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联想扬天V360笔记本电脑发布

2012-04-18 18页 doc 366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61706

暂无简介

举报
联想扬天V360笔记本电脑发布联想扬天V360笔记本电脑发布 本报讯 近日,联想发布了扬天V360笔记本电脑。这是一款采用英特尔防盗技术的13英寸商用笔记本电脑,延续了扬天家族睿智任务精彩生活的产品理念,英特尔全新Calpella平台配合NV独立显卡,满足了运用者的全方位需求。V360由于采用了全新的资料和出色的内外设计,其KINK设计作风又失掉了新的开展,愈加动感的曲线和更具质感的外观将这一设计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联通推高端“大器”手机与iPhone构成“双引擎”    本报讯 日前,由中...
联想扬天V360笔记本电脑发布
联想扬天V360笔记本电脑发布 本报讯 近日,联想发布了扬天V360笔记本电脑。这是一款采用英特尔防盗技术的13英寸商用笔记本电脑,延续了扬天家族睿智任务精彩生活的产品理念,英特尔全新Calpella平台配合NV独立显卡,满足了运用者的全方位需求。V360由于采用了全新的资料和出色的内外设计,其KINK设计作风又失掉了新的开展,愈加动感的曲线和更具质感的外观将这一设计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联通推高端“大器”手机与iPhone构成“双引擎”
  
  本报讯 日前,由中国联通定制的三星“大器”B7732上市,开创了国际高端商务手机市场WCDMA+GSM双网双待手机先河。这是联通继推出iPhone之后,又推出的高端战略机型。“大器”采用的是全球最为成熟、速度最快(7.2Mbps)、运用国度最为普遍的WCDMA制式,定位高端商务,与iPhone的时兴文娱有所区别又相得益彰。它将与iPhone一同构成“双引擎”,领衔高端手机市场。
  
  酷派下半年将Android推手机
  
  本报讯 近日,宇龙酷派手机发布三款全球首款手机,包括直板“双视窗”手机新品N900smart、CDMA外屏直触双待折叠手机D550,以落第一款为酷派时兴商务用户打造的E570。 N900smart 是N900的后续产品,在直板机的基础上首创双拼机设计,小外屏大内屏,小屏可检查时间、来电信息、短信等,不用开启主屏。D550完成了大外屏全触控、全功用操作,满足了消费者对PDA手机便捷触摸操作及折叠翻盖手机的综合要求;酷派E570是采用滑盖外型统筹双网双待的3G手机,超薄滑盖的外观设计,纯镜面触控操作。此外,酷派下半年将推出Android手机。
  
  大唐电信直板手机TG100L上市针对老年人
  
  本报讯 近日,大唐电信与北京市老龄委协作推出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新品“小帮手”——TG100L直板手机。该机将复杂适用的设计理念发扬得淋漓尽致,特有的超大尺寸操作按键,让老人无需再时辰预备老花镜去寻觅各种功用提示。此外,TG100L的一键通“小帮手效劳中心”功用可以提供一键报警,直拨“北京社区效劳中心”和一键急救效劳。
  
  HP黑色照片一体机上市 支持无线接入
  
  本报讯 近日,惠普推出了以“云打印”为特征的HP Photosmart Wireless B110a 黑色照片一体机。借助惠普独有的云打印技术,用户只需接入无线网络,无需装置驱动顺序或软件,就可经过恣意兼容的无线设备发送电子邮件轻松打印,随时随地体验痛快打印。此外,HP Photosmart Wireless B110a配有复杂易用的TouchSmart触摸边框,将存储卡拔出内置读卡器即可轻松打印照片,摆脱电脑约束。
  又讯近日,惠普黑色激光打印机与携程游览网共同启动“侠客岛”惠普彩激 “打”手有奖征集大型互动活动。在活动时期购置HP Color LaserJet CP1215黑色激光打印机,并将购机发票扫描件/照片、联络方式等信息发送到指定邮箱,即无时机参与抽奖,取得价值500元的携程代金券。
  
  毕升手机电纸书行将上市丁俊晖代言
  
  本报讯 近日,国际电子阅读器研发企业北京万物青科技有限公司推出行将上市的毕升电纸书新品500T、500TW等全新型号Eink电子墨水阅读器,同时宣布由丁俊晖代言毕升电纸书。500TW是万物青的第二代电子墨水阅读器,融合电话和FM收音、全球遨游随时随地访问在线书城、电纸书搜索引擎等功用。

摘要:程序设计类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一系列课程,本文针对本校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通过这些方面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符合计算机学科发展的要求,同时也适应了社会和产业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协作式教学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我校对该类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都很高,但教学效果普遍不太理想。我们结合近年来从事实践教学的经验,就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做了以下探讨。
  
  1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程序设计类课程之间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目前大多数的院校先在开设C或C++,接下来就是基于C或C++的数据结构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因此我们一定要合理、科学地安排这些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如在C语言课程中除了讲授基本的程序设计的语法使用、程序设计的思想之外,还必须花一定的时间讲解结构和链表,以及逐步灌输面向对象一些思想,为后继C++和数据结构等课程打好基础,注意内容的系统性,避免重复[1,2]。
  注意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应该根据学科发展、经济发展及市场人才的需求来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我院从最初的“Pascal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到后来采用以C++语言为主要编程语言。如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以C++作为基础语言,在“数据结构”课程中以C++语言代替C语言,在数据库课程中以Visual C++作为前台开发的实验环境。近年来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程序设计发展的趋势,目前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以Java作为基础语言课程(软件专业继续开设C++语言课程),并增开基于.net的相关课程。
  
  2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将实验教学与课堂讲授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恰当衔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必须充分准备好实验的内容,及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采纳学生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并及时改进。其次,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同门课程的教师可集体备课,研究教材与实验教学的方法,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交流心得,研究考
  
  试及评分方法。
  理论课教师需兼上实验课,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验课情况,并经常把学生出错的问题和难理解的问题通过课堂再次讲解,同时应与本课程的其他实验课教师沟通交流,便于课堂教学的改进,把理论课与实验课统一组织、计划,避免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
  
  3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基本技能的训练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基本语法知识、基本算法的学习,最后形成一系列的基本技能,包括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上机调试技巧、编写代码等。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比如带领学生读一些经典的程序,分析经典的算法并进行模仿,上机调试程序并对运行结果进行评析,对已有程序进行修改实现新的功能。通过以上训练,学生既复习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又获得了一定的技巧。
  实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但是目前一些学生基础比较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相对也较差,加上或多或少的惰性,因此依赖教师的情况比较严重。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开展了协作式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开展协作式教学法
  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每组4~5人,在每次实验课和课余时间,每个小组对教师事先布置的内容进行讨论,并且将讨论内容进行总结。下次实验课上教师要留出一点时间让每组总结讨论结果,必要时教师做简单的总结。教师发现好的设计思路和想法时,应鼓励各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发挥大家的创造力去将这些好的想法加以实现。充分利用开放的交互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如网上答疑、网上聊天、BBS、讨论区,同学们可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任课教师可定期为同学们解答。同时在有限的设备条件下,学校应尽量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机会,尽可能地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独立工作,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3]。
  
  4考试和评分方法的改革
  
  根据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在考核中提高了平时实践和讨论的成绩比例,占到50%甚至更高。平时实践中增加单元考核的内容,并将每次考核的分数按相应比例记入总评分。另外由于开展了讨论教学,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小组的考评情况将每次讨论成绩按比例记入总评。在期末的实验考试中,利用开发的实验教学平台进行上机考试,学生随机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与平时训练的题目类似),然后由系统自动评判。这样即节省了老师批改试题的时间,而且可以减少相互抄袭现象。由于考试题目与平时训练的题目类似,可以促使学生在平时实验中独立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在每学期末,我们用2周的时间开设课程设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兴趣进行选题,然后自编程序上机调试,完成一个大作业或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通过这一过程可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与操作的步骤。我们认为,通过考试和评分方法的改革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把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应用到专业实际问题的处理上。
  
  5小结
  
  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上面介绍的一些整合思路是行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程序设计的兴趣,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几年我们在大学生ACM竞赛、省市级的程序设计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大批的学生通过了国家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资格证书。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更新非常快,对于培养这类人才的专业课程,特别是程序设计类课程,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科学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计划,运用网络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一系列的更新与整合,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敏霞.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4,(2):90.
  [2] 张基温. 计算机课程体系整合畅想[J]. 计算机教育,2004,(8):59.
  [3] 孙宇清,马军. 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J]. 高等理科教育,2000,(3):54-56.

摘要:在“通信原理”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方式的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本文结合作者长期从事“通信原理”教学活动积累的经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旨在推动“通信原理”教和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起点。
  关键词:教学学术;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创新
    
  1引言
  
  现代科技发展所呈现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趋势,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人才是在通晓多门相关学科基础上专于一科的专门人才。“通信原理”是通信专业人才区别于其它信息类专业人员的重要知识结构,是每个优秀的通信专业人员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通过综合理解和运用信息理论、数字信号的表示和传输、通信系统结构等各种知识,形成通信专业人才特有的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使学生对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综合设计实践,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设计和仿真较大规模通信系统,可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活动的意识,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丰富,原理性、逻辑性、综合性强,抽象概念多,并且前后概念与内容相互交错,知识体系繁杂,对于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今天在教学学时不断受到压缩的情况下,又出现了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成功地完成本课程教学任务更是一个难题。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对本课程的教和学进行认真研究。
  高质量的教学是教学学术水平的体现。在“通信原理”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方式的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的认识,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及对教学模式的革新等直接关系着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作者长期从事“通信原理”教学活动积累的经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旨在推动“通信原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起点。
  
  2高质量的教学是教学学术水平的体现
  
  2.1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
  “通信原理”作为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两个,即通信原理基础理论的传授、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根本无从谈起。但与理论基础相比,创新更为重要,而兴趣是创新的源泉。在通信原理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传授基础理论知识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重点应放在后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通信系统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数字通信代表着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以数字通信为主,即以“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为主线,建立课程主要内容体系结构,将通信原理的各部分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本课程教学应着重讲授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内在结构,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了适应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教学需要,本课程着眼于加强基本概念的讲解,在增强数学分析严谨性进行的同时适量简化数学推导,减少过时的技术内容并增加新型通信技术原理的介绍。
  2.3以“现代通信系统功能模型”为背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已由独立的发送-接收系统模型过渡到了网络化。从通信网络的系统组成看,现代通信系统主要分为四大功能模块:接入功能模块、传输功能模块、控制功能模块及应用功能模块,而通信原理所讲授内容主要集中在传输功能模块。
  
  本课程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通信类课程。给学生一个通信原理的应用背景介绍,明确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如果学生不了解其作用,教师也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与手段传授给学生,就会致使相当多的在校学生会不重视或对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而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涉及和联结的知识几乎涵盖了通信专业的所有课程,其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以后专业教学的成败。
  2.4以“信号传输流程”组织教学
  以“发送”为起点,“接收”为终点,建立各种传输系统的信号的传输流程,以数字信号基带传输为例,如图2所示。
  
  显然,对于数字信号频带传输,若以清晰的信号传输流程“某信号调制→信道→解调、同步、抗噪性能等”组织教学,将同样便于讲述系统概念。
  2.5以“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出发点
  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素质也有学习能力的人才。本课程教学要防止将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延展到大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被激发后,也有利于在较短的学时内,较好地理解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
  2.5.1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基础是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当前普通本科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课程体系不了解,盲目被动学习的普遍现象。对教学计划中开设的每门功课要求不高,及格就行,这就造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导致知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前期阶段,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分析。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概率论、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与编码等。其中,学生对概率论、信号与系统、尤其是随机信号分析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本门课程中有关通信信号和噪声的分析学习。在一些学校,由于学时数的限制,没有专门开设随机信号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这种情况。在讲授本课程主要知识之前,适当安排专门的章节学时讲解这部分内容。
  所谓的“适当”是指这部分内容即不能补充太多,使学生感觉枯燥,也加重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也不能太少,使概念缺乏完整性。为避免枯燥,同时兼顾完整性,讲解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可直接以数字基带信号为例,讲解循环平稳随机过程概念,进而引出数字带通信号也是循环平稳随机过程,分析此类信号的频域特性时,都要从它们自相关函数的分析开始,经过自相关函数的傅立叶变换求解其功率谱密度。再如,讲解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时,直接以通信信道中的白噪声经过各种接收系统为例,使学生既掌握了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又学会了对各种通信接收系统中的噪声分析,增强了学习兴趣。
  良好的基础,会使本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流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知识层次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上,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
  2.5.2强调重点,围绕难点,各种教学媒体各施所长,优化组合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使学生容易学、乐于学。根据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对于教学内容方面,有80%以上的学生都希望教师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拓展思路,着重讲解难点,同时希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因为,明白所以”;而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调查包括本专业学生所经历的使用多媒体手段的所有课程教学)方面,也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设计至关重要,设计好的,可事半功倍,设计不好的,教师只是照着读,学生跟不上思路,“晕晕乎乎,不知所云”,多媒体教学应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而对于本课程,多数学生建议,鉴于他们目前的基础,希望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这样可给他们留有一定的思考消化时间。根据问卷调查,有90%左右的学生都赞成课堂上引入适量动态仿真演示,避免纯理论教学的苦涩乏味,以增强其学习兴趣。

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本课程自身特色出发,我们课程组教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采取了一系列的

。例如,开设了更有利于教和学互动的本课程教学的公共邮箱,将每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提前公布于邮箱,以利于学生的自学和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中注意“开始结束2分钟”,即课前2分钟做上讲课的总结,并引入本讲的知识点和任务,使学生连续思维,明确重点和难点;本讲课程结束前2分钟,总结本讲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引出下讲知识点,以便预习和启发思维。教学形式采用“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适时引入动态仿真演示”等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仿真,针对同一个通信系统,采用不同的参数设计系统,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并与理论结果相比较,可将课程中较难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使理论应用得以情境化和具体化。教学过程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由单纯讲知识转向同时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精心的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等,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有问有答,学生注意力集中,主动性高,使课程内容不再枯涩难懂,趣味性增加,根据调查发现,知识的当堂掌握率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
  2.5.3由浅入深,适度进行研究型学习方法培养
  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查询阅读相关文献著作(而不是习题集)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公共邮箱,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与课程中的知识相关的一些经典的著作、期刊文献或相关的技术网站,同时给出适度要求,例如,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和浏览,列表统计相关项目(如“期刊主办单位”、“每期学术论文的篇数”或“技术 网站上讨论了哪些热点技术”、“你对其中的理论或技术理解多少?”等等)。通过查询阅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他们对通 摘要:本文阐述了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助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总体介绍,并对主要环节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技术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应用能力考试;自动阅卷;知识点解析
    
  1引言
  
  人事部下发的《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要求:为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专业技术人员要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考试采用上机操作的方式,考试成绩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多操作多练习,才能很好地掌握。但是如果只是找来一本参考教材对照内容练习,又很枯燥,而且不知道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为了帮助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学习效率,快速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我们研究并开发了这套“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助学系统”。
  在该系统中,提供了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考试模块的若干练习题,供使用者以考试的方式来练习操作,操作完成后由系统自动阅卷评分,并且可以给出每道题的详细的知识点解析,使用户对知识进行更好地掌握。
  
  2系统结构与功能
  
  系统结构如下图1所示:
  
  初始化模块:登录前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初始化,如果初始化,则题目做过的“已做”标记清除,组卷时所有题目都可能被抽到;否则,再组卷时有“已做”标记的题目则不会被抽到。
  登录模块:用户登录助学系统时,输入模拟考生姓名和考号,进行身份验证,正确则开始考试,否则重新输入。可以进行二次登录。
  试卷生成模块:从数据库中随机读取相应题目,自动生成试卷,并结合考生的登录信息作为试卷编号。为了避免每次练习时题目重复,抽取到的题目做“已做”标记,下次则不会再被抽到。
  时间控制模块:在考试过程中有时间限制。用户开始答题同时开始计时。结束前5分钟,提醒用户交卷,时间到将自动交卷,并禁止考生再继续操作。
  试卷提交模块:用户确定交卷后,将试卷所有信息保存到数据库的相应表中,以备阅卷时提取其中相关信息,进行评阅。
  评分模块:即自动阅卷模块。读取数据库内用户试卷中考查知识点的对象参数值,再读取标准答案中相应对象的参数值进行比较,按照评分规则,给出分数。
  解析模块:根据用户需要,给出各题的标准答案和知识点解析,以便用户学习和检查。
  
  3实现技术
  
  (1) 开发工具
  本系统采用VB 6.0作为主要开发工具。由于Visual Basic的交互特性,可以一边运行程序,一边进行界面的调整和程序代码的测试,比较方便。阅卷时利用VBA技术,可以方便地获取Office文档中的各种对象模型,而且可以方便地对文档进行操作。VBA在Office中编写的代码,稍加修改就可移植到VB中。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Access 2000,该数据库系统界面友好,简单易用,上手非常容易,适合于小型系统的数据库开发,而且它与Windows兼容性好,且与Office系列软件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2) 数据库访问
  对数据库的访问系统采用了ADO技术。ADO是一项容易使用并且可扩展的数据库访问技术,是Microsoft提供和建议使用的新型的数据访问接口。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 定义连接对象
  Dim cn As ADODB.Connection '声明ADODB. Connection对象变量
  Dim strCN As String’声明存放连接串的字符串变量
  ② 执行连接语句
  Set cn= New Connection’实例化Connection对象strCN="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d:\exam.mdb "
  ’生成连接串(ConnectionString)
  cn.Open strCN’调用Connection对象的方法Open连接数据源
  ③ 对数据库中记录进行操作。
  ④ 断开数据库连接
  cn.Close
  Set cn=Nothing
  (3) 自动阅卷
  自动阅卷是系统中最重要、最难的一部分,关系到系统的成功与否。自动阅卷的基本思想是利用VBA技术来分析各个对象,提取对象属性,判定其对错并给出得分。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源文件中需要考生操作的位置插入标签,评分时定位到标签,分别读取考生答案和标准答案中对应知识点对象的各属性值,然后进行比较。对每一个知识点设置一个评分规则,将所有规则编写一系列的方法程序,作为评分程序的一系列函数,每个函数有固定的参数,评分时根据参数检查操作正确与否。实现过程如图2。
  
  (4) 知识点解析
  为了能帮助用户提高学习效率,本系统提供了知识点解析功能。知识点的解析内容和题目要求存放在同一数据表中,生成试卷时,和题目要求一同复制到相应目录下,用户需要时则读取数据表中相应字段的值,在窗体中显示。
  
  4结束语
  
  本系统通过考试的方式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内容进行练习,可以提高使用者的兴趣,避免了学习的枯燥,同时本系统具有知识点解析功能,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仁龙. 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系统的设计[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6).
  [2] 荣祺. VBA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2,(3).

摘要:本文是作者在评阅“操作系统”试卷后,进行的初步的分析和总结。论文重点对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的第45题各种答案进行了评析。最后针对某省考生的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得分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考试
  G642
  
  1引言
  
  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对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进行调整及命题形式进行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调整后为4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一和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的规定,试卷的内容结构为:数据结构45分,占30%;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占30%;操作系统35分,约占23%;计算机网络25分,约占17%。试卷题型结构为: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总分为150分。
  从2009年的试题看,试卷题目分布如下:
  (1) 数据结构范围内的选择题10题(第1~10题),每题2分,共20分;综合应用题2题(第41、42题),共25分;总计是45分。
  (2) 计算机组成原理范围内的选择题12题(第11~22题),每题2分,共24分;综合应用题2题(第43、44题),共21分;总计是45分。
  (3) 操作系统范围内的选择题10题(第23~32题),每题2分,共20分;综合应用题2题(第45、46题),第45题7分、第46题8分,共15分;总计是35分。
  (4) 计算机网络范围内的选择题8题(第33~40题),每题2分,共16分;综合应用题1题(第47题),共9分;总计是25分。
  
  22009年“操作系统”考题分析
  
  2009年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操作系统第23-32题是选择题,第45、46题是综合应用题。
  第23题考查并发和并行概念;第24题考查进程调度算法;第25题考查因进程竞争资源产生的死锁问题;第26题考查内存保护方法;第27题考查分段存储管理的地址结构概念;第28题考查文件系统的各种存储空间分配方法;第29题考查磁盘调度算法;第30题考查文件属性的存储问题;第31题考查Unix/Linux文件硬链接和符号链接概念;第32题考查逻辑设备概念。
  第46题考查是请求分页存储管理,计算从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变换所需要的时间和给定虚拟地址计算物理地址。看上去很简单,但这个题比较综合,它综合了从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变化的所有过程和机制,包括缺页中断处理、页面置换算法、TLB等。
  第45题是进程同步算法,这个题目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的延伸。本文作者参加了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操作系统试题的阅卷工作,我们收集了第45题各种答案,给出了标准答案,并列举了3种典型的错误解法(为节省版面我们在代码编程风格上进行了调整)。
  第45题题目:三个进程P1、P2、P3互斥使用一个包含N(N>0)个单元的缓冲区。P1每次用produce()生成一个正整数并用put()送入缓冲区某一个空单元中;P2每次用getodd()从该缓冲区中取出一个奇数并用countodd()统计奇数个数;P3每次用geteven()从该缓冲区中取出一个偶数并用counteven()统计偶数个数。请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这三个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活动,并说明所定义的信号量的含义。要求用伪代码描述。
  第45题标准答案:
  (1) 缓冲区是一互斥资源,因此设互斥信号量mutex。
  (2) 同步问题:P1、P2因为奇数的放置与取用而同步,设同步信号量odd;P1、P3因为偶数的放置于取用而同步,设同步信号量even;P1、P2、P3因为共享缓冲区,设同步信号量empty。
  semaphore mutex = 1,odd = 0,even = 0,empty = N;
  main()
  cobegin{
  Process P1
  while(true)
  {number = produce();
  P(empty);P(mutex);
  put();
  V(mutex);
  If number % 2 == 0
  V(even);
  else
  V(odd);}
  Process P2
  while(true)
  {P(odd);P(mutex);
  getodd();
  V(mutex);V(empty);
  countodd();}
  
  Process P3
  while(true)
  {P(even);P(mutex);
  geteven();
  V(mutex);V(empty);
  counteven(); }
  }coend
  典型错误1:使用三个信号量答题
  (1) 缓冲区是一互斥资源,因此设互斥信号量mutex。
  (2) 同步问题:设互斥信号量full通知缓冲区有可用资源;P1、P2、P3因为共享缓冲区,设同步信号量empty。
  
  semaphore mutex = 1,full = 0, empty = N;
  main()
  cobegin{
  Process P1
  while(true)
  {number = produce();
  P(empty);P(mutex);
  put();
  V(mutex);V(full);}
  
  Process P2
  while(true)
  {P(full);P(mutex);
  Boolean ok = getodd();
  V(mutex);
  If (ok)
  {V(empty); countodd();}}
  
  Process P3
  while(true)
  {P(full);P(mutex);
  Boolean ok = geteven();
  V(mutex);
  If (ok)
  {V(empty);counteven();}}
  }coend
  
  这种解法有两个主要错误。其一,题目并未定义getodd()和geteven()的返回值,与题意不甚符合;其二,即使上述两函数可以返回取数成功与否,也不满足有限等待的原则。因为,P2和P3进入存取缓冲区,都要通过P(full)和P(mutex),因此,有可能总是P2得到进入的机会,从而使P3无法进入,没有实现同步,导致不满足有限等待的原则。
  典型错误2:使用五个信号量答题
  (1) 缓冲区是一互斥资源,因此设互斥信号量mutex。
  (2) 同步问题:P1、P2因为奇数的放置与取用而同步,设同步信号量odd;P1、P3因为偶数的放置于取用而同步,设同步信号量even;设互斥信号量full通知缓冲区有可用资源;P1、P2、P3因为共享缓冲区,设同步信号量empty。


  semaphore mutex = 1, odd = 0, even = 0, empty = N, full = 0;
  main()
  cobegin{
  Process P1
  while(true)
  {number = produce();
  P(empty);P(mutex);
  put();
  V(mutex);
  If number % 2 == 0
  V(even);
  else
  V(odd);}
  
  Process P2
  while(true)
  {P(full); P(odd);
  P(mutex);
  getodd();
  V(mutex); V(empty);
  countodd();}
  
  Process P3
  while(true)
  {P(full); P(even);
  P(mutex);
  geteven();
  V(mutex); V(empty);
  counteven(); }
  }coend
  
  这种解法有可能导致死锁。例如,当缓冲区大小N=1,首先P1在缓冲中放入一个偶数(even);然后P2通过P(full)进入,等待在P(odd)上;接下来P3等待在P(full)上;此时,P1因为N=1,等待在P(empty)上。三个进程都在等待中。
  典型错误3:信号量的P/V次序错误
  (1) 缓冲区是一互斥资源,因此设互斥信号量mutex。
  (2) 同步问题:P1、P2因为奇数的放置与取用而同步,设同步信号量odd;P1、P3因为偶数的放置于取用而同步,设同步信号量even;P1、P2、P3因为共享缓冲区,设同步信号量empty。
  
  semaphore mutex = 1, odd = 0, even = 0, empty = N;
  main()
  cobegin{
  Process P1
  while(true)
  {number = produce();
  P(empty);P(mutex);
  put();
  V(mutex);
  If number % 2 == 0
  V(even);
  else
  V(odd); }
  
  Process P2
  while(true)
  {P(mutex); P(odd);
  getodd();
  V(mutex); V(empty);
  countodd(); }
  
  Process P3
  while(true)
  {P(mutex); P(even);
  geteven();
  V(mutex); V(empty);
  counteven();}
  }coend
  
  这种解法会导致死锁。例如,缓冲区的大小N=1,首先P1放入一个偶数,P2通过P(mutex)进入,由于前面没有放入
  奇数,等待在P(odd)上;接下来P3等待在P(mutex)上;此时,P1也会等待在P(empty)上。三个进程都在等待中。
  
  3某省考生得分情况及分析
  
  下面以报考某省各高校考生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的四门课程的成绩分布情况为例,简单分析操作系统两个综合应用题。共有1723份试卷,四门课程综合应用题的平均得分(如表1)和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如表2)情况如下: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操作系统的得分大大落后于其他3门课。操作系统题第45题以百分制计算平均得分为27.63,第46题以百分制计算平均得分为18.31,低分(1~2分)人占70~80%。这就意味着:对于成绩中等的绝大部分考生,操作系统这个科目基本不起作用了。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从考生得分情况看,这两题整体偏难。第45题本身有一定难度,得分率27.6%,且有37.4%的考生得0分。考生的解答五花八门,判断其准确性也有一定困难。然而,标准答案只有一个,评分标准也是基于这种标准答案的,这给批改考卷带来一定困难。第45题评分标准过于苛刻,如评分标准中对cobegin和coend也要打分。
  第46题是普通计算题,难度不大。但是从答题情况看,考生得分率18.3%,且有49.5%的考生得0分,相对很低,这有些出人意料。第46题的标准答案分解得比较细,中间过程和计算结果都有分。本题得满分的考生仅有数人,部分考生仅会使用教材上两种计算有效访问时间方法,即请求分页管理系统中有TLB时的平均有效访问时间和在缺 1名师心得
  
  28年的教学生涯,投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体验做教师的真谛: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奋斗艰苦而充满乐趣,创新艰辛而无怨无悔!教学与科研两个翅膀都要硬起来,惟有不断探索新领域,才能教学相长。
  理解教授课程
  计算机科学以创造性思维为基础,以面向设计为核心。“数据结构”课程是在虚拟空间中,学习使用具体的数据搭建数字艺术的殿堂。数据源自现实,构建艺术的关键在于算法。精彩的课堂教学,需要学术水平、课程精髓、语言艺术三位一体的融合和修养。
  建设精品课程
  教材立体化:使用网络超链接,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
  教学个性化:配套多媒体课件,采用选件控制,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基础;构建智能交互,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
  学习自主化:建立自主学习平台,形成讲授、质疑、讨论的网络化教学模式,丰富学生学习的课堂。
  用知识的力量辛勤耕耘,展示知识女性的风采。用真情挚爱创新教育,做合格的人民教师,努力走进信息科学前沿。
  
  2名师寄语
  
  公诚勤朴:公—天下为公,有理想有抱负;诚—诚实诚信,以诚为本;勤—勤恳努力,矢志不渝:朴—朴实无华,唯朴唯美。以公做事、志存高远。以诚做人、忠诚事业。以勤朴求真做学问、为人民作贡献。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大学时代是人生的春天,在知识的田野里多一份耕耘的辛劳,在你的人生秋天里,就会有百倍收获的喜悦!新松恨不高千尺,祖国建设做栋梁。
  心中有个大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挑战自我,努力走上信息技术的大舞台,用决心与信心创造未来。
  
  3名师名言
  
  (1)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要做好学问,先塑好人品。科学求真,做人求实,品德重于智力,成就始于足下。
  (2)学问在博,技术在精。信息科学与技术既要厚科学基础,更要领域中精湛的技术。
  (3)要努力做事,努力做成事。现在马上变为过去,未来马上变为现在,轻松就是后退。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即以“离散”作为计算机科学中数学教育的主线,强调针对离散数学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既采用系统化的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又将数学思想渗透到具体课程中。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收效良好。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数学教育;计算机科学;离散数学;离散概率;组合数学
    
  1引言
  
  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CS)这个概念若仅从字面上看,可将其理解为研究计算机理论的学科,但它的覆盖面绝不限于理论,这也是它与理论计算机科学(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TCS)的区别。ACM和IEEE联合制定的Computing Curricula的总结报告认为[1],计算机科学不仅包括理论和算法,而且已经延展到智能系统、计算机视觉、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研究的前沿。从某种意义上说,计算机科学为计算机学科提供思维的工具。
  从历史发展上看,数学在计算机科学的诞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夸张的说,数学就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事实上,早期的许多计算机科学系脱胎于数学系,而最早的计算机更是由Turing, John von Neumann等一大批数学家创建而成。时至今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越发迅速,由此带动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给整个世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学习哪些数学知识,以及如何学习它们才能促进对计算机科学的掌握,进而更好的利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2“离散”的数学
  
  在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假设就是它以二进制来表示数据,即所有信息都要被转换成0和1的组合。由于早期电子器件功能上的局限性,只有采用二进制才能准确的表示信息,但计算机发展到现在,二进制已成为难以更改的标准。因此计算机自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和连续型的数学划清了界限。当然,连续型的数学在计算机上只要被“翻译”成二进制,也就是连续量转变成离散量后,即可被计算机理解和操作。所以作为计算机科学基石的数学,更确切地讲,应该是离散数学。在ACM和IEEE联合制定的CC2005教学计划的CS部分(即CC2001)中[1],离散数学的内容被称为Discrete Structures(简称DS),它排在14个主要领域的首位,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CC2001所列DS的主要内容是:
  DS1. Functions, Relations, and Sets;
  DS2. Basic Logic;
  DS3. Proof Techniques;
  DS4. Basics of Counting;
  DS5. Graphs and Trees;
  DS6. Discrete Probability.
  CC2001教学计划的目标就是服务于计算机科学,而这些精选的内容实际上也都是在计算机科学中应用广泛的数学知识。如数理逻辑(DS2)是计算机科学乃至整个计算机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又如进行复杂的算法分析就必须掌握基本的计数原理(DS4)。
  从我们的教学经验上来看,若要总体把握这些内容必须紧扣“离散”二字。突出“离散”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它确与“连续”有所区别。处理离散问题有一些特殊之处,因而需要补充专门针对离散问题的知识与技能。
  例如 的 记号问题,其结论在堆排序等许多算法的分析中都非常重要。此问题虽然不甚复杂,但其处理方式比较特殊,在教学中若不单独提出,学生难以自行证明。此外,如果再进一步讨论利用积分给出其上下界限,则可让学生获得处理这类问题一般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微积分中不算很难的内容,但它在渐进分析中相当重要,学生对其若有一定量的训练,可为今后的学习带来相当大的便利。
  又如考察树的计数时,需要具备组合数学中的生成函数等知识,这些在DS4(Basics of Counting)中都有体现。事实上,DS4不但提供了基本的组合知识,还给出了计数的一般性方法。在这些计数原则的指导下,既能快速得到结果,还能避免多算、少算等各种在计数中易犯的错误。基于对组合数学地位的正确认识,国外许多教材在内容的取舍上已经做出了表率。如Lovász等编写的Discrete Mathematics[2]就给组合数学分配了较大的篇幅,同时还就其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给出许多实例。姚期智先生在清华开设“理论计算机科学”课程时,即将此书列为教材。
  
  3按需定学,现学现用
  
  虽然离散数学的范围看上去比传统数学要窄,但它包含的内容却相当丰富,甚至可以用“庞杂”来形容。而CC2001教学计划的安排充分体现了美国教育界“现学现用”的教学思想,精心挑选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
/
本文档为【联想扬天V360笔记本电脑发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