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三星电子开发超薄LED电视用液晶面板

2012-04-17 17页 doc 258KB 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5194

暂无简介

举报
三星电子开发超薄LED电视用液晶面板三星电子开发超薄LED电视用液晶面板 本报讯 10月26日,三星电子公布 开收回了厚度为3.9毫米的40英寸LED电视用超薄液晶面板,该面板具有HD级的画质,可以到达120Hz和5000∶1对比度。目前三星开发的显示器用面板厚度可达3.5mm,而笔记本电脑用面板曾经到达1.64mm。三星电子LCD事业部的Taeseok Jang常务表示,三星电子在业内率先完成Edge type面板的量产,进一步开创超薄液晶电视的市场。本次克制面板厚度的技术屏障,将更有利于确保三星在超...
三星电子开发超薄LED电视用液晶面板
三星电子开发超薄LED电视用液晶面板 本报讯 10月26日,三星电子公布 开收回了厚度为3.9毫米的40英寸LED电视用超薄液晶面板,该面板具有HD级的画质,可以到达120Hz和5000∶1对比度。目前三星开发的显示器用面板厚度可达3.5mm,而本电脑用面板曾经到达1.64mm。三星电子LCD事业部的Taeseok Jang常务表示,三星电子在业内率先完成Edge type面板的量产,进一步开创超薄液晶电视的市场。本次克制面板厚度的技术屏障,将更有利于确保三星在超薄电视和超薄IT市场的主导位置。
  
  LED电视用超薄液晶面板
  联想P707树立导航手机新标杆
  本报讯 近日,联想推出了X1的晋级版产品——P707,该机延续了X1的唯美设计,并晋级了联想TouchDream全触控操作界面华美特性和易用性。尤其是,P707在导航功用上的如虎添翼可谓是树立了导航手机范围新标杆。
  
  CA看重虚拟化 推出全新增强版处置
  本报讯 CA公司近日发布了12款全新晋级版企业IT管理产品,旨在协助企业和效劳提供商从虚拟化环境中取得更大的业务价值。据调查公司估量,到2010年,操作系统的虚拟化比例将上升到54%。
  
  普元发布适用中小企业的“锐捷任务流”
  本报讯 日前,SOA中间件厂商普元软件发布了面向中小企业用户与开发商的最新产品—锐捷任务流(BPS Express)。该产品适用于企业的“非超大业务量流程运用”或“轻流程运用”的任务流效果,以协助他们更快速地完成和照应流程变化。
  
  华旗推出MP6网络音乐播放器
  本报讯 日前,华旗资讯推出全球首款MP6网络音乐播放器。该产品在衔接宽带的状况下,只需用配套的无线点读笔轻点装备了数字水印技术音乐杂志上的曲名,就会自动播放曲目。同时,该产品还支持WiFi技术。
  又讯 在“庆贺新中国60华诞摄影大赛”颁奖仪式暨中国自主品牌影像器材产业研讨会上,华旗爱国者高调推出了两款全高清DV(数码摄像机)产品AHD-Z10和AHD-S1,面向主流家庭及团体用户。

摘要:本文从“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三方面,介绍了这门课程的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操作系统原理;教学改革;启发示教学
      
  1引言
  
  “操作系统原理”这门课难学、难懂、概念抽象、感性认识差,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如何改革“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以提高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教学内容的改革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内容改革必须兼顾基础性和前瞻性,同时体现趣味性以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讲授操作系统原理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细节时,加入对技术发展历史和当前新技术发展潮流的解释,既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又对专业历史有深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使命感。其次,在详细剖析操作系统的五个核心原理时,注重剖析算法设计思想和优化方法的差别,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而且,整个的内容组织注重引导学生探讨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技术的引入背景,注重知识的理解,而非简单记忆。基于这样一条明确主线,学生的学习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最后,要注重选用真实操作系统作为学习的案例。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剖析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将目前流行的Windows XP系统和Red Hat Linux 9.0系统进行对比,无论是进程管理还是文件系统中EXT3、FAT32和NTFS的对比,都以这两个系统为实验的基础。
  
  3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操作系统原理这门难学、难懂的课,我们采用的是形象化的教学方法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突出对目前流行操作系统中问题解决的两个方面。
  3.1采用形象化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
  形象化教学是教师将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事件相联系,使课程内容变得生动而简洁,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操作系统原理中,中断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它用于协调系统对各种外部事件的响应和处理,并且是实现多任务的必要条件。在教学时可以打这样的比方:小王和小陈在下象棋,眼看小王就快招架不住了,正当此紧要关头,小陈的女友来了,非要小陈陪她上街买衣服不可,于是小陈不得不同小王商量,先把棋盘封了,待买完衣服后继续战斗。掌灯时分,小陈带着满脸疲惫回到了棋盘前,结果小王不费吹灰之力便反败为胜。这就是整个中断过程。然后,笔者对这个中断过程进行分析,中断请求(小陈的女友要他逛街),中断响应 (小陈准备放下棋局陪女友逛街),现场保护 (先把棋盘封了),中断处理(小陈陪女友逛街买衣服),恢复现场 (把棋盘解封),中断返回 (继续战斗)。如果小陈把棋移到密室中下,不让他的女友打扰,这就叫“中断屏蔽”。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一方面要深刻理解“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要了解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情况。同时,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逻辑组织形式,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灵活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流畅的信息流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营造出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设置一些问题,将流行操作系统中的问题和现象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而实现观点的撞击。并且鼓励学生提问,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和问题,与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而非直接给出答案。
  3.2突出对目前流行操作系统中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讲授操作系统原理时,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实现环节,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以Windows与Linux为主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从应用的角度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原理与实践,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Windows XP的安装、资源管理、磁盘管理、用户与安全管理、辅助工具的使用及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与实际中的使用能力。例如,在讲解文件系统时,笔者把Windows XP支持的FAT32和NTFS文件系统进行了比较,FAT32长于与Windows 9x的兼容性,NTFS长于系统安全性,如何将FAT32转换成NTFS格式,最终引导学生在满足应用的前提下,思考怎样设置文件系统才能充分发挥Windows的特性,突出了实际的应用能力。
  
  4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感觉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按理论研究型的人才而非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要求学生,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兴趣特点和能力结构,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因此,做好教学实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查看和修改操作系统的属性与状态,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使学有所用。笔者特别注重实验内容的选取,紧跟操作系统的发展,选取合适的操作系统实例,注重与实际运行的各类操作系统结合。实验平台选用目前最为流行的两大操作系统Red Hat Linux 9.0和Windows XP系统,实验内容以验证性操作为主,并为每个实验列出大致的步骤和实验记录表格。比如,在刚接触“操作系统原理”这门课时,笔者设计了操作系统的安装实验,内容主要以安装Windows或XP与Red Hat Linux 9.0为主线,并介绍了这两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在讲解文件系统时,相对的实验操作有:Windows XP的文件加密、磁盘配额、创建紧急修复磁盘、磁盘清理、备份与恢复数据、CHKDSK维护文件完整性等操作。
  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和实践课程知识,通过实验来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答疑解惑,系统地提高学科知识的理论水平。
  
  5结束语
  
  “操作系统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工作理应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此过程中,我们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应用与实践环节,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应用能力培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配置等几个环节全面提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廷辉,许倩霞. 操作系统课程建设的探索[J].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2).
  [2] 汤子瀛等. 计算机操作系统[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尧学,史美林. 微机操作系统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 戴学威.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与课程开发向度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3,(7).
  

编者按:作为教育科研、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中坚力量,青年学者的成长和发展始终受到各界关注。他们在工作中投入极大热情,一部分人正在迅速成长为科研教学骨干,然而在取得足够的学术名望之前,他们又面临着学术资源、国际交流和研究资金不足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青年教授奖”于2006年应运而生,旨在支持那些在计算机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极富创新精神和具有巨大潜力的青年学者,以帮助他们平稳度过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尽快开创自己的发展舞台,迎来事业的辉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研究员李三江博士以其在人工智能理论和空间推理方面的研究潜力和创新性成果,赢得了评审委员会的青睐,成为第一届“微软青年教授奖”获奖者之一。本刊就此事采访了李博士。
  让我们追随着李博士获得“微软青年教授奖”的经历,来体会一位计算机界青年才俊成长和发展的心路历程,感悟微软亚洲研究院“身在微软,服务中国”的承诺及对中国人才培养的卓越贡献。
  
  《计算机教育》:李老师,我们知道,微软亚洲研究院于2006年设立了“微软青年教授奖”,用于支持那些在计算机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极富创新精神和具有巨大潜力的青年学者。您作为第一届“微软青年教授奖”获得者,能否回忆一下自己获得这个奖项的经历?
  李三江:我从2001年9月起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工作,从事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空间推理。历任博士后(2001.9-2003.6)、助理研究员(2003.7-2004.12)、副研究员(2005.1月起)。2004年,我获得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的资助,到弗莱堡大学做洪堡学者,为期18个月(2005.1- 2006.6)。微软亚洲研究院2006年设立“微软青年教授奖”时,我正在德国从事自己的研究课题。当时我们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钹院士主张应多考虑正在成长中的青年教师作为推荐对象,于是同应明生教授一起向我校计算机系建议推荐我参评。
  《计算机教育》: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对于开始科研职业生涯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但是也会有一些现实的困难,您能否从个人的角度上介绍一下青年学者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普遍状况?
  李三江:现在,大多数以科学研究为自己职业的青年学者都经历过博士生(甚至博士后)阶段的系统训练。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做学生不一样,没有人给你指定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这些都需要自己来决定。一旦选错方向,确实会走很多弯路。另外,科研经费也要自己去申请,而这往往是刚刚博士毕业的青年学者很难做到的。第三,青年学者往往没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即使有,对研究生的选择空间也很有限。这在青年学者早期的职业生涯中是一种普遍状况。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博士期间从事基础数学方面的研究,方向是一般拓扑学。后来我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随应明生教授做博士后,选定的方向是定性空间推理。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空间知识的定性表示和推理。而拓扑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类定性空间知识,这就与我在博士期间所从事的研究紧密相关。于是,我和应老师就以空间拓扑关系模型为切入点,开展定性空间推理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进展很顺利,一年内就完成了两篇论文的初稿,并将其中的一篇投往人工智能领域最顶级的国际刊物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后称为AI),第二篇论文也于第二年正式完稿。
  在科研经费方面,2002年我申请了博士后研究基金,但由于论文还在审理当中,没能得到资助。2003年3月,我再次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项目,这时我投往AI的第一篇文章已被录用,于是我的第一个国家项目申请成功。
  2003年留校以后,我还没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但指导过一个本科生的设计,取得一些不错的成果,2005年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刊物Fundamenta Informaticae。
  可以说,在申请到“微软青年教授奖”之前,我虽然在研究上走过一些弯路,也遇到过一些困境,但在导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事业的起始阶段还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科学研究的职业生涯也走得比较稳健。
  《计算机教育》:获得这个奖项以后,您最真实的感想和感受有哪些?
  李三江:虽然有张钹老师和中科院数学所陆汝钤院士的全力推荐,但当我得知自己获得这个奖项后,还是觉得有点意外。其一,我是从事理论研究的,而微软在我的印象中主要是面向实际应用的;其二,我博士毕业刚三、四年,没有主持过大的项目,也没有获得过有影响的奖项,而这在通常的评奖中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因素让我感觉到微软的这个奖项与其他奖项有不同之处。经过了解,我得知微软的“青年教授奖”主要是奖励在科研领域具有潜力的青年学者而不是奖励拥有既有成果的学者,我的个人经历和研究背景可能比较符合评奖的标准,因此有幸获奖。另一方面,我要衷心感谢张、陆两位老师的提携和帮助,并衷心感谢微软亚洲研究院授予我这个奖项及对我的资助。
  《计算机教育》:在获得“微软青年教授奖”资助后,微软提供了哪些机会给您?能否介绍您参加微软教育高峰会、微软青年教授奖交流活动、与微软研究员们交流的一些感受?
  李三江:获得“微软青年教授奖”资助后不久,我就结束了洪堡研究,返回清华工作,参与了微软组织的一些很有特色的交流活动,颇有收获。
  2006年10月,我应邀参加了微软教育高峰会,有幸认识了闻名已久的沈向洋博士,并结识了其他六位获奖者。同日,在教育部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周济部长和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博士为我们7位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对于一名青年学者来说,这都是一些很好的开阔视野的机会。
  2007年1月,我们到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微软研究员们进行了学术交流。虽然很早就知道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信息检索等领域具有国际领先地位,但这却是我第一次到微软访问。在这次交流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了解。随后,我们分别与自己研究方向相近的研究员进行一对一交流。由于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方向暂时没有完全相关的研究人员,我就和东南大学郑文明教授一起参与了关于情感计算的交流,也颇受启发。
  《计算机教育》:您认为这个奖项的获得对您所从事的研究和事业的发展有何帮助、作用和影响?
  李三江:首先,是经费上的帮助。获奖之时,我自己主持的23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已快结题。虽然还有一些小额国家基金经费资助,但这些国家基金在使用时会有限制。比如国际交流经费不能超过10%或15%,而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就需花费约两万元。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顶级国际会议具有与顶级国际刊物同样的地位。微软提供的50万元科研经费可以支持我进行自主选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对我的帮助非常及时,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其次,是研究视野的开阔。在获得微软资助以前,我没有参加过计算机界的国际会议。这使得自己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获奖后,我就开始参加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会议或空间推理方面的专题研讨会,在这些国际学术会议中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选题和研究热点,开阔研究视野,将好的思想带回来,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以做出更加新颖前沿的研究成果。
  第三,“微软青年教授奖”对青年学者来讲是一个相当高的荣誉,也是我获得的第一个有分量的奖项,这对青年学者的成长(例如评职称、申请大项目、评奖)等具有重要帮助。
  《计算机教育》:您是否将所获奖金用于人才培养方面,都做了哪些创新性的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三江:获奖时我在德国,没有招收研究生。2007年我招收了第一个硕士研究生,还协助应明生教授指导两位研究生。我们每星期举办一次讨论班,主要由研究生来作报告,微软所提供的经费部分用来支付研究生的生活补助和劳务费。目前,一名硕士生已经毕业,他的毕业论文获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我们讨论班所获得的部分成果已被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会议AAAI-08录用为口头报告。更深入的研究成果正在整理之中,将投往AI。
  《计算机教育》:您能否谈谈您最近从事的研究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李三江:最近两年我们考虑了空间知识的分层表示、空间拓扑约束与方位约束的综合推理问题,空间方位约束网络的有效实现问题,软约束求解问题的抽象,定性策略的表示等理论问题。在“微软青年教授奖”的资助下,这些工作已发表(或被录用)在国际刊物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和国际会议IJCAI-07, AAAI-08, ECAI-08等。最近,我又获得了第13届中创软件人才奖(公示中)。
  《计算机教育》:您对未来的学术研究有何打算?有怎样的计划?
  李三江:科技进步为空间知识的表示和推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问题。如何从海量的难以理解的空间数据中提炼出人类能理解的知识,怎样才能满足普通用户日益增长的空间信息需求,这是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我们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建立(静态和动态)空间知识的形式演算,使得机器能够完成下列任务:
  (1) 理解和处理定性的甚至是模糊的自然语言知识;
  (2) 能把用数值描述的空间数据转换并表示为人能理解的常识知识。
  《计算机教育》:您所在学校中是否有其他支持青年学者的项目?您是否参 加?与“微软青年教授奖”相比,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似之处?
  李三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有一些支持青年学者的小项目,主要用于刚留校新教师的科研启动经费,帮助新教师开始自己的科研生涯。我2003年留校后即申请到了国家项目,因此没有参加系内的项目。
  学校的项目与“微软青年教授奖”一样,是鼓励和帮助青年学者进行科学研究。但如前所述,校内的项目资助在使用上会受到一定限制,如自主选题或国际交流等方面;而微软的这个奖项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有足够的资金自主选题,确立研究方向,参加学术会议,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且 “谁把握 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教学使乡村师生深受信息匮乏之苦。乡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乡村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一个简捷、灵敏、多样化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村教育到达了与兴旺地域和城市的资源共享,大大延长了城乡教育差异,完成了受教育者的教育时机均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完成远程教育教学,是深化数学教学革新的肯定趋向和理想要求。
  一、数学教学中远教资源的优势表现
  1.导入新知,创境激趣
  在教学《数的大小比拟》时,播放远教资源《小乌龟比年龄》的Flash动画,让学生边观看动画边听教员讲小乌龟比年龄的故事,这样不只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味,也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藏,经过“比年龄”的活动,自然地温习了旧知识,巧妙地导入新课,到达“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2.深化建构,释疑解惑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员将课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北京故宫、西方明珠电视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名修建,从中感受对称美的魅力,了解对称美,欣赏对称美,从而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多媒体的折叠演示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构成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教学中,教员适时、合理地运用远教资源,打破了教员口述的笼统性,使学生在静态演示中增强理性认知,深化体验,有效打破教学重、难点,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3.拓展空间,群策群力
  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提出“闰年为什么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闰”等效果。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单靠教员教授性的教学,是很难弄明白这些效果的。此时,教员可以引导学生到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到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学生经过查找“迷信家的解释”、“年历的传说”等外容,自己去探求这些效果,并能从自身的看法角度剖析效果,经过“网络在线”和BBS公布 自己的见地,真正完成资源共享、协作交流。
  二、数学教学中远教资源的运用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基层教育者对远程教育技术把握 的局限性,对新课改肉体体会不够透彻,教育思想的因循守旧等缘由,招致远教资源运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具体效果。
  1.完全“拿来主义”,脱离学生实践
  “数学教学活动必需树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阅历基础之上。”有些教员在运用远教资源教学时疏忽了这一点。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的看法》,教材与IP课程资源库课件展现的都是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形,让学生应用杨浦大桥停止找角、认角活动。由于杨浦大桥离学生理想生活太远,而且图片中杨浦大桥上的角又不清楚,所以学生在找与认的学习进程中有些难度。教员只是墨守成规地充任课件的演示者,未能及时地将学生的视野转移到指认身边的角下去,学生的思想由此出现断裂,没能到达教员所希冀的效果,课堂学习义务难以完成。
  2.意图“一扫而空”,罔顾学生感受
  现代教育技术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可以改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神投入到理想的、探求性的数学活动中去。IP资源库中囊括了各种方式的教学资源,有的教员不加取舍,一堂课延续用几个同类课件,学生看了再看,练了又练,审美疲惫 ,兴致全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一味“人机对话”,无视学生交流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生动、自动和富有特性的进程。可是课堂上,有不少教员只是播放远教资源,让学生完成规则举措。学生的思想只停留在屏幕上,自主探求、协作交流毫无表现,聪明 的火花未经碰撞已然消逝。
  三、数学教学中远教资源的合理配置
  要消弭远教资源与课堂教学实际整合的鸿沟,充沛表现远教资源优势,构成高效应用的教学情势,合理配置远教资源是必需面对和处置的效果。
  1.教材为主,灵敏辅以远教资源,消弭鸿沟
  在远程教育与数学教学整合进程中,一直要以数学教材为本,以课标为导向,迷信设计教学环节,远教资源作为辅佐,灵敏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培育和开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例如,在教学《锐角和钝角的看法》时,教员可应用在前面学习进程中有过的游乐场找角的小游戏课件,改动远教资源的教学演示顺序,让学生在熟习的游乐场情境中找角、认角后,再出示杨浦大桥的情形图,学生在欣赏大桥漂亮 景色的同时完本钱应在上课之初完成的找角、认角学习义务。这样的教学改造,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为学生的进一步认知增配了“引擎”。
  2.学生为主体,远教资源效劳于人,表现优势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情感,尊重学生的集体差异。要充沛发扬远程教育的优势,使学生逐突变书本学习为应用资源学习,变记忆式学习为探求式学习,变靠教员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墨守成规的直线性学习为具有特性的跨越式学习。例如,在学习《统计》以后,教员可以运用媒体资源演示各种数据、图表,让学生经过搜集、整理、描画有关信息,对所取得的信息停止剖析。学生经过对理想效果的探求充沛看法到统计的普遍运用,在处置实践效果的进程中,强化对知识的了解。同时,有效地树立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的联络,培育学生发现和处置效果的才干,构成统计观念。
  3.教员为主导,择优选取远教资源,完成整合
  完成远教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员需求不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教学实际中要做到以下五方面。
  (1)有的。仔细剖析教材,结合教学实践,有目的地搜集适宜的远教资源。关于“拿来”的资源有所扬弃,整合、深加工,构成适宜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作风的可用性课件,充沛表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源为本。
  (2)有序。设计好教学环节,选取相关的远教资源,精心整合,确保课堂质量。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入手将圆等分为8份、16份、32份,并将这些等分的近似三角形拼凑成一个个近似长方形。由此让学生亲历圆面积的推导进程,再播放远教课件中的动画演示进程。这样的教学契合由具体到笼统,由理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小学生的心思特点,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效果十分清楚。
  (3)无情。精心组织学生“人机互动”、协作交流,防止因技术而惹起的课堂情感荒漠,创设人文课堂。例如,应用教学光盘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经过多媒体演示口诀发生的进程,学生深入了解口诀的意义后,教员再引领学生一同编口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途径,师生互动、生生互评让课堂充溢聪明 与温情。
  (4)幽默。游戏装点,寓教于乐,搭建开心课堂。如在计算类课题教学中,可以采取资源中“摘苹果”、“放鞭炮”、“送信”、“帮小植物找家”等互动游戏完成练习义务,这样也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5)有效。结合教学内容,迷信、合理地运用远教资源。无论是视频、音频、动画、课件还是练习题,都是辅佐教员教学的手腕,哪些内容要以播放为主,哪些资源应该让学生同步参与,哪些课件什么时分用,怎样用,教员都要在备课时停止设计。遵照“低本钱、高效能”的准绳,将多媒体与其他惯例媒体无机整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完成高效课堂。
  功夫在课前,只要教员关注每一位学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合理运用各种资源,才干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把远教资源与课程整合,树立高度交互的教学形式具有重要理想意义,既促进教员从单一的教学手腕、教学形式中“包围”出来,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生动的平台。
  

摘要:通过对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现存的问题的深入分析,针对计算机硬件课程的特点和现有的教学体制和模式,探讨性提出提高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硬件;课程体系;教学;教材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计算机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软硬件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技术基础指软件技术基础和硬件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语言、通信和网络原理,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指本专业常用软、硬件的应用技术。在这三个层次中,硬件基础课程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软件开发、网络技术还是工业控制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都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对硬件支持非常了解。由于目前高校计算机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使得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硬件课程的设置、教学知识体系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多数学生的硬件能力都比较差,基本无法胜任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设计和应用工作。对此本文对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体系及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教改思路和方法。
  
  1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硬件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计算机硬件发展速度太快,教材知识相对落后,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其次是实验条件差,缺乏实践环节,学生无法锻炼实践能力,学习困难较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导致当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方面的偏离:目前计算机教育存在着重软轻硬的倾向。很多学生对硬件课程的了解甚少,认为硬件课程只是学习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在计算机应用当中无关紧要,认识不到硬件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再加上相应的实践环节难以保证、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包括社会各类计算机考试评价体系)中对硬件实践能力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
  (2) 设备条件方面的不足:硬件课程的教学实施比较困难,设备投资大,通常每门课程需要配备专门的实验设备和相应辅助设备,且对实验室辅导和维护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多数高校在硬件课程及实验条件建设方面都明显不足,实践教学的时间过少,而且验证性实验占绝大多数,造成学生硬件动手能力普遍低下,其创造力无法得到训练,这导致了计算机硬件课程在教学上的不足。其中的客观原因是学校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和经费,没有条件开展自主创新性实践活动;而其中的主观原因是实践能力在考试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过小,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指导能力也有限。另外,部分理论教学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与沟通。
  (3) 在教材方面的欠缺:一般教材都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且教材知识相对落后,许多客观条件原因限制计算机硬件教学内容的更新。其一,计算机硬件发展太快,真正能反映当今世界微机领域新技术的微机原理教材太少,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几乎没有。其二,计算机硬件知识存在不直观,最新的硬件知识往往包含许多较复杂的技术,讲述起来抽象、枯燥,教学方法可视性和直观性差,致使学生对硬件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学习起来不太容易,教学效果较差。由于组织和实施教学的难度非常大,许多教师偏向于讲述旧的知识。其三,新知识的过快更新给许多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熟悉并掌握新的教学知识和内容往往需要几年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因此教师往往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
  (4) 课程教学系统性方面的不完整:课程教学系统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各相关课程以及教材之间的分工与衔接不够规范。其一,硬件课程知识与软件课程知识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叉和互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其二,在硬件课程之间缺乏充分的衔接,有些知识点重复,有些知识点缺失;其三,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其四,内容多和时间少的矛盾突出。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不健全。
  根据计算机硬件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加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提高硬件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改革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高校计算机专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2提高硬件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2.1提高认识
  计算机系统是硬件和软件的统一,计算机工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以硬件为基础执行程序的过程,所有硬件的工作都是软件驱动的结果,而计算机的优良性能是通过复杂的硬件系统结构换取的。只有对软件的载体——硬件、硬件组成、硬件的工作原理理解才能对软件是怎样依附于硬件的全过程有一个飞跃的认识,最终达到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在各硬件课程开设时,应首先给学生介绍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该门课程在计算机专业当中的地位、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建立起与软件之间的联系。同时介绍该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应必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硬件课程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这门课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在开设各门硬件课程时,可开设相关课程的专题讲座及相关的学术报告,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加大实践能力在考试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以促进学生对硬件实践的重视。从而改变大学课堂上“重软轻硬”的现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一个IT时代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2.2正确处理内容先进性与教学适用性的关系
  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非常迅猛,保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并力求做到两者的统一,适时跟踪学科技术发展、更新教学内容是必要的。首先作为课程教学,应尽量选用能反映目前计算机领域内硬件新技术、新成就,能体现出知识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的计算机硬件教材,重点要突出基本原理思想和基本方法技术的阐述,以使学生能学到先进的硬件知识。其次又要重视其实用性的一面,尽量拉近学校教育与社会上流行技术、流行产品、流行工具的距离,着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硬件、软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本学科专业及相关领域中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来独立获取、掌握新知识、跟踪计算机技术新发展、新应用的能力。使课程的组织内容符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固有规律、学科的内涵及联系,以及人的认知规律。可以通过在系列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性实践环节来解决。
  2.3 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硬件和软件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包含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计算机硬件知识必须对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组成及其核心技术进行系统的描述,以使学生能学到较系统的先进硬件知识。因此,首先在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完善教学大纲,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注意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注意知识点的重叠和互补,以保证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其次要加强计算机软硬件教学之间的勾通,对软硬件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进行适当的穿插。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课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利用高级语言对硬件进行编程的实例。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课程中,联系“操作系统”课程中I/O管理、内存管理、CPU调度等知识,以引导学生思考,建立必要的知识关联,最终达到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基本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解决好内容多和时间少的矛盾,计算机硬件技术内涵丰富,学时少和内容多、要求高将是一个一直要面对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一要靠系列课程内外体系的整体优化,找到一种相对来说能动态跟上计算机硬件发展步伐的教学和教材新模式;二要靠课程各教学环节功能的统一运筹、合理调动和多种教学方法模式的科学设计、统筹配合;三要靠课堂教学的数字化、现代化。
  2.4重视实验和实践环节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才能满足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对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一方面必须增加对硬件实践设备的投资,并鼓励教师自主开发一些实验设施,尽可能建设一些与本校教学特点和教学条件相匹配的实验条件;另一方面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还要改变现有的硬件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增加教学实践的内容,尤其是创新类和设计类的实践环节,并开设硬件综合设计的课程。
  
  3结束语
  
  对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改革,笔者在实践中作了初步的尝试,对推进课堂教学建设,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玲娟,郑彦,王绍橡. 计算机课程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3 .
  [2] 钟乐海,王朝斌,唐新国. 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 王元亮. 计算机教育与素质教育[J]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
    

摘要:本文从实验教学理念转变、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及特色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型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路及体会。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实验教学体系;实践;创新;改革
      
  武汉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积极改革旧有的实验教学体系,创建了主要面向本科教学、系统完善的、多层次多方向的、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新型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分为基础验证、综合设计、研究创新三个层次,通过基础验证型实验、课程设计型实验、实训平台训练型实验、实习基地实战型实践、创新提高型实验、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6个类型来组织实施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思路和理念的转变与革新
  
  1.1由“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转变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实训实战实践,突出创新”
  理论课与实验课是教学环节里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会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还可以通过对实验中各种现象的反复观察和分析,培养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要转变原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偏执教学观念,将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地位上,两者并重,着重突出创新思想。
  1.2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在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实验中,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将过去的“机械式实验”演变为“可扩展模块化的个性化实验”,改变以往“一个题目”、“一套步骤”、“一个结果”的呆板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命题,自已设计解决方案和实验步骤,并通过“群组式讨论”分析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给学生以自主选择、创造、表现、提高的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实验,自己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需达到的目标,自行设计出实验方案,给学生充分施展个性的空间,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类科研课题与项目,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挖掘学生的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
  
  2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改革
  
  现行的实验教学中,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项目中多数都是验证性的实验,这对提高学生的基本功非常有益,但相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来说,验证性实验项目相对过多,缺乏应用性及创新性。要建设一个高水平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不仅要适当保留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验证性实验,同时加大力度多设计和引入一些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内容,让学生自主设计完成,以一种全新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吸收和运用学到的新知识,并且要不断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内容及项目的比重。可将实验教学设定为三个层次,即基础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实验,认真研究在不同的层次开设不同性质的实验项目。在保证培养学生扎实的“三基能力”(即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同时,大力尝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创新实验教学要求建设一个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一个完全开放模式的实验平台,这种开放模式不是表面意义的无规则、无结构的自由形式,而是构建在开放创新实验环境的同时注重各实验教学层次的兼顾和和谐安排。例如,实验中心搭建网络化的综合实 验教学平台,覆盖了各个层次的开放实验,各年级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实验教师的辅助下选择难易度合适的实验项目,组建跨年级的兴趣小组及互助小组,可提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创新实践环境,也可提供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创新研究环境。这样一方面降低了进入创新实验环境的门槛,克服了低年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由于提前介入了科研课题活动,从事创新锻炼的时间就长,因而更容易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作品,学生就会获得成就感,进而可以激发从事创新科研的兴趣,并带动与影响一大批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创新科研活动中来。
  
  3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与优化
  
  针对实验层次的不同,采取集中与开放相结合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方法。采取“课前预习—资料收集—示范演示—实验训练—技能考核”的方法,用于基础验证实验,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培养;实施“启发引导—自主选题—方案设计—实验探索—合作讨论—撰写报告—考核评价”的教学方法,用于综合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中心平台—教师团队—学生科研团队—兴趣小组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用于研究创新实验,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
  实验学中心积极开放公共基础实验室,目的在于基本技能训练和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实验的兴趣;开放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等,学生可自主开展业余科研课题及各类参赛项目,以提高实验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实验中心与多家科研院所及公司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使学生能将理论课堂和实验室所学的知识与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实验中心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开展创新实验教学,以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及实验教学质量。例如:
  (1) 实验室提供网络协议分析仪帮助学生直观深入理解网络通信原理,通过网络协议分析仪,以前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数据包现在都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2) 构建多媒体电子学习平台帮助学生立体化学习,通过自主开发的“863”项目成果架构了计算机实验教学多媒体电子学习平台,有“网上课堂”、“作业评阅”、“实验录像点播”、“在线测试”等功能模块,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自我学习;
  (3) 自主开发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特色课件,通过动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二进制数据在控制器、译码器、运算器、寄存器、外存、内存等计算机部件之间的传送过程,实现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 独立设计开发的在线“虚拟实验室”,打破时空限制,采用网络自主式实验模式为学生提供贯穿本科阶段的全天候个性化实验服务;
  (5) 大力建设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综合实训平台,使用目前先进技术,可与社会需求无缝衔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开拓了思维能力;
  (6) 联合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构建大学科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创新科研环境和参与课题的机会,为本科生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优良的条件;
  (7) 实验中心和北京瑞星、珠海金山软件等公司签订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达到了检验实验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实验教学与社会的互动。
  
  4实验教学特色建设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改革,实验中心在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方法、实验模式、创新平台建设与利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例如:
  (1) 研究出了信息安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创建了国内第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出《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用书》等教材,并实际完成了信息安全专业的实验教学,接待了国内多所院校的参观与学习;
  (2) 建立了在线“虚拟实验室”和个性化科研为代表的自主实验模式,使用了新颖的群组动态交互式等新型实验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指导思想,提供个性化实验教学服务,培养学生高度的应变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

(3) 构建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创新平台,学生从基础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创新提高实验到实训平台训练、实习基地实战以及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多层次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与社会需求无缝衔接。充分利用计算机大学科平台的优势,为学生的创新实验提供源源不断的课题和优越的研究环境,众多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为学生搭起了一个创新平台,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教学成果
  
  实验中心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近几年各类竞赛中获得丰硕成果。其中,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四次、二等奖八次、三等奖三次;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共获得银奖2项,铜奖8项;计算机仿真大赛获得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视大奖赛获得第三名;第七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第八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湖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二等奖;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一等奖;近年来本科生获得业余科研项目20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The Research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ation of Innovational Computer Experiment Education System
  HUANG Jianzhong,HUANG Chuanhe,CAO Jiaheng,WU Libing
  (Computer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Hubei,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Researching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experiment education idea ,the reformation of its content ,the c

/
本文档为【三星电子开发超薄LED电视用液晶面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