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试论伍尔夫的_雌雄同体_观

试论伍尔夫的_雌雄同体_观

2012-04-20 6页 pdf 431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02002

暂无简介

举报
试论伍尔夫的_雌雄同体_观 当代外国文学 试论伍尔夫的 “雌雄同体 ”观 袁 素 华 内容提要  伍尔夫在 《一间自己的房间 》中提出了 “雌雄同体 ”这一颇为重要的构想 , 小 说 《奥兰多 》则是作者以虚构的手法对这一构想所作的艺术演绎。伍尔夫的 “雌雄同体 ”观反 对性别霸权主义 , 力主男女两性互为主体 , 和睦相处。 关键词  雌雄同体 房间 奥兰多 两性和睦   弗吉尼亚 ·伍尔夫 ( 1882 - 1941) 是 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颇 具影响力的先驱 , 她最早把 “雌雄同体 ” 的概念引进文学批评与创作 , ...
试论伍尔夫的_雌雄同体_观
当代外国文学 试论伍尔夫的 “雌雄同体 ”观 袁 素 华 内容提要  伍尔夫在 《一间自己的房间 》中提出了 “雌雄同体 ”这一颇为重要的构想 , 小 说 《奥兰多 》则是作者以虚构的手法对这一构想所作的艺术演绎。伍尔夫的 “雌雄同体 ”观反 对性别霸权主义 , 力主男女两性互为主体 , 和睦相处。 关键词  雌雄同体 房间 奥兰多 两性和睦   弗吉尼亚 ·伍尔夫 ( 1882 - 1941) 是 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颇 具影响力的先驱 , 她最早把 “雌雄同体 ” 的概念引进文学批评与创作 , 为女性主义文 学批评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然而 , 由于 伍尔夫对这个概念未作严谨的界定 , 加之这 个术语本身带有浓重的生物学色彩 , 以及伍 尔夫本人在性取向上的矛盾 , 人们在解读其 雌雄同体观时往往会更多地偏向于生物生理 学上的意义 , 把它作为 “无性 ”、 “中性 ” 或 “同性 ”的同义语。这个概念翻译成中 文 , 更是遭遇尴尬 , 似乎要冠以一个本土化 的译名 “双性和谐 ”①才能为国人接受。 “雌雄同体 ”英文为 “androgyny”, 源 自希腊文 “andro (雄 ) ”与 “gyn (雌 ) ”, 原指自然界某些动物或植物自身兼具雌雄两 性。本文无意深究 “雌雄同体 ”这一术语 原本的生物学意义 , 也不打算追寻伍尔夫提 出这个主张是否根源于她童年时遭受的性侵 犯以及成年后的双性恋取向。笔者仅就最集 中体现伍尔夫 “雌雄同体 ”思想的论著 《一间自己的房间 》和小说 《奥兰多 》进行 分析 , 以期探究她提出这一构想的初衷及其 精神实质。 一、“雌雄同体 ”观的精神实质 : 两性平等、和睦   始于 18世纪的西方女权运动为争取女 性的平等权利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 以 1920年妇女终于获得选举权为标志 , 此前 为第一阶段 , 属于政治女权主义 ( political fem inism ) , 它抗议男权社会对妇女的束缚 与压迫 , 争取妇女在教育、经济、政治等方 面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 , 即争取妇女做 “人 ”的权利 ; 1920年后进入了第二阶段 , 即文化女权主义 ( cultural fem inism ) , 此时 妇女不再满足于争取女权 , 女性在取得做人 ·09· 权利后不再以男性价值标准为自己定位 , 而 是转向探讨女性自身的价值和经验 , 即解决 如何做 “女人 ”的问题 , 强调把妇女从男 性价值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 创造一种替代性 文化来取代现存男性文化。简而言之 , 女权 运动从具体的政治运动走向整体的文化批 判 , 反映出女性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于 男人 , 还要在精神上心理上独立于男人。用 肖瓦尔特的话②来说 , 女性主义者为争取做 一个与男人平等的人 , 在经历了较长时间对 男性价值标准的 “模仿 ” ( im itation) 与 “内化 ” ( internalization) 之后 , 到了 20世 纪初 , 终于发现女性应独立于男性 , 并有其 本身的价值 , 从而进入了自我发现 ( self2 discovery) 和自我身份认同 ( self2identity) 的阶段 , 她们开始探寻如何做 “女人 ”的 问题。伍尔夫作为 20世纪初的女权主义者 , 她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前期女权运动对男权 统治的抗争精神 , 同时又为后期女权运动的 进一步发展提出其颇具影响力的主张。《一 间自己的房间 》是她表述其女性意识和女 权思想的重要论著。 《一间自己的房间 》 (A R oom of O nepis Ow n , 1929) 出自伍尔夫 1928年在剑桥大 学纽南姆女子学院以 “妇女与小说 ”为题 所作的两次演讲。她从妇女是否能写出像莎 士比亚那样高水平的作品的话题说起 , 而最 终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是 : 何为女人与如何 做女人 ? 正是在 “如何做女人 ”的问题上 , 伍尔夫提出其 “雌雄同体 ”的主张。 何为女人 ? 女人的本质是什么 ? 在伍尔 夫看来 , 女人应该是无须依附于男性而存在 的独立自主的 “自由人 ”, 至于如何实现这 一自由 , 她强调女性必须的经济独立和必须 的个人自主空间。“女人要想写小说 , 必须 有钱 , 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 ”。③她以自己为 例 , 说姑妈留给她一年五百镑的遗产使她免 受劳役 , “我获得大解脱 ”, ④不用再仰承鼻 息 , 不用再苦苦挣扎 , “一笔稳定的收入竟 可以让人的情绪发生偌大的变化。⋯⋯怨怼 与痛苦也不复存在。我没有必要敌视男人 , 他无法伤害我。我没有必要取悦男人 , 他不 能给我任何东西。”⑤伍尔夫认为 , 女性唯有 经济上得到保障才有思想的自由 , 才能自由 地写作 , “心灵的自由依赖物质的东西 , 诗 歌依赖心灵的自由。”然而 , 有史以来 , 女 性在经济上、精神上一直受制于男性 , “女 性始终是贫困的 ⋯⋯说到心灵自由 , 女人还 不如雅典奴隶的儿子。女人时乖命蹇 , 没有 机会写诗。这就是为什么我会一味强调金钱 和一间自己的房间。”⑥这里作者所说的 “金钱 ”代表经济上的自主 , “房间 ”所指 的不仅仅是其物质存在形式 , 它是一个有抽 象含义的象征 , 代表一个让女性得以自由思 想的空间 , 一个让女性免受压迫奴役的政治 生存空间。 与政治的自主相比 , 伍尔夫认为经济的 独立是最根本的。20世纪初的西方妇女在 经济上仍普遍依赖于男性 , 针对当时人们对 妇女投票权的关注 , 她认为妇女的经济独立 比选举权更重要 , “投票权和金钱二者之 间 , 金钱 , 属于我的金钱 , 似乎无疑重要得 多。”⑦金钱可使女性挣脱对男性的依赖 , 假 如女性不能独立于男性 , 那么投票权不过是 赋予女性权利去选举哪个男性来统治她罢 了。女权运动发展到 20世纪 , 伍尔夫对女 性经济自主的执著态度 , 比起其前辈和同辈 无疑要更为坚定和彻底。 取得经济和政治上独立的女性要获得真 正的自由 , 还要进行自身的思想和心理革 命 , 清除已渗透到血液中的自觉屈从于男性 所要求的妇道。在漫长的父权制的文化系统 中 , 男性是 “主体 ”, 是 “第一性 ”; 女性 是 “客体 ”, 是 “第二性 ”, 女性的使命被 定义为 “房间里的天使 ”, ⑧妇女们也习惯 了在男人的声音中校正自己。 ·19· 试论伍尔夫的 “雌雄同体 ”观 伍尔夫认为 , 历史上男性的优越感一方 面是基于他们对女性的轻视 , 但同时也源于 女性的自我轻视。“千百年来女性就像一面 赏心悦目的魔镜 , 将镜中男性的影像加倍放 大。⋯⋯拿破仑和墨索里尼大谈女人的低 贱 , 原因就在这里了 , 女人倘若不低贱 , 他 们自然无从膨胀。”她指出 , 这是一种 “隐 蔽的男性情结 ”, “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 女性的行为 ; 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 , 固 然要贬低妇女 , 但更多的是想抬高自己。”⑨ 在她看来 , 女人作为 “房间里的天使 ”不 是天生的 , 而是由男性主宰的历史形成的。 正如西蒙 ·波娃指出的 , “一个人之为女 人 , 与其说是 ‘天生 ’的 , 不如说是 ‘形 成’的。”⑩这种 “形成 ”是如此根深蒂固 , 以至当今的妇女仍不时为内心深处的那个幽 灵所困扰。伍尔夫在另一篇文章 《妇女的 职业 》里即以自己为某男作家写评论为例 说 , “我发觉如果要完成评论我还得与某个 幽灵搏斗。这个幽灵是个妇女 ⋯⋯我用诗名 ‘房间里的天使 ’中的女主人公来称呼 她。”λϖ这个 “天使 ”使作者 “无法表达自 己对人际关系、道德和性别的真实看法 ”。 为了自由地思想和表达 , 伍尔夫呼吁要杀死 这 “房间里的天使 ”, “如果我不杀死她 , 她就会杀死我。她就会抽去我的文章的灵 魂。”λω 伍尔夫鼓励女性行动起来 , 消除自视低 男人一等的自卑。女性不再以男性价值标准 为自己定位 , 意味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她们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再是 “客体 ”或者 “第二性 ”, 而是和男性一样 , 都是主体 , 从而完成从对男性的 “依附 ”到 “自主 ” 的思想和心理革命。 然而 , 实现了从经济政治到精神心理等 方面的独立之后 , 女性仍将面临一个如何做 女人的问题。女性之于男性 , “独立 ”是否 意味着 “对立 ”? “自主 ”又是否代表着 “不合作 ”? 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 伍尔夫提出 “雌雄同体 ”的主张 , 试图解 决未来社会男性与女性的相处问题。 伍尔夫不主张女性为反对男权的压迫而 成为男性的对立面 , 更不主张女性凌驾于男 性之上 , 那样只会犯跟男性同样的历史错 误。她指出 : “挑动一个性别反对另一个性 别 , 一种身份抗拒另一种身份 ; 自命不凡 , 鄙薄他人 , 如此等等 , 都属于人类生存的小 学阶段。”λξ因此 , 作者心目中的 “雌雄同 体 ”并不是 “雌性自足 ”, 她坚信男女两性 的融合和互补是最好的境界 , 她为此描绘了 一幅令人陶醉的情景 : “我看到他们两人上 了车 , 感觉就像头脑分裂以后 , 又经过自然 的交融 , 聚合在一起。道理很简单 , 两性当 然应该和睦相处。人们有一种深刻的、哪怕 是盲目的直觉 , 认为男人与女人的结合 , 可 以带来莫大的满足 , 造就完美的幸福。”接 着 , 伍尔夫借用柯勒律治来阐述她的主张 : “我们每个人都受两种力量制约 , 一种是男 性的 , 一种是女性的 ⋯⋯正常的和适意的存 在状态是 , 两人情意相投 , 和睦地生活在一 起。如果你是男人 , 头脑中女性的一面应当 发挥作用 ; 如果你是女性 , 也应与头脑中男 性的一面交流。柯勒律治说 , 睿智的头脑是 雌雄同体的。”λψ这样 ,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 , “任何创造性行为 , 都必须有男性与女性之 间心灵的某种协同 , 相反还必须相成。”λζ 伍尔夫的 “雌雄同体 ”观颠覆了父权 制社会男女性别角色二元对立的等级模式 , 挑战男权文化的菲勒斯 /逻各斯中心主义。 她指出 , 正是父权文化的男女两性对立和男 优女劣的等级观念 , 妨碍了男女两性对世界 和自身的正确认识 , 致使或自视优越或心怀 怨愤的男女作家都不可能进行客观冷静和富 有创造力的写作。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 “忘掉 ”或者说消除对立的性别意识 , “任 何写作者 , 念念不忘自己的性别 , 都是致命 ·29· 外国文学评论  No. 1, 2007 的。”伍尔夫的 “雌雄同体 ”观就是要超越 传统狭隘的性别角色认同 , 超出 “性别 ” 和 “我 ”, 达到了一种 “诗意 ”, “投向诗人 所试图探讨解决的有关我们的命运和生活意 义的更广博的问题 ”。她一再强调 , “任何 纯粹的、单一的男性或女性 , 都是致命的 ; 你必须成为男性化的女人或女性化的男 人。”λ{女性只有具备 “雌雄同体 ”的头脑 , 精神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 , 心身才能获得真 正的自由 , 她在写作过程中 , “男人不再是 她的 ‘对立面 ’; 她无需花费时间抱怨他 们 ; 她无须爬到屋顶上 , 思绪烦乱 , 渴望远 行、体验、了解与她隔绝的世界和人。恐惧 和仇恨几乎消失殆尽 ⋯⋯”λ| 需要指出的是 , 伍尔夫的 “雌雄同体 ” 观虽然主张消除对立的性别意识 , 但她并不 是提倡消除性别差别 , 相反 , 她强调差别 , 主张做女人就应该像个女人。“女人如果像 男人那样写作、生活 , 或像男人那般模样 , 也会让人大为惋惜 , 想想世界的浩瀚和繁 复 , 两个性别尚且不足 , 只剩一个性别又怎 么行 ? 作者认为女性自身的体验和气质 , 那 种 “错综复杂的女性气息 ⋯⋯没有什么可 以取代它。”λ}伍尔夫对女性特质如此关注 , 难怪有评论说 “她热切关注的不是 ‘女权 主义 ’, 而是 ‘女人气质 ’。”λ∼后来的女性 主义批评家埃莱娜 ·西苏提出 “另一种的 双性 ”, 其实与伍尔夫的 “雌雄同体 ”是一 脉相承的 , 如西苏自己所述 : “这种双性并 不消灭差别 , 而是鼓动差别 , 追求差别 , 并 增大其数量。”µυ 伍尔夫之所以主张忘掉性 别 , 其实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各自 “性的特 质 ”, 体现性别差别。她以写作为例说 , “只有当人意识不到性别时才会出现的那种 性的质感 , 不禁活泼泼地跃然纸上。”µϖ 伍尔夫的 “雌雄同体 ”观的实质是反对 性别霸权 , 推崇性别平等 , 既反对父权文化 的男性霸权主义 , 也反对试图凌驾于男性之 上的偏激的女性霸权主义。它力主男女两性 互为主体 , 承认性别差异 , 倡导两性在各自 发挥其性别特征的同时和睦相处、携手共进 , 共创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自由平等的社会。 二、“雌雄同体 ”的幻象 : 奥兰多 《奥兰多 》(O rlando: A B iog raphy, 1928) 是一部狂想恣肆的传记体小说 , 是伍尔夫以 虚构的手法对其 “雌雄同体 ”的设想所作 的艺术演绎。她在中透露 , 当初写它是 作为一个玩笑 , 完成后又担心它可能两头落 空 , “作为玩笑太长 , 作为严肃作品又过于 轻浮 ”。µω尽管如此 , 在女权运动风起云涌的 时期 , 这部小说与 《一间自己的房间 》一 道 , 同被视为宣扬女权主义的先驱作品。正 如林德尔 ·戈登所说 , 在 《奥兰多 》和 《一间自己的房间 》中 , “伍尔夫玩味着关 于对立性别的理想结合物的观念。”µξ小说主 人公奥兰多是作者心目中具有 “雌雄同体 ” 头脑的完美人类的代表 , 作者借这个兼具两 性特质的 “他 /她 ”来体验男女两种人生 , 以其超越单一性别的视角来审视自身和世 界 , 挑战以男性为唯一价值标准的传统 , 并 针对两性对立的现状 , 倡导她男女和平共处 的文化理想。 《奥兰多 》的故事始于 16世纪伊丽莎 白时代 , 终于 1928 年伍尔夫搁笔的 “现 时 ”, 历时近 400 年。奥兰多先是一个男 人 , 后来又变成一个女人。故事开始时他是 一个青春俊美的贵族少年 , 在祖传大宅过着 平静的生活 , 热衷写诗 , 满怀骑士理想 , 后 得宠于伊丽莎白女王 , 受封官职和领地 , 并 被指令 “永不变老 ”。他历经数世纪 , 足迹 遍欧亚 , 从仕途生涯到风流韵事 , 一一尝 遍 , 然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女 人 , 从此离开官场。她先是混迹于吉卜赛人 当中 , 后又回到英国 , 活跃于社交场合 , 并 ·39· 试论伍尔夫的 “雌雄同体 ”观 结婚生子为人妻为人母 , 但仍不忘诗歌创作 的少年梦想 , 小说结束时 , 她终于在 36岁 那年出版了 16岁便开始写作的 《大橡树 》, 成为 20世纪的获奖诗人。 尽管奥兰多经历了从男人到女人的变 化 , 但改变的只是性别 , 而不是心智 , 她仍 然保留作为男性时的特性。小说描写奥兰多 平静地接受自己突然变成女人的事实 : “奥 兰多面对一面长穿衣镜 , 上下打量自己 , 没 有现出丝毫的慌乱。”作者没有多花笔墨去 描写奥兰多的变性 , 她只是清楚地告诉读 者 : “奥兰多已经变为女子 , 这一点确定无 疑 , 但在其他所有方面 , 奥兰多均与过去别 无二致。性别的改变 , 改变了他的前程 , 却 丝毫没有改变他的特性 ( identity)。”µψ 小说安排这 “同一个人 ”来体验男女 两种人生 , 结果当 “他 /她 ”先后以男性和 女性角色现身于世时所遭遇的命运却大相径 庭 , 小说借此嘲讽父权社会对两性角色的荒 谬认定。男性的奥兰多投身官场 , 奔赴战 场 , 周旋于情场 ; 女性的奥兰多着迷于社交 界 , 受困于家庭 , 顾盼在梳妆镜前 ; “他 ” 曾是个大公、大使 , “她 ”只当过社交名 媛、妻子母亲 ; “他 ”三次订婚 , 却不必动 真情 , “她 ”却被要求死守贞洁 , “因为女 性道德行为的大厦 , 就建筑在这一基石之 上。贞节是女性的财富 ⋯⋯女性会狂热地捍 卫自身的贞洁不遭劫掠 , 甚至情愿舍身一 死。”µζ凡此种种 , 不一而足。总之 , “男子 的手可以自由自在地握剑 , 而女子的手必须 扶住缎子衣纱 ⋯⋯男子可以直面世界 , 仿佛 世界为他们所用 , 由他任意塑造。女子则小 心翼翼 , 甚至疑虑重重地斜视着这个世 界。”µ{这一切的要害在于 , 男人用自己制定 的道德约束女人 , 而自己却不受约束 ! 作者 借变成女人后的奥兰多之口讥讽道 : “他们 可真能哄骗我们啊 , 我们又有多傻 ! ”µ| 奥兰多 30岁变成女性后 , 她虽没改变 原来作为男性的特性 , 但从此增添了女性的 特质 , 如作者所述 : “她写作时的谨慎 , 她 对自己身体的虚荣 , 她对自己安全的担心 , 所有这一切似乎都暗示了一条 , 即我们不久 前所说的 , 奥兰多作为女子与男子没什么两 样 , 已经不再完全正确。她正在变得如女人 那样。”µ}变性后的奥兰多 , 身体虽是女人 , 精神上却是男女的混合体 , 也就是作者憧憬 的 “雌雄同体 ”。 “雌雄同体 ”的奥兰多 , 集男性和女性的优点于一身 , 同时也兼有两 性各自的弱点。她身为女人 , 衣着 “实在 很寒伧 ”, 受不了花费大量时间梳妆打扮 , “可她丝毫没有男性的那种拘泥和对权力的 热衷 ”; 别人遇到危险会让她心悸 , 但她又 “像男子那般勇敢 ”; 她 “心肠太软 ”, 看不 得动物受伤害 , 稍被挑衅就眼泪汪汪 , 且不 熟悉地理 , 忍受不了数学 , 这些都体现出她 身上的 “女子气 ”, 而她的 “酒量不逊于任 何人 , 还喜欢危险的游戏 ”, “马术精湛 ”, 熟悉农务等又足见她很有男人气概。对于文 学 ,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的奥兰多都深深地 为之痴迷。总之 , 这是一种 “男女两性的 混合 ”。µ∼ 但作者认为 , 由于男性和女性都具有其 “可悲的缺陷 ”, νυ 所以无论是以男人的视角 还是女人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都是不完整 的 , 为此必须超越单一性别的界限 , 结合男 女两性之长 , 才能对这个世界进行完整正确 的概括。 “雌雄同体 ”的奥兰多 , 用来审视自身 和世界的视角 , 自然是男性和女性的合二为 一。作者借此挑战以男性为唯一价值标准的 传统 , 认为正是这种单一性别的视觉模糊了 是非的界限 , 扭曲了事物的真相。小说描述 奥兰多变成女人后 , 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看 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她注意到自己过去作 为男儿身时的很多想法是不确切甚至是错误 的 , 此时她 “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她身为男 ·49· 外国文学评论  No. 1, 2007 人时的那些感觉 ⋯⋯过去的朦胧感 , 现在均 已消失。那些朦胧感分隔开两性 , 使无数暧 昧的想法久久隐藏在阴暗之处。”νϖ 奥兰多 还是男性时 , 曾经以自己身为男性而自豪 , 从未感觉男性有什么不足之处。而变成女性 后 , 她 “轮番发现两性都有可悲的缺陷 ”: 男人虽然勇敢、进取 , 却又外强中干 ; 女性 敏感、细致 , 却又狭隘无知。小说更是透过 她的视野揭示两性之间的对立 : “她记起当 年自己身为青年男子时 , 坚持认为女性必须 顺从、贞洁、浑身散发香气、衣着优雅。” 其实 “女人并非天生 ”如此 , 是她们被迫 按照 “做女人的神圣 ”, “通过最单调 乏味的磨炼 , 才能获得这些魅力 ”νω。她深 知男人从心底看不起女人 , “男人之间有个 小小的秘密 , ”这个秘密只传给儿子并告知 天机不可泄 : “女人不过是群大孩子 ⋯⋯聪 明男人只是陪他们玩玩儿 , 奉承她们 , 哄她 们开心 ”; 而女人也清楚 , “才子虽然送诗 来请她过目 , 征求她的 , 喝她的茶 , 但 这绝不表示他尊重她的意见 , 欣赏她的理 解。”νξ想到这些 , 奥兰多不禁对自己的异性 充满怨愤 , “自己现在是多么看不起另一性 别 , 即所谓男子气概。”νψ 揭示两性对立 , 不是伍尔夫的终极目 标 ; 追求两性和谐 , 才是作者的最终理想。 在作者看来 , 男女对立是因为他们互不认识 和理解对方 , 而两性和谐则是建筑在相互理 解和欣赏的基础之上 , 这就要求双方都必须 兼具另一性别的特性 , 都拥有 “雌雄同体 ” 的头脑。小说后来让奥兰多邂逅一位具有女 人气质的男子 , 两人一见钟情 , “尽管相识 的时间很短 , 但最多只有两秒钟 , 他们就已 勘破对方的本相 ”νζ , 疯狂地相爱 , “几分 钟后 , 两人订了婚。”ν{小说最后让奥兰多重 返 16世纪的祖传大宅 , 回到她男儿身的出 生地 , 把她刚获奖的诗作埋在屋外的大橡树 下 , “我把它作为贡品葬在这里 , 回报这片 土地给予我的一切。”获奖诗歌带来的赞美 和名声对于她来说毫无意义 , “赞美和名声 与诗有何相干 ?”她写下这首诗的目的是要 寻求 “心灵的交流 ”: “难道写诗不是一种 秘密的交流 , 即一个声音对另一个声音的回 应 ?”ν|小说的这个尾声道出了伍尔夫渴望两 性交流、和睦共处的愿望。 ① 霍纪征 《双性和谐———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本土 化的一条可行之路 》, 转引自两性视野网 http: / / www. alleyeshot. com /woman /huo. htm /2005 - 12 - 12。 ②  Elaine Showalter, A L iterature of their Own: B ritish W om en N ovelists from B ronte to Lessing, New Jersey: Prin2 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7, p113. ③④⑤⑥⑦⑨λξ λψ λζ λ{ λ| λ} µϖ  弗吉尼亚 ·吴尔夫 《一 间自己的房间 , 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及其他 》, 贾 辉丰译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3 年 , 第 2、 33、32、 94 - 95、 31、 48、 92、 85、 91、 91、 81、 77、81页。 ⑧λϖ λω 弗吉尼亚·伍尔夫 《妇女的职业》, 见高奋主编 《西方女性独白 》, 武汉 :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0年 , 第 101、101、103页。 ⑩ 西蒙·波娃 《第二性》, 桑竹影等译 , 长沙 : 湖南文 艺出版社 , 1986年 , 第 23页。λ∼ µυ  埃莱娜 ·西苏 《美杜莎的笑声 》, 见张京媛主编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2 年 , 第 198页。µωµψ µζ µ{ µ| µ} µ∼ νυ νϖ νωνξ νψ νζ ν{ ν|  弗吉尼亚 ·吴尔夫 《奥兰多 》, 林燕译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3 年 , 第 2、 77、 86、 107、 89、 106、 108、 89、 91、 88、123、89、146、145、192页。µξ 林德尔·戈登 《弗吉尼亚 ·伍尔夫》, 伍厚恺译 , 成 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00年 , 第 267页。 [作者简介 ]  袁素华 , 女 , 1955年生 , 硕 士 ,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近期发表 的论文有 《试论伍尔夫的 ‘重要的瞬间 ’》、 《从 〈傲慢与偏见 〉》的婚恋模式看奥斯丁 的婚恋观等。 责任编辑 : 刘雪岚 ·59· 试论伍尔夫的 “雌雄同体 ”观
/
本文档为【试论伍尔夫的_雌雄同体_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