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独生子

2012-04-17 13页 pdf 180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0516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独生子 中国独生子女: “小皇帝” 还是新公民 风笑天 南京大学 2010.12.17·香港 „ “小皇帝”问题的由来 „ 学术界对独生子女特异性的研究 „ 独生子女是“小皇帝”还是新公民 „ 大众媒介对独生子女的“妖魔化” 一、“小皇帝”问题的由来 „ 中国独生子女:产生的背景及其规模 „ 西方独生子女研究的两个起源和一种结果 博汉农,1898:家庭中的独生子女 内特尔,1906:独生子女及其教育 „ 对中国独生子女的关注:问题儿童? „ “小皇帝”名称的由来及其含义 新闻周刊、报告文学 娇气、任性、胆小...
中国独生子
中国独生子女: “小皇帝” 还是新公民 风笑天 南京大学 2010.12.17·香港 „ “小皇帝”问题的由来 „ 学术界对独生子女特异性的研究 „ 独生子女是“小皇帝”还是新公民 „ 大众媒介对独生子女的“妖魔化” 一、“小皇帝”问题的由来 „ 中国独生子女:产生的背景及其规模 „ 西方独生子女研究的两个起源和一种结果 博汉农,1898:家庭中的独生子女 内特尔,1906:独生子女及其教育 „ 对中国独生子女的关注:问题儿童? „ “小皇帝”名称的由来及其含义 新闻周刊、报告文学 娇气、任性、胆小、自私、自我中心…… 二、学术界对独生子女特异性的研究 „ 研究特点:参照对象--非独生子女 „ 研究结果:总体上看,一幅杂乱的图画 „ 80年代初期大部分研究都(目录见下页)认为, 独生子女具有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既现在身体状况、智力水平方面,也 表现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 „ 一种比较普遍的结论是:独生子女在身体状况、 智力水平方面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个性品质和 行为习惯方面则不如非独生子女。 „ 1980年代初期关于独生子女的主要研究: „ 卢乐珍,1980,漫谈独生子女的教育; „ 高志方,1981,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 „ 杨宜模,1981,当前独生子女性格特点的初步研究; „ 肖福兰,1982,关于小学独生子女教育情况的调查; „ 潘朝玉,1982,学龄前独生子女调查的初步; „ 杨 桦,1983,独生子女在个性品质方面存在问题原 因; „ 王兆伍,1983,关于独生子女教育的初步研究; „ 万传文,1984,五至七岁独生与非独生儿童某些个性特征 的比较及性别差异研究; „ 刘荣才,1984,独生子女教育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 陈科文,1985,关于独生子女合群性的初步研究; „ 盛中兴,1985,从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看家庭教育重要 性; „ 张其博 1987 独生子女成长状况初探 „ 但1980 年代后期之至目前的众多研究(目录见下页)认为: „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个性心理和行为上并不存在像人 们普遍担心的那种差异”; „ “从各类样本比较来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体差不 多”; „ “在个性表现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没有什么差别”; „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无显著差异”; „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生活自理能力、家庭观念上不存 在显著差别”; „ “在对自我的认识、自我评价方面,以及在生活自理能力、 劳动习惯培养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不显 著”; „ “独生子女青年与非独生子女青年在职业适应方面不存在明 显的差别”; „ 198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独生子女的主要研究: „ 刘云德,1988,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研究报告; „ 鲍斯顿,1989,中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学习成绩和个 性特征分析; „ 王彩萍,1991,就独生儿童行为问题谈优生优育; „ 焦淑兰,1992,独生与非独生儿童认知发展的比较研究; „ 风笑天,1993,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黄 鹂,199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无显著差 异; „ 郝玉章,1997,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状况; „ 风笑天,2000,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 „ 风笑天,2003,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 女的比较分析; „ 风笑天,2005,中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 „ 风笑天,2005,已婚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的实证研究; „ 风笑天,2010,独生子女:媒介负面形象的建构与实证; 三、独生子女:“小皇帝”还是新公 民? „ 众多研究中所发现的一个趋势 早期研究中多数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有差别;肯定独特性、负面性;是小皇帝; 后期研究中基本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没有差别,否定独特性; „ 为什么如此?究竟有没有差别? „ 年龄: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变量。差异随着年龄段 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对这一结论的理论解释: “消磨-趋同”理论 两类儿童在幼年时期所存在的一些明显差异, 会被他们后期接触的共同的社会化环境所“消磨” 掉;二者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小,在基本社会化的末 期, 差异消失,二者的发展状况趋于一致。 „ 不同社会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随着独生子女的年龄变化而 发生变化。儿童年龄越小时,所面临的社会化环境越单 一,父母、家庭对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和作用越大。 „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特别是随着他们进入中小学,他们 和社会接触的范围扩大了,社会化环境增加了。加上青春 期心理的变化,独立性要求、逆反心理等,他们开始和父 母及成人疏远,开始向同龄群体靠拢。此时,学校、同龄 群体、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而父母和家庭 的影响相对变小。 „ 学校、同辈群体和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给两类儿童营造了一 种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环境。正是这种后期生活中越来 越多的一致性、共同性,逐渐地洗磨掉两类儿童早期主要 由于前者的不同所导致的差别。 „ 当然,在某些特殊的方面,如安全,期望,懒惰等,独生 子女家庭和父母所给予的影响特别强,因而依然会导致独 生子女在这些方面与同龄非独生子女有明显的不同。 四、大众媒介对独生子女的“妖魔化” „ 为什么结论与人们印象不一样? „ 社会中对独生子女的刻板印象: „ 包蕾萍,2008,中国独生子女的刻板印象研究; 从心理学角度,采取形容词自由联想法和社区调 查,筛选出与独生子女群体相关的15 个高频形容词。其 中5 个具有正向积极意义(自信、漂亮时尚、物质条件好、 聪明、有个性),10个具有负向消极意义(自私、社交性 差、骄傲、孤独、依赖、浪费、任性、娇惯、爱发脾气、 自我中心)。在此基础上,研究者编制了态度量表,并在 上海市对有9 - 18 岁子女的1088位父母进行了随机抽 样调查。结果:得分最高的5个词全部是负面的: 依赖、任性、娇惯、自我中心、爱发脾气; „ 风笑天,2010,独生子女:媒介负面形象的建构与实证; 586条有关独生子女的新闻内容分析, 结果:负面形象 离婚比例高,婚姻不稳定; 不能吃苦,就业不适应; 不做家务,到父母家蹭饭; 存在性格缺陷; 只生孩子,不养孩子; „ 针对上述媒介宣传的实证结果: „ 风笑天,2005,中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 职业适应、婚姻适应、独立生活适应、 人际关系适应、心理适应; „ 风笑天,2010,独生子女:媒介负面形象的建构与实证; 婚姻不稳定、不做家务、性格缺陷、不养孩子; „ 大众媒介的生产方式、特定方法 “选择性观察”与“以点代面”。他们较多地采用典 型的、个别的、特殊的事实,特别是偏向于采用那 些与他们头脑中事先形成的、或者他们希望看到的 形象相符合的事实,而忽略掉许许多多与他们的期 望不相符合的例子以及与他们的想法相冲突的信息。 „ 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独生子女? „ “一代人”与“一类人”,独特性与共同性; „ 被大众媒介和一些研究所描绘的众多“独生子女”的特 征、现象和问题, 实际上是上个世纪80 年代改革开 放以来与中国社会巨大变革一起成长的“新一代中国 青少年”的整体特征、普遍现象和共同问题。 谢谢大家! 中国独生子女:�� “小皇帝” 还是新公民 投影片編號 2 一、“小皇帝”问题的由来 二、学术界对独生子女特异性的研究 投影片編號 5 投影片編號 6 投影片編號 7 三、独生子女:“小皇帝”还是新公民? 投影片編號 9 四、大众媒介对独生子女的“妖魔化” 投影片編號 11 投影片編號 12 投影片編號 13
/
本文档为【中国独生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