内关、神门;痫症配肝俞、丰隆;心痛、惊悸配巨阙、内关。 【操作】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null膈俞* BL17 (八会穴之血会)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旁开1.5寸。 【功效】和胃降逆,宽胸理血。 【主治】1. 胃脘胀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 2. 咳嗽,气喘,吐血,咯血,便血。 3. 潮热,盗汗。 4.瘾疹,荨麻疹。null【配伍】呕吐、呃逆配内关、中脘、足三里; 咳嗽、气喘配肺俞、膻中; 肺痨配胆俞,皆用灸法。 血虚、血证配肝俞。 【操作】向下或向內斜刺0.5~0.8寸;可灸。 nullnull肝俞*、胆俞* BL18~BL19 (背俞穴)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清热化湿,疏肝利胆。 共同主治:肝胆疾病,尤其是黄疸病。 【操作】均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 null脾俞*、胃俞* BL20~BL21 (背俞穴)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健脾和胃,理中降逆。 共同主治:脾胃疾患。 【操作】均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 null肾俞* BL23 (肾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益肾助阳,纳气利水,强腰聪耳。 【主治】1.生育疾患: 遗精,阳痿。 2.小溲疾患:遗尿,小便频数,小便不利。 3.妇科疾患:月经不调,白带。 4. 耳鸣耳聋,腰膝痠痛。 5. 洞泄不化,五更泄泻。 6. 咳喘少气。null【配伍】遗尿配京门;遗精配三阴交,关元; 带下,水肿配阴陵泉、三阴交。 耳鸣、耳聋配太溪、听宫。 腰痛配大肠俞、委中。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null大肠俞* BL25(大肠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调理肠胃,理气化滞。 【主治】腰痛,泌尿系统疾患,肠道疾患。 (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腰脊疼痛。)null【配伍】腹胀、泄泻配天枢; 便秘配上巨虚、承山; 腰痛配至阳、腰阳关; 腰腿痛配肾俞、环跳、委中。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null膀胱俞* BL28(膀胱背俞穴)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功效】培补下元,强腰健膝。 【主治】1.遗尿,遗精,小便不利。 2.泄泻,便秘。 3.腰骶疼痛。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null次髎* BL32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功效】调理下焦,清利湿热。 【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尿,遗精。 2. 腰痛,下肢痿痹。 null【配伍】小便不利、遗尿配三阴交、中级、肾俞; 痛经配血海、关元、三阴交。 【操作】直刺1.0~1.5寸。治前阴病要使针感向前阴放射。null承扶* BL36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功效】消痔通便,舒筋活络。 【主治】1. 腰腿疼痛,下肢瘫痪。 2. 痔疾。 【操作】直刺1.5~2.5寸;可灸。 null委中* 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功效】壮腰强膝,舒筋清热。 【主治】1. 腰痛,《四总穴歌》载:“腰背委中求”,髋关节屈伸不利,腘肌挛急,下肢痿痹。 2. 丹毒,疔疮,腹痛,吐泻,中暑。 3. 衄血不止(又名“血郄”) 4. 遗尿,小便不利。nullnull【配伍】下肢痿痹配阳陵泉、悬钟; 腰痛配肾俞、腰阳关; 腹痛、吐泻、丹毒配曲池; 小便不利、遗尿配中极。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null膏肓 BL43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功效】益气补虚,调理肺气。 【主治】1.咳喘,盗汗,肺痨。肩背痛。 2.健忘,遗精。 3.羸瘦,虚劳。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nullnull【配伍】咳嗽、气喘配天突、定喘; 肺痨配足三里、膈俞; 健忘、遗精、顽固不化配足三里、关元。 【操作】向下或向内斜刺0.5~0.8寸。 null志室* BL52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功效】益肾固精,壮腰强身。 【主治】1.遗精,阳痿。 2. 遗尿,小便不利,水肿。 3. 腰脊强痛。 【操作】直刺0.8~1寸;可灸。null【配伍】遗精、阳痿配关元; 肾虚腰痛配委中、太溪。 【操作】直刺0.5~1.0寸。 秩边* BL54秩边* BL54【定位】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取法】骶管裂孔旁开4橫指。 【作用】清利下焦,通经活络。 【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阴痛,痔疾。 【配伍】腰腿痛、下肢痿痹配环跳、委中、阳陵泉; 痔疮配支沟、承山。 操作:直刺1.5~3寸。null承山 BL57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功效】理肠疗痔,舒筋活络。 【主治】1.痔疾,便秘。 2.腰腿痛。 null【配伍】痔疮配长强、血海; 便秘配大肠俞、秩边; 小腿抽筋拘急疼痛配委中。 【操作】直刺1~2寸。 null昆仑 BL60 (经穴)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舒筋活络,清利头目,镇痉止痫。 【主治】1. 头痛,项强,肩背拘急,目眩,鼻衄。 2. 癫痫,难产。 3. 腰骶疼痛,足跟肿痛。null【配伍】头痛项强配后溪、天柱; 目眩配攒竹; 痫证配百会; 腰骶痛配大肠俞,次髎; 脚跟痛配太溪; 难产配至阴。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妊娠慎針。 nullnull申脉 BL62 (八脉交会穴,通阳跷)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功效】镇静止痫,宁心安神。 【主治】1.头痛,眩晕,失眠,癫狂,痫证。 2.腰腿痛,项强,足背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null至阴 BL67 (井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 【功效】疏风清热,矫正胎位。 【主治】1.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矫正胎位用灸法) 2.头痛,鼻塞,鼻衄,目痛。 【操作】浅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灸。(孕妇及习惯性流产者禁针刺)null足太阳膀胱经小结足太阳膀胱经小结1、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上额,循头顶,夹督脉下项,分成两支,沿脊柱旁开1.5寸及3寸、 大腿后侧下行,汇合于腘窝正中,再沿小腿后侧、足外侧下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体内路径:络肾,属膀胱,联络脑。null2、取穴要点 目内眦上方取睛明。眶上切迹取攒竹。 背部第一侧线取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 背部第二侧线取膏肓、志室、秩边。 第二骶后孔取次髎。 腘横纹中央取委中,委中外1寸取委阳。 腓肠肌人字沟顶点取承山。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昆仑。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取申脉。 小趾外侧趾甲角旁取至阴。 null3、主治要点 外经病:睛明攒竹治目疾,天柱治头项病,背腰腧穴治背腰痛,腰骶下肢腧穴治腰骶下肢病。 脏腑病:背俞穴主治所属脏腑的病证。腰骶腧穴治前阴病。委阳治三焦病。 神志病:癫狂痫,不寐。null4、特殊作用 膈俞治血虚、血证。 委中治热证。 膏肓治虚证。 承山治大肠病。 昆仑、至阴治难产,至阴治胎位不正。 null5、操作要点 睛明、攒竹、天柱、委中禁艾炷灸。 攒竹斜刺或平刺,背部腧穴斜刺0.5~0.8寸。 背俞穴为艾灸最常用穴位。 委中刺络出血,至阴点刺放血。 昆仑、至阴妊娠禁针刺。
/
本文档为【足太阳膀胱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