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法半夏的区别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法半夏的区别

2012-04-17 5页 doc 40KB 2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9878

暂无简介

举报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法半夏的区别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法半夏 的区别 依稀影686 收藏于 2012-04-16 阅读数:1   被转藏:85   公众公开 原文来源  修改  如何标记批注?   半夏、法半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临床常用中药饮片。因它们来源相同,功效相似,市售价格相 近,常被统称为“半夏”。但它们加工炮制方法不同,临床疗效有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将法半夏单 列为一个品种。 由于半夏和法半夏用量大、药源少、价格贵,目前,中药的使用部门及中药厂普遍将功效相近、价...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法半夏的区别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法半夏 的区别 依稀影686 收藏于 2012-04-16 阅读数:1   被转藏:85   公众公开 原文来源  修改  如何标记批注?   半夏、法半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临床常用中药饮片。因它们来源相同,功效相似,市售价格相 近,常被统称为“半夏”。但它们加工炮制方法不同,临床疗效有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将法半夏单 列为一个品种。 由于半夏和法半夏用量大、药源少、价格贵,目前,中药的使用部门及中药厂普遍将功效相近、价格低廉、 来源不同的水半夏代替半夏或法半夏使用。于是,在中药的生产、经营、使用环节,人们习惯将半夏、法半夏、 水半夏统称为“半夏”,并将其混装、代用,造成中药饮片标签上所标的品名与所装者不符,医生处方开的品 名与所配的不同,患者所购的药品与所付的价格名不符实,屡屡发生药疗差错及商业纠纷。   植物来源不同 半夏、法半夏均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也是常说的 旱半夏)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梨头尖属植物鞭檐梨头尖Typhonium flaglliforme (lodd) BL的干燥块茎。 加工炮制所用辅料有别 1.半夏包括(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 四种炮制规格。 生半夏,不用炮制辅料,将原药材拣净杂质,筛去灰屑即可。 清半夏,是生半夏用20%的白矾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1]。 姜半夏,是生半夏用生姜25%,白矾12.5%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2]。 京半夏,是生半夏用芒硝6%,姜粉2%,麻黄5%,桂支1.5%,小茴香3%,南坪细辛1%,石灰15%,甘草25%,皂角6%,白矾6%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3]。 2.法半夏,是生半夏用甘草15%,生石灰10%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4]。 3.水半夏,仅有制水半夏一种规格。是生水半夏用生姜18%,白矾20%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5]。 形状特征不同 生半夏,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厘米。面类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 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其形同生半夏。但质脆,断面略呈角质样。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其形同生半夏。但表面棕色或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京半夏,其形同生半夏。但外表黄色或金黄色,颗粒大小均匀,质脆,内心黄色。无麻味。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的颗粒状。表面淡黄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 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水半夏,多呈斜矩圆形,上端有凸起的叶痕及芽痕,下端略尖似梨头,呈黄白色,角质状。微有麻辣感。 效用有别 半夏的四种炮制规格,法半夏,水半夏的功效有异,不能偏废和盲目滥用,需“辨证施治,审证用药”。 生半夏,辛温有毒,生用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致上述部位肿胀,疼痛,失音,流 涎,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偏重于祛风,散瘀,消疖肿,多外用。内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攻癌夺命 汤治验录[李可志经验],就用生半夏来治多种恶性肿瘤,竟获奇效。其方的组成是:海藻、甘草、木鳖子、鳖 甲、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重楼、海蛤壳、黄药子、生半夏、生姜、玄参、牡蛎各30克,浙贝母15克,山茨菇 、山豆根各10克,全蝎12只,蜈蚣4条,雄黄1克,研粉吞服;用生半夏粉3份,面粉1份混匀外敷治疗颈部淋巴 结炎;用生半夏粉外敷治疗鸡眼;用生半夏粉15克,斑蝥5克浸泡200毫升白洒中,一周后可敷治疗头癣。 --------------------------------------------------------------------- 姜半夏,善于和胃止呕,祛寒痰,镇咳,蠲饮。如:生姜半夏汤,来源于《金匮要略》卷中,用姜半夏9克 ,生姜汁15克,用于治疗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风痰上攻,头旋眼花, 痰壅作嗽,面目浮肿,取其姜半夏和胃化饮,降逆止呕之功。 姜半夏,是生半夏用生姜25%,白矾12.5%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2]。 --------------------------------------------------------------------- 清半夏,长于清风痰,化饮,散胸痞,降逆止咳。如:半夏白术天麻汤中的半夏就用清半夏为佳,配用天麻 、茯苓、橘红、白术、甘草以燥湿化痰,平肝息风。治疗风痰上扰,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等。 清半夏,是生半夏用20%的白矾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1]。 --------------------------------------------------------------------    京半夏,偏重于健胃化痰。如: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就要用京半夏为好,配用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 黄连、大枣以和胃降逆,开结除痞。治疗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痢,舌苔薄黄而腻,脉 弦数。 京半夏,是生半夏用芒硝6%,姜粉2%,麻黄5%,桂支1.5%,小茴香3%,南坪细辛1%,石灰15%,甘草25%, 皂角6%,白矾6%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3]。 -------------------------------------------------------------------- 法半夏,温性低,长于祛痰止咳,除湿浊等。如:荷叶知母茶方中就用法半夏,其方的组成是荷叶15克,法 半夏20克,茯苓20克,陈皮15克,甘草5克,生姜3片,知母15克,具有健脾利湿,理气化痰之功。用于治疗产 后虚胖有效。 2.法半夏,是生半夏用甘草15%,生石灰10%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4]。 --------------------------------------------------------------------- 水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止咳之功,但无降逆止呕之效。多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化痰止咳水半夏可 代替半夏,用于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时水半夏不能代半夏用[6]。 --------------------------------------------------------------------- 综上所述:半夏、法半夏与水半夏,虽来源相同或相近,但其加工炮制方法不同,临床运用有别,价格差别 大,水半夏是半夏和法半夏的伪品,若把半夏称为法半夏或法半夏称为半夏仍按假药论处。在中药饮片的生产 、经营、使用环节中绝不能统称为“半夏”,绝不能混淆、代用,唯利是图,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准绳,准确定名,辨证运用,合理定价,才能确保临床运用安全有 效。 --------------------------------------------------------------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 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青盐半夏,又称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 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竹沥半夏,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 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苏半夏,又称苏夏。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盐、党参、 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 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另外,制半夏还有醋制半夏、胆制半夏等多个品种。而水半夏和旱半夏是不同的两种中药,不能混为一谈。 水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止痛、行瘀、消肿、解毒之功,用于治疗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 乳痈、肿毒等,常用量0.3~0.6g。产量大,价格低。
/
本文档为【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法半夏的区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